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ppt_典论论文

合集下载

教学论文写作方法PPT课件( 51页)

教学论文写作方法PPT课件( 51页)

确定标题注意事项
大小合适,宁小勿大
《信息时代下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 《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标题用词准确
“教学时效性”——“教学实效性” “游戏化计算机教学 ” “德育教育” 《好课就像糖葫芦 》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三、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 1.确定研究问题。 • 2.选择研究对象。 • 3.进入研究现场。 • 4.进行观察访谈。 • 5.整理分析资料。 • 6.撰写研究报告。
四、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报告的写法
• 反思——教学叙事 • 案例——生活叙事 • 研究——研究叙事
选题的原则
• 选题要具有独创性
课程整合 任务驱动 激发兴趣
选题的原则
• 选题要具有可行性
•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研究时机。
——高中课改
• 选题要有教育价值
《用信息技术探索钻木取火技术》
写作规范
• 标题 • 主题词 • 摘要 • 正文 • 参考资料
标题(题名、题目)
• 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 映论文中最主要内容的逻辑 组合。
两 可的结论。

⑦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共知
共用的符号及名词术语;众所周知的国家、机
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对摘要的要求

⑦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共知
共用的符号及名词术语;众所周知的国家、机
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⑧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讲稿今天,我们来讲《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做魏太子时所作之书,在建安后期所撰,是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

《典论》本由二十多篇文章组成,遗憾的是,这二十多篇文章到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失散,《论文》一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因而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时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风格给予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类”的文体说,“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以及“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篇文章。

第一段以傅毅与班固的例子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

在后文,他分别评论了建安七子在创作上的长短,认为作品长短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文体各有特点,二是作家才性不齐。

由于文人相轻导致文学品评总是难以持平备善,因而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他论及文学的价值,强调文学的重要。

在这里,文章,主要是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

第二、三自然段则是以“气”为依托,比较客观而公正的对建安七子的创作进行了品评,指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有齐气”,陈琳的章表、书记才华出众,刘桢壮而不密,孔融气体高妙等。

第四自然段虽然很短,但是我们要重点看一下,因为他的大部分观点都集中在这一段。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是指一般人都“重古轻今,崇尚虚名”不重实际,还没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很高明。

曹丕指出了这是错误态度,是文坛陋习,对“贵远渐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指斥,认为闇于自见的人以自己所长轻他人所短是产生出错误的文学批评的原因,是他的立新之论,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品评作品。

1.曹丕:《典论·论文》

1.曹丕:《典论·论文》

三、《典论· 论文》中的文学思想
• 《典论》为曹丕精心结撰的著作,共五卷,二十篇,原书已佚。 从现存孙冯翼、黄奭、严可均等清人的辑本看,又唐代吕向注 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典论》 大约是一部以专论方式对前代主要是后汉以来的重要文事发表 议论,阐发自家观点的综合性的学术著作。曹丕很爱重这部著 作,他在《与王朗书》中说:“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篇籍。„„故论撰所著《典 论》诗赋,盖百余篇。”又《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典论》确 切的成书时间据考为建安后期,即公元217—218年,时曹丕为 太子。《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五卷,《宋史》以后,不见有 著录,全书约在宋代失传。
• 【注】魏书曰: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彫伤,帝深 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 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 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 典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於肃城门内,讲论大义, 侃侃无倦。
• 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所计百许 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 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 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邪?(钟嵘 《诗品中》) •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沈德潜《古 诗源》卷五)
• 因此,我们说,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 文艺思想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大转 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先秦、 两汉作为政治、哲学附庸的文学理论转化为 相对独立的文学理论,标志着文学独立精神 的确立。
• 第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还就文学作品的体裁作了区分, 提出了著名“四科八体”说。在他看来,“夫文本同而末异”, 所谓“本”,即文之所以为文的普遍特性、本质属性;所谓 “末”,则主要指不同文体的独特性、个别性。基于“本同末异” 的观点,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奏、议;书、论;铭、诔; 诗、赋,并分别以雅、理、实、丽来界说它们各自的特性。与汉 代班固、蔡邕等人的个别零星的文体研究来看,曹丕的研究无疑 更为系统、更具理论的概括性和穿透力。尤其是“诗赋欲丽”的 命题,注重对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揭示,对后代抒情文学的发展 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第一次关于文 体论的探索,在文学体裁的归类和分析的研究上有开山之功,对 后来文体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桓范的《四要论》、陆机的 《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刘勰《文心 雕龙》等,其中不乏对文体的研究,追根溯源,似乎都是对《典 论·论文》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十二章PPT课件

论文十二章PPT课件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33
第五章
34
表转折,却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5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36
第六章
30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不独 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温 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 故”的延伸和升华。)
31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 以学习为乐的人。”
43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对于学问和事业的态度,要以学习为乐 趣。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顶针)
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 如: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18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19
第二章
20
自我检查,反省
每天,名词作状语
zēn
wèi
2g.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 “立功”为强权如我者所专,而士人只能仅止 于“立言”,才是唯一的既全命避祸、又留名 后世的生存方式。《魏志·文帝纪》裴注引 《魏书》载曹丕《与王郎书》自称:“生有七 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 朽。其次莫如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 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 盖百余篇。”这里就“三不朽”而言,恰恰省 去了“立功”这一具有现实性的内容,可以与 上述《典论·论文》相印证,盖立言只是为了 留名后世,而立功却会影响到现实,要在实际 政治中发挥作用;
❖ 研究者或被迷惑,所以才往往将曹丕理解为“为 艺术而艺术”的代表。建安时期血雨腥风,很难 设想,曹丕会作一篇与现实政治完全无关而纯论 文学的文章,退而论之,即使要论文,其潜意识 流露的也还是政治的谋略,这似乎更符合实情, 对《典论·论文》也应作如是观,这才是对曹丕 其人之“知人论世”。而曹植最终失去曹操的宠 爱,似乎也不在于他酗酒犯规,主要缘于曹植的 政治立场有时偏于士大夫一边,《魏志·陈思王 传》裴注引《文士传》,曹植的亲信丁廙对曹操 称赞曹植“天性仁孝”,相对曹操与曹丕,曹植 的儒家色彩比较浓郁;
《典论·论文》 曹丕
《典论·论文》主旨
❖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典论·论文》 极其受人注目。鲁迅先生因而认为:“曹丕的 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 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不容否认,建安 时期“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学创作 表现出与前代经学束缚下很不一样的风貌,但 是创作与理论并非可以划等号,尤其当一些理 论只是准文学理论时,更是如此;
❖ 因此以准帝王的身份,曹丕努力要把士风纳入到 扬、班之士人精神道统中去,士人不是通过“杀 身以成仁”方式,而是以学术文化建树来务求垂 名不朽,士人与己相安于今世,自己偷梁换柱等 勾当,士人尽可视而不见,统治者可以避开士人 当下之锋芒,与承党锢之流风余韵者之执著于是 非原则不同,这可以减少政治风险,却不意鼓励 了王逸所指责的那种“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 的独善思想,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士人精神 状态。曹丕明确指出,士人最佳处世方式是像古 之作者那样“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如扬 雄那般“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 卢照邻《长安古意》),于士人非但可以全 身远祸,而且还可以“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 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真何乐而不为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典论 论文》《诗品序》课件18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典论 论文》《诗品序》课件18张PPT
【译文】感情表现为声音,声音组成五音的调子就叫音乐。太平时代 的音乐平和而欢快,它的政治清明和顺;战乱时代的音乐饱含着怨 恨和愤懑,它的政治必然乖戾;亡国时的音乐充满了哀伤和忧思, 它的人民一定困苦。所以纠正政治的过失,感动天地和鬼神,没有 超过诗歌的。古代的圣王就用诗来规范夫妇关系,培养孝敬,敦厚 人伦,完善教化,移风易俗。
(4)故诗有六义焉:毛毛风,毛毛赋,三毛毛,四毛兴,五毛雅,六毛颂,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主毛毛谲谏,毛之者毛罪,闻之者毛以戒,故毛风。毛于王道衰,礼义废,政 教失,国异政,家殊俗,毛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毛伦之废,哀刑 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毛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毛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毛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毛国之事,系毛毛之本,谓之风;毛 天下之事,形四毛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毛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毛毛,故 有毛雅焉,有毛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 诗之毛也。
【译文】诗,是文的情感意志的文种表现形式,涵蓄在心里则为情感意 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 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和继续它, 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 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3)情发于声,声成毛谓之毛,治世之毛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毛 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毛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毛 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毛伦,美教化,移风俗。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 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 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 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 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课文PPT_典论论文

课文PPT_典论论文

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2度5.人相,服故能互免相于佩斯服累。,
而作〈论文〉。
关闭
39
第二段课文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 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而作〈2论6.文审〉己。以度人 先审视自己的才学,
然后衡量别人。度,音ㄉㄨㄛˋ,衡量。 关闭
4
第一段课文
段文一仲能析。步之属:作指文文间者出以人耳,首这文相,为先是人轻而兰批因习, 固台评为惯自小令“文彼古之史文人此而,,人“互然与下相善相。弟笔轻于轻傅超不”自视毅书能的见此之曰自不”一于:休良、论班。“风“点固”武气各涵,仲,以盖伯以进所全 长,相轻所短”。
关闭
5
第一段课文
语译:文文人人相彼轻此,轻自视古,而自然古。就傅已毅如之此于。班傅固毅,比伯起 班仲固之,间文耳才,不而相固上小下之;,但与是弟班超固书却曰看:轻“傅武毅仲以 ,能在属写文给,弟为弟兰班台超令的史信,里下批笔评不说能:自“休武。仲”因为会 写文章,而成为兰台令史,可是每次下笔就一发 不可收拾,文字冗长,不知剪裁。”
关闭
12
第一段课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 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7.兰台令史 负责典校图籍、管理文书的官 员。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所。
关闭
13
第一段课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 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8.下笔不能自休 指傅毅写作文章过于冗长, 不知剪裁。休,停止。
关闭
14
第一段课文
语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 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 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教师教学论文写作》PPT课件

《教师教学论文写作》PPT课件
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意义
1 2
撰写教学论文,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途径 和方法。 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科研 能力。 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检查教育教学中的疏 漏,发现新的问题。 撰写教学论文,便于别人学习和参考,能促 进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3
4
写教学论文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不写教学论文一定不能成为名师
第三,修改论文的标题。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 睛”,如果题目短小、精练、鲜明,就能传神生辉 ,使人一看就有兴趣。文要切题,题要配文。要使 题目能概括地表达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讨论的范围,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样拟定好教学论文的题目
案例列举
《数学教学与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
效果的比较实验》
《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
怎样写好教学论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又称概要、摘要,是 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 论文的篇首,一篇完整的论文 都要求写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 文章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 务,作用在于让读者不阅读全 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了解论 文主要内容,补充题名的不足。
写关 键词 误区
二是不能准确的反映主题内容。因未能准确把 握关键词应起的作用,结果列出的几个关键词 的逻辑组合并不能有效地提示论文主题内容。
三是将一些泛意词选作关键词。所选的关键 词要确实能准确提示该文主题内容。研究、 分析、问题、质量等不能做关键词,因为这 些词几乎在大多数学术论文中都可使用。
内容提要关键词使用案例列举
教师教学论文写作
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徐邦桃
由NordriDesign提供

论文ppt课件

论文ppt课件
03
着重研究了PPT课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建议。
03
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方法选择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 动态和已有研究成果 ,为论文提供理论支 撑和参考。
实证研究法
通过收集实际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实验 观察等手段,验证研 究假设和结论。
案例研究法
间接引用
在总结他人观点或综合多篇文献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 述,但仍需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列表
在论文结尾处,需要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 包括作者、年份、文章标题、刊物名称等。
引用格式规范
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期刊要求,参考 文献的引用格式有所不同,需遵评委们抽出宝贵时间参与论文评审,为论文提出宝 贵的意见和建议。
对实践的建议
01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方案和建议。
02 强调了实践中的重要因素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实 践者更好地应用研究成果。
03 对实践者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步骤,以 促进实践的改进和创新。
06
参考文献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或结论,需要使用引号将原文内容标出,并在引用处注明出处。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 例,进行深入剖析, 为研究提供具体实证 支持。
跨文化研究法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数据和现象,揭示 文化因素对研究结果 的影响。
研究设计
实验设计
确定实验对象、实验 条件和操作流程,确 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调查设计
制定调查问卷、选择 合适的样本和调查方 法,确保调查数据的 准确性和代表性。
2
分析了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贡献。
3

第4章 典论论文

第4章 典论论文

12
(1)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 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向,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 :a贵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 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 。b闇于自见 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 贤。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16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独怀文抱质 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 独怀文抱质, 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 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辞义典雅,足传于後,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 辞义典雅,足传于後,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 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 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 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 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 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 微为繁富。 章表殊健, 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 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言其诗之善者,时人不能逮也。元瑜书记翩翩 书记翩翩, 言其诗之善者,时人不能逮也。元瑜书记翩翩, 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於辞赋 惜其体弱, 续自善於辞赋, 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 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伯牙绝弦 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 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 覆醢於子路 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 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来者难诬,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来者难诬,然 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与吴质书》 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与吴质书》)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ppt课件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ppt课件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一.背景及意义 二.撰写论文中常见的问题 三.怎样写好教学论文 四.几种教学论文的写作格式 五.撰写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ppt课件
1
背景及意义
• 目前大多教师撰写论文欠规范 • 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
ppt课件
2
撰写论文中常见的问题
1. 文题偏大,中心不突出. 2. 经验不突出,观点不明确 3. 叙事多,堆积材料多,缺乏理性思考 4. 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晰
ppt课件
36
四、几种类型论文的撰写方法
• (一)怎样撰写教育理论论文 • (二) 怎样撰写教育经验论文 • (三)怎样撰写教学模式论文 • (四)怎样撰写实验报告
ppt课件
37
(一)怎样撰写教育理论论文
• 一、贵在发现,重在选题 • 二、要有真知灼见,防止泛泛而谈 • 三、要有较浓的理论色彩 • 四、要有严谨的结构
ppt课件
30
第五部分 选择表现技法
• 全面剖析法---对论题做全面的论述 • 重点阐述法---对论题的某一方面深入探讨 • 有的放矢法---就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相反
的看法 • 辨析求新法---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中建立自
己的见解
ppt课件
31
第六部分 构段
• 1、构段要求 • 要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 段落长短要适中; • 要注意段落间的衔接; • 2、构段的方法 • 理清思路,定好层次; • 要善于使用主句;构段,就是设置段落,
ppt课件
26
例1 谈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从纵的方面看自学 2、从横的方面看自学 一、提高认识 3、介绍当今时代的特点 4、分析学生的实际处境 5、 讲自学成才的可能性
1、增加实用教材内容 二、激发兴趣 2、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三、教给方法 1、教给自学统编教材的方法

《议论文教学》课件

《议论文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 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写作 议论文的相关技巧。
1、表达方式:议 论
2、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正确 鲜明。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观点:
A、对失败者的鼓励,是成功的动力。 B、真正的爱,应该表现在对方失败时给他的鼓励。失败时的鼓励比 成功后的恭维更可贵。
写作指导
例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
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
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
凡盆景,没有自然成长的,它是园艺师的智慧、耐心和辛勤劳
动的结晶。要先选好树根,然后按一定的造型剪枝压枝,用笼子罩, 用绳子拴,经束缚、压抑、扭曲、剪裁,加上细心培育,方能成盆 景。
师:经过仔细审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由一个普通的树 根制作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千姿百态的盆景,是园艺师根据树根的一 定造型进行人为塑造的结果,由此可以联想到学校培养学生,并提 炼出观点: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
D、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写作指导
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
1.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 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 将观点表述出来。
根据提 示,将 相应的 语句补 充完整
......是......
......要/应当/
必须......

《议论文讲解》课件

《议论文讲解》课件
范文的解析与点评
结构:总分总式结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论据:引用名人名言,列举古今中外诚信事例
语言表达: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
标题:《论诚信》
论点:诚信是立身之本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结论:诚信是成功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范文对写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结构清晰:议论文应具备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问题:论点不明确,难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建议:在撰写议论文时,先明确论点,再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对策:明确论点,确保论点与主题一致
原因:缺乏对论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论据不充分或不合理
论据不足:论据数量不足,无法支撑论点
论据不充分:论据不够深入,无法充分证明论点
论据不合理:论据与论点不相关,无法支持论点
论据不真实:论据来源不可靠,无法保证论点的真实性
论证方法单一或不当
对策:学习并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对策:根据论点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确保论点充分
对策:注意论证方法的逻辑性,确保论点具有说服力
问题:论证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问题:论证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论点不充分
问题:论证方法缺乏逻辑性,难以说服读者
语言表达不清晰或不够准确
论据要与论点相一致,不能偏离主题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论据要新颖独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运用论证方法的方法
论点明确: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充分:提供足够的事实、数据、案例等来支持论点
论证严密:逻辑清晰,推理严密,避免逻辑错误
语言简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语言,使读者容易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文学向来常与经、史混淆,至《典论‧论 文》一出,始突破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 强调文章的价值,赋予文学独立的生命。在此 之前虽有文学批评之语,但往往只有一、二句 ,且散见于先秦诸子散文中,未见有专篇讨论 ,也从未被赋予独立地位;本文一出,文学从 此提升到与经学相等的地位,不再只是经学政 教的附庸,这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跨越。
中国文学批评名作
《诗品》
《沧浪 诗话》
《人间 词话》
作者 南朝梁 .锺嵘
宋. 严羽
民国. 王国维
探讨内容
品评诗人、诗歌 (以五言诗为主)
诗人及诗歌创作评 述
以词为主。以西方 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融入中国传统美 学与文学理论
地位与特色
中国最早的诗评专 著,将诗作分成上 、中、下三品
诗歌批评的名作。 严羽因此书被誉为 宋、元、明、清四 朝诗话第一人







ㄑ 一

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曹丕听完,面有惭色。这首千古流
传的〈七步诗〉,终于使曹植逃过一劫。
三、课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一段
互相轻视
如此 比起。之,助词,无义。于,比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 之于班固 ,
伯肯定仲语之气,间表停顿耳或,结束而固小● 之 ,与弟超 书曰:“
曹丕的文学成就-4
3.专门论文之作:《典论‧论文》是中国第 一篇文学批评的专论。曹丕突破儒家的传统 观念,强调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阐述文章的 体裁和特征,探讨作家的才情气质和作品风 格的关系,指出文学批评应持的正确态度。 曹丕的观点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观念的重大 变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都有积极的影响。

初中议论文讲解完美版 ppt课件

初中议论文讲解完美版 ppt课件
(如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4、不能用比喻、拟人; •5、不能用否定句; •6、往往有明确的主语(也可省略)
完整地表达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
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1、4、5、9 )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初中议论文 讲解完美版
✓(5)议论。议论就是作 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 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 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 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 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 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 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 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下面是 以“教室”为对象的一组文字,分别 用了记叙、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 请认真揣摩、细心分辨并学会运用。
一、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 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 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 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 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 的范畴。
二.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围绕 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 心论点的。
• 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结构上 表现为总分关系。
•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 首先、其次、然后等
初中议论文讲解完美版
中心论点的形式要求:
•1、完整的句子; •2、有明确的判断; •3、不能用疑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
初中议论文讲解完美版

议论文知识点优秀课件讲课教案40页PPT

议论文知识点优秀课件讲课教案40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议论文知识点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品评鉴赏
四、文学价值,等同事功
肯定文学的价值,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 立的地位。作者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将文学自道德的附庸独立而 出,大幅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作家凭借文章,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就能使 “声名自传于后”。这种论点,承自《左传》 “立言不朽”的观念,对文人勉励之厚望, 显然可见;对于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也 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26
修辞小铺
(五)借 代
谈话或行文中,放弃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语句不用,而另 找其他名称或语句来代替。
❖ 寄身于“翰墨”。(借代为“文辞”) ❖ 不托“飞驰”之势。(借代为“达官显要”)
(六)引 用
语文中援用别人的话或典故、俗语等。引用有两种方式: (1)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话出自何处。 (2)暗用:引用时不曾指明出处。
8
品评鉴赏
二、四科八体,各有所宜 文章体裁可区分为四科,各有所宜。
作者认为“文本同而末异”,各种文体有 其不同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种看法,对后 代的文体研究,有正面的影响。
9
品评鉴赏
三、天才决定,不可力强 作家的气质、才性决定作品的风格。作
者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 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种偏向“天才决定论”的主张,对后世文 章风格的讨论,具有启发的作用。
——
论以 文“
气 ” 子虽 气 文 弟在 之 以 父清 气 兄浊 为 ,有 主 不体 能 以 移
四分 科文 八体 类为 诗铭书奏 赋诔论议 欲尚宜宜 丽实理雅
18
字词辨正
形音

例句
ㄒㄧㄢˋ
通“现”, 显现、表现
1.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 祥〈正气歌并序〉)
22
修辞小铺
(一)错 综
凡把形式整齐的辞格,故意抽换词面,交错语次,伸缩 文句,变化句式,使其形式参差、词汇别异。
❖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 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属交错语次,原式为: “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隐约而弗务;周旦显而制 《礼》,不以康乐而加思。”)
23
修辞小铺
二、在本文中,曹丕认为作家的才性与其作品风格 之间的关系为何?你认同曹丕的看法吗?请说 明原因。
答: 1. 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作家的才性与 其作品风格紧密相关,而这种才性,由天决定。 2. 不完全认同。因为曹丕这种说法,只是就作品风格形 成的一种主观因素来说,此外,作家个人的学养、经 历,也会内化为主观因素;至于客观因素,如所处的 时代、地域,以及写作时采用的文体,也都会产生影 响,而形成不同的文章风格。
第九课
典论论文
曹丕
1
第九课 典论论文
题解 作者介绍 品评鉴赏 问题讨论 结构图表
字词辨正 修辞小铺 国学常识 仿作练习
2
题解
本文选自《昭明文选》。旨在评论当时的 作家与作品,并提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典论》一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 中的一篇。
《 文 选 . 李 善 注 》 共 十 卷
为中国文学理 论重要著述
文心雕龙
南朝梁 刘勰 十卷
全书用骈 文写成, 论文章的 体制及其 工拙
中国第一 部文学批 评专书
诗品
南朝梁 锺嵘 三卷 定诗家为上 、中、下三 品,专评五 言古诗的作 家与作品
中国诗评专 著最古之作 。开后世诗 话的先河
人间词话
民国 王国维
一卷 论词首重 境界,提 出造境与 写境;且 评论诸家 作品
12
问题讨论
一、在本文中,曹丕指出当时的文人有哪些错误的 观念或态度?你的看法如何?
答: 1.在本文中,曹丕指出当时的文人“善于自见”、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贵远贱近,向声背 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接下页)
13
问题讨论
2.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以下几个方向言之: (1)探讨原因:除了本课所提到的几点之外,至少还可 能有:胸襟狭隘,不能接纳异于己者;或者因嫉妒而 生忿恨,因而恶意批评。入主出奴,偏好偏恶,因而 不能客观公正。甚至党同伐异,以谋私利。
形音

例句
穷困
不以隐“约”而弗务。
约束
约 ㄩㄝ 俭约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子罕》)
以“约”失之者,鲜矣﹗(司 马光〈训俭示康〉)
约定
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 死。(欧阳脩〈纵囚论〉)
文体名。一种哀祭文,
诔 ㄌㄟˇ 是叙述死者生前德行、 铭“诔”尚实。
功业的韵文
耒 ㄌㄟˇ 需用手推耕的犁
(1)反衬:对于一种事物,用恰恰与这种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相 反的观点,加以描写。
(2)对衬:对两种不同的人、事、物,用两种不同或相反的观 点加以形容描写。
(3)双衬:将同一人、事、物的双重性质、相对现象,放在一 起,使之凸显。
❖ 贱尺璧而重寸阴。(反衬) ❖ 贫贱则慑于飢寒,富贵则流于逸乐。(对衬) ❖ 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反衬)
接见
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冯谖 客孟尝君》)

匹夫“见”辱。(苏轼〈留侯论〉)

代词性助词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 表〉)
ㄐㄧㄢˋ
1.夫人善于自“见”。
2.斯不自“见”之患也。
看见
3.又患闇于自“见”。
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9
字词辨正
2.《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 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从事文学创作, 也可以算是“立言”的不朽大事。
16
典论论文
结构图表
论 文
论 人
主 旨
—— ——
优七评 劣子论
文建 章安

的不


态正


度确



度 闇 背常 各 文 学
孔 刘 应 今琳 徐 王
于 实人 以 人 的
15
问题讨论
三、曹丕强调文章的价值,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请说明原因。
答:1.历代国君的治国理念,莫不来自于典籍文章,例如: 汉初以黄老治国、武帝时独尊儒术,都是吸收了历代 传世文章内容,进而将之运用在政治、社会的治国蓝 图上。也因此文章著作间接或直接影响了经世治国, 算得上是经国之大业。
为近代词 学批评的 名作
29
文学史上的“数人并称”
时代
人物
并称
曹魏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刘桢
建安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
魏晋
阮籍、阮咸、向秀、嵇康、山涛、王戎 、刘伶
竹林七贤
唐朝 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初唐四杰
苏洵、苏轼、苏辙 北宋
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三苏 苏门四学士
30
融 桢 瑒 之、 干 粲
自 贵所相 看
理 壮 和 隽瑀 时 长 审 见 远 长 轻 法
不 而 而 也之 有 于 己 , 贱 , ,
胜不不 章齐 辞 以 谓 近 相 自
辞密壮 表气 赋 度 己 , 轻 古

人为 向所而

贤 声短然

17
典论论文
论 文
大肯 业定 ,文 不学 朽的 之价 盛值 事
文 章 经 国 之
6
品评鉴赏
本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滥觞。 由于事属首创,所以有些观念即使只是略引端绪 ,尚未作透澈完整的阐发,却对后代文学批评产 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在内容方面,本文有下列几项重要的观点:
7
品评鉴赏
一、审己度人,客观持平 文学批评的态度,必须“审己以度人”。作
者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常人却因善于 自见己长,闇于自见己短,加上“贵远贱近,向 声背实”的错误观念,于是“各以所长,相轻所 短”。这种心态实有碍文坛的和谐,而不足以产 生良性的互动;只有“审己以度人”,才能提出 客观持平之论,才是从事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
❖ 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略喻。比喻 七子各具才华,互不相让)
28
文学批评专著的比较
书(篇 )名 作者 卷数
内容
地位
论文
魏 曹丕 单篇论文 批评当时 文坛的弊 端,提出 “文以气 为主”的 评文标准
为中国文 学批评之 祖
文赋
三国吴 陆机
单篇论文
论十种文体的 风格特征,并 将创作过程、 方法、形式、 技巧的问题纳 入文学批评的 议程
❖ 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明引)
27
修辞小铺
(七)譬 喻
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类似之点,说话作文时 ,运用“那”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说明“这”件事物。 譬喻可分为四种: (1) 明喻:凡喻体、喻词、喻依三者具备。 (2) 隐喻:只具备喻体、喻依,而喻词由系语如“是”、
“为”代替者。 (3) 略喻:省略喻词,只有喻体、喻依。 (4) 借喻:省略喻体、喻词,只剩下喻依。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兔。(《韩非子.五蠹》)
20
字词辨正
形音

例句
崇尚
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朝着、对着 (李白〈长干行〉)
向 ㄒㄧㄤˋ 接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登乐游原〉)
பைடு நூலகம்
通“向”,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先前
(陶潜〈桃花源记〉)
北面的窗子
11
品评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