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重点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重点知识目标既定,在复习七年级历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重点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重点知识(一)1.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重点知识(二)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秦从统一六国到政权速亡的过程,史实较多但线索清晰。
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纷争,建立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它所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两千年之久;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引起后世的深切反思。
教材引用了多则来自《史记》的史料,涉及秦朝兴衰的主要史实,为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识记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时空观念:通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难点】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及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主题:以图片、地图、文献史料等为载体,设疑引思,勾勒秦朝发展历史,理解周秦之间制度的变化,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一、秦的统一问题1:请你谈谈秦是怎么统一的?(1)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2)进程:①秦灭六国。
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
江苏历史改革《秦始皇》篇经典资料!!!
郡县制
不是以血缘为 纽带, 官职是由皇帝 直接任命。
3)奠定了两千 多年古代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 2)(封 局 建社会后 期)阻碍 资本主义 因素成长
1、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意义?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不同:①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分封制的 诸侯是终身、世袭的;②郡县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而分封制地方有一定的独立性。 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2、提示: ①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所决定 ②政治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人民统治 ③理论基础: 战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⑷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 的人物是时势造出来的,同时 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 物的一定影响力。 ⑸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 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驰道、直道、灵渠) ●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图
图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图
三、秦始皇的暴政
1、暴政主要表现:
(1)“焚书坑儒”: ①目的 (2)严刑酷法:
史实之三
②焚书范围 ③后果 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 图 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构成 内容 特点 评价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秦始皇是如何的统一六国的
秦始皇是如何的统一六国的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下面分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一起来制作吧。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
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
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
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
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
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
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
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
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
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
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揭秘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烽火燎天,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成为了最终胜利者呢?首先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先辈具有远见卓识,很早就已经在为日后统一六国结束战争而打基础。
但是,出了先辈们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秦始皇的雄才伟略。
在秦始皇的手下有很多得力干将,文官有李斯为丞相,还有善于深入敌后获取情报的姚贾和顿弱。
军事方面,秦始皇又有蒙恬、王翦。
蒙恬手中的蒙家军忠于秦始皇,而且战力强劲,在一统六国的诸多战争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时候,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秦统一六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秦统一六国秦始皇人物简介: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9月10日),即羸政。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
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统一六国:1、条件:(1)客观条件: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嬴政才略):①广泛吸引各国。
②采纳的建议,采取从弱小的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2、过程:(1)对赵国采用计。
(2)对魏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
(3)对楚国请指挥全国之兵灭楚。
3、结果:灭燕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秦朝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 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
(2)特点:①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强干弱枝”) ③皇帝直接任免主要官吏。
(3)影响:①巩固统一;②加强了对人民统治,恶化了人民的处境。
2、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兴修灵渠、修筑长城。
意义:拓展了疆土,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成。
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
5、交通上: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驰道、直道、灵渠)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统一的意义:1、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新局面,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比较秦皇汉武
总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上:1、统一货币2、统一度量衡3、车同轨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修长城,防御匈奴如何评价秦始皇功绩: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失: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秦始皇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也是一位残暴的君主。
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1)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发南疆,开拓疆土。
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到了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信奉谶纬之学,迷信方士之言;听信谗言。
虽然在统治的后期犯了一过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
历史教学案例《秦的统一》
历史教学案例《秦的统一》第一篇:历史教学案例《秦的统一》秦的统一(教学案例)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铁器牛耕和社会变革”一课,其中“社会变革”部分介绍了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影响最大的一场变法运动是:生:“商鞅变法。
”师:对。
那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又有什么意义呢?生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内容略)生2:“商鞅变法”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很好。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那么,秦是怎样统一的呢?统一后又做了哪些巩固措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众的愿望。
小组2:春秋战国乱悠悠,人民已经厌恶这种**不安、战火连天的生活,渴望国家统一,渴望和平安宁。
秦的统一符合人民愿望,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组3: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渴望获得和平安宁的生活,秦始皇是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大业的,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小组4:大一统的局面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师:都回答得很好。
秦的统一在我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应明确两点:(1)秦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七雄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大一统的局面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师:课本48面有2段红色小字,分别介绍了什么呢?生1:生:秦建立以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中掌管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上,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种集权措施叫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那么,秦统一以后,疆域广阔,民族众多,思想文化各异,且北有匈奴袭扰,面对这样一个国家政权,秦始皇又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巩固?生:秦始皇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上采取措施进行巩固。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将燕、赵、秦的长城修补,并将其连接成万里长城。
初一议论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1100字_初中议论文_
初一议论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1100字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但是他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应该客观地、公正地进行评价。
他亲政后,任用一些有才干的将领,同其他诸侯国进行了英勇的战争。
公元前221 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齐,统一了中国。
为了表示过去帝王的与众不同,他选用了一个新头衔—皇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他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度,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
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
这些措施扩大了秦朝的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的的确确是一个暴君!为加强思想控制,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是我国古代典籍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修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秦朝每年就役使70万刑徒和奴隶;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10多种,肉刑也有斩脚、割鼻等许多种,还实行“族诛”和“连坐”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
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建构:以“秦始皇”教学设计为例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建构:以“秦始皇”教学设计为例“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是历史新高考的基本要求和评价理念,规约着中学教学的方向,倒逼课改的步态和课堂的变革。
笔者以为,基于学科素养构建历史学术型课堂是可行的探索途径。
概言之,即基于历史学科的结构与特性,倡导专业的探究学习,涵育核心素养、建构学科育人的新课堂类型,其中内含着学习的自觉、学术的品味和学科的要求。
本文尝试以历史人物“秦始皇”教学设计为例,揭橥其中的意蕴,敬祈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概说:什么是历史人物?什么是历史人物?其在历史行程中的地位、价值、作用与影响如何?这是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主题和旨趣所在。
值得一提的,享誉世界的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着重长期的、结构的、总体的历史,认为个人和事件是无足轻重的,“在我想到个人时”,“我总倾向于认为,他陷入自身几乎无能为力的命运之中”,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历史人物与“时代”有着怎样的链接与离合关系?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题旨,以下我们返观历史行程和史料缝隙中的历史人物,尝试历史学术型课堂的实践。
二、导入新课: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你认为李白《古风》描述了哪一个历史现象?透过李白的视界展示秦始皇的历史肖像,以诗证史,复原秦统一的恢弘图景,引领学生回到二千多年前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历史现场,身临其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导入本课的教学主题。
三、展示主题:“秦始皇——千秋功过?”为什么是“千秋功过”秦始皇?“历史现象系海水般一波堆一波,愈堆愈高,成为波浪,波浪打着不同崎岖的海岸,随着地形的不同,溅起各式各样的浪花”,恰如秦始皇留给后世的印象:千秋功过,在不同时代留下了不同的波影。
稍稍调整,本课的课程目标为: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贡献和史实;2.探究秦始皇在不同时代的“形象”变迁,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一、研究背景本课题出自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秦统一以后,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修建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等。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又滥用民力、实施严刑苛法、焚书坑儒等,违背了民意,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
因此,秦始皇是一个功过是非都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我设计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过程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今天我们又学了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秦始皇作一番评价。
生1: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
生2: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又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
但是,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和直道、戍五岭等,征用数百万劳动力,耗费了大量的民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秦的暴政表现: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的“焚书坑儒”。
秦二世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
4、公元前207年,在刘邦起义军的包围下,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争夺帝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提纲一、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繁重的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3.法律严苛、残酷4. 更加残暴二、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按律当斩。
地点:人物:、过程: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挺进关中,直逼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项羽起义、刘邦灭秦朝1.项羽PK秦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灭秦朝:抓住时机,率兵直抵,秦朝统治者向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概况:项羽(西楚霸王)PK刘邦(汉王),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垓下之围,项羽乌江自刎。
结果: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相关历史典故:破釜沉舟、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评价秦始皇: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预习填空答案:一、赋税;徭役;刑法;秦二世二、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第一次;巨鹿之战;咸阳;刘邦三、“楚汉之争”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西周的分封积极作用
西周的分封积极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拓展了疆土,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作用:分封制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乘机称雄割据,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商鞅变法的精神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是不畏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值得我们敬佩评价秦始皇(1)功绩: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过错:秦始皇以“残暴”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达到鼎盛。
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晚年下诏“悔过”,改正自己的错误北魏孝文帝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皇帝,也是有胆识、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家唐太宗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他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到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邓世昌精神邓世昌的事迹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与斗争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评价: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反对尊孔的文章,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2014钦州17(2)已考]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为新文学形式做出初步设想鲁迅: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为什么有人称赞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他主张向西方学习,领导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试述秦始皇的法家治国思想
试述秦始皇的法家治国思想文章概述了秦朝法制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秦国对商鞅变法制度发扬光大,形成了法制社会氛围,建立了法制社会;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符合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主观愿望;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运用韩非的法术势紧密结合的思想进行变革,逐渐统一天下,确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权,开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先河。
标签:法家思想;秦始皇;韩非;大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纷涌而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管仲等一些法家的发起人,在战国时期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大力发展宣传法家治国思想,运用法家思想进行变革,法家逐渐成为一个学派。
战国末期韩非对法家思想加以整理,总结,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受到秦始皇的推崇,在众多的学术思想中秦始皇以法家思想立国,因法家而定封建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制,秦始皇顺利运用法家治国思想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秦朝法制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1、军事及周边环境因素秦国是处于西周的西部边陲小国家,与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杂处。
戎、狄民风彪悍善骑射,秦国与他们发生多次战争,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秦人毫不退缩,英勇抗战,这逐渐养成了秦人崇尚武学、勇猛的性格,如果这种性格能有法律来约束,那么秦国的军事力量会是非常强大的。
秦朝地理位置易守难攻,社会安稳,为法制变革提供了环境。
2、秦朝法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秦国地处边陲经济落后,到了战国时期,东方各国进行了变法,逐渐的强大了起来,而秦国还属于半农半牧式的经济,在经济实力上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有作为的统治者也想要改变秦国经济落后的局面,通过变革来使秦国强大。
因而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制度,一大批人才来到秦国进行变法。
但是秦国落后的制度和旧贵族的阻挠,严重的限制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有为的统治者迫切的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制度,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3、秦朝法治思想产生的文化因素秦国虽地处周文化的发源地及西周都城,但随着周平王东迁,政治中心东移,战国时地处边陲与少数民族杂融,所以当时文化上是较落后的。
初一历史秦帝国的兴亡试题
初一历史秦帝国的兴亡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矫,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请回答:(1) 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2) 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3)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秦始皇或者嬴政(字写错不给分)(2)结束了春秋战国过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与道路的宽窄;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任意两点即可)意义:①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统一国家的统治。
④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秦始皇;(2)依据所学可知,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结束了春秋战国过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三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颁行全国,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还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与道路的宽窄;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统一国家的统治;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
点睛:充分利用材料文献信息和图表信息,找出关键词作为解题关键。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B.焚书坑儒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灭亡后影响的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修灵渠,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顺应历史潮流的作文
顺应历史潮流的作文《顺应历史潮流》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历史就像一条大河,滚滚向前,永不停息?而我们人类呢,就像是河中的小船,有时候顺流而下,有时候逆流而上。
那到底是顺流好呢,还是逆流好呢?依我看呀,顺应历史潮流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就拿咱们学过的古代历史来说吧!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可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啊!在那之前,各个诸侯国打来打去,百姓们苦不堪言。
秦始皇站出来,大手一挥,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
这难道不是顺应了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统一的心愿吗?如果他非要跟这个潮流对着干,能有那么伟大的功绩吗?再看看近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
那些聪明的国家和人们,积极地引入新的技术,开办工厂,发展工业。
而有些国家呢,却闭着眼睛装作看不见,结果怎么样?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就好像大家都在坐火车快速前进,你却还在慢悠悠地走路,能跟得上吗?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绝佳例子。
以前呀,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高。
邓小平爷爷大手一挥,决定改革开放!这一下可不得了,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里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农村里也通了公路,用上了各种新科技。
这不就是顺应潮流带来的好处吗?我记得有一次,在历史课上,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个古代的国王,特别固执,不愿意改变旧的制度和方法。
大臣们劝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却不听。
结果呢,他的国家越来越落后,最后被其他国家给打败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国王怎么这么傻呀?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呢?我还跟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小明说:“顺应潮流就像是顺风骑车,轻松又快速;逆着潮流就像是逆风骑车,累得气喘吁吁还走不远。
”小红也点头说:“对呀对呀,我们得学会看清历史的潮流,跟着它走。
”同学们,咱们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可不能像那个固执的国王一样,要学会顺应历史的潮流,抓住机会,努力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汹涌的历史大河中,稳稳地驶向美好的未来!你们说,对不对?。
历史问答题复习
一、问答题1、你能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答:清晨,北京人伴随着太阳的升起出发了,青壮年手拿木棒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鹿,有用木棒击打的,有用石头丢的,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御能力,成为北京人的第一个猎物。
没有出去打猎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成群结队地采集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落日的余晖斜斜地摄入洞中,打猎归来的北京人与洞中的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捕获的猎物。
2、为什么中国人有自称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答: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结为盟,又融合了九黎族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成为融合中原众部落的核心力量,它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
因此,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争强了国力,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用、影响)?答: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③推行县制意义: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后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孔子在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有哪些贡献?答:思想上:孔子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力。
他提出“仁”的学说。
文化上:整理了《诗经》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
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了《论语》一书。
教育上:①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了以往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
②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③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6、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春秋》孟子战国时期“民贵君轻”“仁政”,反对兼并战争。
对秦始皇的评价
评价秦始皇(政治家、军事家)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滥用民力。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功大于过。
评价汉武帝(政治家、军事家)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曾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一带。
综上所述,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巩固了中央集权。
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一个严酷的帝王,他崇尚中央集权下的绝对权利,对帝国的统治更是以绝对的强硬手段来实行的。
评价唐太宗(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的措施,他不分华夷,视民如子,贞观之治中出现的这些和谐音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评价孝文帝(政治家)北魏有名的政治家,他励精图治,勇于改革,推行汉制,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为后来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评价成吉思汗(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一代天骄,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颁布推恩令,解决了困扰汉王朝多年的同姓诸侯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2、发动大规模对匈奴作战,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为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适应加强统治的需要,改变了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统治效率。
4、扩大了国家的疆土和统治范围,历史上第一次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
反面: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好大喜功,浪费国家的民力、军力和财力,发动了一些意义不大却损失巨大的战争。
3、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晚年始知悔悟。
4、统治期间,税负劳役繁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的稳固和百姓安居乐业。
个人评价:总的说来,他雄才大略,创大汉历史发展高峰,但是他也有许多不是,做了一写有碍历史发展的事,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