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方法例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方法例谈

(一)以画解诗,引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凡诗人触景生情,情因物起,或托物言志,诗人凭借诗中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教学时抓住诗中画,画中诗来教学,即形象直观,又理解深刻。

1、画面入境,以画解诗。小语诗歌多半配有插图,旨在直观形象的中,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与诗人所见、所感、所思达到共鸣。因而教学时,不仿利用这一现成的彩图让学生随诗到此一游,真切地亲身感受一下此地、此景、此物、此情,进而在理解诗文时与诗人一见如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它的具体方法是画面入境,识图学诗,就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诗歌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诗歌的美,并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吟诵古诗,从而理解诗歌,理解诗人。这种“画面入境,以画解诗”教学法,学生在兴趣益然中既掌握了解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近了诗的意境,走进了诗人,享受到了美,陶冶了情操,锻炼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实现了我们诗歌教学的目的,并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真可谓事半功倍。

2、绘图导学,引诗入画。小语中没有配彩图的诗歌,或学生对绘有画的诗歌理解深刻,心中有与课本彩图不同的图画,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还诗以画,让学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心中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借助画笔描绘出来,并引导评议。在作画与评议中更形象理解诗歌。如讲读《绝句》这首古诗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你是一个画家,读了这首诗,看到如此美丽的春之景色,你会怎么画?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意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的每一行都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就按照诗人的观察顺序画了四幅连续的图画。每一幅突出一种景物。个别学生在画“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幅画时,进行了创新,在有两只黄鹂的柳树上还画了一些五线谱。还有的学生画的与插图有异。其中一个学生画得很特别,画面上一间大茅草屋,茅屋的一扇窗户很大,把柳树、黄鹂、西山雪景、东吴船只全部画在窗框里。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站在屋子里,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我就把这扇窗户看成画框,把所有景物画在窗框里。可见学诗,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境,进行再造想象,使一幅幅写意抒情的画跃然纸上。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创新思维,进而创造性地深化理解。这里的做画内容是依诗而作,在诗歌内容上变化较小。还有一种情况是作画的内容是开放式的,超越诗歌内容,将诗歌内容扩散延伸的。如诗歌《四季的脚步》诗中所述景物仅有春天溪水丁冬,绿草鲜花,落茵缤纷;夏天知了高鸣;秋天落叶翩飞;冬天雪花飞舞。可透过四季我们看到的景物异常丰富。于是要求学生作画时拓宽诗歌指定的内容,让学生放飞思维,将你了解到的能体现季节特点的都可描绘出来,绘一幅四季图。于是,学生畅游四季,所作画内容丰富而生动,如春天穿薄衣放风筝、青蛙鸣叫、燕子呢喃、农民耕种,万物复苏;夏天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蜻蜓捉虫、孩子游泳、捉鱼捉蟹等;秋天菊花开、枫叶红、树挂果、雁南飞、人丰收、叶落草枯等;冬天着厚衣玩雪溜冰、跳绳踢毽、下雾下雪、动物冬眠等。在作画时,放飞思维,放飞想象,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是多么丰富,同时通过这四季特色的作画更加深对四季的了解与喜爱。

“绘画导学,引诗入画”让学生做画,既可依诗而作,又可超越诗歌,拓宽想象。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境,进行再造,创造想象,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当一幅幅写意抒情的画跃然纸上,学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也进一步深刻而形象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兴趣盎然的想画、补画、作画、评画、改画、着色等一系列活动中更加深了对诗歌的喜欢,真可谓乐其中而情其中。

(二)驰骋想象,形象感悟

上文说过,诗的特点之一就是饱和感情、想象丰富。想象和联想是诗的翅膀,诗人强烈的感情自然会驱动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又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古诗中不少名篇都是

丰富想象与强烈感情结为一体的,有许多诗句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丰富的联想。教学或赏析诗句时,切忌“就学论学”、“就句论句”、“就诗论诗”,而应驰骋想象,就诗中的字、词、句生发开去,通过想象再创造,使诗歌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从而进入诗的意境,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炽热饱满的感情,从而追寻到诗的深层寓意,达到获取艺术享受的目的。除上述通过驰骋想象,形象理解诗以外,还可凭借诗进行想象作文,又可超越诗歌,写诗中没有的。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体的诗歌特点,让学生想象作文,可以是诗中所指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自主感悟理解,更拓宽了理解的深度、广度,使诗得到学生内化理解与吸收,还培养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如古诗中有大量赞美祖国的。如低段学生学了《乡下孩子》你也来想象作文,可以写写城里孩子的有趣生活场景。这样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文的意思,更拓宽了诗的内涵与外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带入诗中,真可谓举一反三也。

(三)吟诵感悟,赏析品诗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吟唱诗句,总是带着感情去边读边思,读到兴奋之时,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荡。足见一首好诗该有多大的艺术感染力。诗歌精美的语言,伴以和谐的韵律,读起来顺口,有声音的回环美,并在鲜明的节奏中,构成诗的音乐美。而且诗歌是情感载体,是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读者与作者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体悟,而反复朗诵,反复吟诵,熟读精思,口诵心推,特别强调读者个体感悟,使读者深刻领悟到作者诗中的浓情蜜意,韵味旨趣,不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提高语感审美水平。因此吟诵感悟,赏析品诗是学诗的又一捷径。如《望庐山瀑布》一诗,如仅师讲解瀑布声形如何如何之美,学生只是从老师的讲解中来体会,那么诗文顿时失去审美价值,如若换之以吟诵中感悟,赏析中品诗,学生则从吟诵中想象理解,聆听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势,又在反复吟哦中,放飞想象,去陶醉于一座珍珠的屏的秀美之中,去惊叹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的雄壮之美,如亲手去抚摸瀑布如烟、如雾、如尘的柔美,真是一读销魂,如临其境,如游一朝,如历其情啊!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吟诵中一定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在品味中,想象中潜移默化地与作者共鸣。

(四)角色入境,情境中学

有的诗歌以写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让学生演诗中角色,进行形象表演。如学习《所见》这首诗,让学生亲自扮演牧童,体会那种悠然自得,闻耳惊立,举手捕蝉的一言一行,在学生揣摩牧童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心情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诗情。在模拟的情境中,在学生进行表演时,学生把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点面结合法

即在教学诗文时,抓住重点词句,矛盾点或问题所在,再利用讨论分析等各种方法中,在具体的点知识理解中学习。如教学《悯农》,学生首先抓住秋收万颗子和农夫犹饿死这一对矛盾现象发问,即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农夫是何等的辛苦:春种、秋收,无闲田,收万颗子;日子却如此艰辛——犹饿死!在丰收,该过好日子时却犹饿死,这对矛盾现象的真正原因剖析中理解不合理的现象在不公平的社会中是何等荒谬,从而更深刻地憎恨那黑暗的社会,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从而理解了诗的主题。这种以点带面,更好地拓宽了诗歌的视野。诗歌教学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诗歌题材、内容、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事,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诗歌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