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开题报告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抱怨是人类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行为之一,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受到了别人的冒犯,需要通过抱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情感需要。
抱怨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信任感,但在一定的语境下也可能导致负面反应和社交冲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分析其特点、形式和使用方式,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有效地应对不愉快的情境,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1.抱怨言语行为的概念和分类2.抱怨言语行为的特点和功能3.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表现形式和使用方式4.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社交效果和影响因素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收集社会各阶层人员在抱怨言语行为中使用礼貌策略的频率和方式,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3.实验研究法:通过构建实验情境,观察和分析不同形式的抱怨言语行为对社交关系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
五、研究意义1.加深人们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认识,准确把握人际关系中的沟通策略。
2.提高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能力,有效化解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3.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的使用和适用方式,明确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为今后的语言教学和交际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研究的开题报告
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言语不礼貌现象的关注日益增加。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戏剧作品尤其是话剧,其角色通过语言互动展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而其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具有普遍性。
但是现有文学研究更多关注于情节、角色形象等方面,对于《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对于《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问题及目的2.1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有哪些特点?这些言语不礼貌现象在情节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种言语不礼貌现象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联系如何?2.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于《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深层次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其对于人物性格塑造、情节发展等的影响。
另外,通过对话剧中言语不礼貌现象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联系分析,探讨其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框架3.1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顺应-关联模式分析法,通过对《雷雨》中言语不礼貌现象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其内涵和现实意义,探讨其对于角色性格塑造、情节发展等的影响,并通过与当代社会现实联系分析,探讨其现实意义。
3.2 研究框架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言语不礼貌现象分析主要从语言形式、意义、功能等方面分析《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并通过对语境、角色等因素的考虑,深度剖析言语不礼貌现象的内涵。
(2)情节发展分析探讨言语不礼貌现象对于情节发展、冲突升级、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的影响,剖析其对于话剧表现艺术的贡献。
(3)现实意义分析分析话剧中言语不礼貌现象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联系,探讨其现实意义,将话剧的艺术表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化话剧的社会意义。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创新点本研究预期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得出《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现象特点,深度剖析其内涵。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1.引言汉语中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主要是从“礼”衍生出来的。
关于“礼”字的基本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示”部云:“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 从豊。
”《论语·颜渊》中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这都涉及到了礼貌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礼貌的对立体,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源远流长,广泛存在于言语交流中,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言语策略在日常交际中同样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钱冠连在探讨语用原则与语用策略过程中提出“运用权威”策略。
在钱冠连(1997:198) 看来,“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
至于这是否符合文明礼貌或者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商量,但语用学者在这里做的事只能是尽描写语言事实之职……只要运用得是时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言语行为。
”这足以说明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
然而,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对于礼貌言语行为以及礼貌原则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而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国内外研究都存在重视礼貌语言研究轻视不礼貌语言研究的问题。
丁崇明曾撰文讨论过汉语中词语叠连式不礼貌语言。
其他对于不礼貌语言的研究多从道德层面入手,很少有人对汉语中不礼貌语言进行语用分析。
本文拟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作为策略使用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旨在更清楚地认识不礼貌言语行为,找出其产生的根源,从而为言语规范性和得体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定义与类型2.1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定义言语交际中存在着一些对人不尊重、令人不愉快的不礼貌语言。
有的不礼貌语言之所以不礼貌是由于使用了贬义词或其他不好的词语;有的不礼貌语言从词语上看并没有什么不礼貌的,主要是说话人的语气使之成了不礼貌语言;有的不礼貌语言是特定的语境造成的;有的是由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
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 关键词 】 虚假拒 绝; 语用策略 ; 顺应论 ; 交 际语 境
中图分类号 : H1 0 9 . 4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0 0 4 ( 2 0 1 5 ) 0 6 — 0 0 6 3 — 0 4
No v .20 1 5 Vo 1 . 3 4 No. 6
第 3 4卷
第 6期
现 代 汉 语 中虚 假 拒 绝 言 语 行 为 的顺 应 性 研 究
王 荟
( 闽江 学 院 外语 系 ,福建 福 J , I {3 5 0 1 0 8 )
【 摘
要】 拒 绝是人 际交往 中的常见现 象, 但 并非所有 的拒 绝都是发 自内心的真诚拒绝 。虚假拒 绝广 泛地存在 于
一
、
引 言
在 日常生 活 中 , 拒 绝 是一 种极 其常 见 的现象 。所 谓 “ 拒绝 ” , 就是 “ 对 请求 、 邀请 、 给予 和建议 做 出否定 反应 的行为 ” 【 ” 。近 年来 , 许 多专 家 和学 者从各 个 角 度对 拒绝 言语 行 为展 开 了深入 调查 和研 究 。然 而 。 生 活 经验 告诉 我 们 , 并 非 所 有 的拒绝 都是 发 自内心 的真诚 拒绝 。拒 绝有 真假 之 分 , 有 时表 面上 做 出拒绝 , 却 和 内心 的真实 想法 背道 而驰 , 这 就是 “ 虚假 拒绝 ” 。 虚假 拒绝 在汉 文化 中十 分 典型, 可它却 未 引起学 术 界 的足够 关注 , 其研 究 成果 可谓 凤 毛麟 角 。本 文拟 在
基金项 目 : 本 文 系 福 建 省 中青 年 教 师 教 育 科 研 社 科 B类 项 目“ 汉 语 虚 假 拒 绝 言 语 行 为 的语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作者:王传奔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将不礼貌言语行分为表面不礼貌言语行为、实质不礼貌言语行为、有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和无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
在此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索绪尔的“顺应理论”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和导致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认为,无论是哪一种不礼貌言语行为,都是说话人努力顺应交际需要的结果,不同在于有些不礼貌言语行为顺应了交际的需要,而有些不礼貌言语行为则没有真正做到顺应交际的需要。
关键词:不礼貌言语行为;语境;语言结构;动态顺应;意识程度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64—05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真正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时候。
1975年,Grice在提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时候,还提及了一系列其他会话原则,如美学原则、礼貌原则等。
但他只是详细讨论了“合作原则”及其应用,却并没有就礼貌原则等展开论述。
Grice之后,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Face—saving Theory),Leech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合作原则”而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他们之后,众多的语用学者对礼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遗憾的是,语用学者们对于礼貌的相关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加注意言语行为中的不礼貌现象。
因此,本文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 y),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不礼貌言语行为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Sara Mills对言语行为中的不礼貌现象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不礼貌”应当被看成是一种对他人行为的评价而不是某个言语行为的内在属性。
国内有关不礼貌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不礼貌的研究综述作者:展琳琳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对礼貌研究的深入,侮辱、贬低等与礼貌相悖的概念相继出现,不礼貌的研究应运而生。
国内对于不礼貌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不礼貌专著的评介、综合研究、理论间的关联性研究和不礼貌的语用现象研究。
但目前国内对不礼貌的研究存在不礼貌定义界定不清,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不礼貌现象研究及对机构语言的不礼貌现象研究较少等问题。
总体来说,不礼貌研究成果已经在多个领域应用,该研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不礼貌现状问题前景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95-02不礼貌原则最早由Jonathan Culpeper提出,意在构建和礼貌框架平行的不礼貌框架,为对峙性、冲突性和不和谐的话语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不礼貌的提出弥补了礼貌—面子范式的不足,为研究不礼貌行为提供了方向。
一、国内有关不礼貌的研究现状国内有关不礼貌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不礼貌专著的评介、综合研究、理论间关联性研究和不礼貌语用现象研究。
1.对不礼貌专著的评介鉴于国内对不礼貌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对国内外不礼貌专著进行评介式研究,为国内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南。
龚双萍(2009)对Bousfield的《交际中的不礼貌》进行解读,采用归纳的方法分析了《交际中的不礼貌》中的研究问题,着重介绍了(不)礼貌模式中的面子和不礼貌的动态性等概念[1];黄清贵和肖晶(2017)认为《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交际模式及语用机制》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下年轻人常用的网络交际工具,借此分析网络用语的不礼貌和自我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其价值在于它推动了人际语用学和网络语言学的发展[2];陈倩(2018)介绍了Daniel Kádár 教授的《礼貌、不礼貌与仪式:维护人际互动中的道德秩序》一书,重点说明了不礼貌与仪式之间的交互关系及作者理论模型中的参与框架、(不)礼貌修饰行为和道德三大要素。
不礼貌言语研究综述
不礼貌言语研究综述作者:周玉霞杨春红赵淑琴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引言礼貌与不礼貌都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交际中,然而到目前为止学者们过于关注礼貌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探索,造成礼貌言语研究与不礼貌言语研究的严重失衡。
本文通过搜寻和分析关于不礼貌言语研究的文献,分析国内外不礼貌言语研究现状,以揭示不礼貌言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不礼貌言语的分类对于不礼貌言语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
Bousfield 结合说话者意图及听话人对这一意图的识别将不礼貌言语细分为四种情况:第一,说者有心,听者有意;第二,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第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四,说者无心,听者无意。
[1]此外李元胜将汉语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分为策略型言语行为和非策略型言语行为。
[2]王传奔将不礼貌言语行为分为有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和无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
[3]从以上可以得出不礼貌言语的分类因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且各有其侧重点,但是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细化。
三、国内研究现状自2005年起,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不礼貌言语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不礼貌言语研究缺少系统化的研究并且现有成果屈指可数,甚至到目前为止国内都没有不礼貌言语研究的专著,就连现有的语用学专著中提及不礼貌言语的章节都没有,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主要对不礼貌言语行为本身或不礼貌现象和不礼貌理论研究进行分析。
(一)顺应论下的不礼貌言语研究以顺应论为基础展开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元胜和王传奔等,认为不礼貌言语行为也是顺应语境,以求达到成功交际,这明显摈弃了将不礼貌简单地归为礼貌的对立面的观点。
[2,3](二)不礼貌言语的应用刘风光、樊倩打破以往顺应论的框架,以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为语料,分析戏剧语篇中的不礼貌现象,这更显示出不礼貌理论应用的普遍性。
[4]此外,刘森林得出不礼貌现象是社会语境中语言变异的结果。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摘要:对于人们言语交流,“礼貌原则”一直都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礼貌原则”的提出,指导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礼貌原则”的违反现象也大量存在。
文章考察了近年来国内对礼貌和不礼貌言语的研究情况,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发现,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礼貌原则”不足的探讨和“礼貌原则”的违反、不礼貌产生的原因研究上。
文章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避免交际失误。
关键词:言语;礼貌;礼貌原则;不礼貌一、引言在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和“礼貌原则”提出后的许多年内,语言学家一直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等各个角度在讨论着“礼貌原则”。
而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研究补充的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礼貌原则”的违反的研究。
他们不仅发现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或者是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及准则、礼貌层级存在着让人质疑之处,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二、礼貌和“礼貌原则”礼貌针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则提出了面子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点是旨在对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做出解释。
在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面子定义为:“交际实践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与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
Levinson把礼貌又分成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交际者相互间关于关系的推测以及关于面子的协同的研究,就是面子的研究,也被称之为礼貌理论的研究。
“礼貌原则”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E.Goffman最早从社会学角度谈“面子行为理论”,提出了礼貌模式。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及其4准则,从而大大推动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向前发展。
可以说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能严格遵循这4条准则,他们便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交际。
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汉语批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批评语的使用不当、不得体等问题,甚至有些批评语还带有歧视、侮辱等负面意义,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效果和社会和谐。
因此,如何研究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探索合适的批评语使用方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进行研究,探讨批评语的正确使用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际交往效果。
三、研究内容
1、汉语批评语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2、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概念和表现形式。
3、汉语批评语的使用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4、如何正确使用汉语批评语,提高交际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收集相关的汉语批评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适合正确使用汉语批评语的原则和策略。
五、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能够全面系统地探讨汉语批评语的顺应性问题,提出正确使用批评语的原则和策略,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交往效果的提高。
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相关行业和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对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3 O卷第 8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nl f inj n o eeo E ua o ora o l gi gC lg f d ct n Heo a l i
Au . 01 g2 1
Vo. O No 8 13 .
di1 .9 9ji n 10 —7 3 .0 10 .5 o:0 3 6/.s .0 1 8 6 2 1 . 80 3 s
不 礼 貌 言 语 行 为 研 究 综 述
周 丹
( 州师范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徐 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摘
要 : 貌现 象是语 用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 内容 , 内外有很 多关于礼貌 言语 的研 究 , 礼 国 而且起步较 早。相 比之
下, 对于不礼 貌现 象的研 究则起 步较晚 , 而且缺乏 系统研 究。鉴 于对 不礼 貌的研 究越 来越 受到 重视 , 旨在 通过不礼 貌相关文献 的搜 集归类总结 , 以期 为今后 的不礼貌研究提 供必要参考。
t —a et so r ( hn 19 ) ( o ptn cus r i d i e Mea ,90 , 医患 语 篇) 等。在 等
这些语篇 中不礼貌言语 占据 重要 位置 , 礼貌理论不足 以解 释 其 中的不礼貌现象 , 因而针对不礼貌 现象 的专门研究 十分必
礼貌是使用交际策略 以攻击 对方的面子 , 因而造成社会 矛盾
意 的面子威胁 ) Icdna tra Ofc ( 意 的面子 威胁 ) , ie t et t e 无 n lh s a
和 A c et r t t f e 附 带 的 面 子 威 胁 ) ; ar ci n t e s o a ( d a h a c l Bba Ky—a os 20 ) 据表面结构语 义和 隐含 意义将 不礼 r K svk 06 依 k t y(
言语礼貌与不礼貌:语境顺应视角分析
新 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OURN NJ ANG RT AL OF XI I VU
2 1 年第 4期 00
N o. 20l 4. O
言语礼貌 与不礼貌 :语境顺 应视 角分析
虞 锐 ( 新疆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 0 4 ) 3 0 6
作 为一种社会 现象 ,礼貌在古 今 中外均备受关 注 。 自从被 冠 以 “ 代 礼 貌理 论 之母 ” 的R bn 现 oi
L k f l7 年 在 题 为 “ h oi o P le es ao ̄ 93 f T eL g f o tn s; c i O , Midn o r ’s n ’s r n ig u dq ”一 文 中首 次从 会 Y P a
摘
要 :礼貌 现 象一 直是语 用研 究的一 个重要 话题 。但就 目前 来看 ,对于言语 不礼 貌的研 究显得 相对 不
足 。本文根据现有 的言语不礼 貌研 究文献 ,结合礼 貌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问题 ,评介 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言语 不礼 貌的界 定及 其分类 ,并从语境顺应 因素方面对言语不礼貌现 象做 出了初 步阐释 。
过使 用贬低性 质的 言词或将 听话人 与不 良事物 ( 形
象 )结 合 以损 害听话 人 的 负 面面 子需 求 ;4) 公 非
开 的不礼貌 ( f rcr p le es O f e od m oi n s );5) 缓礼 - i t 暂 貌 ( thl oi n s ),当礼 貌受 到期 待时 故意 Wi o p lees h d t
(ae a eig c )修正 了B o n e i o 的面子 fc t r t l f t n a rw 和L v sn n
从顺应论看汉语语言迷信——语言崇拜和禁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从顺应论看汉语语言迷信——语言崇拜和禁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拥有庞大的词汇量和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
然而,在汉语语境下,不仅存在着语言崇拜和禁忌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比西方国家更为普遍,影响面更广。
例如,有些人认为某些字眼带有神秘力量,可以带来好运或不幸;有些人认为某些汉字组合则易产生灾祸和厄运。
这些语言迷信现象主要体现在口耳相传的俗语、歇后语、谚语、俚语中,以及人们的日常语言表现中。
对于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出现,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例如:加强社交认同、威慑潜在恶意、远离疾病、避免厄运等。
而这些都与中国传统的顺应论有关。
顺应论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超然的道德秩序之中,人们应该遵守这一秩序,表现出谦虚、忍让、尊重、敬畏等品质。
因此,汉语语言迷信现象不仅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形式,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价值观有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机制,分析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顺应论观念的关系,并探讨语言崇拜和禁忌现象是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对汉语语言迷信现象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
调查对象将包括广大公众、语言学专家、社会科学研究者等。
四、研究内容1. 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 语言崇拜和禁忌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渊源和发展;3. 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原因;4. 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影响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 如何减少语言迷信现象的发生。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机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顺应论观念的关系,为促进公众对汉语语言迷信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消除语言迷信现象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不礼貌的语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年10月第35卷㊀第5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SecondNormalUniversityOct.ꎬ2019Volꎬ35㊀No.5不礼貌的语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李梦欣(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13)㊀㊀[摘㊀要]㊀近年来ꎬ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不礼貌的语用现象并强调了其重要的研究价值ꎮ从不礼貌的定义㊁理论模型㊁相关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和评析不礼貌的语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ꎬ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ꎬ为不礼貌学科地位的确立提供依据ꎮ[关键词]㊀不礼貌ꎻ㊀研究现状ꎻ㊀发展趋势ꎻ㊀语用研究[中图分类号]㊀H314[文献标识码]㊀A[文章编号]㊀1671-1696(2019)05-0118-03㊀㊀一㊁不礼貌的定义作为语用学的传统课题之一ꎬ礼貌研究成果颇丰ꎮ学者们对礼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经历了从基于方式准则和面子行为的经典描写模型到基于话语互动和人际关系的解释㊁应用模型的探索之路ꎮ虽然目前的礼貌理论或多或少涉及对不礼貌概念的界定ꎬ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仅局限于对礼貌行为的讨论ꎬ并没有专门针对不礼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ꎬ仅仅借用解释礼貌交际的模式去描述和分析不礼貌是远远不够的ꎮ什么是不礼貌?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不礼貌的策略性和工具性ꎬ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不礼貌涉及的人际问题ꎬ基于具体语境㊁话语和交际的动态发展ꎬ更新了不礼貌的定义ꎮCulpeper将不礼貌视为 说话者实施面子攻击并导致社交崩溃的策略使用行为 [1]ꎻCulpeperetal.强调不礼貌 是一种有意为之的旨在攻击面子并会造成社交冲突与不和谐的交际策略 [2]ꎻBousfield基于礼貌理论中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将不礼貌与礼貌对立起来ꎬ认为不礼貌是 说话者故意实施的无缘由的冲突性面子威胁行为 [3]ꎮ随着不礼貌研究的关系转向ꎬCulpeper将人际关系纳入对不礼貌的定义ꎬ更新了不礼貌的概念ꎬ将其视为 特定语境中发生的行为所抱持的否定态度 且强调 该行为及行为的实施者与不礼貌元语言相互关联 [4]393-438ꎮSpencer-Oatey提出不礼貌是一种 评价性标签 ꎬ代表了 人们对言语和非行为社交得体性的主观判断 [5]ꎮ张玮㊁谢朝群将不礼貌定义的核心要素归纳为 意图 与 识别 ꎬ将不礼貌定义为 说话者有意为之且被听话人识别了的攻击对方面子/身份属性的交际行为 [6]ꎮ二㊁不礼貌的理论模型学者们在尝试构建不礼貌模型时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对经典礼貌理论的借用ꎬ且将不礼貌视为一种交际策略ꎬ就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梳理ꎮ虽然Culpeper(2005)结合了关系管理理论ꎬ引入语境化㊁文化具体化的面子概念ꎬ对早前的不礼貌模型进行了修正ꎬ提出不礼貌策略包括:(1)直接性策略ꎻ(2)正面不礼貌策略ꎻ(3)负面不礼貌策略ꎻ(4)间接性策略ꎻ(5)抑制礼貌策略[7]ꎮ但是显然ꎬ这种分类仍然无法摆脱经典礼貌理论的影子ꎮBousfied指出该框架存在直接/间接不礼貌策略不平衡的问题并且忽视了交际中面子的动态性以及不同策略之间的关联与组合性ꎬ提出了新的修改方案ꎬ将不礼貌归纳为两类:直接性不礼貌和间接性不礼貌且后者包括讽刺策略和抑制礼貌策略[8]99-142ꎮ但是该模型仍局限于对不礼貌策略的定义和分类ꎬ未能为系统描述不礼貌交际提供有811 [收稿日期]2019-08-28[作者简介]李梦欣ꎬ女ꎬ江苏南京人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ꎬ南京大学博士生ꎮ效的研究模式和参照路径ꎬ难以应付多元的不礼貌现象ꎬ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因交际模式㊁交际参与者关系的革新出现的新不礼貌现象ꎮCulpeper(2011)再次强调了礼貌理论在对不礼貌现象的解释力方面存在缺陷ꎬ虽然人际关系模型能较好地解释部分(不)礼貌现象ꎬ但是某些不礼貌现象所涉及的权势㊁情绪㊁惯用语(如委婉语㊁禁忌语)等问题却未能在现存的礼貌理论中找到直接关联的对立体ꎬ即尚未证实是否存在能涵盖不礼貌问题的礼貌理论[4]ꎮ对于面子威胁的回应在不礼貌研究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ꎬMitchell&Haugh呼吁从听话者的评价角度完善不礼貌的理论研究[9]ꎮCulpeperetal.借鉴了会话分析方法ꎬ建立了不礼貌回应选择模式(如图1)ꎬ指出面对不礼貌行为ꎬ听话人通常有两种选择:回应或不回应ꎬ回应主要包括反驳和接受两种选择ꎬ反驳包括攻击型策略和防御型策略ꎮ攻击型策略主要指 以面子威胁来还击面子威胁 ꎬ防御型策略主要指 以面子维护还击面子威胁 及 以转移㊁阻止㊁管理面子威胁[2]ꎮ同时ꎬCulpeperetal.强调ꎬ攻击型策略也具有维护回应者面子的次要目的ꎬ防御型策略具有攻击不礼貌行为发起者面子的次要目的[2]ꎮ然而在该文中ꎬ作者将攻击型策略与不礼貌策略相等同ꎬ该思路有待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和验证ꎬ且作者仅对防御型策略进行了阐释ꎬ指出该策略主要包括否认㊁免责㊁退出冲突㊁虚伪认可ꎬ忽略面子攻击ꎬ贬低对方等ꎬ对攻击型策略探讨不足ꎮ图1㊀不礼貌回应选择模式[2]Bousfield聚焦具体语境下不礼貌话语的互动过程ꎬ分析了不礼貌话语不同阶段(产生㊁发展和结束)的动态表现形式ꎬ构筑了更为完整的不礼貌回应模式ꎬ并将不礼貌回应与下一轮的冒犯性事件触发不礼貌联系起来ꎬ为分析不礼貌交际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研究框架[3]ꎮBousfield重点归纳了防御型反驳策略ꎬ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给予解释㊁请求㊁变换活动类型等策略ꎬ而攻击性策略的类型㊁特征㊁实践方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ꎮ三㊁不礼貌的相关研究早期不礼貌研究大多关注不礼貌话语的产生ꎬ忽视了受话人对不礼貌的回应问题ꎬ且往往将不礼貌视为一种策略ꎬ未能关注到不礼貌话语中涉及的人际问题ꎮ21世纪以来ꎬ国外学者们将不礼貌话语与身份㊁权力㊁人际关系研究相结合ꎬ关注到不礼貌问题中涉及的社会心理倾向㊁社会心理动机ꎬ试图揭示不礼貌交际的内在动因并解释不礼貌交际语用理据和人际效果ꎬ取得了丰富的成果ꎮ现有研究虽然在各类机构性话语中探讨了不礼貌现象ꎬ关注到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军事等方面ꎬ但是对经济领域的不礼貌交际考察不足ꎬ且缺乏对网络语境下的机构性话语进行深入探究ꎮ国内学者集中关注冒犯性言语和冲突性话语等的研究ꎬ在人际关系管理语用观的框架下考察具体语境中不礼貌话语的言语攻击性与不合作性特征ꎬ分析涉及的语用策略ꎬ揭示说话者的语用动机和言语不礼貌产生的语用理据ꎮ也有学者关注到冲突话语中交际者的权势关系ꎬ考察冲突性话语的不同发展模式ꎬ探究不礼貌现象中的策略选择与权势关系的动态发展ꎬ或以身份为切入点探讨不礼貌用语的不和谐语用取向和人际效应ꎬ另有学者从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出发ꎬ考察会话冲突中的元语用话语在调解人际关系时的运作机制ꎮ现有研究多考察不礼貌的语言表现方式㊁语用策略类型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ꎬ但对不礼貌引发的回应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语用阐释ꎮ四㊁不礼貌研究评析目前学界对不礼貌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ꎬ且现有不礼貌研究多从说话人的角度分析不礼貌话语的结构㊁风格㊁策略特征ꎬ并剖析(不)礼貌策略的语用理据ꎬ对听话人回应关注不足ꎬ不礼貌回应模式对道歉策略的分类较模糊ꎬ未能完整呈现不礼貌的交际过程和交际效果ꎮ鉴于此ꎬ对于不礼貌及其回应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价值ꎬ能够揭示不礼貌交际中涉及的话语实践模式㊁语用策略类型㊁语用动因和人际效应ꎬ丰富不礼貌的研究维度ꎮ现有研究未能充分结合Web2.0时代下的人际交往模式ꎬ无法从本质上分析网络交际中不礼貌交际的内在动因ꎬ缺少对网络媒体是否及如何影响语用机制及交际效果的探究ꎮ由于网络交际911语境的开放性和交际者的多元㊁多向性使该语境下的交际模式 呈现出不同于面对面交际的直接性和复杂性 [10]ꎬ这种交际模式的变革也会更新人际互动中对权势㊁身份㊁关系的重新认知ꎬ打破传统的交际平衡ꎬ为人际交往模式带来新的挑战ꎮ而这种潜在的挑战为不礼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去挖掘其中的面子问题和礼貌规范等ꎮWeb2.0的主要特点在于将网络搭建为用户体验分享的交互平台并充分发挥这种集体智慧ꎬ因而所有的服务和技术皆因人与人的相互关联而不断改变ꎮReiter&Bou-Franch强调ꎬ网络交际语境下的不礼貌研究主要涉及两大问题:第一ꎬ将语言学框架与媒体理论相结合解释新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交际策略和人际效应ꎻ第二ꎬ考察数字化技术对不礼貌话语实践模式的重塑[11]661-687ꎮ尼尔森最新发布的全球互联商业研究报告显示ꎬ中国是当今全球公认的最大电子商务市场ꎮ遗憾的是ꎬ迄今鲜有针对中国网络购物环境下的用户交际语言使用的专门研究ꎬ国外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以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为主要语料来源ꎬ涉及的语言以英语为主ꎬ后续研究可以从不礼貌视角考察中国电子商务交际中的关系问题ꎬ揭示该复杂㊁动态的职业语篇体裁特征ꎬ为建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交际中的礼貌观㊁关系观提供实证支撑ꎮ对电子商务语境下的不礼貌回应模式开展研究能够为虚拟商务社区中良好企业文化的打造提供建议ꎬ提高消费者满意度ꎬ控制和降低退货率ꎬ减少因退货带来的经济成本㊁能源消耗㊁环境污染ꎬ为创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做出贡献ꎮ同时ꎬ为打造更和谐的网络社区和新媒体平台提供新鲜的语言文化血液ꎬ减少网络环境中的语言冲突和人际纠纷ꎬ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ꎮ五㊁结语现有的不礼貌语用研究在研究对象㊁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不断丰富和深入ꎬ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ꎮ但是不礼貌研究仍然存在提升和完善的空间ꎬ如跨学科研究不足ꎬ不礼貌的变异和对比研究有待推进ꎬ且未来研究的趋势需要我们更关注以网络为平台的在线社区的多方动态交际ꎬ考察不礼貌及其回应的话语模式㊁语用策略㊁人际效应及语用理据ꎬ凸显关系作为独立维度在人际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性ꎬ为推动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新证据ꎮ[参考文献][1]CulpeperꎬJ.Towardsananatomyofimpoliteness[J].JournalofPragmaticsꎬ1996(3):349-367. [2]CulpeperꎬJꎬBousfieldꎬDꎬ&WichmannꎬA.Impo ̄litenessrevisited:withspecialreferencetodynamicandprosodicaspects[J].JournalofPragmaticsꎬ2003(10):1545-1579.[3]BousfieldꎬD.Beginningsꎬmiddlesandends:Abiopsyofthedynamicsofimpoliteexchanges[J].JournalofPragmaticsꎬ2007(12):2185-2216. [4]CulpeperꎬJ.Politenessandimpoliteness[C]ʊPragmaticsofSociety.Berlin:WalterdeGruyterꎬ2011. [5]Spencer-OateyꎬH.(Im)Politenessꎬfaceandper ̄ceptionsofrapport:unpackagingtheirbasesandin ̄terrelationships[J].JournalofPolitenessResearch.2005(1):95-119.[6]张玮ꎬ谢朝群.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 以微博研究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ꎬ2015(5):23-28.[7]CulpeperꎬJ.Impolitenessandentertainmentinthetelevisionquizshow:Theweakestlink[J].JournalofPolitenessResearchꎬ2005(1):35-72. [8]BousfieldꎬD.ImpolitenessinInteraction[M].Am ̄sterdam:Benjaminsꎬ2008.[9]MitchellꎬNꎬ&HaughꎬM.Agencyꎬaccountabilityandevaluationsofimpoliteness[J].JournalofPo ̄litenessResearchꎬ2015(2):207-238. [10]陈倩ꎬ薛媛.网络互动语境中干预及其关系取向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ꎬ2017(1):61-66. [11]ReiterꎬRMꎬ&Bou-FranchꎬP.(Im)politenessinserviceencounters[C]ʊThePalgraveHandbookofLinguistic(Im)politeness.London:PalgraveMacmillanꎬ2017.(责任编辑㊀南㊀山)021。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汉语 中不礼貌言语 行为 的顺应性研 究
口 李 元 胜
1 引言 .
一
( 有 礼 貌 一有 礼 貌 一基 本 礼 貌 一不 礼 貌 一很 不 礼貌 ), 在 很
汉 语 中的 礼 貌 概 念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渊 源 , 它 主 要 是 从 定情 况 下 可 以 互相 转 化 。 “ ”衍 生 出 来 的 。关 于 “ ”字 的基 本 义 , 东汉 许慎 《 礼 礼 说 2 2 不 礼貌 言 语 行 为 的分类 . 总 体看 来 ,汉 语 中不 礼 貌言 语 行 为可 以分 为 策略 型 不 礼 文 解 字》 “ ”部云 : “ ,履 也 ,所 以事 神致 福 也 。从 示, 示 礼 从登 。” 《 语 ・ 渊 》 中说 : “ 论 颜 非礼 勿 视 , 非 礼 勿 听, 非 貌 言语 行 为 (ta e i eb lip ltn s ) 非策 略 型不 sr tg c vr a m o e e s和 i 礼勿 言 , 非 礼 勿动 。 ”这 都涉 及 到 了礼 貌 的 重要 性 。 礼 貌言 语 行 为 (o - ta e i eb lip ltn s) n n sr tg c vr a m o e e s两类 。 i 然 而 ,作 为礼 貌 的对 立 体 ,不礼 貌 言语 行 为 同样源 远 流 2 2 1策 略 型 不礼 貌 言语 行 为 .. 长 ,广 泛存 在 于 言 语 交流 中, 不礼 貌 言 语行 为 作 为言 语 策 略 语言交际,实际上归结为策略的运用,语用策略管辖交 钱 9 7 5 )礼貌 是人 在 日常 交 际 中 同样 能达 到 交 际 的 目的 。钱 冠 连 在探 讨 语 用 原 际如 何更 有 效地 接近 目的 。 ( 冠 连 , 19 -1 1 则 与 语 用 策 略 过 程 中提 出 “ 用 权 威 ” 策 略 。 在 钱 冠 连 们 在 交 际 中要 遵 守 的 原则 , 也是 人 们 可 以达 到 交 际 目的 的策 运 (9 7 9 ) 看来 , “ 19 :1 8 礼貌 是 策略 , 不 礼貌 未 尝不 可 以 为策 略。有时,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可 以达到交际的 目的,甚至会 略……权威破坏 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 ,但用足 了权威 比礼貌 言语 行 为取得 更好 的交 际效 果 。因此 ,不 礼貌言 语行 为 也可 以使 说话 更有 效 果 ,达 到 说 话 目的 。至 于 这 是 否符 合 文 明礼貌 或 者 道德 规 范 , 还可 以和 社会 学 家 商 量, 语用 学 者 在 但 这 里 做 的事 只 能是 尽 描 写 语言 事 实之 职 … … 只要 运 用得 是 时 候 、 是地 方 、 合身 份 , 运用 权 威 的 说话 过 程 也可 以是得 体 的 言 语 行 为 。 ”这足 以说 明 不礼 貌 言语 行 为 研 究 的重 要性 。不 礼貌 言 语 行 为 的研 究 也不 应 该 仅 仅局 限于 道 德层 面 。 然 而 ,纵观 国 内的相 关 研 究 ,对 于 礼貌 言 语 行 为 以及 礼 貌 原 则 的研 究 可 谓汗 牛 充 栋 ,而 对 不 礼貌 言 语行 为的 研 究却 是风 毛 麟 角 。 国 内外研 究 都存 在 重 视礼 貌 语 言研 究轻 视 不礼 貌语 言研 究 的 问题 。丁 崇 明 曾撰 文 讨 论过 汉 语 中 词语 叠 连式 不 礼 貌 语 言 。其 他 对 于 不 礼 貌 语 言 的 研 究 多 从道 德 层 面 入 手 ,很 少 有 人 对汉 语 中 不 礼貌 语 言 进 行 语用 分 析 。 本文 拟 以V rc ur n e sh ee 的顺应 论 为理 论框 架 ,对 汉语 中作 为策 略 使 用 的不 礼 貌言 语 行 为 做一 次 全 面 的分 析 , 旨在 更清 楚地 认 识 不 礼貌 言 语 行 为 , 出其 产 生 的根 源 ,从而 为 言语 找 规 范性 和 得 体 性 工作 提 供 理 论依 据 。 完全 可 以作为一 种语 用策 略 。从说 话者 的视 角 ,不礼貌 言语 行 为可 以分为有 意型 (n etoa )和无意 型 ( itnin 1。 itn in 1 t netoa) m 说者有 意型 的不礼貌 言语行 为常 作为一 种语 用策 略 ( rga i pamtc sr tg ) ,这 种策 略 的应用 有很 强 的 目的性 , 其结 果是交 际 ta ey 成 功 。如 :
现代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现代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礼貌言语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还会对个人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并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不礼貌言语行为是指言语表达方式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甚至伤害到他人感情和尊严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包括侮辱、谩骂、嘲笑等,这些行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他人的心理和情感。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侮辱:指用贬低或嘲讽的言语来伤害他人的尊严,比如嘲笑他人的外貌、出身、家庭等。
谩骂:指用恶意的言语攻击他人,包括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中伤等。
嘲笑:指用取笑或嘲讽的方式对待他人的缺陷或错误,如嘲笑他人的口音、穿着等。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
个人性格是影响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比较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言语伤害。
社会压力也可能促使人们采取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例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胜者被认为应该凌驾于弱者之上,这可能导致强者对弱者使用不礼貌言语。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人们在交流中出现不礼貌言语行为。
不礼貌言语行为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破坏社交网络的和谐与稳定。
不礼貌言语行为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尊严,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
不礼貌言语行为会在社会中传递负能量,破坏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
为了应对不礼貌言语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提高文化素质:加强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学习和理解,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流需求。
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循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文明用语,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积极沟通:当遇到不礼貌言语行为时,可以采取积极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以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王荟【摘要】Refusal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human communication. However, not all the refusals are sincere. Ostensible re-fusal, which is a special form of refusal, frequently appear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Verschueren’s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provides people with a brand-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modern pragmatic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explain the distinctive phenomenon of ostensible refusals in Chinese culture. As a pragmatic strategy, ostensible refusal is the outcome of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worlds of the language users.%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
虚假拒绝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为人们理解和诠释当代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虚假拒绝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正是与语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虚假拒绝;语用策略;顺应论;交际语境【作者】王荟【作者单位】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委婉语的语用失误
是 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 的 )和顺应性
二 、 用 顺 应 论解 释 委 婉 语 语 用 失 误 的 原 因
( )忽视 对语 言使 用 者 的顺 应 一
语 言使 用者 指谈话 双方 和与谈 话 内容相 关 的其 他 人 ,本文仅指交 际对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我们应该 注 意交 际对象 的年龄 、知识层次 、社会地位 、价值观念
顺应理论顺应理论是在1999年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ehueren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使用者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协商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足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一功能关系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和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verschueren2000
行 语 言 选 择 这 一 观点 V reurn提 出 了顺 应 论 , 理 解 esh ee 为 和 诠 释 语 用 学 提 供 了全 新 的视 角 。 顺 应 论 包 括 语 境 关 系顺 应 和语 言结 构顺 应 ,二者 构 成 了言 语 交 际 中 的语 言 和 非语 言 因 素 的 总合 。语 境 分 为
为止 ,研究者们对委婉语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 :委婉语 的 历史及演变 ;委婉语 的定义 ;委婉语 的构 成 ;从社会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策略的使用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 的位置,对决定选择什么语言表达方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
世界和物理世界。话语的发出者和话语的理解者是语言使用的 用。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
焦点,物理、社会和心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都要靠语言使用者 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场景)、话题五个因素。物理世
或其他不好的词语;有的不礼貌语言从词语上看并没有什么 可能是交际失败。如笔者在撰写该文时,屋外阳光普照,妻
不礼貌的,主要是说话人的语气使之成了不礼貌语言;有的 子和女儿在一旁。
不礼貌语言是特定的语境造成的;有的是由交际双方文化背
妻子说:“走,出去晒晒太阳去!” 笔者正构思如何写
景的差异造成的。
作,听到妻子的话便说:“你就知道玩!玩!玩!我在写文
Verschueren(1999),顺应包括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 随后被红牌罚下,这也直接导致法国与“大力神”杯擦肩
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突显四个部分。四者是一个互 而过。马特拉奇对齐达内相当了解,知道他很容易情绪失
相联系的有机整体。Verschueren 认为,语境是在语言使用 控,而且知道要是齐达内被罚下对意大利多么有利。因
总体看来,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可以分为策略型不礼
从豊。”《论语·颜渊》中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 貌言语行为(strategic verbal impoliteness)和非策略型不
礼勿言, 非礼勿动。”这都涉及到了礼貌的重要性。
礼貌言语行为(non-strategic verbal impoliteness)两类。
然而,作为礼貌的对立体,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源远流
2.2.1 策略型不礼貌言语行为
长,广泛存在于言语交流中,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言语策略
语言交际,实际上归结为策略的运用,语用策略管辖交
在日常交际中同样能达到交际的目的。钱冠连在探讨语用原 际如何更有效地接近目的。(钱冠连,1997:151)礼貌是人
则与语用策略过程中提出“运用权威”策略。在钱冠连 们在交际中要遵守的原则,也是人们可以达到交际目的的策
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 为他的心里很妒忌乙的成就,并且想奚落他。作家乙对甲的
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 奚落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法,他的语言选择
的,它由语言内部(即结构)或者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 同样顺应了他自己的心理世界。
的认知活动来激活, 从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界五要素的任一变化都会使交际者产生特定心理,都会影响交
4.1 心理世界
际形式的选择和语言的选择(Verschueren 1999:95)。例如: 49
根据Verschuren (1999) 的观点,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 1948年3月宜川瓦子街战役,战斗正酣:
2001:153)
在这一特定语境下,“礼貌原则”全然不起作用, “粗声
粗气”倒把问题给解决了。粗声粗气地说“转××!”是不
得已而为之,怎么就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较好的交际效果
下面以会话为例,分析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语言选择的 呢?显然说话者认为,这样的语言选择、这样的语气更像是
语境顺应性。
领导对下属讲话的方式,带有命令的语气,因而,其语言选
因此,要想给不礼貌言语行为下一个定义就像要给礼貌 章!”妻子说:“我给女儿说话,没叫你。”
言语行为下一个定义一样难。我们认为不礼貌言语行为可以
笔者的话显然是不礼貌言语行为,但并不是作为语用策
定义为: 在交际中可能威胁对方面子,让对方产生不快的言 略,而是情绪的发泄,原因是没搞清楚妻子当时的说话对象。
(1997:198) 看来,“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 略。有时,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
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 比礼貌言语行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因此,不礼貌言语行为
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至于这是否符合文 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语用策略。从说话者的视角,不礼貌言语行
4.2 社交世界
都是构成语境的因素。而交际者应该进行合适的语言选择,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
以适应这些因素,同时,交际者的认知水平、信念及对话题 为的原则和准则。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
是否感兴趣都会影响到这种选择。言语交际中的语境不是一 使用者, 他们的言语行为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语言运用的
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即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 语行为就是为实现这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
或两者同时顺应。简单地说,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的意识 会规范的一种顺应。例如:
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而做出选择
一位老同学在地方上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区长。
的过程。这些语境相关成分包括:
手,很少有人对汉语中不礼貌语言进行语用分析。
也好活着就好》)
本文拟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作
例子中的女孩说粗话脏显然是不文明的。我们关注的是
为策略使用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旨在更清 小乜作为售票员用这种不礼貌的言出其产生的根源,从而为言语 (北方人掏钱买了票)。当然,她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策略而
2006.11
语言理论研究
汉语文本中字母词语归属问题浅析
□张金圈
一 翻开近二十年来发行的书籍报刊,将其与建国后三十年 (1949-1979)内的各种出版物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 现象:那就是诸如WTO、MTV、卡拉OK等由外文字母或汉字组 合而成的词语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某些专门性质的 报纸杂志当中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下面就是笔者从 近期的一些出版物中随手摘录的几个例子: ( 1 ) “她系统地学习了目前通行于国际的P I L A T E S 训练 法。”(《文艺报》2005.3.31) (2)“沉闷多时的维姆•文德斯用DV对准了自己长期寄居 的美国。”(《文汇报》2005.4.2第八版) (3)“XM395精确制导迫击炮弹(PGMM)”(《军事世 界》(画刊)2005年第2期) 我们把例中诸如PILATES、DV、XM395和PGMM之类的词语 称为字母词。近年来,关于字母词语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 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字母词语的规范、入典等问题,甚至已经 出版了专门的字母词词典。① 这些研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 认为在字母词语问题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它们的归属问 题,即这些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的字母词语算不算汉语词 语?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有进行进一步研究的 基本前提。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否认 字母词是汉语词汇;另一种则承认字母词语是汉语词汇的重
了?”这样的问候语从字面上看很不礼貌,但实际上很礼
甲:我很喜欢你这部本小说,是谁替你写的?
貌、很得体。由此可见,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分析,应该从
乙:我很高兴你喜欢这部小说,是谁帮你读的?
其语境因素入手。
上例中作家甲的话语具有挑衅性,是对作家乙面子的损
3.顺应理论
伤,显然是不礼貌的。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语言形式,是因
2006.11
语言理论研究
解。这样的不礼貌言语行为也是非策略型的。这种不礼貌言 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语言的选择受
语行为实际上就是语用失误,其结果往往是交际失败。对语 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包括他们的个性、情感、信
用失误型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很多,例子也不甚枚举,此 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话语的需要和说话人
是礼貌的,而对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人来说,无疑是伤口撒 (王希杰1996:317) 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交际过程中所选择的
盐。礼貌语言与不礼貌语言不能仅从字面判断。如老朋友见 一种语言策略,也是对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例如某
面说:“你这个死家伙,这么久不和我联系,你死哪里去 作家甲妒忌某作家乙出版了一本小说:
言语行为。”这足以说明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不 成功。如:
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
燕华说了今天她车上售票员小乜和乘客相骂的事。说是
然而,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对于礼貌言语行为以及礼 两个北方男人坐过了站,小乜要罚款,北方人不肯掏钱,还诉了
貌原则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而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却 一通委屈。小乜就说: “赖儿叭叽的, 亏了裆里还长了一垛
语言理论研究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李元胜
1.引言
(很有礼貌→有礼貌→基本礼貌→不礼貌→很不礼貌),在
汉语中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主要是从 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礼”衍生出来的。关于“礼”字的基本义,东汉许慎《说
2.2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分类
文解字》“示”部云:“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
明礼貌或者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商量,但语用学者在 为可以分为有意型(intentional)和无意型(unintentional)。
这里做的事只能是尽描写语言事实之职……只要运用得是时 说者有意型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常作为一种语用策略(pragmatic
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 strategy),这种策略的应用有很强的目的性,其结果是交际
处不再赘述。
的心理世界是要相互顺应的。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
一个言语行为是否礼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因素。 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类,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
同样一句话可能是礼貌的也可能是不礼貌的。如 “怎么样? 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心理世界”语境
小两口过得不错吧?”这样一句话对着婚姻和幸福的人说就 是最深层次的语境,它对交际言语是否得体起着关键的作用
4.“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