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生产中食品安全的挑战.doc

合集下载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近年来,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乳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一、保质期过短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乳制品保质期过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乳制品的保质期过短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防腐措施。

为了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生产者应该加强对原料的挑选和检验,合理使用防腐剂,并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强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问题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在乳制品中使用不规范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管,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应认真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避免购买使用有问题的产品。

三、生产环境卫生问题乳制品的生产环境卫生是确保其质量安全的基础。

然而,一些小作坊或者不合规范的生产企业可能存在卫生条件差的问题,这会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抽检,严格执行相关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企业也应加大对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四、信息不透明问题在乳制品市场上,一些企业的产品信息不够透明,消费者难以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无法判断其质量安全程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信息监管,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准确标注产品成分、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知名企业的产品,关注产品的原产地、产地等信息,降低购买风险。

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食品安全--乳制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乳制品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科学预防乳制品安全问题姓名:谭丹学号:20111755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科学预防——乳制品安全问题文献一:宁波曝光问题奶光明新希望两上市公司上黑榜昨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证实,该局日前向宁波市有关部门发送了一份《关于2012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的通报》,鲜奶的抽检结果合格率仅为68.66%,不合格鲜奶产品涉及光明乳业(600597)、新希望(000876)等4家公司,三江购物(601116)等商超门店为此次抽检地点之一。

通报显示,2012年,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市场上销售的鲜奶、酸奶、纯奶、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乳制品进行了608批次抽检。

在4个品种中,酸奶、纯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合格率为100%,不合格样品均为鲜奶。

鲜奶共抽检201批次,其中6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68.66%。

“从去年下半年起,宁波市食品安全办对宁波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进行了抽检,并根据抽检的结果撰写了一份评价性抽检报告,这是为了客观评价宁波市在售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人士对记者称。

鲜奶合格率很低,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存在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内酰胺酶阳性等问题。

据了解,鲜奶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内酰胺酶阳性、三聚氰胺等8种,宁波市此次抽检的201批次鲜奶中,63批次不合格,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

在63个不合格批次中,涉及15个涌优奶、21个宁波奶、21个光明奶和3个双峰奶,合格率分别为64.26%、67.19%、70.42%和41.86%。

不合格产品包括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涌优100%高优质鲜牛奶、高品鲜牛奶、有机鲜牛奶、鲜牛奶巴氏奶;杭州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光明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光明鲜牛奶;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鲜牛奶;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希望鲜牛奶等。

查询显示,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和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分别隶属于光明乳业和新希望,持股比例分别为82%和95.2%。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对于质量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然而,乳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例如添加有害物质、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不洁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添加有害物质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抽检频率,提高抽检的覆盖面,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严厉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乳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原料采购与追溯体系。

加强对原料的监控,确保原料的品质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原料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原料追溯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另外,乳品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

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划分区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得以防止。

加强对员工卫生意识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遵守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生产环节。

最后,要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乳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和食用乳品。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意识,增强他们对乳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综上所述,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要加强监管,企业要严把质量关,消费者要有意识地选择安全的乳品,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只有这样,乳品行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们的健康贡献力量。

乳品作为重要的食品品类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乳品行业频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侵害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也阻碍了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乳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乳品质量安全存在添加有害物质的问题。

一些不法企业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故意添加有害物质来增加乳品的数量和口感。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生产和加工的复杂性,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乳制品生产质量和消费者的放心度。

1. 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的不合格、原料的不符合标准或加工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乳制品流入市场。

这些产品可能存在着微生物污染、添加有害物质、品质不佳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2. 检验手段不足目前乳制品安全检验手段多以传统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为主,对于一些特殊的添加物或微生物污染很难进行有效检测。

由于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检验手段和设备的落后,无法满足乳制品安全的需要。

3. 信息不透明乳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信息不透明的情况,难以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监管。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剂,而这些信息往往难以被监管部门及时获知,消费者也难以了解乳制品的真实情况。

二、应对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管控、原料采购管理、生产流程监督等,确保乳制品的安全和质量。

2. 提升检验手段针对乳制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提升检验手段和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和方法,开发新型的检测技术,对乳制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乳制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原料来源、添加物使用等进行全面公开,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

监管部门也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乳制品相关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国乳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乳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乳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乳业是指生产各种乳制品的企业和相关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乳制品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然而,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时常引发舆论关注。

因此,中国乳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成为了一个需要着重探讨的话题。

一、乳制品质量问题2013年以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发生了多起质量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近期,恶意添加、农残超标、添加禁用药物、过期等问题时常发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二、现有质量管理措施中国乳业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执行HACCP、ISO和GB系列标准,按照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落实责任、采取措施,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

当前,针对乳业行业质量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以下举措。

1.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乳制品行业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特别针对检查恶意添加、添加违禁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进口乳制品等问题,及时加强检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2.提升生产企业质量控制通过宣传培训、指导服务、督导检查等形式,指导生产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加强合规性、安全性,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3.建立追溯体系在食品药品安全法修订中,提出建立食品追溯跟踪系统的条款,对于企业生产流程、环节的记录、追溯与检查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三、发展对策尽管中国乳业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质量管理举措,但面对世界性的压力和消费者关注,乳业企业需要更直截了当地更高效地采取预防、控制、提高产业链质量水平,使消费者放心购买乳制品。

1.强化行业自律乳业企业应该建立严密的生产、质量和检验和追溯信息系统,使得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和追溯都得到完整和及时记录。

2.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规范乳业生产的基础,推广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乳业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为乳制品质量徽标(地理标记)打下好品牌基础。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乳制品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角度,分析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产品质量问题1. 劣质原料:一些乳制品企业可能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产品,这些原料可能含有添加剂或者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原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劣质原料的处罚力度。

2. 质量标准低下:一些乳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解决方案: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并公示处罚结果。

3. 假冒伪劣产品:乳制品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使消费者难以分辨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生产卫生问题1. 生产设施不洁净:一些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不洁净,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检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关闭。

2. 储存条件不当:一些乳制品企业储存条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发霉、变质等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规范乳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

3. 加工过程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规范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提高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水平。

综上所述,乳制品市场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和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之一,其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乳制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在乳制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常出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问题现状1.添加剂使用过多由于市场上的激烈竞争,部分乳制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销售成绩,往往会添加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如防腐剂、发泡剂、增稠剂、色素等。

这些化学物质的添加会增大了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2.微生物超标乳制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很容易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存储条件不好或加工环节不严格的情况下,常易导致细菌、霉菌超标,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3.重金属超标乳制品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铜、锌、镉等,随着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运输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以及储存等多种因素,会引起乳制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1.加强生产质量管理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过程规范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尽可能减少添加剂、化学合成物质。

同时,加强生产环节控制,做到生产车间的洁净清洁、工具消毒和员工手卫生等,确保所生产的乳制品符合国家官方标准。

2.保持存储环境卫生在乳制品存放时,应注意存储环境,使产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标准,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

同时,防止与其他有异味或污染物质的食品接触,尤其是避免在生产车间和存放区域使用同一样地板和墙面。

3.加强检测手段企业应定期开展对产品的检测,是保证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建立检测档案,完善检验及记录程序,以确保检测结果公开透明,并及时与消费者、监管部门沟通合作,做到食品安全的双方监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乳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乳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乳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浩劫了中国乳业,当时的乳品行业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原料乳质量不稳、奶源争抢等问题,2008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涉及乳制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规范了行业发展、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乳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有乳品安全事件发生,不仅对行业及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为保证乳品质量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乳制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同时要提升行业的检验检测水平,做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维护消费者利益。

关键词:乳品安全;质量检测;控制策略引言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乳品行业现状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是钙、磷、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

乳制品品种十分丰富,市面上可以看到不同包装、规格、质量等级的灭菌乳、调制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炼乳、干酪等乳制品。

人类饮乳、食用乳制品历史悠久。

乳品质量安全不容有失,需要从实际出发,切实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乳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国家非常重视乳业的发展,制定了推动乳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与政策。

2018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8)43号文《关于推动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文件提出了:总体要求、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完善乳制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乳制品消费引导、完善保障措施等六方面22条措施。

2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2021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提出,我国奶业发展形势稳步向好,奶业生产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奶类产量3530万吨,中国乳制品产量2780.4万吨,生鲜奶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99.87%,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99.89%。

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婴儿是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将关乎下一代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关乎生命的安危。

当然,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牧民的切身利益。

但近几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乳制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卢宝川)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奶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奶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奶类产量、生产方式、规模结构和存栏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

但是,在我国奶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因素突出:奶牛养殖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户亏损,退出养殖环节;饲料营养不均衡,奶牛疾病频发;原料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信心;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缺失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原奶收购价格等等。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奶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发现风险因素和预防风险发生,因此,研究奶业生产风险因素与防范对奶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二.我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奶类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乳业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永峰,李建科,林森)。

2008年9月11日石家庄三鹿柴团公司发布召回声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接着,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

三聚帮胺奶粉事件引起中国奶业地震,国内外舆论哗然,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受到重挫,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

乳制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乳制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乳制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控制1、温度和时间1.1 应根据产品的特点,规定用于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如热处理,冷冻或冷藏保存等,并实施有效的监控。

1.2 应建立温度、时间控制措施和纠偏措施,并进行定期验证。

1.3 对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加工环节,应建立实时监控措施,并保持监控记录。

2、湿度2.1 应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对需要进行湿度控制区域的空气湿度进行控制,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制定空气湿度关键限值,并有效实施。

2.2 建立实时空气湿度控制和监控措施,定期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3、生产区域空气洁净度3.1 生产车间应保持空气的清洁,防止污染食品。

3.2 按 GB/T 18204.1 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清洁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30CFU/皿以下。

4、防止微生物污染4.1 应对从原料和包装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4.2 用于输送、装载或贮存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避免对加工或贮存中的食品造成污染。

4.3 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和蒸汽,其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4.4 食品加工中蒸发或干燥工序中的回收水、以及循环使用的水可以再次使用,但应确保其对食品的安全和产品特性不造成危害,必要时应进行水处理,并应有效监控。

化学污染的控制1、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提出控制措施。

2、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油,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对其使用应做登记,并保存好使用记录,避免污染食品的危害发生。

3、化学物质应与食品分开贮存,明确标识,并应有专人对其保管。

物理污染的控制1、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确保产品免受外来物(如玻璃或金属碎片、尘土等)的污染。

2、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等)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杂物混入产品中。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乳制品也备受关注。

然而,乳制品安全检验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从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问题1. 检验结果不准确。

在乳制品检验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往往会出现测试结果失准的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误判。

2. 检测方法不完善。

不同的实验室会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各种方法之间的标准和准确性存在差异,这给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带来了困扰。

3.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乳制品的检验需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步骤,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但是,往往由于工作人员技能不足、不认真负责,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

4. 生产企业不合规。

一些生产企业由于追逐利润,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比如添加非法的添加剂、掩盖产品水平等做法,这都给乳制品安全检验带来了挑战。

二、应对措施1. 加强检测机构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可以加强各个检测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检测结果和方法。

这样有利于减少由检测方法不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2. 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水平。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评价,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乳制品安全检验、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

3. 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和制定责任追究机制。

完善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不合规的企业惩罚力度加大,制定严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合规企业的主要责任人进行追究,才能有效地保障乳制品的安全。

4. 加强技术研究,改进检验方法。

技术研究是提高检验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为乳制品安全检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要保障乳制品的安全,需要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合作,包括检测机构、监管机构和生产企业。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检验技术和科技水平,研究更加精细、高效的检测方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乳制品。

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控制要点

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控制要点

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控制要点摘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饮食安全,因此,乳制品企业的从业人员要对每道生产工艺要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保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乳制品是当今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物质,它的生产工艺和材料都要进行严格控制。

本文通过对乳品加工的全过程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期对乳制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质量。

关键词: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控制要点1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影响人们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不仅涉及到人员、原材料、加工工艺、产品检验和卫生标准等方面,而且还涉及到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在完善的制度保证下,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措施,以达到减少食品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的目的。

乳制品自古就是一种很具营养、受欢迎的食物,不过由于早期社会乳制品的生产能力有限,乳制品的价格偏高,所以很少有人买得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前,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升高,乳制品加工安全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乳制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乳制品加工业面临的新挑战。

2原辅材料控制要点分析2.1原料奶的控制(1)原料奶生产环境管理奶牛场饲养区、生活区布置在上风、高燥处;场地道路平整,无积水,无明显的垃圾及粪便。

牛舍、运动场、道路以外的区域要进行绿化。

牛棚必须结实、宽敞、透光、排水、通风、能将潮湿、肮脏的空气排出。

饲养区入口及走道均设有地面消毒池。

定点放置牛粪,定时喷洒农药,以预防蚊蝇的滋生。

除母牛外,禁止在场地内饲养牲畜,禁止其进入场区。

乳制品风险报告

乳制品风险报告

乳制品风险报告1. 简介乳制品是指以乳汁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

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乳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消费。

然而,乳制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质量问题、过敏反应和致癌物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制品的相关风险。

2. 乳制品质量问题乳制品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质量问题,例如细菌和毒素的污染,导致食品中毒。

常见的细菌污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导致肠道疾病、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乳制品中存在的毒素,如霉菌毒素和化学物质残留,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应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供应商,避免购买过期或包装破损的产品。

此外,对乳制品在使用前的储存、使用和烹饪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以减少细菌和毒素的污染风险。

3. 乳制品过敏反应乳制品过敏是一种免疫反应,当人体对乳制品中的某些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常见的乳制品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呼吸困难和消化不良等。

婴儿和幼儿是乳制品过敏的高风险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对于乳制品过敏的人群,应避免摄入含有乳制品的食物和饮料。

同时,对于婴儿和幼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替代品,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4. 乳制品中的致癌物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乳制品中存在一些致癌物质的可能性。

例如,某些乳制品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奶牛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的残留。

奶牛生长激素被用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其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抗生素的滥用也可能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此外,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部分物质可能产生亚硝胺,这些物质已被证实是致癌物质。

亚硝胺主要来自乳制品中的氨基酸和亚硝酸盐,通常是在高温烹调和保存过程中形成的。

虽然目前对乳制品中致癌物质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仍然建议消费者选择无抗生素和无残留物的乳制品,并避免高温烹饪和保存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

5. 食用乳制品的注意事项在食用乳制品时,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购买乳制品时,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供应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业标准要求。
加强与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合 作,共同推动行业标准的有效实
施。
鼓励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修 订工作,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每一 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质量审核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质量风 险。
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监管力度
02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
行为。
企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03
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鼓励社会监督,共同维护乳制
品安全。
04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策略
微生物污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微生物污染途径
主要包括原料乳污染、加工设备污染、生产环境污染、人员操作污染等。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 题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乳制品概述 •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 原料与添加剂风险评估 •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策略 • 包装、储存与运输环节保障措施 • 质量监管体系完善建议
01 乳制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制品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 工制品为主要原料,经过特定工 艺加工而成的食品。
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原料乳质量问题 原料乳是乳制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安全性。目前, 国内原料乳生产存在奶牛疾病、兽药残留、饲料污染等问题,导致原料乳 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大。 加工过程控制不严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如果生产设备、工艺水平、环境卫生等方面控制不严 ,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等问题。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 本,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料或添加剂,进一步加剧乳制品的安全风险。

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消费者给出的建议

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消费者给出的建议

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消费者给出的建议1. 介绍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不稳定、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等。

本文将就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消费者的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2. 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2.1 品质标准不统一在当前乳制品市场上,不同品牌的乳制品所依据的品质标准存在差异。

这导致了同一种类型的乳制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化,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困扰。

2.2 质检不严格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质检环节不严格,导致部分产品出厂前未被严格检验,而这些未经过检验的产品很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这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3. 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3.1 饲料安全问题乳制品的质量与饲料的安全密切相关,部分奶牛饲养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可能含有不合格的添加剂。

这会直接影响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3.2 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一旦出现环节控制不严的情况,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例如,生产线上可能存在交叉污染或使用过期原料等问题。

4. 消费者的建议4.1 加强监管力度消费者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乳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4.2 提高透明度消费者呼吁乳制品企业提高产品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如在产品包装上标明生产地、生产日期、质检合格证明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

4.3 完善投诉渠道消费者认为建立健全的投诉渠道对于解决问题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乳制品企业应建立客户服务热线或在线投诉平台,及时接受消费者的反馈和投诉,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4.4 加强行业自律消费者希望乳制品行业能够加强自律,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增加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任度。

结论乳制品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乳制品行业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乳制品安全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从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入手,分析其各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安全因素和潜在危害物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何解决我国乳制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因此,提高乳制品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乳制品作为动物性食品,与其他类别食品相比较,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其生产链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出现在原料乳生产、乳制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这些环节[5,6]。

1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1.1原料乳生产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1.1.1牛舍空气对原料乳的污染饲养奶牛的牛舍,如通风不良,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灰尘,其中常见的有枯草芽孢杆菌和球菌。

此外,空气过于干燥易使饲料和粪便细屑混入而终将被带入奶中。

相比于牛舍饲养,散养的原料乳污染更为严重[7,8]。

1.1.2饲料中混入的污染物当乳牛所食用的饲料未达到卫生标准存在有害物质时,将会对乳牛健康以及所生产出牛乳的卫生质量造成潜在危害[9]。

化学性污染物如,饲料中混入被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污染的泥土,饲料中残留敌敌畏,所使用的抗氧化剂、防霉剂超标,都会造成乳牛的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农药的残留;为了提高产乳蛋白质含量而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添加牛羊源性成分导致牲畜患疯牛病[10]。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物有: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菌。

此外,还有对微生物态活性饲料不合格使用[11]。

1.1.3激素残留对乳制品造成污染我国虽然已经做出明确规定,饲料中不可添加激素类药品,但是目前仍有多种激素用于畜牧业中,如雌二醇、催产素、黄体酮等。

商家向饲料中添加过量激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使乳牛产奶量增大,如过度的添加激素便会导致残留。

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12]。

奶及奶制品安全论文

奶及奶制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论文奶与奶制品生产与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熊一学号:20103861班级:食品班101任课教师:马文平奶与奶制品生产与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摘要: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奶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乳制品的消费量则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

奶业包括良种培育、饲草饲料生产、奶牛饲养、牛奶收购、冷链贮运、牛奶加工、营销贸易等环节,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巨的联动作用,同时牛奶又是营养最接近完美的食品。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乳制品的消费量又视为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正是因为其涵盖了如此多产业,所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奶与奶制品在生产和加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奶及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原料奶存在的问题目前原料奶质量是影响奶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原料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手工挤奶、饲料结构不合理以及供奶方掺假。

目前大多数的奶农采用手工挤奶方式,生产器具消毒不及时造成菌落总数超标。

绝大多数农户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采用优质苜蓿草喂养奶牛,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

另外,有的奶农为使原奶达标,在原奶中掺入碱、水、豆浆等,更有甚者,掺入羧甲基纤维钠或十二烷基苯黄酸钠等。

其次由于我国奶牛养殖规模普遍较小,地点分散,导致原料奶收集不便,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二)过敏物质己经发现,由于个体差异,相当比例的人体缺少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转化酶。

这人在饮用一定量的牛奶后,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肠鸣腹泻。

另外有些人,对奶中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过敏,会出现呕吐、腹泻、气喘甚至休克等症状。

(三)牛奶制品中兽药残留一般认为,因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是造成牛乳中兽药(特别是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牛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已十分广泛,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抗生素,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牛乳抗生素残留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品生产中食品安全的挑战-牛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牛奶中包含的9类重要营养素使它成为最受人们欢迎、最具营养的饮料。

但是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牛奶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牛奶对于多种病原体和非病原体微生物来源是非常好的生长媒介。

在美国,牛奶中丰富的蛋白质使牛奶被列入引起90%过敏反应的八大食物中。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不能接受牛奶中的乳糖,而出现胃痉挛、腹胀以及其它胃肠道症状。

此外,因为近期产品的召回导致牛奶和奶制品也在接受严格的审查。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严格的按照基于全面风险分析所规定的程序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巴士灭菌牛奶为什么巴士杀菌如此有效?这是因为生牛乳中包含数量庞大的危险病原体,包括蜡状芽孢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李斯特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巴士杀菌法结合全面的食品安全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因奶制品而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

尽管事实上,许多国家对生牛乳的出售有严格的规定甚至出台相应的法律,而且大多数的消费者也在维护其购买和消费的权利。

在美国,其中22个州禁止销售生牛乳。

然而,生牛乳的支持者找到避开这些禁令方法,那就是通过伪合作避开这些禁令,被称为“奶牛共享”。

奶牛共享主要是指一群人共同拥有奶牛牛群,奶牛可以产奶,同时产的生牛乳可以被拥有者消费。

通过这样的方式,没有生牛乳被消费,也没有法律被侵犯。

许多国家正在制定奶牛共享禁令,但是关于此项目的辩论正在进行。

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指出,每年通过饮用生牛乳和部分加热的生牛乳以及生牛乳制品造成200多人生病。

尽管如此,支持者仍然认为,巴氏杀菌虽然有消灭疾病的潜力,但同时破坏了牛奶中许多有价值的营养,其中包括被认为是保健品的好细菌。

病原体的控制据估计,美国每年有超过757亿升的牛奶被消费。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病原体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巴士杀菌的目的是消灭存在于原料奶中的病原体,但是巴士杀菌后的污染同样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美国,许多落后的奶制品工厂由于结构的缺陷,使其很难保持超干净的生产环境。

同时,由于奶制品行业的利润较低,所以对于环境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

因此,在建立食品安全计划的同时需要强有力地控制和监督力量共同配合。

在这项计划中主要对优先区的设备进行消毒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这项计划主要分为4个区域,划分依据是以他们接近暴露食品和与食品接触的表面为基础进行划分,如表1。

工厂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测试,并根据产品类型以及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病原体的位置和频率取决于优先区域以及随之的结果。

例如,一个完整的环境评估结果需要包括原因分析、整改方法以及重新测试结果的证明。

如果推测结果出现在A 区,那么A区的所有设备以及区域都会被单独消毒。

单独消毒会在接下来的5天内一直持续,B到D区则会受到类似的对待,对待不同区域的消毒天数也会不同。

根据对环境、产品和缝隙的病原体分析,需要补充对成品的监视监测方法。

而这项检测应该在公司对产品的物理控制检测中实行。

过敏原控制在奶制品行业,食品安全已经超过了对病原体的控制以及原料奶和巴氏杀菌奶的争议。

牛奶过敏是婴幼儿早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同时在发达国家中,牛奶过敏人群中婴儿占2%~3%。

牛奶制品是含有过敏原物质的重要食品,牛奶过敏可能会引起荨麻疹、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通常蛋白质会被肠道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但仍有一些微量蛋白质不经消化即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这样的蛋白质即被视为人体过敏原。

牛奶中含有多种牛奶蛋白,引起过敏的阈值在30mg以下,甚至不足1mg。

过敏原控制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

以一个典型的冰淇淋店为例,除了奶成分外,其它原料在运输、存储、加工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接触到过敏原材料,比如花生、坚果、大豆、小麦以及鸡蛋等。

像冰块以及果汁等食品中虽不含乳制品成分,但仍然可能会在奶制品生产设备中生产。

那么,如何在生产的同时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风险评估在配料区,要标示出过敏原辅料的名称、批次、专区存放;其配料用容器和工具要专用,并与非过敏原配料用器具区别开来,可采用不同的颜色;生产中先生产不含过敏原的产品,再生产含过敏原的产品,当出现过敏原产品生产切换时,要认真清洗设备,避免上一次生产过敏原遗留,经检验清洗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所有产品要明确成分和产品配方,对标签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来保证其一致性和持久性。

返工控制许多食品工厂中,返工工作十分常见,但是这样做需要有严格的程序来防止掺加有害成分。

返工清单是过敏原风险评估重要的一部分,返工中需要清楚的显示原料来源和制成的产品,例如,一个简单的白色冰淇淋可能混合含有牛奶、奶油、液态糖以及卡拉胶,这样的成分组合可以被返工成为其它混合形式的产品。

生产调度以及生产线的变化同返工一样,生产线变化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步骤来适应生产调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步骤来协调生产线。

在生产线中不含过敏原的要先生产,过敏原的应该在最后生产。

在生产日结束后,或者在过敏原产品生产完成后,必须要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清洗。

食品卫生有效的验证如果通过采取冲洗或者其它措施被认为可以从生产线中去除过敏蛋白质,那么这项技术的有效性还须获得认证。

实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按照规定执行正常的卫生步骤,然后就是对清洗水进行取样,并对现存的过敏原实行检测和对存在问题的残留物进行检测,如果对残留物进行检测,卫生检测步骤就需要延长,或者进行重新修改。

当一项新产品或过敏原出现时,卫生检测过程也要进行修改,检测也要随时进行。

员工培训对于在工厂工作并且接触过敏原产品的员工,每年都需要进行培训。

这些培训主要是针对过敏原应如何进行处理。

它包括对过敏原管理过程中不正确的配方、不正确的返工、交叉感染、贴错标签的产品、产品卫生控制管理不足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

乳糖不耐症除了过敏原,被称为乳糖的碳水化合物是另外一项备受关注的问题。

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因为个体无法代谢乳糖,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肠道内所需要的乳糖酶不存在或者严重不足。

估算表明,全世界75%的成年人自身乳糖酶活性在成年期会有所下降。

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胀气、腹胀以及恶心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乳糖在结肠处被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会有大量的氢气释放到结肠内,从而引起疼痛和胀气。

一些残留的乳糖就会吸收水分渗透到结肠中,造成腹泻。

供应商控制做好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源头把好关。

第一,要选择素质能力强的奶农和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奶站。

第二,根据采购原奶的质量特性、采购数量和质量保证去选择供应商,减少采购风险。

第三,供应商应当在经营方向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符合要求,双方在日后的配合中能优势互补。

检验检测是乳制品企业对供应商进行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原料奶进入生产流程前最重要的一道关口。

首先,在订立收购合同时,应明确对原料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同时加强对合同、技术、质量协议的履行监控。

其次,实施过程监控和检验,加强日常抽检的实施和收购环节的严格把关。

在标准要求明确的基础上,依据规范要求进行监督。

不仅要做到一次检查,而且还要进行规范意义上的复检。

第三,重视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的推广应用,加大资源配备,在有明确的相应标准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快速检测数据反映乳品的真实质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四,重视检验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促进科技人才的优化配置。

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乳腺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由于很多人对某些特定的抗生素过敏,因此奶制品中必须保证其不含超标限制的抗生素残留。

当奶牛接受抗生素治疗时,他们所产的奶需要被弃掉直至奶牛被治愈,以保证抗生素已经从它们体内清除。

但是有时含有抗生素的奶会被引入市场,许多时候,这样的牛奶会和来自其它农场的牛奶混合,从而导致需要弃掉所有的牛奶。

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牛奶在使用前需要对残留的抗生素进行测试。

牛奶中的三聚氰胺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三聚氰胺是一种在商业和工业上使用的塑料碳化合物,加入到奶制品中可以增加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

有资料显示,三聚氰胺事件造成54000个婴儿患病,其中4例死亡。

当时该事件造成全世界对中国的奶制品和乳蛋白实行全面禁止,许多公司也拒绝购买中国的产品。

供应商的审批和监督奶制品生产商采用和大多数食品公司相同的标准来选择原材料的供应商。

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生产规范以及HACCP等的审核是必须的。

此外,准供应商需要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审核并提出整改建议。

奶制品企业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在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审计中,怎样才能降低风险呢?一种选择是在风险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核实。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供应商的供应原料成分清单以及食品所接触的包装清单。

对于每一项产品,都需要确定微生物、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参数等的风险水平。

对风险因素采用评分制,存在一种风险就会获得一分。

使用0~3分的比例标准,“花费风险”是建立在每年或者成本费用数量最多的产品的基础之上。

如果产品风险较小就会获得0分,而如果产品风险较大就会得到3分。

完成评定后会获得一个风险评定分数。

如果分数介于0~2分之间,则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如果是3分,就要进行两年一次的实地考察,如果分数是4分或者更高的分数就需要每年都进行实地考察。

举个例子,假如向一个冰淇淋生产商购买果泥,并且需要将它加入到巴士杀菌的产品中。

果泥是一种季节性的食品,只有少数可以被用于全年的生产中。

这项风险的评估分数会在表2中体现。

对于这部分组成要素的最终的风险评分为3,这也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并不代表审计的完成,而是需要第三方审核机构来确保整改方法已经得到落实。

对生产领域的实地考察可以通过员工反映食品安全水平的情况。

总之,奶制品的生产中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在食品加工产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严格的规定、潜在的细菌、过敏的风险、原料的问题以及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都成为奶制品中存在的长久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