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与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与受体作用机制
的研究进展1
姜媛媛,任桂萍,王文飞,郝建权,李德山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
E-mail:deshanli@
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类多肽类物质,其中大多数成员可与肝素结合发挥作用。目前已知FGF至少包括23个因子,即FGF1~23。部分FGF家族成员N末端有大约3O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典型信号肽序列,可以分泌到细胞外。FGF家族成员是一类生理功能较广泛的生长因子,功能包括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趋化与血管生成、促进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的存活与生长等。本文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对 FGF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主要对FGF因子特征及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FGF,FGF受体,肝素
中图分类号:Q74
引言: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最早是从脑和垂体的提取液中发现的,该物质是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多肽类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对细胞生长进行调节。从70年代中期到目前已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知FGF至少包括23个因子,它们在一级氨基酸序列上有一定的同源性,并有类似的生物学功能,且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中。FGF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十分明显的促细胞分裂增殖作用,并且在机体内的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创伤组织愈合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
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又被称为肝素亲和生长因子(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HBGF),是一类通过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多肽分子。现已知FGF家族至少包括23个成员,即FGF1~FGF23。FGF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约为25%~50%,其每个成员都有140个氨基酸的中轴,该中轴在不同的成员中有高度的同源性。结构分析表明,此中轴折叠成12条逆向平行的β链,它们又进一步形成圆柱状的结构。部分FGF家族成员N末端有大约3O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典型信号肽序列,使得它们可通过内质网一高尔基复合体的经典(即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被分泌到细胞外,但其中也有部分FGF则因本身缺乏信号肽结构,不能向外分泌,只能在细胞受损时释放[1]。多数FGF(如FGF3~8、10、15、17~19、21~23)的N末端具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而FGF16和FGF20虽然没有明确的信号肽序列却也能高效地分泌到细胞外[12]。FGF1 和FGF2也缺乏信号肽序列和正常的分泌途径,却也能出现在胞外基质,推测两者可能来自受伤的细胞,或者通过与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路不同的细胞脱颗粒机制释放至胞外的。此外,FGF 11~14没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因此认为这些FGF是在胞内发挥作用[13]。由于FGF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序列有25%~50%的同源性,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共性,故FGF不同分子之间的生物学效应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点[1-3]。
FGF1(aFGF)和FGF2(bFGF)是最先被发现,也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充分的两个成员,因其1本课题得到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编号:2006G0461-00)的资助。
各自的等电点分别为酸性和碱性而被称为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者氨基酸同源性达55%,并通过相同机制被转运,该机制在肝素存在下可被增强。两者作用于相同的受体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发挥促进组织器官的形态发生、损伤修复、血管生成和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从而促进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的存活与生长,大量实验证明bFGF比aFGF的活性强3O~100倍[4]。FGF3 (Int2),FGF4 (hst /KFGF);FGF5在发现时被鉴定为癌基因;FGF6(hst2)与FGF4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很高;FGF7(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 在发现时被认为是表皮细胞的丝裂原也称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5,6];FGF8是从大鼠乳腺癌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受雄激素诱导的生长因子,在上皮组织中表达并激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c,但FGF-8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却无活性。FGF9是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分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因子[7];FGF10主要在大鼠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以及高分化的前列腺癌中表达并与FGF7具有很高的同源性[4],如上皮细胞表达的FGFR2b可以分别被FGF10与FGF7激活,其配体由间叶组织产生,但这些配体对间叶组织表达的FGFR2c却无活性。
FGF11、FGF12,FGF13,FGF14最初是从人的视网膜细胞中被鉴定分离出的,并分布于婴儿及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8]。FGF15为E2Apbxl同源结合域嵌合性癌基因的下游靶蛋白[9];FGF16最早是从大鼠心脏中利用PCR分离出来[7],并与FGF9具有很高的同源性。FGF17是从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生长因子,与FGF8相似性较高,约有53.7%的同源性,人与大鼠FGF17有98%~100%的同源性,说明FGF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很保守,同时大量实验证明FGF8与FGF17两者可协同调控中脑和后脑汇合处的神经上皮细胞增殖。FGF18与FGF-8同源性较高,主要存在于人心脏、胰腺及骨骼肌中,在其它组织的分布较少。另外Zhang N等人还发现原癌基因Pleiot- rophin 与中期因子Midkine也属于FGF家族,在种属间很保守,但与其它FGF家族成员关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楚[10]。FGF-20在成年人脑组织,尤其是小脑组织有特异性表达,在一些肿瘤细胞株中也有一定量表达,其对组织修复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FGF-21与FGF-19同源性较高,一些动物实验表明FGF-21主要参与体内葡萄糖和脂类代谢等生理过程,目前FGF-21 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研究的新热点。发现FGF-22选择性表达于皮肤毛囊的内毛根鞘[11]; FGF-23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调磷因子,可调节钠-磷共转运蛋白
Ⅱa(NaPiⅡa)和1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引起低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5]。作为一种生物因子家族,FGF的调节作用还有一定的细胞特异性。
2. FGF家族成员的基因定位
FGF可以被分为FGF7 、FGF10 、FGF22和FGF9、FGF16、FGF20等多个亚型。FGF 的各个亚型与各染色体定位之间无十分明显的关联性,人类FGF基因主要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但也有一些FGF基因在基因组上呈群落分布,如FGF3、FGF4和FGF19位于染色体11q13区;FGF6、FGF23位于染色体13p13区;而FGF17、FGF20定位于染色体 8p21-p22 区相互链接的位置上;FGF18定位于14p11区;FGF-21定位于人α1,2-墨角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的5’侧翼区,编码209个氨基酸大小的多肽,主要表达于肝脏中,FGF-21与家族中FGF-19的同源性较高;FGF23则定位于染色体12p13区。因此可推测FGF家族可能是在复制、进化和易位等复杂过程中形成的[13]。人类FGF基因的编码区多数是由3个结构相似的外显子组成。但在FGF11~14的编码区是由5个外显子构成的 [14],FGF基因编码区的大小约为5~100 kb。此外,部分FGF 可通过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形成FGF亚型,但目前其剪接机制还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