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教案一:《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悯农》和《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朗读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介绍诗人:介绍李绅和孟浩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4. 讲解诗歌: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意思,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

6.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7.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春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悯农》和《春晓》的意思。

2. 答案:《悯农》悯农,悯农,农夫辛勤耕作,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不容易收获。

城市人,不知道,盘中餐,来源是,农田里,辛苦劳作。

《春晓》春晓,春晓,春天的早晨好,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风雨雷电,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鸟儿欢叫,蝴蝶飞舞,春天真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篇整理]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到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

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完美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资料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

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

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齐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

学生与诗人在交流,构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儿童诗》中的两首精选诗篇:《童年的疑问》和《雨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儿童诗,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展示两首诗歌的,引导学生猜测这两首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3. 诗歌朗读:邀请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大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儿童诗,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儿童诗,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教案2. 内容:诗歌一:《童年的疑问》诗歌二:《雨后》诗歌鉴赏方法:意境、修辞、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儿童诗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七1、知识目标: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儿童诗两首》教案2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2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2篇《儿童诗两首》教案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儿童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儿童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2、熟悉本课生字,背诵喜爱的诗歌。

假如有爱好,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妙、最难忘的时间。

有人将这些最美妙、最难忘的时间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沟通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沟通一下。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习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分的,谁来说说区分在哪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同学留意其中的区分: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同学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分,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妙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四、学习诗歌《我想》1.录音范读,准时订正你在预习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②悄悄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奇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假如你能把自己奇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美丽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分别为《夜宿山寺》和《童年的水墨画》。

详细内容包括两首诗的全文解析,诗歌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诗句理解,感悟诗人情感,以及诗歌朗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两首儿童诗的字面意思,掌握生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流利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悟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流利朗读,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学习笔记、生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词:学生自学生词,教师检查并讲解生词卡片,让学生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解析诗歌:详细讲解两首诗的背景,逐句分析诗句含义,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两首诗的、作者。

2. 生词及解释。

3. 诗句解析,标注韵律、意境等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抄写两首诗,并背诵。

(2)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诗进行鉴赏,不少于100字。

2. 答案:(1) 背诵内容见教材。

(2) 示例:我选择《夜宿山寺》进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寺的宁静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

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一。

教学内容:1、主题:难忘的童年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二。

学习目标:(一)*《儿童诗两首》: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一)*《儿童诗两首》:1、学习:丫:yā 像个www.小树杈。

丫头2、词语理解: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

小学语文_9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9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9 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感悟儿童诗特点:想象美,情感美,节奏美,语言美。

3.进行语言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感悟儿童诗特点,激发学生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交流儿童诗,导入新课。

(5分钟)1.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桃花柳树风筝),看图吟诗。

2.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与诗歌有关,只不过不是格律严整的古典诗歌,而是现代儿童诗。

你对儿童诗有哪些了解?(1)学过的儿童诗(古代儿童诗《小儿垂钓》《村居》《所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现代儿童诗《一株紫丁香》《假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2)儿童诗:①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②儿童诗想象特别丰富、构思特别巧妙、语言特别天真,融“音乐美”“图画美”为一体,被称作“天使的声音”。

3.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高洪波等几位诗人去聆听这天使的声音,去感受诗里的图画之美和音乐之美。

二、诵读儿童诗,归纳特点。

(27分钟)1.自由诵读《我想》,感受其中的美。

2.你读了几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知大家读了三遍,都有什么感受?(1)想象美。

师:想象就是在平凡中能看到不平凡,一个好的想象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力。

(2)有趣。

师:趣便是情,情感可是诗歌的灵魂。

3.如此有生命力、有灵魂的儿童诗,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你打算怎么听?(提醒学生边听边做标记),老师先来读诗人高洪波的《我想》(1)第一小节:“我想”眼神、声音、动作均体现出“想”的味道;“把小手”,读出一下子想明白的惊喜感觉;“带着、牵着、悠啊,悠——”配动作;“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第二小节:强调“甜美的”;“一座”加动作。

(3)第三小节:“我想”后不停顿,与前两小节读法不同;强调“多柔软,多明亮”。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篇)《儿童诗》教学反思篇一1.以趣激趣。

儿童诗的理解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些,由于此类文在教材中出现并不多,因而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

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语言再丰富、风趣些,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地学习起来。

以趣激趣,生出课堂的情趣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呢!2.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仿写的延展。

在本课教学中,我提纲挈领地罗列板书,指向性明显,学生不仅宜利用板书进行背诵,而且也不知不觉地殖入了一些儿童诗写作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对儿童诗的了解,为后期的自我一次创作儿童诗,铺设了一定的前提。

3.作业反馈中,显露出学生语言的局限性。

从学生部分上交的自作儿童诗中,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并不多,因而在写起儿童诗的时候,没有一个整体性,语言也缺乏美感。

大多只是平淡乏味地直白陈述,或是言之无物。

这种现象表明,平时我还是得强调学生多做一些课外的美词佳句的积累才行。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二本课教学我的优点是: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壹五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三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

小学语文_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课初分享阶段:
较好的方面:学生搜集的儿童诗读熟,大部分同学完成较好。
不足的方面:个别孩子“主角”中的“角”读的不正确。
二、新知学习阶段
较好之处:教学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创设情境,多次多角度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画面优美、很适合朗读。
本节课我同时将所学教材拓展利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教学中,我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本次教学,我紧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个人感觉教学方法也比较适当,符合五年级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2、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练习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练习。
教学难点:想象是儿童诗的精灵,押韵是儿童诗的音乐。
出示:
春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她笑着走来。
蜜蜂唱起了歌,
嗡翁,嗡翁,
燕子、黄莺赶来报到。
学生写话后汇报。
五、总结延伸
带领学生总结儿童诗的特点并且得出结论。
拓展阅读,读《爱之歌》这首诗。
五、作业:写出有关你童年的梦想或童年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想象儿童诗精灵
押韵儿童诗音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新授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和分析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 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欣赏和分析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儿童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儿童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 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3. 准备黑板和粉笔。

1. 导入:(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出示两首儿童诗的,引导学生猜测诗的内容。

2. 朗读和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儿童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3. 分析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诗歌的语言美。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儿童诗进行仿写或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两首儿童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两首儿童诗的短文,包括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韵律分析等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两首优秀的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儿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情感和理念。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包括两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注释。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例如诗歌朗诵、情感分享等。

•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教师引言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一》(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一》,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学习《诗二》(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二》,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学生单独思考,写下对诗歌的感想和理解。

第四步:诗歌鉴赏(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重点。

六、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一》和《诗二》的主题。

2.完成《儿童诗两首》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3.自选一首儿童诗歌朗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教学,通过诗歌的赏析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意见,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抽象情感理解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加强诗歌的情感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篇一: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本课由《我想》和《童年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儿童生活剪影。

其中《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等,这些表示动作词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画面。

有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手法,让人感觉春天阳光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晒在身上暖洋洋,与阳光共舞;有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讲到蓝天是我课堂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老师……诵读是诗歌教学主要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诵读,感受诗歌韵律、节奏,感受意境,并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美好愿望?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地方?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空间,让有兴趣同学也学着模仿《我想》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很好地乘着那想象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空间,去放飞他们理想。

篇二: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本节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第一首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想,具有非常浓郁儿童诗特点。

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快乐。

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教学,特别是现代诗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

儿童诗两首课后反思

儿童诗两首课后反思

儿童诗两首课后反思导读:本文是关于儿童诗两首课后反思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以趣激趣。

儿童诗的理解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些,由于此类文在教材中出现并不多,因而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

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语言再丰富、风趣些,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地学习起来。

以趣激趣,生出课堂的情趣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呢!2.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仿写的延展。

在本课教学中,我提纲挈领地罗列板书,指向性明显,学生不仅宜利用板书进行背诵【篇五:《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周三上了一堂组内教研课——《儿童诗两首》。

一首尽是孩子奇妙的幻想,而另一首也正如题目一般,是剪辑了儿童生活的三个片段写的一首组诗。

其中《我想》一诗,读起来充满了诗韵,本来的打算是先让学生读诗,尤其是要读准“啊”一字在诗中的变音。

再通过体会诗中作者用词,想象的优美来感受。

因此,课堂上在通读了全诗后,我问学生:这首诗读起来很美,你喜欢作者哪一部分的描写?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感受,有觉得变成小草、小花沐浴春的气息美的,也有觉得附在风筝上,感受蓝天的纯净美的。

在这里教学的时候,由于前面时间拖得太长,我有些心急,一个同学说完一处,仅仅是让他再象征性地读一读就过去了,并没有深究。

有些学生的思路是被我牵着往前走的,似懂非懂,甚至没有自己的思考。

虽然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诵读,但是没有体会的读是没有底蕴的,这时候的读,感觉得出学生明显分了层次,体会深的带感情读,有声有色,有些则是跟着动嘴。

而在教授第二首诗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其实也只是读后再介绍了下组诗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三幅画面,再读就一笔带过了。

课后探讨的时候,有老师提出要吃透儿童诗的特点。

我恍然大悟,是啊,在上课时候虽然在体会语言的优美,想象的跳跃,但是真正重点其实是“想”,在这样的课堂上,最应该的是要扶持学生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篇六:《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小学语文_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

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

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二、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模仿前四个小节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儿童诗。

通过师生对话,了解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情景引入。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

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出示学校花园照片,学生观察,想象。

2、点拨入题。

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三)初读,感知内容。

1、出示初读要求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

特别注意“悠啊(wa)悠”、“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3、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四)再读,体验情趣。

1、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

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

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

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孩子们学诗歌的愉悦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

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

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

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

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

《儿童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

《儿童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

《儿童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1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假如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小朋友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小朋友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和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小朋友。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干真正地走进诗境。

假如溪边是一幅画
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溢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小朋友,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

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习《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1.“我”想把手安在()上,使它()。

2.“我”想把脚接在()上,使柳树长得更()。

3.“我”想把眼睛装在()上,使它看到()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上,使自己更(),更()。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

(出示:童年的水墨画)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

(依次出示:街头溪边江上)
三、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钓鱼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

(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

《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

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

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
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

如学习《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

如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习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

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

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

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

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