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粉尘和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噪声是指产生的声音超过我们正常所能接受的范围。
过度的噪音会对我们的听力系统产生明显的损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失聪。
此外,噪声还会引起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针对粉尘和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措施:a.使用粉尘防护设备:在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滤尘器、防护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道和眼睛。
b.加强通风系统:在室内工作区域,应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粉尘。
通风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浓度,保持空气的质量。
c.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工作场所中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避免积累过多的粉尘。
定期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蔓延。
2.噪声防治措施:a.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声对听力系统的影响。
b.加强工作场所的隔音设计:在设计和建设工作场所时,应考虑噪声隔音的因素。
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降噪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递和扩散。
c.控制噪声源的发声量:对于噪声源,如机器设备等,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发声量,如更换低噪音设备、修理设备等。
此外,通过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更好地理解粉尘和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它们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应该了解自身的风险和责任,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总之,粉尘和噪声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治措施,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范文(4篇)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范文一、引言噪声和粉尘是工作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品质,制定了本防尘、防噪音和噪声措施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
二、防尘措施1. 工作区域的清洁a) 确保工作区域始终保持清洁,减少灰尘的积累。
b) 定期清理储存区域,堆放的物品应有序排列,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
2. 戴口罩a) 对需要接触粉尘较多的岗位,员工应佩戴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口罩。
b) 口罩的佩戴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并定期更换。
3. 建设封闭式作业场所a) 对需要大量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应尽量采用封闭式作业场所,防止粉尘扩散。
b) 建设封闭式作业场所时,应确保通风系统良好,避免过度堵塞。
4. 使用防尘设备a) 对需要高效清除粉尘的设备和工具,应配备吸尘设备,确保粉尘及时被清除。
b) 注意使用吸尘设备时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三、防噪音措施1. 噪音监测a) 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噪音监测,确保噪音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b) 噪音监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
2. 建设隔音和吸音设施a) 根据噪音监测结果,对需要进行隔音和吸音的区域进行相应改造,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反射。
b) 使用吸音材料和隔音设施,如吸音板、抗噪门窗等。
3. 佩戴防噪音设备a) 对需要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的员工,应配备防噪音耳塞或耳罩。
b) 员工对防噪音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并注意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四、噪声措施1. 设备维护a) 定期检查和保养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b) 噪声产生较大的设备应放置在隔音室内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隔音。
2. 噪声警告标识a) 在噪声较高的区域进行标识和警告,提醒员工注意噪声对听力造成的危害。
b) 标识和警告的内容应明确和易于理解。
3. 时间和岗位轮换a)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接触噪声较长时间的员工,应进行岗位轮换,减少噪声对他们的长期暴露。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噪声和粉尘是常见的工作场所危险因素。
它们可以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噪声和粉尘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高强度声音。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增加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
噪声也可能干扰人们的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降低噪声危害的措施包括:1.使用噪声控制设备:采用隔音材料、隔声屏风和吸音材料等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2.开展定期维护和保养:对机械设备和噪声源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采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当配备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装备,以降低噪声对其听力的损害。
其次,粉尘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和尘肺等。
一些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和眼部刺激等问题。
降低粉尘危害的措施包括:1.实施合理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通风系统的安装、封闭和局部排风等,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戴口罩、穿戴防护服等,确保工人不吸入粉尘。
3.彻底清理工作场所:定期清理工作区域和设备,以防止积尘。
此外,为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还应采取以下更广泛的措施:1.教育和培训:提供关于噪声和粉尘危害的教育和培训,以使工人了解危害的重要性和如何预防。
2.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噪声和粉尘浓度,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规范和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噪声和粉尘的防控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总之,噪声和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实施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可以减少噪声和粉尘的危害,并保护工人的健康。
施工现场的噪声与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的噪声与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是城市建设的必然环节,然而,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噪声和颗粒物污染却常常成为居民和环保部门的头疼之事。
本文将就施工现场噪声与颗粒物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施工现场的噪声问题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主要源自机械设备运转、破碎、搅拌等作业过程,同时伴随着工人的交流和各种工具的使用。
噪声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噪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尽量将施工时间安排在居民生活噪声影响最小的时段,如避免在夜间、清晨和周末等人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进行噪声产生的作业。
2.使用低噪音设备:选择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具,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噪声的产生。
例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选择搅拌机噪音较小的型号;在起重设备使用时,可以采用降噪装置等。
3.加装噪音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周边建立噪音防护墙、围挡等设施,有效地隔离施工现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传播。
同时,在施工重要部位,如混凝土泵送站、钢筋加工区等,设置封闭罩或加装隔音设备,进一步降低噪声。
二、施工现场的颗粒物污染问题施工现场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于粉尘、烟雾、废气等,对周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施工现场颗粒物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水幕喷淋技术:在施工现场设置水幕喷淋设备,通过喷雾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粉尘扬尘,提高空气质量。
2.湿拖地清洁工作:在施工现场对地面进行频繁的湿拖地清洁,能够有效地清除地面的尘土、颗粒物等。
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整洁,减少颗粒物的扩散和沉积。
3.防风网罩的使用:在施工现场的开放区域设置防风网罩,能够减少风力对施工现场颗粒物的携带和扩散。
同时,防风网罩也可以起到隔离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作用,减少污染的传播。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1. 了解噪声病的危害噪声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它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听力损伤、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了解噪声病的危害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步。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在工作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开发和使用低噪声设备、提高噪声控制设备的有效性、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 规范个人防护对于那些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当充分重视个人防护,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使用隔音头盔、避免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等。
同时,应当定期检测个人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设备。
4. 远离噪声环境尽量远离高噪声环境是预防噪声病的有效方法。
对于那些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加强休息、间隔性离开工作环境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5.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噪声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身体的影响。
6.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已经出现噪声病症状的人群,应当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包括就医、心理辅导、听力康复等。
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7. 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和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噪声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噪声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总之,噪声病的防治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噪声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
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粉尘和噪音是工作现场常见的环境污染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粉尘和噪音控制制度,以规范和管理相关工作场所。
一、粉尘控制制度1. 粉尘危害评估: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产生情况和工人的暴露程度,对粉尘的危害进行评估,确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评估包括粉尘种类、浓度、颗粒大小、暴露时间等。
2. 排放控制: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排放进行控制,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采用有效的排风设备、粉尘收集装置、密闭设施等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3.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护工人免受粉尘的侵害。
4. 培训教育:对工人进行粉尘危害和预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教育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正确的工作姿势和工作方法,减少粉尘暴露。
5.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场所按照规定进行粉尘防控。
对违规行为和不合格设备进行惩罚和整改。
6. 修订和监测:根据粉尘控制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及时修订粉尘控制制度,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技术和法律要求。
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控制效果达标。
二、噪音控制制度1. 噪音测量和评估: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测量和评估,确定噪音水平和对工人的危害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噪音源控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使用低噪音设备、隔音设备和吸音材料,降低噪音源的噪声强度。
3. 隔离和屏蔽:将噪音源与工作区域隔离开来,减少噪音传播到工作区域的程度。
通过隔离墙、屏蔽板等措施,阻断噪音传播路径。
4. 声学设施改造:对于噪音较大的工作场所,进行声学设施改造,以减少噪音的危害。
例如加装吸音设备、改进机器的声音产生机制等。
5.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例如耳塞、耳罩等,降低工人受到噪音伤害的风险。
防尘降噪方案
防尘降噪方案
一、前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作业中的粉尘与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生产环境质量,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防尘降噪方案,以期为相关企业及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
二、目标
1.显著降低生产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确保满足国家职业健康标准。
3.工程验收时,对防尘降噪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4.定期对防尘降噪设施进行运行监测,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五、总结
本方案从粉尘防治、噪声防治、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防尘降噪措施。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及噪声污染,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1.成立防尘降噪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方案的实施。
2.制定防尘降噪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
3.定期对防尘降噪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防尘降噪意识。
四、实施与验收
1.根据本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进度、质量要求等。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2.降低噪声排放,减轻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3.提高生产作业环境,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4.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方案内容
(一)粉尘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
(1)选用低粉尘排放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
(2)加强原材料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防止粉尘泄露。
2.过程控制
(1)采用密闭、通风、除尘等设施,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2)优化生产工艺Fra bibliotek减少噪声产生。
粉尘噪声危害专项整治方案
粉尘噪声危害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粉尘和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环境污染源,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
粉尘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在粉尘中会导致职业性疾病。
而噪声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听力损伤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针对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噪声危害,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治目标本次粉尘噪声危害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和噪声排放,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1. 减少粉尘排放,降低粉尘浓度,减轻粉尘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 降低工业噪声排放水平,减少对周围居民和职工的干扰和伤害。
3. 完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粉尘噪声超标问题,提高整治效果。
4.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职工对粉尘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三、整治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粉尘噪声污染排放标准和管理办法,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限制和监管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和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 企业自查组织对全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进行粉尘噪声排放情况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逐步完善企业的粉尘噪声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
3.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粉尘噪声排放监测系统,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对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整治效果。
同时,对于恶意逃避监管审查的企业,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打击。
4. 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新型的、低排放的设备和工艺,减少粉尘和噪声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5. 提升员工保护意识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粉尘噪声对职工造成的伤害。
6.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粉尘噪声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粉尘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防治粉尘噪声污染的良好氛围。
7. 强化技术支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旧设施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噪声对人体的影响1、听觉系统(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客观检查可见脑电波改变,表现为α节律减少及慢波成分增加。
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等。
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脑血流图呈现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
有人观察了实验动物或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预防措施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4.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
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坚持“依靠群众造福人民”的环卫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的科学管理。
2、预防噪音三个措施○1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2控制噪音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
3、加强职工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卫生意识,完善个人防护。
○1根据危害的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
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佩戴有色护眼睛,以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音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从事有粉尘作业人员戴纱布口罩或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它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
○2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工作下班后,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的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
○3教育工人不能在有害作业场所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洗手,漱口、严防有害物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对有害作业场所每天搞好清洁卫生。
○5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6坚持文明施工,保持现场清洁卫生,以防尘土飞扬。
4、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出料口安装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料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料筒进料口飞扬的粉尘吸走。
5、对木工加工机械的上方安装吸尘罩,使木工作业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2以下。
6、防毒○1现场电焊作业应该在上风方向操作,以减少锰烟尘的危害。
○2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等。
7、防止噪音措施○1对鼓风机等机械安装消声器,进行消声。
○2房屋内有发动机,要在墙、天花板安装多孔材料进行吸音。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暴露于一些有害物质或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
其中,噪声、粉尘和高温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及措施。
首先,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问题。
为了防护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声学隔离:通过隔离噪声源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可以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声屏障或使用隔音材料包裹。
2.工程控制:改变工艺流程或使用噪声低的设备,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3.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噪声环境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这些个体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耳膜的振动,减轻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和职业性肺病等。
下面是一些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1.通风换气:通过改进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将室内空气中的粉尘排出。
2.湿润化操作:在粉尘产生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喷水等方法保持空气湿润。
湿润的空气可以降低粉尘的悬浮浓度,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
3.个体防护:工人应戴上防尘口罩或面具。
防尘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最后,高温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脱水、中暑和心血管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应对高温的措施:1.通风降温: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降低室内的温度。
2.饮水补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3.个体防护:工人应着透气、吸湿的衣物,同时佩戴帽子、墨镜和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高温的伤害。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危害噪声、粉尘和高温的防护及措施,可以通过声学隔离、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来减少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测与管理,并提供相关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工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降低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噪声和粉尘是一些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在以下文章中,将详细探讨噪声和粉尘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保护工人的健康。
噪声对工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听力受损。
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耳膜破裂,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此外,噪声也会导致心理压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对环境警报的失去反应等问题。
长期暴露在噪音中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因此,对于高噪音环境,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减轻噪音危害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可以采用的防治措施包括:1.使用低噪音设备或静音设备替代高噪音设备。
2.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隔音处理,例如在机械设备周围加装隔音罩或使用吸音材料进行隔音。
3.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减少噪音的产生。
另外,对于工人来说,个人防护也是降低噪音危害的重要方式。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1.佩戴适合的耳塞或耳罩,有效阻隔噪音进入耳朵。
2.根据噪音程度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除了噪音,粉尘也是一个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
粉尘是由工作场所中的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不同类型的粉尘可能引发不同的健康问题,例如肺部疾病、皮肤过敏、眼部刺激等。
因此,控制工作环境中粉尘产生和传播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粉尘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如通风系统、排尘罩等,有效地控制粉尘的产生和传播。
2.采用湿式工艺或封闭式操作,减少粉尘的产生。
3.定期清洁和维护工作环境,及时清除积尘。
4.工人应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或呼吸器等,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
此外,对于长期暴露在噪音和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噪声和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粉尘、噪声危害预防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预防措施
1、粉尘危害预防措施
(1)土石方开挖钻孔,严禁打干钻,采取湿式作业,或采取干式捕尘措施;
(2)水泥储存、运送、混凝土拌合等作业采取隔离、密封和除尘措施;
(3)密闭容器、构件及狭窄部位进行电焊作业时加强通风,并配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4)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上岗。
2、噪声危害预防措施
(1)在设备采购时,选用性能好,噪声低,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
(2)空压机站、水泵房、拌和楼、大型机械设备等生产性噪声危害作业场所设置声级不大于75dB(A)的隔音值班室,作业人员配戴防噪耳塞等防护用品;
(3)木工机械、风动工具等临时性噪声危害严重的作业,配备防噪耳塞等防护用品;
(4)加强设备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减少声源噪声强度;
(5)产生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积极采取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3、做好粉尘、噪声监测工作
本标配备粉尘、噪声、毒物等监测设备,设专人对施工生产作业场所的生产性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以便采取治理、防护措施。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噪声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两种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觉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噪声下,会造成听力受损,表现为听力下降、听力困难或耳鸣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聪。
2.心理健康问题:持续的噪声刺激会引起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工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影响工作效率:噪声会干扰工人的思维和集中注意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错误的可能性。
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粉尘后,粉尘会附着在呼吸道上,引发气喘、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疾病。
2.眼部问题:粉尘会刺激眼睛,引发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问题。
3.皮肤问题:一些粉尘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炎症或瘙痒等问题。
针对噪声粉尘的危害,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噪声粉尘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标准和限值。
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定期检测噪声和粉尘浓度。
2.工程控制: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来减少噪声和粉尘的产生和传播。
可以通过安装隔音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调整工艺参数等方式来控制噪声;通过加强通风和排尘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3.个体防护:对于那些暴露在噪声和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应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噪耳塞、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
4.教育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使工人了解噪声粉尘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因噪声粉尘暴露引起的疾病。
总之,噪声和粉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其危害。
通过加强管理、工程控制、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和定期体检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粉尘的危害,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装修工程防尘防噪音方案
装修工程防尘防噪音方案一、噪音污染的来源及影响1. 噪音污染的来源装修工程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电动工具、施工工人的交谈声等。
这些噪音在建筑结构和室内外环境中反射、传播和共振,极大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2. 噪音污染的影响装修工程噪音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影响居民的睡眠、学习和休息,甚至影响到居民的心理健康。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会导致人的听力受损,甚至引发听力相关疾病。
二、防噪音措施1. 环保材料选用在室内装修工程中,选择环保材料是减少噪音的重要方式。
例如,选用吸音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如吸音板、隔音隔热绝缘材料等,可以有效减少噪音的传播。
2. 降低机械设备噪音采用低噪音设备和电动工具,避免使用高噪音设备,限制施工机械和工具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增加隔音罩和隔音罩等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3. 施工时段的控制合理规划施工时段,尽量避免在晚间、清晨等居民休息和活动时间进行噪音大的装修工程,如果必须进行夜间工作,应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 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施工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的噪音产生,规范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
三、粉尘污染的来源及影响1. 粉尘污染的来源装修工程所产生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的打磨、切割、清理等活动,以及装修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这些粉尘在空气中飘扬,通过空气传播和沉降,形成室内外的粉尘污染。
2. 粉尘污染的影响装修工程粉尘会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长期吸入大量室内粉尘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慢性病变,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防粉尘措施1. 室外施工尽量把装修施工工艺中的粉尘污染活动尽量转移到室外进行,使用室外的专用设备进行活动,以减少粉尘对室内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 加强通风通风在施工现场设置通风设备,加强空气流通,排出室内的粉尘污染。
同时增加室内的通风、换气装置,加快室内粉尘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1、听觉系统(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客观检查可见脑电波改变,表现为α节律减少及慢波成分增加。
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等。
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脑血流图呈现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
有人观察了实验动物或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着。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预防措施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4.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
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
粉尘噪声培训资料
粉尘噪声培训资料
一、粉尘与噪声的危害
1. 粉尘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
粉尘还可能引起眼部刺激、皮肤疾病等。
2. 噪声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声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耳鸣、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压力增加等。
二、防护措施
1. 粉尘防护: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使用通风设备、定期清洁工作区域。
2. 噪声防护:佩戴耳塞或耳罩、限制在嘈杂环境中的工作时间、保持与噪音源的距离。
三、培训内容
1. 粉尘知识:了解粉尘的来源、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
2. 噪声知识: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如何测量噪声水平及预防措施。
3. 操作规程: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减少粉尘和噪声的产生。
4. 应急处理:如何在发生事故时进行急救和报告。
四、培训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
2. 实践操作: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操作练习。
3. 现场教学:带员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地教学。
五、考核与反馈
1. 考核方式:通过笔试、实操等方式进行考核。
2. 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
总结:粉尘和噪声是工作环境中的常见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危害、掌握防护措施,并能够正确操作设备。
施工现场防粉尘、废气、噪声的措施11.
施工现场防粉尘、废气、噪声措施为了搞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确保周围居民减少粉尘和噪音的干扰,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防粉尘措施:1、施工的建筑物全部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减少扬尘外泄。
2、施工现场的道路采用水管喷淋浇湿,防止车辆来往产生灰尘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3、施工的垃圾采用斗车运到地面,不得高空抛下,以免产生的粉尘乱飞。
4、浇筑混凝土时,增加骨料含水量,砼作业人员要戴防尘口罩、防尘帽等防护用品。
5、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在粉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防尘水幕。
6、在木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木屑尘,采用局部吸尘、整体输送至室外。
二、防废气措施1、在容器、管道内或地沟里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有专人或两人轮焊。
2、对有毒的可燃介质的容器进行焊接作业时,焊工应戴防毒面具,并且要在上风侧操作。
3、根据作业点空间大小,空气流动和烟尘、毒气的浓度等采取局部通风换气和全面通风换气。
4、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
5、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发生苯中毒和铅中毒。
6、较小的喷漆室内进行小件喷漆,可以采用水幕隔离的防护措施。
即工人在水幕外面操纵喷枪,喷嘴在水幕内喷漆,这样即可以看清喷漆情况,又可隔离苯蒸汽外溢。
7、涂刷冷沥青,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或容器内,涂刷冷沥青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三、防止噪音危害的措施1、建筑施工作业的噪声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限值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开工;2、在城市建成区内,禁止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音的建筑施工作业(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11时至第二天早上7时)。
由于施工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中午或夜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
措施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1、听觉系统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客观检查可见脑电波改变,表现为α节律减少及慢波成分增加。
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等。
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脑血流图呈现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
(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
有人观察了实验动物或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着。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4.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
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
6.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一)、尘肺
尘肺是指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五类:矽肺、硅酸盐肺、炭黑尘肺、混合型尘肺、其他尘肺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
(二)、局部作用
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
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三)、全身中毒作用
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四)、变态反应
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和间质性肺炎等。
(五)、其他
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触放射性粉尘可致肺癌、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瘤。
沥青粉尘沉着于皮肤,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尘肺的预防
①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
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②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③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④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⑤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