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图文稿

合集下载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宝宝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

有时候,他们会像小太阳一样灿烂微笑,让人心情大好;有时候,又会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让人感到压抑不安。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要了解宝宝情绪的几个重要方面:生理需求、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宝宝的情绪表现。

比如,当宝宝饿了、困了或者不舒服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等负面情绪。

而当宝宝得到满足、舒适或者被关爱时,他们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倾听。

观察宝宝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

比如,当宝宝皱眉、摇头或者用手指戳别人时,可能表示他们不高兴或者不喜欢某种事物。

而当宝宝瞪大眼睛、笑得很开心或者模仿别人的动作时,可能表示他们在享受生活或者学习新技能。

除了观察,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宝宝的心声。

有时候,宝宝并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传达信息。

比如,当宝宝在哭泣时,可能是因为肚子疼、尿布湿或者感冒发烧等原因。

这时候,我们要耐心地询问和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宝宝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宝宝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宝宝的情绪。

有时候,宝宝可能会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情绪变化,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比如,当我们发现宝宝经常无缘无故地哭闹或者变得暴躁易怒时,可能是由于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请教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宝宝的情绪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重要职责之一。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宝宝的情绪特点和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宝宝的每一个笑容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她在一起特别高兴,而当她离开时则哭喊不让离开,别人还不能替代使婴 儿快活,当她回来时婴儿则能马上显得十分高兴。同时,只要母亲在他身边,婴儿就能安心地玩、 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其安全的基地。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 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作语, 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宝宝情绪情感与 社会行为的培养
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0-1岁:亲子关系 1岁以后:玩伴关系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 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 ➢ 1岁左右: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 2岁到3岁:一个社会人的自我。
意志力的发展
➢ 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 ➢ 1~12个月阶段:开始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进而有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冲动、易变、外露
婴儿情绪发生时间表
情绪类别
最早出现时间
诱因
经常出现时间
诱因
痛苦
出生后1~2天 机体生理刺激
出生后1~2天 机体生理刺激
厌恶
出生后1~2天 不良味刺激
出生后3~7天 不良味刻激
微笑反应
出生后1~2天 睡眠中机体过程律反应
1~3周
睡眠中机体过程节律反应或触及面频
兴趣
出生后4~7天 适宜光、声刺激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婴儿把母亲作 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她有自己 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 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与 母亲空间的邻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当母亲需要干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距离时,婴儿会表现出能理解,而不会大声哭闹,他可以自己 较快乐地在那儿玩或通过语言与母亲交谈,相信一会儿母亲肯定会回来。

婴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婴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3-4周起
无选择的社会 性微笑
5-6个月起 有选择的社会 性微笑
(2)焦虑
• 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 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不能采取有效行 为去对付时产生的情绪。 • 婴幼儿在6-7个月后就开始害怕陌生人,当其与妈 妈或主要养护者分开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 兴,这种反应就是婴幼儿的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此时,婴幼儿正形 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在14-18个月时达到顶峰, 在整个婴幼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
(4)受挫
• 婴幼儿正处于一个有自主性、有个人爱好、会玩耍的独立 个体,但由于生理、心理上的限制以及父母对他们不成熟 的独立意识的要求的阻止,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受挫,从而 感受到不愉快的负面情绪。 • 受挫的原因有多种,如限制、玩具的操作或使用不熟练、 同伴的粗暴对待或拒绝、身体或体能发育的局限等等。 • 受挫是不可避免的,在挫折中也能增长婴幼儿的知识和经 验,但2岁以前的孩子不要进行专门的挫折教育,应尽可 能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可以应对生活中的事情。
恐惧发展经历的阶段:
①本能的恐惧:出生就有的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 ②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约从4个月开始 ③怕生: 6-8个月起 ④预测性恐惧: 1.5-2岁起 • 当婴幼儿表现出害怕时,育婴师不可讥笑或吓唬, 而应该亲近或安慰。育婴师可以预先告诉婴幼儿 可能出现的变化,让其对可能性的危害性刺激有 相应的准备,并有做出相应选择的机会。
0~3岁的宝宝怕什么?
• 新生儿至1岁
宝宝心里话:“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熟悉的人都到哪儿 去了?”“天啊,周围怎么这么大的声音?这样的吵闹声 会伤害到我吗?”“是什么东西在我眼前一闪一闪的呢? 我真的不知道。”…… 典型恐惧: 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当宝宝发现熟悉的照料者更换 时,当他听到声音突然变大时,当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猛然 下坠时,当他看到了刺眼的光线(如闪光灯的)时,这些 都会令宝宝感到害怕,直到他18个月大后,这种情况才会 得到缓解。 恐惧解析: ●0~1岁是亲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第一年里,孩子所依恋的对象将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因此在更换照料者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很多的干扰,如噪音、闪光灯的光,都是小宝宝无 法躲避的,他能作出的反应,只能是因为害怕而哭闹。

婴儿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婴儿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Βιβλιοθήκη 婴儿早期情绪与 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体验 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气质及其发展
气质结构 气质的测量 气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VS 早期社会性的发 展


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很明显, 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能与照顾者之间起到沟通交 流的作用,并影响照料者对婴儿的反应。 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 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Tronick, 1989)。
三 婴儿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消极情绪的发展
依恋的概述 依恋的发展 对依恋的解释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依恋与日后发展 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类的产生 自我控制的出现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气质结构
儿童类型 活动水平 节律性 分心 探究与退缩 适应性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反应的强度 反应阈限 心境的性质 容易的 较适中 很有节律 多变 积极探究 很易适应 高或低 低或适度 高或低 积极的 慢慢活跃起来的 多变 多变 多变 最初有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适度的 高或低 少许否定的 困难的 多变 无节律 多变 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强烈的 高或低 否定的
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 以下四点: 情绪有适应功能; 情绪具有驱动功能; 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 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比哺育更重要;依恋形成对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有重 要影响。
了解婴儿的气质对父母养育的意义
1、了解孩子气质的类型,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但并 不是不可变的。婴儿的气质影响了其与抚育者之间 的关系。反者依然。
2、研究者发,影响同步性在提高难相处婴儿的自 我控制方面特别重要。影响同步性:有点像跳舞, 一个舞伴领舞一段时间,另一个舞伴又领舞一段时 间,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运动相互重叠、彼此对应。
结果表明,在这三个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抗拒引诱 的能力在年龄18~30个月之间稳定上升,言语发 展得较好的儿童自控能力也较高。
(3)抗拒型。当与母亲分离以前紧靠其母亲,不愿 离开母亲一步,虽然母亲在跟前,也不主动探究 环境中的事物。当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非常生 气的抗拒行为,甚至于推开和搡打母亲。当母亲 抱起他时,他仍然继续哭闹,很难安抚他。
(3)无组织的紊乱型。是最不安全的,当与母亲分 离后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 如当母亲抱起他的时候,他的目光却看到别的地 方,或用一种茫茫然的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当 母亲安慰他以后,他却出乎意料地哭起来,或表 现出一种冷冰冰的姿态。
三种类型
(1)容易抚养型(40%) 很快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容易
适应新的经验。
(2)抚育困难型(10%) 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规律,接受新经验比较困难,
对环境刺激倾向作出强烈的否定反应。
(3)启动缓慢型(15%) 安静、不爱活动,对环境刺激作出温和低调的
反应,心境经常是不开朗的,对新经验适应的速度 比较慢。
实验是在一个儿童观察室中进行的。室内摆放
着三把椅子,呈三角形摆放。一把椅子是给母亲坐 的,另一把是为陌生人准备的,还有一把是儿童椅, 其周围摆放着许多玩具。通过单向玻璃可以观察到 实验的整个过程。母亲和陌生人事先被告知要按照 一个实验情节次序行动。

第五讲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第五讲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在正常情况下,印记使幼小的 动物对它的妈妈形成依恋,并 对在性成熟时期挑选配偶有指
导意义。
.
13
在洛伦茨的另一个实验中,一只
寒鸦对他形成了印记。
当这只鸟到了性成熟时期,洛伦 茨成了它求偶的目标。
.
14
在这种求偶仪式中,寒鸦会把 虫子塞进它意中情人的嘴里。
有一天,寒鸦为正在睡觉的洛 伦茨送来虫子,
做一个好的父母意味着什么?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一样吗? 父母风格如何影响孩子?
.
46
(一)理想的养育方式
父母不是天生的…… 树大自然直是幸运的……
.
47
优秀的母亲们能够在每儿童的每 一个发展阶段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适应儿童不断成长的需要。
最优秀的父母应该是聪明的、且 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关注家庭 、工作和抚养孩子。
硬的金属丝做成的。
另外的是在外层包着柔软的绒 布。
.
32
当让小猴在两个妈妈间进行选
择的时候,他们总喜欢去拥抱
绒布妈妈,即使奶瓶在金属丝 妈妈身上,由“她们”为小猴 提供食物,小猴也仍然拥抱绒 布妈妈。
.
33
小猴对绒布妈妈表现出的“爱” 和依恋与对真妈妈表现出的 “爱”和依恋相同。
当小猴受到来自橡胶蛇、发条 玩具或其它恐怖刺激的惊吓时, 就会跑向它们的绒布妈妈,依 靠在它们身上寻求安全感。
.
34
.
35
(一)接触舒适
这些经典的研究表明,接触舒 适是依恋的重要部分。
即婴儿由于接触柔软而温暖的 东西(常常是母亲)而获得的 愉快和安全的感觉。
.
36
抚摸可以帮助宝宝在大脑中形
成“身体地图”,这将会影响
触觉敏感性和运动技能。

婴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婴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混合抗拒型 与回避型模 式
不知所措,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母 亲抱起他时,他的目光看别处或用茫 然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母亲安慰他 后,他表现冰冷或出乎意料地哭起来
陌生人焦虑
• 随着依恋关系的建立和形成,婴幼儿开始出现了 对陌生人警惕和戒备反应,惧怕生人,这又叫做 陌生人焦虑,对陌生人警惕反应往往也夹杂着好 奇,在8-10个月时达到顶峰,2岁时逐渐下降。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婴幼儿的情感 及社会性发展
主要内容
一、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良好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四、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概述 五、带教与培训
一、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 概念 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的反应,反应比较短暂 的状态。 情绪的构成:生理的唤醒
2-7个月
基本
所有健康婴儿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 段出现,在所有文化中的解释也是 相似的 需要自我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来评判 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标准或规则
1-2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杂 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5.某些基本情绪的发展
(1)快乐: • 快乐表现为微笑和大声的发笑。笑是婴儿的第一 个社会性行为。(笑——他人的积极反应)
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幼猴 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 时间有显著差异。尽管两只母猴都 能够提供奶,但几乎所有的幼猴偏 爱的都是绒布妈妈,并且这种偏爱 的程度趋向于极端:幼猴在绒布妈 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 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 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 的怀里睡觉。相反,幼猴每天在金 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 而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 在恐惧和惊慌时,在绒布妈妈身边 的幼猴情绪能迅速平静,而在金属 妈妈身边的幼猴仍然不停大叫和走 动。

06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06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减轻陌生人焦虑的方法 —多邀请小伙伴到家中玩 —多到陌生环境活动 —多在社区与同伴玩耍 —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4
2014/6/9
恐惧和愤怒的生存意义
6个月后恐惧和愤怒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研究者认为,在婴儿逐渐走向自立的过 程中,这些情绪具有生存价值,较大的 婴儿能利用愤怒发动的能量保护他们自 己,或克服障碍。
18~24个月 自我意识到的羞怯、难堪和自 豪开始出现。表述感情的词汇迅速发展。 婴儿开始理解到,他人的情绪反应与他们 自己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不同的。情绪的自 我调控改善了。出现了最初的同情表现。
(1) 高兴
高兴——最初是通过幸福的微笑,后来 是通过放声大笑表现出来,它可以促进 许多方面的发展。当他们获得新的技能, 对身体上和认知上的收获表现出快乐时, 婴儿会微笑和大笑。这种微笑也鼓励养 护者更热心,更喜欢逗孩子,婴儿也因 此笑得更多。高兴的情绪将父母和婴儿 融进一种温和的、支持性的关系,促进 了婴儿技能1、基本情绪的发展 2、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反应 3、自我意识的情感的出现 4、情绪自我调节的萌芽
2014/6/9
1、基本情绪的发展
大约6个月时,脸、声音和姿势形成与 社会性事件明显相关的不同模式,例如, 婴儿常常以一副高兴的面孔、悦人的喔 啊声和轻松的姿势对妈妈游戏性的互动 做出反应,似乎要说,“真好玩!”
4、情绪自我调节的出现
除了情绪反应范围的拓展之外,婴儿 还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自我调节是一种策略,它能把情 绪状态调节到恰当的强度,使人能够 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某一天你必须喝一杯咖啡以保持 清醒,就要提醒自己,可能很快就会 有引起焦虑的事件发生,你不要去看 一场恐怖电影。这就是情绪自我调节。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共27页文档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共27页文档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五节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情绪发展(一)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1、华生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2、布里奇斯(,加拿大,1932)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些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3、伊扎特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

4、孟昭兰婴儿有8—10种从中总进化中获得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和诱因(二)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克林勒特和坎佩斯的研究:1、无面部知觉(0~2月)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月)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月)•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确认情绪信息(7、8~10月)(三)婴儿情绪的社会化1、社会性微笑••约5周始,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

•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2、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3、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这一现象我们即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亲子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和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

(一)婴儿依恋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

1、定义指婴儿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3、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鲍尔比)•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第二阶段:有差别(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时期indiscriminate responsiveness to humans•出生到8-12周。

12-18个月宝宝脑谱图:社会情绪篇

12-18个月宝宝脑谱图:社会情绪篇

12-18个月宝宝脑谱图:社会情绪篇12-18个月宝宝社交情绪方面发育状况。

为什么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家长该怎么应对?问:为什么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答:想想看孩子每天都在为什么而懊恼。

可能因为语言能力不足,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情绪,也可能是因为想做什么做不成,想要什么又得不到。

大人需要能够分辨孩子们都在用哪些不成熟但仍在成长的行为,来应对自己非常强烈的情绪变化,这很重要。

12-18个月是孩子的抑制或控制行为刚刚开始“暂露头角”的时候。

举个例子:孩子可能“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但或许无法控制这种初始欲望。

事实上,我们都曾有过不被社会道德允许的冲动。

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这些冲动,并且通常可以在瞬间压制住冲动。

可孩子们却相反,他们很难压制自己的冲动。

这种抑制力是大脑额叶的功能之一,而大脑额叶正是在12-18个月这个阶段快速发育。

对孩子们来说这很难,但他们现在已经可以学习如何控制那些不太正确的行为,比如咬人、打人和大声叫喊。

那么我们该怎样教他们呢?办法就是不断的做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比如:“Tommy,你不能打Joe,打人很不好,但是你可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拿走你的玩具。

”有时你告诉他“不行”,他可以约束自己,即使他其实还是很想挑战极限。

但当他们累了、饿了或者情绪不佳很沮丧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暴怒,因为这时候他们更难控制自己。

如果悉心观察,你就可能在这种懊恼情绪出现或失控前发现端倪。

孩子筋疲力尽的时候,你需要让他到一个让他感到舒服的小角落里静静地看看书什么的。

如果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那这时候你就得给唱唱歌或者用一些运动/活动游戏来转移下他们的注意力。

然而,并非所有情绪爆发都可以被及时制止。

事实上,懊恼和暴怒,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验,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应对困难,度过难关。

但如果你能发现并且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这会建立起她对你的信任感,她会觉得在她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她身边。

第四讲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发育完整版PPT资料

第四讲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发育完整版PPT资料

2. 啼哭的类型
♦ 饥饿的啼哭 ♦ 发怒的啼哭 ♦ 疼痛的啼哭 ♦ 恐惧或惊吓的啼哭 ♦ 招引别人的啼哭
3. 啼哭的意义
哭是婴儿与成人沟通、交流的信息及寻求保 护的重要方式。在婴儿期,哭声也可能是患病 的征兆,所以哭也常是医生发现婴幼儿患病的 信号。
(二)笑
1. 笑的发展阶段
J 第一阶段(0~5周) 自发性的笑
(四)兴趣
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婴儿4-9个月时,适宜的声、光刺
J 第二阶段(5周~3.5个月) 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J 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2. 笑的意义
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是婴 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是积极、愉快等 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成人交往、沟通的 基本手段。
(三)恐惧 1. 恐惧的发展阶段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怕生 (4)预测性恐惧
(四)兴趣
1.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0~3个月)
2.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 (4~9个月)
3. 新异性探索阶段 (9个月以后)
(四)兴趣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 婴儿最初的兴趣是由反射引起,这种最
初的感情-认知相结合的模式,指导婴儿的 感觉、运动和活动,使婴儿主动参与人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最初的经验。
2. 情绪的社会化发展
(1)社会性微笑
反射性微笑 最初的
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

初生 五周左右 四个月左右
(2)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T大声哭闹得到满足和安抚 T爬或走以远离不愉快的刺激 T咬东西或避开不愉快的事物 T开始应用语言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五节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发展
(一)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
1、华生
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2、布里奇斯(,加拿大,1932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些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3、伊扎特
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

4、孟昭兰
婴儿有8—10种从中总进化中获得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和诱因
(二)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克林勒特和坎佩斯的研究:
1、无面部知觉(0~2月)
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月)
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月)
• 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确认情绪信息(7、8~10月)
(三)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1、社会性微笑

•约5周始,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

•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2、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3、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这一现象我们即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亲子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和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

(一)婴儿依恋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

1、定义指婴儿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3、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鲍尔比)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时期 indiscriminate responsiveness to humans
•出生到8-12周。

这一阶段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

•婴儿从出生起开始使用哭泣这种有效的信号来发动与他人的联系,第2个月开始,他又用微笑来进行这种联系。

•由于这个时候的婴儿还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还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而只是在物体和人中表现的更喜欢人,并表现出特有的兴奋。

选择性的社会性反应时期focusing on falimiar people
•3~6个月。

婴儿形成分辨与他们接触的成人的能力。

他们更频繁的对熟悉的面孔微笑、发声,而对陌生人的微笑则相对减少,甚至消失。

•婴儿开始能辨认并偏爱所熟悉的人,他们喜欢与熟悉的人进行接触。

婴儿所熟悉的人也往往更容易安慰孩子,能更迅速、更广泛、更频繁地引出婴儿的微笑和发声。

这时期的婴儿并不拒绝熟悉的人离开。

特殊的情感联结期active proximity seeking
•6个月-2岁。

由于婴儿开始获得新的运动技能,他们开始到处爬动。

这使他们有了更强的探索外部环境的能力,并开始主动接触父母,表现出有意识的社会行为。

•婴儿对不同对象的反应出现巨大的差别,对依恋对象的存在极为注意。

当婴儿所依恋的对象离去时,开始通过哭泣表示抗议。

这时,依恋对象成为婴儿探索的安全基地。

他们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

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目标调整的参与期partnership behavior
•2以后。

婴儿的有目的的行动、语言的交往和进行适宜反应等能力越来越成熟。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和社交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主动的进行各种接触,开始理解依恋对象的目的,情感和特点,并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多的灵活性。

他们也能容忍与依恋对象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并且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

4、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securely attached): 65%-70%
(2)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ed): 20%
(3)矛盾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ed):10%-15%
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

5、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
•亲子依恋的类型,是母子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还有家庭关系等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主要因素。

•?



依恋的性质是可以变化的的吗
儿童依恋的性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12个月时,是躲避依恋或是矛盾依恋的婴儿,到18个月时,有可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反之亦然。

6、依恋性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相关研究结果介绍
(1)影响认知与社会性的发展
(2)影响同伴关系的发展
(二)婴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同伴交往)
•根据心理发展顺序,婴儿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似乎在遵循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
•1、以客体为中心交往(6-12个月)。

婴儿之间的交往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是针对对方,他们互不理睬,或偶尔注意对方,相互微笑,发出声音或出现短暂的注意。

•2、简单交往(1-1.5岁)。

婴儿对对方发出的信号能迅速反应,如能模仿对方行为,进行简单“对话”,为对方拿玩具等。

•3、互补交往(1.5-3岁)。

表现在婴儿之间轮流玩玩具、躲藏、追赶等,或早期友谊建立,能与别人共享一个玩具(共看一本图书等),特别亲近某个伙伴,对他人表现出欣赏等。

(三)婴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帮助、安慰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

婴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过程
•概括来说,0~3岁婴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有如下四个序列:
•第一,非生物性的亲近行为,表现在对人微笑或表现出友好的行为、受到鼓励暗示后重复做出讨好行为。

•第二,与人分享,表现在能与别人共享玩具,能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

•第三,关心他人,表现在能根据别人的情绪推断别人的处境,表现出同情、谦让、援助等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理解他人内在情感,表现在经常模仿成人的社会情绪和行为。

如会表现出对洋娃娃的母爱,或医生对病人的爱,或教师对学生的爱。

(四)自我的发展
自我在心理学上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概念。

从自我知觉的发生到自尊的建立,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它远远超出婴儿期而贯穿到成年甚至终身。

婴儿时期只涉及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最初发展。

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
哈特(Hatter,1997)
1、无自我认知阶段(5~8个月)。

婴儿显示对镜像的兴趣,他们注视它、接近它、抚摸它,对它微笑。

但他们对自己的镜像与对其他婴儿形象的反应没有区别,说明他们并未认识到镜像是自己的像、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以及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因而,婴儿还没有萌生自我认知。

2、初步的主体我阶段(9~12个月)。

婴儿表现出了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识。

表现为他们以自己的动作引起镜像中的动作。

他们主动地引起自身动作与镜像动作相匹配,表明婴儿对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的认识。

这阶段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

3、主体我发展阶段(12~15个月)。

婴儿已能区分由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所作出的活动的区别,对自己镜像与自己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有了清楚的觉知,说明婴儿已会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主体我得到明确的发展。

4、初步客体我阶段(15~18个月)。

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表现在对客体特征(如红鼻头)与主体特征的联系上,认识到客体特征来自主体特征,对主体某些特征有了稳定的认识。

这反映了在客体我水平上的自我认知的发展。

5、客体我发展阶段(18~24个月)。

婴儿已具有了用语言标示自我的能力,如使用代词(“我”、“你”)标示自我与他人。

婴儿在此年龄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示自己,表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

婴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自我控制在婴儿出生后第二年就已经出现。

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外部世界的,自己的行为具有自主性,而且可以导致某种预期的结果。

自我控制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延迟满足。

表现在可短时等待食物或换尿布时不哭闹。

2、外抑制出现。

表现在当成人说“不”时,可马上抑制不合适的行为。

3、内抑制出现。

表现在能主动抑制有诱惑力的欲望,不去做成人不允许的事,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欲望。

4、坚持性行为出现。

表现在启动一件事并能坚持做完,如始终遵守某一规定,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