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统编版 详解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所讲的这个观点对人们颇有启发,即不能仅仅关注有 形物的价值,更要关注无形的东西(如精神,知识,智慧 等)的价值。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a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 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8.处:为,做。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 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 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 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 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 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 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 不与人争的修持。
2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 《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 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章一上来就连着列举了六种不合乎“道”的行为。其中,“企者”和 “跨者”本喻章指主所要论谓述的急有躁为冒者进急、自躁我冒炫进耀的不行可为取。。本老章子与认前为面他的二们十的二举章动是违相背连贯了自然规 律,不的合,“二道十德二章”是,从结正果面只论能述“适曲得则其全反”。的接处世下原来则,,老而子本继章是二从十反二面章论后述,违背又这提出了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一,处自世伐原者则将无导功致,的自不矜良者后果不。长”的观点。他认为“自见” 之“,自无是“ 律则”跨,加文者不“勉章”合自。一喻“上指道伐为来所德”了就谓”进“连的,一着有结自步列为果矜引举者只”了急能起是六躁适世人种冒得人类不进其的合的反的重乎行。通视“为接病道。下,,”老来他希的子,进望行认老一为为子人步。他继类将其们二能中的十这够,举二四反“动章种观企违后毛者背,自病”了又身比和自提,然出喻有规了为则“改馀 食赘行”“自,见认者为不它明们,就自是像者剩不饭彰赘,瘤自一伐者样无令功人,厌自恶矜。者不他长还”说的,观有点“。他道认”为之“人自是绝不 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
【注释】 ①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②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③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3
文本探究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三十当辐其①共无一以,毂为②室有,⑤器当,其当之无其用,无有,。车有凿之室用之户③用牖。。埏故以埴有为以之为以室器为,④利,,当当无其其之无以无,为有用,器⑥有之。用。凿户牖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 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 车轴。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 中空处。 ④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 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译文]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 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 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 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 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解读】
本章主要论述急躁冒进、自我炫耀不可取。本章与前面的二十二章是相连贯 的,二十二章是从正面论述“曲则全”的处世原则,而本章是从反面论述违背这 一处世原则将导致的不良后果。
目录
走近作者 《道德经》
文本探究 课文链接
1
走近作者
老 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 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 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 深刻影响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 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解读】
本章主要讲“有”与无的关系,强调二者相生而为用的道理。
老子一上来就举了三个例子:车毂、陶器和居室。目的是 想让人们明白“有”与“无”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只是 为了实现目的而设置的便利,“无”才是带来这种便利的 根源。老子对于“有”与“无”的辩证认识,说明“有”与“无” 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同时提醒人们无形的东西并非 没有用,相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被人们所觉察而 已。
综上,老子在本章中所言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极具启发意义。如果我们在生活中 能够做到不急躁、不冒进、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那么我们就是一个顺应“道”、合乎“德”的人。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百度文库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 而不亡者寿。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a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 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8.处:为,做。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 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 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 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 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 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 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 不与人争的修持。
2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 《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 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章一上来就连着列举了六种不合乎“道”的行为。其中,“企者”和 “跨者”本喻章指主所要论谓述的急有躁为冒者进急、自躁我冒炫进耀的不行可为取。。本老章子与认前为面他的二们十的二举章动是违相背连贯了自然规 律,不的合,“二道十德二章”是,从结正果面只论能述“适曲得则其全反”。的接处世下原来则,,老而子本继章是二从十反二面章论后述,违背又这提出了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一,处自世伐原者则将无导功致,的自不矜良者后果不。长”的观点。他认为“自见” 之“,自无是“ 律则”跨,加文者不“勉章”合自。一喻“上指道伐为来所德”了就谓”进“连的,一着有结自步列为果矜引举者只”了急能起是六躁适世人种冒得人类不进其的合的反的重乎行。通视“为接病道。下,,”老来他希的子,进望行认老一为为子人步。他继类将其们二能中的十这够,举二四反“动章种观企违后毛者背,自病”了又身比和自提,然出喻有规了为则“改馀 食赘行”“自,见认者为不它明们,就自是像者剩不饭彰赘,瘤自一伐者样无令功人,厌自恶矜。者不他长还”说的,观有点“。他道认”为之“人自是绝不 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
【注释】 ①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②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③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3
文本探究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三十当辐其①共无一以,毂为②室有,⑤器当,其当之无其用,无有,。车有凿之室用之户③用牖。。埏故以埴有为以之为以室器为,④利,,当当无其其之无以无,为有用,器⑥有之。用。凿户牖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 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 车轴。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 中空处。 ④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 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译文]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 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 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 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 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解读】
本章主要论述急躁冒进、自我炫耀不可取。本章与前面的二十二章是相连贯 的,二十二章是从正面论述“曲则全”的处世原则,而本章是从反面论述违背这 一处世原则将导致的不良后果。
目录
走近作者 《道德经》
文本探究 课文链接
1
走近作者
老 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 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 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 深刻影响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 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解读】
本章主要讲“有”与无的关系,强调二者相生而为用的道理。
老子一上来就举了三个例子:车毂、陶器和居室。目的是 想让人们明白“有”与“无”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只是 为了实现目的而设置的便利,“无”才是带来这种便利的 根源。老子对于“有”与“无”的辩证认识,说明“有”与“无” 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同时提醒人们无形的东西并非 没有用,相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被人们所觉察而 已。
综上,老子在本章中所言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极具启发意义。如果我们在生活中 能够做到不急躁、不冒进、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那么我们就是一个顺应“道”、合乎“德”的人。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百度文库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 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