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来了

合集下载

纪录片分享中国老师来了分享孙莉雯16编导1班

纪录片分享中国老师来了分享孙莉雯16编导1班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记住,只有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人 生负责。不管你选择合作还是对抗,改变大环境的可能性 都微乎其微,你最有可能改变的依然只有自己。不管你在 校园里,或是已经走入社会,当你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 己、充实自己,你将发现,这世界也会对你越来越面目可 亲。
以上这一点,才是超越了中式教育以及西式教育的, 关于一生的自紊乱
• 中式教育崇尚权威、纪律和残酷的竞争 • 中国照本宣科直接灌输理念,且教学速度太快,
短时间传授大量知识,不在乎学生个体差异 • 中式班级五十多个学生
• 英国以学生为中心 • 英国将学生按能力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班授课,
因材施教,鼓励多问问题、多讨论作业 • 英式班级最多三十个学生
推荐理由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中西 方教育的差异,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教育方式, 更在于不同国家体制下的学生思维。我们中国经 常把小初高称为“寒窗”十二年,“寒窗”意味着苦与 艰难。我们身为学生之时,也总是在想这么努力 用功是为了什么,仿佛看不到将来,只知道听从 家长安排。听闻起外国的学生生活,又十分艳羡, 觉得他们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而作为中国学生 的一员,却要每天重复枯燥的概念、繁多的作业。
但是,英国人的学校难道真的不注重权威吗?如果你 留心看过这套纪录片,你会发现,虽然英国孩子在中 国老师面前上演逃学威龙,但英国校长一出现,所有 人立刻正襟危坐,鸦雀无声。顶多夸一句张弛有度, 但绝不到放任自流。在这里,英国式的权威与中国并 无本质区别。
没有尽善尽美的教育。我们在不完美的教育里成长奋 斗起来,获得今日成绩,有终生抱着的憾,也有很多被无 私关爱和教导的感激。我们的孩子,也只能站在我们的肩 膀上,面对我们看到的世界。这当然一点儿也不童话,但, 并不是只有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童话里才快乐。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感动中国老师人物事迹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魏玲说:“德与学是老师最重要的两项素养。

无学无德,同学厌恶你;有学无德,同学敬畏你;有德无学,同学怜悯你;德学兼备,同学才会拥护你。

”关爱同学,教书育人老师要有职业道德,她认为爱与责任应当是师德的灵魂,对同学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她始终抱着对同学的爱心,坚持做同学的伙伴。

她所教的专业每年都有二表B的同学,这些同学思想活跃但学习缺乏自信,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鼓舞,有一次她在班级鼓舞同学报名参与全国的ERP竞赛,一表班的同学报名特别踊跃,二表B班有一个平常上课很仔细的同学迟迟没报名,课间时魏玲特意问他,你为什么不报名参赛,他说:“老师,我不行,参与也得不上奖。

”她说:“你都没参与,怎么知道你不行,我觉得你行,至少应当去试一下。

”在她的鼓舞下,这名同学报名参与了,而且经过培训、选拔,代表学校参与了全国赛并获奖,并因此保送了讨论生,今年毕业找到了抱负的工作。

毕业前他找到魏玲说:“老师,感谢您,没有您的鼓舞我不会去参与竞赛,更不会保送讨论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却您当时鼓舞她报名时那期盼的眼神。

”她深深感觉到,老师的一个鼓舞真可以转变一个同学的成长轨迹。

前年冬天,一名同学生病住院,她得知消息立刻去了医院病房探望,去医生那里了解病情,医生还以为她是家长。

她每天都抽空去医院探望同学,还给同学带去可口的饭菜,当她把削好的苹果递到同学手里时,同学落泪了。

由于病情需要等同学稍缓解就去上海就医,一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为了不加重同学的病情,魏玲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机场,又和他的家长联系在上海接机。

经过在上海的治疗,同学身体慢慢复原,后来在给她发的短信里一贯称呼她魏姨,这名同学说:“我感觉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亲人。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很多的人为这个世界悄悄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充满,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楚,有泪可流,却觉得美满。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评论二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评论二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评论二据BBC中文网报道,BBC拍摄反映中国教师在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教学,表现中英教学差异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再次掀起了中英教育话题讨论,这次英国和中国媒体都参加了对纪录片本身和中英教育话题的讨论。

中英教育话题比这部纪录片反映的内容要大得多。

纪录片仅仅描述了英国一个中学的一个班听中国老师讲课的内容,并没有英国教师在中国学校课堂讲课的内容,也没有总体上对比两国学生的表现,比如在课堂外,社会上和家庭中的表现。

纪录片没有反映的东西也很多。

去年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去上海考察中国学校教学,并且在英国报纸撰文说中国的教育做法值得英国学校效仿,就引起过关于中英教育的讨论。

当时就有人指出中英教育差异不仅仅在于老师和教学方式,而在于两国社会的差异。

有人把中国学生勤奋刻苦归因于中国社会机会少,价值取向单一,竞争残酷。

这次在BBC纪录片引发的讨论中,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Neil Strowger)在《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说,中国的学校缺乏想像并且训导过多,他认为英国教育更优越。

中国媒体也对英国播出的纪录片做出反应。

中国网络报道指BBC制作的电视片在内容上有夸大和取舍。

例如如有报道说,在电视制作方的要求下,加入了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升旗等中国元素。

但这可能更多说明了电视媒体的特点,即通过镜头剪辑作取舍达到强化重点的效果。

电视媒体一方面比广播和纸面媒体更能传播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但另一方面也掩盖了同真实的距离。

当然这并不是说BBC这部纪录片不真实,第一集纪录片突出了中国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长时间反复练习的要求,也突出了英国学生课堂的自由散漫。

尽管有突出和渲染,但基本事实应该不错。

教育多元化,惟有读书高希望也能有人拍部英国教师在中国学校课堂讲课的纪录片,让大家对两国学校和学生对比有更全面的了解。

但即使没有这样的电视片,我们也对中国一条龙的教育方式能有大致的了解:学生在家长的关怀和压力力下,从上小学,升初中,考高中,进大学,一连串埋头苦读。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最近,老师们纷纷在博客里发表暑假里的读书心得,看着老师们的日志,暑假里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脑中重现。

吴放老师文笔流畅,言语朴实,所用的书信形式更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读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那么的近。

书中的第37封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我产生了共鸣。

信中说:我们做老师的大概没有谁不与家长打交道的,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曾遇到过让人“头疼”,甚至睡不着觉的问题的。

做幼儿园管理这么些年了,在这方面真是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尤其在我们这个地区,外来打工人员快速增长,因此来园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不大断增加,而且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家长们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素质,家长工作非常难做,一不注意就会引起误会。

另外,在我们本地区往往是六一现象严重,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是比较放任的,家长们是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什么委屈,所有,一旦老师对他们不够热情,他们就会误会老师。

记得前两年,在一天的放学后,我就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说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好,看不到老师的笑脸,对他们家长也爱理不理,而我们的老师则觉得这个家长无理取闹,误会就变得越来越深。

可以说吴放老师的经历,与我们老师碰到的是何等相似,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像吴放老师一样,在与家长的解释中,尊重家长、能从家长的心理出发,关注到家长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家长接受你,配合你。

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沟通中,首先要尊重家长。

比如,孩子刚来小班,家长不放心的心理也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他们会利用各种事件偷偷来观察孩子和老师,假如他总是看见老师板着脸,对孩子的态度不够温柔或者亲切的话,产生误会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作为老师,你就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老师是需要严肃的,老师的严肃并不能代表老师就不喜欢孩子了,也可以先前向家长说明一下自己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可让家长有一些心理准备,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BBC纪录片之中国老师来了(英文版介绍)

BBC纪录片之中国老师来了(英文版介绍)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perform well in the international race ,while English pupils are falling behind. To see whether the high-ranking Chines lesson, the experiment begin.
But as time going by , the students began to change ,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o the coming final exam. However, the Chinese teacher do not think that it’s possible to win in the competition. They thought if so, it’s a miracle.
So who do you think will win the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teaching style or the English?
At the beginning, the students seemed utterly contradict to the new teaching way,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broke out.
The teachers:
Everybody can get full marks, just use your brain. Parents are always right. According to confucious… Discipline is really important , without discipline, you can’t do anything.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精选篇1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

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

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

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

1943年,战火连天。

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

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

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

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

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

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

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bbc中国老师来了

bbc中国老师来了

In a sleepy Hampshire village, battle lines are being drawn.在汉普郡的一个宁静村庄里,战争即将爆发Five Chinese teachers have come to shake up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五位中国老师来到这里挑战英国教育系统Discipline is really important纪律非常的重要without discipline you don't learn well.没有纪律,你们就学不好British pupils are falling behind in the international race.英国青少年在国际竞争中持续落后Our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three years ahead of you.我们的学生的学术成就比你们领先三年Why?为什么The Chinese have come to prove that even a high-achieving school has a lot to learn. 中国人将要证明,即使是一个高分的学校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We are here to bring you the unique Chinese style of teaching.我们来到这里,让你们感受独一无二的中式教育Everybody can get full marks, just use your brain.只要肯动脑,每个人都能得满分It's an unforgiving regime based on high-pressure learning这是一个基于高压学习and ruthless competition.和残酷竞争的无情学习制度X is the size of AB.AB段长度为XAnd after four weeks, the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School will be testedagainst their Britishcounterparts.四个星期后,中式学校的学生将会和英式学校的学生一起进行测试As head teacher, I hate to lose.作为校长,我不希望输If we find out that the Chinese method is indeed the best way, I'll beabsolutely gutted.如果我们发现中式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我会非常失望Will the long days and strict discipline produce superior students...长时间的学习和严格的纪律管理会不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or will the clash of two cultures... ...或两种文化间的冲突...create chaos in the classroom?会不会引发课堂混乱You embarrass all Bohunt students, and the school.你丢了全体同学和整个学校的脸It's 7 am at Bohunt School in Liphook, Hampshire...这是汉普郡利普胡可村博航特中学的早上七点and day one of a radical new regime.也是新激进制度实行的第一天For the next month, 50 Year 9 pupils will have their school life在接下来一个月,五十名初三学生的学校生活turned upside-down as Chinese teachers take over their education.将会在中国老师的接管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I know that China is big and a lot of things come from it,我知道中国很大,制造了很多东西but I don't really know much about the history or anything else like that.但是我不太了解它的历史或者其他之类的事情What do I know about China?我对中国了解什么I know that everyone...我知道所有人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and they are very clever.那里有很多的人,而且都非常聪明I know that they have 12-hour days and then they go home and spend, like, five hours on homework.他们一天要上十二小时的学,然后回家之后要花五个小时做作业Bohunt head teacher Neil Strowger runs a successful comprehensive.博航特的校长尼尔·史端乔成功地管理着这所综合学校But he knows his pupils face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orld.但他知道他的学生面对着一场异常激烈的世界竞争Chinese students are the people中国学生是that our children will be having to compete against for jobs in the future.我们的学生在未来求职时要面对的竞争对手There is something happening in China, and it's trying to identify,中国正发生着变化,我们正试图确认firstly, what that is and then, secondly, can that transfer back into the classrooms of this country?第一,这是什么,第二,这是否可以进入到我们国家的课堂当中Chinese education is based on authority, discipline and ruthless competition.中式教育是基于学校权威,纪律和残酷竞争的It couldn't be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culture of child-centred learning that has come To dominate British schools.这和在英国已经占主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文化有很大的不同Li Aiyun teaches English and Chinese in an elite school in Nanjing.李爱云在南京一所精英学校里教英语和语文We have high expectations on our students.我们对自己的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90% of them can get A or even A+.九成的人可以拿到A甚至A+So, can the Chinese method work with 50 13- and 14-year-olds here at Bohunt?中式教育是否对博航特五十名十三四岁的学生也起作用呢After four weeks, they will all take an exam in maths, science and Mandarin.在四个星期后,他们将会接受数学,科学和普通话测试An independent research body will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other students in Bohunt 's Year9.每一个研究个体都会和博航特其他的初三学生进行结果对比The 1,600-pupil Bohunt school in Liphook — one of our top comprehensives, in a prosperous commuter village — has embarked on a bold and radical experiment. It has invited five teachers from leading schools in China to teach 50 of its year nine pupils, aged 13 and 14, for four weeks.位于利普胡克的博航特中学拥有1600名学生,是英国顶尖的综合学校之一,坐落于地段繁华人来人往的村庄,该中学启动了一项大胆又激进的实验:邀请了五位来自中国重点学校的老师来教50名13-14岁的九年级学生,为期四周。

感动中国叶嘉莹事迹范文五篇精选

感动中国叶嘉莹事迹范文五篇精选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范文1叶嘉莹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10日,96岁的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

坐在轮椅上,她中气十足,调侃自己的头发竟变黑了一些。

她习惯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但现在,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

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那么已〞那一刻。

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高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

刚回到南开讲课时,她的课,教室里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讲台上。

还有人靠墙边窗口站着,或坐在地上。

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夫妇也和学生挤在讲台下。

她在台湾教书时也是这种场面。

后来,她带着诗词讲遍了半个地球。

她没有大学者高高在上的架子。

她给幼儿园的孩子讲诗,也给学者、院士、工人和家庭主妇讲。

92岁那年,她挑选了218首古诗词,给儿童作古诗读本,转年又为这些诗词录制了讲解和吟诵。

91岁时,她还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给研究生上课。

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来旁听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课有二三十人。

后来,课程和讲座的视频被整理出来放到网上,她一下子成了讲诗词的“网红〞。

90后网友评价“这位90岁的老太太讲课有趣〞,认为她的书“不卖关子,娓娓道来,文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很丰富,两口气便读完了三五百页〞。

她被称作“穿裙子的‘士’〞。

她的生日,国内外研究诗词的学者聚在她身边开会,很多大人物都发来贺信。

早些年,不喜热闹的她最多与几位好友一起吃个饭。

有一年过生日,她负责切蛋糕,南开大学的两任校长母国光和滕维藻坐在旁边。

陈省身一定要把给她的祝寿诗藏到生日当天,提前一天到的杨振宁也没得到“剧透〞。

作家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贵族。

〞诗人席慕蓉形容,叶老师在讲台上像个发光体,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她要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翻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中国老师来了》看中英文化差异

《中国老师来了》看中英文化差异

《中国老师来了》看中英文化差异作者:叶子青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4期内容摘要:本文以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为载体,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别从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老师来了》所反映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给予我们的启发。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文化差异《中国老师来了》《中国老师来了》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15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它记录了一场大胆的教学实验。

英国的一所顶级中学——博航特中学迎来了五位优秀的中国教师。

他们负责对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以下称为试验班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而其他学生仍然由英国老师授课。

在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束后由第三方对试验班学生和其他九年级学生进行成绩测试,以判断哪种教学方式更容易取得成功。

然而,在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间和谐、欢乐的场景,更有师生间矛盾激化、剑拔弩张的场景。

本文将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探讨《中国老师来了》中体现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给与我们的启示。

霍夫斯泰德在《文化之重》中提出了“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阴柔气质——阳刚气质”四种文化维度理论。

[1]后来,霍夫斯泰德采纳了其他学者的补充观点,扩大了调查对象,又补充了“长期导向——短期导向、自我放纵”两种文化维度理论。

[2]下面将分别从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权力距离霍夫斯泰德认为权力距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

”[2]49判断一个国家的权利距离水平需要借助权力距离指数。

在权力距离指数相对较低的国家,弱势成员对强势成员的情感距离比较小,同样地,对强势成员的依赖性也比较小。

当弱势成员与强势成员意见相悖时,弱势成员可能会直接反对强势成员;而在权力距离指数相对较高的国家,弱势成员对强势成员的情感距离和依赖性都比较大。

二元对立视角下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差异化分析

二元对立视角下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差异化分析

2022/5上文艺直通车纪录片之旅《中国老师来了》是由BBC 于2015年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展示的是5名中国老师经过筛选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式教学实验。

该片又名《中国老师决战英格兰》(港)、《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从片名中不难看出,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只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场实验,一场承载着大众对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思考的实验。

纪录片所呈现出的强烈的行为视觉冲突以及背后所暴露出的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使得大众的视野向中西方文化的对立转移,即使该教育实验存在着科学严谨性的不足并且受影视制作的客观影响,但其所指的中西二元对立差异在当下时代仍具有强烈的社会反思性。

“二元对立”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的,而后二元对立理论模型被广泛讨论和运用于哲学、文学等范畴,以便于分析“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多层次转换之下的拓展旨意。

法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 ·vi-Strauss )认为二元对立结构是一种认知模式,是对世界进行理解、思考和认识的模式,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性思维方式也注重结构层次的转换,使得一切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元对立结构之于影视作品的意义在于为观众提供明确清晰的主线结构,通过建立多种对立组合使得影片整体叙事模型更为立体,在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丰满了主旨意象。

在《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纪录片中二元对立模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群像视听的对立、表意空间的对立、文化向指的对立,并以影像表达为内容基石,深层指向中西方教育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之别。

群像视听的对立中英群像的行为差异。

纪录片作为一种采录现实景象的影片种类,用真实人物作为情景内事件发生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正如比尔·尼科尔斯(Bill Nichols )所说:“纪录片所观照的是真实的人,这些人不像演员那样表演或扮演其他角色,他们依靠自己此前的经验和习惯在镜头前呈现自己。

《中国教师》读后感6篇

《中国教师》读后感6篇

《中国教师》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书能香我无需花,诗能醉人何须酒?”上学时,成天泡在图书馆里,遨游书海,魂飞天际,在柳絮飘飞的夕阳里等待传书的鸿雁,在朦胧的灯光下抒写缠绵的诗句,那美好的一切,随着脚踏三尺讲台,将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

可是今年在我们的教学校长于校长的推荐下,读了《中国教师报》。

没想到,捧在手中,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

“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

在报纸上我认识了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的校长,王国辉。

他积聚“幸福因子”办学校,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不要有太多的复杂、喧嚣,名利的东西裹进其中,从做幸福的人开始,一切返璞归真。

他很爱学生,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陪在学生的身边。

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 )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中国好老师

中国好老师
人物简介:现为固原市回民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兼校团委书。
经典语录: 1.我的命运因为知识而得到了改变,所以我选择做一名人民教 师,用知识去改变更多山里孩子的命运。 2.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
天津市大港区第五小学教师:董新玉
上榜理由:21年来扎根农村教育一线,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教书育人,教学成绩突出。学校学生大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子 女,她一视同仁,关爱帮助,经常家访,为贫困孩子捐衣捐物, 自费购买图书,人们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她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称号。
人物简介: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教师。先后荣获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模范教 师、山西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近20项市级以上称号。2012年9月,范妹锁被评选为 “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
经典语录: 1.我是山里人,我的本色在山里,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胜过爱我的生命。 2.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老师,很赞;老师,很牛;老师,很重要!
中国坏老师
红体烛、罚春蚕 两岁半男童遭老师虐待禁食, 疑因家长曾与其争吵。 西安一中学老师体罚学生,
小学生因没按时交作业 遭老师用实心棍子毒打。
西安国际幼儿园老师 虐待幼儿关黑屋被暂停招生。
午睡时宝宝哭个不停,一个老师甩了他一巴掌,
园丁、太阳…… 罚跪操场写完作业。
身正为范
言正—行正—心正:行传更真实、行传更直观、行传更有效
行传要有常:不为做榜样而榜样。 行传要有境:创设环境,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言传身教要一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正为范
言正—行正—心正:心正是本,是根,是源 。
心爱为魂
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国之心:方向,明确并坚定教育的方向。 爱业之心:方法,完善和丰富教育的方法。

历年来感动中国的教师

历年来感动中国的教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历年来感动中国的教师1、胡忠、谢晓君夫妇(2011年)胡忠、谢晓君一家坚守藏区12年支教【事迹】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获奖名片】高义薄云【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今天是XX年的最后一天,今天感悟最深的是看了三集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

这部纪录片是XX年播的吧,当时也挺火的,但是我这个人好像就是有这个毛病,越是比较火的电视剧电影记录片了越是不去关注,等到大家都不再去谈论的时候才一个人静静打开它慢慢欣赏,是属于慢热吗?呵呵……也庆幸看了这部纪录片,感慨为什么现在才看?应该早些看的啊,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

看了第一集就爱上了,停不下来,一口气给三集看完了,拍的太少太短了啊,应该再多拍一些啊。

建议没看过的都应该看看,温习一下最传统的中式教育,实际上我觉得这五位老师已经是很仁慈的了。

里面的老师我都很喜欢,尤其是戴眼镜的那个短头发的女老师,叫李爱云,好有气质,一看就是那种很能掌控课堂的老师,虽然温柔却很有力量,笑起来特别和蔼,特别好看,如果我是她的学生,一定会好好听课的,一点不敢捣乱。

然后那个叫“杨军”的女老师,特别可爱,她一直在说自己来自农村,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很不容易,我猜她这一路走来真的是付出很多很多,可以感受到她的拼搏,可以感受到她的力量,可以感受到她对眼前一切的珍惜。

尤其是在老师们都陷入困境,聚到一块儿开会的时候,她说我们不为个人,为中式教育,为中国,为民族,感觉她的大局意识很强,懂得团结周围的人,集体意识感很强,这一点非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还有就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通过自身的经历给家长们推心置腹的演讲,真的是很有力量,镜头中也有家长说,那个女老师的演讲真的很打动人。

再有就是那个男老师邹海连,最令我吃惊的是这个邹老师在国内给中国学生上数学课竟然是全英教学,这个真的是,太让我吃惊了。

他说这样会让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可以有更好的发挥。

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三个老师应该是镜头给的最多的老师,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这三位老师是我学习的对象,首先英语口语方面,没得说,好得很,我这个英语老师都自愧不如,2018我就好好练习口语吧。

接下来是这三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讲台前一站,那种感觉,就不是一名普通老师,名师就是有名师的范儿。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__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__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__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__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

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

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

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__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

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

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

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

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第2集 视频在线观看

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第2集 视频在线观看

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第2集视频在线观看上周,微博、微信都被英国BBC2台播出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School》刷屏了。

这部纪录片分三集,第一集于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上9点播出。

视频及具体内容请戳【视频】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第一集,在这里点课台君就不多说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二集播了些啥?在第一周之后,英国学生们已经完全精神松懈,刚开始的好奇心也没了。

课上开始完全集中不了精力。

于是第二周开始,中国老师遇到了他们最严峻的挑战——管纪律。

点课台君温馨提示: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第三集大结局也于8月18号晚间播出了,和点课台君一样苦苦追剧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激动,点课台君整理了一下,到底谁输谁赢?戳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第三集可查看大结局详细内容哦!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全集免费下载BBC《中国式教育》三集免费下载升旗仪式片里表示,在中国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周,都是由全校师生集体参加升旗仪式的。

于是中国老师们把升旗的那一套带到了英国。

先升中国的,然后升英国的。

“升旗仪式,是让我们尊敬祖国的表现。

这会让我们有一种归属感。

”老师表示。

”我们让学生去升旗,主要是为了提醒学生,我们是国家的人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服务国家。

把中国变成一个更加美好,富强的国家〃然而英国学生认为”完全找不到这么升旗的任何意义价值所在。

”“简直无聊透了。

”一堂思想品德课中国老师给英国学生上了一堂估计每个中国学生都深恶痛绝的课——思想品德。

老师表示这是一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课。

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给他们讲孔子,讲到孔子说的一句话“父母的话永远都是正确的。

”然而这句话刚讲完,就马上被英国学生发对了,“父母才不是什么时候都对。

”对此,中国老师表示,“社会这么复杂,你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而不是强加让别人来适应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前几天刚看完《中国老师来了》,这是2015年BBC的一个教育研究项目,他们邀请了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学校,给一个50人的九年级学生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式课堂”。

纪录片之中,除了这50名学生之外,剩下的学生仍然由英国老师进行授课。

一个月之后,两组学生将进行数学、普通话和自然科学低的考试,比较下看哪种教学方式更加有效。

在第一集的五十多分钟里,英国学生的全天作息时间与中国学生相同,中国老师带着学生们做早操、升国旗、做眼保健操、穿统一的校服、下午餐以及晚自习。

通过纪录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中国老师特别强调的是纪律这两个字,在中国,纪律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第一集的纪录片里有句话:“中式教育崇尚权威,纪律和残酷的竞争,它与英国主流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有非常大的区别”。

纪律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那位教自然科学的杨君老师,她一直坚持采用中式授课,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老师的身影,她讲授知识,将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将它们写在笔记本上,教学方式很传统,但是这样可以加快速度,把知识快速、有条理的教给学生;在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时候,她会把扰乱课堂纪律的同学点名站到讲台前面,也会处罚他们在上课结束之后多留一会;她也会通过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多次重复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记住;项目过半,她的整个声音都是沙哑的,这些似乎是中式教师的常规现象。

在我们身边的学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们拿着热水瓶,里面装着他们需要救命水——胖大海,通常在一节传统的中式授课之后,老师们消耗了太多的精力。

在这个总共三集纪录片里,纪律的问题几乎每一集里都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在观看纪录片之后,我看了这之下的每条短评,我看到很多评论里会讲到中国学生虽然学习上成绩很好,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过得并不开心,中国的学生过于刻板,而英国的学生活泼,他们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他们的校长来到教室的时候,全体成员都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鸦雀无声,可见英国的学生并不是不可以在课堂上安静下来,从我的观点来看,英国学生的活泼、发散性导致的的课堂纪律问题这并不是他们扰乱秩序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传统的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碰撞。

果不其然,在前面两个礼拜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中国老师的很多观点都不能被英国学生认同。

比如说,中国老师说得听家长的话,因为家长们是正确的,学生们不同意,认为家长不一定是正确的,也许他恐同,种族歧视,或者不尊重女性,如果他是错的,我们为什么要听家长的。

但我觉得这个观点我也不敢苟同,的确,现在说全部选择听家长的话已经是不太正确的了,家长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会犯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完全听家长的话是不可取的。

渐渐地,英国学生们的反抗到了一个顶点,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吃东西说话唱歌化妆,甚至是带来了热水壶,在教室里喝茶。

邹老师请来了这位同学的家长,但最后还是以可能会有安全隐患,请家长带回了这个小家电。

实际上却是家长不以为意,因为她认为中式教育一天要让孩子在学校待上十二个小时,喝点儿茶是一种基本人权,这又有些什么关系呢?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遭到了全方位的质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上,犀利的老师指出,正是因为英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学生们才不求上进,没有危机感,即使没有了工作也饿不死;但是在中国却不同,在中国,对不起,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钱,就连饭都吃不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努力,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们也被触动了。

剩下的两周,随着学生们渐渐地习惯了中国老师的教育风格,再加上中国老师也在不断地用中国饺子、九连环、剪纸、扇子舞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们也慢慢地步入正轨,开始认真听课,和老师培养出了感情。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中式教育学生的平均成绩每一门都比同年级的平均成绩高,中式教育赢了,其实在刚开始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已经猜想到了结果中式教育在考试成绩一定会由于英式教育。

其实,学校真的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不可能独立完成对孩子教育的全部,但可以看到学校教育的占比越来越大了。

对比于两国的教育,中国式的遵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同时,严格的基础教育也让学生们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英国式的教育给了学生们非常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的交流,但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处于较差的水平。

通过这个项目,我感觉重点并不是在于中式教育在最后的成绩上取得了胜利,而是我们在取得了成绩的背后更应该注意的是两国教育之间的差异,除了看成绩之外,我们的教育是应该要让孩子有一个童年了,成绩并不是一切,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开心快乐啊,这些老师应该是70后,他们的思想也有着时代的影响,但是未来的中国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