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案例分析案例一:生鲜超市假冒有机食品案件时间:2010年4月细节:小明在市区一家自称销售有机食品的生鲜超市购买了一份标价100元的有机苹果。

然而,小明发现该苹果的质量与标榜的有机食品相差甚远。

他怀疑超市销售的所谓有机食品是伪劣产品,于是他决定维护自身权益。

他向当地消协投诉,并要求超市退还购买费用并对其误导行为进行处罚。

经过调查,消协发现该超市销售的有机食品实际上并未经过有机认证,是虚假宣传的伪劣产品。

消协与小明一同向有关部门报案,控告该超市涉嫌虚假宣传、销售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取证,法院判决超市赔偿小明购买费用并处以罚款。

律师点评:该案例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案例之一。

购买者在发现所购商品虚假宣传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并通过指控涉嫌虚假宣传、销售伪劣产品等罪名,向法院索要合理赔偿。

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案例二:汽车售后服务拒绝赔偿案件时间:2008年9月细节:小王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全新的汽车。

然而,仅几个月后,小王的车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行驶。

小王将车辆送回汽车销售公司寻求售后服务,但该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赔偿和维修服务。

小王不满汽车销售公司的态度,他咨询了一位律师并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对该汽车销售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损失并承担售后维修责任。

经过一年的官司,法院判决汽车销售公司全额赔偿小王损失,并承担维修责任。

律师点评:该案例涉及到汽车售后服务拒绝赔偿的典型案件。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后,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最终通过法院判决获取了应有的赔偿和权益保障。

案例三: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群体维权案件时间:2007年5月细节:一家饮料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含有有害成分的饮料。

该饮料被曝光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公众恐慌。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银行消费权益保护案例,我们将对该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案例简介:张先生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笔个人贷款业务,贷款金额为50万元,期限为5年。

在贷款合同中,张先生发现银行收取了一定的贷款利息,同时还有一笔贷款保险费用。

张先生认为这笔保险费用不合理,遂向银行提出质疑。

银行方面则表示,根据贷款合同约定,贷款保险是必须购买的,否则无法办理贷款。

张先生不服,认为银行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于是,张先生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银行退还保险费用。

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认为银行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银行退还张先生的保险费用。

二、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商业银行法》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

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张先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违法行为。

首先,银行未充分告知张先生保险产品的性质、费用、退保条件等信息,导致张先生无法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

其次,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侵犯了张先生的选择权。

消费者法律处理案例范文(3篇)

消费者法律处理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6月,消费者李某在XX超市购买了某品牌牛奶,回家后发现牛奶有异味,怀疑是变质。

李某立即联系了超市,要求退换货。

超市方面表示,由于牛奶已开封,无法确认是否变质,拒绝退换。

李某对此表示不满,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二、消费者协会调查接到投诉后,消费者协会立即对李某购买的牛奶进行了抽样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牛奶中存在大量有害细菌,严重超标。

消费者协会认为,XX超市销售的牛奶存在质量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消费者与超市协商消费者协会将检测结果反馈给XX超市,要求超市对李某进行赔偿。

XX超市对此表示,愿意配合调查,但认为李某购买的牛奶已开封,无法确认是超市出售的牛奶存在问题。

超市提出,可以给予李某一定的赔偿,但拒绝全额退款。

四、消费者法律维权李某对超市的赔偿方案不满意,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律师的指导下,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X超市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五、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受理了李某的诉讼请求,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法院认为,XX超市销售的牛奶存在质量问题,且消费者李某提供的证据充分,能够证明其购买的牛奶存在变质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赔偿等责任。

六、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判决XX超市退还李某货款,并赔偿李某损失。

XX超市不服一审判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七、案例总结本案中,消费者李某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本案的启示:1.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保留购物凭证和商品质量证明,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提供证据。

2. 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渠道,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向其投诉。

3. 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遇到消费纠纷时,要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经营者要诚信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商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一)餐饮业不得强迫有偿使用一次性碗筷某地一家小吃店向顾客提供一次性碗筷,但并未没说明一次性碗筷是要收费的。

在顾客结账时,该店将一次性碗筷计入消费总费用当中。

若干顾客投诉至当地消费者协会,称小吃店不向顾客告知提供餐具服务的情况、不允许顾客选择餐具、强制顾客接受其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服务。

当地消费者协会派人到该店消费,发现服务人员确提供了一次性消毒餐具,但没告知该餐具是收费的。

当消协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改用其它餐具时,该店店员称没其它餐具,同时直接打开了一次性餐具。

消协工作人员结账时,发现消费小票中记载了一次性碗筷的费用。

消费者协会固定相关证据后诉至法院,要求该店停止在提供服务时强制顾客使用一次性碗筷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并退还一次性碗筷的费用。

该店对消费者协会的诉讼请求及主张的事实予以认可,最终调解结案。

该小吃店承诺不再出现强制消费者使用一次性餐具情况,并退还费用。

该案中,小吃店强制消费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且并未告知消费者收费的事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消费者协会搜集证据后提起诉讼,为维护更多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购买大额消费品应尽量签署书面合同张某与当地一家4S店达成口头协议,订购轿车一辆,金额40万元。

当日,张某向4S店支付了2万元订购款,但并未明确约定交付日期及余款的交付方式。

一个月后,张某仍未能提车,遂以4S店未及时交付车辆向其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要求4S店退还订购款2万元。

4S店则认为张某单方要求解除合同属于违约,不同意退还2万元。

后来,张某因无法及时提车,只好从其他店另购一辆轿车。

为拿回已支付的2万元订购款,张某将4S店告上法庭。

4S店提供了一份与其他4S店签署的车辆销售确认书复印件,证明其一直在为张某联系购车。

法院认为,张某与4S店之间已经成立口头协议,张某支付的2万元应认定为买车而交的预付款,是购车款的一部分。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需求(3篇)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需求(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频发,其中涉及消费者需求的保护与实现的问题尤为突出。

本案例以一起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因商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为切入点,探讨消费者需求的保护与实现。

二、案情简介2019年6月,消费者李某在某大型商场购买了一款品牌手机。

购买后不久,李某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屏幕出现闪烁现象。

李某联系商家要求退换货,但商家以“手机属于易损品,非质量问题不予退换”为由拒绝。

李某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商家承担退换货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消费者需求的保护(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权利。

”本案例中,李某购买手机后因质量问题遭受损失,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商家承担退换货责任。

(2)商家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本案例中,商家提供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未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违反了法定义务。

2. 消费者需求的实现(1)消费者维权途径本案例中,李某在遭遇商家拒绝退换货的情况下,选择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的维权途径。

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本案例中,李某可以依法要求商家赔偿损失,包括退换货、维修费用等。

四、结论本案例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保护与实现的分析,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权利。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于2021年3月在某电器商城购买了一台价值3000元的家用空调。

购买后,张某发现空调存在制冷效果不佳、噪音过大等问题。

经过与商城沟通,商城表示愿意为张某提供售后服务,但需张某承担一定费用。

张某认为空调存在质量问题,拒绝承担任何费用。

双方就售后服务问题协商无果,张某遂将商城诉至法院,要求商城承担退货或更换空调的责任。

法院审理过程:一、法院受理张某提交了购买空调的发票、照片等证据,证明其与商城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

法院受理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二、法院调查法院依法传唤了商城的法定代表人和销售人员,要求其就空调质量问题进行调查。

商城辩称,空调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害,导致制冷效果不佳和噪音过大。

但商城未能提供相关证据。

三、法院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1. 张某与商城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张某有权要求商城提供合格的商品。

2. 张某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空调存在质量问题,商城未能提供相反证据。

3. 商城作为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空调质量负责。

四、法院判决法院认为,张某要求商城承担退货或更换空调的责任合理,判决商城退还张某购买空调的货款3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益,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该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责任,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

二、本案中消费者权益的侵害1. 张某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向张某充分说明空调的质量问题,导致张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存在问题的空调。

2. 张某的选择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按照张某的要求提供退货或更换空调的服务,导致张某无法行使选择权。

3. 张某的求偿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导致张某无法获得赔偿。

消保案例分析及法律依据(3篇)

消保案例分析及法律依据(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案例以某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为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依据,以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案情简介某消费者(以下简称甲)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以下简称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甲与卖家(以下简称丙)沟通协商,但未达成一致。

甲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

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经调查核实,确认乙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协会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但丙拒绝履行。

甲遂将丙诉至法院。

(二)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无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本案中,乙手机存在质量问题,甲有权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

丙拒绝履行义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法院判决丙退还甲购买乙手机所付货款,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二、法律依据分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案中,法院判决丙承担退换货责任,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条款:1. 第十八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2.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

(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经典维权法律案例(3篇)

经典维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先生,男性,30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

案由: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

2018年6月,张先生在某家电品牌专卖店购买了一台某品牌冰箱。

购买时,销售人员向张先生承诺该冰箱具有节能、保鲜等功能,且售后服务完善。

张先生在销售人员承诺下,购买了该冰箱。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冰箱存在以下问题:1. 冰箱噪音过大,影响日常生活;2. 冰箱保鲜效果不佳,食物容易变质;3. 冰箱故障频繁,多次维修。

张先生认为,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且售后服务不到位,侵害了他的合法权益。

于是,张先生向被告提出退货或更换同型号冰箱的要求。

然而,被告以各种理由拒绝,导致双方产生纠纷。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欺诈消费者行为?2. 张先生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3. 法院应如何判决?三、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销售给张先生的冰箱确实存在噪音过大、保鲜效果不佳、故障频繁等问题。

被告在销售过程中未如实告知消费者产品真实情况,存在欺诈行为。

同时,被告的售后服务确实存在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张先生的投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合法权益。

被告的行为已构成欺诈消费者,侵犯了张先生的合法权益。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销售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2. 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赔偿张先生购买冰箱的货款及维修费用共计人民币5000元;3. 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张先生公开道歉。

五、案例评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件。

本案中,被告某家电品牌有限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涉及面广,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强。

本案中,张先生在购买冰箱时,对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发现问题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金融消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消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系某银行信用卡客户,被告某银行系信用卡的发卡行。

2018年5月,李某在某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双方签订了信用卡领用合同。

合同约定,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为人民币10万元,信用卡透支利息按日万分之五计收。

同年7月,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透支额度累计达人民币15万元。

被告某银行在收到李某透支款项后,按照合同约定计收了透支利息。

此后,李某因个人原因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卡透支额度持续增加,透支利息累计达人民币3万元。

2019年6月,原告李某以被告某银行在透支利息计收方面存在违规行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某银行返还多收的透支利息。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被告某银行在透支利息计收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原告李某是否应当承担透支利息。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李某与被告某银行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关于透支利息计收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被告某银行在透支利息计收方面,未严格按照信用卡领用合同约定执行,存在违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部分业务或者全部业务,直至吊销其金融许可证。

”被告某银行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了原告李某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被告某银行返还多收的透支利息人民币2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 合同效力:原告李某与被告某银行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违约责任:被告某银行在透支利息计收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损害了原告李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消费者维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消费者维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5月,某消费者购买了一部XX品牌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电池突然爆炸,导致手机损坏,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消费者随后与XX品牌客服联系,要求赔偿损失,但双方协商未果。

无奈之下,消费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

二、案件经过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立即进行调查。

经调查,发现该批次手机电池存在质量问题,且该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起类似事件发生。

消费者协会将此情况通报给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对XX品牌手机进行了全面检查。

经检测,确认该批次手机电池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随后,市场监管部门责令XX品牌召回所有存在问题的手机,并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消费者与XX品牌达成和解,XX品牌赔偿了消费者的损失,并承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法律分析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和公平交易权。

2.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规范产品质量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3.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我国规范侵权行为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爆炸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XX品牌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案例启示1.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时要敢于维权。

在本案中,消费者通过投诉、法律援助等途径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2.企业要诚信经营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发的商品退货及损失赔偿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发的商品退货及损失赔偿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发的商品退货及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案例一:连锁超市出售过期商品时间:2008年8月20日细节:某连锁超市在2008年8月20日销售了过期的奶粉产品。

该超市一直声称自己商品的质量与时俱进,如同其他正常品牌一样。

然而,一位消费者发现,在喂奶给她的婴儿后,她的孩子开始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经验丰富的医生分析,孩子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奶粉产品过期或变质引起的。

消费者因此要求超市退还商品费用,并赔偿由产品引起的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

律师的点评:根据中国《商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商家在销售商品之前应当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所销售商品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

对于商家出售过期商品这一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由此引起的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超市应对过期奶粉的销售负有直接责任,被要求退还商品费用以及赔偿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是合理的。

案例二:手机售后服务不到位时间:2005年10月15日细节:一位消费者于2005年10月15日购买了一部新手机。

由于手机出现故障,他在购买后的两个月内多次联系了手机厂商的售后服务部门,但对方一直以敷衍态度应对。

消费者为了解决手机故障,不得不多次跑售后部门、拨打电话,但关于手机问题解决的答复得到的仍然只有“等待”和“无法解决”等模糊回答。

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委托了律师,提起了诉讼,要求退货及损失赔偿。

律师的点评:手机厂商的售后服务义务是确保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能够正常使用。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多次联系售后服务部门却遭到冷漠态度,并未解决手机故障问题,这显然违反了对售后服务的承诺。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及损失赔偿,因此消费者提起诉讼要求退货及损失赔偿是合理的。

案例三:假冒名牌奢侈品出售时间:2003年6月5日细节:消费者在2003年6月5日购买了一只看似名牌的高档手表,但在佩戴一周后,手表出现了问题。

消费者将手表拿到售后维修店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手表系假冒名牌奢侈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随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也是促进公平竞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案例,来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立法与实践提供思考和借鉴。

案例一:不合格食品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在这个案例中,某食品公司的某批产品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消费者通过媒体获悉该情况后,纷纷向相关部门投诉并要求赔偿。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食品公司需要承担起提供安全和合格产品的责任。

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处理这个案例时,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对涉事食品公司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要求对受害消费者进行赔偿。

此外,监管部门也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量和效果。

案例二:虚假广告欺诈虚假广告是当前消费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某公司发布了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选择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并蒙受了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情况,一些受骗的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寻求维权。

这个案例涉及到虚假广告欺诈问题。

虚假广告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也可能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广告发布者需要遵循广告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不误导消费者。

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广告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受骗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赔偿,并对相关广告发布者进行了警告和处罚。

监管部门也对该公司的广告发布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加大力度打击虚假广告。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消费者维权的决心和行动,也促使相关企业和广告发布者更加注重广告内容的真实性。

案例三:电商平台假货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商平台上的假货问题也日益严重。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某市居民张先生(化名)于2021年10月1日,在一家名为“美佳购物广场”的大型购物中心购买了一台某知名品牌冰箱。

冰箱价格为8000元,张先生使用信用卡支付。

在使用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冰箱存在以下问题:1. 冰箱冷冻室温度不稳定,导致食物结霜严重,无法正常保存。

2. 冰箱门封条密封不严,冷气外泄,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3. 冰箱噪音过大,影响家庭生活。

张先生多次联系售后服务,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于是,张先生决定将美佳购物广场和冰箱生产厂家告上法庭,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一、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1. 冰箱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属于商品缺陷。

2. 美佳购物广场和冰箱生产厂家是否应承担退货、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张先生在美佳购物广场购买的冰箱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即冷冻室温度不稳定、门封条密封不严、噪音过大。

2. 张先生在购买冰箱时,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未发现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3. 张先生在发现问题后,多次联系售后服务,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四、法院判决1. 法院认定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属于商品缺陷。

2. 美佳购物广场作为销售者,应承担退货、赔偿损失的责任。

3. 冰箱生产厂家作为生产者,也应承担退货、赔偿损失的责任。

五、案例分析1. 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属于商品缺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冰箱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案例一:电子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小明购买了一款新上市的电子产品。

然而,当他使用该产品时,出现了多次系统崩溃和功能故障的问题。

小明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对该产品的质量有着高度期望。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消费经验的消费者,他决定保护自己的权益并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公平原则。

小明首先咨询了该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心。

然而,售后服务人员对他的问题置之不理,并表示不承担质量问题的责任。

面对这种态度,小明没有退缩,他随后查阅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发现自己有权要求退货或者维修服务。

小明通过书面形式向该电子产品的厂商提出投诉并要求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大众传达了自己的购买经历,并呼吁其他受损消费者加入维权行动。

由于小明和其他消费者的声音逐渐扩大,厂商开始重视并积极回应这一问题。

最终,厂商承认了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并向小明提供了退货或者免费维修的选择。

同时,该厂商还改进了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并增强了售后服务中心的能力。

小明以及其他受损消费者通过坚守权益和维权行动,成功取得了自己的权益保护。

案例分析:该案例突出了消费者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应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态度和行动。

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同时,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传达自己的声音,可以有效地引起厂商的重视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的坚持不懈最终促使产品质量得到改善,也为其他消费者树立了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榜样。

案例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消费者小红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名牌包。

然而,当她收到包包后,发现其与网页上的图片和描述存在明显差异。

小红感到被虚假宣传欺骗,她决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小红首先与卖家联系,并解释了她对产品差异的担忧。

然而,卖家对此置之不理,并拒绝退货或者退款的请求。

面对这种情况,小红并没有放弃,她在该网络购物平台上提交了有关虚假宣传的投诉,并提供了相关证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国纷纷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在这个背景下,不少消费者成功维权的案例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共鸣。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探讨消费者维权的意义和方法。

案例一:黄女士与手机厂商的维权之旅黄女士在一家手机厂商购买了一款新手机。

然而,不久后,手机出现了频繁卡机和电池快速耗电的问题。

黄女士多次向手机厂商投诉,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常现象”。

面对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黄女士决定走法律途径维权。

黄女士首先向消费者协会咨询,得到了一些建议和法律知识指导。

随后,她向手机厂商递交了法律文书,要求退换货或者提供维修保障。

手机厂商感受到了压力,最终同意给黄女士退换新手机。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黄女士没有坚持维权,她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厂商也没有动力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仅对个人具有意义,也对整个市场起到了警示作用。

案例二:李先生与房地产开发商的维权斗争李先生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

然而,入住后,他发现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诸如漏水、墙体开裂等。

李先生多次向开发商维权,但得到的回应都是拖延和敷衍。

面对开发商的不作为,李先生决定寻求法律援助。

他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委托律师代理维权。

通过法院的调解,最终李先生成功获得了房屋瑕疵处理和相应的经济赔偿。

这个案例表明,消费者维权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遵循合法手续。

如果消费者有合理的维权请求,但企业方面置之不理,消费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王先生与网络购物平台的纠纷王先生在一个知名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台新电视。

当他收到货物后,发现电视屏幕有划痕和色差问题。

王先生立即联系卖家退货,但遭遇了推诿和拒绝。

王先生通过购物平台的维权渠道进行投诉,详细说明了问题和要求。

平台方展开了调查,并要求卖家退款并赔偿王先生的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案例1:手机售后服务不到位
某消费者购买了一款相对较贵的手机,但使用不到两个月便出现了开机闪退、自动关机等问题。

消费者拨打售后电话,被告知需要寄回厂家维修。

但消费者寄回手机后,售后方对手机进行了简单处理,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消费者再次投诉,要求更换新手机,但售后方拒绝了请求。

消费者因此向当地
消费者协会投诉,协会联系售后方并要求重新处理问题,最终售后方同意给消费者更换新手机,并承担相关费用。

分析:消费者购买物品后享有法定质量保障期限,超出质保期间的维修必须由商家承担。

而商家不得以维修而非更换新品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服务。

消费者投诉时应联系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正当权益。

案例2:网络购物货品与实物不符
某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一件裙子,但收到实物后发现与网上描述完全不符。

消费者联系卖家后,卖家只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没有具体行动。

消费者因此在平台上投诉,并联系当地消费者协会协调。

消费者协会联系了卖家并且协商解决了问题,最终卖家同意退款并支付部分赔偿费用。

分析:网络购物是消费者越来越常用的消费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购物的商品发货与实物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等。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保有购物记录,并向平台、商家、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论文(3篇)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以某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为例,分析了消费法律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旨在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遭遇权益受损的情况。

本文以某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为例,分析消费法律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以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件简介某消费者王某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收货后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王某多次联系商家要求退换货,但商家以各种理由拒绝。

无奈之下,王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要求商家为王某退换货,但商家仍拒绝履行义务。

王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分析(一)消费法律案件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大热点。

2. 案件类型多样化。

消费法律案件涉及商品质量、服务瑕疵、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多个领域,案件类型多样化。

3. 案件地域分布广泛。

消费法律案件不仅发生在一线城市,还广泛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

4. 案件当事人双方地位不平等。

在消费法律案件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商家往往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二)消费法律案件成因1.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部分消费者对自身权益保护认识不足,缺乏维权意识。

2. 商家诚信缺失。

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行为,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3.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消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分条款难以有效约束商家行为。

4. 消费者协会等维权机构作用有限。

部分消费者协会等维权机构在处理消费纠纷时存在效率低下、维权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消费法律案件处理方法1. 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调解。

2. 行政执法。

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对涉嫌违法的商家进行查处。

消费者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消费者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消费者责任纠纷的剖析,分析消费者在法律保护下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2019年3月,消费者李某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手机。

收到手机后,李某发现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屏幕出现黑屏现象。

李某多次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但卖家以各种理由拒绝。

无奈之下,李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李某所购买的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卖家在售前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手机存在瑕疵。

消费者协会依法对卖家进行了调解,但卖家仍拒绝退货。

于是,消费者李某将卖家诉至法院。

(二)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卖家在销售过程中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消费者李某在购买时未能充分了解手机的真实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卖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卖家退还李某货款,并赔偿李某因此遭受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一)消费者权利1.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

2.安全保障权: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保障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

3.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若权益受到侵害,有权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消费者义务1.依法消费:消费者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

2.合理消费: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

3.保护环境:消费者应关注商品或服务的环保性能,促进绿色消费。

(三)消费者维权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消费者可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问题,争取达成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质监等行政部门投诉。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作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本案例以一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为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30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是一家专业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2018年5月,原告在被告开设的专卖店购买了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使用过程中,原告发现该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经与被告协商,被告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拒绝退货。

原告遂向某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被告承担退货责任。

(二)争议焦点1.被告是否应当承担退货责任;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退货责任的规定;3.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案例分析(一)被告是否应当承担退货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本案中,被告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已构成不符合质量要求。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退货责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退货责任的规定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消费者的退货权利,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后,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合约定,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规定了退货义务,即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举证责任,即消费者在主张退货权利时,应当提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合约定的证据。

(三)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保留购物凭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发票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案例一:乙品超市虚假宣传案乙品超市在宣传中标明品牌的面包每片含有特定数值的纤维素,但实际检测结果发现并不符合宣传。

该品牌的消费者发现虚假宣传后,向乙品超市提出退款要求。

乙品超市拒绝退款并表示宣传内容只是推荐,并非承诺。

消费者不满此回应后,向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

针对这个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调查取证: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要求乙品超市提供有关该面包纤维素含量的宣传材料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协议等文件。

2.实施行政处罚:如果调查发现乙品超市确实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责令停止销售相关产品。

3.启动集体诉讼:如果此事件引起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组织受影响的消费者发起集体诉讼,要求乙品超市进行赔偿。

案例二:旅游公司不履行合同案旅游公司在宣传中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一次高品质的旅游体验,然而实际上旅游服务质量差、景点安排不合理,导致消费者投诉。

消费者向旅游公司投诉,要求进行赔偿。

旅游公司却声称合同中存在免责条款,不承担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审查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要求旅游公司提供合同的副本,审查其中的免责条款是否过于苛刻,是否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调解协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主持双方协商,促使旅游公司主动承担一定责任,如提供补偿或重新安排旅游行程等。

如果旅游公司拒绝合理协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启动仲裁程序。

3.发布警示:如果调解或仲裁结果证明旅游公司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在媒体上发布警示信息,告诫其他消费者谨慎选择该旅游公司。

案例三:电商平台售假案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商品与宣传不符,甚至对身体健康有害。

消费者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货和赔偿。

电商平台只表示会严查假冒伪劣产品,但不愿承担赔偿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追责商家: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可以要求电商平台提供涉及售假商家的信息,并追责这些商家,包括罚款、关闭店铺或采取司法手段追究刑事责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王斌周居民甲在某商场购得一台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答复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性能作明确说明,这是厂家的责任,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

请问一、该产品存在什么问题?该产品存在产品名称与实际性能不符的问题,即名为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但实际上只有一种功能,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完全不符合产品名称表明的质量状况。

该产品的出卖系经营者隐瞒产品真实信息作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甲误解并购买的欺诈行为,直接违反了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6条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第22条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的规定,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甲依法享有的知悉真情权和公平交易,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谁应对该产品负责?商场、生产厂家都应对该产品负责,应由商场先行按照消费者甲的要求给予退货,然后商场可以向生产厂家追偿损失。

因为我国《产品质量
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1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这里应注意的是,消费者甲及其他人并未因该产品所存在的瑕疵受到人身、财产的损害这里财产损害不应包括往返车费,所以适用由销售者商场先行赔付的原则。

如因该产品缺陷致使甲或其他人受到人身、财产损害,则应适用连带赔付的原则,即消费者可在销售者商场和生产者厂家中选择其一要求赔偿损失。

因为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

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属于生产者责任的,
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三、居民甲有什么权利?作为消费者,甲的权利可分两方面的内容1、甲对产品的知悉真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即甲依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享有的知悉其欲购买的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用途、性能等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依此自主作出选择购买的权利。

由于经营者提供虚假产品信息,并且未对产品性能作出明确说明,使甲基于误解而购买,故经营者侵犯了甲享有的上述权利。

2、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享有要求商场退货和赔偿损失的权利。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案例中,厂家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存在欺诈行为,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致使消费者甲因欺诈发生误解陷入认识上的错误,依据上述规定,消费者甲不仅有权退货,而且有权依上述规定要求商场给予赔偿损失。

甲向商场提出退货被商场拒绝,商场的做法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规定的销售者义务,甲可请求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请求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商场改正、处以罚款,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未和商场达成仲裁协议不能申请仲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