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_李志鹏

合集下载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井方法——以铁边城地区延8储层为例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井方法——以铁边城地区延8储层为例
量 为 8 .% , 中 、 粒 为 主 , 度分 布 区间 主 要 为 05 以 细 粒 02 ~ . rm。碎屑 成分组 成 中 , 英 含量6 . , .5 05 a 0 石 86 长 %
系 组
以上 , 砂体 垂 向上 未见 吉尔 伯特 =层 结构 . i 为典型 的
浅水 三 角洲 沉积体 系 ,可识 别 出上 三角 洲平 原分 流
三 角 洲沉 积特 征BA。研 究 表 明 , 水三 角洲 是三 角 o1 】 浅
数 条 河 流入 湖 , 水 成湖 , 洪 水 期 汪 洋一 片 , 枯 集 在 在
水 期河 流纵 横 , 湖泊 星罗 棋布 。 进入 延 8 层沉 积期 , 盆
地 持续 下沉 , 流 向湖盆 推进 . 河 形成 大 面积 的浅水 三 角 洲砂 体并 构成 有利 的储 集体 。又 由于盆地 沉 积后 期 的差 异 压 实 作用 口 , 区发 育 大 致 由东 向西 倾 没 2该 1 的低 幅鼻状 隆起 。有 利 的储层 和构 造在 区域 上 的 良 好 配置 区为最终 形成 侏 罗系 油藏创 造 了条件 。
第 1 3卷 第 4期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1 年 8月 01
浅水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 井方 法
— —
以铁 边 城 地 区延 8 层 为例 储
张晓明 殷 国瑞 胡 瑞 骆 高峻 李章元 苟恒兴
( 庆 油田公 司第八采 油 厂 , 长 西安 7 0 2 ) 1 0 1
区 的主体 。 角洲在 向湖进积 过程 中 , 三 随着 分 流河道
的快 速推进 ,在分 流河 道间 的洼地 不 断发 生着决 E l 沉 积 和越岸 沉 积作用 , 的分 流 间湾形 成 . 口扇发 新 决 育, 间湾逐 渐被 充填 , 三角洲 平 原进 一步 扩大 。在 上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张新涛;周心怀;牛成民;刘豪;魏文艳【摘要】坡折带类型、分布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2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断裂坡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阶坡折、帚状坡折和断裂转换带坡折,不同类型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②断阶坡折控制了陡坡带扇三角洲、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帚状坡折控制了沉积体系入湖方向和沉积厚度;断裂调节带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挠曲坡折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③构造坡折控制不同类型的圈闭组合,断阶坡折带发育断块型圈闭、岩性上顷尖灭圈闭;帚状坡折带发育掀斜断块圈闭;断裂转换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断鼻-岩性圈闭;挠曲坡折带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为下一步中深层油气勘探指明方向.【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2【总页数】7页(P332-338)【关键词】黄河口凹陷;构造坡折;断裂调节带;控砂模式【作者】张新涛;周心怀;牛成民;刘豪;魏文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正文语种】中文沉积体系的分布与预测一直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

近些年,“构造地层学”或“构造沉积学”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沉积盆地分析的热点,并对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Bryan and Jason, 2002; Pavelicd, 2001; Hans et al., 2002; Vincenzo et al., 2006)。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累积概率(%)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1~2
2~3
分支河道砂体厚度概率图
3~4
4~5
5~6
砂体厚度(m)
6~7
1.2 1 0.8 0.6 0.4 0.2 0 7~8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100
主河道河道砂体宽度概率图
101~150
151~200 201~250 河道砂体宽度(m)
建立知识库思路
搭资以建 料 知架的识构收库,集架确和构定学为研习基究阶础内段,容,通。 结调过合研数沉国据积内库学外软知件识完,库成总研知结究识野成入外果库, 露提实头供现知搭网识建络库知功,识能并库,对架指比构导油的地田思质实路基, 际总础区结研块野究解外工剖露作,头。充和实现知代识沉库积内资 容料。,为野外露头知识库的建 立作准备。
三维表征是目前进行构型要素表征的主要手段 之一,从地质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方面:
(1) 基于象元的两点统计学算法 (2)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 (3)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
该方法相对简单、成熟,一般是采 用变差函数的方式模拟,变差函数分 析结对果于的基优于劣目将标会的直示接性影点响过到程最算终法模而 型言的,好需坏要。填在写进地行质变体差的函几数何分特析征时参,数, 往不影这能质于面多往可响些否条河比点都避,参建件道传地采免表数立的砂统质用地征需起地体的统人会结要一质构随计机对果从套知型机学交变存地完识表建具互差在质备库征模有模函不知的,、方独拟数确识、将条法特方产定库符会件有的式生性中合直化较优,人。得实接数大势因为到际影据提,此的。地响方高对,, 到但最算终法模仍型在的完好善坏之。中,特别是计算机

09三角洲 课件

09三角洲 课件

潮控三角洲,现代巴布亚湾(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979)
浪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河口的波浪作用很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 强,河口沙坝的沉积物被波浪改造形成了 一系列与波浪方向平行的沙坝。与河控三 角洲的沙体分布不同,浪控三角洲的沙体 往往与海岸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如罗纳河 罗纳河 三角洲。 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
7 三角洲的类型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主要受河流 波浪 潮汐 河流、波浪 潮汐三种 河流 波浪和潮汐 基本水动力因素的控制,这三种基本因素同时也 控制了三角洲沙体的形态和分布,是三角洲分类 的基础。按照各种水动力因素的相对强弱,可将 三角洲分为三个端元系列,即
① ② ③ ④ 河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综合控制三角洲
控浪三角洲,现代罗纳河三角洲(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
综合控制三角洲 以上的分类是典型的端元系列,大部分 大部分 三角洲都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因素的 影响而形成各端元之问的过渡类型。如受 影响 径流和潮流综合作用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及沙体分布格局
l一河口沙体;I1-河口沙坝;I2河口叉道河床沙体; Ⅱ-海成沙体;II1-滨岸沙堤;II2-辐射沙洲;Ⅲ-河床沙体
现代河口是在冰后期海侵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一般不会超过7ka~8ka的历史,所以现代三角洲 现代三角洲 都是非常年轻的地质体,是高水位体系域的主要 沉积体系。在末次冰期极盛期—距今18ka年之前, 海平面下降了130m右左,河流因基准面降低在原 沿海平原和现代的陆架区(低海面时为陆地)形 成深切河谷。并将侵蚀下的泥沙堆积在陆架外缘 水下扇或三角洲。 的盆地内,形成低水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或三角洲 水下扇或三角洲
三层构造的形成过程

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第39卷第2期2021年4月Vol.39No.2Apr.2021沉积学报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齐亚林1,赵彦德2,邵晓州1,3,楚美娟1,左静1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兰州730070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摘要分析河口动力特征,进而揭示其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挟沙河流床沙载荷(推移质)搬运和沉积机制,是合理构建河控三角洲生长沉积模式的前提。

运用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从微观动力过程角度分析失去河床约束条件下依靠惯性作用流动的河水入湖过程中河、湖两类水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流动规律,结合水槽物理模拟及前人开展的数值模拟,并借鉴河流泥沙动力学理论成果,构建了受流体力学及河流泥沙动力学约束的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结果表明:湍流的特点决定了两类水体界面处存在强烈的质量、动量、动能传递。

河水入湖过程既不是圆形(轴对称)射流,也不是平面(二维)射流,而是矩形(三维)射流,流速沿程会以负指数快速衰减。

河口是挟沙河流流速衰减的终点,其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挟沙河流床沙载荷沉积的终点。

三角洲平原砂体生长过程,是三角洲平原动力、沉积、地貌相互作用的过程,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可以概括为:河流末端水体流速沿程衰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堤岸决口→河流分叉→水体流速沿程衰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平原的骨架砂体,地貌控制下河流的频繁摆动是三角洲平原砂体生长的重要机制。

河控三角洲沉积的主体为平原环境,而非前缘环境。

关键词湍流;动量射流;沉积过程;动力和沉积模式;河控三角洲第一作者简介齐亚林,男,197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碎屑岩沉积学、油气储层沉积学,E⁃mail:qiyl _*****************.cn通信作者赵彦德,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E⁃mail:************.cn 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0引言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波浪、潮汐作用微弱,建设作用远大于改造作用的三角洲类型,在我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发育[1]。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_省略_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_付晶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_省略_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_付晶

第46卷第11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46No.11 2015年11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v. 2015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5.11.027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付晶1, 2,吴胜和2,王哲3,刘钰铭2(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摘要: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布位置和成因可分为主干分流河道(包括深切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3种类型;除深切分流河道外,主干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砂体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的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7,即三者宽厚比相近,而深切分流河道宽厚比较小;其内部充填样式包括垂向加积充填和侧向加积充填2种,以垂向加积充填为主,且可进一步分为水平状、同心状和心滩—水道充填3种;分流河道存在侧向拼接—垂向切叠式、侧向拼接—垂向叠加式和孤立式3种复合叠置样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定量关系;构型模式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5)11−4174−09Architecture model of shallow-water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ake basin: A case study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utcrops in the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FU Jing1, 2, WU Shenghe2, WANG Zhe3, LIU Yuming2(1. Langfang Branch,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Langfang 065007, China;2.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3. Bureau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Inc, CNPC, Zhuozhou 07275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e descrip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elected outcrop observation points, whose cross sections were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ource directio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lake basin was studied in the classic shallow-water delta sediment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Yanhe and Shiwanghe section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shallow-water delt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cluding trunk distributary channel which includes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et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 Except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收稿日期:2014−12−15;修回日期:2015−03−07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106) (Project(2011ZX05009-003)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gram of China; Project(4120210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第11期付晶,等: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4175 chann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dth and thickness of oth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is positively double-log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up to 0.97. That is, the ratios of width and thickness of trunk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et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 are similar and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 channel.There are two fill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vertical and lateral accretion. And the predominant vertical accretio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horizontal, concentric and bar-channel filling.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tack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lateral splicing-vertical cutted, lateral splicing-vertical superposed and isolated pattern.Key words: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shallow-water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architecture model浅水三角洲是一类发育于水体较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台地、陆表海或地形平缓、整体沉降缓慢的坳陷湖盆中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的三角洲[1−3]。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4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2 181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2-0181-07 DOI: 10.11698/PED.2013.02.06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赵小庆1, 2,鲍志东1, 2,刘宗飞1,赵华1, 2,柴秋会1, 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0-005-01;2011ZX05004-004-007)摘要:基于“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结合密井网区10口取心井、257口井测井资料及近10年的生产动态资料,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探51区块泉四段扶余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进行分析,探究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及识别标志。

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宽度为300~500 m,其识别标志分别为:河道间沉积、邻井砂体高程差异、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相邻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河道砂体内部4级构型界面的倾角为0°~2°。

明确了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中单河道砂体及单河道砂体内部增生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构型模型,为全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

图11表1参25关键词:河控三角洲;扶余油田;储集层构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隔层;夹层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An in-depth analysis of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ies in a river dominated delta: A case study of T51 Block, Fuyu Oilfield Zhao Xiaoqing1,2, Bao Zhidong1,2, Liu Zongfei1, Zhao Hua1,2, Chai Qiuhui1,2(1.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Resource and Prospect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model fitting, dynamic validation”, and based on the data of 10 coring wells, 257 logging wells, an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the dense spacing area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reservoir in K1q4 of T51 Block, Fuyu Oilfield, Songliao Basin, was analyze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the architectures within the reservo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ngle channel sand body is 300–500 m wide and can be identified by such marks as inter-channel sediments, sand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wells, difference of channel sand thickness, and “thick-thin-thick”sands association; the dip angle of the fourth-order interface is 0°–2°. Besides, the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ingle channel sand bodies and their interior accreted bodies were defined for the reservoir. A 3D architect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providing a quantitative and reliable geological model for analysi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in the whole area.Key words:river dominated delta; Fuyu Oilfiel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arrier; interlayer0 引言储集层构型亦称为储集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集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一、三角洲 二、扇 三、盐丘和泥丘 四、火成岩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2、三角洲的分类 3、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三角洲的沉积亚相 5、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
渤 海
黄河三角洲(朵状)
长江三角洲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湖), 由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会以 河口为顶点,向海(湖)堆积起平缓的三角地形 和扇形地,称为三角洲。
• 底积层为弱振幅、低-中连续,沉积物富含有机物, 主要为分选均匀的泥岩组成,具细纹理,是良好的 生油层。代表前三角洲相。
顶积层 底积层
二、扇
回顾思考:
1、扇的类型
扇有许多种,如:冲积扇、扇三角洲、洪积扇、 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等。
按所处位置与水面的关系: 水上:洪积扇、冲积扇; 水下: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
顶部的薄冲积层称为顶积层(三角洲平原); 其下为向海倾斜的厚层沉积物,称为前积层(三角洲前缘); 底部为薄层细颗粒沉积物向外延伸的底积层(前三角洲) 。
一、三角洲
学习:
6、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纵剖面)
地震纵剖面上:斜交,S形,S-斜交复合前积结构。 地震横剖面上:丘形,内部可见双向下超。
在剖面上常见有倾角和规模不等的多期叠置地震特征相邻的两期之间往往有较明显反射连续性678时频分析剖面西段湖底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短轴下切谷出口处为丘状或发散状反射特征湖底扇特征剖面三其他常见的沉积体和地质体盐丘和泥丘盐丘和粘土等塑性物质在不均衡压力作用下向上流动从而使上覆地层发生上拱变形形成穹隆或背斜构造模式图

砂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

砂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
◆ 湖盆短轴方向, 或盆地长轴方向斜坡较窄部位,岸上与水下的斜坡 坡度较大, ◆ 湖岸离山麓近,河流短,辫状河直接入湖。 ◆ 在断陷湖泊中,发育普遍。
辫状河三角洲
砂体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具有辫状河 特征
• 河道宽而浅,砂体呈宽平板状,粒度粗,砂、砾含 量高 • 河道砂体无典型的“二元结构”,即顶部溢岸沉积 少 • 河道不稳定,易迁移,造成砂体平面上连片分布。
•两侧不对称,以侧向侵 蚀为主,在凸岸发育边滩, 河漫滩亦较发育。
曲流河砂体
曲流河砂体
二、河流砂体储层
2、曲流河砂体
(2)砂体分布:
平面上,串珠状,或呈鞋带状; 剖面上,顶平底凹,两侧不对称;
垂向上,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下部:点坝砂体,具典型正韵律, 上部:溢岸沉积砂体与泛滥平原泥岩互层
(3)砂体类型与结构
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砂砾岩的不同粒序层组成。但最显著
的特点在于其主体是浊流沉积发育。
3)滑塌浊积扇
砂体特点:
• 岩性受浅水区岩性 控制,一般较细;
惠民凹陷曲堤扇三角洲/水下扇体系成因模式
湖岸线
古地貌台阶
• 含有大量盆内碎屑
近岸水下扇

揉皱变形构造发育, 近岸扇 水三 下 扇角 扇 模洲 -断 式模 -浅 阶式沟 -浊-浊 积积扇
1)冲积扇砂砾岩体储层
岩性粗、厚度大、颜色红
结构:
粒度粗,成 熟度低,分 选、磨圆差。
扇中砂砾岩粒度 适中,分选相对 较好,为油气储 集的有利地带
1)冲积扇砂砾岩体储层
1、分布:
◆沉积盆地边缘, 沿山麓分布,多沿边 界大断裂
◆常成群分布, 横向连片可形成扇裙
青 海 红 三 旱 一 号 构 造 一 高 点

三角洲前缘截削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油藏单井控制水锥研究

三角洲前缘截削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油藏单井控制水锥研究
9. 959
99. 8
0_ 一 譬 一 ’ _ ’
∞ _ 二
一 一
— —
銮釜
— L。 。


一 一
: -. \ ‘ 。
9 9
[ 键 词 ]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渗 透 率分 布 ;底 水 油 藏 ; 水 锥 ; 油 水 同采 关 [ 图分 类 号 ]TE 4 中 33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9 5 (0 1 1 — 1 3 4 0 0 7 2 2 1 ) 1 0 2 一O
我 国东 部老 油 区渐渐进 入 高含水 或 特高 含水期 ,油井生 产所 面 临的 一个很 大 的问题 是底水 锥进 ,这
河 三 角 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油 藏 ,在 岩 心 观 察 的基 础 上 ,结 合 粒 度 分 析 资 料 和 室 内渗 透 率 测 试 资 料 , 对 整个 断块 所 有 井 进 行 测 井 二 次 解 释 处 理 , 对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平 面 分 布 形 态和 渗 透 率 分 布 特 征 做 了研 究 ;并 以 A87井 为 例建 立 单 井 地 质 模 型 ,进 行 室 内数 值 模 拟 计 算 研 究 ,在 实 践 中 取 得 了较 好 的 增 油 效 — 果 , 以 期提 高底 水 油 藏 的 单 井 采 收 率 水 平 。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江 01 1 3 1 Jun l f ia dG sT cn l y (.P ) N v21 V 1 3 N .1 o ra o l n a eh o g JJ I O o o.0l o 3 o1 .

华庆油田里98区精细单砂体刻画

华庆油田里98区精细单砂体刻画

1241 华庆油田里98区块开发概况华庆油田里98区位于甘肃省华池县境内,区块面积45km 2,区内共有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105余口,主要开发层系为长82亚油层组。

里98区长8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近南-北方向展布,砂体厚度大、连片性好,油层较为发育,石油储量大,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但在开发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平面水驱不均,水驱效果差、注水压力上升速度快,油井见水风险大等方面。

因此,急需针对华庆油田里98区开展基础地质研究以便为后续油藏工程做准备与调整。

2 单砂体的定义及刻画原则2.1 单砂体的定义单层内部单一期次(一般为超短期旋回)形成的砂体,可由具有成因联系的多个微相组成,周缘具有较连续泥质隔挡或砂体间部分接触界面。

2.2 单砂体刻画原则(1)应在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的基础上进行;(2)按照先找区域标志层、再找辅助标志层、先大层、再分小层的原则,完成系-统-组-段-砂组的划分;(3)按照沉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不同沉积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参考厚度、连井对比、全区域闭合,实现砂组-小层-层组的划分;(4)按照“测井曲线旋回识别+沉积界面控制+岩心露头校正”的原则,实现复合砂坝-单一砂坝(单砂体)的识别;3 里98区精细单砂体刻画3.1 夹层的识别单一河道砂体期次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河流的两次洪水事件之间的沉积间断面,利用其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井间连续性对厚层复合砂体进行劈分。

沉积间断面是指纵向沉积层序中相邻两期持续稳定沉积之间形成的有别于上下地层的特征岩性,夹层一般可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

3.1.1 泥质夹层在多期河道沉积的复合河道砂体中,泥质夹层表示的是一期河流沉积结束到下一期河流沉积开始之间短暂的细粒物质沉积,是识别单一期次河道砂体的重要指示标志。

泥质夹层在横向上分布一般不太稳定,厚度的变化大,因次以泥质夹层进行井间追溯对比有一定难度。

辫状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辫状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辫状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张善义;兰金玉
【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如何更好地开采剩余油是油田增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庆油田主要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如何更好的开采因河道内部夹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是今后油田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为了准确的寻求剩余油的具体分布位置,以辫状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为基本出发点,以现代沉积模式和古代沉积露头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密井网等,建立了一套辫状河道内部夹层分布特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夹层厚度、密度和分布位置等参数的求取,建立了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型,从而为寻找因夹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位置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开采剩余油的方式。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张善义;兰金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513;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7
【相关文献】
1.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J], 李伟强;尹太举;赵伦;李峰;陈梁
2.油气区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 [J], 马世忠;王一博;崔义;葛政俊;郝兰英
3.水下分流河道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J], 张善义;兰金玉
4.辫状河心滩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实验 [J], 岳大力;赵俊威;温立峰
5.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J], 李志鹏;林承焰;董波;卜丽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E 3 曾允 孚 , 3 夏文 杰. 积 岩石 学 E . 京 : 质 沉 M] 北 地
出版社 ,9 4 18.
馆 陶组 早 期 为辨 状 河 沉积 相 , 中晚期 为 曲 流河 沉 积相 。两种 河流 沉积相 类 型在饶 阳 凹陷都广 泛分 布, 辨状河 的河道砂 体 在平面 上呈 网状 、 带状 北北 条
do 65 5 a 2 6 5 ;S a d n h n o g;Ch n ;2 No 7 Pr d c i n P a t ia . . o u to l n ;Ch n q n lil mp n a g i g Oi e d Co a y;Bab o 1 6 6 f ia 7 7 0 ;
10 1
内 蒙 古石 油4 r  ̄_ -
2 1 年第 1 期 00 5
葡 北 油 田水 下 分 流 河道 砂体 储 层 构 型 研 究
宋 力
( 中国石油大学 ( 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摘 要: 葡北油 田平 面上连 片分布 的水 下分 流 河道 厚 砂体 实际 上是 两个 或者 多个 单期 河道 在纵 向 上 的叠加 。 两期 河道 之 间和单期 河道 内部都 发育 有 岩性或 者物性 的 隔挡层 , 这种 隔挡 增 强 了储层 非均质 程度 , 降低 了水 驱 效果 , 严重 影响开 发后期 剩余 油 的挖 潜 。本文 根据 岩芯 和测井 资料 分析 提 出 了储 层构 型 5级 划分方 案 来描述 葡北水 下分流 河道 砂体 的 内部 结构 , 中四级 、 其 三级 结构 面所 控 制 的结构 体 分别 为单 一河道 砂体 和 单河道 砂体 内的 加积体 , 以通过 测井 和岩 芯进 行识 别 和井 间对 比 , 可 单砂 体 的空 间展 布特 征 和 内部 夹层 是 葡北油 田开发 后期控 制 剩余油分 布 的最主 要 因素。 因此将 三级 和四 级结 构体 特征

第5章-三角洲相

第5章-三角洲相

建设性阶段完整,破坏 破坏性为主,不完整 破坏性为主,不完整 阶段不完整 总体下细上粗,细粒段 总体下细上粗,局部下 不发育,中部砂岩分选 总体下细上粗 粗上细 好 双向交错层理、复合层 水流波纹、交错层理 理、潮汐水道 对称波纹、冲刷构造
Holmes(1965),Mcgowen(1970)将扇三角洲定义为:“由相邻高地进积 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1987)将辫状河三角洲定义 为:“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 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是介于粗 粒扇三角洲和细粒正常三角洲之间独具特 性的三角洲。
1、形成条件
①地形条件——盆地断陷边界地带,坳陷盆地陡坡边界地带 ②气候条件——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可形成稳定的水系,同时物理风化亦较 为强烈 ③海平面的升降——常见于海平面上升减缓的时期
a、前三角洲泥: 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 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富 含有机质,可成为良好的烃源岩。发育水平层理、 块状层理。广盐性的生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 b、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速度较快,沉 积物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 列描述,沉积物特征与三角洲前缘类似。
1.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决口扇;2.三角 洲平原;3.三角洲前缘;4.前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的形态
2、三角洲沉积亚相划分及特征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范围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河口区。 岩 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 。 结构构造:分选性较差;层理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羽状交错层理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解剖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解剖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解剖作者:刘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精细解剖和密井网条件下沉积砂体地质概念研究,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单井测井相模式以及沉积砂体量化表征和微相组合方法,进而形成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模式,为精细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

关键词:三角洲内前缘测井相模式沉积模式前言中国主要的油田类型是砂岩油田,利用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取心资料,基于大量现代沉积和地质露头研究成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建立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模式[1],指导精细储层描述和剩余油研究,为油田精细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1、沉积砂体地质概念研究通过建立三角洲内前缘沉积砂体岩相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的地质概念库,应用于指导沉积砂体精细识别。

三角洲内前缘砂体包括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和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

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河道砂岩厚度在3~4m之间,有效厚度在2~3m之间,净毛比大于0.8,主要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粉砂岩,河道发育中型交错层理,顶部渐变,底部突变,席状砂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以大型宽条带状水下河道砂体为主,主体大河道附近可能发育小型、特小型河道砂体。

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河道砂岩厚度在2~3m之间,有效厚度在1~2m之间,净毛比在0.6~0.8之间,主要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粉砂岩,河道发育中型交错层理,顶部渐变,底部突变,席状砂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以中型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河道砂岩厚度在1~3m之间,有效厚度在1~2m之间,净毛比在0.3~0.5之间,主要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粉砂岩,河道发育中型交错层理,顶部渐变,底部突变,席状砂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以小型窄条带状水下河道砂体为主。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浅述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成

浅述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成

浅述建设型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成方式摘要在经典的建设型三角洲沉积模式中,三角洲相可分为三个亚相,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其中三角洲亚相又可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微相。

在经典模式中,水下分流河道完全由入湖或者入海的河流惯性牵引流下蚀冲刷形成。

关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成模式,除经典模式外,近些年一些研究者通过物理模拟、实地考察、理论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分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极端者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完全由蓄水体水位较低时期河流在三角洲平原下蚀形成,在蓄水体水位上升之后,水体淹没分流河道而成为水下分流河道;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将由于河流从陆上注入蓄水盆地并向前延伸,经历不同的沉积环境,其地貌、水动力等特征差异较大,为此,按蓄水盆地水深、水动力、河流能量等条件,将水下分流河道细分为4带:)高低水位间过渡带、近岸浅水带、中岸中等水深带、远岸深水带等。

在这四个带上,由于水动力逐渐减弱,河流的下是能力逐渐减弱以至于完全不具备冲蚀能力。

而以上所做的工作在实际的生产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水下分流河道由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演化而来,那么河道砂体底部的侵蚀面是一个沉积间断面,可以作为层序、准层序的界面。

而如果认为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则代表水下泥岩与河道为连续沉积,不存在沉积间断。

因此,正确认识砂体成因,对精确恢复湖(海)盆演化历史是十分重要。

关键词经典三角洲沉积模式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成一、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三角洲前缘相(delta-front facies)是三角洲相沉积亚相类型之一。

三角洲沉积相共分为三个亚相,即三角洲平原亚相(delta-plain facies)、三角洲前缘亚相(delta-front facies)、前三角洲亚相(prodelta facies)。

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水上部分,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为水下部分。

三角洲前缘围绕三角洲平原的边缘伸向海洋或湖,位于海(湖)平面和浪基面之间,呈环带分布。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洲沉积相知识1、三⾓洲的发育过程:三⾓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处,由于⽔⾯展宽,以及盆地⽔体的顶托作⽤,使得⽔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的进⾏,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最早的河⼝坝.⽔流从河⼝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河道。

随着三⾓洲建设的进⾏,在新的河⼝形成新的河⼝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扇沉积,这就使得三⾓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2、三⾓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河⼝区盆地⽔体的能量、河⼝区地形及河⼝区的构造稳定性。

①河流能量越⼤,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对三⾓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沿蓄⽔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喷流。

河流⼊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海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与蓄⽔盆地⽔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湖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盆地⽔体密度时,河⽔沿蓄⽔盆地⽔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性河流⼊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流,形成深海扇。

③河⼝区盆地⽔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洲的形成发育。

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洲。

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洲。

④河⼝区地形主要指河⼝区的坡降⼤⼩,河⼝区的坡降越⼩,对三⾓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

⑤河⼝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洲的形成发育。

玛湖凹陷西北缘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

玛湖凹陷西北缘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

玛湖凹陷西北缘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作者:邱争科吴让彬李武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3期摘要:近年來玛湖凹陷勘探研究多集中在深层,浅层油气藏勘探尚属空白。

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薄,分布面积广,物性好,在实施探井恢复试油过程中,三工河组获得重大突破。

据地震、钻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对油藏特征分析认为:凹陷发育NE向、NW 向两大物源体系,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细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为主;油源为玛湖生烃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高,排烃期为三叠纪和中晚侏罗纪—白垩纪,该区三工河组成藏属于后者。

区内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及伴生断裂有助于油气的纵向疏导及调整,渗透性薄砂体与断裂配置形成整个三工河组油气运聚的立体网络。

因此,区内三工河组为断层-岩性油藏。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克百、乌夏断阶带已形成国内外著名的百里油区[1],勘探开发近60余年,西北缘断裂带勘探程度极高,急需新的储量资源接替。

早在20世纪80年代勘探家们就提出“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探思路[2]。

近年来,新疆油田在玛湖凹陷深层部署多口探井并取得突破,发现整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群[3],但浅层研究尚属空白。

2016—2017年老井复查发现浅层砂体虽厚度小,但物性好,录井和气测均具一定响应。

实施的多口井在三工河组获得高产,具巨大勘探潜力。

目前,W16井区、W12井区、W2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已进入滚动开发阶段。

但玛湖凹陷侏罗系勘探仍存在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及油藏控制因素等关键要素不清、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等问题。

本文通过专层评价井、过路井钻井取心、录、测井资料进行总结,运用地震、钻井、岩心化验、扫描电镜等资料,解剖三工河组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指导三工河组进一步油气勘探。

1 区域地质概况玛湖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部与克百断裂带相邻,北部为乌夏断裂带,东南部为达巴松夏盐凸起(图 1)[4-5]。

坳陷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坳陷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124目前,已有少数学者对砂体结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2],因受研究对象类型差异及资料精细程度等制约,对其概念理解、类型划分、研究方法等不尽相同,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划分方案及研究流程。

对砂体结构概念、类型划分方法等尚不统一,形成控制因素尚不明确。

1 砂体结构概念及类型划分1.1 砂体结构概念砂体结构是指相邻单砂体之间的垂向叠置及侧向接触关系,是砂体构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砂体指小层内部单一期次(一般为超短期旋回)形成的砂体,可由具有成因联系、紧密接触的多个微相组成,周缘具有较连续泥质隔挡或砂体间部分接触界面。

相邻单砂体之间由明显可识别的泥岩隔层分开。

由于露头、测井、地震等资料本身分辨率差异,识别精度不同。

实际工作中砂体结构概念与砂体构型概念不同,砂体结构为砂体构型研究的一个层次,在研究对象、规模等方面差异明显。

1.2 砂体结构类型划分根据野外露头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识别划分手段,结合勘探开发生产需求,首先根据砂地比含量分为两大类,砂地比≧50%和小于50%;在砂地比≧50%基础上,根据砂体连续性划分为两种类型:连续叠加型和间隔叠加型。

在砂地比﹤50%地区,砂体总体不发育,根据砂体发育期次划分为两种类型:侧向单层型和多期互层型。

每种类型根据单砂体摆动特征及侧向接触关系分为2~3种亚类,见图1。

连续叠加型砂体结构,指砂体垂向上多期叠加,砂体厚度大,砂体间冲刷面发育;泥岩层很少或不连续。

测井曲线为箱型或齿化箱型。

根据垂向上砂体稳定程度细分为三小类。

稳定型为厚层砂体垂向上连续叠加,横向分布稳定连续,反应了长期处于快速沉积区,物源供屑充分,方向稳定。

摆动型为砂体侧向来回迁移摆动,厚层位置变化快,反映了沉积河道或朵体迁移摆动。

单向迁移型,反映了砂体主要向一个方向迁移摆动为主,侧积特征明显,见图1。

间隔叠加型砂体结构,指厚层砂体间夹一层或几层薄层泥岩,泥岩具有一定的厚度和连续分布。

测井曲线变形为多期不连续的箱型或钟型等特征;反映了相临砂体沉积间隔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构 型 界 面 划 分
目前国内对于水下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内 部 构 型[9-10] 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界面划分方案。 笔者参照 Mi- all的6级构型界面体系,充分 考虑水 下分 流河 道 砂 体
沉积时的地 形 条 件、水 动 力 条 件、沉 积 方 式 和 沉 积 规 律,建立了水下分流河 道 砂 体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的 6 级 界 面划分方案(图 1)。Ⅰ 级 界 面 为 交 错 层 系 界 面。Ⅱ 级 界面为交错层系组界面。Ⅲ级界面为单一分 支河 道 砂 体的内部夹层,属于自旋 回 细 粒 沉 积,相 当 于 Miall定 义 的 大 型 底 形 内 增 生 体 界 面 。Ⅳ 级 界 面 为 一 期 水 下 分 流河道中单一河道砂 体 的 边 界 面,包 括 各 分 支 河 道 砂 体之间的分界面和分支河道与其他相带砂体之间的分 界面,相当于 Miall定义的大 型 底 形 界 面,为 具 有 一 定 规模的侵蚀界面。Ⅴ级界面为一期河 道形成的 复 合 砂 体边界面,相当于单砂体 边 界 面。 笔 者 参 考 吴 胜 和[11] 的观点以及目前 国 内 的 地 层 分 层 体 系,将 Ⅵ 级 界 面 定 义为地层分层体系中的小层界面。
摘要: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三角洲水 下 分 流 河 道 沉 积 模 式 的 指 导 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夹 层 的 三 维展布形态。研究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 层 和 垂 积 夹 层 3 种 类 型。 客 观 地 反 映 了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基 本 单 元 的 三 维 展 布 形 态 ,真 实 再 现 了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 关 键 词 :河 控 三 角 洲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单 砂 体 ;夹 层 中 图 分 类 号 :TE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质而切割到前期河 道 砂 体,如 图 2 中 P75-F48 井 的 砂 体1与砂体2。浅切式主要出现 在 湖 水 不 深 且 河 道 具 有一定下切能 力 的 区 域,如 曲 流 河 三 角 洲 内 前 缘。该 区域湖水较浅、可容空间不大,水 下分 流 河 道 具 有一 定 的 水 动 力 和 下 切 能 力 ,加 之 间 歇 期 沉 积 的 泥 质 细 粒 物 厚 度有限,后期河道可以切割到前期 砂体,但 受 水 动 力 和 下切能力的限制,难以形成深切式,如图2中 P81-54井 的砂体1和砂体 3;深 切 式 多 形 成 在 湖 水 浅、可 容 空 间 小、河道水动力条件强的区域,如 辫状 河三 角洲内 前缘 及曲流河三 角 洲 靠 近 平 原 的 区 域,该 区 域 物 源 供 应 充 足、相对湖平面较低,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条件强、下切 作用强,较 容 易 切 割 前 期 砂 体 形 成 深 切 式,如 图 2 中 7411井的砂体2和砂体3。 2.1.2 平 面 展 布 样 式
图 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界 面 等 级 Fig.1 The levels 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2 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不同的沉积方式 造 就 不 同 的 砂 体 建 筑 结 构,水 下 分流河道沉积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水下分流河道 存在较为多样的沉积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在三角 洲前缘亚相,位于最 低 湖 平 面 至 浪 基 面 之 间 的 斜 坡 地 带[3],其坡 度 两 头 小,中 间 大。 与 三 角 洲 平 原 的 过 渡 区 ,坡 度 较 小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主 要 发 育 顺 直 河 道 和 曲 流 河 道 两 种 ,顺 直 河 道 以 垂 积 作 用 为 主 ,而 曲 流 河 道 类 似 曲流河发生侵凸沉 凹 的 侧 积 作 用;与 前 三 角 洲 的 过 渡 区,坡度也较小,主要 为 垂 积 作 用 的 顺 直 河 道;中 间 区 为前缘斜 坡 区,坡 度 大,主 要 发 育 顺 直 河 道 和 曲 流 河 道 ,顺 直 河 道 受 地 形 坡 度 的 影 响 发 生 前 积 作 用 ,曲 流 河 道仍然发育侵凸沉凹的侧积作用。 2.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接 触 样 式 2.1.1 垂 向 叠 加 样 式
An internal structure model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of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LI Zhipeng1 LIN Chengyan1 DONG Bo2 BU Lixia3
(1.School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257061,China; 2.Baikouquan Oil Production Plant,PetroChina Karamay Oilfield Company,Karamay834000,China;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3 No.1
Jan. 2012
文 章 编 号 :0253-2697(2012)01-0101-05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李 志 鹏1 林 承 焰1 董 波2 卜 丽 侠3
为中国石油大学 (华 东 )地 质 资 源 与 地 质 工 程 专 业 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勘 探 与 油 藏 描 述 方 面 的 研 究 工 作。E-mail:liz- hipeng石 油 学 报
2012 年 第 33 卷
相 隔 式 多 出 现 在 湖 平 面 较 高 、水 体 较 深 、河 水 控 制 作用不强的地区。如 曲 流 河 三 角 洲 的 外 前 缘,以 细 粒 泥质沉积为主,河道 受 湖 水 阻 力 和 较 大 可 容 空 间 的 影 响 ,下 切 能 力 有 限 ,后 期 河 道 很 难 侵 蚀 掉 前 期 沉 积 的 泥
20世纪80年代,Miall[1]和Jordan[2]先后提出了沉积 界面分级系 列 和 建 筑 结 构 (构 型)要 素 分 析 法,目 前 已 广 泛应用于各种沉积环境的储层表征中[3-8]。由于受河流、 湖泊的双重作用,加上古地形、沉积速率以及湖平面变化 等的影响,导致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方式多样,内部建筑 结构复杂。笔 者 以 层 次 分 析 的 思 想 为 指 导,按 照 储 层 构 型的研究思路,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等资料,建立了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1.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山 东 东 营 257061; 2.中 国 石 油 新 疆 油 田 公 司 百 口 泉 采 油 厂 新 疆 克 拉 玛 依 834000; 3.中 国 石 化 胜 利 油 田 东 辛 采 油 厂 山 东 东 营 257061)
3.Dongxin Oil Production Plant,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257061,China)
Abstract:Thin intercalation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within mono-sandbody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jection flooding and remaining oil generation.Based on depositional models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we established an internal structure model for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and figured out a three-dimensional distri- bution mode of intercalations in a singl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using data of outcrop photos and well se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intercalations with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The first is a lateral accretion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s shift laterally,the second is a foreset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 progradation occurs in a front slope,and the third is a vertical accretion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 accretion occurs vertically in a flat area.These differ- ent intercalations may objectively reveal a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ode of basic units with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veritably reflect internal structures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Key words:fluvial dominated delta;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internal structure;mono-sandbody;interca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