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Y)又称艾滋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p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的慢病毒(lentivinrs)亚科,形态为典型的D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HIV有HIV-1和HIV-2两种类型,目前在世界广泛流行的是HIV-1型。
HIV基因有高度的变异性,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3个组,即M 组、O组和N组,其中M组又分为A到J十个基因型。
HIV-2是逆转录病毒中的另一个病毒,也可引起人患上艾滋病,但症状多较HIV-1引起的为轻,HIV-2主要在西非国家流行,其与HIV-1在血清学上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艾滋病是以机会感染及局部肿瘤为特点的致死性传染病。
截止200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AIDS22517例(AIDS880例),死亡496例,估计实际感染人数远超过已发现的感染者人数,加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我国以及全世界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1 样本采集1.1血清(浆)样本1.1.1抗原、抗体检测静脉采血,血液样品应在l2h内做到:①送到初筛实验室;②分离出血清;③装入一干净试管内,盖上试管盖;④按标准编号贴上标签。
分离出的血清应立即进行筛查实验。
若因故不能立即检测,应将血清放置-20℃低温保存;无条件时亦可放置4℃,但不得超过3d。
检测后的血清应于-20℃或更低温保存,以用于确认实验。
1.1.2核酸检测使用EDTA抗凝血浆标本,抗凝后6h内分离血浆;如使用血清标本,则需在2h内分离血清,标本的保存应在-70℃下,并避免反复冻融。
1.2全血标本全血标本主要用于提取基因组核酸和病毒核酸,静脉取血后可于4℃下短期保存,如用于提取病毒RNA,则应在取血后尽快提取。
10.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艾滋病即为AIDS的音译
HIV
HIV是AIDS的
病原体 HIV属于逆转 录病毒科慢病 毒亚科。
(5)HIV的播散;
(6)HIV的其它病理作用。
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
HIVgp120和MHC-Ⅱ类分子均能与 CD4分子的相同区域结合,提示这两种 分子可能存在共同决定簇,因此针对 HIVgp120的特异性抗体能与MHC-Ⅱ类 分子发生交叉反应,破坏免疫活性细胞。
HIV的主要致病机制:
(1)CD4+细胞受损;
东欧和中亚 北美 西欧和中欧
140万
东亚和太平洋
100万
加勒比
610 000
北非和中东
110万
南亚和东南亚
440 000
拉美
540 000
次撒哈拉非洲
710万
澳新
170万
2540 万
35 000
总 数 : 3940( 3590 – 4430) 万
资 料 来 源 U N A ID S
中国AIDS的流行情况
④HIV诱导细胞凋亡;
受染CD4+细胞
凋亡小体
⑤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细胞毒性 T 细胞
HIV的主要致病机制:
(1)CD4+细胞受损;
(2)HIV干扰T细胞的抗原识别;
(3)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
(4)HIV超抗原成分的致病作用;
(5)HIV的播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方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最终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发展。
这一传染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科学家们尚未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方法,但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改善了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是目前用于治疗HIV感染和预防AIDS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治疗方法通过抑制HIV在人体内复制和扩散的过程,控制病毒载量及保持免疫系统功能。
1.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是最早开发的一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阻碍病毒基因组的合成。
常用的NRTIs药物有拉米夫定、吡嗪酮邬vir和阿巴卡韦。
2.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是另一类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这些药物与逆转录酶结合,从而直接抑制其活性。
优点是易于使用,但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
伊曲替尼、尼拉韦林和依非替尼是常见的NNRTIs药物。
3.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针对HIV繁殖过程中蛋白质的产生起到作用。
它们可干扰HIV蛋白质在感染细胞内正常生成且不具备活性功能,并抑制新病毒的产生。
洛匹那韦、阿扎那韦和指令定是常用的PIs药物。
二、干预病毒进化的新途径HIV具有极高的变异性,这使得疫苗和治疗手段面临巨大挑战。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HIV)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HIV)免疫缺陷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感染人的阳性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
一、HIV的传播途径1. 性传播:HI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行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行为以及性工作者与顾客之间的性行为。
其中,不使用安全套、存在性伴侣多、有性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增加HIV的传播风险。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或针头、输血、血液制品感染等方式传播。
注射毒品、非法采血、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无辨认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导致HIV感染。
3. 垂直传播:指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HIV后,通过分娩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未接受过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的孕妇感染HIV,生育时没有采取措施则传给胎儿的机会非常高。
二、HIV的病理过程HIV感染后,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细胞,逐渐破坏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
通常,艾滋病是HIV感染晚期的结果,也是免疫系统受损的严重后果。
三、HIV的早期症状HIV感染的早期症状可能会被人们忽视,这也是HIV传播的一大隐患。
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乏力、厌食、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并不特异,易被认为是一般的感冒或病毒性感染,被误解为普通疾病,因此容易延误诊断。
四、HIV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坚持单一性伴侣、减少性伴侣、不共用注射器与针头、定期进行HIV检测以及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等均是防止HIV感染的重要措施。
2. 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控制HIV感染的有效手段,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反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等)和蛋白酶抑制剂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是一种通过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会导致艾滋病(AIDS)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万人感染了HIV,并且艾滋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本文将探讨HIV的传播途径、影响和预防措施。
一、HIV的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性传播:性行为是最常见的HIV传播途径,特别是无保护性行为、频繁更换性伴侣和与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这包括肛交、阴道交和口交。
2. 血液传播:HIV可通过血液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血液制品不合规使用或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
3. 垂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HIV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这可以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期间。
二、HIV的影响HIV感染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1. 个人健康:HIV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损害,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从而导致艾滋病的发展。
艾滋病患者容易受到感染、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 社会影响:HIV感染会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治疗,这会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此外,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也会造成社会排斥和不公平对待。
三、预防HIV的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对HIV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HIV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的认识。
这包括推广安全性行为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知识,以及避免与HIV感染者血液接触等。
2. 提供匿名检测和咨询:建立健康机构和社区组织提供HIV匿名检测和咨询服务,为人们提供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帮助。
3. 安全用药:使用洁净注射器和规范的血液制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和血液制品,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4. 促进母婴保健:提供孕妇和婴儿的艾滋病检测和预防服务,包括在孕期进行HIV检测和监测,避免母婴传播的发生。
5. 强调无偏见和非歧视:减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包容和支持。
hiv的名词解释
hiv的名词解释HIV,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一种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被认为是导致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因之一。
本文将对HIV这一名词进行解释,探讨其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HIV的特点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适应性。
这使得其能够迅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持续的病毒复制和免疫损害。
HIV主要侵害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进而使得人体无法有效应对感染和其他疾病。
二、HIV的传播途径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传播方式。
感染者通过性接触将病毒传给正常人,尤其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以及与感染者发生性行为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血液传播主要通过分享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方式。
垂直传播则是指感染者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通常发生在孕期、分娩和哺乳期间。
三、HIV的影响及预防HIV感染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感染者易患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发展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包括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在感染期和无症状期,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可以传播病毒。
而一旦进入艾滋病期,感染者免疫系统疲弱,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引起死亡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HIV感染的传播,社会需要重视宣传教育、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大力推广安全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等措施。
此外,早期检测和及时治疗也是阻止病毒传播和保护患者免受疾病影响的重要措施。
四、HIV的研究和医疗进展在对HIV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致力于发展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以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艾滋病的疫苗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已有一些疫苗候选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HIV的研究还延伸到了社会和心理层面,深入探讨影响HIV感染和防治的社会因素和行为决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病毒。
当HIV进入人体后,就会攻击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本文将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HIV对免疫系统的影响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人体中扮演着抵御感染和其他异常状态的关键角色。
当HIV感染了大量CD4+T细胞后,它会不断进行复制并摧毁这些细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CD4+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正常功能。
二、抗体产生与HIV感染抗体是由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结合到入侵机体足以引发感染或伤害的微生物。
然而,针对HIV的抗体产生却存在一定问题。
研究发现,HIV的外层糖蛋白结构具有高度变异性,这使得免疫系统难以生成足够多且有效的抗体。
另一方面,HIV还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三、免疫失调与艾滋病由于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丧失,艾滋病患者容易遭受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的侵袭。
这些感染和恶性肿瘤通常在普通人体内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对于免疫紊乱的艾滋病患者来说却可能非常危险甚至致命。
因此,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免疫水平是治疗和预防该病重要的目标之一。
四、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针对HIV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深入了解为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当前的科学理解,在探索这些治疗方法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药物可能有助于减缓HIV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例如,可以通过提高CD4+T细胞的数量来增强机体对抵御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能力。
2. 疫苗研发: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开发出可以预防HIV感染的有效疫苗,但科学家们仍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
研发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突破之一。
3.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治愈艾滋病带来了希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与防治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会不断破坏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逐渐衰竭,从而失去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1.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中男性同性恋者和异性性行为不安全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疫情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8年,中国通过性传播感染HIV病毒的人数占全部感染人数的44.9%。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指孕妇感染HIV病毒后传给胎儿或者新生儿的一种传播方式。
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孕妇感染HIV病毒后,其胎儿感染率可以高达25%。
因此,孕妇感染HIV病毒应该要在孕前和孕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3.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在输血、器官移植、共用注射器等情况下,通过血液直接传播HIV病毒。
血液传播是传播HIV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流动人口、多次输血的人群以及注射毒品人群等高危人群中,应特别注意对血液传播的防范。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措施1.做好性保健预防HIV病毒性传播的关键是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
同时,男女性伴侣在不确定自己或对方HIV病毒感染状态时,不要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
此外,应加强预防犯罪宣传教育,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在性行为中被强制感染HIV病毒。
2.针对性防治在孕前、孕期和分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感染HIV病毒的孕妇,应该在孕前进行艾滋病毒检测,确诊后在孕期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此外,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通过剖宫产或者卵膜穿刺等方式降低传染风险,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3.避免饮用血液制品避免饮用血液制品,尤其是在不确定血液的质量或者来源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血液制品。
确保输血、输液、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的安全检测和使用,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会引起艾滋病的病毒。
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疗HIV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和治疗HIV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预防HIV的方法:1. 密切接触下实施安全性行为 - 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使用安全套、限制性伴侣数目以及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都能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无风险性行为如口交和非抱蜜相亲等方式减少感染机会。
2. 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 - 在教育中普及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及其后果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避免与患有HIV感染者接触他们体液或血液以避免感染,并且应该明白传播途径远不止于“一针见血”。
3. 推广安全注射和无菌操作 - 为了避免通过共用针具传播HIV病毒,推广使用一次性针具和无菌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特别是在医疗场所,如诊所和医院。
4. 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与检测服务 - 需要建立更多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的机构和设施,并提供方便、隐私保护、廉价或免费的服务。
这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确诊HIV感染,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5. 接种艾滋病疫苗 - 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有效艾滋病可用疫苗,但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寻找开发能够预防HIV感染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如果这些努力取得成功,将会对HIV预防产生重大影响。
治疗HIV的方法:1.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ART 是控制HIV感染并降低病毒数量的关键方法。
该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来维持人体免疫系统。
ART不仅可延缓艾滋病发展,还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传播风险。
2. 关注营养与健康 - 维持一个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素对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检测
④检测时,先将硝基纤维素膜细条恢复室温,再与待检血清(用稀释 液稀释后)共同浸泡,37℃孵育60min(需用振荡摇床)。 ⑤取出硝基纤维素膜细条,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5min(用振荡摇 床)。 ⑥加酶标记抗人IgG 抗体,于37℃孵育60min(需用振荡摇床)。 ⑦洗涤同⑤。 ⑧加酶底物,显色10~20min。终止反应(放置于室温观察)。
第 4页
(1)ELISA 间接法检测HIV 抗体:将待测的血清稀释后按HIV 酶标诊断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该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强, 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比较适合大批量标本和筛选实验,但对 HIV 感染初期病人不能检测到抗体是其不足之处。
第 5页
(2)蛋白印迹试验:ELISA 法确诊的阳性标本应做蛋白印迹试 验以确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检测
第 1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人类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
第 2页1.方法第 Nhomakorabea页有检测HIV 抗原和检测HIV 抗体两种。前者可用组织细胞培养 法、核酸检测法及免疫酶标法;后者有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 验、蛋白印迹试验及放射免疫试验和免疫酶标技术等。 目前世界上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作为经典筛 选试验,蛋白印迹试验作为确证试验。
第 12 页
谢谢大家!
第 13 页
第 10 页
(2)蛋白印迹试验:AIDS病人血清中的抗HIV 抗体与HIV的 多肽片段(外膜蛋白与核心蛋白)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多条蛋 白区带。强阳性反应显示HIV 几个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带, 弱阳性反应显示两条或几条显色较弱的蛋白带,阴性反应则无 任何蛋白带显示。
第 11 页
3.注意事项 (1)使用公认的HIV 酶标诊断试剂盒,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有可 能操作有异,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不同厂家的产品有不同的 阳性判断标准,应按说明书慎重判断。 (2)鉴于HIV 及有关试验过程的特殊危险性,应严格规范实验 室操作规程,增加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严格规范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感染;阳性结果应重复试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HIV侵染T淋巴细胞
人免疫缺陷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人类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及其相关并发症 的病原体。HIV是一种罕见的人类逆转录病毒。 由于该病毒可感染人体免疫细胞并摧毁免疫系 统,使人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成为迄今 为止出现的危害最大的疾病。
进入细胞的病毒脱壳后,在毒粒携带的逆转录作用下,由病毒基 因组RNA逆转录产生cDNA,并进一步复制,产出双链DNA中间 体,双链DNA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入细胞染色体成为前病毒并与细 胞DNA同步复制,随细胞分裂垂直传递给子代细胞。整合的前病 毒DNA在宿主细胞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产生正链 RNA,其中有的为病毒基因组RNA,有的为mRNA并翻译产生结 构蛋白,然后经装配,出芽成熟从受染细胞中释放出子代病毒。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目前发现有两个型, HIV-1和HIV-2。 由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在5′端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长9749 个核苷酸,3个结构基因:gag(编码组特异性抗原即壳体蛋 白)pol(编码逆转录酶)env(编码包裹糖蛋白)。 HIV毒粒呈球形, 直径为110nm,表面有包膜,内为截头圆锥状的致密核心。 HIV 通过包膜蛋白gp120与T4淋巴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在辅助受体 CCR3和CCR8参在使用和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治疗HIV感染的化合 物可以分为吸附抑制剂、穿入抑制剂、融合抑制剂、逆转录酶抑 制剂、病毒核衣壳蛋白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转录抑制剂、病 毒调控蛋白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装配抑制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
它主要通过攻击和破坏人体中的免疫细胞,尤其是辅助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
这使得患者易于感染其他常规微生物,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艾滋病。
二、HIV的结构组成HIV是一个非常小的RNA病毒,直径约为100纳米。
它由两个互补的单链RNA基因组包裹在一个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内。
HIV依赖于一个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酶,在感染宿主细胞时将自己基因组RNA逆向转录成DNA。
这些产生出来的DNA经过进一步处理和整合到宿主细胞核中,并与宿主DNA进行共轭连接。
三、HIV感染和复制过程1. 粘附:HIV通过与目标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如CD4和化合物受体有关的共受体(CCR5、CXCR4)结合而粘附在细胞上。
2. 进入:HIV释放它的外壳,暴露出包含复制酶逆转录酶的病毒颗粒。
然后病毒核衣壳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其核酸基因组和复制所需的酶进入宿主细胞。
3. 逆转录:一旦从RNA逆转录成DNA,在宿主细胞质中开始将产生出来的DNA储存在一个双链DNAP-DNA拷贝之间。
这个步骤由病毒提供反向转录酶完成。
4. 整合:这是HIV复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整合指将HIV产生出来的DNA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使其编码新生成的病毒基因组。
5. 转录和翻译:接下来,被整合到染色体中的HIV DNA满足各种要素并启动病毒载体的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并不断组装为新型病毒颗粒。
6. 组装和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膜上采取依赖于细胞内外域的方法进行新颗粒复制。
四、HIV的突变和抗药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主要是由于逆转录酶复制过程中缺乏修复机制以及其高度错误率所致。
这使得病毒能够快速逃避免疫系统和药物攻击。
同时,长期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会诱导出耐药HIV株的产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进展与病毒学特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进展与病毒学特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进展改变了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进展以及其特性。
一、HIV的病毒学特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将自身RNA转录成DNA,并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逆转录,使得HIV能够长期留在宿主细胞内,并进行复制与传播。
HIV主要侵袭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CD4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感染其他风险。
此外,HIV还具有高度变异性,使得我们难以开发出针对所有亚型和突变株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抗逆转录药物:革命性的治疗突破抗逆转录药物是HIV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通过抑制HIV逆转录酶和整合酶等关键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最早的抗逆转录药物是核苷类似物,例如其他病毒感染所用到的杂环核苷类似物。
虽然这些药物对HIV复制有一定效果,但容易产生耐药性。
随后出现了更加强效与安全的非核苷类似物药物(NNRTI),如依非那韦、噻夫定等。
这些药物靶向不同于核苷类似物,具有更高选择性和较低的副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高度活性抗逆转录疗法(HAART)被引入临床实践中。
该疗法采用多种抗逆转录药物联合使用,并结合时机紧密、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策略。
HAART成功地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抗逆转录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病毒,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基因治疗:突破性的疾病管理基因治疗是新一代HIV治疗策略的关键领域之一。
通过介导其DNA插入宿主细胞中特定基因位点或改变宿主细胞与HIV互作的蛋白质表达,基因治疗可以阻断HIV复制及传播过程。
目前,人类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清除感染宿主细胞中的HIV-DNA方面具有重大潜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概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或HIV)又叫艾滋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
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属逆转录病毒。
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已知有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
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艾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的。
HIV形态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100~120nm,电镜下可见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内含病毒RNA分子和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分别组成刺突和跨膜蛋白。
囊膜内面为P17蛋白构成的衣壳,其内有核心蛋白(P24)包裹RNA。
HIV基因组长约9.2~9.7kb,含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
HIV LTR含顺式调控序列,它们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达。
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区。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2.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P34),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
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
gp120含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p120 V3环上,V3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区,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
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键相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
HIV-1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俗称艾滋病)的病原体, 引起全 球范围内流行。
HIV-2型——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且毒 力较弱, 引起艾滋病病程较长, 症状较轻。
艾滋病是以全身免疫系统
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病 死率极高。关于HIV的实验室和临 床研究主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HIV概述
1.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含 有逆转录酶的单正链RNA病毒
2. 与人类致病有关的逆转录病毒主要有: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 . HIV分两型: HIV-1型和HIV-2型
二、HIV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球形, φ100-120nm
核心: 核酸、 逆转录酶、 核衣壳蛋白
中层:基质蛋白 gp120
包膜: gp41
(二) HIV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 单正链RNA,两个拷贝,两个单体在5’端 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二聚体
2. HI基因组含3个结构基因(gag, pol, env), 6个调节基因;基因组两端均有LTR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状态和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状态和治疗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状态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的致命性病毒。
HIV感染以及由此引发的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HIV,其中700万是以艾滋病症状出现。
二、HIV感染状态1. 潜伏期初次感染HIV后,人体进入潜伏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但是HIV仍然在身体内活跃。
潜伏期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2. 急性感染期急性感染期也被称为突发期或初发期,在一些人身上可能有较严重的反应。
在这个时候,人体抵抗力下降,且容易出现类似流感的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和头痛等。
此时,病毒大量复制并进入循环系统。
3. 持续感染期持续感染期可能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因个体情况而异。
在这一阶段,HIV可引发大量抗体反应,并损害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抵抗力逐渐下降,更容易感染其他常规细菌、病毒或真菌引发的感染。
4. 艾滋病期当人体免疫指数严重下降时,艾滋病期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常见的艾滋病状况包括反复性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脱水和呼吸道感染等。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也是该阶段的一个突出特征。
三、HIV治疗及预防措施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目前,ART是控制HIV感染和推迟艾滋病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ART通过使用多种药物针对HIV在不同阶段的复制过程,减少病毒的数量并保护免疫系统。
ART能遏制HIV的增殖,使得感染者能够拥有近乎正常的寿命。
2. 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个体健康,还可以将传染机会降至最低限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与防治方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与防治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会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HIV感染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HIV的感染机制,以及目前已经实施的防治策略。
一、HIV的感染机制HIV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在性传播过程中,无保护性行为、多个不安全性伴侣以及乙醇等物质的滥用都会增加感染风险。
而通过血液传播,主要是因为输血、器官移植等操作不当引起。
一旦进入人体后,HIV进入人体细胞,并通过与宿主细胞上CD4受体结合来完成感染过程。
在CD4受体的辅助下,HIV进入细胞内部,并释放其RNA基因组到宿主细胞中。
然后,该基因组被反转录酶逆转录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核中。
随着时间推移,潜伏期结束后,病毒基因组开始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这个复制过程会持续数年,并逐渐损害宿主免疫系统。
二、HIV的防治方法目前,在HIV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下将重点介绍现有的防治方法:1. 教育与预防策略教育是预防HIV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向公众普及HIV感染途径、传播方式以及保护措施等知识,可以提高人们对HIV问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为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性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2. 安全性行为和避孕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是一种有效的性行为防护措施,可以大大降低HIV感染风险。
此外,采取避免多个不安全性伴侣以及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等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风险。
3.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如果感染了HIV,有可能将病毒传递给胎儿或通过哺乳喂养传播。
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应该在怀孕期间接受HIV测试,并在产前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感染风险。
4.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目前用于控制HIV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ART 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种治疗需要患者每天服用多种药物,并处于长期治疗状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传播(重点)
1、哪些途径有可能感染上一图片中的体液? 2、根据图片,完成学案的任务二(重点) 【解决问题三】 感染途径: 约翰:输入含HIV的血制品; 妻子:性接触; 男婴:母婴垂直传播; 女儿:共同生活,无传染性,健康
1. 传染源
a)HIV无症状携带者 b)艾滋病患者
其外周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液、 骨髓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
请同学们分组挑选代表发言,汇报制作好的方案
医用防护眼镜图片
医用锐器盒:收集针头等
知识拓展:重视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会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的消极情绪 护理上我们更加应该密切观察、主动接近, 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给患 者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 同时进行各种操作治疗前,要认真解释,以 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案例
约翰是个血友病患者, 需要经常注射血液制品 来维持生命。约翰和妻 子收养了一个女儿。一 年后,妻子生下一名男 婴。孩子出生后不久, 约翰和妻子被确诊为艾 滋病。半年后,男婴因 艾滋病死亡,接着约翰 和妻子也相继因艾滋病 去世,只剩下唯一健康 的女儿
问题
1.艾滋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2.约翰、妻子、男婴分别的感染途径是什么?为什 么女儿没受感染? 3.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症状?为什么会死亡?
原体。 病毒攻击 CD4 +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HIV 无症状携带者和患者是传染源。 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垂直方式传播。 病毒是入机体后可先处于潜伏期,当机体受到 某些诱因刺激后, HlV大量增殖,从而表现出艾 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患者主要表现免疫功能低下、全并各种机会感 染、恶性肿瘤,导致患者死亡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 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 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 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AIDS发病机制
1.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HIV主要侵犯宿主的表达CD4分子的细胞 (如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
H I V 病 毒 感 染 过 程
2.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CD4+T细胞:HIV体内感染主要靶细胞
• HIV直接杀伤靶细胞 • HIV间接杀伤靶细胞 • HIV诱导靶细胞凋亡
临床分期
(四)AIDS的免疫学诊断 • HIV抗原检测
•
•
HIV抗体检测
CD4+T细胞计数
(五)AIDS的预防和治疗
• 预防 控制并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防护和接种疫苗 如:gp120重组蛋白疫苗 • 治疗 核苷类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如叠氮胸苷(AZT)及叠氮去氧胸苷(ZDU)
一、常见原因
1、非感染性因素
• 恶性肿瘤
• 营养不良
(Hodgkin病、骨髓瘤等)
• 医源性
免疫抑制剂、放射线等
2、感染
• 病毒 (HIV、麻疹病毒、EB病毒等)
• 胞内寄生菌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 原虫、蠕虫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何大一
三合一鸡尾酒疗法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
二、免疫重建 三、基因治疗
四、免疫制剂
第十九章 Chapter 19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1
教学内容
概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教 学 要 求
掌握 : 免疫缺陷病概念及其特点 AIDS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
熟悉 :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及临床常见病
其它:B细胞、巨噬细胞、DC、NK细胞等也 可因HIV感染,导致其功能与活性发 生不同程度改变。
3. HIV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 HIV抗原表位序列变异 • 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庇护 • HIV潜伏感染
(三) HIV诱导的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应答 • 中和抗体 • 抗P24壳蛋白抗体 • 抗gp120和抗gp41抗体 2. 细胞免疫应答 • CD8+T细胞应答 • CD4+T细胞应答
裸鼠
DiGeorge综合征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四、补体系统缺陷 五、吞噬细胞缺陷
非特异性PIDD
特异性PIDD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D)
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 用药物后产生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
髓样祖细胞
粒细胞前体细熟B细胞
成熟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根据主要累及免疫系统成分分为: • 体液免疫缺陷 • 细胞免疫缺陷 • 联合免疫缺陷 • 吞噬细胞缺陷 • 补体缺陷
三、主要临床特点
感染
补 体 缺 陷
吞 噬 细 胞 缺 陷
体 液 免 疫 缺 陷
概
一、基本概念
述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使免疫 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 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分类
分为: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
传染源 • HIV携带者 • AIDS患者
主要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
艾滋病卡波氏肉瘤
口腔念球菌病
艾滋病的恶液质
(一) HIV分子生物学特征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 两型,目前世界流行的AIDS主要由HIV-1所致, 约占9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侵入机体 引起细胞免疫严重缺陷,导致以机会性感染、 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 征。
1、流行情况 非洲最严重,南亚、东南亚次之。
(南非一艾滋病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
Estimated number of adults and children newly infected with HIV during 2009
所致感染主要由 化脓性细菌引起
气管炎、肺炎、 中耳炎、化脓 性脑膜炎
细胞免疫缺陷
所致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 胞内寄生菌、原虫等引起。
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增加
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
遗传倾向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
亦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CIDD ),由于免疫系统遗传 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而致免疫功能不全 引起的疾病。
全球共有 3340万名 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其 中非洲国家 占70%;亚 洲占15%。
2010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权益 责任 落实”
据卫生部统计:到 2010 年10月底,我国累计 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多例,其中病 人13万多例,死亡6万8千多例。 截至09年10月,贵州省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 者8392人,7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吸毒 人员,其中45.9%是通过静脉注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