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

合集下载

川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内成岩矿物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

川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内成岩矿物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

川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内成岩矿物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余瑜;林良彪;翟常博;李晔寒;王亚男;郭炎【摘要】通过岩石薄片分析、物性资料及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方法,结合钻井资料,对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自生成岩矿物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①碳酸盐矿物、硅质胶结、环边绿泥石、黄铁矿及海绿石是研究区内须家河组砂岩主要的自生成岩矿物.碳酸盐胶结物可据形成时间分为早期碳酸盐矿物和晚期碳酸盐矿物,岩石中碳酸盐矿物含量与储层孔隙度负相关;自生硅质与储层孔隙关系较为复杂,这与硅质的来源及形成机制有关;环边绿泥石的发育对储层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是有利的,然而对储层整体的孔隙度并没有积极意义.②各成岩矿物不同的沉淀机制影响着在层序格架内发育的位置,早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沉积时水体性质有关,易于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后期和下降半旋回早期,而成岩晚期的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岩石内部所含泥质和临近的泥页岩层中的黏土矿物转化有关,同时自生白云石在具海相沉积背景的须二段更加发育;硅质胶结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与泥质含量的高低有关,易于分布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晚期和下降半旋回;环边绿泥石、黄铁矿及海绿石受海(湖)侵作用明显,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不过海绿石多见于须二段的上升半旋回.③层序格架内砂体的成岩演化差异显著,根据各自生矿物的分布发育特征,川南须家河组储层上升半旋回更易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26【总页数】11页(P6-16)【关键词】须家河组;层序格架;成岩矿物;成岩演化【作者】余瑜;林良彪;翟常博;李晔寒;王亚男;郭炎【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2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矿物称为成岩矿物,也称之为自生矿物,成岩矿物是成岩作用、成岩流体与物质颗粒的直接产物,是建立成岩系统、刻画成岩演化模式的关键,影响着岩石的孔隙结构与分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优劣[1—3]。

官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

官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
3 1 物性特征 .
据区内3口井储层段 19 8 块岩心样品实验分析
数据 统计得 出 ,孔 隙 度 一 般 在 2 一 % 之 间 ,最 % 4
渗透 率( ( K)mD)
小值 11% ,最 大值 63 % ,平均值 为 29 % , .6 .2 .9
各单 井平 均 值 为 20 % 一39 % 。须 家 河 组 孔 隙 .5 .6

1・
维普资讯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 0 7年 9月 出版
晶间孔 ,偶 见破 裂缝 及 残 留原 生粒 间孔 ,孔 径 小 、
喉 道细 ,连通 性较差 ,局部 发育 较大 次生溶 孔 ,甚 至有 的层段裂 缝较发 育 。
3 储层 物 性 和孔 隙结构 特 征
主要为残余原生粒缘缝 、次生溶蚀微孔及 填隙物
作者简介 疏壮志,男.1 5年 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 ,高级工程师;18 年硕士毕 业,20 9 6 99 04年 西南石 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博 士毕业,
现 任 中石 化 西 南分 公 司经 理 助理 。地 址 :( 52 0 云 南 昆明 中石 化 南方 勘探 分公 司。 E—m i:hnio0 9 s a cm c 6 00 ) a l axa2 9 @ i . o .n n
图 2 官南地 区 LX 储层渗透率频率直方图
度直方图 ( 1 图 )表明 ,孔隙度在 2 一 %最多 , % 4
占 8 . % ( % 一 % 区 间和 2 一4 区 间各 占一 09 2 3 % %
分布 ,连通性好 ,为区内主要孔隙类型。
次生粒 间孔 为区 内主要 孔隙类 型 ,其成 因有 两
维普资讯
第3 O卷 第 3 期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特征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特征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特征米色子哈;刘树根;秦川;孙玮;张长俊【摘要】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最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发育的礁滩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为了探讨马鞍塘组滩、生物礁及礁滩组合的发育及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有关的钻井和野外资料,发现马鞍塘组厚度、岩性和沉积特征等在短距离内横向变化较大;新发现在孝泉—汉旺地区马鞍塘组底部发育有一北西向的砂屑滩;川西坳陷中部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沉积相主要为同斜缓坡中的砂屑滩、鲕粒滩、生物碎屑滩和生物礁微相.除砂屑滩外,(鱼面)粒滩、生屑滩和生物礁(点礁)微相都沿龙门山呈北东向发育,卡尼期末的沉积相为滨海潮汐相.【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作者】米色子哈;刘树根;秦川;孙玮;张长俊【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川西坳陷天然气勘探的层位主要是侏罗系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关注度不高。

川科1井在马鞍塘组气藏获高产工业气流,证实了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潜力, 开拓了川西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并揭示川西海相地层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过渡的关键层段[1],该层位在龙门山中断前缘绵竹—安县—江油一带出露[2,3]。

吴熙纯[4]认为川西北马鞍塘组的生物礁是形成于同斜缓坡的以六射海绵为主的硅质海绵障积作用与以蓝细菌为主形成的凝块石粘结作用共同造礁, 是一种深水粘结-障积型生物礁丘, 也是灰泥基质支撑的生物礁。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位于四川乐山市南部至内江市北部,厚度约为1000-2000米,岩性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其中须家河组砂岩是该地区沉积地层中的重要标志层。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该组砂岩的特征及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砂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陆源河道、洪积扇和湖泊相,其中以陆源河道相为主。

岩石中的砂粒主要是石英粒,尺寸较细,多为中等细砂、极细砂和粉砂,粒度分布均匀。

此外,还有少量的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

整体上来说,该组砂岩的颗粒形态较圆,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与成熟盆地内的砂岩相似。

物源分析显示,须家河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山地,并且二者物源的贡献比例不同。

其中川西山地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大渡河南支及其侧源河道,河道发育较成熟,沉积物质丰富;而川东山地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岷江—金沙江水系的上游,河道发育相对较浅,物质较为简单。

总体来说,在物源方面,须家河组砂岩受到了多个物源的影响,其中深受川西山地和川东山地的影响。

同时,该组砂岩的成分及粒度等特征也说明了它的成熟程度较高,这表明了受源区控制和物源不断输送的条件下沉积的深水砂岩。

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下限研究

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下限研究
20 0 8年第 1 2期
西部 探矿 工程
9 5
河 包 场 地 区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储 层 下 限 研 究 ①
高 阳, 蒋裕 强, 缪 灏, 杨长城
( 南 石油大 学 , 西 四川 成都 6 0 0 ) 1 5 0

要 : 中一川 南过渡 带 河 包场 地 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叠 统 须 家 河组 经 几 十年 的勘 探 已经 取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川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3 个参数 。河包场须家河组气藏属 于高束缚水饱和度的含水气藏, 蒋裕强等(0 6通过气 20 ) 水 两相 渗流 实验 研究 、 心机 毛管 压 力分 析 、 缚 水 离 束 膜厚 度测 定来计 算束 缚水 饱 和度 , 拟定研 究 区产纯气 的 含气 饱和 度下 限为 6 , 0 当含气 饱 和度 <4 时产水 。 0 因此 本文 主 要 阐述 孔 隙 度 、 透 率 两 个 参 数 的 确定 方 渗 法 。鉴 于研 究 区储层 具有 一定 的孔 隙性 , 我们 决定利用
裕强等 ( 0 5 通过对 四川 盆地 1 20 ) 4条 野 外剖 面 、 0口井 2
般来说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确定包括孔隙度、
岩芯描述 以及 沉积相 分析 , 将研 究 区须 家河组 划分 为 湖
泊相 , 主要 的储 层 须 二 、 、 段 砂 岩 大 多 为 滨 浅 湖 沙 四 六
坝, 仅在 须二段 下部见 河道 砂体 沉 积 。储 集 岩 以长 石岩 屑石英砂 岩 、 石石英 砂 岩 和岩 屑 石 英 砂岩 为 主 , 量 长 少

此 项 目受 西 南石 油 大 学创 新 基 金 资助 , 号 c J2 O 2 编 xJ75。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飞仙 关组 台地前缘 斜坡 发育在 飞一段和 飞二段 ,包括 上 斜坡 和下斜坡 两个 亚相 。上斜坡 在B 井飞一段 上部和 C 井
飞二 段 上部 均 有 出现 ,根 据岩 性 可 识别 出塌 积 、斜 坡灰 泥 、含泥斜坡灰 泥等微相 ;下斜坡 主要分布在B 井飞一段 下
屑 ,沉积 时水动 力强 ,高能滩 ),纵 向上与微 晶鲕粒 灰岩 ( 沉积 时水 动力 相对较 弱,低 能滩 )交替 出现 ,砂屑 滩分
的B 中部 和c 上部 可见 ,主 要为亮 晶砂屑 灰岩和 亮 晶鲕 井 井 粒砂 屑灰岩,亦为高能环境沉积的结果 。 5 结论
( )根据元坝地 区内岩 石学特征 、沉积构造 、古生物 1 类 型 ,结 合测井 、地震等 地球 物理标 志综合分 析 ,认 为研 究区飞仙 关组飞 一段发 育开 阔台地 台坪 ,飞二 段为 开阔台 地 、 台地 边缘鲕粒 滩 ,飞三段 为开阔 台地 台坪 ,飞 四段 为 蒸发 台地 。 ( )飞二段开 阔台地 台 内鲕滩和 台地边 缘鲕滩 2 沉积 特征 突出 ,台内鲕滩 平面上 呈现 出横 向迁移 ,纵 向上 与 滩 间沉 积 相 间 ,非 均质 性 强 ,滩 体 厚度 薄 ,大 部 分 为
晶灰岩台地边缘 .
台地边 缘位 于台地与 广海连通 的 台地 边缘 部位 ,主 要
分布 在飞二 段 。元 坝地 区飞仙关 组根据岩 性可 识别 出台地
边缘 浅滩亚 相 ,并根据颗 粒类型进 一步 可识别 出鲕粒滩 和 生屑 滩微相 。飞仙关 组 台地 边缘 浅滩 以鲕 粒滩 为主,局 部 发育 砂 屑滩 。鲕 粒滩 主要 发育 在飞 二段 B 的 上部 和中下 井 部 ,厚约 10 图2 5 m( ),岩性主要为亮 晶鲕 粒灰岩 ,反 映沉 积时期 的水动 力较强 ,砂屑滩 常常 以夹层 出现 ,在 飞二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地层
四川省地层 总结方案
J1-2 白田坝组或自流井群
川西
白田 坝组
川中
自流 井群

须家

河组


上组 下组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香六
香五 香四 香三 香二
小塘子组、 小塘子、 小塘子、 垮洪洞组 马鞍塘组 马鞍塘组
香一
T1-2
雷口坡组
蜀南 地区 珍珠 冲组 须六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须一
川东 地区
珍珠 冲组
2 427.1m 2 427.6m 2 428.1m 2 428.6m
X 具不清晰波状纹层粉细砂岩。
H 含煤片细-中粒砂岩,具丘、凹状层理。
B 含砾细-中粒岩屑砂岩,砾石有炭质泥岩 砾,菱铁矿化泥岩砾,底具冲刷面。 H 含煤片中-细粒砂岩,煤片呈丘状、凹状 分布,丘高 5~6cm 以上。
P 具平行层理的中粒岩屑砂岩。
第 12 卷 第 6 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12 月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付 冠1 张良华2 袁志华2 陈 波2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达州 635000;2.重庆气矿,重庆 401220)
摘 要: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 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
中 图 分 类 号 :TE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1980(2010)06-0017-05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准地台北部, 西界为龙 门山断褶带,北为米仓山隆起,东北边缘为大巴山 断褶带,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南侧是峨嵋山- 凉山块断带, 是扬子古板块上的一个多旋回沉积 盆地。震旦纪—中三叠统为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末 发生的印支早幕运动使上扬子海盆结束了自震旦 纪以来大规模海域分布的历史, 特提斯海水逐渐 退出川西盆地, 使得四川地区雷口坡组遭受不同 程度的剥蚀。 同时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挤 压构造运动,使龙门山岛链开始缓慢上升,由海盆 逐 渐 转 变 为 陆 盆[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_叶泰然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_叶泰然

· 52 ·
天 然 气 工 业 2011 年 9 月
性质、层序 结 构 和 叠 加 样 式,可 将 四 川 前 陆 盆 地 须 家 河组划分为2个 超 长 期 和 5 个 长 期 基 准 面 旋 回 层 序 (表 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基底为中三叠统海相灰 岩,其上依次充填上 三 叠 统 马 鞍 塘 组 和 小 塘 子 组 浅 海 陆棚—海相三角洲相 的 暗 色 泥 岩 和 碎 屑 岩 地 层、上 三 叠统须家河 组、侏 罗 系—白 垩 系 陆 相 红 层。 依 据 岩 石 地层划分方法,川 西 地 区 须 家 河 组 划 分 为 须 二—须 五 段累计4个层段,川 中 地 区 过 去 将 该 套 地 层 命 名 为 香 溪 群 ,现 亦 统 一 为 须 家 河 组 ,划 分 了 须 二 — 须 六 段 累 计 5个层段。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 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 进 行 了 诸 多 研 究,但 由 于 陆 相 层 序 基 准 面 旋 回 变 化 、层 序 充 填 样 式 、沉 积 体 系 演 化 的 控 制因素极为复杂[1],地层横向变化大,地质认识差 异 明 显 ,尤 其 体 现 在 四 川 盆 地 范 围 内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沉 积 体 系 演 化 模 式 、沉 积 体 系 分 布 等 方 面 。 笔者利用须家河 组 周 缘 典 型 的 地 表 剖 面、全 盆 地 近 200 口 典 型 钻 井 资 料 、尤 其 是 覆 盖 川 西 坳 陷 的 二 、三 维地震资料,对地震 层 序 特 征、沉 积 相 特 征、层 序 地 层
1 层序地层格架及叠加样式
1.1 层 序 划 分 以高分辨率层序 地 层 学 理 论 为 指 导,以 基 准 面 旋 回层序级次划分 和 命 名 原 则 为 依 据[2],同 时 考 虑 界 面

德阳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

德阳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
维普资讯
鬻 期
沉 与 提 地 S eylaenl 积 特 斯 质 e n on t o d tGgdhGg iaey y ey m r。 Tr o a
V.. J 2 o2 uN 10 no .0 27 7
文 章 编 号 :0935 (0 70—060 10 ~8020 )206 —8
盆地 周边 的龙 门山 和米仓 山一 大 巴山前缘 实 测 了 1 0 余 条须 家河组 露头 剖 面 , 结合 盆地 内10 口钻 井 资 0多 料, 以研 究 区内三 维地震 资料 和 1口钻 井 的录 井 、 7 测
井及 岩心 资料 为重 点 , 该地 区须 四段 开展地 质 、 对 测 井及 地震 相结 合 的沉 积相 特 征和砂 体分 布规 律综 合
米仓 山 一 巴 山两造 山带 的侧 向推 覆 挤 压 和 冲 断 作 大
收 稿 日期 : 060—5 20—41
第一作者简介: 高红灿, 6 年生, 19 9 博士生, 主要从事储层沉积学-究。 研
(G 一 4 1。 Z J 0 0 )
资助项 目:中石 化西南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 泉一 新场一 丰谷地 区须 家河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研究 ” 孝
维普资讯
20 07年( ) 2
德 阳须家河组 四段沉积相特征 和砂 体分 布规律
6 7
用密切 相关 l j 以 龙 门 山造 山 带 的侧 向逆 冲推 覆 】 , 作 用最 为重要 , 须二 段 沉 积 早 期 开始 形 成 四川 盆 于
岩沉积 , 夹有 大量 硅化 木及 煤 团块 , 向东推进 到研 究 区时 , 岩 厚 度 变 薄 , 度 变 细 , 细一 中 砾 岩 砾 粒 为
摘要: 孝泉一 新场一 合兴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四段 以发育扇三角洲沉 积体 系为主 , 其砂体成 因类型 为扇 三角洲 前缘水下辫状分 流河道 ( 含砾) 中~粗粒砂岩夹少量碎 屑流沉积 砾岩 。须家河组 四段 可划 分为 1 个长期 、 中期和 3个 1 个 短期 基准面旋 回层 序 , 8 主要砂体合并 为 6套砂 组。各砂组 分布与 由基准 面变化 引起的可容 纳空 间和沉积物 供 给量 比值密切相关 : 低位体 系域沉 积期 , 基准面上升缓慢 , 积物供 给( ) 于可容纳空 间, 沉 远 大 沉积作用 以主动进积 为 主, 砂体不断 向湖盆方 向推进 ; 湖侵体 系域沉积 期 , 准面快速 上 升, 积物供 给量逐 渐减 少而 ( ) 基 沉 远 小于 可容纳 空 间, 沉积作用 由进积逐渐转入加积和退积 ; 高位体系域沉积期 , 基准面 由缓 慢上 升逐 渐进入到 快速 下降 , 可容纳空 间 由缓慢增加 突变 为迅速减小 , 而沉积物供给 由小于或略等于可容纳空间逐渐 变为( ) 于可容纳 空间 , 远 大 沉积 作用 由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
1、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成 因和基本特征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内的多个 坳陷和构造带。这些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事件、盆地构造 演化、沉积环境等因素。上三叠统气藏以生物气为主,其中以四川盆地内的须家 河组、自流井组和龙潭组为主要储层。这些储层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非均质 性强等特点,是形成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条件。
(3)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的质量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川西坳陷 上三叠统气藏中,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3、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 成规律和基本特点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成规律和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常规油气藏形成于晚三叠世,具有较长的成藏期;
结论本次演示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探讨了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 及开发关键技术。
参考内容
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性和意 义
非常规油气藏是指那些在传统技术和经济条件下难以开发和利用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非常规油气藏 的开发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本次演示将介绍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 机理和开发关键技术,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1)储层低渗透、低孔隙度、非均质性强,导致产能低下和开发难度大;
(2)气藏分布不均一,储量规模小,资源品质差异大; (3)复杂的成藏规律和影响因素增加了预测和评估的难度;
(4)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问题。
2、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开 发关键技术和策略
针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开发的难点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关键技术和策 略:
2、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 成机理和内在因素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大川中地区是四川盆地西南缘的一个区域,该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主要由不同类别和不同年代的构造成分组成。

在该地区中,须家河组是一个重要的地层,属于下二叠统的典型流纹岩层。

对于这个地层,通过对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地层沉积的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有所了解。

须家河组主要发育在大川中地区,在地层上分布广泛。

该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红色砂岩、泥岩和灰岩等。

须家河组整体上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下段岩层相对较为一致,主要为红色砂岩和泥岩,中、上段则岩性变化较大,包括熔岩、角砾岩等。

在地层划分上,上下文不连贯且存在岩相变化,因此常常难以确认地层的时代和环境。

通过对须家河组不同岩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层沉积环境的变化。

该地层主要的沉积环境以大型峡谷震荡流及泥石流沉积为主。

在岩石中可以看到物理斑点、异粘结构、沟槽痕迹等不同特征的构造,暗示了强烈的水动力作用。

另外,大部分岩层中都存在红色砂岩和泥岩,这可能暗示了大气湍流带来的强烈风化和氧化作用。

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可以看出,须家河组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和改造过程。

一方面,该地层受到了强烈的物理和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过程的影响,该地层经历了大规模的断裂、褶皱等变形过程。

这些变化使得该地层的岩石类型、地层的厚度以及地层的时代均呈现出一定的不连贯性。

总之,须家河组是大川中地区中一种典型的下二叠统岩层,通过对该地层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其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地质演化的过程。

但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地层的地层划分和岩相古地理特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中生代地史特征总结

中生代地史特征总结
4、沉积厚度
三叠系厚度超过4000m,侏罗系不详,白垩系不详
三叠系厚度约2500m,侏罗系,东北超6500m,西北约1700m,白垩系,
5、地壳运动特征
联合古大陆分裂解体三叠纪晚期,羌塘微板块拼贴到亚洲板块侏罗纪,冈底斯微板块迅速向北漂移,于侏罗纪末期与羌塘微板块拼合,班公湖-怒江洋消失白垩纪,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向北俯冲于冈底斯微板块下部,形成混杂堆积,但在白垩纪该洋盆一直没有闭合
北方的大兴安岭、内蒙古、燕山地区,到南方的闽浙沿海,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印支运动后,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以西,除西藏青海南部与云南西部以外的广大地区发育于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纪为其全盛期,为大型稳定类型盆地。
6、古气候变化
早、中三叠世气候干旱,晚三叠世气候湿润。早白垩纪,西藏潮湿亚热带-热带,华南半干旱亚热带-热带亚带
2、古生物化石
化石丰富,三叠纪以植物蕨类化石网页蕨格子蕨,动物菊石类双壳类介形类
三叠纪以植物以莲座蕨,陆生淡水和全骨鱼类,昆虫和叶肢介,哺乳:爬行类中鸟类等
3、沉积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占优势
整体陆相,河流相湖泊相,太行山以西为大中型盆地沉积,如鄂尔多斯盆地;太行山以东为剥蚀高地及小型盆地。
晚白垩纪,南部为干旱,藏西为潮湿,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
早、中三叠世气候干旱,晚三叠世气候湿润
侏罗系,半干旱-干旱亚热带
早白垩纪,西北-华北过渡亚带,北方型潮湿暖温带
晚白垩纪,西北-华北半干旱-亚热带,东北潮湿热带-暖温带。
班别:资勘11-1班
学号:3110101119
姓名:刘广劲
中生代地史特征总结
对比
华南板块
华北板块
1、地层发育特征
南方大部分以海相沉积,川鄂盆地三叠系大治组和嘉陵江组等皆为海相灰岩、白云岩沉积。在三叠纪晚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南方发生海退,发展为陆相成煤盆地,沉积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以后又沉积了陆相侏罗系和白垩系。

重庆北碚河西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上部剖面沉积相分析

重庆北碚河西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上部剖面沉积相分析
关 键 词: 重庆北碚 ; 家河组一段 ; 须 浅水 三角洲 ; 沉积相 文献标 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5 2 2 P 1 .
须 家 河 组 是 四川 盆 地 最具 油 气 勘 探 潜 力 的 层 系之 一 , 多 学 者 对 须 家 河 地 层 的物 质 来 源 、 层 众 地
四川 盆地位 于 上扬 子 准 地 台 北 部 , 界 为龙 门 西 山断褶 带 , 为 米 仓 山隆 起 , 北 边 缘 为 大 巴山 断 北 东
作者简介 :金明东 (9 9 )男 , 1 8 - , 现就读于西南石 油大学 20 0 8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Ema :tog @13 cr i kdn l 6 .o l n 资助项 目:本文为四川省教改项 目“ 油气勘探 类专业实践教学与 实习基地数字化建设 与实践 ” 部分研究成果
面 。本 次 研 究 通 过 野 外 露 头 观察 、 层 剖 面 测 量 、 地 露 头取 样及 室 内薄 片鉴定 、 x衍射 分 析等 研究 手 段 , 以河西 洞须 一段 上 部 剖 面 为 研究 对 象 , 其 进 行 系 对
统沉 积 相研 究 。
1 地 层 特 征
收 稿 日期 : 0 1 82 ;改 回 日期 : 0 10 -9 2 1- -6 0 2 1-9 0
沉积 。
水动 力 环 境 的 大 型 槽 状 交 错 层 理 及 冲 刷 面 ( 图
1 ; 映弱 水动力 环境 的水 平层 理 、 成 沙纹 层 理 E) 反 浪
等 ( 1 ) 图 F。
划分 、 沉积相 、 砂体 展布规律 、 勘探潜力等进行 了较 为详 细 的研 究 , 为 四 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须 家河 认 组除须一段局部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外 , 其余各段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4(026)002【摘要】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须家河组为一套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的多类型沉积体系复合体,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中地表径流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并可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种亚相沉积;湖泊沉积体系发育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沉积;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发育潮坪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地层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相与微相的展布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总页数】9页(P38-46)【作者】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 [J], 李华启;姜在兴;邢焕清;鲜本忠2.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J], 梁西文;何文斌;盛贤才3.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J], 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4.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5.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中合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川中合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桩 西采 油厂地 质所 ,山东 东营 2 7 0 50 0) 摘 要 :合川地 区须 家河组二段 显示 出较 好的含 油气性 ,通过对该地 区岩心及铸 体薄 片观察分析 ,对该 区须 家河组二段 的沉积相 、岩石 学特征 、孔喉结构 、成岩作 用、物性特征及其 主控 因素进行 了深入研 究。认 识到合
川 地 区须 二 段 岩 性 主要 为 岩 屑 长石 砂 岩 和 长 石 岩 屑 砂 岩 ,属 于 三 角洲 前 缘 亚相 沉 积 ,水 下分 流 河道 和 河 口砂 坝
是 主要储集砂体 ,储 集空 间类 型主要 为粒间孔和粒 内溶孔 ,并搞清 了合 川地 区须二段储层 的成岩作 用、物性特 征及 其控 制 因素 ,对加快合川地 区须二段 的勘探 开发 步伐具有 重要 的理 论价值和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须 家河组二段 ;储层 特征 ;合川地 区 中图分类号 :P 1 . 02 6 81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0 1 1 0 2 — 4 0 6 09 2 1 )0 — 0 5 0
收稿 日期 :21 - 4 2 0 O0- 3

§
《{




§

)1 -
I 鞋巷 碡 萎 裔
l ;0 霉
} 8 藩 j
ql l




i F 毒 ;




■ I

图 2合川 1井须二段三角洲前缘微相 剖面 结构 图
Ⅲ0 Q ‘
连为一体 ,西与潼南 区块相连 , 南与永安场构造相 连 ,地表呈近北东 向展布 的低缓 背斜构造” 一。 合 川 地 区 中三叠 统 以下 沉 积 了 以碳 酸 盐 岩为 l 主 的 海 相地 层 ,上 三叠 统 ~第 三 系是 以砂 泥 岩为 主的陆相地层“ ,自 、 上而下依次有侏罗系上统遂 宁 组 、中统 沙溪 庙组 、下 统凉 高. 和 自流井 组 , 山组 上 三叠统须家河组 ,中三叠统的雷 口坡组 ,地层 层序正常。该区须家河组分为 6个段 。须一 、须 三 和须 五段 主要 为黑 色页岩 ,既是 良好 的生油 层 , 因其 岩性 致 密 也 是 良好 的盖层 。须 二 、须 四段 的 封盖条件较好 ,因此该 区块 的油气保存条件较好。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720) 10 0
7o2; 1o 1
3核工业 23 究所 , 西 咸阳 . 0研 陕
摘 要: 通过 区域 露 头剖 面 和岩芯观 察 , 片鉴定及样 品测试 分析工作 , 薄 依据 岩石特 征 、 地球 物理 及 古生 物组 合 等标志 , 对四 川盆地 中 西部 地 区须 家河组二段 沉积 相 类型 、 集 空 间类型 和物性 特征 研 究 , 储 结 果表 明, 究 区须二段储 层 为典型 的低孔 隙度一 低渗透 率致 密性储层 , 研 储集 空间 类型以粒 间溶 孔 和粒 内溶 孔 为主 , 辨状 河三 角洲前缘水 下分流 河道和 河 口坝 为储层发育 的有利相 带 ; 过 X一 衍射 和镜质 体 通 反射 率 分析 认 为 , 内须 家河 组处 于 中成 岩阶段 A—B期 , 蚀 作 用是对 储 层发 育 贡献 最 大 的 成 岩作 区 溶
用。
关键词 : 储层 特征 ; 沉积作 用 ; 岩作 用; 成 须家河组 二段 ; 四川 盆地 上三 叠统 须 家河 组二 段储 集 砂体 广 布 , 四 川 是 盆地勘 探 的重 点层 位之一 。2 世 纪 7  ̄8 0 0 0年代 , 在 川西相 继发 现中坝 、 平落 坝等 中型 气 田。 人对 四川 前 盆地 须二 段储 层特 征 和 影响 因 素进行 了 一些 研 究 , 存 在一定 的争 议L 。有学者 认 为湖? 滩坝 沉积 环 1 j 自 境 为 储层 发 育的有 利 相带 n , ]也有 认 为成 岩 作用 为 储层 发育 的控制 因素 。 文通过 物性分 析 、 本 铸体 薄片 观察、 扫描 电镜及 X一衍 射 , 须二段 储层 特征进 行 对 研 究 , 从沉 积 作用 和 成岩 作用 等方 面 探讨 了储 层 并
20 08年第 2 期 1

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钱利军;郝强;林良彪;欧莉华;余瑜【摘要】Based on the core and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 ,the sedimentary system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from the aspects of petr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s ,paleontology evidence and well logging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formation ,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model of group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nclude delta ,lake and barrier coast .Among them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braided fiver delta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water run off into the water bas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should be as a center of delta , lake and barrier coast multi-types sedimentary system is complex .Lake sedimentary system consists of two sub-facies,including lakeshore and shallow lake .Barrier coast sedimentary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idal flat sub—facies.The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of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 in the light of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entering water storage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lake delta and marine delta , lake lakeside and shallow lake sedimentary system development two subfa-cies deposition;Barrier coast tidal flat sedimentary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position .On this basis ,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the marine ,terrestrial transitional facies and continental three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Epi-sodic structur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 Xujiahe form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edimentary faci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川西深层致密气藏多波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川西深层致密气藏多波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0 引言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深层致密砂岩广泛分布,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主,是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埋深介于3000~6 000 m [1]。

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条件较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低孔、低渗透特征明显,与围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小;油气高产强烈依赖于裂缝对储层的改善,小—微尺度裂缝体的预测是油气高产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异程度低,准确的含气性识别较困难。

为了解决深层致密气藏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的难题,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实践与攻关,仅在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地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资料面积就超过1 600 km 2。

以上述资料为基础,针对深层须家河组四段、二段致密气藏,进行多波地震预测技术研究,以期推动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1 储层主要特征川西地区深层须家河组从下至上发育须二段、川西深层致密气藏多波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张 虹 李曙光 徐天吉 郑公营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西部深层致密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非均质性的特征,气水关系复杂,油气高产对储层裂缝发育的依赖性强,常规地震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其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难题。

为此,对川西地区实施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针对川西地区深层致密气藏预测难题,利用P 波叠前同时反演及纵横波叠后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利用纵波各向异性及转换波横波分裂技术进行裂缝预测,利用多波频率衰减属性及流体密度反演技术进行含气性预测。

通过对多波信息的挖掘利用,提高了储层预测反演的精度,增强了小—微尺度裂缝检测的能力,拓展了含气性检测的手段,实现川西深层致密气藏较全面的多波预测及应用,为川西深层致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多波地震研究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多波 致密气藏 裂缝检测 各向异性 转换波 四川盆地西部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15作者简介:张虹,女,196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综合研究工作。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刘君龙;黄富祥;赵春妮;杨永;李龙迪【摘要】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①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②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③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④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9页(P912-920)【关键词】川西坳陷;遂宁组;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作者】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刘君龙;黄富祥;赵春妮;杨永;李龙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西安科技大学西安710054;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610016;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0 引言侏罗系是川西坳陷重要的产油气层位之一,已发现和投入勘探开发的大、中型天然气田有十几处。

近年来,在新都、洛带和什邡一带遂宁组中钻获的一批工业气井表明该层位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由于该地层埋藏浅、开发成功率高,目前已成为川西地区浅层天然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对象之一。

川西龙门山前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沉积环境、构造含意与含气远景

川西龙门山前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沉积环境、构造含意与含气远景

川西龙门山前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沉积环境、构造含意与含气远景赵霞飞;刘树根;彭靖淞;董顺利;张银德【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92)003【摘要】在实测绵竹汉旺和广元何家湾小塘子组(T3t)地层剖面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它们的沉积相.何家湾T3t属浅水环境:滨面砂坝、陆架泥、潮坪和浪控三角洲.汉旺T3t则以显著的深水相为特征:滨面砂坝,海湾泥、中缓坡水道与滑塌席、三角洲前缘沉积.对汉旺剖面所含黄铁矿结核作了初步研究.T3t总的说符合富砂泥缓坡的沉积模式.指出汉旺剖面中部的半深水泥岩标志着龙门山活跃的逆冲构造运动,而以上的HST以至须二段下部厚砂体才是构造活动平静期的产物.认为小塘子组底部滨面砂体极具天然气勘探远景.%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iaotangzi Formation (T3t) at Hanwang of Mianzhu and Hejiawan of Guangyuan,this study analyzed it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in details.The Hejiawan T3t is attributed to shallow-water environments:shoreface bar,shelf mud,intertidal flat and wave-dominated delta.The Hanwang T3t is especially characterized by deep-waterfaces:shoreface bar,gulf-mud,medial-ramp channel and slumping sheets,and delta deposits.Preliminary study of pyrithe nodules collected from the Hanwang profile was also preformed.On the whole,the Xiaotangzi Formation is believed to correspond to the sedimentary model of sand-mud rich ramps.It can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deep-water mudstone at themiddle part of Hanwang profile should mark the active thrusting tectonism of Longmenshan while the thick sandstone bodies of HST to lower part of the 2nd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might deposit in the quiescence period of Longmenshan tectonic activity.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asal shoreface sandstone body of T3t is of highly potential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总页数】14页(P604-617)【作者】赵霞飞;刘树根;彭靖淞;董顺利;张银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 [J], 张涛;罗啸泉2.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 [J], 张涛;罗啸泉3.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赵霞飞;彭靖淞;孙玮4.四川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 [J], 邹光富;夏彤;楼雄英5.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J], 毛琼;邹光富;郑荣才;黄海波;金辉;孙卫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 、沉积相类型
1. 沉积相类型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 、岩心描述建立典型沉 积相序列 ,结合地震相及测井沉积相研究 ,川西南须 家河组发育海湾 、辫状河三角洲 、湖泊 、正常三角洲 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和 20 多种沉积微相类型 (表 1) 。 有利的天然气储集砂体为三角洲 (水下) 分流河道及 河口坝砂体 ,其次为滨浅湖滩坝和远砂坝砂体 。
·56 ·
图 4 川西南须家河组层序 ⅢL ST 沉积相分布图
2. 砂体发育主控因素 川西南部上三叠统各个层序砂体均发育 ,层序 Ⅰ、Ⅱ、Ⅲ、Ⅳ湖侵期为以泥质为主的沉积 ,层序 Ⅱ、 Ⅲ低位期以及层序 Ⅰ、Ⅱ、Ⅳ的高位期为以中粗粒砂 岩为主的沉积 ,其中层序 Ⅱ、Ⅲ低位期为砂体最发育 时期 ,砂体具有以上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 的影响 。 (1) 构造格局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川西盆地是挤压体制的产物 ,受到区域上的构 造挤压应力 ,即扬子地块与羌塘地块 、华北地块的汇 聚挤压作用 ,形成了龙门山推覆体 ,可以提供近源物 源 ,同时这种挤压也形成了西陡东缓的构造格局 ,冲 断作用期沉积物较粗 、叠加后可形成连续裙边状沉 积体[7] 。因此龙门山冲断带对西北部辫状河三角洲 的展布起到决定性作用 。 (2) 多物源控制砂体的有序迁移 川西南地区物源总体上是三方供源 ,不同时期 主物源具有迁移性 。物源区抬升的强度控制供给强 度 ,主物源的迁移控制砂体的迁移 ,从而形成了不同 时期的砂体展布特征 ,早期龙门山冲断带的活动控 制着层序 Ⅱ大套砂体的沉积 ,晚期江南古陆的对层 序 Ⅲ、Ⅳ砂体的沉积有很大的影响 。 (3) 古地貌控制不同类型砂体的展布 古地貌形态控制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 。层序 Ⅰ 沉积时期地形分异较大 ,发育泸州古隆起 ,盆地处于 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 ,整体具有填平补齐 的沉积特征 ,发育不同成因砂体的尖灭和充填 ,具有 形成岩性气藏的有利条件 。龙门山冲断带地形起伏 大 、坡陡流急 ,河流水动力条件强 ,发育辫状河三角 洲沉积体系 ,搬运距离近 ,砂岩成熟度相对较低 。研 究区东部地形较平缓 ,河流水动力条件适中 ,发育源 远流长的正常三角洲及沼泽沉积体系 ,区内主要发 育三角洲砂体 ,搬运距离远 ,砂岩成熟度高 。
分流河道一般由中 —细粒砂岩组成 ,且伴随水下分 流河道的多级次分流作用增强 ,粒度逐渐变细 ,其测 井曲线表现为钟形或齿化钟形或箱形 ,至河口坝 ,大 都由含泥质组分较高的细 —粉砂岩组成 ,测井曲线 为漏斗形 。 (2) 滨湖沼泽 研究区上三叠统滨湖亚相主要发育在层序 Ⅱ、 Ⅲ、Ⅳ低位和高位体系域 ,根据沉积物的组成以及沉 积构造特征 ,可以划分为高能滨湖和低能滨湖两种 类型 。高能滨湖由灰褐色 、灰绿色块状和浅灰色中 厚层粉 、细砂岩组成 ,在垂向上频繁间互 ,构成间断 性正韵律 ,粉细砂岩中厚层状 ,一般厚度为 1~4 m , 发育层系厚度为 1~5 m 的中小型波状交错层理 、透 镜状层理 、脉状层理 。低能滨湖实际上是滨湖沼泽 , 由灰黑色碳质泥岩 、灰绿色块状泥岩以及浅灰色中 厚层粉砂岩组成 ,含多层煤 ,反映水体相对较浅 ,泥 岩中富含植物化石碎片 ,顺层但无定向分布 ,泥岩可 见页理构造 ,碳质泥岩与灰绿色泥岩 、粉砂岩构成间 断性正韵律 ,每个韵律厚度为 8~10 m (图 2) 。 (3) 浅湖相 垂向剖面表现为浅湖砂坝与浅湖泥相间互层发 育 ,可见爬升沙纹层理以及变形构造 ,砂体单层厚度 为 1~5 m ,分布面积大小不一 ,以薄 —中层状粉 — 细砂岩为主 ,夹少量泥质粉砂岩 ,成层性较好 ,粉砂 岩中发育浪成沙纹层理 、条带状层理 ,为一类较为重 要的储集砂体类型 。
图 2 典型微相沉积序列图
三角洲前缘为辫状河三角洲的水下沉积部分 , 以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 。相对于水上辫 状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的粒度明 显变细 ,其中除主水道为含中 —粗粒砂岩为主 ,水下
三 、沉积相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1. 晚三叠世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展布 上三叠统沉积演化过程中 ,沉积早期发育海陆 交互相沉积体系 ,但由于海湾沉积体系在研究区持 续时间较短 、分布比较局限 ,占统治地位的是三角洲 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 。研究区西部为持续隆升
一 、地层沉积与层序格架
川西南地区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南段 ,龙门山断 裂 —彭灌断裂以东 ,龙泉山断裂以西 ,峨眉 —瓦山断 裂以北 ,成都市 —温江以南 ,面积 16885 km2 。川西 南地区上三叠统具有天然气资源丰富 、储层厚 、圈闭 类型多样等特征 ,已经发现平落坝 、大兴西 、白马庙 等气田 ,勘探潜力大[1 ] 。 川西 南 地 区 晚 三 叠 世 为 周 缘 前 陆 盆 地 沉 积 阶 段 ,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地层沉积特征[225] 。上三叠统 地层厚度巨大 ,为盆地的沉积中心地区 ,地层厚度超 过 4000 m ,主要发育湖泊 、沼泽及河流 、三角洲相的 煤系沉积 。在钻 、测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 上 ,研究区可以识别出 5 个层序界面 ,包括 4 个不整 合面和一个沉积转化面 ,将川西前陆上三叠统须家 河组沉积地层划分 4 个三级层序 (图 1) 。其中层序 Ⅰ大致相当于须一段 (小塘子组) ,部分包含须二段 下部地层 ;层序 Ⅱ相当于部分须二段和须三段 ;层序 Ⅲ大致相当于须四段和须五段下部 ;层序 Ⅳ相当于 须五段上部及须六段 。每个层序发育低位 、湖侵和 高位体系域 。低位体系域一般为砂砾岩 、中砂岩组 成的三角洲沉积 ;湖侵体系域一般为泥岩或砂岩组 成的湖泊 —三角洲沉积 ,高位体系域主要为砂泥薄 互层 、煤层组成的三角洲沉积 。最大湖泛面一般发 育黑色泥岩 、煤层或碳质泥岩 。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湖泊 海湾 正常三角洲
亚相 平原
前缘
滨湖 浅湖 半深湖
平原 前缘
表 1 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表
微相
分流河道 、天然堤 、决口扇 、分流间洼地 、分流间沼泽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砂坝 、远砂坝 前缘席状砂 、分流间湾 滨湖泥 、滨湖滩坝砂 浅湖泥 、浅湖滩坝砂 半深湖泥 、浊积扇 海湾潟湖 、海岸平原 、滨浅海相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3 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06010122) 的部分成果 。 作者简介 :李熙喆 ,1963 年生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 : (065007) 河北省廊坊市 44 号信箱天 然气开发所 。电话 : (010) 69213156 。E2mail :lxz69 @pet rochina. com. cn
图 3 川西南须家河组层序 ⅡL ST 沉积相分布图
层序 Ⅲ沉积时期 ,与层序 Ⅱ的沉积格局相比较 , 层序 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三角洲沉积 ,同时 物源供给的力度有明显不同 ,沉积格局也发生变化 , 研究区东南方向物源供给显著增强 。正常三角洲沉 积范围较层序 Ⅱ大 ,西北方向物源供给不足 ,辫状河 三角洲砂体范围变小 ,研究区在南北两侧主要发育 浅湖 、半深湖相沉积 (图 4) 。 层序 Ⅳ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 、滨浅湖沉积 以及半深湖沉积 ,研究区西北方向龙门山物源供给 减弱 ,辫状河三角洲范围相对层序 Ⅲ时期变小 ,同时 来自东南方向江南古陆方向的正常三角洲的范围逐 渐加大 。
·55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2008 年 2 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4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8 卷第 2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地质与勘探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分流间湾 、远砂坝
发育层位 层序 Ⅱ、Ⅲ、Ⅳ的低位
层序 Ⅱ、Ⅲ、Ⅳ 层序 Ⅰ
层序 Ⅱ、Ⅲ、Ⅳ
2. 典型相序分析 (1)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组成 。 平原由辫状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洼地等微相组成 (图 2) 。因地形较陡 ,分流河道水浅流急 ,侧向迁移 、分 流汇合和底冲刷作用频繁 ,每个分流河道都为正韵 律沉积序列 ,底部发育冲刷构造 ,之上为砾质或含砾 砂岩 ,主体以中 —粗粒砂岩为主 ,发育块状层理 、递 变层理 、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 ,向上 过渡为具沙纹或波状层理的天然堤或决口扇微相的 粉砂岩 ,或者直接被河道间洼地微相的粉砂质泥岩 、 碳质泥岩覆盖 。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钟型或齿化曲 线 ,也可见低幅平直曲线 。分流河道间洼地的沼泽 化作用更为普遍 ,碳质泥 、页岩和可采煤层 、煤线的 夹层更多和厚度较大 ,岩心可见硅化化石 。
的高山区 ,是盆地的主要物源供给区 ,发育近源的辫 状河三角洲沉积 ;研究区东南部地势较为平坦 ,物源 搬运距离较远 ,发育区域分布相对较稳定的 、以沉积 细粒为主的正常三角洲沉积体系 。研究区主要砂体 发育在层序 Ⅱ、Ⅲ的低位体系域 ,最大湖侵期为层序 ⅢTS T 。 层序 Ⅰ沉积早期环境属海湾体系[6] ,海湾向西 与广海相通 ,水体呈西深东浅特点 ,早期陆源碎屑供 给较少 ,在研究区西 、中部发育海湾沉积 ,盆地东南 部发育三角洲沉积 。由于川西龙门山持续的构造作 用 ,层序 Ⅰ中晚期研究区西北陆源碎屑供应加大 ,发 育面积较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在研究区东南部继 承性发育小规模的正常三角洲 ,湖盆面积变小 。 层序 Ⅱ占统治地位的是三角洲沉积 ,物源方向 除了受龙门山冲断带 、江南古陆的影响 ,康滇古陆也 开始供应物源 。层序 Ⅱ沉积早期 ,研究区西北部发育 继承性大型辫状河三角洲 ,康滇古陆供源在三江口形 成一个小型辫状河三角洲 ,东部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形 成小型正常三角洲 ,但砂体厚 ,砂地比高 (图 3) 。层序 Ⅱ中期 ,研究区主要发育滨浅湖 、半深湖沉积 ,层序Ⅱ晚 期湖盆收缩 ,发育滨浅湖及三角洲前缘沉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