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砂土和碎石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不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的通过强夯地基施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依据1. 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2. 地基处理设计文件;3.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四、施工工艺1. 施工设备(1)强夯设备:选用冲击能量为1000kN·m的强夯设备;(2)振动设备:选用振动能量为300kN·m的振动设备;(3)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平板振动器、钻机等。
2.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排水、施工道路等;(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测量放线;(3)钻机就位:根据放线结果,将钻机就位;(4)钻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作业;(5)夯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夯或振动夯击;(6)检测: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7)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 施工要点(1)场地平整:场地平整要求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排水设施完善;(2)测量放线:放线准确,确保施工精度;(3)钻孔:钻孔深度、直径、倾斜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夯击:夯击顺序、夯击次数、夯击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检测: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2. 施工设备:设备性能良好,操作人员熟练;3.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4. 施工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六、施工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2. 设备安全:设备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3. 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安全,排水设施完善;4.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法施工1.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
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个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士进行动力挤压。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的不同,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两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和动力固结。
1.2动力密实机理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强制压密地基,使土中气相体积大幅度减小。
13动力固结机理强夯加固细粒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固结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土的结构,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作为孔隙的排水通道,加速土体固结土体发生触变,强度逐步恢复。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阿强夯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和锤重和落距有关外,还与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置JII页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1单击夯击能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湿陷(kN∙m)等粗颗粒土性黄土等细颗粒土IOOO 4.0-5.0 3.0〜4.02000 5.0-6.0 4.β~5.03000 6.φ-7.05∙0~6.040007.β~8.06,0s7.050008.0-8.57.0-'7.560008.5-9.07.5~8.080009.0-9.58.0~9.0100009.5-10.510.071O1200011,5S12.511.0-12.01400012.5S13.512.0SI3.01500013.5〜14.013QS13.51600014.074,513.574.01800014.575.5—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CECS 279-2010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该规程是指导和规范强夯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标准,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夯击或振动装置,对土壤进行高强度、高频率的冲击或振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增强承载力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
CECS 279-2010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要求:规定了强夯地基处理的基本要求,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勘察和监测、土壤适宜性评价、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2. 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和程序。
包括施工前的物料准备和设备调试、施工工艺流程、夯击或振动参数的控制、施工记录和报告等。
3. 施工质量控制:规定了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包括现场监测和测试、变位和沉降观测、质量验收标准等。
4. 安全与环境保护:提出了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对环境友好。
CECS 279-2010技术规程为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工程稳定性。
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仅是根据常规知识和理解对CECS 279-2010的解释,具体证实应以实际的规程文件内容为准。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夯击点间距取决于基础布置、加固土层厚度和土质条件。通常夯击点间距取 夯锤直径的 3 倍,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为 5~9m,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
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 (1) 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 (2) 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3) 填土采取将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
原土上铺 500mm 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 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 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 得明显的加固效果。
系,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 30°。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的表土推平、压实等
辅助工作。
5 经纬仪、水准仪等。
4.6.2.4 作业条件
1 施工技术参数已确定,已对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 现场道路已修筑完毕,机械设备已进场并经试夯后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场地已平整,并作好排水沟;
4 距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较近时,做好隔振或其他措施;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8 冬期施工应清除地表的冻土层再强夯,夯击次数要适当增加,如有硬壳层, 要适当增加夯次或提高夯击动能。
强夯施工工艺及基本规范
强夯施工工艺详解2013-01-18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
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土作为形成地表覆盖层的次生物质,其分布相当广泛。
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多达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湿陷性黄土最集中的地区。
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以及技术、经济上的探讨,是一个既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在建设中大量运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1 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黄土是由沙砾、粗粉粒、大孔隙胶结构组成,黄土湿陷性是由于水和外力的作用产生的显著附加下沉。
强夯是将大吨位重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在极短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反复冲击及其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使土体受到瞬间的加荷(受压)、卸荷(受拉)及剪切的反复作用,土中孔隙压缩,同时土体周围产生裂隙,孔隙水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使土粒原有的接触形式破坏而产生位移,变为新的较为稳定的接触形式,从而达到增加土体密度、提高强度的目的。
2 强夯施工步骤认真调查,确保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无构筑物。
清除地表土,清除范围为路基坡脚外2~3m。
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20cm 范围内,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艺标准!强夯地基施⼯⼯艺标准1 施⼯准备1.1 主要施⼯机具1.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150t,底⾯形式宜采⽤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钢板壳内填混凝⼟。
夯锤底⾯宜对称设置若⼲个φ250~300mm与顶⾯贯通的排⽓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坑底的吸⼒。
锤底⾯积宜按⼟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和碎⽯填⼟,采⽤底⾯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般第四纪粘性⼟建议⽤3~4m2;对于淤泥质⼟建议采⽤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锤底静接地压⼒宜取较⼩值。
1.1.2 起重机具宜选⽤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腿的⽅法,起重能⼒应⼤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其他安全措施,防⽌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够强度,起吊时不产⽣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便、迅速。
1.1.4 推⼟机:⽤120-320型,⽤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静载荷试验、静⼒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1.2.1 应有岩⼟⼯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松散⼟层已经预压。
⾬期施⼯周边已挖好排⽔沟,防⽌场地表⾯积⽔。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案。
1.2.5 当强夯所产⽣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桩或点⽩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个⽔准基点。
强夯地基
强夯地基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一、材料要求1 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钢丝绳、电焊条均符合主机使用要求。
2 回填土料:应选用不含有机质、含水量较小的粘质粉土、粉土或粉质粘土。
二、主要机具1 起童机:20~50t履带式起重机或汽车起重机,宜优先选用履带式起重机。
起吊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
2 夯锤:10~40t,铸钢或钢筒混凝土制作,宜优先选用铸钢夯锤。
底面形式宜用圆形,锤的底面宜均匀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3 自动脱钩器:强度足够,转动灵活,安全可靠。
4 推土机:TS 140、TS220、D80等,满足现场推土需要。
5 电焊机:AX-320等型号。
6 经纬仪:J2等型号,按规定定期检定。
7 水准仪:DS3等型号,按规定定期检定。
8 塔尺:5m等型号。
9 钢卷尺:30m 或50m等。
三、作业条件1 施工场地要做到“三通一平”,场地的地上电线、地下管网和其他障碍物得到清理或妥善安置;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 施工现场周围建筑、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和地下管线得到可靠的保护。
当强夯能量有可能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时,应在施工区边界开挖隔震沟。
隔震沟规模应根据影响程度确定。
3 应具备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拟建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基础平面图剖面图,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图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施工放线: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物控制点坐标、水准点高程并书面资料,进行施工放线、放点,放线应将强夯处理范围白灰线画出来,对建筑物控制点埋设木桩。
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
必要时,对建筑物控制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验测,要求使用的测量仪器经过检定合格。
5 设备安装及调试:起吊设备进场后应及时安装及调试,保证吊车行走运转正常;起吊滑轮组与钢丝绳连接紧固,安全可靠,起吊挂钩锁定装置应牢固可靠,脱钩自由灵敏,与钢丝绳连接牢固;夯锤重量、直径、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夯锤挂钩与夯锤整体应连接牢固;施工用推土机应运正常。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得施工要求、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与度得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不适用于饱与及高含水量得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nZlDk。
1、2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Puch。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3 术语与符号1、3、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得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得湿陷性、膨胀土得胀缩性、松散砂土得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得人工处理地基得方法。
eCRIt。
1、3、2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与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得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fak——承载力特征值;Es——压缩模量;Eo——变形模量;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1、4、1、1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得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
Z962m。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得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得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得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得预防措施。
n4HD6。
强夯要求(参考)
强夯的一些要求一、强夯部位及范围按照图纸要求二、强夯标准1、设备要求:强夯法处理路基采用单机夯击能1000 KN •m,夯锤为铸铁锤,锤重大于10t,夯锤设置上下贯通的排气孔,锤底直径2.0 m—2.5 m;起重机选用25t吊车,下落方式为自由落体。
2、夯击高度:强夯施工的设备夯锤锤重、起吊高度应满足各级夯击能要求。
按20t锤重,达到1000kN•m夯击能,强夯落距h=5.0 m 按10t锤重,达到1000kN•m夯击能,强夯落距h=10.0 m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4、其它标准: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5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该发生过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台背回填强夯施工中应注意避免对桥面、耳背墙等造成损坏。
二、施工工艺流程1、测量放样,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点夯的夯击次数用最后两击的夯沉量≤25mm (50mm)控制。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三、检测指标1、检查强夯点夯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
2、检查强夯的单点夯击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满足最后两击沉降量≤25mm(50mm)。
3、检测频率:填挖结合部:3点/20米;台背:每侧3点。
4、记录全段满夯后的沉降量。
四、现场管理要求每一处的强夯要求项目部自检人员到位,监理全过程旁站,现场填写强夯施工原始记录。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操纵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J24-9-90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33建筑机械使用平安技术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安技术标准1.3术语和符号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符号fak——承载力特征值;Es——压缩模量;Eo——变形模量;H——有效加固深度。
1.4施工预备技术预备.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要紧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觉疑咨询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筹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方案,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3测量预备依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操纵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操纵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操纵测量要求。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一、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二、施工工艺1、确定施工参数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⑶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工程施工中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结合规程内容,详细介绍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不断夯击钢筛板或钢筛管来改良地基土的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提高地基土的抗沉降性能。
在建筑、桥梁、码头等工程中,由于地基土的松软和不稳定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根据《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地基土的勘探、夯击方案设计、夯击施工、检测和验收等环节。
在勘探阶段,需要对地基土的性质、层厚、水平分布等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夯击的深度和频次。
在夯击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夯击的参数,包括夯击深度、夯击频次、夯击间距等。
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夯击机的操作质量,确保夯击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检测和验收阶段是对夯击效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必须符合规程要求才能验收。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点。
它是一种无挖土、无污染的地基处理方法,对环境影响小。
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可以大幅缩短工期。
夯实后的地基土密实度高,承载力增加,抗沉降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夯夯地基处理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类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夯击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震动和噪音,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影响。
夯击的效果受地基土的性质和水分含量等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探和设计,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对于一些地基土质较差或特殊条件下的工程,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可能并不适用,需要采用其他加固方法。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固地基、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作用。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1普菱(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强夯施工技术要求一、强夯施工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填方密实度93%以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8Mpa 。
二、强夯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划分强夯区域→确定强夯参数→主夯(点夯)→推平后再回填→主夯→推平→满夯→检测1.1 划分强夯区域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形图,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划分强夯区域。
1.2 确定强夯参数分层强夯每层填筑厚度7m 。
主夯(点夯)击能采用3000Kn.m 。
满夯夯击能采用2000KN.m 。
具体夯击能的选用,还应在施工前通过试夯确定。
1.3 主夯(点夯)主夯采用下图布置,2遍,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7天;第一遍3000Kn.m 第二遍3000Kn.m21.4 满夯 满夯锤印满足1/4搭接,2遍;夯锤应使用带有透气孔的圆形平底锤。
1.5 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 不小于8Mpa ;2、 强夯施工2.1 试夯2.1.1 试夯区选择在强夯范围内不同区域各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约20mX20m ),作为试夯区,由各方现场共同确定,采用夯锤D=2.0-2.2m,夯锤重15-20T,夯击能量和每点夯击数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证后最终确定。
2.1.2 试夯目的通过试夯检验土的加固效果、考核施工设备性能、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的施工参数,最终依据试夯结果指导强夯施工。
2.1.3 试夯收锤标准总击数≥15击(4000KN.m以下),总击数≥20击(4000KN.m以上)或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0mm;2.1.4 试夯区检测试夯区检测包括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动探、土工试验检测等,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压缩模量Es不小于8Mpa;2.1.5 确定和调整强夯施工主要参数确定夯击能量和最佳夯击数,调整夯点布置、夯点间距以及间歇时间。
2.2 强夯施工2.2.1 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测量高程→设点定位→第一遍点夯→平整场地→重新放点→第二遍点夯→修整场地→第一遍满夯→修整场地→第二遍满夯→修整场地→测量→检测→验收如需分层强夯则重复上述点夯步骤。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5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保稳,夯位应准 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在每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6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控制最后
数。夯击 遍数指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
叫一遍,单点的夯击 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即整个场地的夯击遍数。单点夯击
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 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
100mm;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特点是:使用工地常用简单设备;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 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 2~5 倍; 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 2~10 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 6~10m;土粒结合 紧密,有较高的的结构强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一套设备每月可加固 5000~ 10000m2 地基);节省加固材料;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耗用劳动力少和现场 施工文明等。
(5) 两遍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 水压力 单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两遍之间间隔 1-4 周。对渗 透性较差的赫性土不少于 3-4 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一 5m 以下,或为含水量 较低的碎石类土,或透一参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隔 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 将土推平,随即进行连续夯声,而不需要间歇。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石灰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和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石灰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和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法和处理度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
1.2 操作工艺(以四遍夯击为例)1.2.1 工艺流程1.2.2 强夯锤重量可取8-25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100-200kPa。
1.2.3 施工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了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2.4 当场地表层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1.2.5 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1.2.6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1.2.7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2.7.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1.2.7.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1.2.7.3 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偏差不大于200mm;1.2.7.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误差±3mm;1.2.7.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200mm),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1.2.7.6 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1.2.7.7 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1.2.7.8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1.2.7.9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重型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重型强夯工程施工规范一、施工前准备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范围和施工要求。
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关技术和操作能力,了解施工流程和安全要求。
3. 施工单位应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设备和材料不足而延误工期。
4.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明确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二、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在进行重型强夯工程前,需先对基坑进行开挖,确保地基表面平整、干燥,没有积水和杂物。
2. 强夯施工: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夯点的位置和间距,确保强夯点均匀分布,不得有漏夯现象。
3. 强夯设备操作: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并进行设备调试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操作准确。
4. 强夯工艺控制: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强夯的能量和次数,避免过度强夯导致地基破坏或变形。
5. 强夯质量检验:在进行强夯施工后,应对强夯点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夯击孔的密实度和均匀性,确保强夯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6. 强夯施工报告:在完成强夯施工后,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施工成果,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
三、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单位应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设施完善,消防设备齐全,工人穿着符合要求的安全装备。
2. 施工作业安全: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工艺和操作方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施工设备安全: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中断。
4. 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强化施工安全意识,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作业。
四、验收与监理1. 施工单位应在完成强夯施工后,邀请相关验收单位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大面积加固地基的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设备2.1.1夯锤:一般为8t、10t、12t、16t、20t、25t、30t,常用的是10t、16t。
夯锤为钢质或钢板壳内充填混凝土制成,夯锤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必须对称均匀。
夯锤的形状主要有方柱体和圆台体夯锤,锤底形状有平底、球底和锥底,铸钢锤根据需要可以铸造成带孔锤。
夯锤的吊梁必须牢固、可靠。
2.1.2起重机:起重能力为15t、25t、30t、50t和100t的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吊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
2.1.3辅助设备:三角架、龙门架、自动脱钩装置、水准仪和塔尺、钢尺、推土机、电焊机。
2.2作业条件2.2.1强夯施工场地应达到道路畅通,水、电接通,场地平整。
强夯施工之前,清除场区内不适合强夯施工的大块物体,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
2.2.2强夯范围内的地下和空中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查清其基础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强夯时安全不破坏。
2.2.3强夯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如有居民和危房,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2.4临设房屋应整体性好,具有相应的抗振动能力。
施工场地不存放油料等易燃物品。
2.2.5设备安装及调试完毕,起重机运转应正常,起吊滑轮组与钢丝绳连接应紧固,安全可靠;起吊挂钩锁定装置与钢丝绳连接应牢固可靠,自动脱钩装置应灵敏,夯锤重量、直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夯锤挂钩与夯锤应连接牢固。
2.3技术准备2.3.1收集施工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强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做好技术交底。
2.3.2在强夯影响范围之外,事先埋设稳定可靠的水准点(基桩)。
2.3.3试夯工作2.3.3.1强夯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3.3.2试夯前,应对试验区原状地基土进行载荷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并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强夯
§1.1.1 强夯1、施工技术要求1)夯击能量:点夯2000~5000kN.m,满夯i000~1500kN.m;2)施工机具:夯锤直径不小于2.0m,锤重20~35t,排气孔直径不小于250mm3)落距:15米;4)夯击方法及遍数:点夯采用跳夯法,一般分三~四遍进行,最后满夯二遍;5)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采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2.5倍,第二、三、四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锤印搭接;6)夯点的夯击次数:点夯次数根据试夯确定,满夯为1次;7)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由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确定,对于粘性土不少于21~28天。
8)由于车辆段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前地面先铺设O.3m厚角砾土,强夯施工时应及时排除场地内以及夯坑内积水。
9)强夯后,对地面塌陷地区,应分层回填合格填料至原地面高程,填筑要求与强夯加固相同。
2、施工机具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作重锤的起吊设备,最大起重量为50吨,配自动脱钩装置。
在起重臂架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至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以防止起重机臂架在突然卸重时,产生后倾或摇摆,推土机可兼作整平场地之用。
夯锤采用钢铸。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工作面的大小,配备1台套50T强夯机,锤重20t。
3、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场地清理,测放强夯区域分界线→试夯,确定施工控制参数→场地平整,测量夯后场地标高→进行满夯施工→复核夯后场地标高→地基表层碾压→地基检测→地基验收(2)强夯每个夯点的夯击分三遍进行,按夯点间距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为1~2周。
最后两击当的平均夯沉量≤1OCM,夯坑周围地表隆起量不大于1/4夯沉量体积时,结束该点的夯击。
4、强夯试验(1)试夯内容选择试夯区面积,试夯完成后要取得如下参考数据,用于指导施工:1)夯点夯击遍数、夯击数及收锤标准;2)试夯区周边淤泥的隆起量;3)强夯挤淤交工面的总夯沉量和点夯交工面的夯沉量,测定总夯沉量与墩长的关系;4)测定抛石体在淤泥中的沉没量,测定墩长与墩体形状;5)采用静载实验测定不同间距强夯块石墩的复合地基承载力;6)利用瑞利波检测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波速,并与承载力进行对照,确定波速与承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7)埋设全断面沉降观测仪器和沉降板,测定不同间隔墩距时工后沉降;8)每一试验区选择三个断面,测试桩土应力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根据单位面积夯击能及布点确定单击夯击能。 c) 做单点夯击能试验,确定单点最佳夯击数或夯沉量控制标准。 d) 平夯能量根据单击夯击能确定。 8.4.1.6 夯点布置 a) 夯点布置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形式。 b) 夯点间距根据单夯点的侧向影响范围以及相邻夯点侧向影响确定。 8.4.1.7 地基土总夯沉量 试夯前与试夯结束(碾压)后,均应测量试夯区地基土的高程,以获得试夯区地基 土的总夯沉量。 8.4.1.8 试夯中的测试工作 a) 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以便确定每遍夯击时间间隔。 b) 为确定最佳夯击能以及夯击数(或夯沉量控制标准)应观测夯坑体积及夯坑周围 地面变形情况。 c)强夯振动对试验结果并无影响,但施工产生的振动对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地 下管线等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测试强夯的振动对预防振害有实际意义。 d) 测试试夯前后地基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e) 检测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加固影响深度、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等。 f) 其他需要观测的项目。 8.4.1.9 试夯结束后,应对试夯前选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校正。 8.4.2 物资准备 8.4.2.1 测量放线用木桩、线绳、铁丝、钢钎、石灰等。 8.4.2.2 场区表面硬化处理:片石、杂土或建筑垃圾。 8.4.2.3 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8.4.3 施工设施准备
b) 试夯区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并应考虑上部建筑荷载与建筑特 征,不同工程地质情况应不少于一处,一般试夯区面积不应小于 20m×20m 。
c) 试夯宜采用单点试夯与群点试夯相结合的方法,当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强夯地基处 理经验的地区,可只进行单点试夯。
d) 试夯前应编制试夯方案(或试夯大纲)。 8.4.1.5 强夯夯能确定
项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主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控
项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目
1
夯锤落距
mm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称重
一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计数法
般4
夯点间距
夯击范围(超出基 础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 间
设计要求
8.6.1.2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强度、承载力,消除湿陷程度及液化程度。
a)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埋深大于 2/3 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处理,
埋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基,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
b) 强夯点距离地面建筑物的水平距离:
单击能量
距离(不小于)
<2000kNm
30m
2000 kNm~4000kNm
30m~50m
>4000kNm
8.5.2 操作要求
图 8-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8.5.2.1 清理平整场地
a) 推土机平整夯击场地表面。 b) 用压路机或推土机自身行走压实现场表面。 8.5.2.2 测量放线 a) 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 b) 建立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 c)施放强夯区域线或单体夯区边线。 d)夯区角点放线偏差不大于 20mm,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e) 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标出中心点及圆圈线并测量夯前场地高程。 f) 第一遍夯完整平后施放第二遍夯点位置,重复 c)项工作,其他遍数依次类推。 8.5.2.3 工艺设计及试夯 a)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 时可按表 8-1 预估。 b) 平均夯击能 强夯加固场地施加的平均夯击能,应取决于地基土的特性、加固深度、建(构)筑 物的荷载与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等因素,可按表 8-2 选取。 c) 夯点位置与间距
4.5~5.0
4.5~5.0
d)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 2~3 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
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2 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
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e) 夯击间歇时间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
1) 夯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
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2.5~3.5 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少。对出现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
点间距宜适当增加。
2)夯点间距可按表 8-3 选取。
表 8-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
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3~4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f)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 处理深度的 1/2 至 2/3,并不宜小于 3m。
g) 试夯 依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 8.5.2.4 确定强夯参数 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 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8.5.2.5 第一遍点夯 a) 强夯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起重机吊起夯锤回转移动应保持起重机的稳定, 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同时应检查夯锤重心是否处于形心,若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 或增减混凝土块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强夯水平偏差应小于 200mm。 b)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夯前应测量锤顶高程,填写强夯施工记录,计算每一击的夯 沉量。用水准仪测量时,水准仪应距夯点有一定距离,以防止夯击震动对水准仪的影响。 c)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吊车吊 起夯锤自由落下,为一次夯击。 d) 测量锤顶高程 测量每次夯击后锤顶标高时,塔尺放置的位置应与夯前测量时一致。 e) 重复夯击达到规定的单点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后,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吊车和 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 a)至 d),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随即用推土机 将场地推平。 8.5.2.6 第二遍点夯 a)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 8.5.2.5 步骤完成第二遍点夯。 b) 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 150mm。当夯坑底倾斜大于 30°时,应将坑底部填平后再继续进行夯击。 8.5.2.7 平夯 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然后进行低能量满夯夯击,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8.5.2.8 推平碾压 用装载机或推土机碾压平整场地。 8.5.2.9 测量场地标高 测量场地标高时应同夯前测量时的方法和位置一致,以便计算强夯之后地面下沉的 平均值,评价强夯加固的效果。 8.5.3 季节性施工 8.5.3.1 雨季施工 强夯施工,雨前、班后应将夯坑推填平,并使夯击区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雨后对 现场积水要立即排除,夯前需测定地基土的含水量。 8.5.3.2 冬期施工 强夯施工在整个冬期均可施工,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强夯施工时,施工技术参数应根据加固要求与地质条件在场地内经试夯确定。 b) 不应将冻结地基土或回填的冻土块夯入基础的持力层。
第1节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8.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
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8.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 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8.4.1.4 强夯试验
a) 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宜先进行强夯试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机 具、夯锤(重量及锤底静压力)及夯锤落距单点总夯击能(或夯击数)、夯点间距及每遍 夯击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 值、压缩模 量 Es 值或变形模量 Eo 值等参数,同时提供参考的工程经济指标。
c) 在黏性土或粉土的地基上进行强夯,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粒材料,并应及
时清除粘结在锤底上的土料。
d) 及时推填夯坑并平整场地,推填料不得有冰雪及其它杂物。
8.6 质量控制标准
8.6.1 主控项目
8.6.1.1 强夯地基主控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8-4 的规定。
表 8-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8000
10.0~10.5
9.0~9.5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表 8-2 平均夯击能
土的名称 一般黏性土、粉 砂土、碎石土 人工填土、块石、
土
(不包括块石) 湿陷性黄土等
平均夯击能 E (kNm/㎡ )
1500~2500
800~1500
2000~3000
注:场地平均夯击能不包括满夯能量。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8.3 术语和符号 8.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 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8.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 的地基处理方法。 8.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8.4 施工准备 8.4.1 技术准备 8.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8.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 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 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 的预防措施。 8.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