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板块:公车上书

学生阅读教材P32——33页的材料,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公车上书”的起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维新派人士的不满; 2.“公车上书”的目的是什么?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公车上书”中上书的皇帝是谁? 光绪帝 4.“公车上书”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5.“公车上书”的领导者是谁? 康有为.梁启超 6.“公车上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 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B .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 C .《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D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第二板块:百日维新

1.清政府支持维新变法的皇帝是谁?(光绪帝)

2.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开始于:1898年6月 ;失败于:9月 3.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4.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是: 慈禧太后 探究与交流一:

动脑筋:

观点一(小女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观点二(小男孩):谭嗣同能逃却不逃,太愚蠢,死的不值得。

习题处理: 练一练:

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B )

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7年

D .1898年

跟踪检测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其中的“第二期”是指()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2006年,江苏盐城)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A.林则徐.魏源 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

3.(2006年,北京通州)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新文化运动

4.右图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Array A.提倡自强.求富

B.坚持闭关自守

C.提倡民主.科学

D.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重大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公车上书 D.德国强占胶州湾

6.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7.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的是()

A.谭嗣同和刘光第 B.杨深秀和康广仁 C.孙中山和康有为 D.康有为和梁启超

8.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不包括()

A.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9.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10.1898年,清政府统治集团中发动戊戌政变的顽固派首领是()

A . B.光绪帝 C.袁世凯 D.慈禧太后

11.“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你认为材料中的“我”是指谁()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12.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我”是指()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康广仁

14.维新派最早创办的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国闻报》

15.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

16.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革了祖宗的例律

17.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18.下面是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的议论。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