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杨秀英【摘要】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data of Tongguan suspended bridge sec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Weihe River from 2010 to 2015,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CODMN, NH3-N and DO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of the Weihe River is seriously polluted, bu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mainly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pring.%本文根据2010-2015年渭河下游段潼关吊桥断面的水质资料,对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DO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变化原因。

结果表明:渭河潼关吊桥段水质污染情况严重,但总体有所好转;水质恶化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31【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水污染;渭河;潼关吊桥【作者】杨秀英【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渭南714100;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南71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

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渭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陕西、甘肃两省,流域面积达20.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利用区。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农业、工业、城市化等因素的不断加重,渭河流域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质恶化、水量波动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针对渭河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流域水环境的特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管理技术,推广适宜的控制措施,从而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及任务本研究旨在开展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如下:1.分析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和特征,探究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研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分析水量波动大和水质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探索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制定多种水资源供需管理计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建立渭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不同水环境决策措施的效果。

5.提出渭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为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系统分析渭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制定水资源供需管理计划,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和评价方法。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收集和整理流域水环境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构建水环境模型,模拟渭河流域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3.分析渭河流域农业、工业、城市等不同行业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供需管理计划,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建立渭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和评价不同控制措施的效果和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渭河生态区管理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区管理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区管理调研报告渭河生态区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渭河是中国河川体系中重要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流经陕西、甘肃两省,最终注入黄河,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者。

为了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情况,进而为渭河生态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 渭河生态区的边界、面积、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2) 渭河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等;(3) 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4) 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政策和措施;(5) 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效果。

2. 调研方法:(1) 搜集相关文献和数据,了解渭河生态区的基本情况;(2) 到渭河流域实地考察,了解渭河生态环境的现状;(3) 采访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机构和相关专家,了解管理政策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渭河生态区的基本情况:渭河生态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总面积约XXXX平方公里,流经多个城市,并经过了大量农田和工业园区。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环境污染,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2. 渭河生态环境状况:(1) 水质: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渭河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氮、磷等;(2) 水量:受到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渭河流量呈现不稳定的状况;(3) 水生态系统:渭河流域的湿地和鱼类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害,很多湿地已经干涸,鱼类种群减少。

3. 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由渭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该机构依托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定和推进渭河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4. 渭河生态区的管理政策和措施:(1) 污水处理: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降低渭河的污染量;(2)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渭河流量和水资源利用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3) 生态修复:开展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湿地功能;(4) 环境宣传: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渭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渭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渭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渭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渭河流域生态恢复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黄河的支流之一,流经甘肃、陕西、山西等省份。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河道淤积、水质污染、生物物种减少等问题频发。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首先,针对渭河流域的水质污染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严格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排污管道的管理和维护等措施,成功降低了渭河水体的污染程度。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渭河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均已达标,大大减少了水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为了恢复渭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系统,政府部门积极实施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保护区域,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生态平衡等功能。

在渭河流域,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

逐步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增加湿地的面积和种类,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渭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显著,部分湿地生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繁殖。

除了水质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渭河流域的植被恢复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地恢复等措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渭河流域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大量的树木和草地覆盖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等,同时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给野生动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渭河流域植被面积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为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渭河流域生态恢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水质得到了有效治理,湿地生态系统和植被状况逐渐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态恢复工作的成果与全面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分不开的。

今后,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继续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水质、加强湿地保护和推进植被恢复工作,确保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综上所述,通过力资源,渭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渭南渭河工作总结

渭南渭河工作总结

渭南渭河工作总结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今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员进行督导,指导渭南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整治渭河的工作。

通过实施重点治理工程,采取各项综合措施,对渭河进行全面整治。

一是坚决遏制渭河污染。

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治理法规,明令要求渭河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按期上报废水排放情况,隐患断源治理企业违法排污。

开展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排污执法监管。

二是推进支流治理。

联合环境部门对主要支流进行清污治理,解决卫生部门排泄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问题。

截止今年底,初步完成唐河等4条支流入汇前段的整治。

三是加快河道修复。

开展渭河主干及支流河道的整治改造,疏浚河道,强化河道两岸的绿化防护。

初步完成渭河流经城区段20公里河道绿化整治。

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

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宣传,引导社会各界为渭河治理出力入则。

部分居民区开展志愿者河道清淤绿化活动,为保护渭河流域环境作出贡献。

渭南渭河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也面临新的挑战,下一步还需加大力度,以保护好我渭南的“母亲河”。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调研背景与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渭河水域的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环境问题,为渭河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样本,对水域的水质、水生生物和河床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渭河。

调研方法:1. 实地采样:我们选择了渭河上下游的若干断面进行水样采集,并对采样地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标记。

2. 水质检测:使用标准的水质监测仪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pH值、溶解氧量、浑浊度等方面的测试。

3. 生物调查:我们使用网具和拖网等工具进行了水生生物的捕捞,并对捕获到的鱼类、贝类和底栖生物等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统计。

4. 河床观察:我们利用无人机和船只等方式对渭河河床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所采集的水样分析表明,渭河水域的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采样点的pH值偏低,溶解氧量偏低,浑浊度偏高,超过了环保标准的要求。

2. 生物多样性:在生物调查中,我们捕获到了多种鱼类、贝类和底栖生物。

然而,与过去相比,渭河水域的鱼类品种和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3. 河床状况:通过对渭河河床的观察,我们发现河床出现了部分淤泥现象,水流缓慢,且存在少量垃圾和污染物。

调研分析与建议:1. 水质治理:针对渭河水域存在的水质问题,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对渭河的污染。

2. 生物保护:为了保护渭河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禁渔和限渔政策的执行,并加大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力度。

3. 河床清理:应加强对渭河水域的清淤工作,保持河床的流动性,减少水流阻滞,同时加强河岸管理,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结论:渭河水域存在水质问题、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河床沉积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治理渭河,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生物保护和河床清理工作,以改善水域环境状况,促进渭河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

渭河也是我们陕西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无私的养育了我们三秦儿女。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发渭河。

给渭河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

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

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

宝鸡峡至咸阳铁桥为中游,长177公里,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500。

咸阳至潼关河口为下游,长211公里,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5 000渐变为1/6 000。

渭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为输沙近于平衡的相对稳定河道,渭河入黄口高程323米。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米,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因而在渭淤36断面以下的208公里,两岸修建堤防控制,并建有一些护滩控导工程。

大堤维修及河道整治工程任务较大。

后三门峡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并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有所降低,大致稳定在326~327米。

渭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咸阳站年径流量5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7亿吨。

水量主要来自右岸支流,沙量则主要来自左岸支流。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渭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渭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陕西省,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渭河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渭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保护渭河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渭河流域的几个重要节点,包括渭河源头、中游地区以及流入黄河的口岸等地,对河流水质、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

同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渭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土壤质量数据以及公众的意见反馈等。

三、渭河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渭河的水质状况较差。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和汞等,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另外,渭河的氮磷含量也较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问题导致了渭河的水质下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生态环境状况渭河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地方农作物受灾严重。

同时,由于河水污染,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生态链条断裂,对渭河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五、调研结果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造成渭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渭河中,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此外,渭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堆积泥沙也加剧了河道淤积和污染。

六、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渭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渭河的水质状况,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渭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渭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前言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流经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暑假期间对渭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1. 调查目的- 了解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 分析渭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 探讨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2. 调查内容-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渭河流域水污染状况调查。

-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调查。

三、调查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法规、统计数据等,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2. 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观察、测量等方式,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3.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渭河流域居民、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4. 访谈法: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进行访谈,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水资源短缺: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且时空分布不均。

- 水污染严重:渭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 生物多样性下降:渭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2. 渭河流域水污染状况- 工业废水排放:部分企业废水排放不规范,导致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设施不足,导致水体污染。

-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导致渭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

3.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政策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最新渭河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最新渭河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1 概况1.1 渭河基本情况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杨陵区),至潼关港口入黄河,共经甘肃、宁夏、山西三省(区)26个县(市、区),干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766km2,其中陕西境内河长502.2 km,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流域面积67059 km2.1.2 渭河水系特征渭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积小,由西向东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尤河等.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至陕西省高陵县的泾渭堡汇入渭河.泾河全长455km,流域而积4.54万km2.陕西段河长275km,流域面积0.94万km2,仅占总流域面积的21%.省内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北吴旗白于山区的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渭北高原东部至大荔县朝邑入渭,全长680.3km,区内长145km,全流域面积26905km2,区内面积3813km2,河系不发育,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1.3渭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渭河流域地处陕西中部,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地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区内总人口2340万人,集中了陕西省62.7%的人口,85%的工业,81%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区社会经济概况详见下表.表1 渭河流域2007年社会经济概况分类单位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杨凌渭南总人口万人 822.52 83.19 375.86 497.44 15.68 545.65耕地面积千公顷 263.86 64.50 306.62 358.52 4.35 513.09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450.02 83.63 476.93 483.97 19.58 350.07工业总产值亿元 948.87 69.20 364.80 320.79 8.43 277.79农业总产值亿元 69.5 8.47 45.1 124.4 1.77 76.6注:资料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07》.1.4污水排放现状渭河横贯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的排污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从2007年监测资料来看,渭河水不仅作为饮用水源己经不可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干流水体鱼类等水生生物已经基本绝迹.渭河不仅基本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还影响到黄河的水质.关中地区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结果见表2.表2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表排污口指标及单位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合计排污口总计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排污口数量(个) 117 11 101 13 67 3 3121.5面源污染区域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降雨径流过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情况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渭河水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即城镇工业及生活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于没有对河流面源污染状况做详细调查监测,在此仅对能够产生面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些分析.区域面源污染的发生(1)与该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经多年治理后,1995年度关中地区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63万km2,占关中总土地面积的29.5%,占全省的流失面积26.9%.年产沙量5529万t,占全省7.4%,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8t/ km2.(2)与土壤背景值有关,渭河流域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最高,依次是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市.在自然区域上的分布呈现出关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渭北原区.(3)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有关,据统计,渭河流域农药年总使用量为4728t,亩均使用量0.279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总使用量341.5万t,亩均使用量128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70.2%.农药亩均使用量西安市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农药亩均使用量超过0.5kg的有西安的四个郊县及渭河两岸的部分县.西安市莲湖区高达0.761kg/亩.咸阳市的化肥亩均使用量超过150kg,其中有10个县超过200kg/亩.(4)与大气污染与酸雨有关,据监测,1995年渭河流域7个市县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85mg/m3,日均值范围为0.003—1.130,超标率14.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只有铜川市,出现在冬季;7个县市氮氧化物年均值为0.042 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2—1.000,超标率9.8%;总悬浮颗粒年日均值为0.618 mg/m3,日均值范围为0.063—2.439,超标率为70.6%,7个县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标;自然降尘年平均为24.51t/km2.月,超过我省暂行标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尘量范围为12.26—41.46 t/km2.月;1995年关中地区降水PH值范围为4.35—9.35,全年采集酸雨总量占采水总量的2.75%,酸雨样品占总雨量的2.0%.关中仅在西安和渭南两市出现酸雨.(5)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有关,根据陕西省土地管理局土地面积调查结果,渭河流域总土地面积5558.7千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6.7%,其中耕地面积2162.2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8.9%,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1%.园地面积107.89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0.01%.林地面积1850.45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3.3%.牧草地面积25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4.6%居民及工矿地面积375.98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6.8%.交通用地面积74.28千公顷,占总面积1.3%.水域面积168.5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0%.未利用土地面积562.5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0.1%.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人类活动的加剧等,都会使面源污染负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有林地和草地的总面积也是呈锐减的趋势,由于耕地的减少,引起乱垦荒地,关中地区大于25°陡坡耕地有124.94公顷,占到耕地面积5.8%,其中宝鸡地区陡坡耕地占到17.1%,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所在;其次是渭河水系水质的恶化,带来的是渭河流域广大灌区土壤作物的严重污染,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水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2 渭河流域水质现状2.1河流水质现状2.1.1 断面选择与评价标准1.1 断面选择选择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6个监测断面(拓石、林家村、咸阳公路桥、耿镇、华县、潼关吊桥)、支流8个监测断面(黑河黑峪口、沣河入渭口、灞河马渡王、泾河张家山、景村、北洛河吴旗、交口、状头)作为评价断面,控制河长493公里.1.2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标准: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24个指标.1.3评价结果:北洛河水系北洛河水系评价河长541.4公里.全年平均、非汛期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58.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1.2%;汛期全部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泾河水系泾河水系评价河长为222.5公里,汛期和全年平均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汛期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主要超标项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渭河水系渭河水系干、支流评价河长总计524.7公里.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1.6%,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3.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非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2.8%、Ⅳ类水质河长26.0%、劣Ⅴ类水质河长51.2%;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6.0%;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全年平均: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0%;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2.2功能区达标评价渭河流域: 2007年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仅22段,评价河长1288.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31.8%;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3%.表3 渭河流域按功能区评价统计表水功能区按个数达标评价按河流长度达标评价区划个数评价个数达标个数个数达标率(%) 评价河长(km) 达标河长(km) 河长达标率(%)一级区 36 6 1 16.7 527.6 71.7 13.6二级区 116 16 4 25.0 761.0 112.0 14.7水功能区 152 22 7 31.8 1288.6 183.7 14.3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一级区6段,河长527.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和16.7%;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3.6%.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二级区16段,河长761.0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25.0%;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7%;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3 污染原因分析3.1 河道生态水量不足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内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径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自产径流约70亿m3/a,扣除汛期水量,仅余20亿-30亿m3/a水量,从渭河年取地表水约20亿-25亿m3,其中,渭河宝鸡峡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平均年取水量4.83亿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见表3).因此平时河道生态水量甚少,河流稀释净化能力很低.从表4看出:1995年以后,尽管年径流量逐年减少,但年引水量并没有因此减少,且有加重的趋势,造成河道的生态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得不到稀释和降解,从而说明河道生态水量的不足是1995年以后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表4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引水量*年引水量=年径流量-断面下游实测年径流量.年份年径流量/亿m3 断面下游实测径流量/亿m3 年引水量/亿m3 年引水量/年径流量(%)1990 25.82 21.63 4.19 16.231991 12.65 6.36 6.29 49.721992 22.84 17.91 4.93 21.581993 19.72 15.65 4.07 20.641994 10.74 5.94 4.80 44.691995 6.66 2.28 4.38 65.771996 7.66 3.25 4.41 57.571997 4.02 0.84 3.18 79.101998 9.43 4.08 5.35 56.731999 9.45 4.07 5.38 56.932000 8.74 2.55 6.19 70.82平均 12.52 7.69 4.83 49.073.2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据资料报道,宝鸡市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有机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现象日趋严重[7];且由于大量使用廉价低质的氮肥和农药,以及氮、磷、钾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7].这也是宝鸡市区附近的卧龙寺桥、虢镇桥断面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只注重对环境的索取,过分强调人在环境中的主宰,割裂了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片面地认识和利用整体性的“人类—环境”系统,则是产生渭河水污染的根源所在.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从宏观到微观对环境的认识和相互矛盾的决策,则是造成渭河水污染的重要认识根源.3.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由于用水量加大而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水质型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据《陕西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报告》资料,渭河废污水年排放量达7.05亿吨,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渭河水资源严重不足,污径比不断增大,自净能力下降,同时,由于上游筑坝拦水使渭河水量巨减.沿岸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渭河,且远大于渭河本身的环境容量,使得渭河几乎丧失了自然稀释净化的功能.3.5水土流失问题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4.58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剧.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4 保护对策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建议成立由一位省级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机构,加大对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水体功能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监管力度,提高科学治污的能力和水平.4.1 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从分析可知,渭河宝鸡林家村断面以上引水量占断面下游河流径流量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16%提高到2000年的71%,致使渭河径流量大为减少,环境容量丧失殆尽,污染严重加剧.因此通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以减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径流量,在近期内使该断面下游(渭河中下游,渭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的河流径流量提高2-3倍,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质,减轻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压力.同时,关中平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补给.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从而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4.2 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污染控制通过分析可知,渭河流域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是造成COD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1) 通过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 淘汰排污量大的重点污染企业和产品.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2) 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治理, 关闭、搬迁一批污染严重而效益差的小造纸厂、小炼油厂等"五小企业", 使流域水环境污染得到缓解.3) 对重大工业污染户严格实行限期治理.对机械、电力和造纸工业等, 其污水必须治理达标后才允许排放.4.3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1) 推广、采用各种类型的"持续农业"耕作法,减少土壤侵蚀,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积物减少,从而减少化肥中N、P流入水体的量,防止渭河水体富营养化.2) 完善农田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以及肥料与水混合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节省肥料,防止水体污染.3) 改善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4) 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和检测, 科学定量施肥.5) 调整化肥品种结构, 加强开发生态肥料与农药,开发和推广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6) 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地表覆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体.4.4 实施生物生态治理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4.5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如果水体污染后再治理,要使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良性循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保护水环境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方针.对于将来可能产生新污染的新工业,首先要严格控制兴建,污染不重的要从预防为主,是工业污染物要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其次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再次就是进行污水处理,根据河段和行政区域情况把污水处理到一定程度后才排放.4.6 总量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既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各种水环境的稀释自净能力,将过去的排放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结合各水功能区、各行政区,及时对流域内的各种水体进行监测,逐渐做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4.7 严格生产管理,开展清洁生产严格生产管理可以减少或降低生产过程中水、能资源和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减少向水环境的排污;开展清洁生产除了加强生产管理外,还包括开发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实用技术、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它于污染的末端治理相比,效果更佳,因为前者不仅排污,还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统一.4.8 经济手段利用经济手段使污染者对其造成的污染损失进行赔偿,即使社会净损失为零.要改变原有的水资源无偿使用的局面和观念,明确水资源的产权,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应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环境容量.污水经过处理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具有双重意义,既减轻了污染又增加了水资源.为此,应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有关污水资源化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奖励制度,实行按质供水.。

渭河生态环境问题浅析

渭河生态环境问题浅析
Ab t a t Ba e n t e r n f n t rq ai aa o e v r h o sr c : s d o h u o a d wa e u l y d t fW i t Ri e .t e n n—u i r o f ce t t o s u e o a a y e n f i c ef in h d wa s d t n l z oB i me t e a n a u o i rb t n r l s h p a a a k t s me h d wa mp o e o i s e tt e t n fa e a e a n a u o , h n u r n f d si u i e .T e s e r n r n e t l t o u m to s e ly d t n p c h r d o v r g n u lr n f e
渭 河 生 态 环 境 问题 浅 析
何 兴 军 , 佳 杜
(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2 ) 1 17

要: 以渭河河道径流 量和 河流 水质 的实测 资料为基础 , 应用不均匀系数 法对 河道径流在年 内的分配规律作
了分析 , 采用 Ser a pam n秩次相关检验对河流年均径流量进行 趋势性判识 , 运用 K na 非参数秩 次相关检验 法 edl l 对流域 降雨量 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性检验 , 选取综合 污染指数 法对河流水质 变化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1 渭 () 河河道径流量整体处 于波动下 降的状 态, 与降雨量的变化趋 势相似 ; 河道径流量的年 内分配不均 匀系数有 上升
倾 向, 且从 中游到下游 亦有上升趋 势。( ) 2 河流水质 的 变化在 20 0 3年之前 没有 大的起伏 , 处于波动 平衡 状 态,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摘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

渭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km2,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本文着重分析了渭河水域环境及污染情况。

【关键词】流域;环境;污染1、流域水环境概况根据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的报道和相关数据,总结概括渭河水环境现状如下:水资源极为短缺,供需矛盾日益锋利渭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69.92亿m3,人均占有量317.2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7%。

近10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加之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使得渭河水量连年减少。

流域内各市县,因水源缺乏、水质污染等因素,绝大局部地区缺水严重,在大量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情况下,目前日缺水量仍达55万t左右,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水质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水质污染严重,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渭河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全省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渭河排泄。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渭河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多数排污单位增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局部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加之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所以,即使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对自然河道而言,仍是污染物浓度很高的废水,大局部断面水仍属Ⅴ类或劣Ⅴ类水质。

关中地区属农业兴旺区,集中灌溉面积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水土流失也对渭河造成了较严重的非点源污染。

由此可见,渭河流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同时农业非点源污染也不可无视。

2、渭河西安段水污染现状分析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放量逐年骤增,导致渭河全河段水质严重恶化,据?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渭河干流除林家村63.9km河段水质根本良好外,其余90%以上的河段,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几年来一直维持劣Ⅴ类及Ⅴ类以上水质现状。

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

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
济 的发 展 。
1 渭河 流 域 概 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 渭源县鸟 鼠山,流域涉及甘肃、 宁 2 5. 0 %、 3 . 6 %、 2 5 . 0 %。 夏、 陕西三省( 自治 区 ) , 在 陕西 省 潼 关 县 注入 黄河 。 渭河 流 断面数( 个)
a p p e a r e d a s e r i e s o f c o mp l e x a n d u r g e n t p r o b l e ms t o b e s o l v e d .W e i h e r i v e r b a s i n h a s a n u n u s u a l p a s t ,f l o o d i n g ,wa t e r s h o r t a g e s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b l e ms h a v e b e c o m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p r o mi n e n t ,i t s e r i o u s l y h a mp e r e d t h e r e g i o n ' s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T h r o u g h i f e l d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t a t u s o f We i h e Ri v e r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 he t p a p e r h o p e s t o o b t a i n f u r t h e r s o l u t i o n s .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渭河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渭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为了了解渭河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查看渭河周边的自然和人为环境,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采样观测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发现1. 渭河水质通过水质采样观测,发现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CO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水体呈浑浊状,PH值偏酸性。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污和农业活动。

2. 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中发现,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污水处理厂。

虽然这些设施能够处理部分污水,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处理能力不足,设施老化,效果不理想。

3. 周边生态环境渭河周边的生态环境比较丰富,有一些湿地和栖息地,但也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的减少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4. 河岸堤防建设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河岸堤防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洪和保护河道。

但是,部分堤防建设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河道自然流动造成一定影响。

5. 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大部分居民对渭河水质问题表示担忧,认为需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 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需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

2. 加强渭河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湿地和栖息地保护力度,保护物种多样性。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

4. 加强河岸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河岸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渭河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渭河环境的调研,我们发现渭河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刻不容缓。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共同保护渭河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渭河高陵治理情况汇报

渭河高陵治理情况汇报

渭河高陵治理情况汇报渭河是中国黄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山脉,流经陕西省的渭南、咸阳等地,最终注入黄河。

渭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高陵县作为渭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省的农业重镇。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高陵县的渭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渭河高陵段的生态环境,提高渭河流域的水质和生态效益,高陵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高陵县政府加大了对渭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那些对渭河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取得了一定的震慑效果。

同时,高陵县政府还加大了对渭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力度,大规模植树造林,修复湿地,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有效改善了渭河高陵段的生态环境。

其次,高陵县政府加强了对渭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减少了对渭河的污染排放。

同时,高陵县政府还加强了对渭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推广了农田水利工程,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渭河的影响。

再次,高陵县政府加大了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力度。

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那些为渭河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渭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渭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最后,高陵县政府加强了对渭河流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对渭河流域的水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渭河高陵段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总的来看,高陵县政府在渭河高陵段的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渭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渭河高陵段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高陵县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对渭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渭河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改善,为高陵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撑和保障。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渭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陕西、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问题,渭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渭河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渭河生态调研。

首先,我们考察了渭河的水质情况。

通过对渭河各个断面的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发现渭河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渭河,使得河水富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这种污染不仅对渭河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考察了渭河岸边的植被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渭河岸边的植被状况普遍较差。

大量的野生植物消失,被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这导致了渭河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削弱了岸边土壤的保持能力。

在雨水冲刷下,岸边土壤容易被冲刷,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引发洪水。

最后,我们考察了渭河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通过对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进行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渭河中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和丧失了合适的生境导致的。

渭河中的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物种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渭河生态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渭河的污染治理,减少废水和农药的排放,提高水质标准。

其次,加大渭河岸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力度,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岸边土壤的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渭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和改善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渭河的生态环境目前存在严重问题,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

通过治理污染、恢复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保护渭河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渭河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渭河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高强度的持续降雨,渭河相继发生了5次洪峰,洪量之大,水位之
渭河西安段是西安市地表地下水源的重要供给区,我市供水以 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主辅结合,缺一不可。在《西安市供水“十 二五”规划》中,沿渭河共有12处地下水源地,以建设先进的节水型 城市为目标,充分考虑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用水规模 控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 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 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为30一55米的范围内设为一
作者简介:尚晓博.女,现供职于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生态环境。

万方数据
生存环境和迁移路径。
(三)价值评估
三、渭河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一)固堤防洪规划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及已批准的有关规划和各区县的防洪需求.确定渭河西安非城市段 堤防防洪标准为3个级别,即300年、100年、50年一遇设防标准。 渭河南岸沣河以东至高陵耿镇桥段按300年一遇标准: 高陵耿镇桥至临潼西泉段、户县涝河以东至沣河段、渭河北岸西
级保护区。
高,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大,为历史所罕见。渭河二号洪峰咸 阳站最高水位达387.86m,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48m。渭河临潼水 文站10月2日洪峰流量达到5270秒立米,是1981年以来的最大洪
水,洪水位高达358.58米,是临潼水文站建站以来最高水位.南山支 流也发生了20年来罕见洪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XXX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渭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非常重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和分析,并针对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以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对其综合治理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渭河;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l8 km,流域面积l34766km2[1],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自东沟峡进入陕西,至老潼关注入黄河,陕西境内502km,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示范区及一批小城镇。

渭河流域总面积13.5万km2,陕西境内6.71万km2,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1%的生产总值[2],工农业非常发达,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省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4.8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强度面积达 3.3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4.58亿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3]。

据监测数据表明,1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486kg。

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渭河,致使渭河入黄、支流入渭不畅,潼关高程不断抬高,黄河下游主槽严重淤积,洪涝灾害愈加突出。

2003年8月,渭河干流发生了罕见的连续5次洪峰,给渭河流域尤其是下游两岸群众带来了重大灾难。

本文在论述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

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状况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污量同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日渐加剧的多重压力,渭河水环境严重超载,水质日益恶化。

《2024年渭河西安段水污染优化控制研究》范文

《2024年渭河西安段水污染优化控制研究》范文

《渭河西安段水污染优化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我国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流经多地,其水环境质量对区域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着重研究渭河西安段的水污染现状及优化控制措施,以保障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安全。

二、渭河西安段水污染现状分析1. 水质现状渭河西安段的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严重、氨氮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污染源分析(1)工业污染: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特别是化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

(2)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非点源污染严重。

(3)城市生活污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三、水污染优化控制措施1. 强化法规监管(1)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2)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渭河西安段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工业污染控制(1)严格工业排放标准,对高污染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排放限制。

(2)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1)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建立农田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减少农业面源对水体的污染。

4.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1)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技术,减少城市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5. 生态修复与保护(1)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提高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力。

(2)加强渭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四、实施建议与展望1. 加强跨区域合作与沟通,形成水污染防治的合力。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持续关注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控制措施。

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渭河西安段的水污染优化控制工作,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流域环境保护的调查第一部分——前言一、调查背景环境保护是指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包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因此,从战略性高度出发,我国政府于1983年12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仍刻不容缓。

我所调查的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咸阳,通过调查发现了咸阳市政府在渭河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依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况的有机联系,并认真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二、调查方法个案调查三、调查对象咸阳市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四、调查过程1月10日—1月15日规划调查提纲1月16日—1月18日查询资料并实地调查1月19日—1月20日汇总所得资料2月1日—2月3日写调查报告五、咸阳市与渭河简介咸阳市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为中华第一帝都。

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正文一、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状况渭河干流中游主要流经咸阳市,解放前,渭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饮用和灌溉水源,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关中地区的开发,加之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条关中人民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断流现象显著增加。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渭河北岸的咸阳和南岸的西安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渭河两岸,工厂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渭河中,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单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河水中,政府只看到了工厂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对渭河水质的极大破坏,多年的污染使渭河水质下降到劣五类水质,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河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

甚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民盟中央2009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

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五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118公里,72.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

”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渭河的悲伤。

二、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治理为了响应党中央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咸阳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咸阳市政府于2003年启动了咸阳市最大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东郊污水处理厂,并于2006年五月下旬投入运营。

这不仅标志着咸阳市结束了大量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也对改善咸阳乃至渭河流域水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是渭河咸阳段流域污染治理的骨干项目工程,设计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0万吨,经过处理的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渭河。

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使得咸阳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面对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母亲河”,咸阳市政府不敢懈怠,正在用声势浩大的“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变着“母亲河”的现状,咸阳市委、市政府采取自我加压的方式,本着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治渭”任务的的宗旨,将渭河咸阳段综合治理作为当前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并迅速出台了《咸阳市渭河综合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的具体任务:加宽加高堤防98公里,新建交通桥3座;改建碍洪铁路桥组3座,滩区整理18平方公里:栽植堤肩行道林76公里、堤外防护林30公里;修建生态景观滨河公园12处;建设生态湿地公园1处,新建水质生态监测断面4处,建设管理设施4处,总投资38余亿元。

截至2011年七月底,渭河咸阳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此外,陕西省政府重拳出击,渭河流域城市河流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每超标1毫克/升,省级财政将从市财政直接划拨10万元作为对渭河流域污染治理补偿和奖励资金。

咸阳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这一条例,对渭河咸阳段沿岸化工等高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引导各企业进行科学创新,力求降低污染,或者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将本企业所产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或工厂,责令其关闭。

在省、市两级的高压政策下,一个个排污口消失殆尽了,渭河流域的污水直接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渭河水质由以前的劣五类上升到现在的四类水质,整理措施收到明显效果,前几年对渭河望而却步的人们现在又回到了渭河岸边。

在渭河治理的实践中,咸阳市政府的做法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极大肯定,2007年2月,陕西省政府在咸阳市召开了全省渭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咸阳模式”。

“这种方式在经济上解决了政府投资不足,日常运行难以为继的难题;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避免了‘晒太阳’工程现象的发生。

”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说。

所谓的“咸阳模式”也称之为BOT模式,就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采用“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经营、政府监管,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的市场运作模式,它创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一条新路。

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以来,污水处理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要求,并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验收监测。

自从与咸阳市环保局正式签订运行合同以来,企业经营收益稳定。

目前,企业每日污水处理能力已经占到咸阳市生活污水的七成左右。

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千军昌说,目前咸阳正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龙头,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三项基本制度。

在认真做好节水工作的同时,正不断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切实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力求早日使咸阳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此外,针对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咸阳市政府出台了《咸阳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调研评估报告中存在问题调整方案》,再次调整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⑴加强渭河流域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⑵加大含重金属污泥企业污染整治力度;⑶加强对排污单位监管查处力度;⑷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⑸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保证,人与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

保护母亲河,关爱渭河健康生命,不仅是党和政府列入议程的大事,同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作为一个涉及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的社会团体,近年来十分关注渭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直在为渭河的治理奔走呼号。

2003年,陕西省黄研会组织理事中的部分学者、专家和水利工作者通过渭河流域实地调研,向省政府提出了解决渭河生态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加强渭河源头及沿岸植树造林、推进水土保持,治理河水污染、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

此外,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要加快治理好渭河的意见和建议。

已80岁高龄的原陕西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同志,对渭河生态治理锲而不舍,曾六次向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建议彻底根治渭河水患,加快投资治理。

三、对咸阳市政府在渭河流域治理方面的建议⑴相关各单位应思想重视,目标明确,切实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调研评估意见的整改措施落实到位;⑵咸阳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奖励在环保方面有较大贡献的个人及单位,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层面根治环境污染问题;⑶在下一阶段,深化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监管,启动重点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推进渭河生态治理工程,监督企业达到新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⑷继续做好污染同治工作,继续和甘肃、西安、宝鸡等地加强联系,适时召开污染同治工作联席会议,交流治污经验、商讨治污措施,进一步做好跨境、跨流域污染同治工作。

四、咸阳市渭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整体评估为了咸阳市人民及渭河下游沿岸各地人民的福祉,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城市的美好未来,咸阳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重拳出击,采取了工程措施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针对渭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恶化、洪水威胁、水土流失等重大问题,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安排意见等。

总体来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关、建、治、管、投、创、研”七大举措,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使渭河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

渭河流域综合污染指数已由2003年的9.04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渭河咸阳市出境断面监测显示,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连续两年以15%的速度下降,化学需氧量达到V类水质标准。

在一系列喜人数据面前,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因为这只是在“还债”。

在喜人数据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现在的渭河环境距离上世纪前期的环境还有多大距离。

另外,在实地调查中我还发现,在渭河沿岸的比较隐蔽的地方,依然能够看见一两个流着充满白色泡沫的污水的排污口,但是我希望这种漏网之鱼不再有,我也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真抓实干,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尽快关闭相关违规排污企业。

此外,咸阳市政府还应该加大在渭河流域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投入,引导相关企业开发节水、污水处理新技术及进行工序创新,以求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水的产生。

此外咸阳市政府应认真执行陕西省政府于2009年启动的渭河“水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争取找到有效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的途径,为渭河治理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

在渭河水污染治理的实践中,咸阳市政府提出了独特的“咸阳模式”,即“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经营、政府监管,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的BOT模式,此模式有效解决了政府资金不足、某些企业自律能力较低的难题,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在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愿意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认为,此模式可以在全国加以推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五、参考文献①2010年11月01日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②2007年08月09日三秦都市报③2006年05月21日中国经济网④2011年08月11日咸阳日报陈奋翔⑤2010年08月01日《加强渭河生态治理》王安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