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4)推行县制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阅读材料回答以上信息反映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该历史事件性质的内容是什么?请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重难点突破读图题(图片见学案或课件)识图并概况作答,适当留时间讨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训练学生概况总结能力史料实证从材料二中摘抄一句反映商鞅变法所起积极作习读文言文,理解、分析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训练学生概况总结能力用的原话。

纵观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持有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三所述,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的启示是什么?史料实证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4)战国时期哪一家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为什么?阅读材料,基础知识回顾作答法家课后小结教后反思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提升其阅读素养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实际测评中关注个体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成绩中国古代史(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

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

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宇的基本形态。

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材料三化妆盒——汉朝妇女的化妆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用器,可见当时的妇女对化妆多若干骨头,可见汉朝的肉食还流行么重视。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年级上册)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第二课时【授课时间】(3月22日晚自习)*以学校安排中考复习时间为依据,每一课时用两节课复习。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要求】●秦汉时期(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1.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秦王赢政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年,统一后自命为秦始皇,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其中他最大的功劳是,他还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应为。

2.秦始皇时期思想文化上十分注重法家,对待儒家他采取的措施是。

3.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皇帝时,他在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与秦始皇相反的措施是“”和兴办太学,最终在他努力下,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4.对丝绸之路作出最大贡献的是,这条路从出发,通过和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转到,这条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208年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 末年,为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7.继商鞅变法成功之后,古代史上又一次成功改革是北魏改革,他改革措施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是实行政策,要求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

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

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

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1.物质生活:(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

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年级上册)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第一课时【授课时间】(3月21日)*以学校安排中考复习时间为依据【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纲要求】●史前时期(1)知道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2)了解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夏商周时期(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1. 通过考古学家的发掘与测定,距今约70~20万年。

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的是人。

2. 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是我国的人,他们住的是房屋。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也是我国的人,他们住的是房屋。

3.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汉族的前身是。

被尊称为“人文初始”的是。

4.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5.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叫朝,建立的时间是。

6. 西周开创了中国一项新的制度是___,这项制度是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边疆,战时带兵作战。

7.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两项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是___和___。

正是这两样技术的运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8. 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改革是秦国的___变法,它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商鞅有一句著名的名言是“_________”。

【考点导学】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因为环境险恶和工具简陋,过着群居生活。

2.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都开始了原始农业。

河姆渡的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中学考试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设计

中学考试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设计

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第1—7课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重难点】1、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

2、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3、西周的分封制。

4、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1)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教学小结】【教学练习】《开卷训练》配套练习《市纲》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第10—15课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2、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运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难点】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张骞通西域。

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意义: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统一的新局面。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略)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二、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2017年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岳麓版

2017年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岳麓版
(2)消极:他是统治残暴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总之,秦始皇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
合作探究
秦皇汉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政治上,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都采取了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措施。③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治统治。④军事上,都对匈奴采取强硬打击政策。
A.黄帝B.炎帝 C.舜D.禹
(2016·衡阳)“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题
第2课时 秦汉时期
编写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个 人 初 备
集体备课
环节
教学设计
呈现方式
导入新课
第1课时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中国古代史经过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
重点难点
统一国家的建立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个 人 初 备
集体备课
环节
教学设计
呈现方式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的更迭,理解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3 秦朝: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灭亡,了解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1.4 汉朝:了解汉朝的兴衰,掌握汉武帝的主要政绩。

1.5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掌握西晋和东晋的更迭,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4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5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专题三:中国现代史3.1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3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4 解放战争: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专题四:世界古代史4.1 古埃及: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如金字塔、木乃伊等。

4.2 古希腊:了解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4.3 古罗马:了解古罗马的文明成果,如罗马竞技场、罗马法等。

4.4 古印度: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如佛教、种姓制度等。

4.5 古中国:了解古中国的文明成果,如长城、孔子、秦始皇等。

五、专题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

5.2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4 美国独立战争: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5 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专题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三)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三)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时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目标【熟记】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隋的统一、“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了解大运河的开凿以及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理解】以遗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点归纳考点1:隋的统一(时间、意义)(P2)大运河(P4)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

杨坚就是。

589年,隋灭掉,实现中国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2.①组成:隋大运河(时开凿)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为中心,北抵,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

②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持续发挥着贯南北动脉的作用。

考点2:贞观之治(P10)1.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①在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②在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

③在教育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

④在法律制度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制订了,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⑤在民族关系上,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

⑥在对外关系上,坚持开放,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认识:①“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知识局面,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的辉煌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善于总结历史教训,虚心纳谏,重视人才、轻徭薄赋,调整统治政策,为后来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②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关注人民的利益,是社会稳定、国家兴旺繁荣的重要条件。

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③唐太宗重视人才的思想、看重人的德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对于今天建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三个部分展开。

本教学设计以中国古代史为例,选取了“夏商周”这一单元进行教学。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周朝的繁荣与衰落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停留在记忆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操练,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展示历史事件。

2.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的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人教版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题:中国古代史(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1、识记:①秦统一的时间、;②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2、理解:丝绸之路;②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形势图;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运用:①评价秦始皇;②汉武帝的大一统。

4、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认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影响到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教学重难点:秦始皇的功过、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3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9-14;16-19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3—5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5)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后期经历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和张角领导农民黄巾起义而衰亡。

(6)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因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叫它为“丝绸之路”,路线:长安(今陕西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案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范围:七上第1、2、3课三、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四、考点分析:五、自主识记检查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北京人距今约______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______最多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用______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生活俭朴,克己爱民,______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六、知识梳理七、课内训练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A、200万年B、170万年C、80万年D、70万年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埃及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结果:“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

②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20世纪60—70年代的失误)年(十年“文革”)。

②发动:由于毛泽东错误估计了国内形势(阶级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的中心工作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196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

之后,毛泽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此后,“文革”迅猛发展。

③内乱之一:“红卫兵”(学生组织)、“造反派”(群众组织),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抄家、打人、批斗、洗劫国家文物,掀起夺权狂潮,甚至发生激烈的武斗。

④内乱之二:“文革”中形成两大反革命集团: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反革命集团(“四人帮”,1976年覆灭),阴谋夺取最高领导权。

⑤内乱之三:“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

此冤案表明,“文革”时期,被肆意践踏。

⑥抵制: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抵制“文革”的“二月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1976年,人民群众发起了悼念周总理、抵制“四人帮”的“四五运动”。

⑦结束: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⑧性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⑨“文革”带来的灾难:A:国家政权被削弱;B:与匮乏;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D:文化科教事业被摧残;E: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⑩“文革”的教训:要健全民主与法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改革的深化:(1)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时期。

2.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3.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难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代史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时期。

2.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难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变革和民族觉醒。

(3)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夏商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繁荣,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6)宋元时期:宋朝的繁荣与灭亡,元朝的统一与统治。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与衰落,清朝的统治与近代化。

2.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5)辛亥革命: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6)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3.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原因、经过、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3)改革开放:原因、经过、成果。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三、教学方法2.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回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中国古代史复习(1)夏商西周时期:重点讲解夏商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初中历史]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案(31套) 通用11

[初中历史]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案(31套) 通用11
教材分析
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运用:无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考标解读
1、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商朝建立者是汤;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3、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②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道家: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④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⑤兵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二、中考真题
1.改错题。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例如:春秋时期孟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识记: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9、识记: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成就及孔子像
思想上:①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16年11分,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
3、2017命题趋势
根据长沙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预计:本单元每年都有题目涉及;分值在2—11分不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还是选择题,需特别关注孔子,9年考了5次。由于16年分值太多,今年估计是个把选择题或判断题。
教学反思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古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 夏商西周的更迭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4.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5. 汉朝的兴衰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 隋唐五代十国的繁荣与分裂8. 宋朝的兴衰9.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10. 明朝的兴衰11. 清朝的兴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对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8.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现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掌握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2 秦汉了解秦朝的统一和灭亡掌握汉朝的兴衰过程了解三国鼎立局面1.3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发展和灭亡掌握两晋的更替过程了解南北朝的并立局面第二章: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2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第三章:中国现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3.2 改革开放以来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第四章:世界古代史4.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了解古埃及的文明特点掌握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了解古罗马的法律制度4.2 古印度、古中国、古阿拉伯了解古印度的文明特点掌握古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阿拉伯的文化成就第五章:世界近代史5.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主要成就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了解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5.2 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结果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第六章: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6.2 冷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了解冷战的背景和主要事件掌握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影响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表现和影响第七章:世界科技发展史7.1 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了解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7.2 近现代科技革命、三次工业革命了解近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第八章:世界文化发展史8.1 古代文化成就、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的文化成就掌握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8.2 近现代文化成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现代文学、艺术、科学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文化成就掌握近现代文学、艺术、科学的重要成就和影响第九章:世界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9.1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过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9.2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了解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影响第十章: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性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掌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中考历史总复习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科技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世界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以及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十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考点一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考点一“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

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

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

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
1.物质生活:
(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

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文化生活:
(1)娱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2)节日: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春节在宋代称,最受重视。

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考点一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考点一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