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用于测量和定位地理空间信息。
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制图、测绘等工作中,常常需要将其他坐标系的数据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首先,要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CGCS2000(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参考椭球面模型,采用Lambert投影。
对于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的数据,我们要了解原始坐标系的参数,包括椭球长半轴、扁率、投影中央子午线经度等。
其次,要转换坐标系,需要使用专业的坐标转换软件。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专业测绘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能够进行坐标系转换,例如SuperMap、ArcGI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转换算法和工具,能够满足不同数据源的转换需求。
常见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包括参数法和格网法。
参数法是根据原始坐标系的参数设置进行转换,通过坐标点的位移、旋转和缩放来完成转换。
参数法适用于少量坐标点的转换,可以保证转换的准确性。
格网法是基于已经建立好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格网,通过查表或插值等方式进行转换。
格网法适用于大量的坐标点的转换,效率较高。
在进行坐标系转换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转换结果的精度损失问题。
由于不同坐标系的误差和精度不同,转换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精确测量和定位时,需要考虑坐标系转换引入的误差。
其次,要注意数据投影带的选择。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Lambert投影,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投影带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最后,要进行坐标系转换后,还需要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的数据可以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和可视化。
通过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进行空间查询、地图制图、空间分析等各种功能操作,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引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GCS2000)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它是基于GPS观测数据建立的,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定义、坐标转换、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一、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数据,以地球参考椭球及坐标原点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和转换参数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表示为一个唯一的坐标。
与以往的大地坐标系相比,GCS2000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全球性。
二、坐标参数:GCS2000采用国际通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其中,纬度采用弧度表示,经度采用度表示。
坐标原点位于天津市观象台。
三、坐标转换:GCS2000与其他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主要涉及三个参数:坐标原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椭球参数,包括椭球长半轴和扁率;以及转换方法,包括七参数、十参数和十三参数等。
用户在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校正。
四、坐标精度:GCS2000具有较高的坐标精度,主要取决于GPS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GCS2000的水平坐标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而高程坐标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
在进行坐标转换和应用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精度控制和误差校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应用:GCS2000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GIS中,GCS2000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地理坐标基准,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能够实现精确、一致的坐标转换和叠加分析。
同时,GCS2000也为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参考,有助于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在工程建设中,GCS2000的高精度坐标可用于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环节,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规范指南规范.doc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以下简称2000大地坐标系)是中国用于地理测量和地图制图的坐标参考系统之一、它是根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基准系统建立的,具有高精度和较低的误差,广泛应用于各种地理空间分析和测量项目中。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需要将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成其他坐标系,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指南,包括转换的目的、方法和常见问题。
一、转换的目的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目的主要有两个:1.建立多种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便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这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图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应用和软件可能使用不同的坐标系统,为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进行坐标系的转换。
2.提供更准确的测量和分析结果。
2000大地坐标系是根据国家大地基准系统建立的,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误差。
然而,在实际测量和分析中,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坐标系统,如经纬度坐标系或投影坐标系,以便满足具体的测量和分析需求。
二、转换的方法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地理坐标系转换和投影坐标系转换。
1.地理坐标系转换:地理坐标系通常使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位置。
2000大地坐标系的地理坐标系是基于国家大地基准系统的,与其他一些常用地理坐标系存在差异。
转换地理坐标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地坐标系转经纬度坐标系:这是最常见的坐标系转换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利用大地基准系统的参数和转换公式将大地坐标系转换为经纬度坐标系。
-经纬度坐标系转大地坐标系:与上述方法相反,通过使用转换公式和参数,可以将经纬度坐标系转换为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转换:在不同大地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时,可以利用大地基准系统的参数和转换公式进行转换。
2.投影坐标系转换:投影坐标系主要用于地图制图和测量,可以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度坐标投影到平面上。
2000大地坐标系的投影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或墨卡托投影等常用的投影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是指将其他坐标系的经纬度信息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程。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在2000年制定的一种坐标系,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要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首先需要了解其他坐标系的定义和参数,例如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
这些坐标系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各地测绘局提供的坐标转换软件获取。
转换的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原始坐标数据:通过GPS测量或其他途径获取到的坐标数据,可以是WGS84坐标系或其他任何坐标系。
3.获取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坐标转换软件或相关参考资料,获取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参数,如平移参数、旋转参数等。
4.进行坐标转换:根据所获取到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坐标转换软件或相关参考资料获取。
5.验证转换结果:转换后的坐标数据应该与参考数据基本一致。
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已知坐标点的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需要注意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精度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始数据的精度、坐标系转换参数的准确度等。
此外,为了方便进行坐标转换,可以使用专业的坐标转换软件,如ArcGIS、SuperMap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函数,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进行坐标转换操作。
总之,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需要先获取原始数据、确定原始坐标系,然后获取转换参数,并进行坐标转换计算,最后对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使用专业的坐标转换软件可以提高转换的准确性和效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短半径b(m) 6356752.31414-12--13- 极曲率半径c (m)6399593.62586 第一偏心率e0.0818191910428 第一偏心率平方e 20.00669438002290 第二偏心率e '0.0820944381519 第二偏心率平方e '20.00673949677548 1/4子午圈的长度Q(m)10001965.7293 椭球平均半径R 1(m)6371008.77138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 2(m)6371007.18092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 3(m) 6371000.78997椭球的正常位U 0(m 2s -2)62636851.7149 动力形状因子J 20.001082629832258 球谐系数J 4-0.00000237091126 球谐系数J 60.00000000608347 球谐系数J 8-0.00000000001427 22/m a b GM ω= 0.00344978650678赤道正常重力值γe (伽) 9.7803253361两极正常重力值γp (伽) 9.8321849379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9.8061977695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和要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和要求目录一、坐标转换的数据内容 (2)二、坐标转换基本要求 (2)三、矢量数据的转换 (3)(一)转换工作流程 (4)(二)转换方法 (4)1.管理单元(以县或者单图幅)转换方法 (5)2.空间数据库转换方法 (6)四、栅格数据转换 (7)(一)分幅转换流程 (7)(二)分景数据转换流程 (8)(三)转换方法 (8)1.文件形式栅格数据转换方法 (8)2.标准分幅栅格数据转换方法 (9)五、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9)(一)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控制点建立联系的方法 (9)(二)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空间图形转换 (11)附录A: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12)附录B:坐标转换改正量计算 (16)附录C:双线性内插方法 (18)附录D:常用坐标转换模型 (19)附录E: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 (22)附录F:子午线弧长和底点纬度计算公式 (23)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国土资源数据内容、转换基本要求、国土资源存量数据及增量数据由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流程、转换方法及转换步骤,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联系方法等内容。
一、坐标转换的数据内容全面梳理、合理评估国土资源各项调查、勘界、评价、资源管理等空间数据,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应转尽转”的原则,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国土资源数据应涵盖实际应用需要的各级各类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农用地分等、基本农田、土地资源批、供、用、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础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各级各类相关数据。
二、坐标转换基本要求坐标转换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 1:5万及以小比例尺数据库转换可利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5万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图幅改正量,点位坐标按双线性内插方法(见附录C)进行逐点转换,点位数据及矢量数据也可利用两个坐标系下的重合点作为控制点计算转换参数,使用此参数实现数据转换(见附录A)。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概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2000国家坐标)是中国大地测量学的重要成果,是基于全球地壳动力学变形监测的新一代坐标系统。
该系统采用地壳动力学模型以及大地测量学技术,确保了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本概念1.坐标系选取2.坐标系原点和基准面3.坐标系参数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步骤1.观测与数据处理基于大地测量仪器的观测和数据处理,获取地表点的观测数据。
观测内容包括七参数的观测数据以及其误差估计。
2.坐标转换根据观测数据和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
首先,通过观测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得到观测点的七参数的数值。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进行空间坐标的转换,将原始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
3.精度评定根据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七参数的误差估计,对转换后的坐标进行精度评定。
评定方法可以采用精度评定模型,得到转换后坐标的精度等级。
4.实施与应用将转换后的坐标应用于地图制图、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坐标系转换,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优势和应用前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传统坐标系,具有以下优势:1)采用全球地壳动力学模型,具备更好的地球动力学特征;2)增加了大地测量技术,提高了坐标的准确度和一致性;3)基于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便实施和应用。
在应用方面,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
未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进一步应用于导航系统、无人驾驶、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等领域,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大地测量学的重要成果,基于全球地壳动力学变形监测,通过观测数据和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提高了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转换工具操作手册
目 录1软件概述 (1)1.1软件开发背景 (1)1.2软件总述 (1)1.3软件功能 (2)2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3)2.1运行环境 (3)2.2软件安装 (4)2.3软件注册 (7)2.4软件卸载 (9)2.5注意事项 (11)3坐标转换参数设置 (12)3.1坐标转换参数设置步骤 (12)3.2注意事项 (15)4DLG坐标转换 (17)4.1支持数据格式 (17)4.2功能模块显示 (17)4.3坐标转换步骤 (18)4.4超图坐标转换 (21)4.5MapGIS K9坐标转换 (23)4.6VCT坐标转换 (26)4.7注意事项 (29)5DEM坐标转换 (31)5.1支持数据格式 (31)5.2功能模块显示 (31)5.3坐标转换步骤 (32)5.4接边检查步骤 (34)5.5注意事项 (37)6栅格坐标转换 (38)6.1支持数据格式 (38)6.2功能模块显示 (39)6.3坐标转换步骤 (39)6.4注意事项 (45)7文本坐标转换 (46)7.1支持数据格式 (46)7.2功能模块显示 (46)7.3坐标转换步骤 (47)7.4注意事项 (48)8用户管理 (49)9软件使用问题处理 (50)9.1部分错误提示与原因分析 (50)9.2软件使用建议 (57)10服务联系方式 (58)1 软件概述1.1软件开发背景2017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国土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确定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开展,为使各省、市(地)、县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必须将调查用到的存量数据成果的坐标系统全部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技术指南.
CGCS2000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技术指南
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技术指南引言:2000大地坐标系(GCS)是一个常用的地理参考系统,广泛用于测量、地图制作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
它采用经度、纬度和高程来描述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2000GCS转换成其他坐标系统,例如平面坐标系或其他地理参考系统。
本指南将介绍2000GCS转换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方法。
一、2000大地坐标系基本概念1.1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通常用度来表示;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相对于赤道的角度,也通常用度来表示。
1.2高程:高程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1.3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地球表面上所有点在高程上的理论参照面。
在2000GCS中,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WGS84椭球体的平均海平面。
二、2000GCS转换的基本原理2.1坐标转换:2000GCS到其他坐标系统的转换通常包括经纬度到平面坐标的转换,以及经纬度到其他地理参考系统的转换。
2.2平面坐标转换:将经纬度转换为平面坐标的方法包括正算和反算。
正算是根据给定的经纬度计算出相应的平面坐标;反算是根据给定的平面坐标计算出相应的经纬度。
2.3空间大地参照系统转换:2000GCS可以通过转换参数从一个大地参照系统转换到另一个大地参照系统。
常见的大地参照系统包括WGS84、北京54和西安80。
三、2000GCS转换的技术方法3.1基于数学模型的转换方法:基于数学模型的转换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实现经纬度和平面坐标之间的转换。
常见的模型包括经纬度和UTM坐标之间的转换。
3.2基于地理坐标转换工具的方法:现在有很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工具可以实现2000GCS转换。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转换结果,但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3.3基于在线转换服务的方法:现在有很多在线地理数据转换服务可以实现2000GCS转换。
用户可以通过上传数据或使用API接口来实现转换,具有便捷和实时性的特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和要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和要求目录一、坐标转换的数据内容 (2)二、坐标转换基本要求 (2)三、矢量数据的转换 (3)(一)转换工作流程 (4)(二)转换方法 (4)1.管理单元(以县或者单图幅)转换方法 (5)2.空间数据库转换方法 (6)四、栅格数据转换 (7)(一)分幅转换流程 (7)(二)分景数据转换流程 (8)(三)转换方法 (8)1.文件形式栅格数据转换方法 (8)2.标准分幅栅格数据转换方法 (9)五、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9)(一)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控制点建立联系的方法 (9)(二)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空间图形转换 (11)附录A: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12)附录B:坐标转换改正量计算 (16)附录C:双线性内插方法 (18)附录D:常用坐标转换模型 (19)附录E: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 (22)附录F:子午线弧长和底点纬度计算公式 (23)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国土资源数据内容、转换基本要求、国土资源存量数据及增量数据由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流程、转换方法及转换步骤,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联系方法等内容。
一、坐标转换的数据内容全面梳理、合理评估国土资源各项调查、勘界、评价、资源管理等空间数据,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应转尽转”的原则,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国土资源数据应涵盖实际应用需要的各级各类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农用地分等、基本农田、土地资源批、供、用、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础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各级各类相关数据。
二、坐标转换基本要求坐标转换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 1:5万及以小比例尺数据库转换可利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5万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图幅改正量,点位坐标按双线性内插方法(见附录C)进行逐点转换,点位数据及矢量数据也可利用两个坐标系下的重合点作为控制点计算转换参数,使用此参数实现数据转换(见附录A)。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要点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引言】2000年版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是指导国内测绘及相关领域在使用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自由测量和实际应用时,进行大地坐标转换的技术规范和方法指南。
本指南旨在规范和统一各类坐标数据的转换,提高数据的精度和一致性,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工程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概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测绘界在2000年采用的新的地理坐标系统,该系统基于国家2000大地坐标参考系统和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转换参数模型,用于计算和表示地球上任意点的坐标。
此次转换指南主要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测绘领域内的应用和坐标转换方法。
【主要内容】一、坐标系的基本知识1.1坐标系的概念和作用1.2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的区别1.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本特点二、基准的确定和转换2.12000地理坐标基准的建立2.2基准面的参数模型和计算方法2.3基准转换的技术方法三、坐标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1大地坐标的表示方法3.2大地坐标转换的数学原理3.3坐标转换的常用方法和相关参数四、坐标转换的实际应用4.1坐标转换的数据准备和处理4.2坐标转换的精度分析与控制4.3基于坐标转换的实际案例分析五、坐标转换的软件和工具5.1坐标转换的软件介绍和功能5.2坐标转换工具的使用方法5.3坐标转换的自动化处理六、坐标转换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6.1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说明6.2坐标转换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结论】本指南详细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基准确定和转换、坐标转换的原理和方法、实际应用、软件和工具、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等内容。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测绘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准确、高效地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推动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
同时,也为今后国内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的规范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 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
应选定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的区域选取对于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库.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一套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对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数据库的转换.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按(2°×3°)进行分区计算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一)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数据库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图形数据(DLG、DEM、DRG).依据以下方案进行转换。
1、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a、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分两步完成坐标转换。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 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网数据层;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e、图幅换带接边:采用右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接左图(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时.先进行右图的椭球体与换带转换.在左带中利用左图的平移量进行右图的坐标平移.完成接边后保存在左带中的右图(备份)成果。
返回右图取消先前换带接边加入的平移量.并进行投影变换.最后利用右带自身的平移量完成平移后.方可与其相邻的右图接边;f、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元数据相关条目进行更改。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不考虑椭球体变换.直接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DLG数据库转换的b~f对应步骤进行。
2、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原数据为300~500dpi的原版印刷地图经扫描纠正生成的RGB栅格数据.无图幅间要素的接边处理。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a、考虑椭球变换及对应图廓角点的X、Y坐标平移量.计算1954年北京坐标系分幅图廓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并修改数据头文件中相应的定位坐标;b、在DRG数据上叠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大地控制基础层(图廓及方里格网等).新图廓中数据空白或数据出图区域不做图纹补充和裁减;c、在图例中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控制基准说明条款;d、完成数据合层.并保持DRG数据的原有分辨率;e、更改元数据中相关内容.增加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坐标.计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的坐标。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分幅。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获取图幅对应比例尺图幅图廓角点的X、Y坐标平移量.根据平移量计算图幅定位坐标.修改数据头文件;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的b~e步骤进行。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分幅。
3、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原数据为25米分辨率的灰阶(256个)栅格数据.建库数据图幅间接边处理完好。
此数据转换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DLG相关图层数据(等高线、高程点)重新生成DEM(见DEM数据生产规范),一种是进行DEM数据的转换。
以下给出DEM数据转换方法。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a、按照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b、考虑椭球变换及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移量.求得X、Y坐标改正值;c、根据坐标改正值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同时.参考像素分辨率确定起算坐标进行数据重采样;d、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新的图廓及重叠像素进行图幅裁切.更改数据头文件中定位坐标;e、修改元数据相关条目。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a、按照相应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b、依据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移量.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并参考像素分辨率确定起算坐标完成数据重采样;c、d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的d、e步骤进行。
4、1:25万DLG数据库转换(1)将1:25万分幅的平面坐标平移量转换为对应的经、纬度平移量或直接获取对应图幅的经、纬度平移量;(2)根据1:25万分幅的经、纬度平移量.完成1:25万经纬度数据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纬度数据的转换(1954年北京坐标系需同时考虑椭球体变化和平移量);(3)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1:25万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5)更改元数据文件。
5、1:25万DEM数据库转换(1)利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的DLG数据层.重新内插生成DEM;(2)依据新的DEM更改元数据文件。
(二)按其它方式建立的数据库1、按区域建立的图形数据库按区域(省、地区、流域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DLG、DEM、DRG).可先分带分块分层完成转换.参照以上相应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方案转换后拼接合成。
1:10万-1:25万数据库.依1:25万数据库转换方案逐块进行转换.再整体拼接合成;按非高斯投影方式组织的.将原数据经纬网30′×30′或15′×15′交点作为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图形纠正.完成数据转换。
2、按线性条带建立的图形数据库按线性条带(境界、河流、交通线、管道线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可依据条带的方向、长短等分段进行.再拼接合成;也可通过条带中一定密度地物点的两套坐标.通过软件逐点进行纠正。
具体方法:分块纠正:对于1:1万分块.按1:1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后接边合成;对于1:5万分块.按1:2.5-1:10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后接边合成;逐点纠正:依据数据精度.建立一定密度(1:1万100米格网点、1:5万2000米格网点)的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完成数据转换。
3、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库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根据坐标系、比例尺及数据主体所在的图幅、数据的组织方式、产品类型(DLG、DEM、DRG)等.参照相应比例尺的转换方案.实施数据转换。
4、DOM数据库转换原数据为航空或航天遥感获取的黑白或彩色影像数据.是连续的灰度(全色)或RGB(彩色)栅格数据.分辨率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用于1:5地形图测绘的各种分辨率航空影像.以及用于专题调查的10米、15米、30米等卫星影像)。
影像数据转换可参照下列方式进行。
对于已按数据库组织方式加工与处理的DOM数据.可采用1:2.5-1:10万DEM的数据转换方法.也可采用计算各景影像有效图边的4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来重新定位的方式。
对于尚未按数据库组织方式加工与处理的DOM数据.可采用1:2.5-1:10万DRG的数据转换方法.不再添加新的控制基础信息。
分辨率5米-30米的数据.需依据其数据主体所在的1:25万图幅区域来选用1:25万对应图幅的综合坐标改正值;对于分辨率在2米到5米间的数据.需依据其数据主体所在的1:5万图幅区域来选用1:5万对应图幅的综合坐标改正值;由此确定各自的X、Y方向平移像素数对应的坐标值(直接取1:25万或1:5万综合坐标改正值.或由像素数×像素分辨率求得)。
按高斯投影、分像对(分景)组织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参照1:1万DOM 转换技术方案进行转换。
四、1:1万及1:5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一)1:1万及1:5千格网点坐标转换改正量计算1、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转换改正量计算1:1万以上大比例尺一般按(2°×3°)进行分区.并对每个分区向外扩充约20′.分别解算出各分区的转换参数后.利用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分别计算全国1:1万及1:5千格网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B 2000.L 2000.进而求出各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差值DB 802000.DL 802000(B 2000-B 80.L 2000-L 80).形成全国1:1万及1:5千格网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改正量DB 802000.DL 8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