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
教育学中学生的权利

教育学中学生的权利一、受教育权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有一个特权,就是受教育权,因此受教育权是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受完法定年限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且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开除学生,劝退也不可以,如果有特殊情况6周岁不能入学的,可打申请延迟到7周岁。
学习权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的权利,比如在上课期间要求学生离开教室这种行为就属于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公正评价权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权利享有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证评价。
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业证明。
二、人身权学生除了是受教育者外还是公民,作为公民学生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就是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等。
身心健康权,指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比如给学生看血腥暴力影片造成学生寝室难安此时侵犯的就是身心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指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比如给学生取绰号“笨猪”“小狗”等,都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隐私权,指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
比如学生的日记,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这些,学生如果不愿透露的教师一旦泄露出去都算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三、财产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考,学生也容易收到侵犯的就是财产权,财产权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比如学生上课玩手机,教师将其手机没收不还或直接砸毁,这都属于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学生的财产权主要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受教育权的内容

二、接受教育的权利——核心 接受教育的权利 核心
• (一)概念
• 个人通过国家和社会设立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个人通过国家和社会设立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身心、能力和人格得到发展的权利。 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身心、能力和人格得到发展的权利。
• (二)四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 (二)例外 • (三)儿童、父母、国家三者的关系 儿童、父母、
自由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思想
保护宗教价值观
第二节
受教育权的内容
一、内容框架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学术观点 (二)经社文权利委员会的规定 (三)总结
1、接受教育的权利 2、选择教育的自由 3、与受教育权相关的权利和自由
(1)建立和管理教育机构的自由 (2)学术自由 (3)以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的方式执行学校纪律
•
4、平等开放和平等利用教育设施
• • • • 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primary education)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basic education )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三、选择教育的自由
• (一)内容
• • • • 是否接受教育 接受何种教育 选择教育是由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提供 任何人均得接受初等教育
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原则性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规定: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粗吵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让凳缓、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教育法学之教育的权力与权利

教育法学之教育的权⼒与权利教育法学专题:教育中的权⼒与权利⼀、如何理解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概念?教育权利(简称教育权)是教育法律主体之⼀的权利⼈为满⾜⾃⼰的利益⽽根据⾃⼰的意志作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作为或不作为的能⼒或资格。
具体⽽⾔,教育权是指负有施教责任的权利主体能够按照⾃⼰的意愿对施教对象(基于⾃愿或者被强迫)进⾏教育、指导的⼀种权利。
受教育权,简单地说,就是指接受教育的权⼒。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它是之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可以作为或者不作为,或要求他⼈为其受教育权⽽作为或不作为的能⼒或资格。
⼆、教育中的权⼒主体有哪些?其权⼒边界如何划分?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中的权利⼈性质不同,将教育中的权⼒⼈(包括组织)归结为三⼤类:⼀是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机构的教育权利(权⼒⼈);⼆是代表社会特定群体利益的教育权利⼈;三是代表家庭(或家族)利益的监护⼈。
相对应的,权⼒主体可划分为三类:即由政府代表国家⾏使的教育权利,即国家教育权;由社会特定利益群体或个⼈⾏使的,代表社会特定群体利益的教育权利,即社会教育权;由家庭成员形式的,代表家庭利益或家族利益的教育权利,即家庭教育权。
国家教育权的权利主体主要有以下机构来代为实⾏国家教育权是:第⼀,国家教育⾏政机构,主要负责教育⾏政事务(1)制定教育⽅针、政策,包括国家教育的基本⽅针、教育的总体⽬标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标和⼈才培养⽬标的制定、实施等;(2)拥有教育管理权,包括教育⼈事管理权、教育经费管理权、招⽣⼯作的组织与管理权、学籍管理权等;(3)拥有教育指导权,包括对学校⼯作的评估与指导、教材的审定及教学计划的指导等。
第⼆,公⽴学校,组织办学权,按照章程⾃主管理学校权、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招收学⽣或其他受教育者权、管理使⽤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权等;拥有管理权,对受教育者进⾏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处分权、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并实施奖励或处分权、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学业证书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考点20、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2.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义务
(1)含义: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 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自觉遵 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
1.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是( B )
A. 期末考试后,小明所在学校取消了张榜排名的做法
B. 新学期,父亲让小明每天上午在家帮忙干农活,下午去上 学
C. 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课,明从中得到锻炼
D. 某企业为家庭贫困的小明等数名学生提供助学金 2.八年级学生小淘辍学离校,校、镇领导多次 上门做思想工作未果,镇政府对小淘强制执行接受九年义务教 育,责令其立刻返校上学,并对其家长罚款1000元,镇政府处罚 小淘家长的法律依据是( A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四年前,带着父母的祝福和叮咛走进了初中校园,开始了初中生活。 四年来,教室里,装满欢歌笑语,我们在合作与快乐中不断进步;校 园里,留下成长足迹,我们在竞争与挫折中走向成熟。在即将离开母 校的日子里,我们更加相信“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我想大声对 您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我将成为母校的骄傲!” (1)学校和家长都在维护青少年的哪一项权利?(2分) (2)试从教育对公民个人发展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那间教室放飞的 是希望”这句话的理解。(6分) (1)受教育权。 (2)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2分)公民只有通过接 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 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4分)
受教育权_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华,男,18岁,汉族,某市某中学应届毕业生。
被告:某市教育局。
案由:侵犯受教育权二、案件经过张华,某市某中学应届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某知名大学录取。
然而,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张华却被告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学校无法为他办理入学手续。
张华对此表示不解,他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了高考,取得了录取资格,有权接受高等教育。
于是,张华向某市教育局提起诉讼,要求该局依法保障其受教育权。
在审理过程中,被告某市教育局辩称,张华家庭经济困难,确实无力支付学费,但根据相关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帮助。
因此,被告认为其已经履行了保障张华受教育权的义务。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张华是否享有受教育权?2. 某市教育局是否侵犯了张华的受教育权?四、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张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张华在入学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3. 被告某市教育局在办理张华入学手续时,未充分考虑其家庭经济困难,未能依法保障其受教育权,存在违法行为。
4. 被告某市教育局辩称已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帮助,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已尽到保障张华受教育权的义务。
综上所述,法院认为被告某市教育局侵犯了张华的受教育权,判决如下:1. 被告某市教育局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保障张华的受教育权,为其办理入学手续。
2. 被告某市教育局赔偿张华因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所造成的损失。
五、案例评析本案涉及受教育权法律问题,对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具有重要意义。
1. 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本案中,张华作为应届毕业生,取得了录取资格,依法享有受教育权。
学生权利的内容

学生权利的内容学生的权利是教育政策法规部分最常见的考点,在陕西特岗考试中会涉及直接法条的单选题考法,也有按照不同性质划分的多选题考法,甚至是结合案例分析题,作为分析材料的理论点。
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接下来先从知识点的角度了解此部分内容:(一)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1.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最常见的问题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被学校、教师开除、劝退的行为,以及家长让学生辍学。
2.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诸如听课、写作业等的权利。
最常见的问题是因为学生迟到而被老师安排在班级门口罚站,甚至出现不允许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参加考试等。
3.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社会和家庭、学校和教师等。
(二)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1.身心健康权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禁止向学生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2.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最常见的问题是,身心健康权涉及更多的是教育的手段和内容,人格尊严权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变相体罚等行为。
3.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受教育权

二、教育条件利用权
教育条件利用权是指当教育条件不具备或不充分时, 受教育者可以向国家主张教育条件建设请求,对于已 有的教育条件,受教育者享有平等的利用权。 大致分为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权 。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首先是指学校计划安排的正规授 课时间内的上课权,其次是指正规授课时间以外参加 课外活动的权利。
二、受教育权的内容
(一)主体——所有公民
(二)义务相对人——国家
(三)客体——国家的积极行为
三、受教育权的内容体系
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具有母体性,可以派生 出各种受教育的“子权利”。 根据受教育权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受教育 权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子权利”:即学习机会权、学 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 三种“子权利”又可派生出更多的“子权利”:包括 入学升学机会权、受教育选择权和学生身份权,教育 条件建设请求权、教育条件利用权和获得教育资助权 ,公正评价权和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
学校选择权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世俗和宗教学校的选择权。
教育种类选择权包括选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宗教教育、道 德教育、政治教育等的权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空间较小,适龄儿童少年一般应选择 全日制公立或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私立学校,并由国家强制保 证。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空间大得多,但权利的行使伴随机会平 等的自由竞争,因而只是一种法律形式上的平等,最后的结果 取决于个人的成绩、能力等条件。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升学机会权包括义务教 育以下和以上教育阶段的权利,即幼儿进入学 前教育机构、初中生毕业后升入高中、高中生 毕业后升入高等教育机构及大学生毕业后接受 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权利。 国家的责任主要是尊重、保护和促成。
受教育权概念和基本内容

受教育权概念和基本内容
受教育权概念和基本内容
——————————
受教育权是全球共同致力于实现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人都应享受的。
它的规定体现在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中,以及后来的其他国际文件中。
每个国家都应该推进受教育权,以满足其公民的需求,以促进社会发展。
实质上,受教育权涵盖了三大方面: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责任和受教育的机会。
一、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是指个人有权从正确、有用和安全的教育中获益,拥有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而不需要受到任何歧视、压迫或者限制。
这也是国际人权法中所支持的。
国家应该为公民提供有效的教育,以帮助他们了解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并在各种情况下保护他们的利益。
二、受教育的责任
受教育的责任是指在受教育过程中,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都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
其中,国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基础教育,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教师应该提供优质的教学,学生要努力学习,家庭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的机会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应该拥有充分的机会去学习,了解世界,开阔思想,培养能力,实现人生目标。
每个国家都应该为公民提供平等、公平、有竞争力和有用性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发挥所有才能,充分利用学习机会。
总之,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人权。
它包括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责任和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方面。
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受教育权,为公民提供平等、公平、有竞争力和有用性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所有才能,充分利用学习机会。
中考复习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3. 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从公民个人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 本权利。 ①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 发展自己。 ②只有受教育,才能使公民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 好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2)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 有的一项基本义务。 ①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 ②这就要求每个公民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 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 社会进步多作贡献。
D. ①③④
3. 对下图漫画理解有误的是( B )
A. 作为儿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 爸爸对儿子的爱无可厚非,应当赞成 C. 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D. 爸爸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4. 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
为实现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实行了哪些措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政治保障
1)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2)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达到4%
3)新建和扩建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
4)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5)浙江公办中小学“阳光招生”,取消择校费
6)西藏全面实施15年 免费义务教育
(2)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开展扶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
活动;培养师资队伍。
——物质和人才保障
(3)颁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法》等,为维护
初二政治下学期受教育权

1、请你对他的言行进行辨析。 2、假如你是小明的好友,请帮助他制定 正确的行动计划。
1、 小明的言行是错误的。作为中学生, 应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旷课是 违反校纪校规的表现。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保护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 错误行为的“保护伞”。 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努力学习; 依照法律的规定,认真完成学业,遵 守校纪校规。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 为(家长、学校、社会)
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1)自觉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2) 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 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小明是某校初三,面临初中毕业,班上的 同学都在认真地复习迎考,他却整日无所事事, 经常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当同学、老师、家 长为他着急和担心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 “我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保护,还有《义务教育法》必须保证我初中 毕业,所以我才不担心呢!”
思பைடு நூலகம்:
(1)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 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2)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七嘴八舌:
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英语、 历史、美术、…… 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 有什么影响?
在与江苏代表共同审 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温总理坦 言痛心和难过
温总理说:“我听到一个例子感到 很痛心。我们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 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 的药品,人离不开啊,90%以上都是国 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 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 业或者是国外品牌……
第四讲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中学生法律讲座)

第四讲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教育是立人之本。
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全体中学生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依法应尽的社会义务。
一、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首先明确界定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护的公益性事业;其次规定了每个未成年人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最后规定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无差别、无歧视原则。
什么是受教育权?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通过学校和其他教育设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或者专业水平的权利。
受教育权对未成年人来说意义重大。
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包括三个方面:1、学习机会权。
指未成年人有权通过学习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是接受任何高等教育的起点、资格或者身份。
具体有三项内容:①入学机会权,就是讲未成年人不应该被剥夺入学的机会,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②受教育的选择权,就是说不应为未成年人设置教育的堡垒,未成年人应有自己选择任何种教育的权利,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这个内容也包括了未成年人接受教育要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③学生身份(学籍权),如义务教育阶段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学习条件权。
为未成年人创造必须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的外部条件和教育教学条件。
3、学习成功权。
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学习成功的体验,保证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二、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家庭、学校、社会应承担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其适龄的被监护人的义务教育权利保障负有基本的义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为适龄未成人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物质保障。
受教育权名词解释

受教育权名词解释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1)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教育的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教育等;教育的等级包括学龄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
(2)受教育权的内容①接受教育的权利。
《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权利接受学校及国家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国家应当提供适当的教育设施和合理的教育制度,使适龄儿童和少年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公民按照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有权接受相应的教育。
②接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
我国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规定,受教育权对于所有公民来说都是平等的,不得对任何公民实行歧视,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法,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我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③无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设立助学金、奖学金。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公民在不同阶段有接受不同教育的权利: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公民可以有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成年人可以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公民有从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就业前的公民有接受必要劳动就业训练的权利。
受教育权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受教育权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受教育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保障措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市一所知名中学发生了一起因学生家长反对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高考补习班而引发的纠纷。
家长认为,学校安排补习班侵犯了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权,导致孩子身心俱疲,影响学习效果。
家长遂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停止安排补习班,并赔偿因补习班导致的孩子损失。
三、案例分析1. 受教育权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自身价值、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2. 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1)国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原则。
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2)学校保障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义务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3)社会保障社会应当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应当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 案例中受教育权的争议在本案中,家长认为学校安排补习班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习班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2)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果。
(3)学校未充分尊重家长意见,未与家长沟通,导致家长与学校产生矛盾。
4. 法院判决及法律依据法院审理认为,学校安排补习班确实占用了一定时间,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简析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

简析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出现了一些教育混乱的现象,而且这种混乱已经开始衍生成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乱收费,择校等现象层出不穷。
已经引起社会了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受教育权概念受教育权时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我国宪法第46条对受教育权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教育法第9条第2款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可知是公民受教育权是统一的权利,表现为公民有权利和机会享受各种教育,从内容上看,包括受学前教育权、受义务教育权、受高等教育权、受成人教育权、受职业教育权、受扫盲教育权、受国防教育权、受特殊教育权、受终身教育权等。
从公民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享受的受教育权看,包括受义务教育权、平等受教育权、终生受教育权和恰当受教育权。
在我国理论界对受教育权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有以下几种学说:1、接受教育权利说。
这种学说认为,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和其他方面教育的权利。
2、公民权利说。
这种学说认为受教育权的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在公民权利和国家提供受教育权关系之间,公民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他要求国家要有提供所需教育的能力。
它强调国家应对教育提供保障。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
D. ②④
3. 列宁说:“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 义的。”这句话说明( )
A.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B.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就业、事业发展的收入状况与他所 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 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 是公民的( )
中、韩、美受高中教育以上人口比例图
中、韩、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图
⑵ 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 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 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⑶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 什么是受教育权?
(1)受教育权的含义。 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 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
④ 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⑤ 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 接受教育。
2001年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入学率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9.196%
99.09% 88.7% 34.46%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扩招迎来毕业大潮
200万大学生抢饭碗
1999年高校扩招的学生今年迎来毕业大 潮。预计今后几年,每年涌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 就业大军都在200万人以上,而其中扩招人数 较多的大专生将首先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 教育部日前提供的一组数字描绘了今年大 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教育部有关人士分析, 今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毕业 生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对受教育权的理解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
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了充分保障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包括:(1)学龄前教育;(2)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3)职工教育;(4)特种教育;(5)电视广播、函授教育等。
此外,还实行高等学校的自学考试办法,从而使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又获得进一步保证。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并不比动物优越,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区别于动物的潜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
要摆脱软弱状态而能够自助,要开启潜能而得到发展,都有赖于教育。
教育就是通过向个人传授一定价值观念、文化规则、生产技能和知识来促进人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活动。
每个人都是通过教育来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的;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则是将来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
所以,无论是人的社会化还是获得独立生存的手段,都离不开教育。
人不仅要谋生存,而且要谋发展;不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优质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密市实验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编号:6)
课题:六、《终身受益的权利》课型:复习课
主备:楚晓莉审核人:楚晓莉时间:2013/2/22
复习目标:1、懂得教育的涵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2、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3、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
4、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
5、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6、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归纳梳理构建知识框架(见《中考面对面》92页)
二、复习要点(带★为重点掌握内容)
1、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教育的作用有哪些?★
3、受教育权的含义是什么?
4、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特征是什么?★
5、我们应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我们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三、学生读背知识要点(教师适时抽查)
四、当堂检测
1、根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
这反映出()
A、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与致富速度无关紧要
B、人们的文化程度是致富的唯一决定因素
C、社会发展、农民致富有赖于教育的发展
D、受教育是公民致富的唯一方式
2、某班级同学在街上见到随父流浪的三位均为十岁左右的少年后,发表了以下四种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①这是别人家里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少年的父母也涉及不到法律责任
②三位少年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受教育权,不应虚度年华
③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上不上学,有没有文化是公民自己的事情,可以享有,也可以放弃④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三
位少年及其父母应归乡入学接受教育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近年来,一些家长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读书不如赚钱,让未成年子女弃学从商、从工,出现了“小保姆”“小商贩”“小
童工”。
这些做法侵害了未成年人的()
A.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
B.劳动权和名誉权
C.财产所有权和姓名权
D.受教育权和肖像权
4、(多选)高考结束后,刘某迟迟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便以为自己落榜了,后来才得知是张某冒名顶替自己上了大学。
刘某愤
怒地将张某告上法庭,因为张某的行为侵害了他的()
A. 荣誉权
B. 受教育权
C.肖像权
D.姓名权
5、目前,个别学生存在为追求升学率,将音、体、美、劳等所谓“辅”课全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还勒令所谓的
“双差生”退学的现象。
这些做法()
①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②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③侵害了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④没有恰当履行学校在义
务教育方面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某地一家长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壮告离其家最近的某小学拒绝招收他6岁的孩子入学,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责令该小
学无条件接收其子女入学。
这一案例表明()
A、学校有权决定让谁上学
B、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C、公民的受教育权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D、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7、(多选)辍学打工的儿童、少年中,一部分是因父母强迫而辍学的;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对自己的学业前途失去信心
而自愿辍学的;也有个别同学的确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得已而为之的。
但不管是强迫的还是自愿的,辍学打工的做法是不应该的,这是因为()
A、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
B、实施义务教育只是家长的义务
C、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
育
D、辍学打工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8、(多选)教育部、公安部曾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举办专门招
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
北京市第一个关于在校未成年人犯罪后就学问题的规定开始在崇文区实施。
3名被当地人民法院宣判缓刑的少年犯被老师接回学校,继续就读。
以上材料说明()
A、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
C、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保障
D、义务教育具有特殊性这一显著特征
9.某乡初三⑴班的同学王某,因家庭生活困难,加上父亲有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家务农。
(1)假如你去劝说王某的父母让其复学,会涉及哪几部法律的相关知识?(写出两部法律名称)
⑵当前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在近14亿人口中,仍有相当多的人口尚未脱贫,他们没有能力让孩子读书,只有放弃对孩
子的培养,你能提出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⑶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构建和谐教育?
五、拓展延伸
中学生小华和小明是好朋友。
小华的爸爸因交通事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的变故,使小华的精神受到打击,成绩大幅下降,进而产生辍学的念头。
小明知道后,和小华进行了多次长谈,使他端正了思想认识。
(1)、如果你是小明,请提出说服小华的理由。
(2)、你认为小华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克服暂时的困难?
(3)、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
学(教)后反思及日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