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合集下载

【数学】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数学】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关键字】数学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所谓三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认识它。

“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C):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掌握”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1.集合与简易逻辑:10-18分主要章节:必修1第一章《集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选修1-1(文)2-1(理)《常用逻辑用语》考查的重点是抽象思维实力,主要考查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关系,将加强对集合的计算与化简的考查,并有可能从有限集合向无限集合发展。

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

2.函数与导数:30分+主要章节:必修1其次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园与方程》选修1-1(文)2-1(理)《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选修4-4《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主线。

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复合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反函数生成考题,作为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

函数与导数的结合的解答题,以切线、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问题为设置条件,结合不等式、数列综合成题,也是解答题拉分关键。

3.不等式:5-12分主要章节: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选修4-5全书一般不会单独命题,会在其他题型中“隐藏”出现,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学问的考查中,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

解答题会与其它学问的交汇中考查,如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确定取值范围)、数列通项或前n项和的有界性证明、由函数的导数确定最值型的不等式证明等。

4.数列:20-28分主要章节:必修5其次章《数列》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连接点,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解答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另外一个与其它学问的综合题。

2023年全国卷数学(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3年全国卷数学(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3年全国卷数学(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新高考数学考点细目表

新高考数学考点细目表

新高考数学考点细目表
新高考数学的考点细目表会根据具体的教育考试院或教育部门所发布的最新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来制定,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可能存在差异,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般来说,新高考数学的主要考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函数与导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变换,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三角函数,复合函数与分段函数,函数与方程,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等。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数列与极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数列的极限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数列收敛性的判断,数列极限的应用等。

概率统计初步: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期望、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参数估计等。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复数、平面向量、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等基础知识也是重要考点。

实际应用题:如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问题。

请关注所在地区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官方文件,获取最新的新高考数学考点细目表。

高考(理科)数学考点分布

高考(理科)数学考点分布
高考(理科)数学考点分布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幂函数
5、函数与方程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十一)概率与统计
1、概率
2、统计案例(1)独立性检验(2)回归分析
选考内容
(一)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坐标系
2、参数方程
(二)不等式选讲
1、不等关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2、曲线与方程
(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空间向量的应用
(十七)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十八)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3、数学归纳法
(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四则运算
(二十)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排列与组合
3、二项式定理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023高考_高考理科数学必考考点及高频考点

2023高考_高考理科数学必考考点及高频考点

2023高考理科数学必考考点及高频考点高考理科数学必考考点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高考理科数学高频考点1.【数列】【解三角形】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所谓三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认识它。

“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C):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掌握”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所谓三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2 / 20认识它。

“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C):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掌握”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近六年安徽高考数学考点分布

近六年安徽高考数学考点分布
解析几何:抛物线中过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向量、平面区域
含参数的绝对值函数的最值、分类讨论
10
排列组合:立几中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
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
函数:三次图象与性质
排列组合:组合数的计算
函数极值
平面向量、
集合
11
正态分布:求
全称命题否定
算法:流程图
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二项式定理:已知指定项的系数求参数
算法:流程图
充要条件、
对数不等式
3
解析几何:求双曲线离心率
平面向量:基本运算
解析几何:求双曲线实轴长
算法:流程图
立体几何:三公理
算法:流程图
数列
4
综合知识与充要条件
函数性质:周期、奇偶、求值
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最值
数列:等比数列
函数:性质、充要条件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5
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
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集合运算
集合运算
集合运算
全称命题的否定
3
线性规划:可行域面积
平面向量:基本运算
解析几何:双曲线实轴长
对数运算:换底公式
充要条件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4
不等式与充要条件
解析几何:求直线方程
解析几何:直线过圆心
全称命题否定
算法:流程图
算法:流程图
5
数列:等差数列前20项和
数列:求数列项
对数函数与对数运算
数列:
等比数列与三角函数综合
统计概率:
求概率
求分布列和期望
二次不等式求解,导数的计算和应用
独立事件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新高考数学考点分布

新高考数学考点分布

新高考数学考点分布根据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对数学科目的考点分布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高考数学考点的分布情况,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代数与函数部分1.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在新高考数学中,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考点占比较大,分别涉及到函数图像、性质、方程与不等式等方面的内容。

1.2 指数与对数。

指数与对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新高考中的考点主要包括指数与对数的性质、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等方面的内容。

1.3 复数。

复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新高考数学中的复数考点主要包括复数的定义、运算、等式与不等式等方面的内容。

1.4 函数与方程。

除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外,其他类型的函数与方程也是新高考数学考点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有理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性质、图像、方程与不等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几何与图形部分2.1 二维几何。

二维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平面上的直线、角、相似三角形、面积与周长等方面的内容。

2.2 三维几何。

三维几何是新高考数学中的考点之一,主要包括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体积与表面积计算、空间向量等方面的内容。

2.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新高考数学中的考点主要涉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方程与不等式、解三角形等方面的内容。

2.4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新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坐标系、直线、圆、抛物线与双曲线等方面的内容。

三、概率与统计部分3.1 概率。

概率是新高考数学中的考点之一,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与计数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3.2 统计。

统计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新高考数学中的考点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频数分布、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等方面的内容。

四、证明与推理部分4.1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主要涉及数列与递推关系的证明。

4.2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证明。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新高考数学中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向量的共线、垂直、平行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证明。

高中数学考点细目表

高中数学考点细目表

高中数学考点细目表摘要:一、高中数学考点概述1.考点分布范围2.高考数学试题类型3.数学复习策略二、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1.向量概念及运算2.投影向量及意义3.点到直线、点到平面距离计算三、概率与统计1.有限样本空间2.分层随机抽样3.样本均值、样本方差4.百分位数估计与意义四、数学解题方法与应用1.函数、三角、数列2.解析几何、立体几何3.逻辑推理思维培养正文:一、高中数学考点概述高中数学考点繁多,涵盖了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

以新高考全国1卷为例,主要包括平面向量、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高考数学试题中,这些知识点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能力、逻辑推理和应用能力。

二、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向量概念、向量运算、投影向量、向量模长及夹角等。

在高考中,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考查学生对向量基本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此外,还包括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等问题。

三、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在高考数学中占有一定比重,主要考查有限样本空间、分层随机抽样、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概念。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概率与统计题目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四、数学解题方法与应用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丰富多样,包括函数、三角、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

在高考中,这些知识点往往与其他考点相结合,以解答题等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熟练掌握各类解题方法,首先要打牢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分块复习加强薄弱环节,最后进行综合训练。

在整个过程中,注重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考点涉及范围广泛,试题类型多样。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新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布

新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布

新高考改革以来,我国高考数学试卷的考点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针对新高考数学试卷的考点分布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基础考点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部分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运算、关系,以及逻辑用语的基本用法。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5%。

2. 函数:函数是高考数学的核心考点,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运算等。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35%。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运算,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0%。

4. 导数及其应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0%。

5. 不等式: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以及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二、提高考点1. 平面向量: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向量的概念、运算、性质,以及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2. 平面解析几何: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等图形的性质、方程、运算,以及解析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5%。

3. 立体几何: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方程、运算,以及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4. 数列: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5. 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5%。

三、综合考点1. 实际应用问题:新高考数学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所谓三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认识它。

“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C):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掌握”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1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及考点分布表————————————————————————————————作者:————————————————————————————————日期:2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考点解析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所谓三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认识它。

“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解”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C):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掌握”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的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中的方法对数据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3 / 15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就考试而言,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性,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

考查应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设计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从数学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从而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等,其基本含义如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思想就是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获解。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方程问题,然后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解。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既是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体现,也是两种思想综合运用的体现,是研究变量与函数、相等与不等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充分运用“数”的严谨和“形”的直观,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图形的描述、代数的论证来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分类与整合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些数学知识,将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未知问题已知化等,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就是通过对问题的特殊情形(如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点、特殊位置、特殊值、特殊方程等)的解决,寻求一般的、抽象的、运动变化的、不确定的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的数学思想。

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就是通过对有限情形的研究和解决,使无限情形的问题得以解决;反之当积累了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之后,也可4 / 155 / 15以将有限问题转化成无限问题来解决,即无限化有限,有限化无限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其基本含义如下: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依据特殊现象推断出一般现象,从己知的特殊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等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性命题的一种推理模式,是一种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就是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三段论式推理。

综合法: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即11223P Q Q Q Q Q ⇒⇒⇒⇒⇒ n Q Q ⇒⇒⇒ (其中P 表示己知条件,Q 表示结论).综合法是“执因导果”,从已知出发,顺着推理,逐渐地靠近结论。

分析法:分析法就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的证明方法.即11223Q P P P P P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逐渐地靠近已知。

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它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主要步骤是:否定结论一推导出矛盾一结论成立。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体现对考生各种数学能力的要求.高考的数学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能力的考查以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为核心,全面涉及各种数学能力,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应用问题的命题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充分考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考生具有的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进行考查。

试题设计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着眼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试题主要以反映数、形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问题出现,主要为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问题.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体现对考生综合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现状及潜能的考查.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试题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试卷由三种难度的试题组成,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命题时根据有关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控制三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控制在3:5:2)及全卷总体难度.理科数学高考知识要点统计表考试内容要求层次全国卷统计月考成都诊断性考试备注了解理解掌握2015年2016年2017年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零诊一诊二诊三诊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集合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表示方法√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4.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常用逻辑用语5.命题的概念√6.“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7.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8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9.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0.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二、函数概念与指(三)函数11.函数的概念√12.映射的概念√13.函数的表示√14.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15.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16.函数的奇偶性√17.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6 / 157 / 15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性质(四)指数函数18.有理指数幂的概念 √ 19.实数指数幂的意义 √20.幂的运算√ 21.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 (五)对数函数 22.对数的概念 √23.对数的运算性质 √24.对数换底公式√25.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26.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六)幂函数27.幂函数的概念√ 28.简单幂函数(y =x ,y =x 2,y =x 3,y =x -1,y =x 1/2)√(七)函数的应用29.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30.函数的零点及其与方程的根 √31.二分法√ 32.函数模型的应用 √三、三角函数、(八)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3.任意角和弧度制√ 34.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35.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 36.诱导公式√ 3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8 / 15三角恒等变化、解三角形 (九)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8.周期函数的定义√39.函数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和性质√ 40.函数y =A sin(ωx +ψ)的图象 √ 41.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十)三角恒等变换 4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4.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十一)解三角形 4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6.正、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四、 数列 (十二)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 47.数列的概念 √ 48.数列表示法 √ 49.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十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50.等差数列的概念 √ 51.等比数列的概念√5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5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54.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简单应用√五、 不等式 (十四)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55.不等式的性质√(十五)一元二次不56.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9 / 15等式 57.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十六)简单的线性规划 58.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59.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十七)基本不等式 60.基本不等式(a+b )/2≥(ab )1/2(a,b ≥0)及其应用 √ 六、 导数及其应用(十八)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61.导数的概念 √62.导数的几何意义√(十九)导数的运算 63.常见基本初等y=c ,y=x α,y =sin x ,y =cos x ,y =e x ,y=a x ,y =ln x ,y =log a x (a>0,a ≠1)的导数√6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 65.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b ))的导数 √(二十)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66.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 67.函数的极值、最大(小)值与导数√七、数系扩充与(二十一)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68.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69.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几何意义√70.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71.复数代数形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10 / 15复数的引入八、 平面向量(二十二)平面向量72.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相等的含义√ 73.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 √(二十三)向量的线性运算 74.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75.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二十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76.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77.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78.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79.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 (二十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80.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物理意义√81.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8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8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 84.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的数量积表示√(二十六)平面向量的应用85.平面向量的简单应用 √11 / 15九、 立体几何初步 (二十七)空间几何体86.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8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 88.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89.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二十八)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90.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91.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定理√92.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 √93.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 √ 9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 √95.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的证明√ 十、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二十九)空间直角坐标系96.空间直角坐标系 √ 9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三十)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98.空间向量的概念√ 99.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100.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10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10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 103.用的数量积判断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12 / 15(三十一)空间向量的应用104.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105.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 106.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计算√ 十一、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三十二)直线与方程107.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08.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 √109.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110.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111.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11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1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三十三)圆与方程114.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11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116.两圆的位置关系√117.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十二、圆锥曲线与(三十四)圆锥曲线118.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119.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120.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12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其简单应用√13 / 15方程 (三十五)曲线与方程122.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及对应关系√ 十三、算法初步 (三十六)算法及其程序框图 123.算法的概念 √124.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三十七)基本算法语句 125.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十四、计数 原理 (三十八)加法原理、乘法原理126.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7.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简单应用 √ (三十九)排列与组合 128.排列、组合的概念 √129.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 √ 130排列与组合的简单应用 √ (四十)二项式定理 131二项式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十五、统计 (四十一)随机抽样132.简单随机抽样√133.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四十二)用样本估计总体134.概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135.样本数据的基本的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136.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和数字特征√14 / 15(四十三)变量的相关性 137.散点图 √ 138.线性回归方程 √ 统计案例 案例分析常见统计方法√ 独立性检验(2*2列联表) √ 回归分析√ 十六、概率(四十四)事件与概率 139.随机事件的概率√ 140.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四十五)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141.古典概型√142.几何概型√十七、概率与统计(四十六)概率143.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 144.超几何分布 √145.条件概率 √ 146.事件的独立性√147.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48.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圆周角定理,切线判定、性质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切割线定理√坐标系坐标系作用,直角坐标系下伸缩变换√15 / 15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柱坐标系,球坐标系 √ 参数,参数方程 √圆和圆锥曲线参数方程 √ 绝对值不等式 直线参数方程 √ 摆线、渐开线√绝对值不等式及几何意义 √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选讲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的几种(向量、代数、三角)形式及几何意义 √ 排序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其使用 √ 贝努力不等式√ 不等式证明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