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中国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综合指数统计(二)
摘编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7》
每万人口结婚对数 每万人口离婚对数 (对/万人) 火化率 (对/万人 (%) )
82.7 76.5 62.8 73.9 81.5 78.7 71.4 81.0 80.6 51.7 89.5 65.6 115.1 81.2 65.8 67.4 101.7 87.3 73.2 71.5 81.4 85.3 91.4 88.0 127.5 93.5 90.9 87.2 83.9 103.1 91.9 89.3 30.1 48.7 41.8 29.5 20.8 39.0 36.6 47.3 49.3 34.1 32.7 26.3 35.1 24.9 22.2 25.6 29.1 31.1 28.4 19.3 23.3 18.1 45.6 35.9 34.0 25.0 10.5 26.6 19.3 25.6 29.0 39.0 48.3 89.7 81.0 38.7 11.6 49.6 97.0 65.5 65.0 100.0 93.5 100.0 75.8 84.6 28.6 87.7 20.5 54.3 18.9 98.2 28.7 6.0 35.0 37.6 37.6 22.2 5.6 24.4 11.7 19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中国2016年社会服务 每万人口流浪救助人次数 城市低保平均标准 (人次/万人 农村低保平均标准 (十元 ) /人· 月) (十元/人· 月)
24.1 151 8.4 11.9 36.9 19.6 14.6 9.5 7.8 10 17.5 13 20.8 15.5 14.9 10.3 17.7 41.5 96.7 19.2 20.6 11.3 14.3 20.9 26.7 14.6 18.5 28.8 10.2 22 18.5 26.1 49.5 80 78 50.1 44.1 54 52.3 44.7 53.6 88 61.1 67.4 49.7 51.5 48.1 49.5 42.5 48.8 43.1 57.6 45.8 46.7 46 42 50.7 44.2 69.4 47.9 41.1 40.1 41.6 38.4 31.2 80 75.5 28 27.1 35.1 32.6 28.7 31.6 87 54 60.8 32 32 27.6 31.5 25.7 31.9 25.7 44.5 24.9 34.7 30.8 26.3 26.7 22.6 21.8 26.7 24.4 24.8 28.2 25
中国人口质量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异质性分析
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3期·总第567期摘要:人口质量状态的量化是人口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文章从人口质量分析框架出发,在具有清晰外延和准确内涵的人口质量定义基础上构建出由3个维度9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人口质量的指数;研究过程中通过均值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测度1990—2016年中国总体层面及区域层面的人口质量指数值。
结果显示:人口转型过程中,中国总体层面人口质量水平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对人口质量指数有正向作用,但思想道德素质对人口质量指数有负向作用;中国区域层面各省份人口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人口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质量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口质量;人口质量指数;熵值法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3-0076-05中国人口质量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异质性分析曹献雨1,睢党臣2(1.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安710100;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1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BSH131)作者简介:曹献雨(1982—),女,河南原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史和公共经济。
睢党臣(1963—),男,陕西临潼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0引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7%,数量已达到2.3亿[1],2030年前后,人口负担系数回到1990年前后的水平,“人口年龄机会窗口”关闭,如果要继续发挥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须充分挖掘可以累积、可以叠加、可以递进、更具持久性的“人口质量红利”[2]。
提升人口质量是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6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两会精神摘要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回顾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指出“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
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
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
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
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016中国宜居城市报告最新排名
2016中国宜居城市报告最新排名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排名中,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前10名。
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此外,南京宜居性评价较低。
《报告》中透漏出哪些信息?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建设宜居城市道阻且长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报告》指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
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具体城市排名研究表明,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其中,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这方面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
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始终增进人民福进人的全不开的。
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显著提。
过,年,我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城,2019城镇民与民人入2.64,比2015年缩小了0.09;中等入群体2010的1亿人增2019的4亿人,成全最大规模的中等入群体的国。
4亿人的中等入群体,社会中国上,提高国民的质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的实,这群体大的经济,大的重要推力,是缓和经济下行的消费动力,保持经济繁荣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民入的增,我国规模大的升级。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41.2万亿,2015增36.9%不断化,恩格尔系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2015的30.6%2019年的28.2%,家电全面普及,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这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9年网上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比2015年增 1.74倍,今年网上零售更是乘势上升。
旅游消费不断,旅游经济稳步增。
这五,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累计超过249.8亿人次,增10.7%;出境旅游人合计超过7.8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8.3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208.3亿美元,年均增长4.5%O此外,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还体现在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上。
过去几年G,我国已让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全半上的4G基站和五分之三以上的光纤;我国从约5万个行政村未通宽带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5G通信从无到有,基站建设已超过60万个、5G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占比全领先、5G商用正式启动。
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第四版)教学文案
练习题2.1表2.9中是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Y)、国内生产总值(XI)、铁路里程(X2)、公路里程数据(X3)的数据。
表2.7 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1)分另腱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的数量关系。
(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练习题2.1参考解答】(1)分别建立亿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y与x1的数量关系如下:Y t =-3228.€2 + 0.05^1;Depen dent Variable YNetiod: L&astGq^iarBBOdle 03/12f16 Time 2232Sample: 19^42O1&Included o ba avalions: 23Variable Co«fficitnt3cd. Error t'Statistc ProbC-3228.021******* -3 6590^3 3.00JSX10 0501^10 血PVP ?1 879f1 D ODIfl R-squ^red0.9 5^231M早鬲n dependentvar T1Q03.7e-djEted R-squared0,955135s D dependent var11BG6.33S.E. cf re cression2469.548Akaike info criterion18 54440Sum Mqu自「gd「巨Hid1曲Schwair^ criterionLog likelihood-311.2&36Harnan-Qumn enter.16 56923F-Slausuc470.0 U0DurLiln-'.VolsDr seal0.215776Probf-statistic) D.dOUOJU建立y与x2的数量关系如下:歼=-39438.73 + 616525/^Dapan dorrt Variable VMethod. Least 3qusres□ate 03/i2ns lime 2235SamplE 1994 2016Indudcd ote BTVS I on >: 23Varasle Goernci^nr5td. Enor bSlatisic prob.p-*w-304337119&04?2 -23.220200.0003X261SS.25323E.e3iO 25 4?&47&.COODR-scjjared0.97DG57Mean dependent /ar1103176Adjusted R-squar&d机前9574S.D- d-ependentvar11&3 6.S23.E. of regrs55ion3035 056Aka ike in'o enter! on偲15738su-nsquarecresia86&70M4sen wan:rneriicnLoa I kelihood-206.BC9&Hainan-Quinn enter.1fi 16221F^tatisiic70ZD620Du j bm-^atson stat O.5cg7O6Prob FsiarsiQ0.000000建立y与x3的数量关系如下:Pi =-9106.17 + 71.64/^De pendeni Varkab e: YMstiotr LeasiscaresData: 03/12J-g Tirr»:223E sampleIncl idfld Dbwivatlans: 23Variable Coefiicent Stc Eiror 卜Static Prob.c-9105.1053170.97Z -23717270.0091X371 63»3810.20302 7 0213S8O.QOJOR-sau^red0 701250l.'eAr CPnen^ent\Ar110O376Aid justed R-squcr&d0.6670553,0. depenefent ver11&66 63S L cf regression5526.601AKsike irtc Qitenon2048810Sjn squared resid8.95E*-09Schwarz, criterion23.56684Log liKelihoo J-2330132Ha iriaii-Quinr Lii'.er.2951293 tat stir45泗曲Du^hm-Watson stat DR©也PrOj(F-sldlsiic)O.&OOJOI(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2016年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2016年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分析一、农村沼气、蓄禽粪便、柴薪、秸秆等占比达61%因为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对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和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相较而言,相关的基础性研究较为缺乏,主要的障碍则是微观数据的匮乏。
为了进一步深刻了解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和内在规律,辨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与政策空白,所以将此次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领域。
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方面,在采集的样本中,2013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量为1117.2千克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84千克标准煤。
其中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畜禽粪便、柴薪、秸秆等等,其占比达到61%,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能源供给。
而分列二三位的能源来源为煤炭和电力,占比分别为15%和11%,和生物质能占比的差距较大。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能源来源,如液化石油、热力、太阳能、管道气等等,但占比都相对较小。
能源来源方面是生物质能扛起了供给的大旗,而消费端则是炊事和室内取暖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农村家庭中的能源消费占比中,炊事和室内取暖占比均为44%,两者相加已占到能源消费的八成以上,而家电、热水以及制冷等其他方面能源消费比例都相对较小。
在能源消费总支出方面,2013年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支出的均值为1324元。
具体到能源种类,电力方面的支出最高,为542.87元,而生物质能在支出方面又有着较小的比例。
对于生物质能目前的情况,魏楚分析,在农村家庭中,柴薪、秸秆等生物质能的原料来源相对广泛,而且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主要是炊事和室内取暖两方面,加之生物质能的成本较低,使得生物质能在农村家庭的能源供给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另外,魏楚强调,由于生物质能相较于商业能源而言能源效率较低,空气污染较重,未来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应是推动传统生物质能高效清洁利用,以及向现代商业能源转型。
例如可以推动和扩展人口密集区的局部集中供暖模式,改善天然气和液化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炊事燃料结构,还可以改进现有的能源平衡表核算方式,将非商品化能源纳入其中,以全面反映我国能源消费状况等等。
(EQ-5D)应用介绍
Asia
EQ-5D
由于还没有适合中国人群的效用值换算表,导致
EQ-5D在中国的应用严重不足。那些仅有的研究多
用来评价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用来描述生存质量, 进而将其转换成效用值进行成本 - 效用分析的研究
Europe
非常少见。
Part 02
构成
EQ-5D 由问卷和效用值换算表两部分组成。问卷调查结果可 以用来描述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获得 EQ-VAS 得分,使用效用 值换算表则可进一步获得 EQ-5D 指数得分。
李明晖,罗南.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应用介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
余倩,范小玲,张曦,金承刚. 成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转归状态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评估[J]. 中国卫生经济,2016
官海静,刘国恩. 中国四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5
朱银潮,沈毅. 2型糖尿病患者的EQ-5D量表结构效度分析[J]. 浙算表是目前受到公认的 较好的换算表,广泛地被没有换算表的 国家和地区使用,也常常被有换算表的 国家和地区用来做敏感度分析。 美国的 TTO 积分换算表是最近 发展起来的。
03
美英日TTO积分换算表
EQ-5D得分与健康状况
以美国积分换算表得到的按照 243 种健康 状况的EQ-5D 指数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的示 意图,该图反映了三国 EQ-5D 指数得分 随着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Part 04
举例
使用 EQ-5D 人群偏好量表测量并分析乙型肝炎4个不同 状态下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为加快我国慢乙肝卫 生经济学评价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04
研究方法
疾病状态
本研究主要测量乙肝疾病过程中的4个状态下患者 的生 命质量效用权重,即: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 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餐饮投诉居服务类首位——中国质量万里行2016年第12期投诉统计分析报告
Complaint Report投诉报告真相餐饮投诉居服务类首位——中国质量万里行2016年第12期投诉统计分析报告文/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2016年11月16日至2016年12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共收到投诉8051例。
报告期数据显示,本期消费投诉量较上期相比增加1179例,增幅为17%,环比涨幅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投诉总量上涨3784例,增幅为88.68%。
在具体的产品服务方面,同比增幅最大的投诉集中在消费者餐饮服务、家电维修方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对消费投诉诉求的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要求投诉目标进行退货退款的比例为29.57%,这意味着,近三成的消费者在本期购买商品后出现要求退货退款的情况。
分投诉渠道消费投诉: 微信端投诉占11%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的多种渠道的入口中,消费者分投诉渠道的投诉案例数据中显示,微信端收到消费者投诉的11%,其他近九成消费者仍然习惯Complaint Report投诉报告活动协办使用网页端录入消费投诉。
分消费商品性质投诉:餐饮服务投诉居服务之首按照消费者商品性质划分,消费者投诉主要可划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类别。
根据历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消费者投诉量的数据不难看出,商品质量问题已经长期占据消费者投诉的主要方面。
本期数据报告显示,商品质量问题占据平台消费投诉量的84%,与上期占比数量一致。
投诉量位居前10的商品和服务是:家电行业、房产家居、医疗健康、食品烟酒、旅游教育、IT通讯、网络服务、汽车行业、金融保险、服装美容。
这10类商品和服务投诉量总和占投诉总量的87.3%。
此外,十大行业投诉占比明显的商品和服务是:家电行业459例,I T通讯1381例,汽车行业326例,网络服务2780例,房产家居294例,食品烟酒426例,医疗健康78例,服装美容541例,金融保险333例,旅游教育381例。
I T通讯、食品烟酒、医疗健康、服装美容、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出现明显增长。
新最新时事政治—恩格尔系数的知识点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消费水平提高B.收入差距缩小C.食品支出减少D.生活成本下降2.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1日讯,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其中显示,我国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推断①消费结构渐趋改善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消费类型走向单一④食品消费支出减少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下表为2017年上半年某家庭支出的情况(单位:元)该居民家庭2017年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为A.19%B.25%C.20%D.16%4.某市2014-- 2017 年人均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如下:从表中可以推断出2014- 2017年该市①食品支出总量减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②居民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可能增加③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长④居民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加明显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2018年春节,中国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吃大餐、穿新衣、用新物,而是更希望吃得健康、穿得时尚、用出品位。
有机杂粮、绿色蔬菜、时令水果等绿色健康类食品销售红火。
这说明居民A.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B.消费观念更新,绿色消费成社会时尚C.消费层次提高,生活的品质普遍提高D.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6.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我国经济迈过了90万亿元的重要关口,人民的日子更加美起来。
2018年,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28.4%,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足标准。
如图是2010-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走势图,该图表明我国①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③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④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分析下面某市家庭消费开支比重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家庭消费结构与家庭收入变化存在紧密的联系②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促进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③家庭收入的差别会影响家庭消费对象的选择④食品消费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存在着此消彼长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8.中国旅游学者刘思敏受到恩格尔系数的启发,提出了“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中国居民膳⾷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2016年中国居民膳⾷指南解读膳⾷指南(⼀):⾷物多样,⾕类为主1膳⾷指南(⼆):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活3膳⾷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4膳⾷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6膳⾷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膳⾷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尚9居民膳⾷指南(⼀):⾷物多样,⾕类为主⾷物多样是平衡膳⾷模式的基本原则。
⾕物为主是平衡膳⾷的基础,⾕类⾷物含有丰富的碳⽔化合物,它是提供⼈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物来源。
关键推荐◇每天的膳⾷应包括⾕薯类、蔬菜⽔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坚果类等⾷物。
◇平均每天摄⼊12种以上⾷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薯类⾷物250~400g,其中全⾕物和杂⾖类50~150g,薯类50~100g。
◇⾷物多样、⾕类为主是平衡膳⾷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每⼀种⾷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
只有⾷物多样,才能满⾜平衡膳⾷模式的需要。
中国的平衡膳⾷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营养素参考摄⼊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物资源和饮⾷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物种类和⽐例,能最⼤程度地满⾜⼈体正常⽣长发育及各种⽣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管疾病、⾼⾎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中50%以上的能量、蛋⽩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薯类及杂⾖类⾷物。
⾕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
全⾕物富含维⽣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
杂⾖和薯类以碳⽔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主⾷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物中获得。
⼈类需要的基本⾷物⼀般可分为⾕薯类、蔬菜⽔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坚果类和油脂类五⼤类,不同⾷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中国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 粮食产量 (可比价 (万吨)( ) 油料产量 上年=100) (万吨) 棉花产量(万吨) 糖料产量(万吨)
90.1 103.3 103.5 97.4 90.8 100.8 102.5 103.7 104.4 102.9 104.3 103.2 103.2 105.5 103.4 104.1 104.5 104.9 103.6 104.5 104 106.2 105.8 112.6 104.1 104.2 105.4 104.4 106 103.1 103.3 53.7 196.4 3460.2 2100.6 99.2 3466 752.2 650.9 4700.7 1360.2 177.9 1318.5 3717.2 6058.5 3417.4 2138.1 5946.6 2554.1 2953.2 1166 3483.5 1192.4 1902.9 101.9 1228.3 1140.6 103.5 370.6 1512.3 2780.3 1521.3 0.6 1.6 156.5 81.3 0.9 131.9 29.1 31 326.8 113.3 11.2 15.4 82.5 21.7 214.8 122 619.1 329.8 242.9 62.7 311.3 103.4 68.5 6.2 63.8 76 30 14.7 71.4 220 68.9 0.01 2.3 30 0.11 0.03 7.4 1.7 0.01 54.8
0.9 0.1 0.0003 3.4 2
359.4 0.02 0.3
蔬菜产量(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183.6 450.4 8193.4 2257.5 334.2 5593.9 1865.1 1951.6 10327 3569.1 579.8 1294.5 852.4 936.8 2774.7 1420.2 7807.6 4001.7 4196.4 1875.1 4388.6 1878.5 1968.6 70.7 1896.2 1951.5 170 593.1 1966.5 1502.3 2928.8 79 61.5 2138.5 802.3 50.6 893 724.3 853.8 3255.4 1717 395.4 840.8 241.1 259.9 1043.5 617.4 2871.3 1010.4 1048.2 408.7 979.3 243.9 759.1 1.5 2017.8 738 4 305.8 1791939.2 1575.7 62.6 1331.5 434.3 681.7 2540.8 1221.8 267.1 376.2 1252.8 1854.8 1375.7 788.6 2611.3 1715.2 1762.7 627.4 2551.7 797.2 1141.8 113.8 695.9 299.7 165.7 131.7 653.2 1202.9 1266.4
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16年至2020年
居民消费价格月度 城市消费价格月度 同比涨跌(%) 同比涨跌(%)
农村消费价格 月度同比涨跌
(%)
1.8
1.8
1.5
2.3
2.3
2.2
2.3
2.3
2.2
2.3
2.3
2.4
2.0
2.0
2.1
1.9
1.9
1.9
1.8
1.8
1.5
1.3
1.4
1.0
1.9
2.0
1.6
2.1
2.2
1.8
2.3
2.3
2.0
2.1
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 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 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 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 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 目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 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 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
2.8
2.7
2.7
2.7
2.9
2.8
3.1
2.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6
3.5
4.6
4.2
5.5
山东省17地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山东省17地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韩悦【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一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质量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评价,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2016年山东省各地市的统计数据,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卫生机构数、艺术表演团体数、文化站数、普通中学教职工这9个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几大主要因子.并据此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排名和评价,提出各地市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期刊名称】《泰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10页(P76-85)【关键词】山东省;生活质量;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作者】韩悦【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7Calbraith J K在1958年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1],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基础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具备了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之后,生活质量一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
而近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早在2002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就在国内提出城市价值链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
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城市价值是否最大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的发展过程,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确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2]一、生活质量的内涵生活质量代表着居民对于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成果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将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落实到人民身上的重要方式。
生活质量一词是对城市各个方面发展程度的考量,也是对每一个居民生活现状的关注。
2016年中国环境公报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 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加大环境治理 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 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 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 赢之路。
二是健全环境预防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绿色 制造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 6500 万吨、煤炭产 能超过 2.9 亿吨。出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 一步上升,煤炭消费比重继续下降。新增部分地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严格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地区战略环评。环境保护部对 84 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进行批复,涉及总投 资 9108 亿元,对 11 个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 970 亿元。31 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 420 个地市级的环保 部门与环境保护部实现环评审批信息每周联网报送。全国环保系统 358 家
文字摘自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 作报告》,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摄
1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6
综述
环境保护
2016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 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 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 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6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
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
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
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其中,微观部分主要围绕居民对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消费信心指数”、“未来竞争力预期”、“物价变动承受能力”和“社会治安安全感”8项指标;而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4项指标是关于国家和外部的大环境,可列入宏观环境评价层面。
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对国家宏观环境的评价更高,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党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得分明显高于其对自身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得分。
二、城乡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大致相同,城市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强本年度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除了面向城市居民以外,还探测了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感受。
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为3.63分,与城市居民(3.64分)大致相同。
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活满意的程度上略有差异:数据显示,有更多的农村居民对当前生活总体满意度感觉“一般”,这一比例为26%,高出城市居民(17.6%)近10个百分点,而对于生活总体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加总为65.7%,在城市地区,对当前生活明确认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群比例则相对更高(71.6%)。
城乡地区居民对于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大致相当,城市地区的比例约为一成(10.2%),农村地区的比例则是7.6%。
从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来看,城市居民对于涉及自身生活以及个人发展状况的微观因素满意度得分均相对较高,其中关于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则相对较高。
注: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三、社会问题关注点开始分散,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受关注2016年的数据显示,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其比例分别为29%、28%和27.3%。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所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比例均没有高过三成,较往年来看,本年度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度被大大分散。
公众对物价的关注有所提升,从去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关注度也增长了2个百分点(21.9% 24%)。
此外,反腐败问题排在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第五名,公众对此的关注度从去年的25.2%下降到21.3%。
与前两年有较大变化的是,社会稳定问题重新引起了城市居民的关注,关注该问题的城市居民比例为20.5%,排在第六位。
而近年来持续备受关注的医改和就业问题,在本年度均跌出了前六位。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第二部分:消费信心指数四、城市居民认可当前的消费时机,消费信心达新高根据我们对城市消费信心指数的长期考察,近十年间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基本上可以以2013年为节点划分成两个阶段: 2007年至2012年基本处于稳定持平状态,2013年开始出现稳定增长。
2016年的消费信心指数为3.45分,达到了最近10年以来的最高峰。
消费信心的增强,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上得以体现出来。
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示,2016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在投资和出口依旧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突破70%,达到73.4%,同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得分变化趋势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有信心,1分表示没有信心。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消费信心指数由消费时机认可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和国家经济状况评价三项指标构成。
在2016年的数据中,三项指标的得分均有一定提升,其中消费时机认同度的得分时隔6年后第二次破“3”,达到新峰值3.05分,较上一年提高了0.17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而不是个人经济状况。
2016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中,国家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81分,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52分。
因此,消费信心的提升应该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这是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直接途径。
二是要回到根本问题上来,通过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微观指标的改善,增加居民对未来生活的确定感,让居民敢于消费。
只有两者合力,才能切实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第三部分:热点话题五、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比例超过六成自国家决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来,延迟退休一直是我国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本次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当中,零点继续关注这一热点话题。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城市居民反对延迟退休,其比例达到62.4%,而支持延迟退休的城市公众仅有18.2%。
另外,16.5%的城市居民对于延迟退休没有过多想法,持“无所谓”的态度。
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仍多出于对个人经济压力和年轻人就业机会的考虑,认为“还要交养老保险,经济压力太大了”的比例接近一半,达到47.4%(2015年45%);而认为“老人延迟退休,占用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的比例也突破三成,达到32.7%(2015年32.8%)。
另一方面,认同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还是主要从老年人和国家的视角出发,因为“可以让老人继续工作,发挥点余热”而支持延迟退休的比例是41.6%(2015年44.3%);其次是因为“国家养老金压力太大,可以减轻国家负担”,比例是27.2%(2015年31.5%)。
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当地居民反对延迟退休的呼声越高。
生活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的一线城市居民明显排斥延迟退休,反对者的比例高到84%,支持率则仅为 6.9%。
在生活更加安逸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不少当地居民对于这一话题表现出更强的承受力,选择“无所谓”的比例达到21.5%,同时持反对意见的比例也相对较低(53.9%)。
图不同线级城市居民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中不同职位群体对延迟退休的反对态度均过半,其中公司的一般职员态度最为激烈,不支持的态度达到68.3%;其次是普通劳动者,其比例为67.8%。
另外,企业的中坚力量,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最为积极,持支持意见的比例分别是23.1%和22.5%。
可以看出,企业职员对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存在一定的意见分化,相较于一般职员,位于企业中坚层,对于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的管理技术人员更希望继续发光发热。
图企业中不同职业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6《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一道“您希望自己在什么年龄退休?”的自填题。
结果显示,60岁是最受城市居民支持的退休年龄,其比例达到29.1%,其次是50岁(28.4%)和55岁(20.8%)。
不过分性别来看的话,男性居民最支持在60岁退休,其比例高达43%;而女性居民最支持在50岁退休,其比例是44.9%。
考虑到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即为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周岁,可以说,当前的退休制度仍然最受支持,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仍欠缺民意基础。
六、网约车新规对深度用户的心理冲击较大,但未影响使用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正式施行,网约车再次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
在本次调研中,零点设计了一系列题目,试图了解《暂行办法》出台之后,网约车用户的心理变化和出行模式选择。
研究中,我们按照过去一年中对网约车的使用频次将城市居民划分为网约车的“深度用户”和“浅层用户”。
“深度用户”是指那些每周或每月利用数次网约车,高度依赖网约车出行的人;而“浅层用户”是指那些一年或更长时间之中仅利用数次或从不使用网约车的人。
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网约车“深度用户”占比27.9%,而“浅层用户”占比为72.1%。
其中,“深度用户”主要是生活和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群体,他们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且收入达到中高水平。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暂行办法》对“深度用户”在网约车选择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担心“网约车费用会越来越高”和“网约车减少,约到车的概率会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51.8%和42.6%。
这两个比例均高于“浅层用户”10个百分点以上(34.6%,21.7%)。
图公众对于《暂行办法》施行后网约车变化的看法比较(%)注:本题为多选题,选项比例之和大于100。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不过,《暂行办法》虽然对“深度用户”造成了一定担忧,但是并没有降低他们利用网络专车的积极性。
相反,认为利用网约车出行频率“不会变化”的“深度用户”比例依然高达40.3%,而认为“会增加很多”(1.7%)或“会增加一些”(29.9%)的比例也达到31.6%;仅25.9%的“深度用户”考虑减少网约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