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变形监测.ppt
合集下载
建筑物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a698a44e3169a4517623a328.png)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2月25日星期 五上午2时42分 7秒02: 42:0720.12.25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2月 上午2时 42分20.12.2502:42December 25,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2月25日星期 五2时42分7秒02:42:0725 December 2020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 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建筑物沉降观测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 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 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 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 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建筑物的概念
建筑物通称建筑
一般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 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 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
测量学
测量学
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包 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 间位置的科学。 (房屋、道路、桥梁等)
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依照规定的符号和比例尺,把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貌和各种物 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绘制成地形图,并把建筑工程所 需要的数据用数字表示出来,为规划设计提供图纸和资料。
4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判定。当最后lOO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 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 压缩性能确定。
自动化沉降监测
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
![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3b4c0f94910ef12d2bf9e73c.png)
监测成果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 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3、 v –t -s (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 p -t -s (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沉降监测施测注意事项
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在监测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 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规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 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 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 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 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 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 确定。
各周期水准观测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 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 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 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 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lA
1 2
(LA
RA )
lB
1 2 (LB
RB )
u v
lA lB
2、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 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 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建筑物变形观测ppt课件
![建筑物变形观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440538e87101f69e319544.png)
如何测定倾斜度?
1、测量水平角法
2、经纬仪投点法
i a H
如何测定倾斜度?
3、几何水准测量法
4、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
(二)挠度观测
1.挠度观测内容 挠度观测包括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主体以及独立构筑物 (如独立墙、柱等)的挠度观测,应按一定周期分别测 定其挠度值及挠曲程度。
2.挠度观测的精度 3.提交成果; (1)挠度观测点位布置图; (2)观测成果表与计算资料; (3)挠度曲线图; (4)观测成果分析说明资料。
(一)建筑物倾斜的原因
建筑物不均匀的水平位移——高程建筑物 建筑物不均匀的沉降——基础倾斜
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基础倾斜容许值
建筑物高度(m) ≤24 24~60 60~100
倾斜容许值(mm) 4
3
2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容许值
>100 1.5
建筑物高度(m) ≤20
倾斜容许值
8
(mm)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如何实施变形监测?
五、变形监测的实施
在变形体表面及四周布设变形监测控制网, 利用测量专用仪器和特定的测量方法对变形体在 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
学习子情境3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传统测量方法
学习子情境3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一、前方交会法
A2 A1
A3
B2
B3
B1
B8
γ3
γ8
E
F
xpxAcoc tx o Bc tc oo ty tA X yB Yp-YA
ypy 拱A 坝co c to y B c tco o tx tAxB
14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14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bdb8c35baf1ffc4ffe47acb4.png)
2019/4/2
4
第一节 概述
二、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二)水工建筑物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物,例如混凝土坝,由于水的侧压力,外界 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影响,坝体将产生沉降、水平位移、 倾斜、挠曲等变化,因而需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变形观测。对于某些 重要建筑物,除了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外,还需要对其内部的应变 、应力、温度、渗压等项目进行观测,以便综合了解建筑物的工作 性态。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① 现场巡视 ② 外部监测:沉降、水平位移、倾斜、挠度、裂缝、滑坡等。 ③ 内部监测:温度、应力/应变、渗压、渗流量、水力学观测、 水文观测、泥沙。 ④ 环境监测:水位、气温、降雨量、风、地震、地下渗流场。
图14-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 2019/4/2 12
第二节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
二、变形监测点的分类 2.工作点
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 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 系作用的点。工作点埋设在被 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 间保持点位稳定,其点位由基 准点定期检测。 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 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 深度的1.5~2.0倍。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2019/4/2
1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 第三节 垂直位移观测 第四节 水平位移监测 第五节 挠度和裂缝观测 第六节 建筑物倾斜观测 第七节 变形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019/4/2
2
第一节 概述
一、变形监测的目的 变形体的变形可分为两类: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 形体的刚体位移。 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 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地 下水位的升降、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 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分析估计建筑物的安全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设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② 利用长期的观测资料验证设计参数; ③ 反馈工程的施工质量; ④ 研究建筑物变形的基本规律。
现代工程变形监测PPT课件
![现代工程变形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7b32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8.png)
制定和完善变形监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种监测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先进的变形监测技术,如雷达干涉测量、激光扫描等。这些技术各有特 点,可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变形监测。
04 工程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数据分析
确保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预警潜 在的变形风险。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估 建筑物的变形状况,预测未来的变形 趋势,为工程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 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进行定 期监测。
大跨度桥梁的变形监测
监测目的
确保大跨度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预
警潜在的变形风险。
监测方法
采用GPS、红外线等测量技术,对 桥梁的挠度、倾斜、位移等进行定 期监测。
按监测周期可分为
长期监测、中期监测和短期监 测。
变形监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05
常规大地测量法
全球定位系统 (GPS)法
合成孔径雷达干 涉(In…
光纤光栅传感器 法
其他方法
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常 规测量仪器进行变形体的 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
利用GPS卫星信号进行高 精度定位,可实现大范围 、全天候、高精度的变形 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性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快速获取监测点的三 维坐标,实现连续、动态的变形监测。
第十五章-建筑物的变形观测ppt课件(全)
![第十五章-建筑物的变形观测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3a1328c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3.png)
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
4.各期的变形监测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采 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观测人 员相对固定;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5.变形监测作业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图 纸,并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基础埋深、建 筑结构和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应包括 监测的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 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6.每期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 记录。
7.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 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 施: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建 (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
8.监测项目的变形分析,对于较大规模的或重要的项目,宜包括 下列内容;较小规模的项目,至少应包括前1-3项的内容:观测成 果的可靠性,监测体的累计变形值和相邻观测周期的相对变形量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荷载、气象和地质)的作用分析,回归分 析,有限元分析。
变形观测的数字摄影测量基本过程如下:影像获取,用摄影经纬仪对观测 目标进行摄像,获得像片后用扫描仪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得数字影像,或者用 数码相机直接获得数字影像;坐标量测,借助计算机进行,量测有关标志点的 坐标,分单像量测和立体量测;平差计算,建立变形体的表面数值模型。
二、GPS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第三节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第四节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第五节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与挠度观测 第六节 变形观测方法和自动化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件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c077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c.png)
提高数据处理精度的措施与方法
多源数据融合
综合利用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变形监测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提高数 据处理精度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与校正
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消除或减小误差对数据处理 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算法改进
研究和改进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以满足更高 标准的变形监测需求。
新技术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模式 识别、预测分析和异常检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遥感与无人机技术
利用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实现快速、准确和全面的变形监 测,尤其在难以接近或危险的区域具有显著优势。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复杂的非 线性处理和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和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 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结果评估与报告
根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对变 形状况进行评估,并编写相应 的报告,为工程安全和维护提
供依据。
02
变形监测数据获取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布设原则
根据工程特点和变形类型选择合 适的变形监测点,确保能够全面 反映变形情况。
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和监测周期。
选择合适的模型
根据数据特征和变形类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模 型。
模型参数估计
利用已知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建立变形模型 。
变形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对某一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变形量。
动态分析
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连续对比,分析变形趋势和 规律。
_建筑物变形观测
![_建筑物变形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767afea6dd3383c4bb4cd224.png)
0
-4 -5 -4 -3 -4 -3 -2 -2 -1 -1 0
0
-4 -9 -13 -16 -20 -23 -25 -27 -28 -29 -29
40.373
40.368 40.365 40.361 40.357 40.352 40.348 40.347 40.346 40.344 40.343 40.343
二级 三级 四级
±0.5 ±1.0 ±2.0
±0.3 ±0.5 ±1.0
±3.0 ±6.0 ±12.0
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的影
响,会使其产生高程上的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 水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应 埋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围之外,距 其它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 开挖边线50m之外,按二、三等水 准点规格埋石,个数不少于3个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点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 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 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 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 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如图所示。
直接利用经纬仪投点法测量
a i H
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对圆形建(构)筑物的 倾斜观测,是在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 心对底部中心的偏移值。
y y1 y 2 y 2 y 1 2 2 x1 x1 x 2 x 2 x 2 2
1~2层
5.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 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 不应超过±1mm。
最新建筑物变形监测
![最新建筑物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dcce348e312b3169a451a4ec.png)
(1)在烟囱底部横放一根标尺,在标尺中垂 线方向上,安置经纬仪,经纬仪到烟囱的距离为烟 囱高度的1.5倍。
(2)用望远镜将烟囱顶部边缘两点A、A′及底
部边缘两点B、B′分别投到标尺上,得读数为y1、 y1′及y2、y2′。烟囱顶部中心O对底部中心O′在 y方向上的偏移值Δy为:
yy1y1 y2y2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 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 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 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建筑物变形监测
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 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 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 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 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 的变形观测。
(1)观测周期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 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根据总偏移值ΔD和建筑物的高度H即可计算 出其倾斜度i。
2.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对圆形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是在互相垂直的两 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心对底部中心的偏移值。
x
x2
x1
O′
B
∆x
A O ∆y A′
B′
x1′
x2′
y2 y1
y1′
y2′
y
图11-38 圆形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 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 降观测表”中。
(3)绘制沉降曲线
第七章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第七章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0842a72abcd126fff7050bd0.png)
§7.1 概述
一、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按其时间长短分为: 1.长周期变形。 2.短周期变形。 3.瞬时变形。 •变形按其类型可分为: 1.静态变形:目的是确定物体的局部位移。其监测结果只 表示建筑物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如定期沉降监测值等。 2.动态变形:动态系统变形是受外力影响而产生的。其监 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瞬间的变形,如风振动引起的变形等。
三、技术设计
建 筑 物 基 础 沉 降 监 测
•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结构特点、规模大小、质量精度要求等, 研究沉降观测方案和规划观测作业、选择测量仪器设备、组成测 量队伍。 •按《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规定,一般建筑物应反应1mm的沉降 量,这就要求观测精度要高于±1mm,一般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 规定执行。对于研究性的观测,应采用一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应采用S1级精密水准仪。对于非重要建筑 或沉降量较大地区的沉降观测、高速公路等,也可以采用三等水 准测量技术指标实施观测。
三、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级精度要求
变 形 测 量 等 级 一等 垂直位移测量 变形点的 高程中误 差(mm) ±0.3 相邻变形 点高差中 误差(mm) ±0.1 水平位移 测量 变形点 的点位 中误差 (mm) ±1.5 适用范围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 耸建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 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建筑物、 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 测等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建筑 物、滑坡监测等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滑 坡监测等
6. 内部监测: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5.建筑物挠度监测:这是测定建筑物构件受力后的弯曲程度。
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建筑物的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4d84d1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f.png)
任务1-建筑物沉降观测-一、水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1水准点的布设-考虑水准点的稳定性、观测上的方便和精度要 来合理地埋设水-准点。最少要布设三个水准点,它们应埋在受压、受震范围以外,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 。-2观测点的布设-一般,沿房屋四周每隔15~30应设立一个。另外,在最容易变-形的地方要设立观测点。观测 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设在墙上的,用-角钢做成;另一种是设在基础上的,可用铆钉做成。
三、全站仪坐标测量一一直线拟合交会法-参照前图,参照直接测角点三维坐标法置仪与配盘。-首先在A测站,测出墙 上且与C点临近的多个同高点,-拟合出墙Π顶部外墙直线11;然后测量和拟合出墙亚1下部-外墙直线11′;-接 支站至B点,A点定向后,测量和拟合出墙Π2上部、-下部外墙直线12和12-11与12、11′与2'两两求交 得墙角点C、C平面-坐标,进而求出倾斜量和倾斜方向。
六、角度前方交会法-上左-如右图所示,置测角仪器于A,-0上-按B-下左下右上右上左B顺序,全圆-方向观测 各方向值,顾及A0上、AO下为-对应角平分线,-01-推得水平角BAO上和BAO下。-同理得水平角ABO上 ABO下。-注意下左与下右,上右与上左需同高。-根据角度前方交会原理,内业解得上、下筒心平面-坐标,据之推 最大倾斜量、倾斜方向。顾及高度可-得倾斜率。
任务2建筑物倾斜观测-倾斜观测主要针对高耸建构-筑物主体进行,如高层建筑、-面面-水塔、烟囱等。-通过测定 部观测点相对底-部观测点的偏移量及相对高度,-计算出倾斜度与倾斜方向。-倾斜度是指最大水平偏移值与-相对高 的比值;-倾斜方向是指最大水平偏移方-向与建筑物轴线或正北方向的夹-www.Alighting-角。
一、测角仪器垂直投影法-如右图所示:墙Π1、Π2正交,C、C'为-墙角点,C投为C点的垂直投影。-n2-在 Π2地脚线的延长线上置测角仪器,-如A点,精确照准顶部C点后,将其投影至紧-贴在墙五1上的水平直尺上,读取 平偏移分-量δx;同理得分量δy。-另外由卷尺或三角高程测得CC'高差△H。-δX-则有如下三式:-B-最 倾斜量δ=-倾斜度1=6/4H-在墙Π1地脚线为主轴的局部坐标系中,-最大倾斜方向的主值B=arctan6 ÷6x
工程测量学习情境6 建筑物变形监测
![工程测量学习情境6 建筑物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d75d7736cfc789eb172dc87f.png)
11
图6-1 岩层水准基点标石
12
图6-2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
13
三、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布设形式与埋设要求,一般 与三、四等水准点相同,但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及 沉降观测在时间上的要求等具体决定。与一般的水 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次安 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 仪器应安置在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 响。
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6 建筑物变形监测
主要介绍建筑物在施工、运营管理期间产生变 形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变形叙述相应的测量 方法和精度要求。
1
知识目标 能基本正确陈述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能正 确陈述建筑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点位的设置及 精度指标,外业观测的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能正确陈述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能正确陈述数据处理的方法; 能基本正确陈述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 日照变形观测内容和方法。
8
表6-3最终位移量之观测中误差的要求
9
情境2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沉降),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建 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 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 及构件倾斜。
10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设置 变形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控制点包 括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及定向点等 工作点。基准点是指在变形测量中,作为测量工作 基点及观测点依据稳定可靠的点。工作基点是指作 为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较稳定的控制点。观测点是指 设置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作为变形测量
27
3 测量观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观测点的分 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导线测 量等方法。对于观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区或观测点远 离稳定地区的测区,可采用三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 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通过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观 测数据,计算各观测点的坐标平差值,比较不同周 期的坐标值求出位移值。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 PPT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 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2f5b49f12d2af90342e61c.png)
大家好
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9
大家好
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0
由前面的计算可以看出,测角误差导致的偏差值随着距离增大 成正比增大,而距离误差变化较小。
同时结合测量经验可以得出,为了降低角度误差必须严格对中 棱镜,同时调整测量温度以控制测距误差。
由测角产生的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在测距200m时,照准棱镜 时若角度产生5″左右偏差,通常测距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角 度产生的偏距将可达5mm。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相邻基准点的 点位中误差
(mm) 1.5
3.0
6.0
12.0
平均边长 L(m)
≤300 ≤200 ≤400 ≤200 ≤450 ≤350
≤600
测角 中误差(″)
0.7 1.0 1.0 1.8 1.8 2.5
2.5
水平角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12
—
9
—
9
—
6
9
6
9
4
大家好
二、监测项目
5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 ➢ 巡视检查: ➢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止水结构有无开裂、渗
水、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等; ➢ 施工工况: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
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基坑 周边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 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完整性,周边建筑物 有无裂缝,周边道路有无裂缝,临近基坑周边 施工情况。
大家好
五、监测要求——观测频次
19
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应根据其施工工况,按下表确定,并 满足设计要求,当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监测值达 到或接近报警值、遇不良天气状况,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 层,或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应适当 加密。
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9
大家好
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0
由前面的计算可以看出,测角误差导致的偏差值随着距离增大 成正比增大,而距离误差变化较小。
同时结合测量经验可以得出,为了降低角度误差必须严格对中 棱镜,同时调整测量温度以控制测距误差。
由测角产生的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在测距200m时,照准棱镜 时若角度产生5″左右偏差,通常测距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角 度产生的偏距将可达5mm。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相邻基准点的 点位中误差
(mm) 1.5
3.0
6.0
12.0
平均边长 L(m)
≤300 ≤200 ≤400 ≤200 ≤450 ≤350
≤600
测角 中误差(″)
0.7 1.0 1.0 1.8 1.8 2.5
2.5
水平角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12
—
9
—
9
—
6
9
6
9
4
大家好
二、监测项目
5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 ➢ 巡视检查: ➢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止水结构有无开裂、渗
水、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等; ➢ 施工工况: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
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基坑 周边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 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完整性,周边建筑物 有无裂缝,周边道路有无裂缝,临近基坑周边 施工情况。
大家好
五、监测要求——观测频次
19
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应根据其施工工况,按下表确定,并 满足设计要求,当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监测值达 到或接近报警值、遇不良天气状况,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 层,或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应适当 加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当被测建筑物内部有一定竖向通视条件时,宜选用垂 吊法、激光铅直仪监测法;
③当被测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可 选用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测定法。
3.3 监测方法
y M(x,y,z)
3.3.1 从建筑或构件的外部观测
E1 o
E2 x
前方交 会法
A1
A2 o
2
Z
O1(x1,y1,z1)
交会测量原理
(1)监测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振动影响范围之内及易引起沉降位 置设站。 (2)监测时应避免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 (3)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 等,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视各测点观测完毕后,回测后视 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2.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2.4 监测实施
2.4.1 监测方法
视准线法 小角度法
2.4.2 监测精度控制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 最弱边边 级 长中误差
/mm 一 ±1.0
二 ±3.0 三 ±10.0
测角控制网
平均 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200
±1.0
300
±1.5
500
±2.5
最弱边边长相 对中误差(未 计基线边长)
建筑物变形监测
01
沉降监测01
裂缝爆破监测04
02
04
水平位移监测02
03
倾斜监测03
1.建筑物沉降监测
内容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测点埋设 注意事项
测点布置 测点埋设
1.1 监测目的
时掌握由于地 下工程的施工引 起邻近重要建筑 物的沉降量值及 其变形规律,以 便及时调整施工 参数和采取必要 加固措施,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稳 定与安全
1.2 监测仪器
精密水 准仪
水准尺
1.3 测点埋设
1.3.1 测点布置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处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 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接壤 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对于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 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沿纵横轴线上;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
一般监测 精密监测
裂缝深 度监测
超声波无 损监测
建筑物损状 态评价害
浅层裂缝 深层裂缝
4.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裂缝发展状况 ,据以判定建筑 物的稳定状况并 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4.2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被监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 2.现场踏勘,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 向、长度、宽度及深度; 3.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 为监测对象; 4.确定监测方法,在每条裂缝的最宽处和最末端设置监测标志( 点)。
1:200000
1:100000
1:50000
测边控制网等
测距中误 平均边长
差 /mm
/m
测距相 对中误
差
±1.0
200
1:20000 0
±3.0
300
1:10000 0
±5.0
500 1:50000
2.4.2 监测精度控制
等级
一 二 三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最弱 边中误差
/mm
导线长 度/m
平均边 长/m
外部
观测
投点 法
测水平 角法
3.3.2 利用建筑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竖向通视条件进行主体倾斜监测
观测方法
激光铅直仪观测 法
激光位移计自动 记录法
正、倒垂线法
吊垂球法
3.3.3 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
测定沉降差法
4.建筑物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监测标志布设
裂缝宽度 监测
测点埋设 监测实施
2.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变化量值及 其发展规律,以便及 时调整施工参数,进 行必要的加固,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2 监测仪器
2.3 测点埋设
1、平面控制网级别及组成 平面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与所
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的形式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等。扩展网和一级网可采用交会法、基准线法或附合导线 法等。 3、平面控制点设立方式
h2 h4 Lh 2L 8L3
3.建筑物倾斜监测
监测目的 测点布置
监测方法
3.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的倾斜程度, 据以判定建筑物 的稳定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保护措
施。
3.2 测点埋设
①当被测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监测场 地时,宜选用投点法、测水平角法;
每边测距 中误差/
mm
±1.4 750C1 150 ±4.2 1000C1 200 ±14.0 1250C1 250
±0.6C2 ±2.0C2 ±6.0C2
测角中 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m
±1.0 1:100000
±2.0
1:50000
±5.0
1:17000
2.4.3 注意事项
1.经纬仪测角操作要求
可采用普通标桩,精度要求高时可采用监测墩。 4、普通标桩
普通标桩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标桩埋设不得浅于0.5m,冻土地区的标桩埋பைடு நூலகம்不得浅于冻土线以下0.5m。标桩顶面以高于 地表设计高程0.3m为宜。临时性标桩一般以木材为主,也可采用铁桩和金属管段等。 5、监测墩
监测墩上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可配备通用的强制对中设备,其对中误差不应 超过0.1mm。照准标志应满足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图像清晰、图案对称、不变形等 要求。
工作基点布置
建筑物性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建筑物性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民用 建筑
6层以下 10 20
30
≥40~30 ≥50 ≥60
≥70
单层厂房
工业厂房
单层厂房 (有吊车者)
单层厂房 (有震动基础)
≥40 ≥50 ≥60
1.3.2 测点埋设
1.4 注意事项
(1)要尽量减少仪器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2)测角时仪器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偏差不得超过一格;
(3)测角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时刻进行。
2.钢尺量距,应采用鉴定过的钢尺,并进行尺长、温度、倾斜等项修正。
尺长修正: 温度修正: 倾斜修正:
Ld
d0 d' d'
L
Lt (t t0 )L
③当被测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可 选用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测定法。
3.3 监测方法
y M(x,y,z)
3.3.1 从建筑或构件的外部观测
E1 o
E2 x
前方交 会法
A1
A2 o
2
Z
O1(x1,y1,z1)
交会测量原理
(1)监测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振动影响范围之内及易引起沉降位 置设站。 (2)监测时应避免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 (3)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 等,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视各测点观测完毕后,回测后视 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2.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2.4 监测实施
2.4.1 监测方法
视准线法 小角度法
2.4.2 监测精度控制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 最弱边边 级 长中误差
/mm 一 ±1.0
二 ±3.0 三 ±10.0
测角控制网
平均 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200
±1.0
300
±1.5
500
±2.5
最弱边边长相 对中误差(未 计基线边长)
建筑物变形监测
01
沉降监测01
裂缝爆破监测04
02
04
水平位移监测02
03
倾斜监测03
1.建筑物沉降监测
内容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测点埋设 注意事项
测点布置 测点埋设
1.1 监测目的
时掌握由于地 下工程的施工引 起邻近重要建筑 物的沉降量值及 其变形规律,以 便及时调整施工 参数和采取必要 加固措施,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稳 定与安全
1.2 监测仪器
精密水 准仪
水准尺
1.3 测点埋设
1.3.1 测点布置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处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 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接壤 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对于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 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沿纵横轴线上;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
一般监测 精密监测
裂缝深 度监测
超声波无 损监测
建筑物损状 态评价害
浅层裂缝 深层裂缝
4.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裂缝发展状况 ,据以判定建筑 物的稳定状况并 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4.2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被监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 2.现场踏勘,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 向、长度、宽度及深度; 3.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 为监测对象; 4.确定监测方法,在每条裂缝的最宽处和最末端设置监测标志( 点)。
1:200000
1:100000
1:50000
测边控制网等
测距中误 平均边长
差 /mm
/m
测距相 对中误
差
±1.0
200
1:20000 0
±3.0
300
1:10000 0
±5.0
500 1:50000
2.4.2 监测精度控制
等级
一 二 三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最弱 边中误差
/mm
导线长 度/m
平均边 长/m
外部
观测
投点 法
测水平 角法
3.3.2 利用建筑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竖向通视条件进行主体倾斜监测
观测方法
激光铅直仪观测 法
激光位移计自动 记录法
正、倒垂线法
吊垂球法
3.3.3 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
测定沉降差法
4.建筑物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监测标志布设
裂缝宽度 监测
测点埋设 监测实施
2.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变化量值及 其发展规律,以便及 时调整施工参数,进 行必要的加固,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2 监测仪器
2.3 测点埋设
1、平面控制网级别及组成 平面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与所
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的形式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等。扩展网和一级网可采用交会法、基准线法或附合导线 法等。 3、平面控制点设立方式
h2 h4 Lh 2L 8L3
3.建筑物倾斜监测
监测目的 测点布置
监测方法
3.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的倾斜程度, 据以判定建筑物 的稳定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保护措
施。
3.2 测点埋设
①当被测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监测场 地时,宜选用投点法、测水平角法;
每边测距 中误差/
mm
±1.4 750C1 150 ±4.2 1000C1 200 ±14.0 1250C1 250
±0.6C2 ±2.0C2 ±6.0C2
测角中 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m
±1.0 1:100000
±2.0
1:50000
±5.0
1:17000
2.4.3 注意事项
1.经纬仪测角操作要求
可采用普通标桩,精度要求高时可采用监测墩。 4、普通标桩
普通标桩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标桩埋设不得浅于0.5m,冻土地区的标桩埋பைடு நூலகம்不得浅于冻土线以下0.5m。标桩顶面以高于 地表设计高程0.3m为宜。临时性标桩一般以木材为主,也可采用铁桩和金属管段等。 5、监测墩
监测墩上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可配备通用的强制对中设备,其对中误差不应 超过0.1mm。照准标志应满足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图像清晰、图案对称、不变形等 要求。
工作基点布置
建筑物性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建筑物性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民用 建筑
6层以下 10 20
30
≥40~30 ≥50 ≥60
≥70
单层厂房
工业厂房
单层厂房 (有吊车者)
单层厂房 (有震动基础)
≥40 ≥50 ≥60
1.3.2 测点埋设
1.4 注意事项
(1)要尽量减少仪器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2)测角时仪器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偏差不得超过一格;
(3)测角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时刻进行。
2.钢尺量距,应采用鉴定过的钢尺,并进行尺长、温度、倾斜等项修正。
尺长修正: 温度修正: 倾斜修正:
Ld
d0 d' d'
L
Lt (t t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