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第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13Z机制《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一、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单片机系统常用接口的设计及扩展方法。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的技巧。
学会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其他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硬件设计:根据所选题目要求,完成基于单片机的完整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2.程序设计:根据需要画出程序流程图,设计出全部汇编程序并给出程序设计说明和程序注释。
3.设计文件:设计报告字数约4000~5000字(不包括程序清单),内容及格式要求如下:(1)报告内容的一般安排λ目录(1页)λ前言(1页):说明所选题目的、当今应用说明、对课题的理解,及要解决的问题和课题的意义。
λ总体方案设计(3~4页):通过列举和分析若干可行技术方案、原理,从中选定可行最优设计方案,给出组成原理(框图)及技术路线。
λ硬件设计(4~8页):元器件选择与必要的介绍;单片机硬件系统及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原理说明。
系统总电路图可占完整一页。
λ软件设计(6~10页):设计各功能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及主程序,程序中应有必要的注释。
对于复杂程序结构可先绘制程序流程图。
λ设计小结(1页):对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解决的方法和对这次设计实践的认识、收获和提高。
参考文献(1页)(2)设计报告书写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购买徐师大标准的课程设计报告本,人手一册。
课程设计报告本应双面书写,每页的文字部分不得少于16行、每行不少于22字。
若整页为汇编语言程序,则该页不得少于20行。
设计说明书中插图总数不宜超过10个,插图可包括元器件图、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图、程序流程图等,插图大小及所占篇幅根据线条密度定,线条不能太稀疏。
插图上下之外部不得留有超过一行文字高度的空白行。
单片机菜单课程设计
单片机菜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菜单设计的原理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单片机编程语言进行菜单程序编写。
3. 让学生掌握菜单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进行菜单程序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菜单程序中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共同完成菜单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单片机编程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技术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面对编程挑战时的耐心和毅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单片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基础知识,对编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单片机菜单设计原理:介绍单片机菜单设计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分析菜单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菜单结构、菜单界面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菜单设计基础2. 单片机菜单程序编写:讲解单片机编程语言,以C语言为例,教授学生如何编写菜单程序,包括菜单项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菜单编程实践教学安排:共4课时,分为以下两个阶段:阶段一:2课时,学习菜单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编程方法。
阶段二:2课时,学习菜单项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3. 单片机菜单设计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菜单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单片机菜单设计实例教学安排:共4课时,分为以下两个阶段:阶段一:2课时,分析实例,讲解菜单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原则。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其设计流程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础知识,能运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进行简单程序编写。
3. 帮助学生了解单片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与作用,如智能家居、机器人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
2. 提高学生运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完成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产生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完成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单片机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系统概述: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2. 单片机硬件结构:讲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及硬件连接方式。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单片机硬件结构3. 单片机编程语言:学习单片机编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编程语言4. 单片机I/O口编程:介绍I/O口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输入、输出、中断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I/O口编程5. 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讲解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51单片机期末课程设计
51单片机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包括内部资源、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
2. 学会使用51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编程环境,如Keil C及ISP下载线。
3. 掌握51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能够阅读并分析相关电路图。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设计并编写简单的51单片机程序,实现基础的外围设备控制,如LED灯、蜂鸣器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51单片机编程问题,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故障排查。
3. 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和编程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电子技术和C语言编程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对51单片机的理解与应用。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项目驱动教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学习成果。
通过期末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以下章节展开:1. 51单片机原理概述:包括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资源分布等,重点理解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1章 51单片机基础2. 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与编程:学习汇编语言编程,掌握常用指令,理解程序执行流程。
- 教材章节:第2章 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与编程3. 开发工具使用:介绍Keil C集成开发环境和ISP下载线的使用方法,学会创建、编译、下载程序。
- 教材章节:第3章 51单片机开发工具4. 外围设备控制:学习51单片机与LED灯、蜂鸣器、数码管等外围设备的接口与编程控制。
- 教材章节:第4章 51单片机外围设备编程5. 传感器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学习传感器与51单片机的连接和数据处理。
单片机正反转课程设计
单片机正反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正反转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中涉及的指令、语法和逻辑,并能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正反转控制程序。
3. 帮助学生了解正反转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单片机正反转电路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软件(如Keil)进行单片机程序编写、调试和下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适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制作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电子基础和编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编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单片机基本原理:介绍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2)C语言编程基础:回顾C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为单片机编程打下基础。
(3)单片机I/O口编程:讲解如何通过编程控制I/O口的高低电平输出,实现正反转控制。
(4)正反转电路设计:介绍正反转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践部分:(1)搭建正反转电路: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单片机正反转电路,包括电源、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等。
(2)编写程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C语言知识,编写实现电机正反转的程序。
(3)程序下载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并进行调试。
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解其工作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或汇编语言。
3. 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使其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调试程序等综合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加强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创设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原理及结构:介绍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2. 单片机编程语言:学习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程技巧,能独立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单片机编程语言3.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讲解并实践常用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如LED 灯、蜂鸣器、数码管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4. 单片机程序下载与调试:学习使用编程器、仿真器等工具,掌握程序下载、调试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程序下载与调试5. 实践项目:设计并实现几个实际项目,如温度控制器、智能小车、智能家居系统等,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记录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记录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记录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及编程方法。
具体包括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中断处理以及I/O口编程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单片机进行简单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使用单片机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烧录,以及能够进行基本的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如下: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中断处理等。
2.单片机编程方法:包括编程语言、编程规范、程序调试和烧录等。
3.单片机I/O口编程:包括I/O口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4.单片机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指令系统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单片机项目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单片机技术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以便于课堂讲解和学生复习。
4.实验设备:准备单片机开发板、编程器、示波器等实验设备,以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在线资源:提供在线编程平台和论坛,方便学生交流和学习。
单片机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单片机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内部结构及相关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语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
3. 学生能了解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实际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和程序编写。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相关开发工具和调试技巧,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单片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单片机综合实验课程,培养对电子信息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认识到单片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感兴趣,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单片机基础理论:回顾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重点讲解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等模块的功能和应用。
2. 单片机编程语言:以C语言为基础,介绍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单片机实验操作: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实验:-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学习单片机I/O口控制,实现LED灯、蜂鸣器等设备的控制。
- 中断控制实验:掌握中断系统的使用,实现外部中断控制。
- 定时器/计数器实验:学习定时器/计数器的配置,完成定时控制等功能。
- 串行通信实验:了解串行通信原理,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单片机实践项目课程设计
单片机实践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2. 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础知识,如指令系统、寄存器、I/O 口控制等。
3.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单片机外围电路的原理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单片机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科技事业作贡献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内存、I/O 口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2. 单片机编程语言:讲解单片机编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如指令系统、寄存器、汇编语言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单片机编程语言3.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介绍单片机与外围电路的连接方法,讲解常用外围元器件的原理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4. 单片机实践项目:设计多个实践项目,涵盖灯光控制、温度测量、电机控制等方面,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实践项目5.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调试:讲解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及调试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调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5课时,其中基础知识3课时,编程语言4课时,外围电路设计3课时,实践项目4课时,系统设计与调试1课时。
单片机课程设计附录
单片机课程设计附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2. 学会使用单片机编程软件,掌握基本的编程语法和指令;3. 掌握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单片机的编程与调试;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技术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编程及应用。
课程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具有一定电子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的初中或高中学生。
他们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硬件结构:介绍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学习单片机编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汇编语言和C 语言,使用教材第二章推荐的编程软件,如Keil uVision,进行实践操作。
- 汇编语言基础- C语言基础- Keil uVision使用方法3. 基本编程指令与语法:学习单片机编程中的常用指令,如逻辑运算、跳转、循环等,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技巧。
4. 外围电路设计与传感器应用:介绍单片机与其他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参照教材第四章,进行外围电路设计和搭建。
单片机电子课程表课程设计
单片机电子课程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的能力,实现电子课程表的功能。
3.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课程表中涉及的时间管理、显示技术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电子课程表的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电子课程表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编程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介绍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第二章 单片机硬件结构。
2. C语言编程:讲解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基本语法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C语言编程基础。
3. 单片机程序设计:以电子课程表为例,教授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时间管理、课程显示等功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程序设计,第五章 中断与定时器。
4. 硬件电路设计:介绍电子课程表的硬件组成,包括单片机、显示屏、按键等,讲解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单片机结课课程设计
单片机结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3)熟悉单片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单片机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2)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搭建和调试;(3)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2)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2.单片机编程语言:学习单片机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3.单片机编程方法:讲解编程技巧和实例分析;4.单片机应用案例:介绍单片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物联网等;5.实践操作:进行单片机的硬件电路搭建、编程调试和项目开发。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1.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讨论法:分组讨论单片机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单片机项目,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4.实验法:进行单片机的硬件电路搭建和编程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单片机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单片机技术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教学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单片机开发板、编程器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比20%;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占比30%;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占比20%;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比30%。
单片机创意课程设计
单片机创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创意的单片机控制项目。
3. 学生能了解单片机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单片机进行编程和调试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单片机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沟通与交流,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学生通过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原理及功能,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 单片机的种类与选型-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2. 单片机编程基础:学习单片机编程语言,掌握编程技巧。
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单片机编程语言。
- 编程语言(C语言/汇编语言)基础- 编程环境及工具的使用- 简单程序的设计与调试3. 单片机外围设备及其应用:了解单片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学会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单片机外围设备。
- 常用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 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 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编写4. 单片机项目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意项目设计与实现。
单片机课程设计选题背景
单片机课程设计选题背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3. 帮助学生了解单片机在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用途和功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写、调试单片机程序的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单片机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课程设计选题背景,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单片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面向的是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的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回顾:包括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回顾课本第二章内容。
2. 单片机编程基础:介绍单片机编程语言(如C语言、汇编语言),讲解编程规范和技巧,对应课本第三章。
- 基本语法- 程序结构- 编程实例3.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讲解如何使用单片机控制外围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参考课本第四章。
- 外围设备接口技术- 电路设计原理- 实际案例解析4. 单片机应用实例:分析单片机在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系统等,结合课本第五章。
- 项目分析- 系统设计- 程序编写与调试5. 课程设计选题背景及要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参考课本附录。
课程设计单片机文档
课程设计单片机文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部分。
2.熟悉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
3.掌握单片机的常见应用和实际操作。
4.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介绍单片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单片机的结构:讲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单片机编程基础:介绍单片机的编程语言、编程环境和基本编程技巧。
4.单片机常见应用:讲解单片机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如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等。
5.实践操作: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单片机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单片机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实验设备:准备单片机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来评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来进行评估。
3.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环节的报告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单片机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目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目的单片机是一种微型电脑,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等特点。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单片机应用广泛,因此学习单片机编程成为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一、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的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片机编程需要学生进行程序设计,通过编写代码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单片机编程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动手实践。
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小项目,例如LED灯控制、数码管显示等,来提高他们对于单片机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重要。
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大项目。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单片机编程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
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让学生完成一个小项目时,可以要求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例如使用传感器、蜂鸣器等元件。
二、单片机课程设计的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单片机课程设计主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温度控制系统或者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 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制定课程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难易度: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确定项目难易度。
(2)时间安排:根据项目难易度和时间限制,合理安排时间。
(3)硬件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和其他元件。
(4)软件编写:根据项目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3. 实施课程设计在实施课程设计时,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
c51单片机课程设计
c51单片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
2. 学会使用C51单片机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与控制系统实现。
3. 了解C51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掌握相关外围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C51单片机程序,完成基础控制功能。
2. 熟练使用Keil、Proteus等软件进行C51单片机程序的编译、仿真与调试。
3. 能够分析并解决C51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及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项目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电路设计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对复杂编程及实际应用尚存一定难度。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C51单片机原理与结构:介绍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单片机内部结构- 指令系统与执行过程- 性能参数与选型2. C51单片机编程基础:学习C语言编程,掌握C51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控制语句与函数- 汇编与C语言混合编程3. C51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学习常用外围电路的设计方法,如键盘、显示、传感器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键盘电路设计- 显示器接口设计- 传感器信号处理4. C51单片机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学习C51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单片机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探讨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标。
一、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单片机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种实际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现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调试和改进来实现最终的产品。
这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调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课程设计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这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分工协作、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单片机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到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开发环境、编程技巧等,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
他们需要从零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硬件连接和编程调试等。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单片机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实际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增强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并激发学习动力。
单片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学生掌握了单片机技术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产品,对相关行业的就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理解并运用单片机编程技术;掌握与单片机相关的传感器、执行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技能:1. 能够正确使用编程软件进行单片机程序编写与调试;2. 能够运用单片机控制传感器、执行器等外部设备;3. 能够分析并解决单片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4.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单片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单片机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实际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获得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单片机原理与结构: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单片机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学习单片机编程语言(如C语言、汇编语言)及其开发环境,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单片机编程语言基础- 编程环境搭建与使用- 程序编写、编译、下载及调试方法3. 单片机I/O口编程与应用:学习并实践单片机I/O口编程,掌握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I/O口工作原理与编程方法-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接口技术-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动手实践4. 中断与定时器:学习单片机中断系统及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系统整体方案框图如下:
利用AT89C51产生乐曲音符,再把乐普翻译计算音乐语言,由单 片机进行信息处理,再经过信号放大,由喇叭放出乐曲声。由于音 符和节拍是由计算机产生的,所以发音音符和节拍要准确。整体框
图如图所示。
乐曲选择控制电路
单 片 机
驱动电路 放音电路
复位电路
时钟电路
四、输出控制:此部分的放大电路简单容易实现。
开始 定时器初始化 定时器高8位存入R 1中 装入表首地址 低8位存R0中
R1=?R0= 00H
R1=?R0= 00H
子程序返回 调用延时子程序
延时常数存R2中 开中断装定时值
R1=?R0= 00H
关定时器
结束
4、设计程序
ORG 001BH 定时器中断入口
MOV TH1,R1 重装定时初值
MOV TL1,R0
DB 00H,00H,04H,0FFH,0FFH
END
5、机器代码
LOC OBJ
LINE
SOURCE
001B 1 ORG 001BH 001B898D 2 MOV TH1,R1 001D888B 3 MOV TL1,R0 001F B2D0 4 CPL P 0021 32 5 RETI 1000 6 ORG 1000H 1000 758910 7 START:MOV TMOD,#10H 1003 75A 8 888MOV IE,#88H 1006 90103C 9 MOV DPTR,#TAB 1009 E4 10 LOOP:CLR A 100A 93 11 MOVC A,@A+DPTR 100B F9 12 MOV R1,A 100C A3 13 INC DPTR 100D E4 14 CLR A 100E 93 15 MOVC A,@A+DPTR 100F F8 16 MOV R0,A
CPL P1.0 输出方波
RETI 返回
ORG 1000H
START: MOV TMOD,#10H T1方式为1
MOV IE,#88H: 允许T1
MOV DPTR,#TAB; 装入表首址
LOOP: CLR A A清零
MOVC A,@A+DPTR 查表取音调和节拍
MOV R1,A 将节拍存入R1
INC DPTR 中断服务,中断计数器加1
DB 0FDH,80H,04H,0FEH,84H,02H,0FEH,84H,02H
DB 0FEH,84H,04H,0FEH,25H,04H,0FEH,25H,02H
DB 0FEH,84H,02H,0FEH,0C0H,04H,0FEH,0C0H,04H
DB 0FEH,98H,02H,0FEH,84H,02H,0FEH,57H,04H
MOV TL1,R0
SETB TR1 开中断
SJMP NEXT1
NEXT0:CLR TR1 关定时器,停止发音
NEXT1:CLR A
INC DPTR
MOVC A,@A+DPTR ;取节拍代码
MOV R2,A
LOOP1: LCALL D200 调用延时200ms子程序
DJNZ R2,LOOP1 控制延时次数
序号
元件名称
规格
数量
1
89C51单片机 AT89C51
1个
2
晶振
6MHZ立式
1个
3
起振电容
30PF瓷片电容
1个
4
复位电容
22UF16V电解电容 1个
5
电阻
0.1、1、4.7千欧姆 各1个
6
三极管
9012
1个
7
蜂鸣器
8欧姆
1个
8
DIP封装插座 40脚集成插座
1个
9
万能板
150MMX90MM 1块
六、设计内容:
不同声音的发声时间长短依乐曲而定,该值通常为0.1~1S。 通过控制定显示器的定时时间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驱动喇叭发出 不同音阶的声音,现利用延时不控制发音时间的长短,即可控制节拍,把 乐谱中的音符和相应的节拍变换成定常和延时常数,作为数据表格存在 存贮器中。自程序查表得到定时常数和延迟常数,分别用以控制定时器 产生方波的频率和发出该频率方波的持续时间。当延时时间到,再查下 一个音符的定时常数和延时常数。依次进行下去。 音符的节拍我们可以用定时器T0来控制,送入不同的初值,就可以产生 不同的定时时间。便如某歌曲的节奏为每分钟94拍,即一拍为0.64秒。 其它节拍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下表。 但时,由于T0的最大定时时间只能为131毫秒,因此不可能直接用改变 T0的时间初值来实现不同节拍。我们可以用T0来产生10毫秒的时间基 准,然后设置一个中断计数器,通过判别中断计数器的值来控制节拍时 间的长短。表2中也给出了各种节拍所对应的时间常数。例如对1/4拍音 符,定时时间为0.16秒,相应的时间常数为16(即10H);对3拍音符, 定时时间为1.92秒,相应时间长数为192(即C0H)。我们将每一音符的 时间常数和其相应的节拍常数作为一组,按顺序将乐曲中的所有常数排 列成一个表,然后由查表程序依次取出,产生音符并控制节奏,就可以 实现演奏效果。
•
5
•
C调 音
67
12 3 4
5
6
符
••
频 率 392 440 494 524 588 660 698 784 (Hz)
880 988
半
周 期
1.28
1.14
1.01
0.95
0.85
0.76
0.72
0.72
(ms)
0.64 0.51
定 时 FD80 FD66 FE07 FE25 FE57 FE34 FE98 FECO FEE3 FF01 值
1、新年好简谱 1=C 1 1 1 5|3 3 3 1|1 3 5 5|4 3 2-|
2、硬件电路 发声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利用两级NPN晶体管放8031的输出信号,可 驱动1W的扬声器。为保证连接可靠,应将该电路加以适当封装,将电源 插座和信号电缆分别做成插拔式,便于故障调试。
发生驱动电路
3、设计流程图
可编程乐曲演奏器程序设计
1、 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全面系统的了解单片机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 3. 熟悉微机系统调试的全过程,学会处理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
2、 设计思路:
音的频谱范围约在几十到几千赫兹,若能利用程序来控制单处机某 个口线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则在该口线上就能产生一定频率的矩形 波,接上喇叭就能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若再利用延时程序控 制“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就能改变输出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INC DPTR
AJMP LOOP
D200: MOV R4,#81H 延时200ms子程序
D200B: MOV A,#0FFH 歌曲结束,延时1秒后继续
D200A: DEC A
JNZ D200A
DEC R4
CJNE R4,#00H,D200B 中断计数器(81H)=R4否?不等,则继续循
环
RET
TAB: DB 0FEH,25H,02H,0FEH,25H,02H,0FEH,25H,04H
1010 49 17 ORL A,R1 1011 600F 18 JZ NEXT0 1013 E8 19 MOV A,R0 1014 59 20 ANL A,R1 1015 B4FF02 21 CJNE A,#0FFH,NEXT 1018 80E6 22 SJMP START 101A 898D 23 NEXT:MOV TH1,R1 101C 888B 24 MOV TL1,R0 101E D28E 25 SETB TR1 1020 8002 26 SJMP NEXT1 1022 C28E 27 NEXT0:CLR TR1 1024 E4 28 NEXT1:CLR A 1025 A3 29 INC DPTR 1026 93 30 MOVC A,@A+DPTR 1027 FA 31 MOV R2,A 1028 121030 32 LOOP1:LCALL D200 102B DAFB 33 DJNZ R2,LOOP1 102D A3 34 INC DPTR 102E 0109 35 AJMP LOOP 1030 7C81 36 D200:MOV R4,#81H 1032 74FF 37 D200B:MOV A,#0FFH 1034 14 38 D200A:DEC A 1035 70FD 39 JNZ D200A 1037 1C 40 DEC R4 1038 BC00F7 41 CJNE R4,#00H,D200B 103B 22 42 RET D200 . . . CADDR 1030H A D200A. . . CADDR 1034H A D200B. . . CADDR 1032H A IE . . . . DADDR 00A8H A LOOP . . . CADDR 1009H A LOOP1. . . CADDR 1028H A NEXT . . . CADDR 101AH A NEXT0. . . CADDR 1022H A NEXT1. . . C ADDR 1024H A P. . . . . BADDR 0D0H A START. . . CADDR 1000H A
主要采用了一个小功率PNP型硅 管9012,利用“分压偏置式 工作点稳定直流通路”,达到了对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电阻分 别选择1K和5.5K。嗡宁器一端接+5V电压,一端接晶体管的发射 极。由P3.0 输出预定的方波,加到晶体管进行放大, 再输出到蜂 鸣器,很好的实现了频率、声音的转换。
五、音乐演奏器元器件清单
TAB. . . . CADDR 103CH A TH1. . . . DADDR 008DH A TL1. . . . DADDR 008BH A TMOD . . . DADDR 0089H A TR1. . . . BADDR 0088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