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西安事变读后感作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观看《西安事变》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西安事变》观后感1近来无事,我就观看了《西安事变》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
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看到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达到西安后,联想到国民党中那些所谓哥们的表现,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共产党最仗义!而重新拍制的《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
张将军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不过从以后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他的这一壮举也是最够哥们的,由此成就了蒋委员长的历史地位。
《西安事变》电影最新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西安事变》电影最新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户外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
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对张、杨围剿红军很不放心。
他除了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意飞到西安催逼张、扬二人围剿红军。
12月4日再次飞到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加以拒绝。
张、扬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卫队交火。
蒋介石听到枪声,在卫士护卫下仓皇越后窗逃走,爬上山坡隐蔽。
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与此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高中生《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3则分享
高中生《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3则分享《西安事变》以中国现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为题材,歌颂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西安事变》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西安事变》观后感一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西安事变》观后感1最初的喜欢是因他的名字——学良,汉卿,爱国壮士味十足,却又带了一点优雅的精致。
那种喜欢是遥远而空洞的,虽然当年也曾惊叹于历史书上他如少帅这称号一般的气质,但也丝毫没有兴致去进一步了解什么,从这点来看我算不得花痴。
寒假里只是偶尔出于好奇点了PPlive上的《西安事变》,我之前并没有看过胡军的剧目,并觉得这个人的长相,稍稍有点辱没了他。
然而,那偶尔的一个点击,却一发不可收。
以至于那时我便想,一定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男人,纪念这样一种率直的,秀气的,赤诚的,高傲的光华。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觉得用淳朴率性的《诗经》来形容同样的他最为合适。
东北人,率性俊朗,浑然天成。
却拥有江南人那般的皮肤,当年戴季陶曾形容他公子气,皮肤好得像个瓷娃娃。
电视剧中宋美龄一度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真实度虽不可考,当年宋美龄把少帅介绍进上海上流交际圈,时常相伴却是不假。
谣传更有甚者,据说墨索里尼的女儿对其一见钟情。
而赵四风流朱五狂,不过是从侧面印证其威仪之表罢了。
甚至到蒋介石先生逝世之后,隐退多年已然高龄的少帅出现于灵堂,在场的新人旧识仍要赞叹“汉公风度”。
但再胜的外表,也不过是绿叶而已。
少帅被嵌入历史册页,主要是两件事——东北易帜、西安事变。
那些俊朗的老照片,那些风流旧史,便如同一个重大日子的好天气,叫一切鲜明生动起来。
但那日子却无法改变,正如其赤诚率性无法改变一般。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最爱的镜头是第6集,宋子文问他,对当年东北易帜可曾后悔。
他说怎么可能。
当年土肥原转达日本天皇的意思——支持他当皇帝。
他拥有东北三省的土地,三千万人民,全国最强的兵工产业,还有自己的边业银行,若他当皇帝,就没有溥仪什么事了。
却让土肥原带回去两句话:“一、日本天皇不在我之上,我与裕仁是同庚;二、我张学良,永远是一个中国人。
”一旁的赵四静默地看着他,眼里却是说不出的崇敬。
那时我突然理解了赵四的心情。
《西安事变》观后感作文
《西安事变》观后感作文导读:篇一: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
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
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
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篇二:东北军原系奉军改编,1930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奉军由此改编为东北军,成为中国东北边防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各界纷纷谴责政府,蒋介石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把张学良当作“替罪羊”,而张学良为了维护蒋介石毅然把这个罪名揽在身上,由此背上“不抵抗将军”的臭名,并引咎辞职,出国。
而出国后的张学良在外面考察一段时间后,准备回过参加抗战,可是这时蒋介石居然把东北军调到西北地区,充当“剿共”主力,而张学良此时不明白蒋介石的用心,全力“剿共”,结果损失惨重,张学良为了给东北军恢复元气,去向蒋介石要求增加经费,补充损失,可是蒋介石不但不补充,反而撤其番号,事实面前,张学良明白了蒋介石的用心:他是想借红军手削弱张学良,不过蒋介石既然想削弱东北军,为什么不在九一八事变前,默许张学良抗日呢?东北军那时陆海空三军齐备,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是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并且有人民的支援,我想日本关东军也难以得逞,为什么蒋介石会下令不许抵抗,又让东北军在内战中损失兵将呢?如果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下令他抵抗,这不也是既削弱了东北军的实力,也削弱了日本关东军,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张学良要补给不成反而被削减了两个师的番号,加上东北军内部厌战情绪十分高涨,张学良顺应当时的抗战口号,决定联共抗日,几次向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都被蒋介石拒绝,张学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毅然逼蒋抗日,实施兵谏,迫于困境和压力,蒋介石终于同意联共抗日,不过后来为什么张学良要送蒋介石会南京呢?蒋介石抗日真是来之不易,西安事变也光荣载入史册。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500字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500字西安事变观后感1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户外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齐,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微电影观后感
西安事变微电影观后感西安事变微电影观后感【篇1】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户外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先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仅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可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齐,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最新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今天,我看了妈妈推荐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看完后,我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
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
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
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对张学良的认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
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
西安事变观后感二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日军。
《西安事变》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西安事变》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去观看过西安事变,有没有写过西安事变的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
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
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
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
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西安事变观后感(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西安事变》观后感1最初的喜欢是因他的名字——学良,汉卿,爱国壮士味十足,却又带了一点优雅的精致。
那种喜欢是遥远而空洞的,虽然当年也曾惊叹于历史书上他如少帅这称号一般的气质,但也丝毫没有兴致去进一步了解什么,从这点来看我算不得花痴。
寒假里只是偶尔出于好奇点了PPlive上的《西安事变》,我之前并没有看过胡军的剧目,并觉得这个人的长相,稍稍有点辱没了他。
然而,那偶尔的一个点击,却一发不可收。
以至于那时我便想,一定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男人,纪念这样一种率直的,秀气的,赤诚的,高傲的光华。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觉得用淳朴率性的《诗经》来形容同样的他最为合适。
东北人,率性俊朗,浑然天成。
却拥有江南人那般的皮肤,当年戴季陶曾形容他公子气,皮肤好得像个瓷娃娃。
电视剧中宋美龄一度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真实度虽不可考,当年宋美龄把少帅介绍进上海上流交际圈,时常相伴却是不假。
谣传更有甚者,据说墨索里尼的女儿对其一见钟情。
而赵四风流朱五狂,不过是从侧面印证其威仪之表罢了。
甚至到蒋介石先生逝世之后,隐退多年已然高龄的少帅出现于灵堂,在场的新人旧识仍要赞叹“汉公风度”。
但再胜的外表,也不过是绿叶而已。
少帅被嵌入历史册页,主要是两件事——东北易帜、西安事变。
那些俊朗的老照片,那些风流旧史,便如同一个重大日子的好天气,叫一切鲜明生动起来。
但那日子却无法改变,正如其赤诚率性无法改变一般。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最爱的镜头是第6集,宋子文问他,对当年东北易帜可曾后悔。
他说怎么可能。
当年土肥原转达日本天皇的意思——支持他当皇帝。
他拥有东北三省的土地,三千万人民,全国最强的兵工产业,还有自己的边业银行,若他当皇帝,就没有溥仪什么事了。
却让土肥原带回去两句话:“一、日本天皇不在我之上,我与裕仁是同庚;二、我张学良,永远是一个中国人。
”一旁的赵四静默地看着他,眼里却是说不出的崇敬。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影片的片名往往体现的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调,也作为制片商与观众首次沟通接触的第一窗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西安事变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安事变观后感1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
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对张、杨围剿红军很不放心。
他除了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意飞到西安催逼张、扬二人围剿红军。
12月4日再次飞到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加以拒绝。
张、扬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卫队交火。
蒋介石听到枪声,在卫士护卫下仓皇越后窗逃走,爬上山坡隐蔽。
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与此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今天,我看了妈妈推荐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看完后,我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
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
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
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对张学良的认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
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
西安事变观后感二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日军。
也有人会说“谁风流谁狂”又怎么来的,如果不是他前期如此糊涂也不至于后来的节节败退?这些历史我没考究,要批判或否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总是有理由的。
而我无比崇拜少帅很大原因在于他在重要的关头挺身而出,这就足够了。
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精选3篇)
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精选3篇)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篇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加速肢解中国的步伐。
1933年1月3日,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
1933年2月21日,十万日伪军进攻热河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东北军望风而逃。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
而当中国大好山河屡遭肆虐之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却对日本的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屡加容忍、妥协,在内战的“舞台”上”大方异彩。
1932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5日,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准备对日交涉停战。
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监视之下。
1935年5月,受日本要挟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主权。
1935年10月,蒋介石同意了日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纲领的“广田三原则”。
1933年7月,蒋介石以“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破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首领冯玉祥离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出国,孙良城解甲归田,而吉鸿昌更是被杀害于天津。
1936年6月1日开始,蒋介石与两广的矛盾险些酿成内战,他无视两广的北上抗日请求,还不断分化、胁迫、收买,使宝贵的抗日浪潮消解于无形,虽然两广的这个“抗日”只是借口,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开始,蒋介石就不断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扩大内战范围和程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不断无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提议,依旧对红军步步紧逼。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看来,中国遭受的灾祸不仅是来自急于扩张的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职务宣誓会上的训词中公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
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
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西安事变观后感(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西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_西安事变观后感优秀范文
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_西安事变观后感优秀范文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篇1: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把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西安事变》给看完了,真是感慨颇多啊!以前在历史书中看到有关西安事变的文字十分有限,而通过这次观看电视剧西安事变之后,对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有了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
从这次事变中我更加对张学良的深明大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感到钦佩,而对蒋介石的老奸巨滑,言而无信而所不耻。
也对爱国将士张学良将军的悲惨遭遇(被幽禁了55年)所同情,这样一名爱国将士竟然遭到如此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
虽然张学良将士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永远都怀念这位爱国将士,民族英雄!相信他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观西安事变心得感悟篇2:最近这段时间中央八台在热播《西安事变》,最开始看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胡兵演的张学良,他的长相与我心目中张学良的形象相差太远,他不是我以往看到的任何一届“张少帅”那样帅,那样英俊。
虽然胡军本人并不太难看,也挺潇洒,但他外形的感觉和味道实在是与张学良的味道相差太远。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转折,我觉得在本剧中胡兵还是把张少帅那种匪气给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昨天看的那三集。
胡兵是我看过的,把张学良演得最具匪气的一个。
虽然不喜欢胡兵演的张学良,但我还是觉得胡兵演出了张学良的另一面。
在整个连续剧中,我个人认为演得不错的当属杨虎城、毛泽东、周恩来、赵四小姐。
在整情节转化和人物表演中,我觉得杨虎城演得非常不错,他把一个爱国、抗日、联共、一方军阀的特点都表演的很是到位。
他抗蒋,不唯蒋是从,就是一方军阀的思想的表露,但他很会为人处事,万事不轻易从口中说出,他比张学良老谋深算多了。
但他的本质是好的,他联俄联共抗日,是民族英雄的代表。
在整个西安事变中,他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戏虽然不多,但我觉得他们的对白和演技都非常的精彩,让我不住的喝彩,尤其是毛泽东说的那句:“给我狠狠地打,打出谈判桌上的发言权。
西安事变电影观后感500
西安事变电影观后感500西安事变电影观后感500看了西安事变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平静下来。
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民族英雄的勇敢无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安事变电影观后感500,仅供参考西安事变电影观后感500字1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
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
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
”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字西安事变读后感作文:西安事变导读:本文是关于500字西安事变读后感作文:西安事变,希望能帮助到您!
500字西安事变读后感作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矗
蒋介石对张、杨很不放心,除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飞西安进行催逼。
12月 4日再飞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
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
蒋闻qiang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
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
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