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概要讲解

合集下载

混沌理论简介集智百科

混沌理论简介集智百科

混沌理论简介集智百科“集智百科精选”是⼀个长期专栏,持续为⼤家推送复杂性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信息。

作为集智俱乐部的开源科学项⽬,集智百科希望打造复杂性科学领域最全⾯的百科全书,欢迎对复杂性科学感兴趣、热爱知识整理和分享的朋友加⼊!今天分享复杂性科学领域⾥⾯⼀个⾮常本质的理论:混沌理论。

本⽂将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概念,著名学者,⼀些学习资源推介,供⼤家深⼊学习。

⽬录⼀、什么是混沌理论?⼆、混沌理论的相关概念三、混沌理论的⼏个典型⽰例四、相关资源推荐五、集智百科词条志愿者招募1、什么是混沌理论?“南美洲⼀只蝴蝶扇⼀扇翅膀,就可能会在佛罗⾥达引起⼀场飓风。

”想必⼤家对这样⼀句话都不陌⽣,这⾥描述的就是⼀种典型的混沌现象:蝴蝶效应。

混沌是⼀个由⾮线性效应引起的⼀个相当独特的现象,具有对初值的敏感性、⽆周期性、长期不可预测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适性等特点。

混沌理论则是研究这⼀类典型现象的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序状态的⼀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2.混沌的重要概念混沌边缘(Edge of chaos)混沌边缘(Edge of chaos)是⼀个⽤来形容由计算机科学家克⾥斯托弗·朗顿发现的现象。

最开始该现象被⽤来描述⼀个变量λ的⼀段取值范围,该变量是作为细胞⾃动机的⼀个参数。

当λ变化,细胞⾃动机的⾏为会产⽣相变。

克⾥斯托弗·朗顿(Christopher Langton)发现λ的某⼀⼩段取值可以使细胞⾃动机具有通⽤计算的能⼒。

根据λ的连续变化能够得到四种细胞⾃动机之间的过渡转化图景即:固定点->周期->复杂->混沌,因此我们说,复杂的结构诞⽣于混沌的边缘。

点击官⽹链接体验不同阈值下的混沌边缘状态吸引⼦(Attractor)吸引⼦(Attractor)是微积分和系统科学论中的⼀个概念。

⼀个系统有朝某个稳态发展的趋势,这个稳态就叫做吸引⼦。

混沌理论概述

混沌理论概述

第一章混沌理论概述引言混沌是指确定动力系统长期行为的初始状态,或系统参数异常敏感, 却又不发散, 而且无法精确重复的现象, 它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混沌变量看似杂乱的变化过程, 其实却含有内在的规律性。

利用混沌变量的随机性、遍历性和规律性可以进行优化搜索, 其基本思想是把混沌变量线性映射到优化变量的取值区间, 然后利用混沌变量进行搜索。

但是, 该算法在大空间、多变量的优化搜索上, 却存在着计算时间长、不能搜索到最优解的问题。

因此, 可利用一类在有限区域内折叠次数无限的混沌自映射来产生混沌变量,并选取优化变量的搜索空间, 不断提高搜索精度等方法来解决此类难题。

混沌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一种奇异稳态演化行为, 它表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现象的本质特征。

因此, 混沌科学倡导者Shlesinger和著名物理学家Ford 等一大批混沌学者认为混沌是20 世纪物理学第三次最大的革命, 前两次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混沌优化是混沌学科面对工程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的应用特点在于利用混沌运动的特性, 克服传统优化方法的缺陷, 从而使优化结果达到更优。

1.混沌的特征从现象上看,混沌运动貌似随机过程,而实际上混沌运动与随机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混沌运动是由确定性的物理规律这个内在特性引起的,是源于内在特性的外在表现,因此又称确定性混沌,而随机过程则是由外部特性的噪声引起的。

混沌有着如下的特性:(1)内在随机性混沌的定常状态不是通常概念下确定运动的三种状态:静止、周期运动和准周期运动,而是一种始终局限于有限区域且轨道永不重复的,形势复杂的运动。

第一,混沌是固有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是系统自身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并不是在外界干扰下产生的,是系统的内在随机性的表现。

第二,混沌的随机性是具有确定性的。

混沌的确定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混沌系统是确定的系统;其次,混沌的表现是貌似随机,而并不是真正的随机,系统的每一时刻状态都受到前一状态的影响是确定出现的,而不是像随机系统那样随意出现,混沌系统的状态是可以完全重现的,这和随机系统不同。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一、混沌理论简介:混沌理论源于对混沌现象的研究和揭示。

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

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是相互牵引的,因此,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教育的复杂过程。

定义: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混沌理论创始人之一的诺曼·帕卡德用三个名称概括了混沌的特征和含义:蝴蝶效应、对初值的敏感依赖以及信息繁殖。

具体而言,混沌理论具有随机性、敏感性、分维性、普适性和标度律等特性。

二、混沌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十分特殊,即在校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具个性的人群。

同时,由于教育的过程基本上依循一定的准则,并历经长期的互动,因此,相当符合混沌理论的架构。

对于混沌系统而言,初值的差异很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复杂变化,系统的结果就会出现显著的差异。

而蝴蝶效应则是指由于现实所能提供的有限精确度引起的差异因混沌运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而使运动出现不确定性。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者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激励、每一次批评,都会对学生的认知、情绪、信念、心理、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点细节上的偏差,经过每个环节逐步的放大之后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整个人生的失败。

教育者对学生的误解会为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中,混沌现象的典型。

二、混沌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一)体育教育研究应视体育教育为混沌现象,必须符合混沌规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复杂的现象,既不是决定性现象,也不是随机性现象,而是一种混沌现象。

管理对象大学生,作为健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显然呈混沌形态。

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方法也必然受混沌规律的制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一刀切”,应注重因人而异。

动力学中的混沌理论

动力学中的混沌理论

动力学中的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复杂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理论。

混沌理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方面,这是因为混沌现象本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

简单的说,混沌现象是指那些看似不规律的、无序的、不可预测的系统行为,实际上,混沌现象的本质是一种有序的、确定的、规律性的行为,只是这种行为非常复杂,难以通过我们的常规思维方法进行预测。

混沌理论最早的研究起点是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Lorenz观察到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行为,他提出了“蝴蝶效应”这个著名的概念,即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变化,也可能对某些天气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例子表明,即使我们已知原始条件,只进行这些条件的简单变化就足以导致模型行为的绝对变化,从而导致我们无法预测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

混沌理论中的三要素混沌理论是一门复杂而又有深度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是:1. 非线性非线性是混沌理论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普通的线性方程在我们进行预测时,通常只要知道初值和方程的形式就可以进行预测,但是混沌现象则不同。

混沌理论研究的都是非线性方程,而非线性方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初始条件发生轻微的变化,结果也可能迥异,这是造成混沌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2. 敏感依赖初值混沌现象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运动轨迹产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敏感依赖初值”。

如果初值的精确性高,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轨迹可能是收敛到一个确定的点或曲线,如果初值的精确性稍微低一些,那么系统将会是发生逐渐偏离,最终系统将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3. 复杂性混沌现象的行为表现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正如前面所讲述的,混沌现象的本质是一种有序的、规律性的行为,该行为的规律和复杂性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描述。

发现混沌现象是一个不稳定的形态,而这种不稳定的形态之所以会导致复杂性,是因为本身的性质往往是由多个因素的复杂组合进行构建。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简介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

混沌理论的主导思想是,宇宙本身处于混沌状态,在其中某一部分中似乎并无关联的事件间的冲突,会给宇宙的另一部分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这意味着,系统具有放大作用。

一个微小的运动经过系统的放大,最终影响会远远超过该运动的本身。

所以,当有人说,因为英国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中国可能会遭受一场台风时,他的观点里就包含着混沌理论的思想。

两个基本的概念:第一,未来无法确定。

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相似的规律来实现的。

看见云彩,知道他是云彩,看见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凭什么?就是自我相似。

有三个原则:1、能量永远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

2、始终存在着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阻力最小的途径。

3、这种始终存在而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不仅可以被发现,而且可以被改变。

起因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

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

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

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

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混沌理论的特性混沌理论有以下几个特性:1,随机性.2,敏感性. 3,分维性. 4,普适性.5,标度律.运用混沌理论在教育行政、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测验等方面已经有些许应用的例子。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行兼并时,这种兼并现象就是混沌同步现象。这种兼并的结果是,第一,相对不稳定的企业按相对稳定的企业的经营规则去运作,第二,竞争力相对强企业带动相对弱的企业共同发展。企业兼并的混沌同步现象,在当今世界的企业界已形成狂潮,其势不可阻挡。
(三)人生发展的分叉之路--倍周期分叉现象举例
一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道路上,将会经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在重大发展阶段交替的时点上,他们将面临有关发展前途问题的重大选择。我们称之为人生发展的Logistic分叉之路。
3.Logistic倍周期分叉现象
事物在经历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就必然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旧阶段交替的时点上,人们将面临选择的两难困境,同时,人们也只能在各种两难选择方案中确定其中之一种,作为其发展的道路。这种选择的过程,就称为倍周期分叉现象。它在现实世界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性。[7]
判定世界政治、经济现象是否为混沌现象,是应用混沌理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所以,本文的目的是判定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的事件中那些是混沌现象。至于如何处理混沌现象,则在其它文章中再深入研究。
一、混沌现象的定义
混沌理论证明,在世界上发生的具有如下特征的事件均属混沌事件,即混沌现象。
4.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奇怪吸引子现象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体系处于结构变革时期时,它的体系就属于结构耗散系统。这时该国的政治或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一些按常理难以解释的奇特现象,而且这种现象的影响力极大。这种现象就叫奇怪吸引子现象[8]。
(二)路径锁定战略策略、路径锁定行为规则
1.路径锁定了法国、俄国数百年的国际政治战略规则
(1)法国人的路径锁定效应--挑战头号强国
自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后,法国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不甘示弱的法国人在此之后多次梦想恢复昔日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于是,法国人尤其是法国政府选择了在政治上军事上与世界头号强国做对的战略原则,几百年来这种战略原则已经形成法国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自然规则。法国人被这种规则锁定了(即路径锁定)。在这种路径锁定效应的作用下,曾有许多法国军事、政治领袖向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挑战,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例如,拿破仑挑战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又梦想称霸世界,结果在二次世界大战暴发不久即被德国打得狼贝不堪,后来靠美英苏的帮助才得以恢复其主权。二次大战结束后,法国已没有成为头号世界强国的可能性了。但是,它仍未改变其数百年来处理国际政治、军事的习惯规则,他们仍然在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与头号强国美国做对,无论是戴高乐总统、密特朗总统,还是今日的法国政府都是这么干的,他们都没有驶出路径锁定效应所锁定的"挑战头号强国"的国际政治轨道。

混沌理论1

混沌理论1

第一章混沌理论1.1混沌理论简介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大自然被当作变幻莫测的创造物,因为人类对所观察和感觉到的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无法想象自然界存在什么规律性。

某种与生俱来的冲动,促使人类力图理解自然界中万物运动的规律性,寻找隐藏在宇宙万物相互复杂关系背后的法则,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用恒古不变的定律精确地确定或预测宇宙中万物乃至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科学和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能够揭示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的定律。

经过人类持续不断的努力,到18世纪,科学在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方面成绩斐然。

例如,人类已经拥有精确预测季节变化的历法、预测行星运行规律和日、月食的天文学,等等。

总之,人们认为,只要知道初始状态和规律性,大自然就可以被分析、预测和利用。

于是,次序或规律成为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固有概念。

爱因斯坦在给波恩的信中就这样说道,“你相信掷骰子的上帝,我却相信完备的定律和次序。

”18世纪的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Laplace,1749~1827)以雄辩的口吻说道:假使有一位智者在任一给定的时刻都能洞察所有支配自然界的力和组成自然界的万物的相互位置,假使这位智者的智力足以使他对自然界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他就能将宇宙中万物—包括最大的天体和最小的原子—的运动统统纳入某个单一的公式之中。

这样一来,对这位智者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确定的,未来和过去样样都历历在目。

这是一个可怕的陈述。

著名的Newton三条定律处处体现了次序与规律的思想,那就是,大自然万物的运动有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

Newton把他的定律提炼成数学方程式,用一些量及其变化率来描述万物的运动。

例如,Newton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宇宙中两个物体,例如两个粒子,相互吸引,其吸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可以用一个简洁的公式精确计算出来。

可以说,时至今日,Newton定律始终以对大自然终极描述的姿态在物理学等领域占据崇高的统治地位。

混沌理论概述

混沌理论概述

混沌理论概述1混沌理论的发展 (1)2混沌的主要特征 (2)(1)有界性 (2)遍历性 (2)内随机性 (2)分维性 (3)标度性 (3)普适性 (3)统计特征、正Lyapunov指数及连续功率谱等。

(3)3 混沌理论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3)1混沌理论的发展所谓混沌,粗略的说是一种在确定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类似随机而无规则运动的动力学行为。

由于混沌系统的奇异性和复杂性至今尚未被人们彻底了解,因此,至今混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混沌是非线性确定性系统的一种内在的随机现象,对混沌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它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性,反映了世界上无序和有序之间、确定性与随机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混沌动力学的研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混沌态的过渡,即探讨系统进入混沌状态的机制与途径;二是研究混沌中的有序行为,即探讨混沌中的普适性和标度不变性;三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混沌或主动地利用混沌。

最先对混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公认为真正发现混沌的第一位学者是法国数学、物理学家H. Poincare,他是在研究太阳系的三体运动时发现混沌的。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1975年以后,是混沌科学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年代。

在这一时期,混沌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式诞生了。

1971年,法国的数学物理学家D. Ruelle和荷兰的F. Takens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湍流的本质》,在学术界首次提出用混沌来描述湍流形成机理的新观点,并为耗散系统引入了“奇怪吸引子”这一概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混沌研究己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明确研究对象和基本课题、具有独特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的新学科。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混沌学更是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无论是在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电子学、信息科学,还是在天文学、气象学、经济学,甚至在音乐、艺术等领域,混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沌理论详解

混沌理论详解

混沌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

一个混沌过程是一个确定性过程,但它看起来是无序的、随机的。

像许多其他知识一样,混沌和混沌行为的研究产生于数学和纯科学领域,之后被经济学和金融学引用。

一、什么是混沌理论混沌理论的主导思想是,宇宙本身处于混沌状态,在其中某一部分中似乎并无关联的事件间的冲突,会给宇宙的另一部分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混沌理论在许多科学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数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哲学、物理学、政治学、人口学、心理学和机器人学。

二、混沌理论的发展背景混沌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

一个混沌过程是一个确定性过程,但它看起来是无序的、随机的。

像许多其他知识一样,混沌和混沌行为的研究产生于数学和纯科学领域,之后被经济学和金融学引用。

在这些领域里,由于人们想知道在某些自然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着尚未被认识的规律,因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混沌的研究。

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某些现象,例如行星运动,是有稳定规律的,但其他的,比如像天气之类,则是反复无常的。

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天气现象是否是随机的。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随机的后来又被证实是混沌的,这个问题激发了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如果一个变量或一个过程的演进、或时间路径看似随机的,而事实上是确定的,那么这个变量或时间路径就表现出混沌行为。

这个时间路径是由一个确定的非线性方程生成的。

在此,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混沌理论的发展史。

人们对于混沌动态学的最初认识应当归功于Weis(1991),而Weis又是从几百年前从事天体力学的法国数学家HenryPoincare那里得到的启示。

Poincare提出,由运动的非线性方程所支配的动态系统是非线性的。

然而,由于那个时代数学工具的不足,他未能正式探究这个设想。

Poincare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个论题的研究趋于涅灭。

然而,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数学家和科学家们又重新开始了对这个论题的研究。

动态系统中的混沌理论

动态系统中的混沌理论

动态系统中的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一种数学分支,用来描述非线性系统中的复杂运动行为。

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是对传统几何力学的重要补充。

混沌理论在普通人眼中看来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实际上它是非常精确的数学理论。

本文将围绕着混沌理论展开,逐一阐述其定义、特点、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混沌理论的定义混沌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皮埃尔·路易·梅尚尼在研究天体力学问题时对三体问题的研究。

他曾经用解析法研究过简单情况下的三体问题,但是当他想要更深入地研究时,他发现解析法行不通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引入了图像法来分析三体问题的运动轨迹。

在对图像法进行研究时,他发现一些看起来规律的轨迹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看似完全随机。

自此诞生了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最初是用来描述天体力学问题中三体问题的一些复杂性质。

后来它被拓展到了其他领域,如流体力学、分形几何、电路系统等,成为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论。

混沌理论的核心是混沌现象。

混沌现象是指非线性运动系统中构成运动的各种力量、形状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效应。

这些效应可以表现为极度敏感的依赖于初始条件的轨迹变化、长期趋于随机的周期和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的不规则重复性。

混沌现象表现在定性上的特点就是看似极度复杂的演化行为,但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寻的。

第二部分:混沌理论的特点混沌理论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非线性耦合混沌理论中,系统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一旦系统出现微小变化,就会对整个系统的演化产生影响,直至演化出现大的变化。

2. 灵敏依赖于初始条件混沌理论中,微小的初始变化就会导致后期的极大差异。

这种初始变化的影响程度随着系统演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 混沌图混沌图是一种描述非线性系统演化行为的方法,它利用混沌性质强调系统演化的局限性,通过可视化来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

第三部分:混沌理论遇到的问题混沌理论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是因为非线性运动系统本身就是复杂的。

对混沌理论的综述

对混沌理论的综述

对混沌理论的综述说起“混沌”这个词,我们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即古哲学中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处于混沌状态。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

”!!!(出自《庄子》)这里的混沌是指元气已具有物质的性质还没有进一步分化的状态。

在国外,“混沌”这个词同样渊流悠久,《圣经》《创世纪》甚至埃及的神话故事中都有关于“混沌”的不同解释,这里我们不一一赘述。

而在当代,混沌正在成为一种具有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成为一门新科学的名字,它正在促使整个现代知识体系成为新科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当代前沿科学“混沌”的世界。

混沌理论产生的背景不断的去探索大自然的规律是科学家的天职,无数的科学家在探索着这些规律,也终他们一生在挑战着人类未知的领域。

物理学家要弄清楚物质的基本粒子,化学家则研究物质的构成、探索新的化学元素,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生物学家则研究生物的演变与进化……他们的努力解决了一个个人类所遇到的难题,也创造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还是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在困扰着人们。

人们总是思考,为什么天气变化存在着不可预测性,气体和流体在从平稳向湍流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中间步骤等等各种所有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的问题,也慢慢的有人预感到,这些深奥的问题极可能揭示了大自然更深一层的规律。

这就是混沌。

早在公元前560年,我国的老子提出了宇宙起源于混沌的哲学思想;公元前450年左右,中国的古哲学家庄子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南海之地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天帝为浑沌。

这里庄子最早把混沌理论引入到政治学的研究中。

他的“中央之帝为混沌”则是对人类行为的混沌性态最早的哲学观点;1903年,美国数学家J.H.Poincare 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提到Poincare猜想,他把动力系统和拓扑学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指出了混沌存在的可能性。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混沌与管理一些概念混沌通俗理解为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

科学家们要区分以下3种状态:●稳定均衡:各组成要素总是处于或者能够迅速回到平衡状一间由恒温器控制的房间的温度可以说是处于稳定均衡状态: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恒温器总使房间回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在许多年里洗衣粉市场就曾近似于稳定均衡状态,主要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有限度动荡(或混沌)。

这是一种有序和无序混合的状态,有许多无法预测的事件和变化,但系统行为的基本模式是可以确定的。

过去20年里,许多汽车市场就是处于混沌状态。

突如其来的冲击,如石油价格变动、消费者品位变化、来自环保主义者的压力、雄心勃勃的新竞争者以及政府政策使许多预测步入歧途,但是大致趋势仍然能够被那些更快行动的公司所掌握和利用。

●爆破性动荡——没有任何秩序和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许多事件可以看做是这种状态的例子。

许多组织已经习惯于在近似稳定均衡状态的环境里运行,可是现在却发现它们处于混沌状态中。

组织都面对迅速的技术变革,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竞争者可能会出人意料地从一个落伍者成长为无法击败的领导者。

组织从稳定均衡状态走入混沌状态,对企业管理有深远的启示。

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类似于恒温器。

一个行动会带来一个直接的、可预测的反应。

非线性系统的例子可能是一场大型电视广告运动。

你花费1 000万英镑希望赢得3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经验和财务模型清楚地表明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现实却出现了一系列未曾计划到的结果——竞争者反击,花费更多的资金,或者花费少但更有创意的广告击败你,或者推出特别的“半价销售”满足市场需求,使你的销售锐减并在银行结余上留下一个大窟窿。

竞争者可能更加激进,在公众中传播你的产品质量或安全性问题。

为什么需要混沌理论大多数人都承认,组织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容易发生突然的、不可预料的变化。

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环境中,组织运行可以是一种传统等级制的机械方式。

最高管理者(由他们的顾问和公司计划人员辅助)设定战略,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战略,精细的控制和报告体系将数以千计的数字沿着等级结构向上传送给负责人。

数学的混沌理论

数学的混沌理论

数学的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数学中一种涉及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看似混乱无序的系统行为。

混沌理论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和现象,如吸引子、分岔、奇点等,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系统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应用。

1. 混沌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混沌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数学家们开始对动力系统的行为进行研究。

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混沌理论才真正引起了数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在此期间,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如洛伦兹提出的洛伦兹吸引子以及佩尔特斯基兴等的相关工作,这些成果为混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混沌的数学模型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迭代映射或微分方程来描述。

迭代映射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模型,它将系统的状态从一个时刻映射到下一个时刻。

常见的迭代映射包括著名的Logistic映射和Henon映射。

而微分方程则更加适合描述连续变化的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洛伦兹方程。

3. 混沌系统的特征和行为混沌系统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微小的变化可能导致系统演化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混沌系统的行为看似随机而无序,但实际上却是由确定性的非线性规律所决定的。

此外,混沌系统常常呈现出激起人们兴趣的特征,如分岔现象、吸引子的出现以及奇异吸引子等。

4. 混沌理论的应用混沌理论不仅在数学领域发展迅猛,还在众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物理学中,混沌理论被用于研究天体力学、量子力学等领域。

在生物学中,混沌理论被应用于研究生物钟、心脏节律等现象。

此外,混沌理论还被应用于通信加密、数据压缩、图像处理等信息学领域。

5. 混沌理论的挑战和展望尽管混沌理论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挑战亟待解决。

首先,如何准确地刻画和预测混沌系统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其次,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克服混沌系统的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可控性也是一个难题。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混沌系统的本质,寻找更多的应用领域,并解决其中的难题。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定义[编辑]
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


混沌一词原指发现宇宙混乱状态的描述,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

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讨,逐一发现众多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大家熟知的地心引力、杠杆原理、相对论等。

这些自然规律都能用单一的数学公式加以描述,并可以依据此公式准确预测物体的行径。

1.受初始状态影响的敏感性,初始条件非常微小的变动也可以导致最终状态
的巨大差别。

2.具有拓扑混合性;不严格地来说,就是系统会将初始空间的拓扑性质彻底
打乱,使得任何初始状态变换到其他任何位置。

3.周期轨道稠密,即在任何初始值附近都可以找到具有周期轨道的值。

您可以在维基教科书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电子教程:。

混沌理论的概念

混沌理论的概念

混沌理论的概念混沌理论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行为。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发展而成。

混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系统中的复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混沌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混沌”,它指的是一种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具有极高灵敏度的运动状态。

一个混沌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是非线性的,即其演化方程不是线性的。

其次,它具有灵敏依赖初值的特性,即微小的初值差别会导致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产生巨大不同的结果。

最后,它具有迭代运算的性质,即某一时刻系统的状态可以通过迭代运算得到下一时刻的状态。

混沌系统的典型例子是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的演化方程非常复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同一天气模型在不同起点的模拟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天气系统的灵敏依赖初值的特点。

天气系统的演化也具有迭代运算的性质,即通过多次迭代可以得到未来时刻的天气预报。

混沌理论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即使在一些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中,也可能出现复杂的、看似随机的行为。

混沌理论不仅仅改变了我们对于系统演化的认识,也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混沌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

例如,在生物学中,混沌理论被用来研究生物振荡、神经网络等问题,有助于揭示生物系统内部的复杂动力学机制。

在天文学中,混沌理论被用来研究行星运动、恒星动力学等问题,深化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在工程应用中,混沌理论也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混沌现象被应用于数据加密,如混沌加密算法可以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此外,混沌现象还可以用于优化算法,如混沌搜索算法可以应用于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此外,混沌理论还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社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系统,混沌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系统的演化规律、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例如,混沌理论被用来研究经济系统中的波动,以及人群行为中的复杂模式。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混合理论attractor近代物理与新认识论1992, 3, 26吴文成混沌──不测风云的背后混沌理论,是近二十年才兴起的科学革命,它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同被列为二十世纪的最伟大发现和科学传世之作。

量子力学质疑微观世界的物理因果律,而混沌理论则紧接着否定了包括巨观世界拉普拉斯﹙Laplace﹚式的决定型因果律。

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都在探求自然的秩序,但对无秩序如大气、骚动的海洋、野生动物数目的突兀增减及心脏跳动和脑部的变化,却都显得相当的无知。

但是在七O年代,美国与欧洲有少数科学家开始穿越混乱去打开一条出路。

包括物学家、物理学家及化学家等等,所有的人都在找寻各种俯拾皆是的混沌现象──袅绕上升的香烟烟束爆裂成狂乱的烟涡、风中来回摆动的旗帜、水龙头由稳定的滴漏变成零乱、复杂不定的天气变化与大崩盘的全球股市──的规则与一些简单模式中所隐藏令人惊讶的复杂行为。

十年之后,混沌已经变成一项代表重塑科学体系的狂飙运动,四处充斥为着混沌理论而举行的会议和印行的期刊。

它跨越了不同科学学门的界线,因为它是各种系统的宏观共相,它将天南地北各学门的思想家聚集一堂。

年轻的科学家相信他们正面临物理学改朝换代的序幕。

他们觉得物理学这行已经被高能粒子和量子力学这些华丽而抽象的名词主宰得够久,直到混沌革命──可以连接微观和宏观上百万物体集体行为之间的深深鸿沟的新起科学──开始时,顶尖物理学家才发现自己心安理得地回归到属于人类尺度的某些现象。

混沌理论的近代研究,逐渐领悟到自己正抗拒科学走向化约主义的趋势。

相当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可以形容像天气或瀑布一样粗暴难料的系统,只要在开头输入小差异,很快就会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这个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

例如蝴蝶效应──今天北京一只蝴蝶展翅翩翩对空气造成扰动,可能导致下个月纽约的大风暴──使得科学家始终无法模拟天气这个复杂系统,更不用说去精确地预测天气。

许多学科中,都背负着牛顿式决定论的担子。

宇宙起源混沌主要内容

宇宙起源混沌主要内容

宇宙起源混沌主要内容宇宙起源混沌主要内容宇宙起源的混沌理论揭示了宇宙在诞生之初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理论融合了大爆炸理论、量子涨落、混沌效应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宇宙起源的混沌理论概述宇宙起源的混沌理论主要基于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端密集、炽热的状态,即“奇点”。

在这个初始阶段,宇宙的演化过程极为复杂,难以用简单的物理法则来描述。

混沌理论强调宇宙初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量子涨落、基本力分离和宇宙结构形成过程中。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经历了快速的膨胀和冷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宇宙的基本粒子和力逐渐形成并分化。

混沌理论认为,这一过程中的微小扰动可能会被放大,导致宇宙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

这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宇宙的演化路径充满了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混沌效应在宇宙起源中的作用量子涨落与混沌效应在宇宙初期,微小的量子涨落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量子涨落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被放大,并在更大尺度上影响到星系、星体乃至整个宇宙的结构。

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指出,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系统的演化路径发生显著不同。

在宇宙起源的背景下,这意味着量子涨落可能通过混沌效应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量子涨落是指在量子力学框架下,真空中能量的短暂变化。

这种变化虽然微小,但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被极大地放大,成为宇宙结构形成的种子。

混沌效应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这些微小的量子涨落能够影响到宇宙的整体结构和演化。

暴胀时期与基本力分离在宇宙诞生后的极短时间内(约10^-32秒),宇宙经历了一次称为“暴胀”的加速膨胀过程。

在这一时期,四种已知的基本力(重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逐渐分离开来。

暴胀时期和基本力分离过程都表现出混沌的特征,因为它们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宇宙在不同区域演化出截然不同的物理状态。

暴胀时期的快速膨胀使得宇宙的大小在极短时间内增加了数十个数量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系统的特征
• 严格的线性系统在现实世界中是特例,非线 性系统才是真正普遍存在的。 • 非线性与线性的区别之一是突变。事物的断 裂、崩溃、爆炸等现象用线性方程无法解释, 却可以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它们的区别之 二是反馈。反馈是秩序与混沌之间一种基本 的张力,而非线性方程所具有的自我重复相 乘的迭代性质可以对反馈做出描述。
奇怪吸引子的几何特征
• 对奇怪吸引子的研究表明,它的特点是在相空 间中的某个区域无限次地折叠,构成一个有无 穷层次的自相似结构。这种结构恰好可以用分 形几何来描述。奇怪吸引子是分形的,这说明 混沌运动是一种无周期性的高级有序运动,如 果数值或实验的分辨率足够高,可以发现它在 小尺度上的有序运动花样。在混沌的尺度变换 中,会出现某种可以用一定分维数表示的标度 不变性。
混沌理论 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 • • • 内在随机性与城市的复杂性 初值的敏感性与设计的真实性 奇怪吸引子与弹性规划设计 分形、分维与城市、建筑的度量和审美 普适性与建筑仿生学
内在随机性与城市的复杂性
• 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 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 在规划方法上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否定传 统城市功能与空间混乱无序的状态,追求统一的 视觉空间秩序。这种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是典型 的简化还原思维方式的体现。二战后西方许多城 市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 动,结果造成了“建筑千城一面”、 “钟摆式交 通”、“社区瓦解”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有识之 士在六十年代对这些现象的反思与批评已经暗合 了混沌理论中的一些思想。
• 简· 雅各布和亚历山大上述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他 们认同城市复杂性的同时就已经切中了城市作为 混沌系统所具有的内在随机性。内在随机性表现 在城市形态上是“混乱”和“无序”的,但是这 种“混乱”和“无序”只是用欧几里德几何测度 的结果。城市系统的复杂性正是在于城市自然形 成的这种“混乱”和“无序”是有深刻的内在依 据的,是深层次秩序所要求的外部形态,是本质 性的、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接纳它、发展它,而 不是粗暴地摒弃它、践踏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接纳这种外在的“无序”,而后它将演化成 新的外在“无序”和更深层次的内在“有序”。 强调在旧城改造中要保护旧城肌理,就是对城市 复杂性的尊重,是对城市内在秩序的继承。
• 90年代: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的定义及量度,复 杂系统的行为及模型)
神经网络、人工生命
混沌的概念
• 原初式混沌:这是指一种未分化的状态,即“混
沌初开”。也可以认为是老子说的“有生于无”中 “无”的状态,现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演化 的开端 。 • 布朗式混沌:也称为热平衡式混沌,这是一种消 极的混沌,在微观上呈布朗运动式的无序状态,在 宏观上服从大数定律,可以用统计学来描述 。 • 演化式混沌:这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混沌, 是指一种包含有序的特殊状态,是一种既有决定性, 又有随机性的二重状态。混沌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这 样一种状态。
系统科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 混沌理论是系统科学中非线性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 。
• 40年代:组织理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 60年代:自组织理论(系统如何从无序→有序):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
• 70年代:非线性科学(系统如何从有序→混沌和无 序→更高层次的有序)
混沌动力学、分形理论、孤子理论
• 混沌系统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 设计以及设计中的每一细节。城市作为一个复杂 系统,不可以分解和还原成部分,因为部分通过 迭代和反馈彼此不断相互包容而成为了整体,每 一设计细节的实施都有可能对整个城市产生难以 估量的影响。罗马俱乐部一位建模者唐奈· 梅多斯 曾告诫人们:“人类任何一部分与人类其它部分 或全球生态都息息相关。我们共荣共衰。”为了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刘备临终的遗诏:“勿 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仍值得我们时 刻谨记。我们每一个设计都在真实地改变着整个 城市。
混沌理论 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论文结构
• • • • • • • 引言 混般性启示 混沌理论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结语
引言
• 混沌理论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称为20世 纪三大科学革命 。 • 相对论和量子论分别在宇观和微观领域改变 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而混沌理论则在我们日 常接触的宏观领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 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 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中体现出混沌理论带 给我们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
怎样的规划思想更可取呢?
•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大
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意义,但是可以宏 观概括地做出一些规划要求,这是一个“自上 而下”的过程。同时还需要一个来自城市内部, 充分调动个体创造性的城市自组织过程,例如 实行居民参与,这就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应该不断地往复循环,逐渐达到共 识,以此为基础再制定较详细的可行方案。
分形与分维
• 分形是指外表极其丰富多姿或破碎杂乱,但其 内部却有层次性、自相似性、递归性及仿射变 换不变性等确定性特征的一类现象或体系。 • 分维是定量描述分形奇异形态的参数,本质上 表示分形元生长、发育的能力及旺盛程度,向 往自由和填充空间的强度。欧几里德几何学中 的维数是整数的,分维由其发展而来,但它是 非整数的。
混沌理论的一般性启示
• 欲永久改变一个系统,必须改变它的结构 。 • 在任何给定系统里,都存在很少几个“高杠杆作用 点”,可以干扰这些点以产生系统全局行为的重大 持久变化 。 • 系统愈复杂,原因和结果在空间和时间上一般相距 愈远 。 • 在难以预言系统行为之前,别取太多的反馈环 。 • 无论高杠杆作用点,还是将杠杆推向期望结果的恰 当方法,都不是显而易见的 。 • “更坏先于更好”往往是在“正确方向上改变高杠 杆作用策略的结果,因此,立刻产生更好结果的任 何策略变化几乎总应当受到怀疑。
混沌理论的对象
• 混沌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非线性复杂系统。
线性问题与线性思维方式
• 线性问题是指用微分方程可以描述和解决的问 题。 • 对线性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人们形成了线性思维 方式,它也被称作机械论思维方式或简化还原 式思维 。 •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将动态现象作静态处理,复 杂现象作简化处理,整体不平衡作局部平衡处 理,机体问题作分割处理,事物的发展是决定 论式的。
奇怪吸引子与弹性规划设计
• 混沌理论研究的是无序中的有序,其有序性表现为 系统在相空间中总是收敛于一定的吸引子,但对于 混沌系统来说,即使收集再多的信息,也无法对其 作长期的预测。这一特性对于城市规划的启示在于, 一个规划方案如果规划的地域过于广阔、时间跨度 过大,那么它是不可能被完整实施的。对几十年后 的规划以某种主观的用地分块配上几项控制指标, 企图以此来指导几十年内的城市建设,这是全然不 知城市发展在时空上的混沌性。当实际建设进程打 破规划后,到下轮规划只得对此勉强予以承认。
• 简单模型应用于复杂问题往往比复杂 模型更有效:规划并不能够控制城市运动
变化的全过程,但是可以寻求对城市运动 过程的正确干预并对干预的结果做出评价。 因此,规划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是细节的获 得和模型的精确,而应该是系统行为模式 和模式变化的奇点。这个“奇点”就是可 以使系统产生重大持久变化的“高杠杆作 用点” 。
建筑风格与奇怪吸引子
• 如今是一个风格多元化的时代 ,但是“大屋顶” 情结和“欧陆风”现象依然挥之不去,这可以 理解为奇怪吸引子效应。超高层建筑在发达国 家已经没落,但在我国的发展却是方兴未艾, 即使“911”事件也没有遏制这一趋势,这也可 以用奇怪吸引子来解释。这里用来举例的三个 吸引子都是非良性的,但是想人为地消除它们 却将是徒劳的。我们能够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发 挥创造性,在风格上寻找更多的生长点,强化 更多的良性奇怪吸引子,这样非良性吸引子的 作用自然就弱化了。
初值敏感性
• 在非线性系统内,通过反馈的作用,微 观的涨落可以被放大到宏观尺度。所谓 “蝴蝶效应”就是这一特征的形象说法。 非线性科学把这种小原因引起大变化结 果的现象称之为初值敏感性,它成为非线 性系统进入混沌状态的数学表征。
吸引子
• 吸引子指一种运动的归宿,是在由广义 动量和广义坐标构成的相空间中,运动 轨迹经历长时间之后所采取的终极形态。 它可能是稳定的平衡点(不动点吸引子) 或周期性的轨道(极限环吸引子),也 可能是继续不断变化但没有明显规则或 次序的许多回转曲线(奇怪吸引子)。
• 简· 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文 中指出“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有成千上万的 人聚集在那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 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同 时又不断地相互适应,结果产生了错综复杂并且相 互支持的城市功用,并形成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 城市空间。”她认为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城市的多样 性,并称“多样性是大城市的天性”。 • 亚历山大在他著名的激进论文《城市并非树形》 (1965)中提出了城市是“半网络结构”而非“树 形结构”的重要观点。通过对早期自然形成的城市 和规划建造的城市的比较,亚历山大认为,由于规 划建造的城市是按树形结构规划设计的,因而缺少 半网络结构的自然生长城市中所具有的活力和人性。 那种用整齐规矩的形体规划否定现状的复杂性,并 将功能按照统计学的分类方法彼此分离来进行设计 是荒谬的。
• 促进增长极和生长点:从空间角度分析,城市
的发生和发展就是在择优的区位所进行的空间集 聚。城市空间的发展首先是在优质区位形成生长 点,然后逐步分化。当生长点地区发展产生了主 导产业,则该地区通过极化和扩散过程,形成增 长极。增长极所在区域对其周边区域的影响与奇 怪吸引子的效应相似。非平衡是有序之源,适度 的区位差是城市向有序化发展的动力。为保证城 市空间能够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宏观上应促进增 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微观上应优先生长点的建设, 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 。
• 平衡与非平衡:物理概念 线性与非线性:数学概念 • 线性系统: 1. 整体的行为或性质是部分之和 2. 复杂性不因叠加产生 3. 只要知道初始条件,即可了解过去、预测未来 • 非线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