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

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

Ⅰ实验部分实验一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赋存的场所和运移的通道,作为含水介质,空隙的性状严格控制着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和运动特征。

在孔隙水研究中,首先要对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进行实际测定,以了解岩层容水、持水和给水能力等方面的水文地质特征。

岩石的孔隙度是用以表征岩石容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岩石的持水度是用来表征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能力的指标;岩石的给水度是表征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或给出水量大小的指标。

岩石的给水度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矿坑排水或疏干、建筑工程地基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必需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室内测定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分析本次实验后面的相关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书。

二测定方法及原理松散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与给水度测定方法,通常有高柱仪法和加压法,前者适用于砂和亚砂;后者则用于粘土及亚粘土。

本实验为高柱仪法(图Ⅰ—1),用以下两种方法均可求得其相应参数。

(一) 直接测定水量法根据定义,只要测出装入高柱筒中干试样的体积(V干试样)、试样饱水时所用水的体积(向供水瓶内加入的水和剩余水的体积之差),即:V饱水=V加水―V剩水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试样排出水的体积(V排水),则试样所保持的水体积(V持水)为:V持水=V饱水―V排水据此,就可求出相应的孔隙度(n)、图Ⅰ—1高柱仪测定装置持水度(sr)和给水度(μ)。

1—高柱筒2—橡胶管3—橡皮塞4—金属网(二) 间接测定水量法5—调流量管夹6—接水桶7—供水瓶先将干试样装入高柱筒,并测出干试样体积(V干试样),倒出干试样,并将干燥试样称量获得其总重量(W干试样)后,再装入高柱筒,并加水饱和,最后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流出,直至排尽。

根据试样所排出的水量(V排水)、试样饱水时的含水率和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的含水率与试样总重量W干试样,就可求出砂土的V持水及V饱水。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实验样品的体积和质量,确定样品的平均密度和孔隙度,并掌握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由各种类型和尺度的孔隙组成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是岩石形成时就具有的,次生孔隙是后期在岩石中形成的。

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通常有置换法和密度法。

本实验采用浮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浮法是利用岩石密度与测量液体密度的差异,通过浸泡法测得岩石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来求解。

实验步骤:1. 取实验样品,将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布或纸巾将其外表擦干。

2. 将样品放在秤盘上,测量其重量,并记录结果。

3. 取一个干净的容器,先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重量。

4. 用清水将容器装至约7/8的容积。

5. 用手将装有清水的容器置于实验样品上,至少盖住实验样品的顶部。

6. 记录液体的体积。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建议用毫升阅读浮标的容积器或移液管等专用工具测量。

记录液体体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掉液体表面的涟漪。

7. 将容器取出,记录液体温度,并用差压计测得大气压强。

8. 计算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

岩石密度=实验样品重量/实验样品体积孔隙度=(1- 岩石平均密度/实验液体密度)×100%注意事项:1. 实验液体的温度和压强必须测量,并考虑它们对密度的影响。

实验液体的温度应在室温范围内,实验液体的密度最好与岩石密度相近。

2. 手操作时注意避免样品坠落,以免破坏样品。

3. 一定要注意记录数据时的精度,在做测量时尽量减小误差。

4. 在进行测量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转。

实验结果及分析:本实验采用浮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最终结果如下:实验样品重量:102.50g实验液体温度:25℃大气压强:100kPa实验液体体积:250.00ml平均密度:2.67g/cm³孔隙度:17.33%通过实验测得的平均密度和孔隙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均密度还是孔隙度都是合理的。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计算实例
4.3
误差分析
4-3 计算实例
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算实例
4-3 计算实例
4.1
数据处理
4.2
计算实例
4.3
误差分析
4-2 误差分析
➢显然,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引入误差的直接量有:

➢系统参数Vk和G的误差是由于标定过程的误差造成的,其大
小应根据标定公式及其标定用的测量参数
的测
量误差来计算。
➢因此,孔隙度的测量误差的计算实际上要考虑两个过程的误 差传递问题。
3 实验步骤
➢5.关样品阀,开放空阀,从样品杯中取出全部钢块,装入岩 心,如岩心未装满岩样杯,用钢块尽量把杯子装满(原则是使 其空间体积最小),然后将样品杯装在夹持器上密封。重复步
骤5,记下平衡压力p及取出的钢块体积 V钢 。
➢6.实验完毕,关样品阀,开放空阀,关高压气瓶阀门,用调 压器将压力表读数调到0,然后关闭所有阀门,取出岩样将钢 块全部放入样品杯内,装在夹持器上,实验结束。
5-2 参考文献
[1] 沈平平等,油层物理实验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9. [2] 何更生,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 [3] 柯式镇,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计量学报, 2007,28(2):177~179.
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由此可知,在体积一定,即
一定时,待测体
积只是平衡压力p的函数,所以,只要测定平衡压力p
就可以了。
1-1 方法原理
由上述测量原理可知,我们只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 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 ,未知空 间体积 ,那么: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1 / 4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气体孔隙度仪是测量体积的一种仪器,用它可以测定岩样的骨架体积和孔隙度体积,利用气体膨胀原理,即玻义尔定律,已知体积的气体在其确定压力下向未知体积等温膨胀,膨胀后可测定最终的平衡压力。

平衡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未知体积的大小,而未知体积的大小由玻义尔定律求得。

该仪器可用两种气体作为驱替介质,氮气和氦气,对于一般的砂岩可用氦气,对于较为致密的灰岩和孔隙较小的岩样可用氦气测定。

根据玻义尔定律,如图—2所示:气体的已知体积V k 与所测压力P k 下等温膨胀到未知室体积V 中,膨胀后测量最终平衡压力P ,这个平衡压力取决于未知体积量,未知体积可以用玻义尔定律求得:V k P k =VP +V k P (1) V =V k (P k −P)/P (2)对于低压真实气体,在弹性体积中作等温膨胀,考虑到器壁的压变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计算由下式表示: V =V k (P k −P P)+P+P 0PG (P k −P) (3)式中:V ——未知室空间体积,cm 3V k ——已知室空间体积,cm3P k ——已知室的(原始)压力,MPa P ——平衡压力,MPaP 0——当天大气压力,MPa G ——体积的压变系数。

(一)岩样颗粒体积的测定:由上述所知,只有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P 1,未知室空间体积为V 1。

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4)未知室里装上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P ,未知室的空间(包括岩心当中的空习体积)体积V 2 V 2=V k (P k −P P)+P+P 0PG (P k −P) (5)式(4)—式(5)为岩样的颗粒体积为V gV g =V 1−V 2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所用的气体空隙度仪结构设计上考虑了精度和已知室的校正问题,所以在岩样杯(未知室)中装满了不同体积的钢块,在测定P 1时应在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测定P 时应从杯中取出与岩样体积相当的钢块体积,记录取出的钢块体积V 钢,所以颗粒体积为V g =V 1+V 钢−V 2 (6)(二)岩样外表体积和孔隙度的确定1、外表体积的求法:V f =HD 2π/4 (7) 式中:V f ——岩样外表体积,cm 3D ——岩样直径,cm H ——岩样高度,cm 2、孔隙度的求法根据下式就可求出岩样的空隙度Φ: Φ=1−V g /V f (8)(三)公式(3)中V k 、G 的确定其方法是在同一原始压力P k 下测定: 1、 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P 1; 2、 从杯中取出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2;3、 从杯中取出3号钢块(同时装入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3;根据公式(3)就可以知道下面三个描述性方程: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9) V 2=V k (P k −P 2P 2)+P 2+P 0P 2G (P k −P 2) (10) V 3=V k (P k −P 3P 3)+P 3+P 0P 3G (P k −P 3) (11)由(11)—(9)式得:V 3−V 1=V k (P k P 3−P k P 1)+[(P k P 3−1)(P 3+P 0)−(Pk P 1−1)(P 1+P 0)]G (12)由(10)—(9)式得: V 2−V 1=V k (P k P 2−P k P 1)+[(P k P 2−1)(P 2+P 0)−(Pk P 1−1)(P 1+P 0)]G (13)令:A =P k P 3−P kP 1B =(P k P 3−1)(P 3+P 0)−(P kP 1−1)(P 1+P 0)C =P k P 2−P kP 1D =(P k P 2−1)(P 2+P 0)−(P kP 1−1)(P 1+P 0)有:V 3−V 1=A ∙V k +B ∙GV2−V1=C∙V k+D∙G 经整理得G=A(V2−V1)−C(V3−V1)AD−BC(14)V k=D(V3−V1)−B(V2−V1)AD−BC(15)式中(V2-V1)——第一次取出的1号钢块体积;cm3(V3-V1)——第一次取出的3号钢块体积;cm3P0——大气压力;MPa二.测量参数表三.用式(14)和(15)计算v k和G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A=P kP3−P kP1=0.309B=(P kP3−1)(P3+P0)−(P kP1−1)(P1+P0)=0.399MpaC=P kP2−P kP1=0.069D=(P kP2−1)(P2+P0)−(P kP1−1)(P1+P0)=0.093Mpa V2−V1=V01=1.453cm33/ 4V3−V2=V03=6.401cm3因此,根据式(14)和式(15)得:G=A(V2−V1)−C(V3−V1)AD−BC =6.060 cm3Mpa⁄V k=D(V3−V1)−B(V2−V1)AD−BC=12.891 cm³四.用式(8)计算岩样孔隙度根据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V1=V k(P k−P1P1)+P1+P0P1G(P k−P1)=1.016 cm³V2=V k(P k−PP )+P+P0PG(P k−P)=1.254 cm³V g=V1+V钢−V2= 20.429 cm³V f=HD2π/4=24.406 cm³因此,根据式(8),得:Φ=1−V g/V f=0.163。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引言孔隙度是岩石中所有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样品总体积的比值,是评价岩石储层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试孔隙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中的储层特性。

本实验使用氮气置换法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并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原理氮气置换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孔隙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的特性,通过测量被测样品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来获得孔隙度信息。

具体的原理如下:1. 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孔隙度(φ)的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Vv为被测样品中的孔隙体积,Vt为被测样品的总体积。

2. 氮气置换法的原理氮气置换法利用氮气的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将被测样品放入封闭的测试装置中,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使氮气逐渐渗透到样品中的孔隙中。

当氮气压力达到平衡时,测量装置中的压力和体积信息,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氮气置换仪、高压氮气源、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材料准备包括岩石样品、封闭测试容器等。

2. 样品制备从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经过清洗和干燥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样品,并记录样品的尺寸和质量。

3. 测试装置设置将制备好的岩石样品放置在测试装置的测试室中,完全密封。

4. 氮气置换打开高压氮气源,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直到测试装置中的压力稳定。

记录下测试装置中的压力值。

5. 测定体积和质量测量测试装置中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

6. 数据处理与计算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孔隙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

以下为实验结果:样品编号尺寸(cm)质量(g)压力(MPa)体积(cm^3)孔隙度(%)-1 3×4×5 15.2 1.5 22.6 15.42 2×3×4 10.5 1.2 16.8 12.53 4×4×5 20.1 1.8 27.0 17.8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样品的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样品的不同物理结构和成分差异导致的。

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

Ⅰ实验部分实验一 松散岩石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的测定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赋存的场所和运移的通道,作为含水介质,空隙的性状严格控制着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和运动特征。

在孔隙水研究中,首先要对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进行实际测定,以了解岩层容水、持水和给水能力等方面的水文地质特征。

岩石的孔隙度是用以表征岩石容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岩石的持水度是用来表征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能力的指标;岩石的给水度是表征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或给出水量大小的指标。

岩石的给水度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矿坑排水或疏干、建筑工程地基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必需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室内测定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分析本次实验后面的相关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书。

二 测定方法及原理松散岩石的孔隙度、持水度与给水度测定方法,通常有高柱仪法和加压法,前者适用于砂和亚砂;后者则用于粘土及亚粘土。

本实验为高柱仪法(图Ⅰ—1),用以下两种方法均可求得其相应参数。

(一) 直接测定水量法根据定义,只要测出装入高柱筒中 干试样的体积(V 干试样)、试样饱水时所 用水的体积(向供水瓶内加入的水和剩 余水的体积之差),即: V 饱水=V 加水―V 剩水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试样排出水的体 积(V 排水),则试样所保持的水体积(V 持水) 为:V 持水=V 饱水―V 排水据此,就可求出相应的孔隙度(n)、 图Ⅰ—1高柱仪测定装置持水度(s r )和给水度(μ)。

1—高柱筒2—橡胶管3—橡皮塞4—金属网 (二) 间接测定水量法 5—调流量管夹6—接水桶7—供水瓶 先将干试样装入高柱筒,并测出干试样体积(V 干试样),倒出干试样,并将干燥试样称量获得其总重量(W 干试样)后,再装入高柱筒,并加水饱和,最后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流出,直至排尽。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_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4年9月22日 成绩:______ 班级:_ _学号: 姓名:_ _教师:_________同组者: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2、 掌握气体膨胀法测定孔隙度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在标准室内充满一定压力的气体,打开标准室与岩心室之间的开关,标准室中的高压气体将进入岩心室,其压力降低。

根据波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联通后,平衡压力就降低;反之,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就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的平衡压力后,根据标准曲线反查岩样固相体积,按公式计算岩样孔隙度公式:fsff p V V V V V -==φ φ------孔隙度 测定岩样骨架体积的原理:根据气体等膨胀定律:)()-(10211s 00V V V P V P V V P s +-=+ 用表压表示---))(()()-(100210g 1s 00V V V P P V P P V V P s g +-+=++其中-,2g 1g P P 表示表压化简后得1g 1102)(V P V V V P s g =+-三、 实验流程s V1V气源o P1P四、 实验操作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将钢盘由小到大编号为1,2,3和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 将2号钢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装入夹持器中,转动T 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中的压力为大气压。

3、 关闭样品阀及放空阀,打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使标准室内的气体压力为560KPa 。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内的气体压力。

孔隙率检测报告范文

孔隙率检测报告范文

孔隙率检测报告范文孔隙率是指岩石、土壤或其他多孔介质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在地质工程、土壤力学和地下水领域中,孔隙率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探讨孔隙率的定义、常用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编写孔隙率检测报告。

一、孔隙率的定义孔隙率是指岩石、土壤或其他多孔介质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它是衡量多孔介质中可容纳液体或气体的能力的重要参数。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物质的渗透性、压缩性和强度等性质。

二、孔隙率的测定方法1.水位法水位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孔隙率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首先需要获取一个代表性的岩石或土壤样本,并在实验室中将其干燥至恒定质量。

然后将样本置于一个测定器中,使其完全浸入水中。

根据水的浸润高度和测定器的几何尺寸,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2.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孔隙率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体在孔隙中的置换来计算孔隙率。

首先将样本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通过改变压力或温度来改变孔隙中的气体浓度。

然后通过测定气体置换前后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孔隙率。

3.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用于颗粒较大且孔隙较小的物质的孔隙率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孔隙来计算孔隙率。

由于直接计数法需要较高的显微镜技术和时间成本,因此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研究和实验。

三、孔隙率检测报告的编写1.报告标题和目的报告的标题应明确表达所进行的孔隙率检测。

而目的部分应简要介绍为什么进行该项检测,检测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将如何使用检测结果。

2.检测方法介绍在报告中,应对所采用的孔隙率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包括水位法、气体置换法等不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该方法进行检测。

3.样品信息4.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所采用的测定方法,报告中应将每个样品的孔隙率测定结果详细列出,并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来清晰地展示数据。

此外,还要对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分析。

5.结果讨论和结论在结果讨论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与先前的研究或理论进行比较。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岩石孔隙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1.10.21 成绩:班级: 石工10-15 学号:10131504 姓名: 于秀玲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一定,放入岩心杯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100%f s fV V V ϕ-=⨯式中 φ—孔隙度f V —岩样外表体积s V —岩样固相体积测定岩石骨架体积可以用①气体膨胀法11221()()Po Vo Vs PV P Vo V V -+=-+②气体孔隙度仪测定岩石外形体积可以用①尺量法 ——适用于外形规则的岩石②排开汞的体积法——适用于外形不规则的岩石三.实验流程图1 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 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2.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3.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4. 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5.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6. 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

7. 开放空阀至大气压,关样品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岩心室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8. 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全部(1号-4号)及两两组合的三组钢圆盘装入岩心室中,重复步骤2-5,记下平衡压力。

9. 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室,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一、页岩孔隙度页岩孔隙度是指页岩岩石中存在的孔隙空间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页岩的储层质量和油气运移能力。

在测定页岩孔隙度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孔隙度测定仪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一定量的岩心样品,并将其放入浸泡石油醚中,以去除样品中的油脂。

然后,将岩心样品放入浸泡石油醚的容器中,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使石油醚进入岩石孔隙中。

最后,根据岩心样品的质量变化和石油醚的用量,计算出页岩孔隙度。

二、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力。

渗透率的大小决定了岩石中油气的运移速度。

测定渗透率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压汞法和气体渗透法。

压汞法是通过压汞仪来测定岩石的渗透率,具体操作是将样品放入压汞仪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汞液的流量和压力变化,然后根据流量和压力的关系计算出渗透率。

气体渗透法是将气体通过岩石样品,测量气体的渗透速度,然后根据渗透速度计算出渗透率。

三、饱和度测定饱和度是指岩石中被流体充满的程度。

饱和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中油气的储量和产能。

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浸泡法、孔隙压力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浸泡法是将岩石样品浸泡在流体中,测量流体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然后根据流体的质量和岩石样品的体积计算出饱和度。

孔隙压力法是通过测定岩石孔隙中的压力变化来计算饱和度。

核磁共振法则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岩石样品中不同组分的核磁共振信号强度来计算饱和度。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是评价页岩储层质量和油气运移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得这些参数的数值,为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孔隙率检测报告

孔隙率检测报告

孔隙率检测报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概述******有限公司拟对****尾矿库工程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进行堆石筑坝,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孔隙率进行检测。

二、工程概况**********尾矿库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为材料,对坝体标高677.50米至709.60米进行堆石筑坝。

堆石高度32.10米。

三、任务要求主要对初期坝堆石孔隙率进行检测,检测孔隙率实测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为尾矿库技改工程整体验收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参数。

四、检测依据①、检测合同;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③、《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④、《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718-95);⑤、《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⑥、《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五、技术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相应规程规范要求,经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商,并根据该工程具体情况,共布置检测点325个(其中:8个检测点孔隙率数据结果在31.6 %~33.1 %之间。

大于30%,不符合设计要求,现场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检测点重新碾压后进行补测,检测结果均已合格)。

本着客观、准确、真实、全面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随机抽取检测点,从高程677.50米开始~高程709.60米结束。

高程677.50~681.7米每增高0.50~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682.50~700.00米每增高0.60~0.80米高程抽取9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0.80~704.8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6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5.6~709.6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方法测定岩石样品的孔隙度,以了解岩石的孔隙特征,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孔隙度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是描述岩石储油、储气能力的重要参数。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测定岩石孔隙度:1.准备一定质量的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2.测定标准物质的密度ρs;3.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ρr;4.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浸入水中,测定它们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将其破碎、研磨,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裂纹;2.准备标准物质:选用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确保其密度均匀、无孔隙;3.测定密度ρs:将标准物质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1,计算标准物质的体积Vs;再称取干燥的标准物质的质量ms,计算其密度ρs;4.测定岩石样品密度ρr:将岩石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2,计算岩石样品的体积Vr;再称取干燥的岩石样品的质量rr,计算其密度ρr;5.浸水实验: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分别放入广口瓶中,加水至淹没,静置24小时后,读取广口瓶中水的质量m3和m4,计算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6.计算孔隙度: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标准物质密度ρs:通过比重瓶法测得标准物质的密度为1.66 g/cm³;2.岩石样品密度ρr:通过比重瓶法测得岩石样品的密度为2.77 g/cm³;3.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2.37g/cm³;4.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w: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1.87g/cm³;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得到岩石孔隙度为37%。

实验十二、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实验十二、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对C—Ⅲ—46亮晶鲕粒含云灰岩成岩作用现象和孔 隙类型进行镜下素描,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砂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现象的 观察,基本掌握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点 及镜下观察、描述方法。
2、学会镜下识别孔隙类型,了解孔隙的描述 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看砂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现象的多媒 体演示
变形鲕,压实作用
缝合 线, 压溶 作用
泥晶白云 岩中石膏 结核被硅 化和方解 石化、交 代作用
交代作用(白云 石化)
白 云 石 交 代 作 用
白云石交代作用、 选择鲕缘不 规则
溶解作用、形 成长石粒内溶孔
溶解作用、形成正长石 粒内溶孔
砂岩中的 粒间孔, 配位数 4~5个
细晶白云岩 中的晶间孔
中晶白云岩 中的晶间孔
三、实验报告要求
对C—Ⅲ—46亮晶鲕粒含云灰岩成岩作 用现象和孔隙类型进行镜下素描,并 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2、岩石薄片观察: C—Ⅲ—46 亮晶鲕粒含云 灰岩
黑云母(褐铁矿化)变 形,压实作用
砂岩中硬石膏、方解 石胶结(交代)作 用
方解石 胶结、 交代作

硬石膏 胶结、 交代作

变晶鲕,重结晶作用
残余鲕,重结晶作 用
亮晶方解石 胶结作用
白云石化 交代作用
方解石化(去膏 化)交代作用
方解石化、 交代作用
实验十二 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砂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现象的观察, 基本掌握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点及镜下观察、描 述方法。
2、学会镜下识别孔隙类型,了解孔隙的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看砂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现象的多媒体演 示

孔隙度测定

孔隙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2.5.28 成绩:班级: 勘查09—2 学号: 09012210 姓名: 李新鹏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刘森实验名称: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是样品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是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100⨯-=f sf V V V φ三、实验流程与设备(a ) 流程图(b)控制面板设备: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仪器部件组成: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KPa的气体。

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稳定。

②调节阀:将10KPa的气体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KPa)。

③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只是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的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1.用有表喀尺测量各个刚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刚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浆2号刚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加持器中,顺指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气体孔隙度测量

D
pk p2
1 p2
po
pk p1
1 p1
po
V3 V1 AVk BG V2 V1 CVk DG
1-2 系统参数的标定
经过整理后得:
G A(V2 V1 ) CV3 V1
AD BC
Vk
A(V3
V1) CV2
AD BC
V1
式中: V2 V1 ----第一次取出的第一号钢块体积; V3 V1 ----第二次取出的第三号钢块体积; p1 -------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MPa);
V f 为岩石外表体积 (cm3 ) ; Vg 为岩石骨架体积 (cm3 ) 。
岩石孔隙度表征单位体积岩石
孔隙体积的大小,用 表示。即孔
隙度就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 表体积的比值。
测定孔隙度的大小只要测出岩 石的外表体积 V f 和岩石固相体积 Vg 及岩石的孔隙体积 V p中的两项就可 以求出。
气体孔隙仪面板图
目 录
测量方法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结论及参考文献
3 实验步骤
➢1.将测量后的钢块全部装入样品杯中,并把该杯密封于夹持器 之中。 ➢2.检查所有阀门,使其都处于关闭状态。 ➢3.开高压气瓶阀门,调节减压器使气瓶出口压力为0.8MPa。 ➢4.开仪器气源阀,开供气阀,用调节器将压力调到原始压力 pk (要求在0.5~0.6M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下pk 。然后开样品阀,气体进入样品杯,压力表读数 pk 开始下降, 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P1 。
目 录
测量方法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结论及参考文献
4.1
数据处理
4.2
计算实例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φ。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记录钢块体积和系统压力。

(8)打开放空阀,关闭样品阀,更换钢块。

(9)重复步骤(5)~(8),得到不同钢块体积所对应的系统压力,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关系曲线。

(10)将待测岩心放入样品室,测量所对应的系统压力P x,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V x。

(1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岩心直径和长度,计算岩心视体积。

岩石ct 孔隙度

岩石ct 孔隙度

岩石ct 孔隙度
岩石CT孔隙度分析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材料进行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材料内部的孔隙率信息。

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洞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对于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CT孔隙度分析通过获取岩石样品的CT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孔隙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信息,并计算出孔隙率。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岩石样品,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对于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油气储层评价、水文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岩石CT孔隙度分析需要使用高分辨率的CT扫描仪和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

扫描参数的选择和图像处理算法的优化都会对最终的孔隙度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岩石CT孔隙度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和算法,并遵循一定的实验操作规范。

总之,岩石CT孔隙度分析是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油气储层评价、水文地质等领域。

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取岩石内部的孔隙结构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年11月22日成绩:
班级:资源(中石化)07-1班学号:07131419姓名:武鑫彪教师:张丽丽同组者:无
实验内容: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悉知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膨胀法测定孔隙度)。

2.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样品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
100×−=f
s f V V V φ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图1.流程图
图2.控制面板
设备: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部件组成:
1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00KPa的气体。

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稳定。

2调节阀:将1000KPa的气体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00KPa)。

3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5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6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的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
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
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
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
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
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P——平衡压力,KPa;
V
——岩样固相体积,cm3;
s
V
——岩样外表体积,cm3;
f
d——岩样直径,cm;
L——岩样长度,cm;
Ф——孔隙度,%。

表1.气体孔隙度测定数据表
钢圆盘编号2#3#4#1、2、3、4#自由组合钢圆盘岩样编号2、3#2、3、4#3、4#P10-6#直径d /cm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长度L /cm 1.994 2.486 4.9989.962 4.4809.4787.484 6.670体积
f V /cm
3
9.788
12.203
24.534
48.901
21.991
46.525
36.737
32.741
原始压力
1P /Kpa 560560560560560560560560
测得压力
2P /Kpa
202218272513256470356295
图3.平衡压力与骨架体积标准曲线
故而岩样体积
3
22cm 741.32670.6500.24
1
41=××==ππL d V f 故而岩样孔隙度
14
.0%100741
.32250.28741.32%100=×−=×−=f s f V V V φ250
.28=s V 295
骨架体积f V /cm 3
在这个实验中,学习到了岩石孔隙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气体膨胀法),而且实验过程中在测量标准块的平衡压力时,需要认真的调节气压为560 kPa,并保证读数稳定时才可读取,所以需要仔细耐心的测量。

气体膨胀法:采用气体作为测量中介,既减小了粘滞系数等的干扰,又减少了浸入体积的误差。

把不易测量的孔隙体积转换成了容易测量的空气气体体积。

这种方法采用了我们地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介质替换法,把不容易测量的量转换成为容易测量的量。

求取孔隙体积:采用标准模型建立图版,利用图版来求解所需求的量。

这个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图板,以减少求解误差。

此种方法在石油工程中及勘查工程中极为常用。

关于测量:实验原理极其简单,但操作起来有一点儿麻烦,就是本实验中调节原始压力(560KPa)不容易调节,可以在第一次自小到大的方向调节调压阀。

在原始压力接近需求值时减缓调节速度,再接近数值时停止,最终要略微超过原始压力(不要超过5KPa)。

关闭供气阀,打开放空阀。

再关闭放空阀。

打开供气阀,注意显示数值,在接近原始压力值时调整个人状态并在到达数值时迅速关闭。

此过程无需再次调节调压阀,减少了实验强度,提升了实验速度,并且对实验结果五不良影响。

最后,还要感谢张丽丽老师的精心、耐心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