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本。

此教材是根据人教新课标开发的,为国内大部分学校所采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前前后后”,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前后关系来描绘物体的形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前后关系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前后关系绘制物体的方法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前后关系的概念•用前后关系描绘物体的形态2. 教学难点•展现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四、教学过程1. 热身在开始正式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比如画出简单的线条,或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前后关系的概念,并展示相关的图片。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一些常见的前后关系,比如国旗、汽车、人物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寻找它们的前后关系,感受物体的形态。

3. 实践讲解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一个火车头,让学生通过观察它们的前后关系,描绘出它的形态。

4. 创造在完成练习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操作。

比如让学生试着画出他们自己创造的物体,或试着描绘一些不同的前后关系。

5. 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加强对前后关系的观察和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前后关系的概念,并学会了通过前后关系来描绘物体的形态。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和才华。

第4课 前前后后(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4课 前前后后(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对于人物画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学习《清明上河图》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人物画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2.理解《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内涵并具备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2.《清明上河图》的图片;3.学生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学习人物画的发展历程(20分钟)通过课件、图片和教师讲解,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表现技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3.分析《清明上河图》(30分钟)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内容,并从视角、构图、色彩、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4.学生实践(40分钟)让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一幅人物画创作,可以参考《清明上河图》中的角色,也可以自由发挥。

可以结合前面的分析和讨论,考虑自己作品的构图、色彩、细节等。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逐一展示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成果。

六、教学感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探讨《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够从中体会到创作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人物画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 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 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 4《前前后后》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三年级美术课上的一篇作品——《前前后后》。

该作品是以儿童熟悉的瞬间动作为主题,探索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学生可以从画面中领悟出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方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如何使用线条和形状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学生能够独立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学生们可能会有难度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学生创造作品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前前后后》是什么样的作品。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面包师傅、妈妈烤蛋糕、老师上课等场景,思考其中的瞬间动作。

2. 学习1.展示作品《前前后后》。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理解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方式。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和形状运用技巧。

3. 创作1.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瞬间动作,用线条和形状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在创作中注意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方式。

3.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

4. 总结1.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强调时间和空间表现方式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线条和形状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学生能够创造一个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是否有效的辅助学生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及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沟通良好,学生积极参与。

2.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理解有些困难,需要引导更多练习。

3.学生创作作品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细心地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教案-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教案-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前前后后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前前后后》,我将就《前前后后》一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一、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一节造型、欣赏评述和表现的课程,其主要知识为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即近大远小.前前后后在绘画语言中就是所说的透视现象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8到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是对空间位置关系表象认知的第一个加速期。

该阶段的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因此,在堂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联想和对比来完成造型表现。

三、目标制定根据大纲对绘画课要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解美术绘画中基本造型要素的实际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思维敏捷、具备了基本的绘画能力,我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热爱生活,用美术的形式来记录生活{3}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学生的现状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概括“近大远小”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类似现象难点: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前后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始终围绕“教师为0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感觉物体前后关系的产生有两种。

让学生联系生活自己寻找规律。

五、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表达方式大胆,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等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新课,这样简洁明了,直入主题,板书课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场景为题材,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和表现前后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兴趣和热情。

但是,学生在表现前后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实践中掌握绘画中的前后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前后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中的前后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前后关系,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场景为题材,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和表现前后关系。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绘画作品。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情境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前后关系。

2.讲解:讲解绘画中前后关系的概念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绘画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4.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体验。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前后关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前后关系观察体验表现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以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对前后关系的运用为主要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教案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教案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前前后后”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3.互动式教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绘画基础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和经验不同,导致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统一的教学效果。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时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张,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绘画创作。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成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前前后后”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前前后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立体模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增强他们对物体前后关系的直观感受。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 前前后后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 前前后后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前前后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销烟画技法;2.能够在纸上运用“销烟”技法进行绘画;3.增强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传统的销烟画技法;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敏感性;3.运用销烟技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运用销烟技法进行创作;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老师拿出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绘画技法,引导学生了解销烟画的绘画技法及其历史渊源。

2. 学习内容(1)销烟画的绘画技法1.生火点燃香烟;2.在纸上构思画面;3.用烟灰或扑克牌将烟雾印在纸上,形成不同形状的灰点,作为云彩、山石、树木等的表现;4.用毛笔或钢笔在烟灰上运用水墨画出令人满意的图案。

(2)板材练习学生们围坐在教室中央,学生们一定浓烟,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沙盘或白纸上进行练习,通过板材练习,提高绘画技巧,形成自己的视觉语言。

3. 课堂练习学生们将板材练习的技巧运用到纸上,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创作,并自己加以评价。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简单点评,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发掘自己的创意和视觉语言,激发学生艺术创造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通过导入环节的画作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销烟画的绘画技法及其历史渊源,通过板材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视觉语言,全程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教学手段1.销烟画展示;2.板材练习;3.教学PPT;4.教学白纸和毛笔。

七、评价方法1.考核学生的图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2.考核学生的绘画技法、创作能力等。

八、教学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导入环节展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导学生了解销烟画的绘画技法及其历史渊源。

学习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销烟画的绘画技法,并以板材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技巧。

课堂练习学生将板材练习的技巧运用到纸上,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创作。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4课前前后后》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表现物体前后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合作意识较强,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开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创作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分组展示,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前前后后》和教学重点内容,如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观察和描绘技巧等。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物体前后关系的图片、绘画示范和练习题目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前后关系的概念,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绘画能力,但对于物体前后关系的理解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前后关系,并通过实践操作,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前后关系的概念,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物体前后关系的概念,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前后关系,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体前后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地展示物体前后关系;同时,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前后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绘画具有前后关系的物体。

3.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尝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5.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具创意的具有前后关系的绘画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位置观察角度绘画技巧线条、颜色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4课前前后后说课稿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前前后后》说课稿一、说教材《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

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遮挡”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以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完成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1、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2、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我采取了互动型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在创设情境中讨论、体验;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技法,以解决难点;在展示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

同时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对比”“协调”的美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

本课是先通过欣赏、了解、认识到画画、做做这一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可激发兴趣,提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说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感觉、联想和对比,来完成造型表现。

六、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探究性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 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 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前前后后一、教学目标1.掌握前前后后的基本概念及其画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正确观察并表现前前后后;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前前后后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并发挥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前前后后的基本概念及其画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正确观察并表现前前后后。

三、教学准备1.PPT资料;2.合适的画纸和颜料;3.教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老师拿出一张画作,请同学们观察画作,说出画作中的不同层次。

2.讲解(约25分钟)1.前后关系的概念介绍前后关系的概念,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树木、楼房等的远近关系,明确生活中的前后关系并在画作中加以运用。

2.前前后后和远近的关系通过介绍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例子,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

3.诠释前前后后的意义通过一幅画作中前前后后运用的深入解析,让学生明白在美术作品中,前前后后可以补充画面的视觉内容,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感。

4.前前后后的画法介绍前前后后的画法,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画法来表现前前后后。

3.实践(约25分钟)1.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在画作中运用前前后后的画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2.老师和同学评价作品可以请同学们讲解作品的特点和所表现的意思。

4.总结(约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于前前后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观察,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前前后后的概念和画法,并在实践中创作出了自己的画作,让学生在美术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由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举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更好的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并可以在美术作品中运用。

对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来引导和训练学生,提高学生们的美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空间表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前后关系,提高他们的空间表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前后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讲解: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介绍透视原理。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物体前后关系a.观察分析b.表现方法c.透视原理2.空间表现能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评价:以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交流评价:评价学生在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前后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并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学会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表现物体前后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学会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绘画练习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讲解:分析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讲解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3.实践: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题《前前后后》,同时要包含物体前后关系的知识点,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如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创意等。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1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课前前后后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课前前后后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课前前后后人教版【美术课说课稿】【引言】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第一课时的美术课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主题为“前前后后”。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和再创作形象,培养学生对时间和变化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培养时间感知能力;2. 创造出前后变化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表达对“前前后后”事物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2. 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变化的顺序和过程;3. 创作表达前后变化的图像。

【教学准备】准备画纸、颜料、画笔、海报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前前后后”是什么意思,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否有变化,如何表达这些变化。

二、展示与解读教师展示一组图片,例如一朵花的变化过程或季节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发生的变化。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并加深对时间和顺序的认识。

三、创作活动1. 提供材料:教师发放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用具。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带有前后变化的主题,例如种子发芽、小动物成长等,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前后变化的过程。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颜色、线条、形状等元素表达出前后变化的特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自己作品中的前后变化,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教学延伸】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以结合科学、语文等学科展开延伸活动,例如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引入自然观察和科学实验。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前前后后”的概念,还通过创作活动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也通过分享作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观察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教学难点
-观察物体前后关系的准确性: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物体之间的准确距离和层次,导致作品缺乏空间感。
-绘画技巧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表现前后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技术挑战。
-创作的独创性和个性化: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模仿或重复,难以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意。
举例:针对观察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排列,讨论并记录它们的前后关系。对于绘画技巧,教师应提供具体的示范和指导,如如何通过重叠、阴影等方式表现前后。至于创作的独创性,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讨论、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前后”这一空间概念。在美术创作中,前后关系是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重要手法。它是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对比和透视关系来实现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画作。这幅画作展示了前后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空间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前前后后》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空间》。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前后”这一空间概念,通过观察、表现、设计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描绘方法。教学内容包括:
1.认识和理解“前后”空间概念;
2.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前后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前前后后(说课稿)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材背景本教材为人教版(2012年)美术三年级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其中第五个单元为《前前后后》,主要讲述在颜色和线条的启发下,通过绘画的形式感受时间的流转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跨度,并由此识别与描述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时间元素;2.通过感知时间的轮廓、长度和速度,发现时间的特征和表现手法;3.在绘画技法运用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传达对时间的精准表达和演绎。

2.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部分内容:1.时间的概念和跨度;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元素;3.视觉语言中的时间表现手法;4.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跨度;2.感知时间的轮廓、长度和速度;3.识别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元素;4.熟练掌握视觉语言中的时间表现手法;5.熟悉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传达对时间的精准表达和演绎。

3.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先阅读本单元教学大纲,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素材和活动;2.学生准备:学生需准备好素描本、彩色纸、色笔等绘画工具。

(2)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介绍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学法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比较等方式,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时间元素,并在素描本中用简笔画的形式描述;3.艺术鉴赏:通过观看艺术作品,学习艺术家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对时间的理解和感受;4.教学讲解:向学生介绍视觉语言中关于时间表现的基本技法,如线条、色彩、图案等;5.绘画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尝试在作品中运用时间表现技法,通过对空间的应用,表达对时间的精准理解和演绎;6.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共同探究时间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美术课的第四单元——《前前后后》。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的前前后后变化和发展过程;2.观察图片及动画,运用创造性想象,表现自己对“前前后后”的理解;3.学会使用色彩和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重点1.观察细节,理解前后发展过程。

2.绘画表现技巧。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利用画面表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让学生把想象力转化为画面表现。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动画、图片及实物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具。

六、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先放置一些物品在讲台上,如一颗栗子、一个小苹果、一个大西瓜等,让学生看看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2.学习前的讨论与观察(10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中的事物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前前后后”的概念。

3.学习基本表现技巧(20分钟)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表现技巧,包括线条、色彩等。

4.练习创作(3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对“前前后后”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5.交流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交流他们对“前前后后”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技巧等。

2.评价学生绘画作品,包括技巧运用、自然形象表现等。

八、教学拓展可以结合学生的前一次绘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在本节课学习后的变化。

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4课 前前后后 说课(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4课 前前后后 说课(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空间描述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空间方位的概念:前、后、左、右等。

2. 空间方位的运用:通过观察、描述、表达,将空间方位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

3. 空间方位的表现形式:利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空间方位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空间描述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空间方位,并运用绘画元素表现空间方位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空间方位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前、后、左、右等方位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空间方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方位的绘画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间方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4课前前后后2. 内容: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空间方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绘画练习。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描绘空间方位的绘画作品。

2. 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讨论生活中的空间方位现象,增进亲子互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空间描述和表达。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4.前前后后一、说课背景1.教学班级和学生情况本次教学班级为三年级一班,学生人数40人。

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美术,主要内容是“前前后后”。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先后”和“前后”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表现事物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后”和“前后”观念,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先后”和“前后”观念的画面进行绘画。

4.教学资源本次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为课件和教材。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我将通过张三丰的故事,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先后”和“前后”观念。

张三丰,是中国武术中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被尊为太极拳的创始人。

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来拜见张三丰,请张三丰传授太极拳的精髓。

张三丰拿起一只杯子递给这位年轻人,让他慢慢地去倒茶。

这位年轻人认为这样简单的事情不需要讲究顺序,他随意倒了几次。

但是张三丰却说道:“茶倒完了,可是茶杯还没倒满。

”原来,张三丰早已经在杯子里放了一些小石子,这些石子陷入杯底,需要用不同的倾斜角度才能全部倒出来。

这时,这位年轻人才明白,原来在倒茶水的时候,要从先到后、从低到高的倒,这样才能让茶杯全部倒满。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先后”和“前后”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它的重要性。

2.讲解重点知识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看一些关于“先后”和“前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先后”和“前后”观念的理解。

同时,我还会结合课本的内容,讨论故事、诗句和名画中的“先后”和“前后”观念,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

3.实践环节在讲解了重点知识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先后”和“前后”的画面进行绘制,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绘画实践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注重表现画面的“先后”和“前后”关系,通过线条的位置和粗细、颜色的深浅、光影的对比和层次的运用等细节来表现画面的“先后”和“前后”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说课稿前前后后》说课稿
上前城小学官正举
一、说教材
《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
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

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遮挡”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以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完成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1、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2、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
我采取了互动型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在创设情境中
讨论、体验;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技法,以解决难
点;在展示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

同时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对比”“协调”的美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

本课是先通过欣赏、了解、认识到画画、做做这一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可激发兴趣,提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
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
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
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感觉、联想和对比,
来完成造型表现。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探究性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1、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一特点,上课开
始,出示图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羊羊运动会
场面。

首先选派喜羊羊和灰太狼来参加男子短跑比赛。


同学们猜猜谁跑得快。

学生大胆的猜。

播放课件,灰太狼
逐渐变小,学生观看后发现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并说出谁
在前面,谁在后面,引出课题《前前后后》。

2、探究性学习:
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谁跑的快的,说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的原因。

学生会发现灰太狼变小了,画面呈现出来灰太狼小,喜洋洋大,发现离我们近的喜洋洋大,离我们远的灰太狼小。

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板书:近大远小
继续比赛,展示课件红太郎和美羊羊参加女子组比
赛,学生再猜猜谁跑得快,课件展示美羊羊将红太郎遮挡
住,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说说你的
理由。

说明前面的物体会将后面的物体遮挡住。

教师总结: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也会
产生前后的感觉。

板书:遮挡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前前后后的现象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前前后后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前前后后。

(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欣赏。

课件展示。

提问: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试选择一幅进行分析。

赏析学生作品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同龄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在作品中表现前后关系的。

提问,我们在画画时候先画前面的还是先画后面的?
粘贴的时候呢?学生说,教师示范。

3、实践操作
作业要求: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1、构图要饱满。

2、要有前后关系。

3、要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在一旁,收集起来,下课后带走。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
题。

4、展示评价
将学生设计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优秀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不但可以使
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提高其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
生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及多种知识向学生介绍了“近大远小”及“遮挡”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创作欲望。

以学生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完成了一幅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优美的画面,丰富的知识,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并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