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食物链(网)各营养级数量变化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影响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其他生物数量会依次减少,出现连锁反应。
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小幅度),最后趋向稳定,且稳定后数量比最开始的数量要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先往上依次分析到最高营养级,再以最高营养级为中心,分析其他的食物链。
若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若a种群的变化使b种群的营养级变低,则b种群数量会增加,因为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
⏹口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图中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其他生物数量?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例2: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因为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例4:假设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解析: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的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磷虾数量增多。
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微课
祝学习愉快!
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 变化分析与判断
漯河五高 李春红
1、食物链(网)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 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 生物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先增加后 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 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 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在右图中,浮游动物突然减 少,则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 型肉食性鱼减少,小型肉食 性鱼减少,则大型肉食性鱼 更多地以草食性鱼为食,从 而导致草食性鱼减少,必须 明确大型肉食性鱼并非只吃 小型肉食性鱼,所以小型肉 食性鱼减少并不会造成大型 肉食性鱼的减少,大型肉食 性鱼可以依靠草食性鱼来维 持其数量的稳定。沿不同食物 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食物 链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 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根据左侧南极食 物网图回答:
假设由于某种
原因大鱼全部死 亡,磷虾的数量 如何变化?
增多
5、生产者的变化:生产者相对稳定, 当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时,一般不考 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及能量流动计算专题-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典例】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 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 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 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
[变式2]已知在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 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 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即时演练
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
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C )
A.100kg B.44.5kg C.25kg D.15kg
【经典例题2】下图的南极生态系统中,包括______条食物链, _______生物属于三级消费者,_____生物占有两个营养级。假设 大鱼全部死亡,则磷虾数目将______。
依图分析,磷虾只占据一个营养级,位居第二
虎鲸
营养级。若大鱼全部死亡,磷虾营养级不受影
响,能量递减效应不对磷虾起作用;大鱼首先 须鲸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典例】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 量为5.8×109kJ,B种群干物质量1.3×108kJ,
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_________。
【典例】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食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kJ/m2·y。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kJ/m2·y。 (3)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能量从该生 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影响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直接或间接以第一营养级为食的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天敌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如果天敌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口诀: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具体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具体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具体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生物数量如何变化?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例2:在图中的食物网中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因为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数量稳定。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 微专题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
微专题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一、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分析1.第一营养级减少,将连锁性地引发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可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可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在复杂食物网中,分析中间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天敌和食物两个角度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为主。
若中间环节一样多,则以天敌的影响为主。
(2)生产者往往数量较多且相对稳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当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捕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短期内基本不变。
(4)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时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某种原因导致其营养级降低,则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数量最终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例1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鱼a和鱼b间的种间竞争将会减弱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 A例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每种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图所示。
已知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且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B .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 .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 .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题中四种生物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丙→乙→甲。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间数量变动制约关系分析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间数量变动制约关系分析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答案C2.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乌鱼为了生存,就必须多食其他食物(白鲢),则白鲢数量会下降。
答案B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食物链总结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 减少时,则将会产生连锁性地引发
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的减少。这 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
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 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的影响,一
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 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
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种群数
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 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 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及生产者比
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 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
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
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
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 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百
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留到下一个营养级,
且能量流
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
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 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
低时,则b种群数量的增加;若 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 种群数量将减少。
(5)食物链数、不同的营养级动
物的种间关系判断 ①任何一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 开始,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
的动物,中间任何停顿都不能算 完整的食物链
②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 链中可以占有不同营养 级,要根据此生物所在的 具体食物链来确定。
③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 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 同的概念上的重合,如教材 中的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 即使不是关系又是竞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精研重难点(4) 食物链(网)的构建和数量变化模型分析
2.在食物网中,则有:
3.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人为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 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时,应为 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 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自然生态系统一般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统有时候 还要考虑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 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 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 量越多;②生物间的 取食关系越简单,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 程中消耗的越少。
精研重难点(五) 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能量传递效率
从“高度”上研究高考
[典例] (2021·山东高考)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 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 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 N 表示营养级。
(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 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 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测定种群 密度。(2)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 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 281+2 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3)牡蛎以浮游植 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 降低。(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 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 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 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第3章 微专题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
例4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
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向下一 营养级和分解者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 A1C-1B1×100%
D.应尽可能多地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时 ④未被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例3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
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例1 如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 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鱼a和鱼b间的种间竞争将会减弱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例2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 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每种生物的平 均体重如图所示。已知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 且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解析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 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该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 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为 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 量)=80[J/(cm2·a)],根据能量 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 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 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
食物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影响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直接或间接以第一营养级为食的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天敌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如果天敌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口诀: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具体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具体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具体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生物数量如何变化?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例2:在图中的食物网中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因为它能够依靠其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因为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例谈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
例谈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作者:祝远超来源:《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第04期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此类试题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一、食物网的概念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1.复杂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例1 图1是南极食物网图解,若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则对短期内鳞虾数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当大鱼全部死亡后,大量浮游动物得到生存,并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使浮游植物减少,从而导致鳞虾的数量减少B.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导致虎鲸数量减少,须鲸数量增多,从而导致鳞虾的数量减少C.当大鱼全部死亡后,浮游动物会增多,使须鲸捕获浮游动物的机会增多,从而减少对鳞虾的捕食量,导致鳞虾的数量增多D.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将捕食更多的海豹和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鳞虾的数量增多。
解析从表面上看,上述4个选项均“言之有理”,都是从食物来源和天敌危害两方面考虑的,只是分析的路线和方向不同。
那么,究竟哪种分析是正确的呢?首先要弄清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
食物链中某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关键是看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若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增加,则该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增加,反之减少。
然后,还要弄清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其一,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中间环节越多,损耗的能量也越多,故应根据中间环节少的路线进行分析。
其二,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以“草→羊→狼”为例,羊每增加10kg需消耗草50 kg~100 kg,可使狼增加1 kg~2 kg。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35课时-种群的综合知识 种群密度的调查 食物链和食物网及其中的能量流动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
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D )
A.CD段(增长速度慢)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B.DE段(速度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2.种群密度的调查
考查重点:预计出题概率40%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高考的常考内容,既可单
。
⑶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出__生___率___、__死__亡__率____、 年__龄__组__成_____和____性__别__比__例___。
2.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 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 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 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 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
解析: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比例A∶B=1∶1时, 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 设当食物比例A∶B=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 (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 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A.3000吨
B.1650吨
C.1500吨
D.不超过300吨
5.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食性鸟
猫头鹰
蛇
草
食虫鸟
蜘蛛
食草昆虫
青蛙
(1)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草 ,
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性鸟类和食草昆虫 。 (3)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2 种。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捕食和竞争 。
(完整版)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与判断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与判断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的引发其后各营养级生物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生物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底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的多,所以当某一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具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生物通过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所以考虑的方向和顺序应该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例1、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例2.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生物数量如何变化?解析:图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生物减少,下一营养级生物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减少。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生物进化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进化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进化是生物体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进化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通过摄取和转化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模型,它们揭示了食物资源的流动、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食物链的构建与演化食物链是由食物关系组成的线性序列,包括原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层次。
原始生产者通常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消费者则按照食物链的顺序,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最后,分解者通过分解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弃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进一步循环利用。
食物链的构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体本身特性的影响。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食物链也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当某个环节中的生物数量减少或消失时,整个食物链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食物链可能发生断裂,无法正常进行能量和物质的转化。
这种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二、食物网的形成与演化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
在现实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食物关系,而不仅仅是线性的单一食物链。
通过食物网的形式,不同生物体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食物网比食物链更为复杂和灵活,它更好地反映了现实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食物网中,每个生物体可以同时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既是能量的来源,也是能量的消耗者。
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
食物网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的可获取性、物种间的竞争关系、捕食行为的适应和演化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食物网逐渐形成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食物网的演化是生物进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生态意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链、食物网具体情况分析
例1、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
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
例 2.图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鹰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稳定。
例3.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同时没有了天敌被捕食者的自身素质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增多,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稳定。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生物减少,下一营养级生物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减少。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原则:“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
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