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地区间不均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学校间不均衡:在城市中,一些名校资源丰富,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设备、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
3.教育质量不一致:由于师资、装备、教育理念等的不同,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学生学习资源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学生可能缺乏适合的教育资源。
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建设优质学校的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2.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加强城乡师资力量的补充: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4.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5.建立制度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利用。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展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明显。
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两方面,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很大差异。
一方面,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师素质较高,教学设施较好;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师队伍薪酬不高,教学设施落后。
东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加优越,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 学校资源不平衡。
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名校资源集中。
一些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高中学校的名校资源集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和县城的中学学校资源相对不足。
二是城乡差距突出。
在城乡差距上,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如教学楼、实验室、体育设施等设备齐全,并有更好的校舍环境和师资队伍。
3. 教师资源不均衡。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紧缺;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素质低、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
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问题。
4.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其资源投入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整体上还是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应加大对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振兴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对这些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2.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城市学校和优质学校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输送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概述自200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普及率达到了较高水平。
我们也不可忽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学校建设不平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1. 学校建设不平衡问题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分布不均,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条件差。
这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资源匮乏,造成教育公平问题。
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建设水平。
加强新建学校和校舍改造,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权益。
(2)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支持。
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和待遇提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执教,改善农村学生受教育条件。
(3)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地区。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向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不足,初、高中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家庭教育背景较差者偏多,导致教育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不稳定。
对策建议:(1)改革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激励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教师职称晋升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加大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加强师范类高校的教师培养,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3)加强教师家庭教育背景考察,提高教师生活品质。
通过晋升、薪酬等方式,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背景,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教育责任感。
3. 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分析: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参加各类补习班现象普遍,给学生造成了身心压力。
这种现象主要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以及考试制度有关。
对策建议:(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布: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孩子。
2. 教育投入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城市地区,尽管投入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竞争激烈,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充足。
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3. 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可以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渠道,使得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所共享,从而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是城乡差距明显。
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之间的差距。
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先进,师资力量强大,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这导致了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扩大,限制了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二是校际差距较大。
在城市地区,一些著名学校资源紧张,导致学生入学难度大;而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面临学生流失和招生困难的问题。
这样的校际差距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三是教师分配不均衡。
一些城市地区的学校可以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学生难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二是建立公平的学校招生制度。
针对城市地区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方式,避免一些学校对优秀学生的选取过于苛刻,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师薪酬和福利方面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使教师工作积极性更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四是加强学校间的协作与交流。
可以建立跨校区的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机制,加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使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
要解决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改革学校招生制度,提高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加强学校间的协作与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国各地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也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改善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存在的问题1. 地区差异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巨大差异。
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
2. 学校数量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学校数量不足,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即使有学校,也存在教师短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孩子的教育水平。
3. 教师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临时性、兼职性质的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缺少职业认同感,教学热情不高,长期以来也招致了一些教育问题。
4. 教育投入不足虽然我国教育投入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更是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增加。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优惠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向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支持。
2. 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资源配置上,可以通过调整国家财政分配、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还可以建立跨地区资源共享的机制,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应有的教育资源。
3. 增加对教师的投入与关爱。
对于教师队伍,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关爱,让教师能够更专业地从事教育工作,提升其教学质量和热情。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均衡。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造成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偏低,孩子们来自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承担较高的教育支出。
这就导致了一些孩子的教育资源缺乏,甚至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而早早辍学,增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
3. 教师队伍短缺在一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师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不佳,导致了教师队伍的短缺。
这就使得一些学校难以招聘到足够的优质教师,从而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
4. 教育教学手段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缺乏,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和学业成绩的不理想。
5. 教育资源浪费较严重在一些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过剩,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
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了“空城计划”,没有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充足。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参与教育事业,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相当。
2.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政府应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素质。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 区域间的差距大: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 学校资源不均衡:部分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而部分学校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
3.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4. 教师数量不足:部分地区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课程安排紧张和教学质量下降。
对策建议:
1.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政府可以提高对这些地区的教育补贴,并加强监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2. 提高学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每所学校都有基本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将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学校。
3. 增加对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拨款,拓宽教育资金来源,并合理规划教育经费的使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招聘的力度。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去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同时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广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受教育机会。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进目前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差距明显。
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的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普遍较高,而乡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老化等问题。
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我国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配置还不够充分,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加剧。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和普及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减少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培养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
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引导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进行投入,共同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和充分利用。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与解决方法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乡、区域、贫富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原因入手,探讨解决方法,以期为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做出一些建设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原因1.地域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发展不平衡。
一线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校、师资力量等,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与贫富差距密切相关。
富裕地区的学校拥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而贫困地区的学校面临缺乏师资、设施老化、校舍脱漏等问题,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异巨大。
3.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其中的学生需要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就学,而大城市学校的招生数量和能力有限,导致资源短缺。
4.政策制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与政策制度相关。
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区划、户籍和招生政策的限制,这使得一些地区和学生处于劣势地位。
二、解决方法1.完善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统一的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先解决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推行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教育的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
可以采取远程教育、师资共享等方式,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3.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大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支持,培养一批有质量、有特色的学校。
通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和学生,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4.优化招生政策改革招生政策,减少人口流动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可以通过设立流动人口子女专属学校、增加城乡学校合作计划等方式,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5.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对教育资源分配的监管,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及原因1. 学校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大城市中心的公立学校拥有更多的优质师资、教学设备和硬件条件;而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数量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使得城乡教育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进一步加深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2.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学校通常招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教学设备缺乏更新换代,师生比过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3.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化:大部分名校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或者特定地区。
这导致其他地区缺乏独立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机会,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二、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不适应时代需求1. 教育内容滞后:我国的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部分学校仍然沿用老旧的教材和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一些学校仍然没有得到重视。
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长期占主导地位,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以分数为导向:目前我国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偏重分数、只看成绩的倾向。
这种以高考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制度使得应试压力巨大,过度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不是理解与思考能力。
2. 考试内容窄化:由于高考科目数量有限且范围确定,学生往往只关注高考所需的知识点而忽略其他领域的学习。
这造成了学生在专业能力、素质养成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
四、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及原因1. 教育经费低于国际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较低,导致教师待遇不高、学校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2. 核心竞争力需要提升:尽管近年来教育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转型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我国面临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义务教育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阶段,对于保障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促进行政区域发展、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我国义务教育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大、师资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因此,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城乡差距大城乡差距是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学校规模、教育设施、教师素质、课程设置等方面。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水平的落后,义务教育水平较低,学生缺乏优秀的师资和教育资源。
这使得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较低,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
对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适应农村发展的教育经费,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
另外,要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共享项目,提升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
问题二:教育资源有限我国城市教育资源非常集中,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小学、初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为该地区学生提供了雄厚的教育保障,还吸引了外地学生前往就读。
这导致了城市教育资源紧张,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教育需求。
对策建议:应加强对城市人口的管理,避免外来人口对城市教育资源的过度占用。
同时,政府应提高重视度,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扩大教育规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满足全体学生的教育需求。
问题三:师资不足好的师资是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义务教育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教师资源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工资水平低、学历差距大、教育培训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对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扩大优秀教师的招聘比例。
另外,要改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的内容质量,鼓励教师参加终身教育,提高教育人才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资,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一定能够改善当前教育落后的状况,实现更加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逐渐凸显。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
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高质量的师资、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短缺、教室不足和教材匮乏等问题。
2.学校教学条件落后。
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接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机会。
3.家庭条件差异导致的资源不均衡。
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家庭教育和辅导,从而在学业上更加优秀,而一些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4.教师队伍不均衡。
一些地区教师素质较高,而一些地区则面临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与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校园设施,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问题。
2.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加强对各地区教育资源的调配,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实行跨区域、跨校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建立师资培训机制,让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动起来,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4.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加强对欠发达家庭的帮扶,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保障,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缩小因家庭条件引起的资源不均衡。
5.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学校教学设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数量不足、学校间质量差异大、教育经费分配不均等。
在此,我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学校数量不足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城市中的学校供不应求,而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学校数量不足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这种状况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途径,增加农村学校的规模和设备,提升教育质量。
可以加强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引导农村地区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工作,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互补充。
学校间质量差异大是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个问题。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非常好,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质量也无法和发达地区相比。
这种质量差距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平。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改造力度,提升其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师编制、提供设备补助等方式,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条件。
可以加强学校间的师资交流和资源共享,使优质教师和教育资源能够流动到贫困地区,提升教学质量。
还可以加大对学校的评估力度,通过评级制度激励学校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发达地区,每个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失去了追求更好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制定差别化的教育政策、落实特殊补助等方式,保证贫困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教育资源的配置却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这给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 地区差异中国地广人稀,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为集中,而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
2. 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政策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较少,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建设滞后,高质量教育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3. 学校差异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重点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
二、解决途径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育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师资支持力度,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这些地区和学校工作。
同时,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全面监测和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加强地区间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应加强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援助,通过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结语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地区差距明显、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以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需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设施设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不同地区差距明显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均。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财政支持,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却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学校之间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其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的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表现较好,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和调配,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
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
2.2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比较充足,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差距较大。
在城市地区,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强大,教育资源丰富;而在农村地区,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学校间的教育质量差距。
地区差异明显。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学校设备简陋,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
师资力量不均衡。
一些城市地区的名校和高水平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往往缺乏优秀教师的支持,这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或管理不规范,导致资源浪费和教育投入的效益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根据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教育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学校设施,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
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资源的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
建立定量的评估体系,对各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解决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监管,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改善措施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性事业。
而教育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中小学则被视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现状在现实中,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不均衡中小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城市和重点学校资源充沛,而一些生源差、基础薄弱的学校则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情况。
2. 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设备的落后、老化问题也一直是中小学资源配置中的难点之一。
很多山区、贫困地区的学校设备陈旧、过时,无法支持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此外,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生源不足等原因,也难以招聘到好的教师。
三、改善措施针对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改善:1. 均衡资源配置应该通过完善教育部门组织、建立差别化导向机制,调整学校间的资源分配,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公平。
2. 加强设备更新与升级通过政府投资、区域协作、社会捐助等方式,加强中小学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支持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加大基础教育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公开招聘、建立专业师资交流平台、开展教育师资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4. 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要加强地方政府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协调与支持,提高地方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有钱花在刀刃上”。
四、结论总之,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涉及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广大师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尤其是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和起点,更是备受关注。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资不均衡、学校设施不完善、教育质量不稳定等方面。
师资不均衡表现在城乡差距较大,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师资配备明显不均衡,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学校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比较差,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质量不稳定则是指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不稳定,教学水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学生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机会存在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建议。
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
要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对乡村地区学校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应该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调整机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有针对性的分配,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实施这些对策建议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条件。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教育问题,积极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及改进方案
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及改进方案一、教育行业资源配置问题的现状1.1 师资力量不均衡在中国大陆,教师数量与质量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拥有较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而相对落后地区则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由于薪酬和福利待遇等因素,优秀教师普遍集中在城市或少数名校,而农村和偏远地区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
1.2 教育设施不足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校建筑、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条件都非常有限。
这些不足影响了学生们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并导致了地域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
1.3 资源分配不公平资源分配不公平是教育领域常见问题之一。
政府投入以及捐赠款项在部分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一些学校资源充足,而其他学校则面临资金短缺和设施落后的情况。
这种不公平会进一步加剧地域和贫富差距。
二、改进方案2.1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并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
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增加岗位晋升机会等激励措施,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任教。
2.2 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需要建设新的学校、翻修老旧校舍,并提供齐全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
2.3 推动公平资源分配政府需要推行公平的资源分配政策,确保每所学校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提高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补助标准,增加对教育捐赠项目的监管力度,并建立透明、公正的资源分配机制,以减少地域和贫富差距。
2.4 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推动互联网和电子教育资源的普及,在偏远地区设立虚拟学校或共享教育资源中心,为师生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学习工具。
2.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有 8430 字相似莱特依照人们拥有这几种财产的情况,基本描述资本主义发达社会里一种模型-阶级结构分层,这种层级结构的改变使得技能资本也由此成为了相对独立且具有影响的阶级结构。
再生产这种理论对于教育和社会分层关系研究影响非常巨大,我们知道的再生产理论里面有这样几个比较清楚的理论派别:1.经济掣肘下再生产与教育、教育和反钳制思潮、文化产业再生产。
北美社会活动家S.鲍尔斯同他的伙伴H.金蒂斯都是经济再生产这块领域的泰斗,两位先生合著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利坚校园教育:社会经济同教学变革》(1976)作品里充足表述了这一精髓。
文中提到:社会的一块是教育,教育和经济,社会制度都有必要联系。
育化在美利坚起着继承和再生产资本的用途,是必要的维护巩固社会统治经济走向的方式。
法兰西社会学家P.布迪厄主要持文化再生产观点。
P.布厄迪再三提及文化过程之于维持当下经济关系的不可或缺性,他表示教育有利于维持一个特权的、阶级关系对立的社会,并使这样的存在合法化。
在他的观点里,有阶级的现实世界,它的意识形态以及物化的体制结构,涵盖了阶层构造,以一些人号称的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为依托介质并且不断重复生产。
阶级控制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政治经济的话语权,而借由统治阶级对学校系统的掌握,把统治阶级想要的合法地传递信息给社会中其他个体,潜移默化的强制他人接受了新的秩序和话语。
上述教育再生产不公平社会的概念忽视现代教育课程里单个个体的能动性,这些抵制论者抵制社会教育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绝对功用。
阿普尔和P.威利斯等人都是较有名的抵制论者。
这些抵制理者考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思想和人的本体对于社会具有意义。
学生作为人应该拥有创造空间的自由而非被迫接受统治观点。
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对不平等社会再生产的改变,然而却没有对方式深入有意义探讨。
教育在社会在生产中的突出地位是所有学派的共识,教育也成为重要理论工具用来帮助解释社会不公。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在社会分层和流动里扮演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化、经济、政治成为社会分层三个维度,其中教育更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命脉。
受教育人口的分布决定了社会分层的基本特质。
J.斯普林曾把教育系统称之为社会的“ sorting machine‟‟说成是一个筛选的大工具,克尔科霍夫也认为:“在工业社会中,所有学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评判分类,并把他们分配到一个等级化的分层体系中去。
”索罗金更有极端的看法,他觉得学校是统治工具,主要目的在于筛选精英,进行社会分层,最好的学校也正是最好的机器,他们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
这里的说法都指向一个关键,教育对于社会分层有重大的指向性,人们接受教育,接受文凭,也就是接受了社会分层的预先安排。
阿普尔的著作里一些观点值得一提,譬如《意识形态和课程》、《学校教育与政治权利》、《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等;吉鲁在《新教育社会学中的再生产和抵制理论:一种批判性分析》一书中明确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威利斯提出了反对学校文化霸权的理念。
如同邓中同崔门两位研究者所说的,“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
在我们能获得数据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
正如是,教育机会的问题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层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而言被看做是诱导社会经济分化的要素性质机制就是高考制度所代表的教育选拔制度。
中国人的接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会影响其工作和社会地位。
在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社会地位倚重经济能力,教育的投资回报风险小回报高,经济收入与教育密切关系。
职业地位获得也受教育水平掣肘。
各个职务对于教育条件也相应增加,教育职业化,教育资格越来越重要,教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蜂拥出现。
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严格。
随着“教育准入”规则的实施,社会底层向上浮动的可能性就更小。
受教育机会更直接受制于家庭经济状况,穷人的孩子没钱读书的情况出现,没钱读书到社会地位低,社会地位低下工资不高,到下一代没钱读书,成了社会死结。
当下中国,社会不公和教育不公是相互砥砺的。
教育作为关键要素牵系社会分化,它能成为社会平等的关键,带动社会发展缩小阶级差别;它也可能成为社会不公的催化剂,如抵制论说到的成为阶层再生产的统治工具,深化阶层沟壑,扩大阶层差距空间。
当务之急是宏观设计社会事务处理理念同社会制度。
在当下某些严重背离和谐社会建设的的现实环境中,带动社会发展缩小阶级差别将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方向上一个里程碑,也是对当下利益团体的巨大斗争。
所以以教育平等为中心,补偿弱势群体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优惠西部地区,让贫困人群平等的自由的享有受教育机会,这是帮助弱势群体的不二法门,也是实现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取径。
(三)教育外部性对于弱势群体的补偿成为了教育资源的一大特点。
所以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发生教育投资同收益回报的错位效应,就是教育投资主体同收益主体产生分离。
错位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显示得格外明显:一边看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资助长期不达标,县政府以下单位和农村人口担负了过重任务;另一边看农村教育的投资流失巨大。
参考零三年八月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的资料,前一年中国教育投入共计0.58万亿元,但人口不足总人口四成的城镇人口获得近八成的教育投入;六成以上以上的农村人口仅仅有两成多的教育投入。
在我国城镇教育投资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源在当地却不断流失,流失形式主要是升学和还有进入城镇的劳动力转移。
第一点,农村学子通过升学实现从山沟飞跃到城市的角色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80.8%都留在了城市务工。
不足15.2%的学生在县镇一级工作,回归农村的仅占四个百分点。
这样可以分析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呈现单项流失状态。
第二点,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脚步,农村工业化的逐步到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性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得乡村流往发达地区。
根据农业部调查数据,截止06年12月,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员达到惊人的1.15亿,这一套数据报表显示了自上世纪莫,也就是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就大幅增长,98-05年间年均转移四百余万,据估计,以后每年新增劳动力转移人口将在400万上下,同时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劳动力越具有就业前景,成功转移高层次的概率大,更容易步入劳动力的转移阵营,直接导致农村转移出的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06年前两个季度打工人群中,约百分之七十点三的人口受过初中教育的培养,两成以上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学习。
另外又有王桂新学者多人次调研,零零年来东部动到东部发达区域的流动劳务人口受教育时长约每人8.86年。
较之东部本地居民的教育状况还要好。
以迁入的劳务人口中拥有初中学历高达56.08%,远远高于当地原住民;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同样远远高于本地人口同一水平。
由此,乡村教育在严重匮乏的教育投资环境,反成了发达地区人力资源中枢,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亟待解决。
依照赛卡罗普洛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千禧年前后,我国城市教育收益已高于世界同期水平,但是农村教育收益远远低于世界标准。
所以务必改变错位的教育投资收益环境,对于弱势地区进行教育资源弥补。
(四)对农村教育补偿是政府亟待向解决的问题,政府作为社会各个事务的制定人和执行尺度,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严重制衡教育体制配置方式。
都在问一个问题,政府应该在这个问题上起什么作用,我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是政府。
通俗的说,政府作为社会各个事务的制定人和执行尺度。
广义上讲是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和国家暴力机关等统称。
狭义上说政府的所指仅仅是行政部分,指的是一国之统治阶层运用掌握的权力,组织并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部门,这一部门也是国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统治者主要的政策实施工具。
“政府角色”就是具体说政府这一部门在实施公共权力程序里起到的影响,是把政府社会化后定位的功能的标准。
它同政府的特征、位置、能量、职能、业务、任务等密切相关,涉及政府的权力划分、功能范围、任务准则等多个方面。
政府应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怎么做才最具效率?这不仅是中国,更是全球瞩目的命题,也作为各国各级政府在新时代条件下顺应潮流必须不断探索和解决政府的角色定位、代入以及如何扮演的前瞻难题。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肇始,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角色转变的浪潮,政府放权,重新变革成为新政府顺应潮流的主奏鸣曲。
不一样的思想潮流里,政府也被带入了不同的方式:从自由主义学者们深思熟虑得提出的守夜者的扮演,到凯恩斯在他的那一套理论中所说的扮演道德人角色,之后又转变成新自由主义中企业家角色,继而发展到现阶段公共服务的服务者角色。
目前而言服务者理论影响最广效果最好很多政府也据此变革。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在D.奥斯本和T.盖布勒的《重构政府》著作中得到了阐释和发展,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华——政府企业家的概念。
在《重构政府》文中提到了构成企业家政府概念的基本核心十观念:1做好决策工作不参与更具体的服务性工作分配,以便宏观调整,发展政策吸引投资,保持强大的灵活度以对应变换莫测的外部空间,接触的领悟角色扮演角色;2公共参与,适度放权,专家学者不必参与所有社会事务;3改善服务和管理,要坚决的引入政府内部的竞争和节约成本的效率意识,从而变革政府陈旧的不作为情况,保证对于顾客使命的完成和传递;4摆脱金科玉律的束缚只需要告诉大家当下实现目标,让百姓参与目标建设过程,不需要具体到繁文缛节和细些小事;5讲求效率,衡量业绩将投入比改为效率值;6政府是服务性质的,人民是政府的主人,建立顾客意识,顾客就是上帝,对顾客要有服务的态度;7政府拥有投资能力,政府管理者应该不仅仅将税收作为政府资金来源,更应该将有利润的事情进行投资,赚取更多资本改善民生;8预警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政府需要事先考虑结果,而不是盲目补救;9下放权力通过参与及合作行新的参与式的管理,分散公共机构权能,简化公共机构繁杂等级10行政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市场,引进市场机制,来改善服务质量,政府相应条例应借助市场,组织并规范规范市场,借由这样的力量突破改革瓶颈。
作为一种目标在超越传统的政府理念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套理论因为在某种范围内预见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同方向,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改起到了非常突出的推进和规范指引作用,尤其是作为其核心内质的企业家政府论一诞生就因为内在的独特考量,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它的摇篮美国影响巨大。
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论受到了西方欢迎的同时也受到了刁难,特别是很多研究者严肃的批评其核心内质即企业家政府这样一个概念。
举个例子,在《作为后现代符号的政府再造》书中C.福克斯就提到新公共管理理论存在内发的冲突;H.L沙和特在他编写的《重构政府还是重构我们自己》书中也怀疑新理论的核心价值观取向;公共企业家精神和重新定义的管理主义在践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破坏人们心中固有的正义和公平,同时也会影响到代表制和民主宪政价值等,这都是新管理理论所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缺陷,便有人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其构建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