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自然资源学报》 上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我国自然 1. 年前王松霈先生在《
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A1B, 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说, 这篇文章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深化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经济 本身在配置自然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政府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自 然资源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从王先生的论述至今的 1. 年间,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果断启动内需的正确决策和及时调整制定适于 增长 1.@左右。 形势变化的有关经济政策, 当然也得益于资源的有力保障。我国目前是粗放型经济, 长期以 来资本与劳动投入份额超过 60@ ,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料投入的依赖性极高A-B。 然而,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是物耗大幅增长的时期,表现为全国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消耗占总 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 缺乏资源稀缺真实状况的价格信号, 导致资源 几乎所有关于资源利用与经济 浪费和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1. 年来, 发展的研究都认为我国目前和未来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大,这些研 究呼吁社会关注资源稀缺, 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这些是为了向世人敲响警钟, 但总 是有些悲观论的色彩。 实际上,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完全可以实现。 王先生的论述中已经指 明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即通过发挥市场配置和加强宏观调控, 就可以实现 对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 这个观点也得到社会广泛接受。可是, 1. 年的实践证明,
;""






!" 卷
化说明, 本例只考虑了森林对碳的吸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社会福利最大化情形下最优的砍伐期是在私人收益最大化基础上再考虑碳被吸收产生 的效益, 其修正后的 #$%&’($)) 公式为:
($*
$"
# %# %# %*
!" +#,$ %&’ +#,$ %!&) +*,$ +,!- ./ +#,
!期
谭荣等: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855
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此资源的配置效率没有达到最高, 资源利用过度量为 !"#!$, 造 成了社会总福利损失 %%&’& 。这一过度量是由于市场失灵, 即传统市场体系不能反映资源的 非市场价值引起的, 称之为资源利用的过度性损失 ( 。 如果资源市场价格受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低于价格 ""( 如政府干预等) , 则资源利用量将 假定资源的价格为 "), 则资源利用量为 !), 此时资源配置效率最低, 社会 大于 !"。如图 ) 中, 总福利将损失 %’*, 即使对资源使用者总体而言, 直接损失也达到 %&*&*。与社会最优相比, 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下形成的, 它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称之为资源利用的 过度性损失 (( 。 !"! 资源合理利用的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 $ 个不同的关系, 即代价性损失、 经济增长中必需 过度性损失 ( 和过度性损失 (( 。代价性损失是指在市场功能完整的条件下, 的资源开发数量, 也就是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合理的代价, 这个代价的标准是在资源利用外 部性内化的基础上, 其配置达到一个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均衡。在这个关系下, 资源利用与 经济发展处于相互促进的阶段,该阶段的资源利用符合社会总体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原 则, 因此, 代价性损失就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 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损失不可避免, 但只要是保证资源利 用在代价性损失范围内就是合理的利用。这也提供了协调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途 径。在实际情况中, 我国的资源利用由于市场发育滞后和政府的较多干预, 过度性损失比较 严重。而且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所面临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也不一样, 需要分别进行讨 论。
!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理论基础
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 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又必然对 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合理的资源利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又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最终达到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 协调 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确定这个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无论是自然资源经济学还是生态经济学,都强调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资源的稀缺与 利用。确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 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原理。自然资源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 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价格不仅是资源在不同部门( 个人) 之间配置的信号, 也是调节资 源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 从资源价格出发, 研究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成本与 收益, 对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的度, 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图 # 为自然资源价格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图。其中, ! 为自然资源的需求曲线, "#$ 为自然资源开发的边际社会成本, 为自然资源开发的边际私人( 企业) 成本, 、 分别 "%$ %! %$ 为考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时的均衡价格。
$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度的判断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合理的利用都应该在资源的代价性损失范围 内, 也就是只要能保证资源的利用是代价性损失, 人们就不必要去担忧资源的稀缺及其对未 来经济发展的约束。这就是衡量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唯一标准。衡量代价性损 失, 可以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的度。 但是, 代价性损失不容易直接衡量, 所以可以通过衡量自 来判断资源利用是否超过代价性损失, 并可以 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性损失 ( 和 (( , 为解决过度性损失提供定量的依据。 #"$ 自然资源利用的过度性损失 % 的测算 过度性损失 ( 是由于传统市场没有考虑资源外部性, 导致市场失灵造成的。除了人类的 利用水平还在资源自我更新范围内的资源, 其他所有资源的利用都存在过度性损失 ( 。测算 某类资源利用的过度性损失 ( 的大小,将为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可以采取一种间接的办法: 把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影响纳入 测算资源利用过度性损失 ( , 资源利用者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将包括外部性的净效益最大化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与实际 利用水平比较, 得出过度性损失 ( 。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计算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益。 下面以森林资源利用为例, 说明如何计算过度性损失 ( 。 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确定森林的砍伐时间, 因为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社会经济条 件, 森林生长到一定年龄砍伐的收益是最大的。现有的研究中私人最优砍伐决策已经有非 常成熟的理论模型, 比如德国林学家 +, ’-./01-22 于 )345 年推导出来的计算最优轮种周 期的 ’-./01-22 公式 6$7。但是已有的公式、 模型都没有把林业的生态效益包括进去。为了衡 量社会总体收益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把林业的社会生态效益包括到林业生产的决策过 程中。 森林的生态效益包括很多方面: 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吸收二氧化碳等。 这里为了简
图#
资源价格与资源利用
()*+# ,-./012- 31)2- 456 )7. 07)8)947)/5
!"#
资源的代价性损失、 过度性损失 $ 和 $$ 长期以来, 传统经济学对资源的价值认识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经济价值( 资源价格) 基础 上, 忽视了自然资源所拥有的生态、 景观、 代际公平等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这些价值及 其产生的效益在目前的市场体系下是“ 外部性” 的效益, 一般的资源使用者常常对此忽略。 但 是, 资源利用的社会边际成本应为 "#$, 资源被利用的数量应为 &$, 相对应的价格应为 %$, 它是在包含了资源利用的内部和 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 %&’。此时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外部性在内的价格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资源利用量, 称之为资源利用的代价性损失。 从一般的资源利用者看, 资源的正常价格就是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价格, 即图 # 中 资源被利用的量为 &!。此时仅从利用者而言, 达到了资源的优化 的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配置, 实现了私人利益最大化; 但与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相比, 由于价格 %! 没有反映出资源的
(
#
+$%0,$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0
#
%
公式中方括号内部分表示的是在砍伐时间为 # 时的净现值 ,!- 。 每 (- 林木的价格 ! 乘以 # 时期林木蓄积量 " 得到私人收益 !" +#,。 表示 # 时的砍伐成本。 所有的收益和砍伐成本 &’( #) 其他的成本 &) ( 种植成本、 维护成本以 都通过贴现系数 $ .# 贴现, $ /011, 1 为利率。 * 表示年份, 及机会成本) 根据 * 贴现, 并根据时间 # 求和。,!- ./ 表示碳被吸收的社会收益净现值。,!乘以资本还原系数 +$ .0,$ # 2 +$ #.0, 得到每年的净收益现值。使得该公式最大的 # 就是社会最 优砍伐时间。 该公式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 只要能够准确收集到需要成本 和收益, 就能够求出符合社会最优的树木砍伐时间, 进而与实际相比较, 得到过度性损失 3 。 通过该公式对我国华东地区某市某林场的研究发现,该林场的林业砍伐存在过度性损失 3 。 结果显示, 在只考虑私人收益最大化情形下, 林场生产的最优砍伐时间为第 04 年。 在考虑社 会收益最大化情形下( 考虑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 , 当碳的价格从 " 到 0 """ 元 2 ’ 逐渐增 加时, 社会最优砍伐期从第 04 年逐渐增加到第 -0 年, 也就是随着碳价格的变化, 该林场过 提前砍伐年数) 从 " 年增加到 0! 年, 社会净损失也从 " 增加到 4 456 元 2 7(!。当 度性损失 3( 地政府获得实际过度性损失 3 的准确值以及资源利用者的成本收益,就可以通过补贴或税 收等措施, 调控森林的砍伐时间, 消除过度性损失 3 。 可以借鉴这个计算森林资源过度性损失的例子, 不同之 其他资源过度性损失 3 的计算, 处仅仅是要计算其他资源的外部性收益。 !"# 自然资源利用的过度性损失 $$ 的测算 过度性损失 33 是由于资源市场配置不完善和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我国的自然资源利 用在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方面不尽相同。 自然资源按照其形态分类, 可以分为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包括矿产 8-9 这些自然资源在实际利用过程中由于其可再 能源资源) 、 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 环境资源等 。 生性、 产权明晰程度、 市场完善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 所面临的过度性损失 33 也不同。 如果该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相对于非可再生资源, 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要小, 因为它们的 过度性损失中有一部分可以经过自身的再生能力得到补充,即该类资源的过度性损失承受 能力要大于非再生资源。 产权的明晰是指资源是否具有明确的所有者, 产权明确是市场配置 的基础, 产权不明确的资源, 比如共享资源, 会被过度利用。 市场完善程度是指在资源利用过 程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大小, 完善的市场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减少过度性 损失。政府干预程度反映的是政府对该资源市场的干预程度, 比如, 限制资源价格或进行垄 断等, 干预程度越大, 资源的过度性损失越大。 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特征打分, 分值标准有.0、 .":5 和 "。是可再生资源, 分值为 ", 否, 分值为 .0; 产权不明确, 分值为 .0 , 部分明确, 分值为 .":5 , 明确, 分值为 " ; 市场 体系完善, 分值为 ", 部分完善, 分值为 .":5 , 不完善, 分值为 .0 ; 无政府干预, 分值为 " , 部分 干预严重, 分值为.0 。将各类资源的各项分值相加, 总分负值越大, 说明该 干预, 分值为.":5 , 类资源现阶段过度性损失 33 越严重。具体结果见表 0。
第 -. 卷
第/期






!"#$%& ’"$( ’")$*%&&+
-..0 年 11 月
!"#$%&’ "( %&)#$&’ $*+"#$,*+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谭 荣,曲福田
(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南京 -1..80 )
摘要:论文从理论上区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性损失、 市场失灵导致的过度性损失 : 和政府失灵导致的过度性损失 :: 开始, 分析了合理利用资源的度就是保证资源利用在代价性损失 范围以内。然后从计算是否存在过度性损失入手, 间接衡量了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进而判断资源利 用是否符合代价性损失的标准。其中, 分别以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为例, 讨论了计算过度性损失 : 和 :: 的方法,测算了 + 市某林场的过度性损失 : 和中国 1848 至 188/ 和 1888 至 -..- 年间的农地 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 ::。 结果显示, 随着碳价格的变化, 所研究林场的过度性损失 :( 提前砍伐年数) 社会净损失也从 . 增加到 8 803 元 ; <=-。中国在两阶段内农地非农化过度性 从 . 年增加到 1- 年, 损失 :: 共计 08/ 034<=-, 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 >6?>>@。文章最后提供了协调自然资源 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 键 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代价性损失;过度性损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2>.>67-..09./2.6862.8 中图分类号:(./1?>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02.32-. ; -..02.4211 。 基金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3,56-.3.1 ) 6.3-0..- ) 第一作者简介: 谭荣 718412 9 , 男, 江苏宿迁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






!" 卷
该问题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表面上, 即,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资源。问题是如何才能协调两 者的矛盾? 不能因为要保护资源而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放弃资源的保 护。这实质上是确定一个度的问题, 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社会效益最大, 并且只有将 其纳入可操作的层次才能真正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 本文的目的就 是在王先生远瞻性的框架下, 详细解释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本因, 提供促进资源保护 与经济发展两者协调可操作的途径, 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政策调控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