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_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讲义
财务贷款五级分类与程序培训讲义57页PPT.pptx
各行社可以参考省联社《小企业贷款评级管理 办法》(皖农信联发[2006]268号)或《安徽 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然人其他贷款客户和 微型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皖 农信联发[2006]343号)自行制定。
24
2.2.2 信用等级评定组织
各行(社)审贷委员会负责开展客户信用等级评 定工作的组织、工作部署、检查指导等;
(四)记录要注明编号。
(五)参加讨论人员在记录落款处签字。
20
第四步:分类认定结果分级审批。
★各行社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贷款风险分类认定 的权限。
1、基层社负责人在本级审批权限内,根据分类资 料进行综合判断审批,并填写分类审批意见;
2、超出本级认定审批权限的,填写本级分类审批 意见报县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办公室;
11
★结合风险分类的特别规定需调整分类结果
的7种情形:
1、对于展期换据的,展期换据1次的,至少应
分为关注类;展期换据超过1次的,原则上应
划分为次级。
★2、借新还旧。或通过其他方式融资方式偿还 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规定:同时满足以下
四项条件的,应列为正常贷款:(1)借款人生产
四大类贷款是指:10万元(含)以下自 然人一般农户贷款、100万元以上自然人
其他贷款、微型企业贷款、100万元以上 的企事业单位贷款
2
1. 10万元(含)以下自然人一般农户 贷款的档案收集、信用等级评定、分类方 法、分类程序的要求。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包括农户小额信 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
8
1、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优秀档次的,按 照以下矩阵分类:
贷款档次 担保方式
2020年(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于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仍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仍款意愿良好,运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仍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仍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于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仍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运营正常,主要运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壹直能够正常足额偿仍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壹的壹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运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壹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和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运营管理存于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且、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X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运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制度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且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贷款五级分类制的标准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五级分类讲义
一、如何认识贷款分类1、分类的定义:贷款分类制度是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简单的说它是根据贷款的风险分类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是谁在评价,是信贷管理人员)按照《贷款分类指导原则》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⑴正常类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⑵关注类贷款:尽管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着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⑶次级类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金,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⑷可疑类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⑸损失类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关系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贷款分类的标准有一条最核心的内容,那就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财务因素分析与非财务因素分析。
财务因素分析是定量分析,它反映的是借款人历史和现在的经营状况,侧重于历史还款能力的判断,客观上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存在许多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单纯的财务分析指标是难以覆盖借款人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它受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是未来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
也就是说,非财务因素分析是对贷款风险程度的定性分析,它反映的是借款人未来的偿还能力。
二、为何要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重温一下分类中的财务因素分析的概念。
财务因素分析就是银行或者确切地说是银行的信贷员及信贷管理人员,借助企业的会计报表,通过数字计算,银行分析的目的是来确认企业的还款能力。
那么顾名思义,非财务因素分析就是财务分析以外的那些分析,也就是数字计算以外的那些分析,分析的目的同样是确定企业的还款能力,那么为何要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呢?它包括五点:第一、它可以正确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梦发表日志: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的手段,紧密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建立的信贷管理机制,对实现信贷资金的最大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贷款风险识别预警、风险抵补等等。
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二)对关注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
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在风险因素未好转之前,一般不增加贷款。
(三)对次级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施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低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失。
对确实已造成损失的贷款,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核销。
分类的管理一、分类的管理农村信用社应明确五级分类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分类结果的认定程序及报送要求,以及贷款风险分类的监测、考核意见。
农村信用社的五级分类工作,应在县级联社的统一部署下,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会计、内审等部门和信贷员紧密配合,将五级分类的有关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
县级联社主任对全辖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负总责。
农村信用社主任对全社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负总责。
(一)总体要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动态监测科学考核(1)落实责任,及时认定信用社主任、联社营业部经理是贷款风险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信贷员是第二责任人,在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中,共同对本社(部)的贷款风险的真实性负责。
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
1、什么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答:贷款风险分类是指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依据综合获得的全部信息,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分类标志,对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对贷款做出质量评价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的过程。
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
2、贷款风险分类有几个档次?答: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档次,后3个档次为不良贷款。
3、什么是正常类贷款?答: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
正常贷款的基本特征就是“一切正常”。
4、什么是关注类贷款?答: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同正常贷款一样,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划分时要抓住“潜在缺陷”这一基本特征。
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类;如果情况恶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级类。
5、什么是次级类贷款?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时要格外审慎。
借款人必须靠正常营业收入之外的其他来源偿还贷款本息,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至少划为次级类。
次级贷款的基本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6、什么可疑类贷款?答: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所有表现,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重组或诉讼等原因损失程度难以确定划为可疑类。
划分可疑贷款要把握“肯定损失”这一基本特征。
7、什么是损失类贷款?答: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
主要内容如下:
1. 正常类(N类):借款人按时还款,没有逾期情况,贷款资产风险较低,属于正常状态。
2. 关注类(S类):借款人有一定的风险特征或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尚未出现逾期情况。
这类贷款需要加强管理与监控,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3. 次级类(D类):借款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情况,但仍然具备一定还款能力。
这类贷款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整改。
4. 可疑类(L类):借款人存在严重逾期行为或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或还款能力较差。
这类贷款的违约风险较高,需要进行催收、追偿等处置手段。
5. 损失类(F类):借款人已经发生严重违约,无法催收到贷款本息,造成资金损失。
这类贷款被认定为不良资产,需要进行清收和核销。
五级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银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保护银行的资金安全。
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风险监测和评估的依据,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整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学习材料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学习材料[上]第一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概要、方法及程序贷款风险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的过程。
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
推行五级分类的目的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一节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意义作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基础工作,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信贷资产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实行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五级分类是建立在动态监测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和担保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连续监测,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实际价值。
农村信用社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可以动态地反映贷款风险的形态,及时发现贷款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从而对贷款风险因素做出及时有效的预警、防范和化解。
(二)实行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需要。
五级分类具有事前、动态、综合识别风险的特点,对加强信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五级分类客观上要求信贷员要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了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管理有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基础。
其次,从五级分类的事前控制和动态角度看,在贷款的发放到账面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无论贷款是否逾期,都要进行连续监控,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信贷管理的落实。
五级分类培训讲义
12
湖南友谊咨询集团
三、各类贷款划分的参考标准
(6)全额抵押的贷款已取得法院判决,但借款人未履行法院判决 或者银行难以执行法院判决。 5、损失贷款 、 (1)借款人的经营停滞,贷款绝大部分将发生损失:借款人无 力偿还;借款人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抵(质)押品价值难以确定, 变现困难;固定资产项目停工时间很长,无望复工。 (2)借款人破产或对借款人的诉讼(仲裁)程序已经完结,即 使, 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或因 为各种原因决定不提起诉讼(仲裁)。
14
湖南友谊咨询集团
四、五级分类考虑的主要因素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 包括债务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财务分 析/经济形势判断)等。要重视对现金流量状况的分析,要客观认识企业的利润 状况,要区分还款来源,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用现金流来偿还的,长期贷款用 利润、折旧等还款,对客户的非财务因素要进行分析,判断其对贷款偿还的影 响。 2、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 包括债务人在信用社和其他银行的偿还记录(系统支持/信息收集)。可以 通过查询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和银监会大额客户及零售 客户信息系统,了解债务人在他行贷款的偿还情况。要特别重视交叉违约问题。
6
湖南友谊咨询集团
三、各类贷款划分的参考标准
1、正常贷款
借款人有能力履行还款承诺,能够全额归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2、关注贷款 、
(1)借款人财务状况不佳 表现为:关键性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低于行 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营性现金流量仍为正值,但呈 递减趋势;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借 款人的借款总额在短期内激增并与其业务发展不成比例,借款人不 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以致有理由怀疑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培训讲稿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培训讲稿第一部分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与原理一、什么是贷款五级分类(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定义。
按照监管当局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商业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五个档次,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种分类方法就是贷款的五级分类,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为不良贷款。
(二)五级分类各档次核心定义及主要特征1、正常类贷款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主要特征为:(1)借款人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2)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3)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4)借款人贷款资料齐全。
注:该类贷款抓住“一切情况正常”的内在特征。
2、关注类贷款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主要特征:(1)借款人的偿还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项目出现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整过大);(4)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者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人、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分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还能力;(11)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90天以内的贷款或垫付款项。
注:(1)该类贷款抓住“潜在损失”这一内在特征。
阐述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
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种用于评估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
它包括五个等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贷款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评估贷款的风险程度。
正常:指借款人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风险较低。
关注:指借款人存在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需要密切关注,如经营状况恶化等。
次级:指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可能需要延迟还款或者进行其他补救措施。
可疑:指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可能需要采取法律手段追讨债务。
损失:指借款人已经无法偿还贷款,银行需要进行核销。
其中,关注和次级等级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银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而正常和可疑等级的风险程度较低,
需要银行加强监督和催收工作。
损失等级则意味着贷款已经成为坏账,银行需要进行核销。
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讲座
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讲座一、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评估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提前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护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
同时,贷款五级分类也有利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原则1. 根据贷款的违约程度分类。
对于已经违约的贷款,应按照违约的程度进行分类,区分出不同的风险程度,做出相应的风险准备。
2. 根据贷款的偿还状况分类。
对于按时偿还、逾期偿还、欠息偿还、拖欠本息等情况,应做出不同等级的分类。
3. 根据贷款的风险特征分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应根据其风险特征进行分类,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根据贷款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分类。
对于未经调查核实、未报送贷款报告、未提供担保物等情况,应进行相应的风险分类。
5. 根据贷款的资金流动情况分类。
对于资金流动正常、资金流动不正常、资金流动受阻等情况,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类。
三、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内容1. 优质贷款(正常分类):指的是借款人信用良好、资金运用正常、偿债能力强、无风险的贷款。
2. 关注贷款(关注分类):指的是借款人有一定风险,但尚未达到严重风险的贷款。
3. 次级贷款(次级分类):指的是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需要着重关注和调查的贷款。
4. 可疑贷款(可疑分类):指的是借款人已经出现严重违约行为,贷款存在较大风险的贷款。
5. 损失贷款(损失分类):指的是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
四、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要点1.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分类标准,明确具体的分类依据和风险分类的具体要求。
2.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分类工作,及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并做好相应的分类报告和风险评估。
3.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不同风险分类贷款的监督管理。
4.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风险防范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一、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定义唐双宁主席: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类机构采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估算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切换幻灯片第二种定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又称贷款风险分类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类机构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究其实质看,是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种风险管理手段,来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尽快化解贷款风险。
一句话,通过五级分类,要更加管好我们的信贷资产。
银监会提出从##年起要在农村信用社推广贷款五级分类,这对于促进农信社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切换幻灯片二、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推行五级分类是贷款风险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化。
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项基础制度,其分类的名称、划分类别的标准和定义都已经国际化。
从其推行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已由欧美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而且一些国际大银行已经实行十二级分类,部分欧美银行甚至还实行19级,21级贷款分类。
根据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四大风险。
在此基础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
也就是说,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满足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
从我国银行业情况看,2002年起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
在这种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推行五级分类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果继续实行“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不仅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也大大落后于国内银行业主体。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后,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1、客户被宣告破产,依法清算,仍不能偿还债务;
2、客户遭受重大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无力偿还债务;
3、客户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无力偿还债务;
4、客户及其担保人下落不明,债务追索对象失踪。
1、外部环境、关联企业发生不利变化,影响还款能力;
2、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3、关键财务指标,财务数据明显下降;
4、经营机制发生变化,对还款能力发生不利影响;
5、经营管理、领导成员、经营策略、股东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还款能力;
6、还款意愿差,不配合贷后检查;
7、担保措施发生不利变化。
次级类
客户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按时全额还款
1、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
2、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3、支付发生困难,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
4、客户股东纠纷等管理问题突出。妨碍债务偿还;
5、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
可疑类
客户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1、处于停产、半停产;
2、已经资不抵债;
3、客户存在逃避债务行为。
海口首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类别
总体特征
基本特征
正常类
各方面情况正常、合同、承诺正常履行,不存在影响贷款本息按时全额偿还的因素
1、一直正常还本付息;
2、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量为正值且稳定,各项财务指标合理;
3、生产经营稳定;
4、诚实守信,积极配合公司检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担保措施正常
财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讲义
备注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 一切正常 0 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 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 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 潜在缺陷 3%-
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
5%
利影响的因此。
从动态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 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如果情况恶 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次类。
二、分类原则
1、风险原则。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 只作参考。
2、真实原则。以债务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 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根据收集的客户资料,严格分类 标准、方法和程序,充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
3、审慎原则。运用四个分析工作,结合内部信贷管理,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 类别。在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分布情况调查表
2008年12月31日 1、各项贷款
其中:农户贷款 2、3万元(含)以下
其中:农户贷款 3、3万元-5万元(含)
其中:农户贷款 4、5万元-10万元(含)
其中:农户贷款
贷款余额(亿元)
1144.91 589.59 274.32 251.32 124.61 99.99 171.66 130.2
大家都知道,四级分类不良额是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按 逾期的天数确定,由综合业务系统自动生成,非人为调整;而 五级分类是根据信贷资产实际风险状况确定,其中10万元以下 (含自然人和微型企业)也是根据本息逾期天数由矩阵法自动 生成。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省1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约 4566789笔、570.5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49.84%,也就是说, 虽然四级与五级分类在期限上相差90天,但占比近一半的矩阵 分类的贷款不可能导致不良额下降额度悬殊这么大,原因何在, 请大家帮助分析。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大纲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大纲第一部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一、企业财务报表体系概况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辅助报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会计报表附注内部报表:固定资产、库存产品(商品)、在产品、成本、费用、销售、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银行借款、发出商品、应收应付票据明细表(帐)报表重点项目的阅读和审查二、财务比率分析流动性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效率性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盈利性比率:销售毛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综合性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附案例)三、财务预警分析四、真假财务报表的识别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动机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类型从技术角度解决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失真问题的方法五、案例分析第二部分、现金流量分析一、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作用二、现金流量表的简单编制方法(附案例)三、现金流量分析(附案例)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流入结构、流出结构、余额结构)现金流量表的趋势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获取现金重要项目分析)四、现金流量与五级分类的对接第三部分、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一、非财务分析的作用解决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从宏观上把握信贷风险解决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二、非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附案例)行业风险分析产品周期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还款意愿分析信贷管理分析三、非财务分析方法和途径第四部分、担保分析一、贷款担保方式二、贷款担保分析要点(附案例)保证担保分析抵押担保分析质押担保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三、担保分析在贷款风险分类中的应用第五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介绍一、企业资信评估的基本定义信用、信用评级的定义和分类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之比较:差异性分析、互补性分析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介绍国内典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介绍三、企业资信评估案例介绍信用评级理念、流程及进度表企业信用分析框架、模型和参照指标四、企业资信评级报告范例讲解第六部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贷款五级分类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五级分类二、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和特征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要框架三、五级分类的操作流程四、五级分类全流程案例分析分大额企事业单位、小额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三大类;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培训大纲: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原理一、什么是贷款分类二、我国贷款分类的发展简况三、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内容四、贷款风险分类划分的核心标准五、新旧贷款分类法的差异比较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程序一、对贷款五级分类程序和方法的基本认识二、整理、收集和阅读信贷档案三、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四、判断还款的可能性五、初步确定分类结果六、信贷讨论七、最后确定分类结果贷款五级分类的担保分析1、担保分析的作用与地位2、担保的种类及其分析3、贷款分类时贯穿对担保的分析、评价及其检查贷款风险分类的非财务分析1、非财务分析的作用和内容2、借款人行业风险分析3、借款人经营风险分析4、借款人管理风险分析5、借款人还款意愿分析6、信贷管理问题分析7、非财务分析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第三讲财务分析一、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会计基础知识(一)会计假设(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二、财务分析的内容1、财务分析的定义五级分类中的财务分析是指对借款人会计报表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的提出
在未进入讲课之前,请大家先看一组数据,从这组数据中 能发现哪些非正常的现象,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144.91亿元,五级分类不良额和不良率分别为188.46亿元和 16.46%,四级分类不良额和不良率分别为115.66亿元和10.1%。 从不良额和不良率比较,五级分类分别比四级分类多72.8亿元 和6.36个百分点。
贷款户数(户)
4716259 4346799 3859844 3603761 423723 342440 283216 181275
调查与分析
这种现象,2008年三季度末更为明显,据统计,三季度 末全系统四级不良额较年初上升0.86亿元,而五级不良额却 比年初净下降27.66亿元。悬殊较大的行社有37家,其中11家 联社反向差额超过0.5亿元,有2家联社超过1个亿。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性 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 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3、项目长期被延误或项目原有计划的重大理性对项目产 生了负面影响以致削弱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4、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 5、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贷款; 6、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 7、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缺失,并对还款构 成实质性影响; 8、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分为可疑类;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 损失严重 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 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100%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 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收回极少,已没 有意义将其作为信贷资产反映在帐面。
四、分类标准概述
(一)正常类贷款分类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各方面情况正常,还款 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状况正常,能按时还本付息,对 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 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关注类贷款分类标准 1、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 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经营性现金 流虽为正值但呈递减趋势、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下降等; 2、借款人债务、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 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与其业务发 展不成比例,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
熟悉,尤其近年来调整充实到信贷岗位的人员。 7、客户资料的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且不能有效运用到
分类工作中,因此,分类准确性较差。 8、部分基层贷款机构甚至法人机构为了业绩考核或其他
原因,非正常因素人为调整和报送不良贷款数据。 以上现象的存在,导致四级和五级分类数据变化异常,且
不能作出合理解释,部分基层贷款机构偏离度奇高。 因此,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再培训、再分类、再提高,是提
这是全省83家行社统计报送数据的汇总,仅此也看不出什 么问题,五级比四级数据都大些,好象符合分类原则之一,即 审慎原则。但以下数据是否正常,就需要大家慎重分析了:
2008年度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五级分类不良额和不良率
分别比年初下降39.08亿元和8.21个百分点,而四级分类不良 额和不良率分别比年初下降4.38亿元和2.9个百分点。仅从不 良额指标比较,五级比四级多下降额悬殊34.7亿元。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分布情况调查表
2008年12月31日 1、各项贷款
其中:农户贷款 2、3万元(含)以下
其中:农户贷款 3、3万元-5万元(含)
其中:农户贷款 4、5万元-10万元(含)
其中:农户贷款
贷款余额(亿元)
1144.91 589.59 274.32 251.32 124.61 99.99 171.66 130.2
大家都知道,四级分类不良额是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按 逾期的天数确定,由综合业务系统自动生成,非人为调整;而 五级分类是根据信贷资产实际风险状况确定,其中10万元以下 (含自然人和微型企业)也是根据本息逾期天数由矩阵法自动 生成。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省1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约 4566789笔、570.5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49.84%,也就是说, 虽然四级与五级分类在期限上相差90天,但占比近一半的矩阵 分类的贷款不可能导致不良额下降额度悬殊这么大,原因何在, 请大家帮助分析。
二、分类原则
1、风险原则。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 只作参考。
2、真实原则。以债务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 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根据收集的客户资料,严格分类 标准、方法和程序,充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
3、审慎原则。运用四个分析工作,结合内部信贷管理,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 类别。在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二、培训计划
这次培训计划2天时间,讲课人员都是一线的信贷管理人员, 讲课内容以省联社出台的分类文件为依据,重视实务和操作。 培训中大家如有问题或异议,请通过OA发给我,培训结束前安 排时间统一解答。
第一讲 五级分类概要
一、分类资产概述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实现全资产分类工作,包 括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信贷资产分类工作于2006年上半 年全省统一开展,以9月底存量贷款首次对外报送分类数据; 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于2007年4月份全省统一开展,以2006 年底存量数据分类,7月底对外报送分类数据。
9、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不含展期)或 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
(四)可疑类贷款分类标准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因 非正常因素处于停、缓建状态; 2、借款人实际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还款,进入清算程 序; 3、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 正常还本付息;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 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5、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但预计发生较大损失;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 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 可能 会造成一定损失。
缺陷明显, 15%可能损失 25%
次级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 时要格外审慎。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 肯定损失 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0%75%
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所有表现,只是 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诉讼等原因损 失程度难以确定而划为可疑。
高风险管理意识、准确反映资产质量、因地制宜处置不良资产、 加强信贷基础规范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务之急!
培训目的与计划
一、培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
省联社二届二次社员大会明确要求,必须把规范信贷管理 作为事关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同时,把2009年作为信贷 管理攻坚年。为落实“理事会工作报告”精神,这次省联社组 织全系统分类视频培训,目的在于在面上全面推动,帮助重新 梳理分类的方法、程序、分类工具使用和分类后期管理等内容。 各行社要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组织再培训、再分类、再提高 工作,重视分类的过程,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3、矩阵分类法中,客户信用评级未开展、未年审或未 及时调整,部分已在可疑或损失类的客户信用等级甚至还是 “优秀”。
4、部分企业类客户分类分析中,因素分析与分类结果 的因果关系不一致,分类理由不充分,与核心定义相悖。
5、贷款分户账记录不完整、不及时,换据贷款、展期 贷款等不及时调整分类结果。
6、分类人员对分类核心定义不掌握、分类方法和程序不
目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下现状来自省联社对部分行社的检查中发现: 1、部分单位五级分类工作放松管理,少数基层贷款机
构的信贷档案中已查找不到五级分类工作的痕迹,分类认定 表、分类工作底稿甚至是2006年9月底首次分类时留下的, 之后再也没更新过。
2、基层贷款机构初分、审核等讨论过程没有记录,超 权限分类结果缺少法人机构讨论记录和审批回复。
同时,根据银监会《不良资产监测与考核办法》规定, 全系统按季开展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监测分析工作,从而 推动了分类工作持续开展。
信贷资产分类,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各项贷款、贴 现、信用垫款和银行卡透支等)和表外信贷资产(银行承兑汇 票、担保、贷款承诺和信用证等)。这次培训主要以贷款资 产分类为主。
备注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 一切正常 0 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 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 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 潜在缺陷 3%-
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
5%
利影响的因此。
从动态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 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如果情况恶 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次类。
4、灵活原则。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 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5、动态管理原则。应及时收集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对 影响资产回收的变化因素进行动态调整,适时反映资产真实 状况。
三、分类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概述
分类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核心定义
基本特征 损失率
6、借款人拖欠贷款,经反复协商无还款意愿; 7、贷款发生较大损失,但重组、兼并、担保物处置和仲 裁等,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8、借款人在其它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 9、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不含展期)或表外业 务垫款91天以上。 (五)损失类贷款分类标准 借款人出现以下状况,在依法对其财产、遗产、保险、抵 (质)押物、担保等进行债务清偿、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可以分类为损失类贷款。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 并终止法人资格;或未宣告,但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
二OO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主讲人:潘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