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论文

合集下载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助力防涝排涝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助力防涝排涝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助力防涝排涝近年来,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防涝排涝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大规模铺装和建筑物的快速增加,大大减少了地表透水性,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放,从而引发了洪涝灾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城市防涝排涝问题的有效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顾名思义,即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海绵”,具有吸水、储水、渗水和释放水的功能。

这种建设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内的排水系统,还可以透水利用雨水资源,有效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提高城市的地表透水性。

传统城市过度铺装导致雨水无法渗透进地下,而海绵城市采用透水路面、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并吸收到地下水中。

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地的透水性。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容易造成管网堵塞、水体污染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采用分散式的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将雨水分散收集并进行处理,实现雨洪的减缓和蓄滞洪。

例如,可以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用于冲洗马路、灌溉植物等用途,从而减轻雨水对排水系统的压力。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注重提高城市的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建设绿色屋顶、湿地公园等景观设施,可以降低城市的地表径流,减少洪水的发生。

同时,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地势、洼地等特点,合理规划道路、建筑物的位置,将防涝排涝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培养。

只有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引导居民改变用水方式、减少排水量,才能真正实现城市防涝排涝的目标。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理解,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城市防涝排涝的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防涝排涝问题的创新方法。

通过提高地表透水性、改善排水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和培养公众参与,可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

浅析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

浅析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短历时暴雨常发,国内城市频频出现洪灾内涝现象,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安全。

为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摒弃城市建设传统灰色模式,引入低影响开发新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看海”“逢雨必涝”等奇观现象的发生。

本文就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一、城市防洪排涝现状1、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现状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采用“摊大饼”布置形式,采取由城市中心向四周扩张的设计理念,导致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逐渐增加。

城市化改变了流域原有自然面貌,直接影响并改变雨洪形成过程,增大了洪水总量,加快了汇流速度,使洪峰增高,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过度依赖地下管网系统进行排涝,造成管道下游河道防洪风险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雨洪汇集的排放系统,对接纳洪水的河道沟渠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2 、城市河网水系排水现状城市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与河道争地,城市河道水系被大量的围填,部分河滩被占用,河道岸坡被硬化,削弱了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导致城市河道的天然水循环系统不再连续,削弱了防洪排涝网络的自然排放能力,降低了城市河道径流量、地貌渗漏和减弱洪水峰值的能力。

3、城市绿地蓄洪现状城市绿地是调洪蓄水的重要场所,可缓解城市的暴雨洪峰压力。

现阶段城市绿地大量被占用,城市绿地面积明显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且各个区域的城市绿地多是独立的,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很少相互联系,不利于城市绿地发挥改善城市蓄洪排水压力的功能。

二、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原则1、因地制宜建设水循环系统根据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城市河道,严格保护城市河道、湿地、湖泊水域及其岸线,禁止侵占河流、湖泊等防洪排涝设施,保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发挥城市河道在截流、蓄水、排涝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特点,适当增加城市排水通道面积,逐步完善城市水循环条件;同时针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考虑利用雨水和再生水等水源,尽力构建有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助推城市防涝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助推城市防涝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助推城市防涝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防涝成为了各大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防涝所产生的影响和好处。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土地的不断被建设,原本可通过自然滞留和渗透的地面减少,城市的防涝能力也随之降低。

频繁的暴雨和洪涝灾害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内涝。

通过建设透水的铺装材料、增加绿地和湿地等手段,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减少洪水的积聚,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防灾保护。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为了有效地推动城市的防涝工作,海绵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的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能够增加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积水,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 绿地和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空间和湿地面积,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的蓄水和排水能力。

绿地和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的速度,防止洪水的形成。

3. 雨水收集和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并进行利用。

例如,将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充,减少城市自来水的消耗。

4. 建筑设计的改变在城市建筑设计中考虑防涝因素。

例如,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雨水花园和花池,利用绿植和土壤吸收雨水,减少排水压力。

三、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好处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

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通过增加地表渗透性、减少洪水积聚,城市的排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些绿地和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场所,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城市洪水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城市洪水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城市洪水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洪水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洪水的排放需求,城市洪水频繁发生,给城市和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以自然水循环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建设,实现雨水的自然滞留、渗透、净化和利用,有效降低洪水的发生和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城市洪水问题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应对城市洪水问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能够将雨水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中,实现自然滞留和渗透,减少城市排水压力,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2.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恢复:海绵城市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水系和湿地,增加城市的绿地和水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海绵城市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建设雨水花园、天台绿化、屋面绿化等,收集并利用雨水灌溉城市绿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2. 构建生物滞留池: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生物滞留池,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并延缓雨水的排放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

3. 保护城市湿地: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湿地,增加湿地的保护面积,提高城市的自然排洪能力,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4.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对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排水能力和适应性,确保城市排水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程度的降雨情况。

5.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建设海绵城市的顺利实施。

三、建设海绵城市的前景与挑战建设海绵城市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 技术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生物滞留池设计技术等,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技术。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海绵城市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化的理念,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诸多挑战。

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将雨水保留在城市中,通过调蓄、渗透、净化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首先,海绵城市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在传统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地面铺设混凝土或沥青等建筑材料,导致降水无法渗入地下,使得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并储备在城市中,使得雨水能够渗入地下,为地下水补充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其次,海绵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水生态。

在传统城市中,由于缺乏针对雨水的处理措施,导致雨水中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雨水湿地、植物滞留带等设施,可以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过滤掉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同时,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和花园等绿色空间也为城市增添了生态价值,吸引了众多鸟类、昆虫等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此外,海绵城市还能够有效减轻城市的水灾风险。

在传统城市中,雨水难以迅速排除,往往造成城市内涝现象,带来交通拥堵、水logging等问题。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蓄洪区域、绿色屋顶等设施,能够增强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降低水灾风险。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它通过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状况,还能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并减轻城市的水灾风险。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海绵城市申论作文

海绵城市申论作文

海绵城市申论作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源调控、水环境净化和水灾防治的一种城市形态。

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和城市水灾难的问题。

在实践中,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政府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制定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推进措施。

政府要加大对海绵城市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其中。

政府还要加大对海绵城市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力度,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其次,企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积极参与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生态湿地等。

企业还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企业要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发展。

此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居民要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水资源节约等活动。

居民也可以通过自发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街头巷尾的清理和维护工作。

通过提高社会参与度,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得到更好的推进。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持和环境保护;全社会应增强环保意识和自觉参与。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环境的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摘要:防洪排涝设施不仅是构成城市的重要空间元素,也是保障场地安全的重要抓手。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更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然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宏观气候的变化,城镇化导致水文的变化加上城市管理方面等的原因,致使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亟需一个更为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提供了可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破解城市水问题的关键,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和资源环境协调和谐,建设的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核心是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应用引言据统计,我国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里,只有287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普遍低于日本、美国。

除了防洪,城市防涝标准更低,不少城市发生暴雨就积水成灾。

暴雨洪涝灾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城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国民文化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落实城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我国传统城市建设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利用土地高强度开发,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不能正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加上观念滞后于时代,缺乏长远规划,建设与规划脱节等,造成一系列“城市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地面过度硬化,地表原生态覆盖被彻底改变,加上雨水“快排式”思想的指导,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严重。

随之一系列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为破解城市建设困境走进人们的视野,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低效应开发等,以推动我国城镇化传统观念的转变。

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可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总量防治的综合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2.1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有效提升超标准暴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代城市暴雨洪涝全过程、全要素监测网,加强实时雨水信息监测和实时研判,完善暴雨洪涝信息发布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城市内涝防治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城市内涝防治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城市内涝防治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气候不断的变暖,极端气候不断发生的情况,城乡内涝防治灾害工作成为一个长期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较为可行且长期实行的解决办法。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海绵体行业教育培训不断实践,起到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自身的内涝问题的作用。

引言在2015年,我国最新颁布了《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在这项条文中我国提出“要着力进行低影响建设模式,加快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内涝防治措施”。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在不断地进行经济上的建设,城市建设在很大层次上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但是由于许多城市发展的进程过快,其根基不稳造成城市发展内外差异明显,由而导致城市中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不尽快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将不可想象。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内涝防治需经过层层严格监督,根据具体城市的建设兄台那个相应地进行防治。

1不同国家对海绵城市解释的主要意义及其内涵根据海绵城市的字面意义可以看出,海绵,本身的意义就是吸水。

海绵的本身就具有双重性的意义特性,其水分特性以及力学特性也尤为明显,并且海绵的主要特性就是吸水、释放水以及保水。

其力学的特性除了表现为回弹、恢复等等,在结合各个方面进行解释海绵城市的意义时,还需要要注意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从城市建设方面情况,根据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如果想要城市能够顺利的进行建设,就需要通过构建一系列设施来奠定基础,例如建筑房屋、绿化设施、硬件设施等,促使城市的内部环境能够更好地被降雨净化回收利用等。

第二,从预防洪涝灾害的角度来建设,想要城市能够和洪涝灾害进行斗争,就需要通过预防、应急措施来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小灾害的损失程度,要保证城市建设能够安稳的度过灾害期间并且能够快速地恢复设施假设工程。

第三点,从生态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要保证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期间能够适应各种的自然灾害等,在良好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够与洪涝灾害进行斗争。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和水环境影响的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和水环境影响的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和水环境影响的探析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比如在下雨时能够发挥吸水、净水、蓄水等作用,在排水时能实现错峰调蓄排放并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自提出以来,就备受政府、学术界、企业、大众的关注,这是因为海绵城市建设对预防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本文就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和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内涝;水环境;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内部的“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很多城市都曾有极端天气的现象出现,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城市区域内的积水不断增多,一旦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会直接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同时城市水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城市内涝和水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安全,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下急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在防止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绿化及自然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资源问题却逐渐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而海绵城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海绵城市建设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和关注。

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称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这一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Prince George’s County所提出的。

海绵城市的理念核心就在于通过渗透、储存等各种方式来尽最大可能减少雨水外排。

其与传统城市排水建设有着较大的不同,传统城市排水建设注重以“排水”为主,认为雨水排的越多越快越有利于城市雨水管理,但是这种城市排水建设理念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雨水的循环利用。

《2024年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范文

《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水、蓄水、净化水等功能,从而有效应对城市内涝等水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以自然的方式解决水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缓解城市内涝,三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内涝防治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雨水收集利用不足、地面硬化过度等。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城市内涝。

四、海绵城市建设在防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具备吸水、蓄水、净化水等功能,从而有效应对城市内涝。

具体而言,海绵城市建设在防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雨水渗透: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2. 调蓄雨水:利用湿地公园、雨水调蓄池等设施,调蓄雨水并逐渐释放,减少雨水峰值流量。

3. 净化水质:通过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等设施,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提高水质。

4. 完善排水系统:对老旧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确保雨水及时排出。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科学规划: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2. 多元化投资:吸引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多元化投资。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研究发布时间:2022-07-30T07:53:42.09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3月第6期作者:楼蓉[导读]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在快速推进楼蓉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在快速推进,但是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创伤,不仅会给城市的资源造成浪费,还会让城市变得不堪,因此做好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以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防洪排涝作为探讨核心,首先分析了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随后提出了相关的防洪排涝对策。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问题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水污染等一系列与水相关的问题频频发生。

为了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制定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在以往,城市的防洪排涝依靠的是城市雨洪治理理念,要想建设海绵城市,那么就要转变以往过度依赖水利工程和管网建设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生态功能,实现与人工功能互相结合,以此来控制雨洪的径流,使这些水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积存、渗透和净化。

另外,海绵城市理念是以生态为原则,实现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排水的补充和优化,还能发挥不同地区城市生态调蓄系统的作用。

1.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1.1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大在以往的城市发展中,人们比较在意的是经济利益,没有对自然环境保护提起重视,导致在城市建设当中,过多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大量植物遭到破坏,废水、废气、杂质没有完全被处理和排放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环境恶化程度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海平面快速上升,暴雨、泥石流等灾害会出没在各个城市当中,威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根据最新新闻现实,我国所有城市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排涝风险,城市中的内涝问题已经席卷全国,城市暴雨过后看海已经成为一种规律,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形象,还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2024年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范文

《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突出,成为我国众多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

城市内涝不仅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威胁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策略逐渐得到关注。

本文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背景,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及意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雨水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雨水的排放问题。

这种城市建设模式有助于减缓城市内涝现象,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海绵城市建设以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环境,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例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和储存能力;通过改造屋顶、道路等硬质地面为透水性地面,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和流量;通过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等。

这些实践探索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内涝防治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内涝防治密切相关。

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速度和流量,降低内涝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10-09T01:25:06.90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0期5月作者:窦晨[导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建设在处理城市积水方面像海绵一样收放自如窦晨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建设在处理城市积水方面像海绵一样收放自如,具备良好的弹性空间,可以自动、大量吸收城市积水,并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储存在“身体”内部,当城市出现水资源短缺时可以通过挤压海绵释放水能力,从而达到生态循环利用与建设的目标,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海绵城市通过城市建筑、植物草沟、园林绿化、透水铺装设施等连接起城市的水系网络,形成能动性的防洪排涝系统;作为一种先进城市建设理念,各城市正在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城市防洪排涝需求多角度融合该理念,使之更好满足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

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引言首先,海绵城市是在2000年前后产生的概念,它是城市雨水以及排涝管理、规划和设计的概念。

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那样,水多的时候吸水、蓄水、净水,水少的时候放水利用,具有良好的水管理弹性,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合理利用了水生态环境资源,建立了城市生态设施,以人与自然生态优先,所以,也被称为生态海绵城市。

其设计理念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再有,韧性城市,是国际上为防灾减灾使用的概念。

“韧性”一词源于拉丁语resilire,即回弹的意思。

在物理学中是材料稳定性、抵抗冲击性的能力。

在城市中使用,特指地震、飓风、暴雨等,即当发生灾害的时候,韧性城市能够快速恢复和维持城市正常功能运行。

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所以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低影响设计和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城区内涝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城区内涝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城区内涝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城市海景”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雨季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城市内涝已经逐渐地影响着当前城市的发展。

如何协调科学化解城市内涝难题,并且处理好城市与生态之间和谐发展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我们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能够科学解决这一问题。

这篇文章通过系统的阐释城市给排水目前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详细论述了如何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基础,科学的解决城市给排水问题的方法。

标签:海绵城市理念;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的给排水能力逐年增加压力,导致每年城市内都会受到内涝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考验着政府对城市建设能力和治理能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脚步受到了内涝问题的影响,已经阻碍了当前城市建设宜居城市的脚步。

当前城市发展的方向直接决定着国家战略的实施。

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缺乏足够的协调,加之城市的扩张脚步快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难题凸显出来,因此,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注重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以绿色生态作为发展理念。

海绵位于东部沿海位置,是面对东南亚地区的窗口城市,”海绵城市”的思想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主要是根据古人所提出的“水、人、城”相互统一的思想,这一理念另一层含义就是根据欧美等发达城市对于城市雨水的管理方式,将这两种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

该理念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城市雨洪加强管理,注重发挥各个自然区域的生态功能特点,重点强化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科学的分析城市建筑、道路等相关的客观因素,对建筑的屋顶绿地进行合理布置,建设适合的雨水花园等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可以将雨水进行吸收,尽量不影响城市的前提下对其建设进行改造、科学的规划地下管网的建设,对城市中绿地、江湖水系等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的保护、修复,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城市中各种元素的作用发挥出来,便于更好的吸纳、净化、储存雨水,达到净化的目的。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摘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人们不仅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还经历了多次突如其来的连续暴雨洪水灾害事件,人们在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意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因此,研究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1防洪排涝规划的重要性在长期发展中,城市通常会面临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内涝问题严重,而防洪排涝规划的实施,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水系环境改造,如河道清淤、水源保护、水景观设计等,如此在满足基本的防洪排涝可靠性要求的同时,从环境、供给、生态、文化等方面打造更为完善的城市水利规划模式,全方位保障防洪排涝要求。

2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原则2.1 要恢复城市水系生态功能在城市内,人工水系的建设不能孤立于自然生态,要将其融入自然循环,积极改善其生态现状。

要求对盲沟进行连通改造,恢复人工沟渠的自然生态,完善城市水系排水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水系在抵御洪涝中的作用。

2.2 要保证防洪排涝规划的全面性应认识到城市水系的建设同城市整体规划的内在联系,不能与区域水利规划有所冲突,更要在整体布局上满足城市规划要求,也就是说要达到协调性及整体性标准,防洪排涝体系的专业化设要服从于整体规划,而且还要对城市规划形成有力的补充。

在海绵城市中,水系规划发挥关键性作用,应当结合实际防洪排涝的要求,完善城市水系的保护功能,同时还要着力于城市水系的开发与改造,如水运交通、观光旅游等,物尽其用发挥城市水系的价值。

此外,还要协调好城市水系建设同土地开发及区域发展的关系,更好地保障其应用效益。

2.3 落实好人水和谐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待城市水利系统同样如此,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并且不打破其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物质及心理需求,可可发城市水系的观光价值,并在设计时融入水文化内容,丰富水环境的观赏效果,大力打造城市水景观,增进人们对城市水环境的和谐关系。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在分析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凸显,很多城市面临水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

特别是近些年,汛期部分大城市出现城市内涝问题,鄂尔多斯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基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出的新的城市建设模式,笔者重点探讨该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1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的内涵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将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转变为低影响的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自然积存”,来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来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来减少污染,实现水质的改善,为水的循环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②生态恢复和修复。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③低影响开发。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抗洪能力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抗洪能力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抗洪能力引言自工业化以来,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抗洪能力急剧下降。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洪灾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使城市具备更强的抗洪能力。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特点、好处以及国内外的典型案例,以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以模仿自然水循环为基础的城市规划理念,通过改变城市的自然和人工排水系统,使城市具备更好的抗洪能力和适应能力。

传统的城市设计通常是将大量的水迅速排出城市,导致城市下游河道和水域的超载,从而引发洪水和水污染。

而海绵城市则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系统,将降雨水慢慢渗透到土壤中,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海绵城市的特点海绵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的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通过建设多样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提供了更多的水源储存和自然过滤的功能,减少了城市的洪水风险。

2. 慢排水系统海绵城市采用了慢排水系统,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管道和道路设计,使降雨水能够缓慢渗透到土壤中,减少了排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地、湿地和树木等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缓了洪水造成的损失。

4. 社区参与和意识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社区参与,通过增加社区居民可参与的绿色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好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以下好处:1. 增强城市的抗洪能力海绵城市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了洪水的频率和规模,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和自然过滤功能,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论城市防洪排涝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应和谐并举

论城市防洪排涝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应和谐并举
中图法分类号 : T V9 9 2; T V 2 1 3 .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2 6 4( 2 0 1 7) O 5 - 8 0 - 0 6
1 引 言
内涝 的风险和破 坏性 。 近 年来海 绵城 市概念逐 渐兴起 , 开 辟 了城市洪涝 防治与生态建设 的新 思路 。 海 绵城 市不强调
治洪涝和 改善生态 的有效手段得 到 了大 范围推广建 设。然 而, 自身功 能的限制使 海绵城 市一般无法独 立完全解决城 市洪涝灾害
问题 , 因此推 动海绵城 市和 防洪排 涝工程 的和谐并举 具有重 要的意义 , 也是人水 和谐 的必然要求 。在 全面 总结我 国城 市防洪排 涝工程 和海绵城 市建设 现状与 问题的基础 上 , 论述 了防洪排 涝工程和 海绵城市建 设的关 系和地位 , 以及二者和 谐并举 的重大意 义 。最 后从宏观 、 中观和微观 3 个层 次提 出了转变洪涝 防治指 导思想 、 摆 正防洪排 涝工程和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 的各 自 地位 、 有机 结合 海绵城 市建设 与防洪排 涝工程 的3 点建议 , 以期为 防洪 排涝工程 和生 态海绵城 市建 设和谐 并举提供 理论依 据和实践 参考 , 促进 我国城市洪涝 防治 中的入水和 谐。 关键词 : 城 市洪涝; 防洪排涝 ; 生态海绵城 市建设 ; 和谐 并举 ; 人水和谐
8 0 C H I N A F L O OD&D R O U G H T M A N A GE M E N T
2 城 市防洪排涝现状与 问题
2 . 1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现状
发展 , 我 国城 市排水 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显得相对滞后 , 难以 满足未来需 求。 由于排水规划缺 乏前瞻性 , 随着 时间推移 , 规划 时“ 高标 准 ” 的管道仍 可能 会面 临排 水能 力不足 的窘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精品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精品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摘要在分析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关键词海绵城市;鄂尔多斯市;防洪排涝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凸显,很多城市面临水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

特别是近些年,汛期部分大城市出现城市内涝问题,鄂尔多斯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基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出的新的城市建设模式,笔者重点探讨该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1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的内涵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将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转变为低影响的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自然积存,来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来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来减少污染,实现水质的改善,为水的循环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②生态恢复和修复。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探究

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探究

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探究发布时间:2022-10-14T05:22:33.6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0期第5月(下)作者:李灵芝[导读]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景观、水体安全、雨水资源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李灵芝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景观、水体安全、雨水资源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城市面临的内涝问题,采用模型分析研究城区水文条件和产汇流机制,复核防洪排涝体系,找准问题根源,提出具体措施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为城市建设和防洪排涝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防洪排涝;探究引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水平和建设能力也得到了长足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排涝难、水体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

城区飞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防洪排涝体系的完善,部分河沟被填平,水系沟通不畅;少数排水工程规模偏小,自排能力不强;河湖水体缩减,调蓄能力下降。

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一旦发生暴雨,城区部分区域雨水难以及时排除,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

因此,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恢复试点区水生态,增强雨水资源滞蓄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

1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1.1城市水涝灾害日益严重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对于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最为直接的灾害之一,仅2020年一年全国发生洪涝灾害就涉及到26个省份,受灾人数达1,122万;水涝灾害在城市内部极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瘫痪,持续性的强降水更会引起地铁运行障碍,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此背景之下探索建设海绵城市,发挥其防洪排涝作用,可以减少城市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城市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城市集群化和现代化高速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尤其是在增设工业、住房面积方面对于原有城市植被的破坏,对于江河湖等水系面积的攫取,破坏了既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出现了城市自身调节雨洪能力较差、城市水污染情况严重、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问题加剧的城市建设负面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论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凸显,很多城市面临水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

特别是近些年,汛期部分大城市出现城市内涝问题,鄂尔多斯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基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出的新的城市建设模式,笔者重点探讨该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的启示。

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将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转变为低影响的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自然积存”,来实现削峰调
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来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来减少污染,实现水质的改善,为水的循环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②生态恢复和修复。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③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2]。

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

同时,我国也于2015年确定了17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逐步转变城市的发展模式。

2.1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国外较早的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

美国采用城市低影响开发来
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其核心是通过合理的场地开发方式,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并通过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
变化和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英国建立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从源头处理径流和潜在污染源,保护水资源免于点源与非点源的污染。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则以水循环为核心,主要是把雨水、给水、污水(中水)管理作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国外各大城市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雨污分离的城市排水系统、建筑物雨水收集系统,严格控制建筑排水标准,广泛使用透水砖,推广屋顶绿化,加大生态建设等方式减少水灾害和保护水生态。

各国也非常重视公众参与,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节能型房屋,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从源头控制径流和污染,减少水灾害。

2.2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__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目前,部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各项建设规划及“海绵体”设计指南,并已开始了公园广场、
整体式雨水暗渠、水库联通工程、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海绵体”的建设改造,以及对“海绵体”的监测系统建设。

例如,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目标、内容、措施、部门职责、绩效考核等内容;沣西新城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5项技术标准,《西咸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等4项专业规划;厦门市将启动试点区海绵城市管控平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大小海绵体将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降雨量、流量、水位、易积水位置等;济南、南宁、池州等都开始了道路、公园、广场等的“海绵体”改造工作。

鄂尔多斯市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易造成洪涝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是基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出的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鄂尔多斯市城镇防洪排涝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暴雨强度加大。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呼吉尔特和东胜地区是沙漠暴雨中心,其中东胜区城镇发展规模较大,“雨岛效应”使东胜城区暴雨频率与强度高于周边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②排水设施标准较低。

城镇建设过程中,排水设施标准较低,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跟不上城镇
建设进度,缺乏长远规划,没有骨干排水管网,而且部分排水管网老化、破损、淤塞等问题严重,城镇排水能力不足。

③雨洪调蓄能力弱。

城镇下垫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湖泊、洼地、河道等蓄水空间随之减少,城镇滞留雨洪的能力较弱。

④防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各旗区城镇防涝管理模式不明晰,存在城建和水务部门共同管理、城建和水务部门单独管理、水务公司管理几种模式,或管理机构不明确等问题。

⑤城镇还存在暴雨预测预警体系不完备,防洪排涝基层力量薄弱,防汛物料储备不足,防灾救灾培训演练不够等问题。

3.2对鄂尔多斯市的启示
鄂尔多斯市对城镇防洪排涝和应急管理有迫切需求,应该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采取以下防洪排涝措施。

①转变城镇防洪排涝观念。

要从单纯城市排水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联合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应对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科学规划城镇。

在规划时,尽量保持场地开发后能维持原有的水文功能,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不受开发活动影响,并修复已破坏的水生态环境;新建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综合利用雨洪,调节城镇地表径流;水域治理时充分考虑河道的功能和水生态环境,尽量保留原有河道的自然形态,避免采取对其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措施。

③精细化设计城镇“海绵体”。

根据城镇水文条件对河道、绿地、湖泊、湿地、沟渠、储水池等“海
绵体”进行精细化设计,通过改造道路、广场、公园等,增加下渗,减少径流;通过建设模块式的雨水调蓄系统、地下水的调蓄池或者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等设施,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

④提高防洪排涝管理水平。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镇防洪排涝涉及城建、水务、环保、园林、国土等多部门,需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协调部门间关系。

城镇建设中应增加水务部门职能,如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排水许可证时需要经过水务部门核准。

⑤应根据自然气候、城市规模、蓄排水体系建设等因素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城镇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加大城镇防洪知识宣传教育和防汛救灾演习等。

国外部分城市在完善法律法规基础上,通过建设雨污分离的城
市排水系统、建筑物雨水收集系统,严格控制建筑排水标准,广泛使用透水砖,推广屋顶绿化,加大生态建设等方式减少水灾害和保护水生态。

同时,非常重视公众参与,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从源头控制径流和污染,减少水灾害。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主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编制建设规划及“海绵体”设计指南,开展公园广场、整体式雨水暗渠、水库联通工程、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海绵体”的建设改造,以及对“海绵体”的监测系统建设等方式建设海绵城市。

鄂尔多斯市对城镇防洪排涝和应急管理有迫切需求,应该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转变城镇防洪排涝观念,通过科学规划、精细化设计和建设城镇“海
绵体”,完善管理体制、应急预案等方式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镇与水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防治城镇洪水内涝的目的。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3).
[2]贾续.国外雨洪控制与管理体系概述[J].职业时空,2013,(7)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