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顺学而教
![顺学而教](https://img.taocdn.com/s3/m/4b73e676bcd126fff6050b55.png)
顺学而教作者:梁德发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0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提高他们建立魅力语言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顺学而教;魅力课堂在新课改中,作为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特别关注“人”的因素。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并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语文课堂学习的无穷魅力。
一、视频辅助,激发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互动中去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也是关键。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注重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
设计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视频辅助就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通过视频辅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课堂互动中去。
《桂林山水》是一篇抒情散文,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展示了桂林的风光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桂林山水一种别样的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意识到这样的文章虽然语言生动优美,但是要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对于没有真正去过桂林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
于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采用了视频辅助的方法,将关于桂林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课件资料,这样桂林的山水以一种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进入到营造的课堂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受到桂林的巨大魅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找一找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关于桂林的描写,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https://img.taocdn.com/s3/m/3cc97c0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f.png)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课堂交流则是教学的核心。
在现代教育中,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成为了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让学生
在对话中互相启迪,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维。
首先,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学科知识体系,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传统以教
为本的教学方法不同,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
其次,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听取学生思考和观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
主探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反
思和学习意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
是通过互动和交流,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其次,课堂交流作为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对话和讨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而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观点,引导
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度。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现代教育中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
课堂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思
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起开放、思想自由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和特长,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为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为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https://img.taocdn.com/s3/m/377d8bd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e.png)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为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新课标》把三维目标调整为“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可见,“活”是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把课教活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这里,我想就刚刚结束的录像课《我有一个梦想》,就如何有效地给我们的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认识。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气氛“活”跃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后我让学生自己对着黑板上板书的题目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了“我”有一个怎样的梦想?“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梦想?“我”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实现梦想后的前景如何?既然学生急于想知道梦想是什么,我就打破课文的自然顺序,紧扣课文标题,采取中间“爆破”两端“开花”的方法。
思路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帮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演讲思路。
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很快活跃起来。
二、视频呈现,直观教学——(让)思维灵“活”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替代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认知程度不够深刻,特别是入校不到一年的高一学生认识水平很有差距,直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导入时就选用谭晶的歌曲《我有一个梦想》,(播放音乐)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起了学生对梦想的憧憬。
这篇演讲词时间上、空间上都距离学生非常遥远,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我又剪截视频直接呈现给学生作者的介绍,华盛顿集会的导火索(播放视频)。
接着我又情景再现马丁·路德·金演讲的英文视频(播放视频)。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心得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37c2a056c175f0e7dd13700.png)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古诗苑散步》课例感悟
松山初中史延胜上周听了几节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主题的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它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把我拉入思考的领地,感觉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即教学为教师的教服务还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是根本,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教师的教不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就会成为一节低效的课。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是真实的课堂,它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
力求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人对待。
为此,我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课程理念产生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思考:学情反馈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生长点,三维目标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着眼点。
我们有的老师在“以学生为本”这一课程理念上抓不住本质的东西,误以为一切顺从学生,学生便自然成了主人。
这种形式把老师推向了“不作为”的泥潭。
语文课要以学定教,更要顺学而导;要不失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忘老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始终信奉:“教育的一切意义皆在于学生的发展!”只要心中有这样的信念,语文这条路,不管是“羊肠小路”还是“阳光大道”,我们都会走对方向。
以学定教,完成高效高质的小语课堂
![以学定教,完成高效高质的小语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02fec6282f60ddccda38a0be.png)
以学定教,完成高效高质的小语课堂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以”的意思是依据、根据、研究,“学”指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行为,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定”指的是确定;“教”界定为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教研活动。
提倡“以学定教”,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已有”学生的已有包括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那如何“因材”呢?1.了解学生的经验基础。
小学语文的学习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教学的基础。
如果教学设计能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就更容易感受、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因势利导,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比如上《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因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连离开本镇的机会都很少,更何况桂林呢。
于是我带领学生观察我校前后的山水,门前潺潺流动的溪流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水静、清、绿”;屋后紧挨的群山让学生明白了“山奇。
”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达到目标,还是源于学生的经验基础。
2.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1)课前备课研究学生。
现在的语文教材有很多版本如人教版的、苏教版等等,名目繁多,但没有一本教材是和一个班级情况完全吻合的,因为教材的编制是面向大众的。
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全班的整体认知情况,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缺陷、困惑、疑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参透教材,还要根据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
(2)课中教学观察学生。
如何构建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47d370da8114431b90dd88c.png)
如何构建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昭阳区第五小学邓尚丽顺学而导就是通过获取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中有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需而设,以学定教。
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顺学而导呢?一、吃透教材,超越教材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够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才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二、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状态是多变的,发散的,甚至是跑离主题的。
这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做到收放自如。
一位美术教师在执教《五彩树》时,他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颜料尝试在纸上吹出一棵树,学生很快就吹出了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
这与教师的预设先吹出树的主干有些偏颇。
教师立即质疑:“你们吹出来的树真漂亮,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吹出来的呢?”学生有的说:“色滴的大小,色彩的浓淡不一样,吹出来的树形就不一样。
”也有的说:“吹的方向不一样,吹的力度的大小不一样,吹出的树形也不一样。
”这位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做到了收放自如。
一、教学中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最大的成就感是常用赏识教育,让很多学生变得有自信。
有位教育家对“赏识”作了精妙的点评: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心,自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回味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何尝不是如此。
记得刚接手一个新班,可以说该班学生的坏脾气应有尽有:上课迟到、讲小话、坐不住、吃东西,最让人头痛的是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一节课可以坐着等着磨时间下课。
心里想:学习搞不上去,纪律总得做好吧。
第一次表扬了班长坐得好,并给了一颗大大红五星奖。
这一奖全班同学坐端正了。
在一次课堂提问时,有位学生不仅能用所学知识回答,而且能流利地背诵。
当即表扬了这位学生:“该生不仅会认真听课,而且花最少的时间记住了最难的知识点,同学们把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10f103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3.png)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知识的传承,也是道德与人格的塑造。
在教育中,教师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成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以学定教,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模式的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达到真正的“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善于自主学习。
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这种模式的教学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学教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参与和互动,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沟通,促进信息和观点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发挥自己的潜能。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https://img.taocdn.com/s3/m/28568df1c8d376eeaeaa316a.png)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刍议[摘要]:新课程改革十看来,有不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热闹有余,而有效不足,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而,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必须以细读文本为先导,以把握学情为根本,以精心预设为先锋,以顺学而导为中心,以有效评价为羽翼。
[关键词]:课堂教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实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却有不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一味追求热闹、新颖、活泼的现象,背离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使我们本该简约朴实的语文课偏离了它的学科轨道,多了些华而不实的因素,少了些语文的味道,变得不那么扎实有效,限制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效些,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所应当不懈追求的了。
作为一名参与学校省立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的实践者,在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三个铁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兴趣”[1]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觉得要想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作为课堂上的首席执行官,必须得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一、以学定教,精心预设: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换句话说,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仔细解读文本而要让预设的教学案能服务于课堂,细读文本,却是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的第一环。
因为,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本源,教师只有用心钻研教材,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充分地了解文本的故事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仔细地品味揣摩文本中的语言,才能做到根据学情(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进而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挖掘文本情感的价值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精心预设扎好根基,从而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使预设的教学案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https://img.taocdn.com/s3/m/359d7d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png)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在教育教学中,课堂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可以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互动,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学习,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
要让课堂交流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需要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学定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材,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顺学而导。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交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引导学生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让课堂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
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思考问题,修炼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在课堂交流中取得进步。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激起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取得进步。
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https://img.taocdn.com/s3/m/72f79a7c8e9951e79b89278b.png)
导 学 生 超 越 文 本 , 学 生 在 现 实 的 自我 感 受 和体 验 中 让 表 现 自己 、 现 自己 。 发
: ,' % 、 ,・、 \ \ ;・ ; ・、 ' =- '、 、 ・ ,- 、 \! 、 写 、
地 为 课 题 组 成 员 , 究 和 设 计 出 了 可供 教 师 自我 检 测 研
一
为 内容 ,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剪 纸 兴 趣 。 验 班 则 运 用 《 来 实 张 小 剪 纸 校 本 教 材 》 书 , 中 有 基 础 篇 、 高 篇 、 战 一 其 提 挑 篇 等 内 容 , 式 分 为 A、 C 类 , 于 教 师 根 据 实 际 形 B、 便 情 况 灵 活 机 动 地进 行 选 择 。 3探 索 小 学 生 剪 纸 评 价 的要 点 在 学 生 学 习 的 过 . 程 中 , 确 、 意 的评 价 指 导 尤 为 必 要 。 么 对 学 生 作 准 善 那 品 的 评 价 依 据 是什 么 呢 ? 就 要 研 究 小 学 生 的 剪 纸 特 这 点 。根 据 多 年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们 对 小 学 生 剪 纸 的 构 我 图 、 材 、 型 、 色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总 结 , 纳 了 一 般 题 造 用 归 性 的 特 征 : 图 自由 , 味 巧 合 ; 悟 生 活 , 洒 童 真 ; 构 趣 感 挥 造 型 生 动 , 张 概 括 ; 色 鲜 明 , 情 达 意 。 以 此 来 帮 夸 用 传 助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学 习 剪 纸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里 并 没 这 有 包 含 学 生 情 感 、 度 、 值 观 等 客 观 因 素 , 价 时 要 态 价 评 求教师灵活掌握 。 在 实 践 中 , 1 6年 级 平 时普 及 性 剪 纸 活 动 的 评 对 ~ 价 , 们 请 班 主 任 负 责 , 片 等 级 制 记 录 , 在 适 当 时 我 采 】 并 机 运 用 星 级 制 评 定 等 第 。 实 验 班 则 要 求 教 师 要 引 导 对
以学定教。寻找教与学的融合点
![以学定教。寻找教与学的融合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c448c95022aaea998f0f8c.png)
句 、初步理解 课文 、提 出问题等 。课 堂上 ,教师根据 学生 的
预习情 况调 整教学 思路 ,对于学 生在 预习 中能掌握 的 内容 , 教师可 以少教 ,对于不 能理解的 内容 重点教 ,从而实 现会 的
不 教 ,不 会 的 深 入 教 。
教 学如何构建 以学定教的课 堂模 式?本文从 重视预 . - - - 1,为教与 - 学的融合 寻找切入点 ; 尊重独特理 解,为教 与学的融
合 寻找 张扬点 ; 顺 学而导 ,为教 与学的融合寻找 突破点三个 方面进行 阐述 。 关键词 : 以学定教 教学融合 教 学相 长 释放 活力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B 一 0 0 4 7 — 0 1
如人 教版五 年级下 册 《 将相 和 》 ,如何让 学生理 解将相 “ 和 ”与 “ 不和 ”是一个难 点 ,也是 课堂 突破 的关 键点 ,只 有让学 生从 三个故事 中理解 了事情 的经过 ,才能让学 生从 深 层次理解人 物的 品质 。在构建 以学 定教的课堂模式里 ,教 师 根据学 生的思维表现进行 引导调整 ,如廉颇起初对蔺相如 的 看法 ,觉得 自己攻无不克 、战无不 胜 ,立下许多大功 ,而 蔺 相如 只不过靠一张嘴反而官位 一升再升 ,心里不服气 。在 阅 读课 堂 ,也有部分学生不 能理解 ,为此 ,教师顺着学生 的思
《 义 务教 育语文 课程 标准 》强调 学生是 学 习的主体 ,鼓
励 学生 自主阅读 。 阅读教学是 培养 学生语文能力 的重要渠道 , 以学定教 的课 堂模式强 调学生 自主学 习的作用 ,强调 教与学 的相互融合 ,从 而实现教 学相长 。语文 教学如何构建 以学定 教 的课堂模式 ,从而让 阅读 教学释放活力呢?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生本课堂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生本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4ff0344a69eae009591bec0f.png)
教研视 角 ! 生 旦 箜 塑 ( 王 2 2 0 , 垫 卿 N O
.
1( n d 。
浅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叶 启 禹 重 庆 巫 山 秀 峰 初 级 中 学
毋庸置疑 , 现在 的基础 教育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 了广 阔的空间, 所谓发展, 是指人从 出生到成熟这一过程 中,身体 的和心理 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 的过 程,包括 了生理方面的发展和心理方面 的发展 。但是现在 的基础教育并不是 尽善尽美的 ,并没有让每位受教育者都得到健康 的发展 ,且不说后进生学 习 思想怎样, 单就那在老师 眼中、 同学心 中的佼佼者 , 他们走 向社会又如何呢 ? 他们笔试过硬,可实际操作让人不敢苟 同,还有那等待高考成绩而精神崩溃 自杀的女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品质是不健全的,此类现象,不一而足,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调查分析,师生心理差距太大,是其 中一个重要
教师的言行堪为学生的表率 著名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工作者 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 ”这 就 是说我们做 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 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 自己的 “ 言” 为 学生之师 , “ 行”为学生之范,言传 身教, 动之 以情 , 晓之 以理 , 导之 以行 。 在教师与学 生的交往 中,教师的任 何行 为,无论 是有意识的还 是无意识的, 无论是面 向学生还是 同事,无论与教育 有关还是无 关的,都起着 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 、沟通 感情 的作用 。教师形象 已不单纯 是 自己的,还 是学生学习的 表率 漶t 师的积极行为 , 往往 比说教具有更有 力的渗透作用 , 因为行动更直接 、
法:
术, 都产生于 教师对 学生无 比热爱的炽热 心灵中, 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 ”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全 日制义务教育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 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很明显,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要营造一种轻松 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讨论文本,各 抒己见,表达 自己的理解。新课标下的语文 “ 对话式教学”,不能简单地理 解为语 文课 堂上的师生问答,还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 、探讨 、 沟通 、评价、欣 赏、分享,强调 的是师生心灵 的相互沟通 ,民主、平等对话, 每个人 都有所 “ 听”,有所 “ 思”,有所 “ 说”。 老师要 以朋友 的身份 和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心灵一拉近 ,就会 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 。如 :本 学期我布 置了一篇作文 ,让同学以 “ 感悟亲情 ”为话 题写一篇文章 ,交上来 一看,多数 同学就只说了一些 空话 、套话 ,再不就是 送伞 、父母送孩子上 医院这类老调 常谈 的题材 。针对此情况 ,在课堂上我让 学生各抒 己见 ,回忆星期天 到家和 离家 时的父母 的一些表情 、言语和动作, 同学边回忆边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常动情 ,有 的甚至还 留下 了眼泪 。讲完话我让 同学再 写 ,重写后 的作文都有 了真情实感 。比如有 的同学写 出了他离家返回学校时 父母送他上车 时的依恋 的 目 光 、反复叮 嘱的话 ,学生 习作中一句旬贴心的话 语 ,让我深深地被温馨 的亲情所感染 。看着 同学们 的作文,我深受启发,新 型的课堂就是要创造这种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深入生活 ,鼓励学生勇于表情 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 ,由于师生 的年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与学生不 同,教育教学中,有师生教学不适应的情况 ,如何使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呢?老师首先要深入生活 ,与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 好、 口语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语言要通俗易懂,要明 白晓畅,要有感 染力。 人人 都富有情感,学生也不例外,但个别学生是将 自己的情感埋藏在内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https://img.taocdn.com/s3/m/6d78f820be1e650e52ea99de.png)
要,也就更有兴趣了。
“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2]3、语言揣摩从学情。
教师深入文本之后,应当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点,有所侧重地提炼出若干值得与学生一同玩味揣摩的语言训练点,然后精心设计读、说、议、写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的品读活动中,生成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仍以笔者执教《跳水》这一课为例,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爬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时,然后设计了让学生在互助学习小组中围绕课文的第2——6自然段,进行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句、标一标重点词、议一议感受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的学习步骤,以期引导学生自觉地深入文本,自主咀嚼文本语言,从而把握课文的情感支点,与文中人物对话,在思考讨论中收获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顺学而导,点拨提升。
在“以学定教”理念的驱动下,学生的“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学生要“学”得好,课堂教学要有效,教师的“导”仍是重头戏。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只不过,教师的“教”已不是过去的一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应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及教育智慧顺学而导,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不着痕迹地向文本最本真的目标悄悄靠近。
那么教师在什么时候“导”,怎样“导“,才“导”得合时合宜呢?笔者是这样想的:(一)、导在预习之前。
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教师就必须作适当的指导: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都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
(二)、导在课堂之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教学想必低效;而如果教师一言堂地“导”、“讲”,教学效果肯定也高不了。
教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引导,才更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变得灵动,有实效。
也就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所说的“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对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应用的探究
![对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应用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662f3c67ec102de2bd8946.png)
活 . 解 字 义 。在 学 生 的 交 流 中利 用 精 心 设 问 、 色 体 验 等 策 理 角 略 。 断 让 学 生 学 会 抓 住 重 点 词 、 、 进 行 品 读 . 握 课 文 主 不 句 段 把 要 内容 的方 法 . 会 表 情 达 意 的 作 用 . 结 出如 何 更 好 地 从 内 体 总 容 中 体 会思 想 情 感 . 成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 教 师 与学 生 思 维 碰 养 撞 , 生 与 学 生 思 维 碰 撞 , 碰 撞 中产 生 新 的 想 法 、 的感 受 , 学 在 新 在 师 生 的 平 等对 话 中推 动 课 堂 的深 入 本 环 节 是 体 现 教 师 “ ” 关 键 环 节 . 一 环 节 要 体 现 学 法 导 的 这
内 心 正 在进 行 酝酿 。 酿 成 功 后 , 师 出示 主 问 题 . 示 学 习 方 酝 教 提
对文章 的主要内容 、 时代背景的表层质 疑 . 还有 将新 旧知识 进 行 比较 的 联 想 质 疑 。在 不 断质 疑 的过 程 中生 成 新 的智 慧 . 华 升 新 的情 感 , 挖 掘 教 材 内 涵 和 拓 展 外 延 的 过 程 中 实 现 质 疑 与 生 在 成 的 完 整性 , 而 构 建 一 个 开 放 , 满 活 力 . 从 充 能促 进 学 生 发 挥 主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论文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bf95b31a37f111f1855bd8.png)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而本文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主体,就“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做出思考。
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之用,难免存在不正之处还望多多指导,以大家共勉一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84-01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以学生的学唤起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催生学生的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质疑伴随着探究,探究伴随着质疑在求索中遐想,在遐想中奋进。
基于此,以下笔者就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下“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概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学情作为依托,关注学生生生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下顺运而成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将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找出问题的所在,寻根问源,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形成轨迹,并灵活应用于实践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 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且只有确保互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化和可持续性,因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坚持以下几点根本原则:一是生本原则,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当代00后小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确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二是重点原则,短短的40分钟教学内容较多,就必须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讲解重点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三是能力培养原则,即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教育技术与方法没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注学情 激发参与 引导
![关注学情 激发参与 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0db771273169a4517723a3f1.png)
关注学情激发参与引导探究《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关注学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设计种种方法,创造种种情境,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能各抒己见,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几点做法:一、关注学情,激发参与所谓学情是指: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先天遗传和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
这种认知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在教学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改编加工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发展自我,也使所学的知识学得更宽、更活。
例如,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不能一样,甚至千差万别。
在这种时候,就可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谁的看法更合理,理解更深、更透。
这时,老师可保留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发现。
这样做,既尊重每个同学,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参与,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有必要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一些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段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喜欢哪些句子、哪些词、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
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性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中的“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是学生的学情。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顾名思义就是课前观照这两层面,预先确定好教学目标、策略、方式方法等,教学时,一方面顺着预设目标引导生成,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情发展变化,调整策略方式方法,引导生成。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围绕如何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教学方法,提出自己几点想法。
一、把握特点,精心预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所提的学习要求是不同。
课前,首先我们要熟识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把握不同学段的特点。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的必然联系,才能在预设时剔枝除蔓,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上下衔接,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确定重难点,根据文本设计清晰的教学过程,注重体现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的教学环节。
(2)有效的提问。
围绕重点简略的提问,起到引领提纲的作用。
最好做到“一课一问”。
设置重点问题时思考:你从语言的文字到思想的内容,解决了什么?切合文本吗?(3)有效的读书。
教师应思考:每一次让学
生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读?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读。
(4)有效的预习。
要变换预习的形式,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预习方式,力求体现简单、有效。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
发挥好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把握好“教”与“学”。
“放”与“收”的关系。
努力做到收放自如、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常教学中展示“”课前预习的成果。
由于有了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可能是0,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个性的问题,相机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有所得。
一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及时梳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如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加以解决,把少量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交流,逐一解决。
引导学生抓典型的语言信息和文本内容的精彩之处,领悟文
本的精妙,反复品读、感悟,获得感知。
四、顺学而导精彩生成
无论我们的计划考虑的多么周密,都只是预设。
“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顺学而教,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
教学时不能死抱教案不放,应该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和变化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引导和点拨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由表达、自我表现。
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