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后期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明朝后期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作者:明晨云翼标签:通货膨胀白银货币化海外贸易税收2010-05-22 14:26 星期六晴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所谓明朝后期,一般指嘉靖至明末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是传统封建社会向新型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研究明朝后期的通货膨胀,须选定一种货币为视角,而明代的法定货币经历了四个阶段:铜钱——纸钞——银钱钞兼用——白银时期。“大明宝钞”因迅速贬值,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明后期,它只具有一些符号意义,没实际价值。铜钱不仅制式混乱,质地不一,且官铸不足,私铸横行,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明代后期贬值迅速。而白银作为货币贯穿着明代始终,明朝后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时期。当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情况下,以白银为视角来研究通货膨胀便具有其实际意义。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所以论及明朝通货膨胀不得不涉及明政府的财政和税收。白银货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时期的通货膨胀又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1.2 相关研究综述

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中外学术著作、论文可谓多如牛毛,且深入透彻。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通货膨胀的著作、论文并不多,多是从历朝历代货币问题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如钟义盛的《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然而,各类文献、著作同样给我很大的启发,为我的论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明史》、《明实录》、《明会典》、《续文献通考》以及其他史学著作记载了一些有关明代物价的史料及相关历史背景。叶世昌、李金宝、钟祥财合著的《中国货币理论史?明朝货币理论》列举了明朝有识之士对当时货币问题提出的货币理论,其中有叶子奇关于兑现纸币流通的论述;刘定之对钱币与纸币不同流通规律的分析;丘濬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有明中期的斩学颜重钱轻银论及崇祯年间徐光启、宋应星对钱币的看法、陈子龙的行钞主张等等。千家驹、郭彦岗合著的《中国货币史纲要》初步介绍了明代钱制的变化、大明宝钞的贬值,以及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运用。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详细论述了明代的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以及货币的理论和金融业的兴起。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认为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万明在《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中指出白银货币化促进中国社会变迁,其过程源自民间社会,经历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在《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中论述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最终指出,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孙良玉的《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认为国内白银的积极开采和海外巨额白银的流入促成了白银的货币化。而论及明代财政和税收政策有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论述了明代的税收结构,以及财政管理过于简化导致了后期财政的崩溃。项怀诚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明代卷》详细地论及了明代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和财政思想。其中涉及除却农业税,商业税外,比较特殊的海关税相关论文有林枫的《明代中后期的市舶税》,他认为月港开放有限,走私普片存在,政府课税狭隘、税率极低,巨额财富滞留海商手中,政府税源流失严重。晁中辰的《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则把明代海关税制分成三个阶段,论述明代海关税收从无税到有税,从实物税到货币税的演变。

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硕果尤丰,对中国明朝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虽然分散稀少却非缺乏,且近年来也愈发受到重视,得到不小的成果。本人涉猎有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

资料收集发现,过往关于明朝通货膨胀的研究论述多缺乏选取特殊时期的针对性和固定的视角。另外,论及引发通胀原因也过于片面,多简单的归因于政府腐败、内忧外患的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本文综合多方论述,运用仅有的专业知识选取白银为固定视角,力求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述明朝后期通货膨胀问题,探究隐藏在明政府财政危机背后的真实原因。最后,从明后期流动性过剩和税收问题中提取对现今有意义的启示,总结明政府货币政策的历史教训。

1.3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根据当代著名钱币历史学家郭彦岗教授统计:从秦汉至清末,中国计有通货紧缩9次,通货膨胀19次。由此可见,与通货紧缩相比,通货膨胀更加频繁的出现,更加强烈地破坏着中国的经济。且“历史总能惊人相似的重复上演”,所以研究史上出现过的通货膨胀显得很有必要。它们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对当时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在财政危机面前,政府如何作为?采取何种政策?财政危机背后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对今天的国家政策有什么启发?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今人思考探究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时,明朝晚期白银货币化的确立,还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市场经济萌芽以前所未有的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从此主动走向世界。当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封闭实体,与世界市场融合时,研究他的货币价值便更具有其近代意义。

2 明朝后期的时代特点

2.1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经济繁荣

明朝中后期,明朝政治衰象显现。其一,帝王腐化。有如嘉靖皇帝吞云吐雾,志在修真成仙。万历皇帝沉迷酒色财气,荒淫怠政。天启皇帝昏庸无能,朝臣中朋党林立,党争不息。其二,首辅柄政。严嵩父子贪贿、揽权。被抄家后,上报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有珠玉宝玩数千件。其三,宦官专权。市井无赖出生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专擅朝政,残害东林党人士,为所欲为。更有赋役紊乱,财政匮乏,边疆、海疆频频告急。

经济方面,商品性农业,民营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国家货币实现银本位,白银流通。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型的起点。这段时期,全国市场网络形成,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在江浙一带的部分生产部门(纺织业等)零星的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具体形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从而使民营手工业更加繁盛,却也进一步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但客观上讲,这种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但却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段期间,政府的生产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产品丰富,但或许是心理传导机制、或许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又或许是国际传导因素等等原因最终使得物价持续上涨,构成物资丰富型通货膨胀。

总体上,国内外贸易繁荣,城镇经济发达,商品货币流通扩展,社会行业及其分工扩大,促进手工业发展生产的发展及其经营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走上以往各个历史时期都未出现过的代有某种“近代以前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直到明末,政治愈发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外有“后金”南下争雄,内有“闯王”揭竿起义,加上天灾频繁,使明朝中后期形成的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巨大的打击和挫折。

2.2 明朝后期频繁战争与自然灾害对明经济的影响

明朝后期可谓天灾人祸、兵连祸结,使国库消耗巨大,加重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战争和自然灾害对物资达大量损耗更使得社会出现物资匮乏型通货膨胀。

嘉靖年间,政府就为荡除“倭寇”和边境战事开支大量军费,如嘉靖二十八年,“太仓银库岁入二百万两,以往岁支一百三十三万两,近年加至三百四十七万两。”嘉靖三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