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翻译生涯简析

合集下载

林纾翻译的得与失

林纾翻译的得与失

浅析林纾翻译的得与失摘要: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 多种,达1000 万字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说,囊括了英、法、美、俄、日本、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

林译小说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学翻译史的新时代,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国民,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由于他自身水平的有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林译小说也常被人们所诟病。

本文主要分析林纾翻译的不足与可取之处。

关键词:林纾;文学翻译;小说;林纾(1852-1924),字琴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本,其中大部分为小说,包括英、法、美、俄、希腊、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世人把它们命名为林译小说。

林纾的翻译作品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改变了中国人对外国文学的看法,而且促进了中国文学的革新。

1899年,林纾翻译了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从而掀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在之后的20余年中,林纾以很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翻译了180多本文学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欧文的《旅行述异》等等。

由于林纾自己不会外语,所以必须跟他人合作才能进行翻译。

他人口述情节,林纾以极快的速度用文言文笔述出来。

这种翻译方法,使得林纾的翻译速度非常快,在短短20年间,竟译出了180多本文学著作(张俊才,1992)。

这个数量,至今仍然无人能比。

但是,这种翻译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缺点成了人们攻击林纾翻译的主要目标。

林纾的翻译,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林纾翻译的优点。

第一,近代中国人缺少世界常识,他们对于欧美人总是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不是称他们为蛮夷,就是称他们为高超的人种(巴金,1989)。

浅析林纾翻译的历史作用

浅析林纾翻译的历史作用

浅析林纾翻译的历史作用林纾的翻译及“林译小说”的历史地位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曾说:“译才并世数严(复)林(纾)”。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一生创作颇丰,除了诗歌、散文、小说,留在近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业绩就是其丰富的文学翻译作品,成为我国近代翻译西方小说的第一人。

一、林纾的生平及翻译林纾(1852—1924),幼名群玉(亦名秉辉),后字琴南,号畏庐,自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林纾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家境较贫寒。

他年幼好学,到20岁时,校阅书籍2000卷之多。

31岁那年中举,结识李宗言,借阅李家藏书三四万卷。

正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为林纾后来的文学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97年,林纾46岁那年,夫人刘琼姿病逝,对其打击很大。

第二年,去马江散心,经魏翰介绍,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他原本借翻译此书排遣内心的亡妻之痛,不想此书译出后获得极大成功,从此与翻译结缘,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他与王寿昌、魏易、陈家麟、曾宗巩、严璩等人合作,先后翻译了160多种外国小说,涉及11个国家98个作家的作品。

林纾不懂外文,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细腻的洞察力、理解力,将一大批外国名著译得栩栩如生。

其中,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1901)、《伊索寓言》(1903)、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1905)、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1906)、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今译《大卫·科波菲尔》1908),十分具有代表性。

二、“林译小说”的历史地位林纾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维新变革时期。

甲午战争的失败,同样对林纾刺激很深,虽然他和翻译结缘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骨子里涌动着一股爱国热情的他最终走上外国文学的翻译殿堂却也有其必然性。

他与其妻刘琼姿感情甚笃,失妻后内心之痛易与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共鸣,加之借题发挥,译风飘逸哀婉、清新隽永,大受欢迎。

林纾的翻译理论

林纾的翻译理论

热血“冷红生”
• 投人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 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 “和他翻译的东西关系亲密,甚至感情冲动得暂停那支落纸如飞的笔, 腾出工夫来擦眼泪”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 ―国仇国仇在何方,英俄德法偕东洋。东洋发难仁 川叩,舟师全覆东洋手。‛ • ‚我念国仇泣成血,敢有妄言天地灭。‛
翻பைடு நூலகம்作品
一、统计
外国著作翻译:共156种 英国作家作品:93种(最多) 法国作家作品:25种 美国作家作品:19种 俄国作家作品:6 种 希腊,挪威,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日本诸 国作家作品:各一二种 不注明国籍和作者的:5种
• 拙编《林纾翻译作品全目》(收入《林纾的 翻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著录 林译凡一八四种。《读书》一九八二年第 六期,连燕堂撰《林译小说有多少种》, 对这个数目作了一些修订:“除去其中 《民种学》、《西欧通史》两种并非小说, 加上寒(光)、朱(羲胄)提到而《全目》未及 的《加木林》一种,则目前可知林译小说 当有一八三种。”
翻译思想的两期
• 前期:热血“冷红生” (民国二年即1913年以前)
• 精神饱满而又集中, • 亲热隆重的对待他的翻译 • 前期的译本绝大多数有自序或旁人序,有跋,有《小 引》,有《达旨》,有 《例言》,有《译余剩语》,有 《短评数则》等 • “他和他翻译的东西关系亲密,甚至感情冲动得暂停那支 落纸如飞的笔,腾出工夫来擦眼泪” • 钱钟书
林纾所译重要著作
翻译作品
三、结论
• 1在156种著作中,仅有六七十种名著,其他的书 确是二三流的作品,所以林先生的大半劳力归于 虚耗,这要与口译者的文学常识有关了。 • 2林先生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填进了 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完全变成了与原文 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这也是为他的口译者所误 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相同。

林纾的译坛之路

林纾的译坛之路

林纾的译坛之路摘要:林纾被称为“译坛泰斗”,可谓空前绝后,林纾现象的出现,在新文学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林译小说就像是一扇洞开的窗牖,国人从这里看见西方世界的文化与人生。

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整整一代人,林纾是中国新文化的诞生的先驱,本文主要讲述林纾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这个译坛高峰的。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引言作为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有必要知道自己学校的过去。

1896年,清末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了“苍霞精舍”,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工程学院。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

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林纾被誉为“译坛泰斗”,偶入译界的他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一、家教的启蒙1852年,被称为“译坛泰斗”的林纾呱呱坠地了。

有人说,人在历史中摸索着选择自己的道路,而历史也在现实中选择着自己的主角。

也许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婴孩将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不可抹灭的一笔。

每个人的成功都会有一定的支撑点,林纾的家庭教育,成了林纾走向人生高峰的第一个启蒙阶段。

在那个时代,家境贫寒的林纾注定了要走过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童年。

五岁时父亲经商破产,家财散尽,因此远赴台湾另谋生路,而后林家生活清苦,靠着母亲和姐姐做些针线活来维持生活。

于是林纾常被寄在外祖母家。

外祖母教她念书识字,成了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在路过私塾时,朗朗读书声,深深的吸引了幼年林纾,于是私塾外常常可见一个小孩在认真凝神的听讲,这一切感动了私塾先生,林纾破例成了该私塾的免费旁听生。

生命的轨迹总是在靠自己改变的,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成功总有其原因。

当我们看到了一个从小嗜学如命的林纾,一个为其未来在新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成就正努力着的林纾时就可以明白,并没有所谓的特别眷顾,只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

年少时贫苦的家庭使林纾耳濡目染,逐渐培养了林纾勤奋刻苦,自励自强的性格。

翻译奇才-林纾

翻译奇才-林纾

有可与我国的太史公相比肩的作家;
提高了小说在中国文学文体中的地位,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翻译
世界文学作品之风气。林纾的许多翻译理论观点至今仍有很大
的参考价值。
谢谢观赏
增减,改写。
①选择文言文作为翻译的语言
对先秦的词法、句法、语序等进行模仿,灵活运用。
有时他的文言文翻译会比原作更胜一筹,具有通顺的文法 。 例如:林纾往往会使用一些中国古代的习惯表达,如 向人问候曰:“晨来纳福”,谦称自己丈夫为”拙夫“; 年长者自称”老朽“等。
②原文进行保留
例如:在《黑奴吁天录》直接涉及到“上 帝”“天主”的内容被保留。以及那些被认为 琐碎无意义的人物内心的呐喊,也绝大多数被 译出来。举个例子,:“天主啊怜悯我们! “永不惧怕,可怜的女人们,相信天主吧!” 这些都被全盘译出。
Shop”f翻译为《孝女耐尔传》,把可怜耐尔的形象转化
成了一个伟大孝女的化身,而孝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所大力倡导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美德。
3.采用独特的翻译方式---合译
林纾翻译过程中的译者由两部分成员共同担任,各司其职:一为精通
外文的口译者,如王守昌、魏易等人,由他们负责理解原作;二为具有较
林纾不懂外文,会出现一些误译,漏译(例如:把儿童读物
当做名著原作,把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译成德国
等。)
五、林译小说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林译小说-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视野,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
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真切地了解了西方社会内部的情况;
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不仅了解西方文学,而且知道西方,亦
译作品数量多哦,质量高,好评如潮。例如:《块肉余生
述》、《滑稽外史》、《鲁滨逊漂游记》等。
第三个时期为低谷时期(1910-1915):产出数量非常之少, 翻译速度下降,翻译质量逊色于山歌时期。译作有:《离恨天》、 《黑楼情孽》、《鱼海泪波》等。 第四个时期为退潮时期(1916-1924):林译的风光不再,此 前的追捧已杳无踪影。此时的林译无精打采,灵光不再,翻译质 量差强人意。

林舒译文评价

林舒译文评价

林舒译文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与严复齐名。

他合译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西方小说。

林纾所处时代,中国正在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瓜分的地方。

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于其翻译思想之中。

时过境迁,但是对林纾翻译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论家们对其思想亦是褒贬不一。

首先,林纾讲究翻译作品的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

林纾深受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影响,倡导多译小说。

他指出国外作家多靠小说启发民众智慧,因此要大量介绍小说,发展翻译事业来?开民智?。

林纾提出此点,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其一颗赤子之心。

因此,使其译品的受众更广,这一点十分可贵。

林纾翻译作品,有其爱国救世的崇高目标。

并从这一目标出发,选择翻译作品的类型。

林纾多选择西方小说进行翻译,便更加专注和专业。

因为译者即使拥有良好的双语能力,但是都有其所擅长的风格和领域。

其次,林纾经过长期艰苦跋涉和探索,其有关译学思想的论述都集中在翻译目的与功能上。

在近代翻译家中,他是对翻译目的和功能强调最多的一位翻译家。

既强调译品要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要求译作能够完成其所眉负的任务。

而林纾的翻译目的就是爱国与救世。

林纾认为救国要靠?实业?,因而在他的译品中也关注对兴办,实业思想的宣传。

然而,首先,林纾的翻译思想并未形成体系和框架,而只是在其译品的译序和后记之中有所涉及。

即使他提出了注重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但是其并未将其系统化,形成翻译理论框架体系。

其在翻译思想上贡献也不及严复。

其次,林纾过介注重其大译文中救玉思想的宣传,对原文的内容则是有册有减,这一点没有达到对原文忠实的要求。

《快肉余生记》(《大卫科波菲尔》)是林纾最满意的译作之一。

1981年商务印书馆林纾版重译本字数为27万,而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庄经传译本字数为80.6万。

从这一数字就可看出其中删减了多少内容。

再次,林纾和译了数量最多,且最集中的西方文学作品,这一点无可比拟。

林纾:不会一门外语的著名翻译家

林纾:不会一门外语的著名翻译家

林纾:不会一门外语的著名翻译家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又号春觉斋主人(春觉斋也是他的室号)、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他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翻译家。

林纾小时候家里穷,却酷爱读书。

后来他有说过:20岁前,他读过的古籍就已超过了两千卷。

19岁那年,他的祖父母和父亲就相继去世了,他也患了很严重的肺病,咳血不止。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每天都要读书读到后半夜,才肯上床睡觉。

他当时还在自己住的房间墙上,画了一个棺材,然后在棺材的旁边写了两行字——读书则生,不读则死。

以此来勉励自己要刻苦用功。

而读书也确实给了林纾一条“生路”。

30岁的时候,他终于考中了举人。

可是后来,他七次进京会试,却都名落孙山了。

这才绝了入仕之梦,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

其实,林纾走上翻译外国小说之路,十分偶然。

1897年,林纾的妻子去世了,他跟妻子的感情一向很好,妻子的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看到他终日郁郁寡欢,仿佛人生都已没了意义的样子,他的朋友们都很是为他担心。

为让他尽早走出丧妻之痛,他的一个曾在法兰西留过洋的朋友想出一个办法:找他帮忙翻译一本外国小说。

林不懂外语,这好办。

朋友先口头一句一句地翻给他听,然后,他把每一句的意思记下来,再润色成篇。

这样,一部外国小说就算是翻译好了。

朋友盛情相邀,林也不好拒绝。

于是,两人就开始干上了,他们合作翻译的第一本书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林译本的名字叫《巴黎茶花女遗事》)。

没想到,居然大获成功。

林纾也由此而迷上了“翻译”外国小说。

后来,他又用此法,一口气翻译包括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林译本名《魔侠传》)、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克莱采奏鸣曲》、《家庭的幸福》(林译本名《恨缕情丝》)在内的180多部外国小说。

这里捎带说一句,林的这些外国小说中译本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浅析林纾的情感文学翻译之路

浅析林纾的情感文学翻译之路

李忠言 家藏 书进行 了专研 , 可以称其 为博 闻强识 的人 。林纾除去博览群 书外, 还能作诗、 绘 画、 写文。再 多次参加会 考失败后 , 林纾将 自身 的才 学全部投入到 了文 学创作 中。在 1 8 9 7年 , 已经进入到不惑之年的林纾 , 开始 了其第一本外文著作 的翻译 , 既是 《 巴黎茶花女遗事》 , 这 本外 文译本得到 了很 多国人 的推 崇和认可 。 而林 纾在翻译文 学作品的道路 上也开始向前迈进 。 而要 对林纾情感 文学翻译之路进行简要 的 剖析 , 就要求笔者从 多方面进行的。 首先 , 要对林 纾这一人物进行 简要的 了解 , 包括其 生平介绍 , 主张思想 , 以及 主要译 文作品介绍。 其 次, 还 需要针 对林 纾的情感 文学翻译 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解析 , 这样才能够 明确林 纾是 怎样走 向情 感文学的翻译之路 的。第三 , 对林纾的情 感文 学翻译进行深入探 究, 包括其情感文学翻 译 中翻译 思想、 翻译原则以及 其翻译 目的。最终 , 总结林纾情 感文学翻译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 林纾 ; 情感 文学翻译 ; 思想和原则 林纾 和严 复是我 国近代史上最为有名 的两大翻译家 。 林纾活跃 仲马《 巴黎茶花女遗事 》 等 5种 , 大仲马《 玉楼 花劫》 等 2种 , 以及莎 于晚晴时期 , 时我 国近代情感 文学 翻译的创始人 , 在对 西方情感 文 士 比亚《 凯撒遗事 》 等4 种, 司各特 的《 撒克逊 劫后英雄略》 等3 种, 学进行 翻译 中 , 大量 了吸收了西方文学作 品中的文学 理念以及新思 美国欧文的《 拊掌录》 等 3种 。 其 中, 林纾 翻译 的《 黑奴 吁天录》 , 在 当 想 和创作 风格 ,因此可 以称 之为西方学术文化思想 的先驱 引导 , 促 时的中国 , 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书 中黑色人种 的悲剧人生的 进 了我国近代 文学 向现代 文学 的转变 。其在近代文学 的发展 中 , 占 翻译 , 使得很多 的国人警醒 , 意识到若 自己任然处 于受人统 治下 , 就 据着重要 的历 史地位 , 在三 十多年 中, 就对两百种 外文著作进 行 了 会遭遇到类 似的不幸 。 在一定程度上 , 唤醒了国人反抗外敌的意识。 翻译 , 是 当时最多地介绍西方文学作 品的文 学家。使得当时闭关锁 2 林 纾 的情 感 文 学 翻 译 的 时代 背景 的剖 析 2 . 1 时代 背景 解 析 国的国人 , 开 阔了视野 , 并且传承了跟 多的文化遗产 。 我 国现代文学 大家钱钟 书也曾对林纾做 出以下评 价 :林纾 的翻译有着桥 梁 的作 林纾生于晚晴时期 , 并且其 出生地在现今 的福州市 。在 晚晴时 中 国还 是 一 个 闭关 锁 国的 国家 , 受列 强的侵略 , 清 政 府 的 国 门被 用, 接触到他 的翻译作 品 , 才对西方文学作 品产 生了浓厚 的兴趣 。 由 期 , 此可见 , 林纾对 于西方情感文学 的翻译影响重大 。 强行的打开了。 随之而来的 , 更多的是列强对 中国各类资源 的抢夺 , 和土地 的 占用 , 许 多的外 国人开 始在 中国国土上作威 作福 , 欺压着 1 林 纾 人 物 简 介 中国国民。 人们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林 纾生于这样 的时代 中, 注定 1 . 1林 纾生平介 绍 林纾在很小的时候就嗜书如命 , 并 且在五岁时进入到一所私塾 了其早 年的动荡不安 , 生活 的波 折 , 因此 就会有更为强烈 的爱 国情 当一名 旁听生 , 受到 了塾 师薛则柯 的影 响 , 因此对于文学 的喜欢颇 怀 。而林纾在一腔热血的驱使 下 , 也就希望进行更多 的先进思想 和 深, 并且深受其影 响。但是其 家境 较为贫困 , 并且 生逢乱世 , 并不能 文学 的引进 , 来警 醒 中国国民 , 并且能 够使 得国 民的封 闭思想得 到 够有足够 的经济能力和精力来进行求学 。即使 这样 的生存环境 , 任 较 大的启发 , 开阔视野 , 不断地提高 国民的素质 。发展 翻译事业 为 然没有 打消林纾对 文学的爱好 , 在二 十岁之前 , 已经校 阅残烂古籍 “ 开民智” 。 再加上 , 福 州市属于我 国临海省分 , 因此列强的侵人相对 并且 时间较早 , 很多的西方思想也随之进人 , 比如外 国文 不下两 千余 卷。 1 8 8 2年对 于林纾来 说则是关键并且 又具有转折性 较 为强烈 , 意义 的一年 , 在参见科举 中获得了举人 。 在摆脱贫 困窘境 的之后 , 林 学著作 的传人 。这些时代背景 , 都 给林纾进行外 文作 品的翻译 奠定 纾利用 自己的资源饱读诗书 。 但是在会试 的路上 , 屡受挫折 , 因此其 了一定 的基础 。 另一方面来说 , 清政府落后的现状 , 也导致在当时传 放弃 了为 民请命 的道路 , 转而进行 了文学 的专研 。当进入 到不 惑之 播 的 文 化 以及 思 想 较 为 落 后 , 在 对 外 文 著 作 的 翻译 中 , 很 少 有 较 好 年 的林纾 , 开始 了其 另一项 文学 创作之 路 , 进行 了《 巴黎 茶花女遗 作 品的出现 。虽然林纾并不是 中国翻译外文作品 的第一人 , 但 是造 林纾 当属首位 。 在其对《 茶 花女遗事》 进行 翻译之后 , 事》 的翻译 , 这也 就意 味着 他迟来且丰硕 的著作生涯 。在这之后 的 成影 响巨大 的, 鼓励 着林 纾进行 2 7年里 , 林纾 又进行 了《 讽喻新乐府 》 、 《 畏庐文集》 、 《 巾帼阳秋》 等 受 到了很多文人 的推崇和认可 。在这样 的基础上 , 四十多部书 的创 作 , 与魏翰 、 陈家麟等 曾留学于海外 的才子们 翻译 更 多的外文文学著作 的翻译。 出了 1 8 0余部外 文小 说 , 至此 , 林纾被公认 为中 国近代 文坛 的开山 2 . 2 自身 因素 祖师及译界 的泰斗 , 并留下了“ 译才并世数严林 ” 的佳话 。 要探寻林纾情感文学翻译之路 的影响 因素 , 除去当时的时代背 1 . 2林纾思想主张 景外 , 还需要从其 自身来探究 。 首先 , 林纾具备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 林纾 是一位著作 较多 , 并且思想较 为先进 的文人 , 在福建 每 日 底 : 林纾 在出生时 , 家庭环境较好 , 属 于小 商人家庭 , 因此就进 入到 与友人进行新政 的探究 , 指摘时弊 。 另一方面 , 林纾有着很强烈的爱 了私塾 中进行 了旁听 的学习 。在家道 中落之后 , 任然没有放弃对知 就 已经追随薛泽科先生学 习古 诗文 , 在2 0 国思想 , 进行 文学 的创作 , 传 播爱 国思想 , 在马 江战役后 他奋 笔疾 识 的追 求。在十多岁时 , 书, 向钦差 大 臣控告 何如璋 的贻误 战机 ; 并且为 甲午 海战死难将 士 岁左右 时 , 林纾已经可以说是 : 读书破万卷 了。其学富五车 , 博学多 拟写 《 甲午海战覆盆录》 , 还主张进行儿童教育 , 兴办女子学校 。 这些 才。对于画画 、 诗作等都有所涉略 , 并且很是精通。经过其多年的学 都表 明着其对祖 国的一 片赤诚之 心。在后期 中, 林纾 先进的思想转 习 , 在三十岁时 , 成为 了福建的举人。 在对官场 的腐败和尔虞我诈深 向为保守 。在辛 亥革命之后 , 曾在《 畏庐 诗存 ・ 自序》 里说 , “ 革命 军 恶痛绝 之后 , 曾进行教书育人 的工作 。 在不惑之年 , 开始 了外文情感 起, 皇帝让政 。闻闻见 见 , 均弗适于余心” , “ 惟所恋恋者故君耳” 。并 文 学 的 翻译 , 并且逐渐成熟。 在其 在 世 的这 么 多 年 中 , 足 以可 见 其 对 其有致信 于蔡元培 , 反对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公开反对五 四运动。 知识 的追求一直并未停止 。而前期 的诸多 的文学 累积 , 都对林纾进 1 . 3林纾 主要译文作 品 行 外文情感文学 的翻译带来 了较为有效 的助力 。深厚 的文学底蕴 , 林纾终 身翻译外文情感 文学 作品多达一百八十多部 , 其翻译的 为其外 文情感文学 的翻译之路提供助力 , 而其 自身所具备的爱国情 小说都是属 于世界名作 , 并且将一部文学作 品进行 了多次翻译 。其 怀 , 则是他能够坚持在外 文情 感文学翻译之路上的力量。在上述 中 中, 对英 国哈葛德的作品翻译最多 , 有《 迦 因小传 》 、 《 鬼 山狼侠传》 等 提到 , 林纾的一生 , 都处于一个 比较动荡 的年代 , 国家的政治 、 经济 、 2 0种 ; 其 次为英 国柯南道尔 , 有《 歇洛克奇案开场》 等 7种 。法 国小 科 学以及思想 的落后 , 都致使受 到西方列强 的侵略。在这样 的生活

林纾翻译生涯简析

林纾翻译生涯简析

从《黑奴吁天录》窥林纾翻译方法
保 留 法 节 略 法 删 除 法 增 译 法
保留法
“把保留作为翻译方法,按常理是不合适的,因为忠实原文,把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最大化地保留在译文中是译者的天职。笔者之所以把保留作为林纾的翻译方法之一, 是因为他的翻译常常因删除太多而遭受非议,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他在译文中保 留下的内容可以对他的翻译目的有更好的把握,更深层次地理解他的翻译活动。” (文永超)
林 纾
—在历史洪流中追寻“译界泰斗”
林纾生平概述
人 物 介 绍 生 平 简 介 主 要 事 迹
人物介绍
林 纾(1852.11.8-1924.10.9)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古文家、翻译家,晚称蠡叟、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 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 八年举人,二十六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 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 家小说见称于时;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花鸟得其师陈文 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 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翻译思想和方法
“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 (开民智) 救国图存
宣传政治理想
翻译思想的两期
翻译思想——开民智
“吾谓欲开民智, 必立学堂; 学堂功缓, 不如立会演说;演 说又不易举, 终之唯有译 书。” --林纾《译林·序》
林纾认为:只有“开民智”,才有 可能抵抗欧洲列强,否则,就像 “不习水而斗游者”一样愚蠢。外 国作家“多以小说启发民智”,认 为“小说一道,尚足感人”。

林纾翻译生涯简析ppt课件

林纾翻译生涯简析ppt课件

战。
新文化阵营中的人们干劲十足,但是觉得缺少关注。他们需要一个靶子。林纾被他们选中

1918年3月15日,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旧派文人的口吻写了一封致《新青年》编者
的信,信中对林纾充满褒扬之辞,并对《新青年》做出批评。随后,刘半农对此信做出答复
,逐一反驳,极尽刻薄。
林纾开始还手。1919年2月和3月,林纾在上海的《新申报》发表两篇短篇小说,影射蔡元
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其中的一篇《荆生》,被写入历史教材。林纾从此成了反
面人物。不过,林纾后来在报纸撰文,承认那两篇故事具有侮辱性,并向蔡元培等人道歉。
1924年6月10日,年迈体虚的林纾生病。两个月后,于8月26日夜里卧床不起。8月28日,
林纾写下绝笔书;同时为子弟书遗训十多条。10月9日凌晨(丑时),林纾病逝于北京寓所,
以任侠闻,事亲至孝,顾善骂人,人以为狂。”1879年,林纾受福建
督学孙治经的赏识,破格录取林纾入县学读书,28岁才改变“童生”
身份,获生员资格,成为一名秀才。
1882年,31岁的林纾领乡荐,高中为福建举人,一家人大喜,家
中境况也开始好转。
5
主要事迹
中年林纾--仕途不顺 文路通达
1883年,从这一年起,林纾先后七次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却屡试
林纾
—在历史洪流中追寻“译界泰斗”
1

林纾生平概述
人生主 物平要 介简事 绍介迹
2
人物介绍
林 纾(1852.11.8-1924.10.9)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古文家、翻译家,晚称蠡叟、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 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 八年举人,二十六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 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我心目中的林纾—“译坛泰斗”

我心目中的林纾—“译坛泰斗”

古典诗词与文化课程论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林纾——“译坛泰斗”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引言 (2)二、林纾和林译小说 (2)(一)林纾的生平 (2)(二)林纾的翻译 (3)1.林纾的翻译动机 (3)2.独特的翻译方式 (3)3.广泛的翻译范围 (4)4.大量的翻译作品 (4)5.林纾译作的深刻影响 (4)三、结语 (5)参考文献 (6)摘要:林纾是第一个将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的著名小说翻译家,其一生共翻译外国小说180余部,涉及英、法、美、俄等十多个国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通过介绍林纾的生平,林纾“林译小说”的翻译动机,林纾大量而广泛的翻译作品,以及其翻译作品的深刻影响来论述林纾其“译坛泰斗”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林纾;翻译;林译小说一、引言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翻译家。

林纾在诗、书、画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等都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

但林纾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林译小说”。

林纾以自身强烈的爱国热诚投身翻译事业,化身为“叫旦之鸡”,以独特的翻译方式来警醒同胞,唤起国人爱国图存的“士气”。

而且,林纾是第一个大量引进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家,其一生共翻译180多种的外国小说,“林译小说”也成为林纾翻译的小说的代名词。

“林译小说”向中国人们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革新,同时也奠定了林纾“译坛泰斗”的地位。

二、林纾和林译小说(一)林纾的生平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

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等,福建闽侯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翻译家。

林纾少孤,且自幼嗜书如命,但因家贫,他无法入私塾读书。

林纾五岁时,塾师薛锡极感其学习之挚诚,允许他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

薛锡极是林纾第一个正式启蒙老师,林纾向薛锡极问及古文辞,读杜诗、“欧文务于精熟”。

林纾受薛锡极的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情谊,并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浅谈林纾的文学翻译

浅谈林纾的文学翻译
国文 学 的 动 机 , 以归 纳 为 以 几 点 : 可 F 首 先 , 纡 翻 译 外 围 小 说 , 为 了顺 应 当 林 是
的文学观念 , 并为中国作家提供创作上的借鉴。 他大量的介绍外国小说, 对司各特、 狄更斯等人 的作品推崇备至 , 比如他称赞《 撒克逊劫后英雄 略》 有七妙 , 《 说 块肉余 生述 》 笔如下 棋 , 称 着 堪 “ 国手” 颇有要人们学习的意思。同时 , , 林纾在 翻译过程中还拿外国小说与 中国古典作品进行 比较研究 ,例如他把哈葛德的 《 斐洲烟水愁缄 录》 史记 ・ 与《 大宛传》 相比, 把狄更斯 的《 孝女耐 儿传》 红楼梦》 与《 相比 , 从而让读者不只看到了
பைடு நூலகம்
作家的作品 。将对林纾文学翻译的动机、 特点和重要性进行 简要地介绍。 关键 词 : 纾 ; 学翻 译 ; 林 文 小说 十 九世纪末 , 小说这 种长期被认 为是“ 雕 虫小技” 的文学体裁成为了中国当时最具活力 , 最受人瞩 目的体裁之一。l9 8 9年 , 林纾 翻译 了 法国小仲马的《 巴黎茶花女遗事》 从而掀起 了 , 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林 纾 (8 2 12 ) 我 国近 代 著名 的文 学 15 ~ 9 4是 翻译家, 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 最集 中 的 人 。 二 十多 年 的 翻译 生 涯 中 , 一 共译 书 在 他 10多 种 , lo 8 达 0 0万字 以 上 , 中绝 大 部 分 为 其 小 说 , 括 了英 、 、 、 、 囊 法 美 俄 日本 、 比利 时 、 腊 、 希 瑞 士 、 班 牙 、 威 等 l 国家 9 西 挪 1个 0多位 作 家 的 作品 , 世人称之为“ 林译小说”在我国文学 翻译 , 史 上 具 有 巨大 的 影 响 。 林 纾的 泽作极大的开阔 了近 代中国人的 眼界 , 不仅改变 了中国人民对外 国文学的看法 , 而 且 促进 了 中 国文 学 的革 新 。关 于 林纾 翻译 外

林纾翻译的得与失

林纾翻译的得与失

浅析林纾翻译的得与失摘要: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 多种,达1000 万字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说,囊括了英、法、美、俄、日本、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

林译小说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学翻译史的新时代,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国民,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由于他自身水平的有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林译小说也常被人们所诟病。

本文主要分析林纾翻译的不足与可取之处。

关键词:林纾;文学翻译;小说;林纾(1852-1924),字琴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本,其中大部分为小说,包括英、法、美、俄、希腊、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世人把它们命名为林译小说。

林纾的翻译作品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改变了中国人对外国文学的看法,而且促进了中国文学的革新。

1899年,林纾翻译了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从而掀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在之后的20余年中,林纾以很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翻译了180多本文学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欧文的《旅行述异》等等。

由于林纾自己不会外语,所以必须跟他人合作才能进行翻译。

他人口述情节,林纾以极快的速度用文言文笔述出来。

这种翻译方法,使得林纾的翻译速度非常快,在短短20年间,竟译出了180多本文学著作(张俊才,1992)。

这个数量,至今仍然无人能比。

但是,这种翻译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缺点成了人们攻击林纾翻译的主要目标。

林纾的翻译,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林纾翻译的优点。

第一,近代中国人缺少世界常识,他们对于欧美人总是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不是称他们为蛮夷,就是称他们为高超的人种(巴金,1989)。

林纾的翻译理论

林纾的翻译理论

林纾所译重要著作
翻译作品
三、结论
• 1在156种著作中,仅有六七十种名著,其他的书 确是二三流的作品,所以林先生的大半劳力归于 虚耗,这要与口译者的文学常识有关了。 • 2林先生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填进了 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完全变成了与原文 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这也是为他的口译者所误 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相同。
增补
“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 ‗嗟乎!吾来十五年,楼 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 ’ –歌时,顿其左足,曰: ‘嗟乎天!‘又顿其 右足,曰: ‘嗟乎地!......‖ 《滑稽外史》
删节
雨果的《九十三》译为《双雄义死录》多有删节 《二城记》只剩1/3
文学意译
• 林纾在别人口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翻译, 经过了两次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整合。 • 原著作 口译者 林纾
开民智
• “纾已年老, 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 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撼其胸臆, 非敢妄肆 嗥吠, 尚祈鉴诚。” 林纾《不如归·序 》 • “今日之中国,衰耗之中国也 。恨余无学,不能 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西产英雄之外传, 俘吾种亦在其倦敝之习,追摄于猛敌之后,老怀 其以此少慰乎!” 林纾《剑底鸳鸯·序 》 • “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亦就其原书 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耳。” 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
• 1871,20岁岳父刘有棻推荐资助,从陈荣圃学制举 文 • 1874,23岁从陈文台学画(石颠山人) • 1878,27弟秉耀染疫卒,以长子珪为秉耀乘嗣 4、壬午举人 • 1879,28岁中秀才 • 1882,31岁中举人 • 1883,32岁到京第一次参考会试,不第而归。(七 上春官的第一次,从32岁第一次参加会试到47岁的 最后一次,他在科举的道路上整整耗费了十五个春 秋) 5、宣传维新 • 1895,44岁再次入京赴试→“公车上书”;第一部 诗集《闽中新乐府》教育儿童 6、“多情”而又“钟情” • 1897,夫人刘琼姿病卒 • 画楼宁负美人恩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简析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简析

化境理论
• 翻阅“林译小说”,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小说中故 事本身的奇妙情节,而且还有译者本人澎湃的爱国 主义激情。林琴南是一个有血性刚烈、感情奔放的 作家,他常常是噙着热泪,怀着赤诚,去创作翻译 的。他把自己的译书作为一种救国的事业。 • 他的翻译小说,不光要把外国小说艺术技巧介绍到 中国来,更要把他的爱国热诚,通过翻译感动读者, 加上他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来补有些原作的不 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
林纾的绘画
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先生在20 世纪60
年代写就的著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 年代写就的着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 代表性作品,对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过极大的启发作 用。钱钟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了林纾的翻译作品。
01
诱导功能
02
讹的产生
化境理论
03
诱导功能
林纾
• 林纾乐善好施,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 入近万,他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上学。 他自己不会外文,却资助了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 晚年,林纾的古文体受到新文学运动的冲击,终于 丢了北大的教席,从此经济情况大不如前。那些曾 受到他接济的学生,此时都学成回国,在社会上崭 露头角。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既能帮助恩师 度过窘境又不使恩师难堪的计策:他们捐款成立了 一个基金会,名义上是为了支持林纾的翻译工作, 实际上款项都由林纾自行使用,常常用于他私人的 日常开销。
古文家林纾
• 郑振铎称赞林琴南的译笔‚有时连 最难表达于译文中的‘幽默’,在 林先生的译文中也能表达出。‛
• 郭沫若也说过:‚林译小说对于我 后来在文学的倾向有一个决定的影 响。 ‛
古文家林纾

• 一是大抵在他心目中,古文的写作才是最重要的, 而翻译确乎算不了什么创作。何况古来就有“勿谓 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之说。他一生中为推广古文, 不惜与新文化阵营对垒,对古文的推崇,至死不渝。 • 二是他可能还是很清醒地意识到了与其精通外语的 老乡严复对西方学术文化著作的翻译相比,他作为 翻译家因不懂外语而不能独立翻译,毕竟是学问上 的短处。

生态翻译学下的林纾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下的林纾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下的林纾翻译分析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在引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理论研究,该理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文论家,诗人,更是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翻译家。

他不审西文,而译著颇丰,所翻译的作品文字优美,韵味非常,于字句间表达了他“儆醒人心,反帝救国”的愿望。

尽管在林纾翻译的小说里,偶有不少“讹错”,总的来说,他对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是开创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国内翻译界对他的研究已有不少,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林纾的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林纾的研究提供某些借鉴。

1 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胡,2008:11)该理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的原则是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方法是“三维”(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是关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的整体性研究,将翻译生态整体性与译者主体性科学地融汇、并纳入到翻译的定义之中,现在仍处于探索和初步创立的阶段。

根据胡庚申教授在一篇题为“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期刊的观点,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个整合一体的、和谐统一的系统;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智力活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并且在翻译操作上遵循着“优胜劣汰”、“汰弱流强”的基本法则。

分析林纾的情感文学翻译之路

分析林纾的情感文学翻译之路

分析林纾的情感文学翻译之路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林纾和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为有名的两大翻译家。

林纾活跃于晚晴时期,时我国近代情感文学翻译的创始人,在对西方情感文学进行翻译中,大量了吸收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理念以及新思想和创作风格,因此可以称之为西方学术文化思想的先驱引导,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其在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三十多年中,就对两百种外文著作进行了翻译,是当时最多地介绍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学家。

使得当时闭关锁国的国人,开阔了视野,并且传承了跟多的文化遗产。

我国现代文学大家钱钟书也曾对林纾做出以下评价:林纾的翻译有着桥梁的作用,接触到他的翻译作品,才对西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见,林纾对于西方情感文学的翻译影响重大。

1 林纾人物简介林纾生平介绍林纾在很小的时候就嗜书如命,并且在五岁时进入到一所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到了塾师薛则柯的影响,因此对于文学的喜欢颇深,并且深受其影响。

但是其家境较为贫困,并且生逢乱世,并不能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精力来进行求学。

即使这样的生存环境,任然没有打消林纾对文学的爱好,在二十岁之前,已经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

1882 年对于林纾来说则是关键并且又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在参见科举中获得了举人。

在摆脱贫困窘境的之后,林纾利用自己的资源饱读诗书。

但是在会试的路上,屡受挫折,因此其放弃了为民请命的道路,转而进行了文学的专研。

林纾思想主张林纾是一位著作较多,并且思想较为先进的文人,在福建每日与友人进行新政的探究,指摘时弊。

另一方面,林纾有着很强烈的爱国思想,进行文学的创作,传播爱国思想,在马江战役后他奋笔疾书,向钦差大臣控告何如璋的贻误战机;并且为甲午海战死难将士拟写《甲午海战覆盆录》,还主张进行儿童教育,兴办女子学校。

林纾简介与翻译理论

林纾简介与翻译理论



代表作

1.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德》


2.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
3.俄国托尔斯泰的《恨缕情丝》 4.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 5.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 6.英国司哥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7.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8.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
林纾(1852---1924)
翻译观点Hale Waihona Puke 1.忠实于原著
2.投入主观情感,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的 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3.主张信、达、雅。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使 译文忠实于原文;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译 文符合汉语的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字句通顺, 没有语病;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使译文生动 形象。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福 州市)人
“七上春官,屡试屡败” 绝意于仕途,走上文 学创作的道路

翻译特色

1.在翻译时,别人口述,他自己作笔录,因此严 格说来,他做的不是语际翻译,而是语内翻译, 即将汉语白话翻译成文言文。
2.使用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文 3.翻译小说时,采用意译的增饰、删减、撮译, 主要转达小说情节,无关宏旨的枝枝叶叶往往 不惜删去 4.以政治为灵魂,翻译为实业 5.在译作中添加了序、跋、识语等,多次论述中 西文体的异同问题,缩小作者、读者间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死固有时,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学生,请治实业自 振”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林纾的“补天意识”和“经世意识”,使林纾在解读西方小说的过程中, 能够超越自己既有的文化限制,从中国的实际弊端出发,希冀对中国的现 实有所推进
大家好
20
翻译思想——宣传政治理想
向往君主立宪政治模式
青 年 林 纾 --“少以任侠闻,事亲至孝,顾善 骂人,人以为狂。”
20岁前,林纾凭借修补古籍残书的技艺,已校阅残破烂污古本两
千余卷,因而知识掌握也像老师薛则柯一样满腹诗书。这时林纾已小
有文名,不畏豪强,目空一切,故而被乡人视为“狂生”。福州螺洲
籍的“末代帝师”陈宝琛(逊帝溥仪的老师)曾这样评价林纾:“少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林纾翻译时心情悲伤,用他的诗来概括就是“依微黄种前程事,岂独伤心在黑奴” --( 《醒狮诗》)
“我读《吁天录》,以哭黑人之泪哭我黄人,以黑人以往之境,哭我黄人之现在。”
大家好
---林纾《黑奴吁天录.序》17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启民智,振兴教育”。林纾把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他说: “学生, 基也; 国家,墉也。学生先为之基,基已重固,墉何由颠?”他对朝廷为抵 御列强侵略而“争云立海军”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说: “未育人才,但议 船炮,以不习战之人,予以精炮坚船,又何为者”,认为没有掌握这些先 进技术的人才,而空有“精炮坚船”也是于事无补的。可以说是认识到了 “因落后而挨打”的症结之所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纾“感愤郁勃,无可自
适”,又与友人上书清廷,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台
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可见这位福大州家好“狂生”是一狂到底。
6
主要事迹
中年林纾--仕途不顺 文路通达
林纾于1921年10月,曾写有《七十自寿诗》20首,备述生平遭际与不 平。第一首就写道:
畏庐身世出寒微,颠顿居然到古稀。 多病似无生趣望,奇穷竟与饿夫几。 回头未忍思家难,傲骨原宜老布衣。 今日王城成小隐,修篁影里掩柴扉。
《红礁画桨录》等
大家好
11
翻译思想和方法
“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 (开民智)
救国图存 宣传政治理想 翻译思想的两期
大家好
12
翻译思想——开民智
“吾谓欲开民智, 必立学堂; 学堂功缓, 不如立会演说;演 说又不易举, 终之唯有译 书。”
--林纾《译林·序》
林纾认为:只有“开民智”,才有
正如上所述,林纾将翻译小说作为启迪民智,振奋民族精神的手 段。每部小说对中国人民都有特殊的指向意义,或为振作柔弱之民 气,或为救吾种人之衰惫,或为振吾国民尚武精神,或为有益今日 之社会等等。这些文字是林纾内心情感的真实述说,是林纾血泪的 凝结,它充分地体现和反映林纾的爱国热忱。 “惟告我同学,告我同胞,则不妨明目张胆言之: 此时断非酣睡之 时! “吾同胞犹梦梦焉,吾死不瞑矣! ” 这是林纾在那个时代里发 出的“最强音”。
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 家小说见称于时;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花鸟得其师陈文 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 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大家好
3
生平简介
1879年入县学, 1882年中举。 “七上春官,屡试 屡败”因而从此绝 意于仕途,专心于 文学创作的道路。
大家好
10
主要译作
林纾所著翻译作品按内容大致翻译为三类
✓惊醒我同胞 《黑奴吁天录》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拿破仑本纪》 《滑铁卢战血余腥纪》 《雾中人》等
✓神话,侦探,冒险小说 《埃及金塔剖尸记》 《鬼山狼侠传》《蛮荒志异》《鉄匣头颅》
《鲁宾逊漂流记》等
✓情欲与礼防
《迦茵小传》 《巴黎茶花女遗事》 《玉雪留痕》 《橡湖仙影》
大家好
14
翻译思想——开民智
“纾已年老, 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 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 撼其胸臆, 非敢妄肆嗥吠, 尚祈鉴 诚。”
--林纾《不如归·序 》
“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 亦就其原书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 因而愈生其悲怀耳。”
--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
大家好
15
翻译思想——开民智
基于此,林纾积极投身新式学堂的教育之中,如 1897 年林纾就担任 了“苍霞精舍”的汉文教习,其后又在金台书院、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 ( 今北京大学 ) 、高等实业学堂、闽学堂、正志学校等学校担任讲席、总 教习、教务长等,为振兴中华教育而辛勤“舌耕”。
大家好
18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再次,林纾进一步提出,使中国强大起来除了要练兵、发展教育之 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本策是要发展实业。林纾还以比利时为例 认为比利时一小国而没有如波兰、印度被列强殖民,原因在于 赖实业 足以支柱也因此,他认为在列强环视下的中国要想 摆脱被殖民的命运
“变法何年?立宪何年?……所愿人人各有国家二字戴之脑中,则中兴尚
或有冀。若高言革命,专事暗杀,但为强敌去除而已,吾属其一一为卤?
哀哉哀哉!”
-
--《爱国二童子传·达旨》
“ 亦使吾国民读之,用以为鉴,力臻于和平,以强吾国。则鄙人之费笔 墨为不虚矣。”
--《残蝉曳声录》 (1912)
他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较之专制之不平更甚”
不第。直到47岁上才了断做官为民的念头,一心走向文学创作之
路。
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孤拔舰队袭击驻马尾港的福建
水师,致使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林纾悲愤不已,曾于钦差大臣左
宗棠来闽督办军务之机,与好友周长庚冒死拦马状告昏庸畏战、
谎报军情的福建官员何如璋、张佩伦(作家张爱玲祖父),清廷
终于将两人革职充边,也算林纾的又一次“狂生”之举。
林纾
—在历史洪流中追寻“译界泰斗”
大家好
1
➢ ➢ ➢
林纾生平概述
人生主 物平要 介简事 绍介迹
人物介绍
林 纾(1852.11.8-1924.10.9)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古文家、翻译家,晚称蠡叟、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 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 八年举人,二十六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 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以任侠闻,事亲至孝,顾善骂人,人以为狂。”1879年,林纾受福建
督学孙治经的赏识,破格录取林纾入县学读书,28岁才改变“童生”
身份,获生员资格,成为一名秀才。
1882年,31岁的林纾领乡荐,高中为福建举人,一家人大喜,家
中境况也开始大好家好转。
5
主要事迹
中年林纾--仕途不顺 文路通达
1883年,从这一年起,林纾先后七次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却屡试
大家好
21
从《黑奴吁天录》窥林纾翻译方法
➢ ➢ ➢ ➢
保节删增 留略
“把保留作为翻译方法,按常理是不合适的,因为忠实原文,把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最 大化地保留在译文中是译者的天职。笔者之所以把保留作为林纾的翻译方法之一, 是因为他的翻译常常因删除太多而遭受非议,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他在译文中保 留下的内容可以对他的翻译目的有更好的把握,更深层次地理解他的翻译活动。”
可能抵抗欧洲列强,否则,就像
“不习水而斗游者”一样愚蠢。外
国作家“多以小说启发民智”,认
为“小说一道,尚足感人”。
大家好
13
翻译思想——开民智
在20多年的译书生涯里,林纾在大量的译作序、跋里,林纾都要向读者交待译书的目 的,其中绝大部分和“为大众一号”有关,如有的警醒国人“爱国保种”,不要沦落至犹太 人。
1899年《巴黎茶花女遗 事》问世。因其叙事新 奇生动,译笔凄婉传神, 受到读者赞誉。
自1903年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工作,同时承接商务印书馆大量 约稿后,一个以独特方式专事小 说翻译的翻译家出现在清末民初 文坛上。在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 共译述了180余种(共约1200 万字)西洋小说,其中包括世界 名著40余种。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内掀起了变法以救国的维新思潮。林纾与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等人一样是中国最早一批主张维新变法的学人,他在大量著作及林译序跋中为向西 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经济及政治制度大声疾呼。林纾强调: “救时良 策在通变,岂抱文章长守株”
“亦冀以诚告海内至宝至贵亲如骨肉尊如圣贤之青年学生读之,以振动爱国之志气。人 谓比即,畏庐实业也”。
新文化阵营中的人们干劲十足,但是觉得缺少关注。他们需要一个靶子。林纾被他们选中。 1918年3月15日,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旧派文人的口吻写了一封致《新青年》编者 的信,信中对林纾充满褒扬之辞,并对《新青年》做出批评。随后,刘半农对此信做出答复, 逐一反驳,极尽刻薄。 林纾开始还手。1919年2月和3月,林纾在上海的《新申报》发表两篇短篇小说,影射蔡元 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其中的一篇《荆生》,被写入历史教材。林纾从此成了反 面人物。不过,林纾后来在报纸撰文,承认那两篇故事具有侮辱性,并向蔡元培等人道歉。 1924年6月10日,年迈体虚的林纾生病。两个月后,于8月26日夜里卧床不起。8月28日, 林纾写下绝笔书;同时为子弟书遗训十多条。10月9日凌晨(丑时),林纾病逝于北京寓所, 享年73岁。
主要事迹
晚 年 林 纾 --“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死必表于道曰: ‘清处士林纾墓’,示臣之死生,固与吾清相终始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林纾是当时保守派最有影响的代表。林纾虽然不懂英文,但是凭借助 手的帮助,翻译了大量的欧美小说,《茶花女》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可怜一部茶花女, 断尽支那荡子肠”。但是林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反对与其说主动出击,倒不如说是被动应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