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巧思如何用生活实例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学巧思如何用生活实例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难以理解。
然而,通过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教学巧思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一些如何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举个例子,当我们教授小学生面积的概念时,我们可以拿出一张地图,让学生去计算自己学校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互动,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同时也能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
二、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人类天生就是喜欢听故事的生物,而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来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当我们教授小学生关于分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分享苹果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三、利用实物数学工具辅助教学实物数学工具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辅助工具。
例如,当我们教授小学生加法概念时,我们可以用小球或者糖果作为实物数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加法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物数学工具,小学生可以获得更直观的认知,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
四、利用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化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小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去猜测和探索几何图形的特性。
小学概念教学也可以精彩纷呈
段 的小学生来说 , 他们学好数学知识 的前提与保 障就是 正确
地理解和扎实地掌握数学概念 , 帮助他们在 以后 的数学 学习 活动中形成 比较完整 、 比较 清晰、 比较 系统 的数学知识体系 。 查 阅教材我们可 以发现 , 小学第一学段 的数学 概念 涉及 众多方面 , 对这些概念 的理解 , 有的需要建立 在一定 的生活
对பைடு நூலகம்材进行较 为深入 的研究 , 对整个小学 阶段 的概念 教学 没
有系统 的认识 , 教学 就是简单的 “ 照本宣科 ” , 盲 目地把教 材 和教参捧 为“ 圣 旨” , 实际上在有些概念 的教学上 , 教 师 自己
也没有很好地理解 透彻 , 导致学生对 概念的理解 更加模糊不 清, 越学越糊涂 。
二是 教师方面的 问题 。 概念教学 一般 比较枯燥 , 难 以出
在教学 中 , 教 师在进行语言讲 解的时候 , 要 力求贴近 学
尤其是在进行 第一次 的语 言描述 时 , 教 师必 彩, 课 堂教 学的时间又 比较有 限 , 导致 教师在进行 概念教学 生的生活实际 , 的时候 , 经常只浮于教学 的表面而不够深入 。 许 多教师没有 须要 做好充分 的准备 , 做 到斟字酌句 , 尽量用 学生 比较 容易
理解 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 语 言要做到 简洁扼要 。 因为 , 每一 个新 的概念呈 现在学生 眼前 的时候 , 学生们的第一印象都是 十分深刻的。 我们还可以采取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的方式进行 概念教学 , 挑选对 概念理解得 已经比较好 的学 生 , 用 自己的 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和解 释 , 让孩子们用“ 自己的语言” 去 帮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有 的需 要 学 生 初 步 具 有 一 定 的 概 括 力 , 有 的
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比喻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比喻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学概念常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巧妙的比喻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神奇的作用,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比喻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案例,并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一、巧妙的比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比喻来解释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和易于理解。
以下是一些应用巧妙比喻的数学教学案例:1. 数学中的加法与减法:老师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类比为盒子中的红苹果和绿苹果。
当我们将红苹果放入盒子中,等同于进行加法运算;而当我们从盒子中拿出红苹果,等同于进行减法运算。
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操作,并将抽象的符号和运算变得比较具象化。
2. 乘法与除法:对于乘法和除法的教学,老师可以运用比喻将其与分发和收回物品的过程进行类比。
比如说,将乘法比作派发糖果,而除法则是进行回收。
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图形的面积与周长:面积和周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图形的面积比喻为墙纸的铺贴,而周长则相当于墙纸的边框。
通过这个比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
4. 分数的理解:分数是小学生常常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老师可以利用比喻将分数比作一个披萨。
当把披萨平均分成几块时,每一块就是一个分数。
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二、巧妙比喻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巧妙的比喻在数学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供具象的形象:通过比喻,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喻可以将抽象的符号、运算或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数学概念的含义。
立足生活探本质,由“点”及“面”促理解——以“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
教学2011年版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这样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入的,对数学所蕴含的特征的感悟是深刻的。
下面我们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为例,谈谈备课中的一些思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统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在编排上为了突破数学概念抽象性的特征,采用了分学段逐步渗透的方式出现,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
教材给予学生大量感性材料,从具体的量中去概括出抽象的数,注重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中提取分数的共同特征,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以下策略入手,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本质理解。
一、在具体与抽象的碰撞中,突破理解瓶颈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
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原型搭建起二者之间的桥梁,以形象思维来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看”得见,从而突破数学概念建构中的理解瓶颈。
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分数的感性认识,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概念化建构,是一次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在建立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单位‘1’”是存在困难的。
基于以上思考,课伊始,我们依托生活情境设计了一个“说一不二”的游戏,要求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描述时只允许用数字“1”。
从一开始的1个月饼、1米长的绳子到1群羊、1个班学生,从感知“1”的平凡到逐步丰富“1”的内涵。
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前面的2个“1”和后面的2个“1”是否一样,让学生列举看作一个整体的“1”的例子。
紧接着,在学生对整体“1”有了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揭示单位“1”的概念。
谈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赛 人 手 . 求 “ 较 两 队 同 学 吹 气 球 的 要 比
水平 ” 师 提 出“ .教 怎样 比较 才 公 平 呢?” 通 过 双 方 激 烈 讨 论 .最 后 得 出 结 论 : 当
触礁 的危 险
首 先 让 学 生 用 纸 折 叠 一 艘 模 拟 客
轮 .在 桌 面进 行 模 拟 行 驶 和 数 据 分 析 :
新课 5入联 系生 活实 际 1
对 于 新 课 引 入 . 师 往 往 只是 简 单 教 地 回顾 以前 学 过 的 相 关 知 识 和 内 容 . 然 后 马 上 转 人 新 课.这 样 千篇 一 律 的 做 法 是 很 难 激 起 学 生 的兴 趣 的.因 此 .一 定 要 设 计 好 新 课 导 入 这 一 环 节 . 据 新 课 根 相 关 知 识 和 内 容 的 特 点 和要 求 . 要 时 必
例 如 . 上 有 一 灯 塔 P 在 它 的 周 围 海 . 3 里 处 有 暗 礁 . 艘 客 轮 以9 里/寸的 海 一 海 日 速 度 由东 向西 航行 . 至A点 处 测 得P 行 在 它 的北 偏 东 6  ̄ 0 .继续 行 驶 2 分 钟后 . 0 到 达曰 又测 得 灯 塔 P 它 的 北 偏 东 4  ̄ 处 在 5 方 向.问 客 轮 不 改 变 方 向 .继 续 前 进 有 无
‘ 概念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教 学 中 .教 师 如 果 把 数 学概 念 与 生
质 、结合代 数等知 识来解 决实 际问题.
其 中“ 直角 三 角 形 ” 常 见 的几 何 模 型 解 是
之 一.
活 实 际联 系起 来 .必 能 使 学 生感 受 到 数
学 概 念 和 知识 的实 际 意 义 .真 正 理解 数 学 概 念 的含 义 .这 样 不 仅 能 引 起 学 生 的 注意 . 迪 学 生 的 思 维 . 能 满 足 学 生 的 启 还 求 知 欲 . 他 们越 来 越 喜 欢 数学 课 . 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策略:1.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抽象概念的具体含义。
2. 引入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等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图表、实际情境等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联系和意义。
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虚拟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故事、实验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的运用。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演算、探究等,使学生通过多样的角度和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5. 分层次、循序渐进教学:将数学概念的学习分为多个层次,并按照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数学概念,避免知识的跳跃性,从而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6. 提供实际问题训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鼓励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讨论、分享,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8. 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多种教学方法、实际问题训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合作学习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如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如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学科,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学概念常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以一种更直观、更有趣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 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数学概念数学概念通常被表达为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
因此,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将这些概念转化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理解的形式。
例如,在教授加法概念时,可以用物品的数量来说明,比如给他们展示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等于多少个苹果。
通过实物的呈现,他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演示数学概念除了使用物品的数量来解释数学概念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演示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授几何概念时,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形状和结构,比如正方形的桌子、圆形的钟等。
通过实地观察并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区别,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3. 利用游戏和活动来巩固数学概念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是帮助小学生巩固数学概念的好方法。
比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一场“分数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互动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还能够将数学概念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4. 利用故事或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和歌曲是引发学生兴趣和理解的强有力工具。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或编写简单易懂的数学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可以编写一首有关乘法口诀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记住并理解乘法的概念。
5. 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的联系许多小学生常常会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产生疑问。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实际问题,如“早上7点醒来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学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数学概念。
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小学数学
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小学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他们能否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活经验;更注重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数学知识。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基于以上的认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联系生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是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首先,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
小明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
一支铅笔的价钱是1角2分,一把直尺的价钱是2角8分。
小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其次,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
列式为:100—12—28 =60(分)(2)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与直尺的总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
列式为:100—(12+28)=60(分)。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1)“100—12—28”求的是什么?“100—(12+28)”又求的是什么?(2)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3)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12—28 = 100—(12+28)。
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增强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的建筑、道路的设计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感受几何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而形象。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代数方程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方程,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巩固。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主探究、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1.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比例和百分数的转化时,可以引入购物打折、食谱配料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例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利用实际的物体或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实际的几何模型或玩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结合校园实践活动进行数学教学通过组织校园实践活动,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校园勘景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观察等活动来了解几何图形在校园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4.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工具,可以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途径。
如何学习概念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又如,学习“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
再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因数概念引入:“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因数。
它们各有几个因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3、以概念的深入性来学习概念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又引进了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等;又如,对“0”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表示界限等再如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在教材中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的。
在低年级,先出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初步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及实物图,如装墨水瓶的纸盒、魔方等。
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知道这些形状的名称。
然后,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各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来认识长方体和立方体。
但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只要学生知道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名称,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形状即可。
第二阶段是在较高年级。
教学时仍要从实例引入。
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数学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数学教学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日常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实际学生一、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引入新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常常能使学生在40分钟里兴趣盎然。
如教“圆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自行车、汽车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能不能是其它形状呢?”当学生心求之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我话语一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此时,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投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引入,能让学生认识到要学的知识是来自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感到亲切自然,非学不可。
二、联系生活实际,讲清教学概念如二年级教“平均数”概念时,可通过分扑克牌游戏进行:同学们会打扑克牌吗?会发牌吗?请你把这叠牌发给前面的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发牌的(指名发牌,大家观察)?他是几张几张发的牌(一张一张地)?两人数一数自己有几张牌?(8张牌)他们俩的牌怎样?(同样多)这种分发叫做怎样分?(平均分)平均分是什么意思?(一张一张的分,每份同样多)对!一张一张的分,每份的牌数一样多,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平均分”(师板书),让学生齐说“平均分”。
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学生都会的“分扑克牌”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寓概念教学于其中,学生很顺利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学生难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举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教“长度单位”时,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较难掌握,对它们之间的大小和进率往往容易混淆。
教学时,我让学生做手势动作来表示1米(一手屈肘,另一手平伸),1分米(指着上衣口袋宽),1厘米(大拇指甲),1毫米(捏着手指头,指一指甲厚)的长度,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特别要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
巧妙创设情境,轻松进行概念教学
巧妙创设情境,轻松进行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切实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沿袭着“说概念、讲概念”的陈旧教学方式,致使课堂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理解概念,对概念的感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把握问题的实质。
面对新课改,怎样运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概念教学,曾使我一度陷入迷惘之中。
参考了众家之长后,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教学,开始尝试着变换方式进行概念教学,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取得了课堂最优化的效果。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是亲身经历,所以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探索乐趣。
创设现实素材的思维情境,学生往往都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教学时,我巧设问题情境。
如图1,我镇要在双牛线公路的西侧建一个工厂,要求到公路的距离与河岸的距离相等,请试着确定工厂的位置。
学生尝试着在图中找到若干个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这些点可能在哪条线上?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些点在以公路、河岸为边,公路桥为顶点的角的平分线上。
为什么角平分线上的点能满足上述条件呢?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盎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环节的教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由于背景材料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概念的欲望,同时让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从复旧中孕育新知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概念,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使新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通过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
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抽象空洞、枯燥无味。
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学习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积极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顺利导入学习的课题。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帮助妈妈做家务更是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体现。
在学习《保持书柜很有条理》一课时,我曾经创设这样一种情境:星期天,一周没收拾的房间乱七八糟,婷婷主动帮妈妈整理,她把玩具收起放进箱子里、把书籍整齐放在书架上、把衣服叠好放到衣柜里。
顿时,整个房间显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
我夸奖婷婷真是一个好孩子。
在学生们钦佩的目光中,我话题一转,说:今天,我们这里也有一间小房子,里面存放着许许多多的文件,可就是有点乱,谁愿意发扬风格,帮忙整理一下呢?从整理房间到整理文件、从生活实际到书本知识,恰到好处,过渡自然,巧妙地导入了新授课题。
同学们热情高涨,也兴致勃勃,很自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轻松愉快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
二、渗透生活积累,理解学习内容小学生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些抽象的计算机语言和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比较困难。
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生活积累,将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枯燥的计算机语言联系起来;尤其是要运用形象的比拟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使抽象的计算机语言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
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看,概念就像是知识大厦的基石呀!没有稳固的概念,那后面的一切不都得摇摇晃晃嘛!那怎么教概念呢?咱先说直观演示法。
这就好比给学生直接呈上一道视觉大餐!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啥的,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具体起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就好像你跟人说大象有多大,那怎么也比不上让他亲眼看看大象来得直观呀,对吧?还有举例说明法呢!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概念,那学生理解起来不就轻松多啦?比如讲数学里的“集合”概念,咱就可以说班级里的同学就是一个集合呀,一下子就好懂了吧!这就像给概念穿上了一件熟悉的衣服,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接受。
故事引导法也不错哟!把概念编成有趣的故事,学生听着故事就把概念给记住了。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森林里探险,一路充满了新奇和惊喜。
对比分析法也很重要呢!把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那学生不就分得清啦?这就好像在一堆水果里分辨出苹果和梨,一旦清楚了,就再也不会混淆啦。
还有实践操作法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验概念,那感受可不一样啦!比如科学里的一些概念,让学生自己做做实验,亲身感受一下,那可比光听老师讲深刻多了呢!咱可不能小看了这些方法呀,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学生理解概念的大门呢!老师要是能巧妙运用这些方法,那学生学起来得多带劲呀!想想看,如果老师只是干巴巴地讲概念,学生能有兴趣听吗?能记得住吗?那肯定不行呀!咱得让概念变得有趣、生动、好理解,这样学生才会爱学呀!就像学游泳,教练光跟你说理论,你能学会吗?还得让你下水去扑腾几下才行呀!概念教学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呀,老师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概念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道路上顺顺利利的。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用心,肯定能做好!咱得让学生觉得学习概念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那才叫厉害呢!你们说是不是呀?。
幼教中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幼教中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儿童接触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幼教中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幼教中如何有效地教授数学概念。
一、通过游戏与实物引入概念在幼教中,通过游戏和实物的引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来进行分类的游戏,引导幼儿认识形状、颜色等数学概念。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拼图、积木等,帮助幼儿培养空间感和数量概念。
二、多种教具辅助教学使用适当的教具可以加深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对于数字概念,可以使用磁性数字卡片,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拼接的方式学习数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形状概念,可以用各种形状的模型教具进行教学,帮助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的形状。
三、故事情境创设通过故事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幼儿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关数学概念的故事,让幼儿在情节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通过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四、启发式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幼儿思考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数学规律。
通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个性化教学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教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六、体验式教学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结合户外实践活动来进行。
参观自然界中数学的应用,如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数量等,能够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概念教学要与生活融合——“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师 :同 学 们 ,余 下 的 这 条 线 段 又 可 以 怎 么表 示 ? 布置 学 生 调 查 生 活 中的 小 数 ,并 从 中得 出研 究 的 素
为 什 么?
材 ,充 分 利 用 了 小 数 与 日常 生 活 的 密切 联 系 ,让 学 生
2.引 出 以米 为 单位 的 两位 小数 。
的 方 法 画 图 ,从 而 找 到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只 要 能 帮 助 各 种方 法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画 图 方 法 的 简 便 ,从 而让 学
学生解决问题 ,即使 画出的线段图稍有欠缺 ,也是可 生逐步把画图的方法 内化 。这样 ,学生在解决实际 问
以的。这样 ,学生在 用画图的方 法解题时 ,就 没有必 题 时 ,就 会 灵 活 运 用 各 种 方 法 ,该 出 手 时 就 出手 ,该
样 性 。并 不 是 这 类 题 目只 能 用 画图 的 方 法 解 决 ,其 他 生 才会 喜 欢 用 画 图 的方 法 解题 。
的 方 法也 是 可 以 的 ,关 键 是 如何 用 自 己 的方 法 解决
(江 苏 省如 东县 马 塘 小 学 226401)
46 、 .J . .I .. A...O ..... X... U....E ..。Y....U... .E...K....A..N. 。X....I..A...O.....X....U .E...B...A——N 教学月刊 小学E ̄2,0115数学
l米平均分成 10份 ,小棒 的长度占了这样的 1份 ) 师 :现 在 你 知 道 它 有 多 长 了 吗?
亩元。5角就是有这样的5份,也就是5个亩元,
学生肯定地回答:1分米、l0厘米、0.1米、斋米。 所以是素 元。
从生活实际入手,强化概念教学,提高答题技巧
从生活实际入手,强化概念教学,提高答题技巧生物学概念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是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
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
要在教学中正确传递重要概念需做到弄清概念形成的基础、关键、根本及规律。
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学概念是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教学中应重视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只有从感性材料出发,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有关的感性认识越丰富,对应的概念和规律理解得越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精选典型事例外,还要教育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参观,围绕某些问题的讨论不断积累感性材料,反复论证,使他们的认识日益充实、丰富和深刻。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平日的做法:一、注重初高衔接,关注知识延续,强化概念教学为了使学生在后续高中的学习阶段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初中的生物学教学应该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近几年的试题都特别关注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联系平日教学中初高中衔接的知识易出错的问题加以解释。
1.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于低等植物,但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分类上不属于植物的范畴。
黑藻金、鱼藻不属于藻类,而属于被子植物。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
有的老师上课时就讲:细菌没有叶绿体(只有核糖体,其它的细胞器都没有,没有核膜,核仁),所以营养方式是异养。
我认为因果关系不正确。
正确答案:细菌都没有叶绿体,但有的细菌是异养,有的是自养,如光合细菌(有光合色素)、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等都是自养的。
3.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首先体液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指血液、组织液、淋巴等,唾液、泪液、胃液、精液、汗液等都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教师实习体会:实习生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精品范文】
教师实习体会:实习生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教师实习体会:实习生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
3.感知要递进。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递进式发展的。
因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如数学教学“认识角”时,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角,凭借日常概念一般学生都以为尖的地方就是角,这时教师有意识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指的地方画下来。
当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时,学生才恍然大悟。
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再次指的时候不仅指出了角的顶点,还指出了角的两条边。
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对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
在进一步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求同思维,很容易获得“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学生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4.感知要深刻。
感知活动不能浮于表面,而应真正触及并涵盖概念的全部意义,引领学生进入对概念透彻理解的层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
5.把握好抽象的“火候”,及时摆脱对于直观感知的依赖。
学生由直观感知所获得的对于概念的认识是粗略的、肤浅的,而且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若能及时唤起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于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克服直观感知中的局限性。
巧妙联系生活,感知、理解、运用数学概念
巧妙联系生活,感知、理解、运用数学概念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概念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内化,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展示出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特点,进行了有选择的尝试、探索,发现运用以下策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颇好。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方法从感觉到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少,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感到困惑、迷茫,难于接受,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悬念等情境中慢慢进入思维模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平时所见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肯定地回答:“都是圆形的。
”“方的行不行?”“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滚动啊?”“这样的行吗?”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椭圆形问。
“也不行,颠得厉害。
”教师再问:“为什么圆的就行了呢?”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同时板书:圆的认识。
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伊始,趣已生,短短几句话,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探究,建构概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
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完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结论获得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马山口镇马山小学赵岩
二00七年五月二十日
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内乡县马山口镇马山小学赵岩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大多用语较严密精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而许多教师在新概念刚给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或抽象的讲解就转入概念的运用。
这样做,学生实际上对概念还没有透彻理解,势必影响对概念的掌握运用。
笔者就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谈些粗浅认识。
一、“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根据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相联系,逐步引入新概念,有利于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的意义我是这样引入的:“幼儿园阿姨分饼给小朋友,把2个同样大的圆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么?又把8块同样大的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学生运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接着又问:“阿姨把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个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大都亲身经历或看见过,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回答教师的提问,却还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时他们已明显地感觉到,靠原先学过的知识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顿
时产生渴望求知识的心理,见时机已到,我揭示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
再例如,我在教学“自然数”这一概念时,对“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叫做自然数”,这句话不是具体讲,而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如一摞练习本、一杯米、一捆小棒……数它们的数目。
数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从几开始?按怎样的顺序数?每次多少个?最多可能有多少个?有不同的数法吗?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说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发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1,还发现自然数中最小的数是1,没有最大的数,它们的基本单位是1等等,并进一步发现自然包括奇数、偶数、合数等各种有趣的数。
这种有意识的操作,使学生对自然数的本质特征有了一个准确清晰的理解。
这样引入概念,自然顺畅,使学生能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概念的学习。
二、“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解概念
在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剔除非本质特征,抽取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
例如减法性质:a-b-c=a-(b+c),内容抽象算理难懂,为突破这一难点,我按照教材内在联系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组织教材进行如下教学:小华去文具店买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一支铅笔的价钱是2角5分,一把小刀的价钱是2角。
小
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华多少钱?课中我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买和卖的过程中,能用两种思路进行计算:
⑴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小刀的钱数,即是剩下的钱数。
列式:100-25-20=55(分)。
⑵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和小刀的总钱数即是剩下的钱数。
列式:100-(25+20)=55(分)。
接着组织讨论:①100-25-20是求什么?100-(25+20)又是求什么?②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③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25-20=100-(25+20)。
由于中年级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这基础上学生就不能概括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b+c)。
这样讲,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十分充分,所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因而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巩固概念
学生形成的数学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诵概念的定义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
如“吨的认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教学中,当学生初步认识“吨”是用来计量重物品的重量,认识“1吨=1000千克”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事
例,使概念具体化:“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是用吨作单位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便积极思维,努力检索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生活素材,不一会儿学生相继说出:一车水泥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一堆石头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一辆坦克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工厂生产化肥的数量也是用吨作单位……这样训练,学生感知了一定数量的事物后,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吨”这个较大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仅凭教师的口说,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
再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本质属性揭示出来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长方形。
生:黑板面、课桌面、箱子、文具盒……
纠正:箱子的每一个面都长方形,但整个箱子不是长方形,是什么我们今后学习。
解放军的领徽不是长方形,因为它的四个都不是直角,大家看图把四个角量一量(出示实物或图形,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测一测)。
四、“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概念
数学教学应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判断选择正确的数学问题的答案时,要依据概念进行分析和推理,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做一个圆柱形铁皮烟囱需要铁皮多少?就是求:A、侧面积与一个底面积之和;B、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C、侧面积。
不少学
生选择A和B,显然这是由于对烟囱表面积概念不精所至。
对此,我从烟囱的实际运用入手进行引导:生活中同学们见过烟囱吗?烟囱的作用是什么?烟囱内如何有一个底或有个盖还能排烟吗?因此求烟囱的用料问题只需求什么?与此类问题相同的还有哪些用料问题?在讨论中,学生明确了烟囱、排气管、流水管等因要保证其管内畅通,所以不能有底和盖,要求他们的用料问题,只需求他们的侧面积即可。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概念解答问题的能力,而且受到了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分辨能力。
总之,进行概念教学,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数学化,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透彻讲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