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0765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c.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04df1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答案:戏曲表演;民间风俗;文化传承。
(5) 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答案: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
2. 选择题
(1) 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升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创造能力。
答案: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戏曲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文化交流方面,组织川剧变脸表演团队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演出交流等活动,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论述题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பைடு நூலகம்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表演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05848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d.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变脸》,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
2. 欣赏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变脸》剧本和相关的戏剧文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川剧变脸的了解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变脸》剧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戏剧文学特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中的戏剧语言特点,如对白、独白、旁白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四、角色扮演(2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剧文学的特点和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剧本内容。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川剧变脸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分析戏剧语言特点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六、深入学习戏剧结构(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的戏剧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戏剧结构对于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七、探讨文化内涵(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变脸》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传统道德观念、社会风俗等。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互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50f6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7.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指导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2.学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变脸教案5篇
![变脸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3472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0.png)
变脸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变脸教案5篇教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一个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脸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2463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c.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戏剧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戏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3)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尝试进行戏剧表演,体会戏剧乐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川剧变脸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川剧变脸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欣赏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六、教学内容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将《变脸》与其他戏剧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魅力。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001a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e.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学会欣赏川剧变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解释。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川剧变脸的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4. 欣赏与实践(1)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学生尝试模仿川剧变脸的动作和表情,体会表演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川剧变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观看其他川剧表演,拓展学习视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川剧变脸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关注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组词等方式进行检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67a354b8f67c1cfbd6b84c.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46e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0.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中的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川剧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运用川剧片段或图片展示,引入“变脸”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川剧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变脸》,并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什么?川剧脸谱是如何变化的?2. 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表达的意义:通过哪些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川剧脸谱的魔力?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Step 3 学习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10分钟)1. 展示川剧脸谱的形式和颜色,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的脸谱形式和颜色代表的意义。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合作讨论后进行展示,并加以解释。
Step 4 进阶拓展(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脸谱形式和颜色,设计一个角色扮演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川剧脸谱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川剧脸谱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一些川剧脸谱的经典形象。
四、教学资源:川剧脸谱图片、川剧脸谱介绍等多媒体资料。
五、板书设计:川剧脸谱的形式和意义- 形式:白、红、黑、蓝、黄、绿、紫等- 意义:善、恶、忠、信、奸、勇等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川剧和川剧脸谱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577a7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7.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品味语言魅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变脸》2.教学课件或黑板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四、品味语言魅力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课文背景:课文选自现代作家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废都》中的一篇名为《变脸》的小说。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变脸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三的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脸上戴上一副假面具,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然而,当他遇到一个真诚善良的女孩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人生价值。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谁能概括一下故事的大意?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王三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人,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施害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08a5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提高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挖掘。本节课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导入课文《变脸》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的学习,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短语、句式和课文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变脸的技巧、川剧脸谱的象征意义等,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变脸》这一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川剧变脸”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川剧变脸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探讨变脸的历史起源、艺术价值、传承现状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4.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变脸》这一课文作为九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变脸》的教案(6篇)
![《变脸》的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9c8c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f.png)
《变脸》的教案(6篇)主题名称漂亮的天空课题名称会变脸的月亮活动目标1、培育对月亮变化的奇怪心和主动探究意识。
2、进展观看、联想和集中思维力量。
3、观看月亮变化,想象出与月亮相像的物体。
“活动预备挂图,幻灯片活动流程一、开头局部:1、引导幼儿观看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看到的月亮,师:圆圆的月亮像什么?还有什么是圆圆的?3、教师依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外形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4、熬炼幼儿的集中思维力量,师:月亮是怎样变脸的?幼儿自由答复,进展口语表达力量集中思维。
二、师讲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似乎小姑娘的眉毛。
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似乎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美丽,惋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活动反思: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发挥想象力去思索并答复,本节课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流程“裁缝师傅打算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
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
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美丽了,惋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
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静静地露面。
通过让幼儿故事,让幼儿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三、幼儿分组操作:1、用橡皮泥捏月饼2、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供应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49352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脸》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2. 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分析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相关知识。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进步。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d57a1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一、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课文,如《脸谱》、《京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艺术形式了解多少?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体会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变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变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b7d1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0.png)
(二)研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4、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同样,在《变脸》这一课,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那么,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5、狗娃悲惨的命运确实让人同情,剧中的“帮腔人”也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那么,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8、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四)延读课文
9、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思考: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而且我们从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其他戏曲剧本,去领略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7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感受剧本的形象美。
⑴分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征,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佐证。
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变脸》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变脸》教案
![《变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473a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b.png)
《变脸》教案《变脸》教案15篇《变脸》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空心图案和实心图案的不同。
2、通过玩套盒、正反拓印套盒,感受套盒在画面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3、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玩过套盒玩具。
2.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若干。
3.加了糨糊的水粉颜料,每组一张黑色卡纸、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套盒。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套盒玩具。
这些套盒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呀?我们来和它们玩一玩吧!(2)教师:你刚才是怎样套盒玩游戏的?(3)教师:套盒有大有小,有圆有方。
它们可以排排队,可以套在一起,还可以反过来搭高。
2、幼儿随意拓印。
(1)教师:套盒还可以蘸点颜料印着玩呢!谁知道可以用套盒的哪里蘸颜料呢?(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颜料盘中的套盒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套盒进行拓印。
要点提示颜料盘中的套盒,有的是正着放的,有的是反着放的。
在印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套盒交替印。
3、幼儿欣赏套盒正反拓印出的图案。
(1)教师:套盒的两张小脸印出来的图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像什么?(2)教师:点点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圈圈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3)教师:好多点点和圈圈在一起,它们在玩什么呀?活动建议☆活动廷伸引导幼儿在套盒正反两面不同的印迹上进行想象和添画,感受不同的画面效果。
☆区角活动①美术区:卒心、实心两种不同的玩具或蔬菜头(如圆柱积木和管状玩具、藕头和胡萝卜头)、颜料、画纸,让幼儿在拓印过程中,比较感受印迹的不同。
②智力区: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套盒的大小变化,以及正面“套”,反面“搭”的不同玩法。
☆环境创设①用幼儿的作品装饰班级的游戏区角,让幼儿感受套盒印画的装饰效果。
②设置拓印展区,展示套盒添画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衣服、装饰画上空心和实心的图案。
《变脸》教案2活动目标:1、在与同伴玩变脸游戏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变化特点。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bb521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00.png)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形象描写,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课文,如《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简介《变脸》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边阅读边勾画出生词、难句,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如作者对“变脸”的描写、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等。
(3)讨论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如幽默、讽刺等。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
(3)讲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对课文主题有了深刻的感悟。
2.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今后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网络资源,如课文朗读、视频讲解等。
六、教学建议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ee00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d.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化。
2. 理解和解读文本,掌握小说的基本解读方法。
3. 掌握叙事文的基本功能,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真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文本,掌握小说的基本解读方法。
2. 掌握叙事文的基本功能。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真谛。
2. 理解脸谱文化,掌握脸谱文化在小说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课前任务。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
3. 课文导读和听读。
4. 课文解读和分析,探究小说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学生小组互动讨论。
6. 课后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5分钟)1. 准备一张脸谱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图片并思考,这个画像是什么? 是来自哪个文化?2. 导入小组任务:准备一份口袋辞典,搜索相关内容:什么是脸谱文化?二、阅读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名,简单介绍。
2. 学生们看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3. 回答问题:脸谱文化是什么? 它揭示的是人性和生存的什么问题?三、阅读和分析(3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依次讲解课文内容。
2. 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读这件小说,你感受到什么?3.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小说表现出的人性和人生的问题。
四、作业(5分钟)1. 请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符合脸谱文化的生活方式。
2. 口述介绍自己所做的努力,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学资源】1. 电子板书。
2. 课本。
3. 图片。
4. 口袋辞典。
【教学评估与反思】评估方式: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反思:尽管以课外小组讨论的形式,但仍感觉这是一篇独白式小说,或许可以加入一些多元的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
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二)〈〈变脸〉〉剧情介绍《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
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词语注释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明确: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四)精读课文(1)细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好的情节用笔划出并阐明理由。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
真所谓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尽情品味吧!(五)布置作业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导语:这场戏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一)赏析剧本的情节美(1)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情节美,美在”句式,领略情节的魅力。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小结: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导语: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
(二)欣赏形象美(1)分角色表演,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
(2)请演员谈对角色的理解明确:狗娃──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现在人的思想小结:这场戏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示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导语:戏曲中的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情味十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语言美:(1)学生自选片断品味(2)反复读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句子,体会哀伤、痛苦的悲惨心情。
讨论:体会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小结: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造就。
(四)课堂活动:欣赏脸谱(1)展示川剧变脸中常见的脸谱。
(2)课件:播放歌曲《唱脸谱》MTV;(五)布置作业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教学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魏明伦及剧本《变脸》的全剧情。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通过戏剧语言的赏析,理解人物丰富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戏剧名冠五洲。
数百个枝繁叶茂的戏曲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
林林总总的舞台表演、戏剧绝活中,要论神奇诡异、惊心动魄,首推川剧“变脸”。
一招手,一抖袖,一甩头之间,相随心变,心随情动,尽显浪漫奇特,一展舞台风流。
今天,让我们走进“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扛鼎之作《变脸》中的一段节选,体会巴山蜀地的戏曲之美,感受奇特川剧的无穷魅力!请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戏剧介绍请大家观赏几张图片“戏剧变脸图片”瞬息万变,美轮美奂的变脸绝活,让同学们瞠目结舌。
川剧,堪称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乐曲丰富,表演艺术精湛。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作者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童年失学,9岁唱戏,担任过演员、导演、编剧,14岁开始发表习作,后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等。
《变脸》是魏明伦的扛鼎之作,曾被拍成电影,剧本也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享有世界声誉。
四、《变脸》剧情梗概老师先把《变脸》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给大家听。
故事发生在一九二几年,当时那个社会,官场腐败,军阀横行,盗匪四起,民不聊生,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在四川平原,有一位老艺人水上漂,身怀绝技,孑然一身,以小船为家,青猴为伴,人称变脸王。
为了收留后代以传绝活,在人口市场上,变脸王相中了一个被变卖了七次的8岁小男孩狗娃,他买下了这个男孩,并对他百般关怀爱护,但当他得知这男孩是女扮男装,他坚决让她离开他,后来在万般无奈之中,这女孩才得以留下,但只能叫变脸王“老板”不准叫爷爷。
狗娃对变脸王的重男轻女不服气,一次趁变脸王不在偷试了变脸王的脸谱,不小心引发出一场火灾,狗娃自知闯祸,愧疚离开了变脸王。
在流浪乞讨中,又落入人贩手中。
在人贩子破旧的阁楼上。
她结识了三岁男孩天赐,并趁人贩子喝醉之际,逃离了虎口。
她把天赐送给了变脸王,自以为是两全其美,谁知天赐是富家之孙,在他被贩卖后,他孙祖父求助于警察局到处悬赏寻找。
变脸王对此一无所知,一天携天赐在街上游玩之际,当场被抓住。
重刑之下,他以“拐卖儿童罪”锒铛入狱,警察局把本县十几起未结的儿童案全算在他头上,他被判以死刑。
狗娃闻讯痛悔不已,去找活观音,恳请他去救爷爷,活观音求告护国军师长,遭到拒绝,狗娃急中生智,在护国军师长寿宴上,仿效川剧《观音得道》中观音为救父命而在舍身崖前割断绳索跳崖的情节。
狗娃的真情感动了活观音也打动了师长。
师长当即应允亲自出面为变脸王申冤。
最后,变脸王被释放,在码头上,见到了正在擦船板的狗娃。
在“爷爷”的呼唤声里,爷孙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在变脸王临终之际,他将绝活传给了狗娃。
一、说教材《变脸》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将引领我们进入戏剧天地,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会被那生动的故事吸引,会被那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揪心,见识人生百态,品味多彩人生,丰富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变脸》是一个川剧剧本,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
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
剧本描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这6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感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说教法和学法(3分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再加上新课标的要求和戏剧文学的教学特点,我准备采取演读法、讨论法、美点寻踪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演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法和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情节美、形象美以及语言美,并通过讨论来引发思考、强化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