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
范多伦是1950年月美国哥伦比亚高校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
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
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也是我如今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认真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整个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
”不管是速读还是认真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
认为可以认真读的书不过一千本。
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状况叫可怜。
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养分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学校生的阅读力量。
检视阅读是速读的力量,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也许上了解到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
在这本书的最终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
有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肯定是读得好。
有些书必需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开心阅读。
我的好伴侣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终一段给他致谢。
感谢你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写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历久弥新,堪称经典之作。
最近,我只阅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以及《阅读的层次》,书中的金句在耳畔时常回想,细细品尝,深有感受。
阅读,为什么而读?爱看书,关注儿童阅读的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纪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
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
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
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
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
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
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
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
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
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
快餐式消化学问已经成了接受学问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名目,扫瞄下来,发觉这其实是一本有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
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育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名目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的确有点难理解。
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名目,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名目,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名目从而思索之前的内容,在理解名目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需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
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消失这种现象,是由于阅读缺乏主动性。
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成人,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比方刚读这本书的我,看名目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
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爱好。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需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示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精选《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在历史上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纸和文字结合的信息媒介——书对人类的有益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了,或许我还得更正一下我的说法,文字和承载文字的载体。
诸多名人关于书的赞美也毋庸我再三提起了,毕竟我们这一代是在书中,而不完全是数字机器中成长的。
书不会离我们太远,它是可以随时阅读的。
它又是谦逊的,不会像现代传媒如电视、互联网一样步步紧逼,让你难以思虑。
可是我们真的在阅读一本书吗?或许我们只是习惯性地翻阅浏览罢了。
我是一个电子阅读的资深老手。
可当你问我究竟看了些什么时,我什么也记不住。
只有那些我特意摘录注释的,我或许能言一二。
读纸质书是有记忆的,至少是有机体上的记忆。
某年月日,翻过一页,遇见平淡无奇的文字排列而成的文章时,突然有些感动。
或许这是我的愚蠢。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写给“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
换言之,是写给想从书中获得什么,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或应付作业要求的人。
为什么这种人还存在呢?是传统文艺范的习惯根深蒂固?还是对于“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的疑心难以消除呢?“博为蔽,浅为蔽〞,换句话说可以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艾德勒和范多论认为,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信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污染,或者说信息爆炸。
在中国,不知什么时候,公共知识分子——公知就戴上了帽子,开始有些名声狼藉了。
确实,那些“从独创的华美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都有些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甚至“找到所需要的适当言论,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的得宜〞。
简言之,他们在欢庆,有人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或许在他们看来这种权利是非常痛苦的。
艾德勒和范多伦大声疾呼道:“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的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
〔工具书的帮助除外〕〞大多时候,只有我们去读我们读不懂的书,我们才是为增进理解力而读,否那么,不过只是已有知识的回忆罢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篇1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
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
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
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
”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
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
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
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
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
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
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最新版】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读书笔记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读书笔记范文,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尽管在读书的时候愿意为一本书写下读后感的想法是如此强烈,但是我还是在提笔前犹犹豫豫,特别是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
在这本书之前,我试图为《论自由》写下读后感,但是因为书的序有太多太多需要一读再读的东西,序里引用的原文的很多句子,总是被我品读多次,内心给予最真诚的赞美和认可。
在我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之前阅读的场景一再出现,我知道我同意如果这次我仍旧像以前一样,认为一本书好,就照本宣科地把妙言警句摘抄下来,攒凑成一篇读后感,这样的效果如同我没有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
事实上,我之前的读后感多是这样的形式。
我还记得当初把这本书加入书架的所想:读书嘛,谁不会?况且我自认为喜欢读书,勤于读书。
待到我在当然啦,使用“阅读层次“而非”阅读技巧“,是在我读完之后由衷佩服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尽管分析阅读是在1970年再版时加入的,我认为这部分是本书写得最好,最优秀的部分。
基础阅读停留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检视阅读要求在短时间快速阅读,抓住文章重点,以便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阅读下去;主题阅读则是高级阶段,通常适用于准备就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往往需要在多本著作之间互相参考,得出自己研究成果和写出自己著作。
分析阅读要求读者全身心投入阅读,我想,这样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国富论》或是《资本论》所需要的思想准备和方法,是追求理解力的优质阅读。
阅读行为要围绕一系列的积极行动:比如了解书的主题,列出书的纲要,诠释书的内容,与除了类似笔记性质的总结规则以获取书本传达的知识外,因为是优质阅读,在读完书与在结束阅读层次讲解后,列举了阅读不同题材书籍的办法,尽管我们不需要像赵括一样完全照搬本书给的建议,但是遵循一定的方法仍旧会让我们的理解力有所提高。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退伍后我踏上了工作岗位,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什么都好像改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
读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家住远方的战友,虽然偶尔能想起但却又不常联系。
从以前热闹喧哗到现在渐行渐远,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我们之间产生那么远沟壑?说实话我自己真的不知道。
偶然之间碰到一位良师在给我上课的时候谈及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益处我才感觉到真的好像很久没有捧起一本书,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灵感更是无从谈起。
良师在上课之中推荐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可真是我需要的,既然要拾起那就从头开始,从如何阅读开始。
我这个人读书习惯和我打乒乓的习惯一样,快、急、躁。
一本字典厚的《三国演义》我竟是能5天从桃园结义看到了三国归晋,里面的内容细节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但这次既然诚心诚意的静下心要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也是颇费功夫,甚至带着一点仪式感的打开快递并叮嘱儿子一起看,并不准其将书带进厕所,一是怕捧书久坐对身体不好,但主要是嫌弃那污秽之气染坏了这书香之风。
其实在提笔写读书感悟的时候这本书我还是没有全部看完,我也不准备为写感悟去加班加点、或者一目十行的去看完它,因为这于我的初衷不符。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小学、初中9年的学习生涯,应该把绝大多数的阅读本领学会了。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仅仅能达到阅读的第一层次,那就是基础阅读。
作者认为,阅读可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而基础阅读又分四个阶段,分别是阅读准备阶段、会学习读一些简单读物阶段、快速建立字汇能力阶段、精练与增进前面技巧阶段。
回想自己的阅读,似乎一直在阅读的第一层次基础阅读上徘徊,用作者的话来说,还没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所以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提高。
我是这样的感觉,我想一定也会有很多的人与我有同感,看来阅读是无止境的,真的得好好修炼,才能进入阅读的更高层次,也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进步。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通用4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通用4篇)第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
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
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
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
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
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
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
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
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
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
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
这点并不难理解。
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
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一直很喜欢“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这些词,就像蜜蜂一样“百花成蜜”,就是那种“富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多读书。
家里虽然藏书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数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
有时候刚刚拿起一本书,也会被其他的事情耽搁,而中断了阅读。
加上自己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尽管教过学生默读、速读、浏览等,但是却落实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读书较多,终于读完原版《基督山伯爵》。
一套四本,是我读得最快的书,同样带给我烦恼最多的书。
精彩的对话、复杂的角色、戏剧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
因为没有借到第一本书,只能在手机上看电子版,后三本书看的是夜以继日,有时候做饭的间隙也会翻两页。
连日的“追剧”终于让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痉挛地跳动。
加上那个医生“骇人听闻”的诊断——眼肌痉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面瘫。
这真让我心有余悸,对书籍也是爱恨交加。
看着那些包装完好的书,在书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会和它们一样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负了作者,辜负了时光。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质量,收获阅读乐趣呢?我的棘手问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让我针对某一种类型的书籍,有了很实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经。
故事类的书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虽然情节会有虚构,但是它总是在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
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实拥有的还要丰富,那些在面具下潜意识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们总是怀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对阅读故事建议,我记住了四个问题: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关?这几个问题就关于故事的情节,关键的事件、人物,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和在读书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就很好的解决了。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五篇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五篇第一篇: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1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青菜。
“同学们暑假要怎样过得好呀?”我想:这个应该是很多同学想了好久的问题。
我想有的同学会这样想:过暑假我要赶快把所有的作业做完了才能玩得开心,因为我要到江门购书中心看一本好书,因为读书读得多了我知识就会更多,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放暑假了我要出去玩!“这个同学的想法是不对的!第一个同学的想法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写完作业就能玩,就能到江门购书中心看一本好书了。
其实看书也有乐趣!因为书里有我们的没见过的故事、作文、画片。
所以看书也快乐的乐趣。
比如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就要把读书的时候心情要非常变得虚心,释放出来。
平时,我最喜欢看杨红樱啊姨所写的《笑猫日记》,还有《男生日记》,我看的心情非常兴奋,因为我想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比如杨红樱啊姨所写的《笑猫日记》中的《塔顶上的猫》里面所说写了笑猫,它很多的心情,这只猫是用笑来表达。
它用笑来表达的。
它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
它是一只思想的猫,它相信格决定命运。
它喜欢观察人,也能听说的话。
它的主人是杜真子,笑猫以前是住在杜真子家,因为杜真子的妈妈不喜欢笑猫就把笑猫赶出家门,而且她经常伤害笑猫的自尊心。
从此笑猫就离开了杜真子家。
杜真子的妈妈有个姐姐,她很美丽、优雅的女人。
她有一颗童心,就是活到八十岁,她的心也不会老。
她尊重孩子,杜真小特别喜欢她,她有一个儿子他叫马小跳。
笑猫喜欢到她家住,她也欢迎笑猫去她家住。
所以笑猫搬到马小跳住,杜真子经常去看笑猫。
看!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是多么重要!我读了这本书我的读后感是:童心是多么重要啊!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2《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只有区区几万字,但却稳稳的抓住了你的心,甚至可以说,它是继《谁动了我的奶酷》之后,又一部激人奋进之力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有感范文最新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有感范文最新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下面给您带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有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有感范文1收敛性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解;愈是理智地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焦点将愈聚敛而清晰。
发散性的问题没有正确而唯一的解;有知识与智慧的人愈是研究这类问题,会发现并提出愈多相互冲突的答案。
发现这样的情形,问题不在于这些专家,而是问题本身的性质。
收敛性的问题也就是不容易受不确定因素干扰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比较单一、变量少、且可以通过逻辑表达出来并解决。
比如我从哪里来(闵行来),要去哪里(要去徐汇);而发散性的问题是变化的、因个体差异答案也不一样,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清晰表达解释的问题。
比如我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寻找人生的意义)。
这段话解开了一直困扰我这些年的疑惑,为什么总是努力解决了问题之后,觉得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或是原来的问题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从而导致自己在问题上一直处于紧张、无力的状态。
我之前拼命想寻找一个收敛性的答案,而事实上并不存在,对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接受答案的不确定性。
第一遍读完这本书,在工作方面让我意识到了,由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组织适应问题的存在(我也明确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目前一些人生方面的疑惑(有点意外),诸如开放性的问题的确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且书中也有指出不要一味地依赖系统思考,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开放性答案的体现,系统思维不是万能的,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会是一种趋势。
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在400页被指出——传统的组织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类需求的前三个层次:食物、安全和归属感;这些在现在的工业社会大多已不成问题,因此使得目前组织难以真正要求员工忠诚和奉献。
除非组织开始致力于自尊和自我实现这类高层次的需求,否则目前管理方面的纷扰还会继续下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
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
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
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
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
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大学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大学生篇一《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一本叫《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刚开始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读个书谁不会啊,还用得着专门写本书来讲?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哎呀妈呀,自己以前那根本不叫读书,顶多算是翻书!这本书告诉我们,阅读可不是简单地把字过一遍,而是要带着思考,和作者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就像作者说的,也许我们读了很多书,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那可能啥也没捞着。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之前读的那些书,是不是都白读了?比如说,以前我读小说,可能就是被情节带着跑,看完了也就完了。
但现在我觉得,我得去琢磨作者为啥这么写,人物的性格咋就那样了。
这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花园,每一朵花背后都可能藏着秘密。
还有啊,书里说阅读分好几种层次,我以前可能就在最浅的那一层扑腾。
现在我觉得自己要努力往深了游,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宝藏。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觉得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可能还需要点时间。
也许会遇到挫折,也许会想放弃,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总之,这本书让我对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刚刚踏上寻宝之旅的新手,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但心里充满了期待。
你们说,我能找到那些宝贝不?篇二《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如何阅读一本书》。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寻思着:“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读书嘛,谁不会!”可越往后读,我越发现自己之前那读书方法简直就是瞎胡闹!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严厉又贴心的老师,把我从阅读的迷雾中拽了出来。
它告诉我,读书可不是随便翻翻,得动脑子,得跟作者“打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读着读着,可能觉得作者说得不对,这时候就得勇敢地提出质疑:“嘿,你这说法我可不认同!” 这多带劲啊!以前我读书,那叫一个囫囵吞枣,一本书看完,可能只记得个大概。
但现在我明白了,要精读,要细嚼慢咽,就像品尝一道美味的大餐,每一口都要品出滋味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精选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精选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
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
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
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
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
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
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
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心得(精选8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心得(精选8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心得精选篇1《如何阅读一本书》讲一本讲读书方法的书。
平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时,会感觉只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这本书,收获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没读的区别不是很大,这就是对这本书的浪费,书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的,然而有时只注重于阅读,而不注重于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就相当于没读,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这本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一本书,发掘书中的知识,深刻地理解一本书,与作者共鸣。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读书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只要具备识字的能力即可。
而检视阅读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阶段需要知道书的种类以及书的主题。
分析阅读本书用了大幅度篇章来介绍,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该过程不受时间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
分析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要剖析书中的知识,从一个读者的视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图,要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答案。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它总存在很多瑕疵,我们需要对书的作者提出质疑,这个质疑一定是承认作者的一些和假设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毫无根据。
经过分析式的阅读,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当然这些过程需要对书中的知识了解的十分透彻并且拥有自己的见解。
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过程,但是完成了主题阅读过后,就会对该主题十分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该主题上称之为“大家”也不为过。
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整本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这四个问题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从最初阅读,我就对它充满期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渴望自己有更好的阅读能力,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多书。
我更幻想自己看完整本书之后,阅读能力马上就能有一个飞跃。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提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可当我试图运用作者总结的方法去阅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很好的运用。
最初我以为只是对作者总结的15条规则不够熟悉,后来我意识到用作者总归的规则去阅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大减慢了。
这和我最初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驰,因为在我之前的观念里,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是成正比的。
虽然在阅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我了解到作者范多伦的观点:阅读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阅读速度越快就越好,阅读追求的是质量,是阅读中的思考,是需要带着问题去和作者对话,阅读是一门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理解力的艺术。
但是我最终体会到:去明白了解作者的观点到自己内心完全接受并付诸行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作者范多伦的观点,我就觉得是正确的,也是接受的,但在具体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障碍。
这正是我当时内心尚未真正完全接受“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去阅读”这个观点,
而只是停留在如何更快更多的获得书里的资讯,我内心还是限制在急于追求阅读数量。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阅读目的。
我为什么要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呢?我发现自己会因为阅读完很多本书而沾沾自喜,我开始反省自己。
阅读过多少本书对我而言不过只是一个数量,充其量只是我对这些数量的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已。
只有当书里的内容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阅读能力。
当我自己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能真正达到统一的时候,作者指引的方法才会有效。
这时我发现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明确:指导阅读者如何进行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就是提高理解的阅读,与一般阅读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主动思考,增进理解力。
这时我就愿意放慢阅读速度,去以提升理解力为目的进行阅读。
作者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的概念帮我们更好的逐步进行阅读训练: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阅读的层次是递进的,在高层次的阅读中一定会包含低层次的阅读,每个层次的阅读都是不容或缺的。
基础阅读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能顺利阅读本书的基本都达到了基础阅读这一层次。
检视阅读作为分析阅读的基础,其中包括两个步骤:略读和粗浅的阅读。
略读可以使我们了解书的架构。
通过阅读书名页、序、目录
页、索引、出版者的介绍、摘要说明、最后的两三页以及选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阅读,这些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略读后判段是否需要进入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即快速通读,即便有不理解暂时跳过,通读完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整体的了解,这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到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十五个规则。
读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带着四个问题去阅读:1、书的主体是什么?2、具体如何描述的?3、真实吗?4、和自己的联系是什么?其实仔细分析这四个问题也是和分析阅读的十五个规则呼应的。
通过前四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来回答问题一,了解架构大纲;规则五到八(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可以回答问题二,阐释本书内容;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规则正好回答问题三和问题四,思考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以及和自己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理解力。
主题阅读作为阅读的最高层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进行主题阅读的书籍不一定需要先进行分析阅读。
可以通过检视阅读后挑选出书单,进入到主题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不只是在读一本书,而是读一组书,可以是不同书里的某些相同主题的部分。
总之是书为读者所用,而非单纯地从一本书中获得什么,这也是阅读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们阅读的书
籍,值得一遍又一遍阅读,或许第一遍第二遍会觉得晦涩难懂,当充分理解并且愿意实践以后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前提是你是一个想要提升理解力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