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ppt

合集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PPT课件

玉米栽培技术PPT课件
玉米栽培方案交流
.
1
玉米概述
• 玉米俗称苞谷、玉蜀黍、 苞粟、苞米、棒子、玉茭、 玉麦、珍珠米、观音粟、 六谷等。
• 玉米是粮食兼饲料作物。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 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 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 我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 2位。
.
单位:百万吨
2
.
3
玉米营养价值
淀粉:70%~75% 蛋白质:8%~11% 油脂:4%~5% 半纤维素:5%~6% 纤维素:2%~2.8% 糖份:2.5% 维生素(VA、VB1、VB2):2%左右 灰份:1.3% 热量:365千卡
.
16
玉 米 缺 素—缺 钾
• 缺钾:幼苗上部叶片 发黄。叶脉间出现黄 白相间的褪绿条纹, 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 缘呈紫红色;严重的 叶边缘、叶尖枯死, 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 条纹或矮化。
.
17
玉米叶片异常诊断
.
18
玉 米 缺 素—氮磷钾防治
氮 三元素
缺氮、磷、钾的防治方法
防治缺氮、磷、钾一首先 是注重基肥要施足,二在 作物需素大的时候进行补 施。
.
28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玉米螟
防治方法: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比 例与细煤渣拌匀,或选用0.15%功夫颗粒 剂,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喇叭口内。
.
29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玉米蚜虫
防治方法:在点片发生期,选用“10%吡虫啉”( C9H10ClN5O2 ) 防治。
.
30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地老虎”
穗期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 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
大喇叭口期 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棒三叶 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

《玉米栽培》课件

《玉米栽培》课件

04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玉米的收获时期与方法
收获时期
根据玉米的品种、气候条件和种植地 区,确定最佳的收获时期。一般来说 ,玉米的收获期在完熟期,此时玉米 的籽粒已经饱满,含水量较低,产量 和品质都较好。
收获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两 种方式。机械收获效率高,适合大面 积种植的农户,但需要注意机械损伤 ;人工收获则较为灵活,适用于小面 积种植的农户。
灌溉
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适时进行灌溉。在干旱 季节要及时浇水,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在雨水 充足季节要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影响玉米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锈病、叶斑病等。
防治方法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 等;在生长期间要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生 物防治等。
03
玉米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 强的地块,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 产量的提高。
整地
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细作,将土壤 中的杂质、根茬等清除干净,同 时将土壤耕耘细碎,保持土壤的 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播种与密植
播种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在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播种 深度一般为3-5厘米,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播后覆土镇压。
05
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能 够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 农民的生活水平。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玉米栽培不仅涉及种植环节,还涉及 到种子、化肥、农机等多个领域,能 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玉米栽培技术PPT课件

玉米栽培技术PPT课件
根、茎、叶有变态情况,(肉根、块茎、 鳞茎、卷须茎、针刺叶等)。
(3)叶数:14-21片;早熟14-16、中熟 17-18、晚熟20-21片。
10
4、花和花序:花是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 花序: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叫花序。
(1)分类:性别分单性化和两性花; 按数量分单花和复花;按颜色分有色花和 无色花;
(2)结构:花柄、花托、花萼、雌蕊 (子房、花柱、柱头)雄蕊(雄蕊管、花 药、花粉粒)花冠;
11
5、果实:花的子房和胚珠经过受精后共同 发育而成的器官。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 均为果实又叫颖果。
(1)分类:按形成器官分真果(子房) 如西红柿、桃、李子、杏等;假果(花托以 上形成叫假果)如梨、苹果等;按形态分肉 果、干果、单果、聚合果、裂果、闭果、坚 果、裸果等;
16
三、种子植物:用种子繁育下代的植物叫种 子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寿命:60%以上发芽率,3--5年, 生理水分12%以上;
(二)分类: 裸子植物:子房开裂种子外露的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子房包住胚珠的种子植物;
(三)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区别: 单:有胚乳、须根、叶脉平行、一片子叶; 双:无胚乳 直根系、网状脉、两片子叶;
(2)结构:果皮、果肉、果核、种子、 果液;
12
6、种子:玉米种子是由胚珠双受精后,发 育而成的并繁育后代的生育器官。玉米是单 子叶,有胚乳植物。
(1)分类:按子叶分单子叶种子和双子 叶种子;按胚乳分有胚乳和无胚乳;
(2)结构:种皮、胚乳、胚(培根、 胚轴、胚芽)子叶;
(3)种子剖面图(明确胚乳、胚、子 叶位置)
13
7、 器官的变态: 根变态:肉根如萝卜、胡萝卜;块根如
土豆白薯。 茎变态:肉质茎如圆白菜、莴笋、仙人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在工业、医药等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如淀粉、酒精、
医药等
玉米栽培的意义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 促进农业发展:推广玉米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病虫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玉米病虫害, 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玉米品种优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 玉米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无土栽培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无土栽培技术简介: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营养液或其他介质来栽培作物 优点:提高产量、品质,减少病虫害,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应用前景:在玉米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汇报人:PPT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技术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重要地位
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 对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 物之一,产量高,适应性强
玉米是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料, 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确 定收获时间
机械收获:采用机械设备进行 收获,提高效率
晾晒与干燥:晾晒玉米,降低 水分含量,保证贮藏质量
贮藏条件:选择干燥、通风、 阴凉的贮藏环境,避免霉变和 虫蛀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 适时适量施肥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 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 度
追肥方法:采用撒施、沟施、穴施等方 法进行追肥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1.3
903.6
1.1
806.9
1.2
824.9
1.1
670.9
1.1
733.9
1.2
690.0
1.1
962.1
1.2
892.5
1.0
1008.9
1.1
1096.3
1.1
956.9
1.2
986.7
1.1
884.6
1.09
1402.86
2020/4/9
12
三、高产潜力
李登海高产田
掖单13, 1008.6公斤/亩,1989 年10月5日
2020/4/9
11
三、高产潜力
夏玉米 高产纪录
夏玉米高产纪 录:1096.3公斤/ 亩 ,1989年 1402.86公斤/亩 , 2005年 创造者:李登海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2020/4/9
13
三、高产潜力
李登海 高产田
掖单12号,1070.81 公斤/亩 1989年10月6日
2020/4/9
14
三、高产潜力
李登海高产田
超试1号,1402.86公斤/亩
2005年9月5日
2020/4//99
15
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
缺少玉米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生产与销售之间没有形成固定链条,生产 者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加工企业采购不到需要的特种玉米,产销严重 脱节。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导致玉米加工产品种 类少、档次低,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条缩短
2020/4/9

2024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地下害虫
如蝼蛄、蛴螬等,危害玉 米根系。防治方法包括土 壤处理、毒饵诱杀等。
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
天敌昆虫利用
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瓢虫、草 蛉防治蚜虫等。
微生物制剂应用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防治病虫害。
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等减轻病虫 害发生。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和残留问题探讨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玉米产业与养殖业、 能源产业等融合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肥料种类选择依据
依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玉米生长需求,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注重氮、磷、钾等养分的合理搭配。
施肥时期和数量确定方法分享
施肥时期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规 律,确定基肥、追肥等关键施肥时期。
施肥数量确定方法
综合考虑土壤肥力、目标产量、肥料利 用率等因素,科学计算施肥量,确保养 分供应充足且不过量。
米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 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逆境条件下生理反应及应对措施
干旱
玉米在干旱条件下会出现叶片卷 曲、萎蔫等生理反应,应采取灌
溉、覆盖保墒等措施应对。
低温
低温条件下玉米会出现生长缓慢、 授粉不良等生理反应,应采取覆 盖保温、增施肥料等措施应对。
高温
高温条件下玉米会出现呼吸作用 增强、光合作用减弱等生理反应, 应选择耐热品种、合理密植等应 对。
合理灌溉,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和当地气候条件,合 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水量
中耕除草,减少杂草与玉米的竞争,提高土壤通透性和 蓄水保墒能力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学习教案pptx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学习教案pptx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学习教案 pptx
contents
目录
• 玉米栽培概述 • 玉米生长环境及土壤要求 • 播种前准备与播种技术 •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 收获与储存技术要点 • 现代科技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01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地
01
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
传播路径
02
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中国
06 现代科技在玉米 栽培中的应用
智能农业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实践
精准播种技术
通过智能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提高 播种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植保
运用无人机进行高效、精准的植保作 业,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
智能灌溉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 和气象数据,实现智能灌溉和节水。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脱粒
晾晒后的玉米果穗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脱粒。脱粒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滚筒转速和间隙,减少籽粒 破损。
储存条件设置和注意事项
储存条件设置
选择干燥、通风、防鼠害的储存场所,将玉米籽粒装入仓储袋或囤储设施中,保持适宜 的储存温度和湿度。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储存玉米的温湿度和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避免与有毒有害 物质混存,确保玉米质量安全。
改良措施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 深耕深松等措施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气候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01 02
温度变化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在播种至出苗期,低温会 影响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在拔节至抽雄期,高温会影响花粉活力和授粉 效果。
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会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和产量形成。在 种植密度过大或阴雨天较多的情况下,应适当采取补光措施。

玉米密植课件ppt

玉米密植课件ppt

高产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玉米 品种,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 益。
适宜区域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生态 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确保玉米的 正常生长和发育。
土地整理与耕作
土地平整
对土地进行平整,清除杂草和石块,保持地面的 平整和整洁。
耕作深度
耕作深度要适中,一般为20-25厘米,以打破犁底 层、促进土壤疏松和增加土壤通透性。
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密植技术中,实现精准 播种、施肥、灌溉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其他农业新技术,如生物技术、基因 编辑等,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与国际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的密植技术理念和经验,推 动我国玉米密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玉米密植技术课件
目录
• 玉米密植技术概述 • 玉米密植技术要点 • 玉米密植技术实践 • 玉米密植技术效益分析 • 玉米密植技术推广与应用
01
玉米密植技术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玉米密植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 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以提高玉米 产量的一种农业技术。
特点
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壤养 分、阳光、空气等资源,提高玉 米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从而增加产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密植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增加 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促进生态平衡
合理密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玉米栽培管理(课堂PPT)

玉米栽培管理(课堂PPT)
爆裂型(爆裂玉米) 胚乳全为角质淀粉; 籽粒顶端凸出,表面坚硬光滑; 果穗小,籽粒小,穗轴细,产量低, 是最古老的玉米种之一,……
17
糯质型 籽粒外观坚硬光滑,不透明,无光泽; 刀切面呈蜡质状,故又称“蜡质玉米”; 籽粒粘性大,几乎100%为支链淀粉; 单基因隐性(wxwx); 原产中国,“云南紫杆糯玉米”
高粱
1%
其他谷类
3%
水稻
水稻
豆类
42%
27%
薯类 12%
10%
11
总产量
小麦 23%
玉米 24%
薯类 豆类 3% 5%
谷子 0%
高粱 其他谷类 1%
2%
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过程
11199 10600
9682
6260 6383 5595
4524
4916
4598
2144 2366
1440 1515
1531 1562
作物栽培学各论
玉米栽培
1
LOGO
第一节 概 述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 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 ❖ 2000 年 世 界 玉 米 收 获 面 积 达 137549khm2 , 总 产
596412kt,单产4336kg/hm2,面积次于水稻、小 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位。 ❖ 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富的饲料 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
穗期(拔节-抽雄) 花粒期(抽雄-成熟)
22
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栽培
种子的形态结构
❖ 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 实(颖果),俗称籽 粒。其形状、大小和 色泽多样。千粒重一 般200-350克,籽粒 颜色有黄、白、紫、 红、花斑等。果穗出 籽率一般为75-85%; 鲜果穗含水量一般为 5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玉米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2、中期管理 3、花粒期管理
1、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根系 生长为中心。据测定,玉米三叶期到拔节期,地下部相 当于地上部干物质增重速度的1.1—1.5倍,根系重量约 占植株总重量的50%—60%。 玉米苗期主要特性是耐旱怕涝怕草害。因此,苗期适 当干旱,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水分过多, 通气不良,根系生长受阻,养分转化和吸收受到影响, 幼苗瘦弱,严重者将影响穗分化,植株后期生长不良。 植株过密,间苗不及时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地上部 和根系的生长造成幼苗细弱。
化学除草 在播种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 每亩100ml加60%丁草胺100m1,或加50%乙草胺50— 75m1。喷水量在土壤墒情较好或可能下雨时,一般为 2.0—4.0L/亩。喷洒必须均匀,用药量必须正确。如 有粘虫发生,可在除草剂中添加杀虫剂(如粘虫灵)进行 混喷。 查田补苗,保全苗 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少 苗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补苗。 适时定苗,去杂去劣 玉米早间苗,适时定苗可避免幼 苗拥挤和互相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幼苗茁 壮生长。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 而灵活掌握。凡进行二次间苗,第一次可在幼苗3—4片 叶时进行,第二次在4—5片叶时。如当时地下害虫较多, 定苗时间可适当推迟,以保全苗,但最晚不宜超过6片 叶子。一次间苗者,可在4—5片叶时进行。
作物栽培学
——玉米
玉米(玉蜀黍、苞米、苞谷、玉 茭、棒子、玉麦、珍珠米);学 名:Zea mays L.Y
第一节
• • • • •


玉米生产的意义 玉米的起源和分布 1、起源 2、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 3、我国玉米的分布
三、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 世界生产概况 • 我国生产概况:
玉米类型及形态特征
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 叶的形态特征 —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 规则的互生排列。分叶鞘、叶枕、叶片、 叶舌四部分。 • 叶的生理功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质,是植珠各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物质 的来源。
花的形态特征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雄穗着生在 植株顶端,雌穗着生在叶腋内,又有雄 花先熟现象,天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 雄穗—雄花序,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 多行成对小穗组成。 • 雌穗—果穗,为肉穗花序。
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 • • • • • • • 玉米干物质的积累 : 缓慢增长阶段 直线增长阶段 减缓至停滞阶段 籽粒的建成 : 籽粒形成期 乳熟期 蜡熟期 完熟期
产量形成
• 经济产量是由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所组成 • 穗数:玉米是独秆大穗,单株生产力高的作 物,增加种植密度是增加每亩穗数最有效的易 行措施。 • 穗粒数:多少取决于雌穗分化的小花数,受精 的小花数以及授粉后的小花能否发育成有效的 粒数。 • 粒重:粒重的高低取决于“籽粒库容”的大小、 灌浆速度及灌浆的时间。
穗分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 • • • • • 雄穗分化过程: 生长锥突起期 伸长期 雄穗分枝和小穗裂片分化期 小穗继续分化分枝 小花分化期 花器官发育和花粉粒形成期
• 雌穗分化过程: • • • • • 生长锥突起期 伸长期 小穗裂片形成期 小穗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影响穗分化因素
• • • • • 温度和水分 土壤肥力 密度 光照 品种
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 生育期—从出苗至新种子成熟的天数,其长短 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有关。 • 生育时期 : • 出苗期 • 拔节期 • 大喇叭口期 • 抽穗期 • 吐丝期 • 成熟期 • 一般玉米田,群体达到60%以上作为全田进入 各生育时期的标志。
玉米的器官建成及其影响因素
• 根系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玉米的初生根、次生根和气生根在不同 生育时期的吸收能力不相同。 影响因素: 不同品种类型 土壤水分状况对根系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土壤温度 施肥
玉米的播种技术
• • • • • • • 播前种子准备: 晒种 浸种 药剂拌种 适时早播 : 播种方法 :垄作和平作 ,条播和点播 播种量: 因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种植密 度播种方法和栽培目的而不同。 • 播种深度:4—6cm ,旱地墒情差,播深至 l0—12cm
玉米的需肥与施肥
• 玉米需肥规律: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为最多, K次之,P最少。 • 玉米的需肥量:每产1000kg籽粒,吸收N2.4kg、 P2O50.94kg、K 2O 2.3kg。 • 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 : 幼苗期吸收养分少。拔节期至开花期吸收养分 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 生育后期吸收速度缓慢,吸收数量也少。
• 甜 质 型 (zea mays L.seccharata Sturt) 又 名甜玉米 • 糯质型又名蜡型(zea mays L.sinesis Kulesh) • 爆裂型又名麦玉米(zea mays L.everta sturt) • 甜粉型(zea mays L.anylacea-saccharata Sturt) • 有稃型(zea mays L. tunicata Sturt)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 种子的结构 —颖果,由种皮、胚乳和胚构成。 • 种皮—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和种皮紧紧连在 一起,似一层角质薄膜,占种子重量5%—8%。 • 胚乳—占种子重量80%一85%,含有大量的脂 肪、糖分、蛋白质和多种酶,对种子发芽和生 长十分重要。 • 胚—种子的基部,占种子重量的10%一15%。 胚具有胚芽、胚轴、胚根和盾片。胚芽分化产 生茎、叶和节根,胚根形成种子根。胚轴连接 胚根和胚芽。
• 玉米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因类型和 品种而不同。 • 多呈圆形或长方形,有光泽。 • 颜色有黄、白、紫、红、花斑等色,常 见的多为黄色和白色。 • 种子大小因品种、栽培水平而异,—般 千粒重约250一350g。
种子的成分
• 蛋白质 在玉米籽粒胚和胚乳的蛋白质中,其 中氨基酸种类多达19种,以谷氨酸、精氨酸的 含量较高,而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 足。 • 脂肪 一般含36%~47%的油脂,玉米油是一种 高质量的油,亚油酸的比率高,而亚麻酸的比 率较低。 • 淀粉 98%存在于胚乳中,其余在胚及种皮中。 • 此外还有大量的糖分和灰分。
玉米的需水与灌水
玉米的需水量 • 玉米一生总需水量,公顷产籽粒7500㎏, 需水量在3750一4500m3。 玉米的灌溉 灌水时期: • 播前灌水 • 大喇叭口期灌水 • 抽穗期开花期灌水 • 粒期灌水
灌水方法
• 畦灌 • 沟灌 在玉米行间开沟灌水,沟灌适宜 的坡度为0.00 3%—0.0 08%。 • 喷灌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 根的形态特征 —玉米根系可分:初生根 (胚根)、次生根(节根)、气生根(支持根) • 玉米根的生理功能—玉米根系具有吸收 养分和水分,支持植株和合成有机物质 的作用。 •
茎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 茎的形态特征 — 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 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 • 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 列。 • 茎的功能 —支持、运输、贮存养分的场所。
玉米栽培技术
• 合理密植 • 合理密植的原则 —影响密度的因素是品 种、土壤肥力、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 • 密度与品种 • 密度与肥水
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
•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 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 土壤pH适宜—最适的pH为6.5—7.0。
玉米的整地技术
• 春玉米的整地技术 :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 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早秋耕。耕地深度一般为 16—20cm,耕后立即耙耱。 • 夏玉米的整地技术 :小麦收前灌水,收后采 取全套耕、耙、耢作业,边耕边播种;或局部 整地,麦收后按玉米的计划行距用犁开沟,深 耕10一12cm,沟内撤施基肥,顺垄播种;采取 旋耕机旋耕或圆盘耙浅耕灭茬而后播种;麦收 后不整地,顺麦垄带茬条播,种后浇蒙头水, 节省农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玉米抽雄前2—3周左右,正是雌 穗分化小穗和小花时期,如外界条 件适宜,水分和养分充足,就能增 加有效果穗数,形成大穗和增加每 穗粒数,为丰产打下基础。
主攻目标 促进株壮、穗多、穗大、粒多。 其具体措施如下: 追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一般进行两 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施入,生产上称为攻 杆肥。追施攻秆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植株健 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第二次 在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称为攻穗 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 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的作用很大。
• 玉米的排涝 • 玉米不同生育期耐淹能力和抗湿能力 不同,在雨季高峰期要加强沟渠的检查 和疏通,保证退涝能及时排出。
七、玉米种植方式 1.等行距种植 一般行距60一70cm、,植株 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田间分布均匀,便于机械化 操作。在高肥水和密度加大的条件下,行间部 郁蔽,光照条件差。 2.宽窄行种植 一般宽行85cm,窄行55cm。 改善了后期行间光照条件,充分发挥边行优势, 使“棒三叶”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之下,有利 高产。
茎的生长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
• • • • • • 茎的生长 :玉米的茎节在苗期已经形成。 影响茎生长的因素: 温度 施肥 密度 水分
叶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 叶的生长 — 叶发生于茎顶端的生长锥,早在 胚形成时期,已开始分化。 • 影响玉米叶片生长的因素: • 温度 • 光照 • 密度 • 水分 • 施肥
• 类型 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有 无稃壳,将玉米分为九个类型或亚种 • 马齿型(zea mays L. indentata strurt) • 半 马 齿 型 (zea mays L. semindentata Kulesh) • 硬粒型(zea mays L.indurata sturt) • 粉 质 型 (zea mays L.amylacea Sturt) 又名软粒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