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理论简介
数学百科小知识:编码理论
学期来了,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请同学们愉快的度过整个学期生活。
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百科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研究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编码规律的数学理论。
编码理论与信息论、数理统计、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近世代数、数论、有限几何和组合分析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已成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编码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信号进行的一种变换。
其逆变换称为译码或解码。
根据编码的目的不同,编码理论有三个分支:①信源编码。
对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变换,包括连续信号的离散化,即将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变成数字信号,以及对数据进行压缩,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进行的编码。
②信道编码。
对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再变换,包括区分通路、适应信道条件和提高通信可靠性而进行的编码。
③保密编码。
对信道编码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再变换,即为了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易被人窃取而进行的编码。
编码理论在数字化遥测遥控系统、电气通信、数字通信、图像通信、卫星通信、深空通信、计算技术、数据处理、图像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历史背景1843年美国著名画家S.F.B.莫尔斯精心设计出莫尔斯码,广泛应用在电报通信中。
莫尔斯码使用三种不同的符号:点、划和间隔,可看作是顺序三进制码。
根据编码理论可以证明,莫尔斯码与理论上可达到的极限只差15%。
但是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形成编码理论。
1928年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提出著名的采样定理,为连续信号离散化奠定了基础。
1948年美国应用数学家C.E.香农在《通信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源编码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9年香农在《有噪声时的通信》一文中提出了信道容量的概念和信道编码定理,为信道编码奠定了理论基础。
无噪信道编码定理(又称香农第一定理)指出,码字的平均长度只能大于或等于信源的熵。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又称香农第二定理)则是编码存在定理。
它指出只要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就存在一类编码,使信息传输的错误概率可以任意小。
中科大编码理论chapter1
第一章 序论
编码理论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以保证数字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可靠性为目的的差错控制编 码(channel coding);
以提高数字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有效性为宗旨的信源编 码(Source coding);
以增加数字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数据加密编 码(data encryption);
在Golay码提出之后最主要的一类分组码就是Reed-Muller码。它 是Muller在1954年提出的,此后Reed在Muller提出的分组码的基 础上得到了一种新的分组码,称为Reed-Muller码,简记为RM码。 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RM码在火星探测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 的应用。即使在今天,RM码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快速的 译码算法非常适合于光纤通信系统。
循环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集就是分别由Hocquenghem在1959 年 、 Bose 和 Ray-Chaudhuri 研 究 组 在 1960 年 几 乎 同 时 提 出 的 BCH码(BCH,Bose Chaudhuri Hocquenghem),BCH码的码 字长度为n=qm-1,其中m为一个整数。二元BCH码(q=2)的 纠错能力限为t<(2m-1)/2。1960年,Reed和Solomon将BCH码 扩展到非二元(q>2)的情况,得到了RS(Reed-Solomon) 码。1967年,Berlekamp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译码算法后, RS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后,RS码在CD播放器、DVD播放 器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Berrou and Forney
1997 年 , Host 、 Johannesson 、 Ablov 提 出 了 编 织 卷 级 码 (Woven Convolutional Code,WCC)的概念,随后编织码 (Woven code)便发展起来了。它是一种组合码,其系统结构 可完全包容传统分组码、卷级码以及各类Turbo码,开创了编码 领域的一个新天地。
编码理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的方法;3. 熟悉编码效率的计算方法;4. 培养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编码理论:编码理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中信息压缩和编码的理论。
其目的是在保证信息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传输或存储所需的数据量。
2. 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根据字符出现频率进行编码的方法,字符出现频率高的用短码表示,频率低的用长码表示,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3. 香农编码:香农编码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编码方法,根据字符的概率分布进行编码,概率高的字符用短码表示,概率低的字符用长码表示。
4. 编码效率:编码效率是指编码后数据长度与原始数据长度的比值。
编码效率越高,表示压缩效果越好。
三、实验内容1. 使用MATLAB软件实现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2. 对给定信源进行编码,并计算编码效率;3. 对比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的效率。
四、实验步骤1. 编写哈夫曼编码程序:首先,统计信源中各个字符的出现频率;然后,根据频率构造哈夫曼树;最后,根据哈夫曼树生成编码。
2. 编写香农编码程序:首先,计算信源熵;然后,根据熵值生成编码。
3. 编码实验:对给定的信源进行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并计算编码效率。
4. 对比分析:对比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的效率,分析其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哈夫曼编码实验结果:信源:'hello world'字符频率:'h' - 2, 'e' - 1, 'l' - 3, 'o' - 2, ' ' - 1, 'w' - 1, 'r' - 1, 'd' - 1哈夫曼编码结果:'h' - 0'e' - 10'l' - 110'o' - 1110' ' - 01'w' - 101'r' - 100'd' - 1001编码效率:1.52. 香农编码实验结果:信源:'hello world'字符频率:'h' - 2, 'e' - 1, 'l' - 3, 'o' - 2, ' ' - 1, 'w' - 1, 'r' - 1, 'd' - 1香农编码结果:'h' - 0'e' - 10'l' - 110'o' - 1110' ' - 01'w' - 101'r' - 100'd' - 1001编码效率:1.53. 对比分析:哈夫曼编码和香农编码的效率相同,均为1.5。
离散数学中的编码理论知识框架
离散数学中的编码理论知识框架在离散数学中的编码理论知识框架中,我们将讨论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常用编码技术以及编码的应用等方面。
编码理论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它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基本概念编码是将一种信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在编码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1 信源:信源是指产生信息的源头,可以是离散的符号、字母、数字或其他可以表示信息的物体。
1.2 码字:码字是用于表示信源输出结果的编码序列。
1.3 编码:编码是将信源输出结果映射为码字的过程。
1.4 解码:解码是将接收到的码字恢复为原始信源输出结果的过程。
1.5 码长:码长是指一个码字的长度,它表示了编码所需的比特数或数字的位数。
1.6 前缀编码:前缀编码是指没有任何码字是其他码字的前缀的编码方式。
1.7 码率: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字数或码字位数。
二、常用编码技术在编码理论中,有多种常用的编码技术,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2.1 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基于出现频率进行编码的无损编码技术。
它通过构建哈夫曼树来实现对信源输出结果的编码,使得出现频率高的符号有较短的码字,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效果。
2.2 霍夫曼编码: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基于信源输出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编码的无损编码技术。
它通过构建霍夫曼树来实现对信源输出结果的编码,使得频率较高的符号有较短的码字,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2.3 线性编码:线性编码是指使用线性函数对信源输出结果进行编码的技术。
常见的线性编码方式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2.4 网络编码:网络编码是指在网络通信中对数据进行编码的技术。
它能够通过将多个数据包进行线性组合,使得接收方只需接收一部分数据包即可恢复出原始数据。
三、编码的应用编码在现代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在数据压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合理选择编码方式,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信息,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压缩存储和传输。
编码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的主要内容
• • • • • • 信息论回顾(复习) 编码理论简介(了解) 无失真信源编码(掌握) 信道编码(重点) 限失真信源编码(了解) 编码理论的最新发展(了解)
编码理论发展概述
• • • • 编码理论的历史发端 编码理论的基本问题 编码理论与信息论的关系 编码理论的应用领域
编码理论的历史发端
要点
• • • • 编码理论课程简介 编码理论发展概述 课程考试方法 课程答疑安排
编码理论课程简介
• • • • 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基本情况
• • • • • 英文名称:Coding Theor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 学时:40 学分:2.5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随 机过程》、《信息论导论》
• 始于1948年香农(Shannon)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的论文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第一定理) •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香农第二定理)
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 必然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码的平均长度 可任意接近但不能低于信息熵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 希望出错率尽可能小,即接收信息与发送 信息完全一致,或者控制失真在要求的范 围之内。
编码理论的应用领域
• 最重要的应用是通信系统:譬如卫星通信、 电话通信、计算机网格中计算机之间的信 息传输等等 • 在军事理论中可以防止敌人的有意干扰 • 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来保护存贮器、数 字磁带、磁盘及光盘上的数据 • 可以在数字逻辑电路中纠正由于电路失常 而造成的数据错误 • 在商业领域中作为条码使用
编码理论第二章
编码理论——信源编码
4
13
必须注意: 必须注意:
–Kraft不等式只是用来说明唯一可译码是否存在,并不能 Kraft不等式只是用来说明唯一可译码是否存在, Kraft不等式只是用来说明唯一可译码是否存在 作为唯一可译码的判据。 作为唯一可译码的判据。 –如码字{0,10,010,111}虽然满足Kraft不等式,但它不 如码字{0,10,010,111}虽然满足Kraft不等式, 如码字{0 虽然满足Kraft不等式 是唯一可译码。 是唯一可译码。
n L≤m K
X
信源
L长序列
信源编码器
Y
信道
码表
K长码字
15
பைடு நூலகம்
编码理论——信源编码
若对信源进行定长编码,必须满足: 若对信源进行定长编码,必须满足: 定长编码
n ≤m
L
K
或
K log n ≥ L log m
(2-2)
只有当K长的码符号序列数 mK大于或等于信源的符号数nL时,才可能存 只有当K 大于或等于信源的符号数n 定长非奇异码 非奇异码。 在定长非奇异码。 例如英文电报有27个符号,n=27,L=1,m=2(二元编码) 例如英文电报有27个符号,n=27,L=1,m=2(二元编码) 27个符号,n=27,L=1,m=2(二元编码
时,只要 失真, 也就是收端的译码差错概率接近于零, 失真 , 也就是收端的译码差错概率接近于零 , 条件是所取的 符号数L足够大。 符号数L足够大。
KL 1 (2-5) K= log m = log M L L _ 这种编码器一定可以做到几乎无 K > HL ( X ) ,这种编码器一定可以做到几乎无
a1 a2 a3 a4
编码理论简介
课堂练习1
• 设x1, x2, …, xn是任意一组正实数,p1, p2, …, pn是任 意一组和为1的非负实数,试问下面的不等式哪一
个正确,请证明pi=1/n的情况:
n
n
(1) pilogxi log( pixi)
i1
i1
n
n
(2) pilogxi log( pixi)
i1
i1
• 证明
i 1j 1
p (u k)p (v j/u k)
k 1
• 设D为允许失真度,对给定信源分布P(U) ,如果把信
道矩阵P(V|U)限定在允许失真信道集合BD内选取,那
么 I(U;V)所能逼近的最小值就是率失真函数:
R(D )m in{I(U ;V)} P(V|U) BD
15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 香农第三定理:在信息传输率R>R(D) 时,只 要有足够的码长,则必然存在一种编码方法, 使译码平均失真可以任意接近允许失真D。
18
信道编码理论的研究
• 1948年,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 1952年费诺(R.M.Fano)证明费诺不等式和香农
信道编码逆定理 • 1957年沃尔夫维兹证明信道编码强逆定理 • 1961年费诺描述分组码中码率、码长和错误率
的关系,并证明了香农信道编码定理的充要性 • 1965年格拉格尔(R.G.Gallager)发展并简洁地
• 其中R(D)是率失真函数,也就是最佳编码率
16
现代信源编码方法的研究
• 寻找现有压缩编码的快速算法 • 寻找新颖高效的现代压缩方法,比如: • 分形编码、小波编码 • 神经网络编码,DPCM编码 • 模型编码(Model Based Coding)
编码理论
b1
b2
a1 p(a1 b1) p(a1 b2 )
P a2 p(a2 b1) p(a2 b2 )
ar p(ar b1) p(ar b2 )
bs p(a1 bs ) p(a2 bs ) (7 9)
p(ar bs )
•
由给定的信源X的概率分布和信道的传递概率,可求得信道输出随机变量
Y的s个概率分量 r
•
解: 因信道输入符号非先验等概,故只能采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选择译码
• 规则。由(7-8)式和(7-9)式计算出后验概率矩阵
b1
b2
b3
p1 a1 0.75 0.60 0.40 a2 0.10 0.20 0.33
a3 0.15 0.20 0.27
• 考虑信道输出符号与信道输入符号 一一对应,选择译码译码规则
•
解:因信道输入符号先验等概,故采用最大似然准则选择译码规则。按最
大似然准则得到译码规则,并考虑信道输出符号与信道输入符号 一一对应,选
择译码函数
F (b1 F (b2
) )
a1 a3
F (b3 ) a2
•
所以,在采用最大似然准则选择译码规则时,就不必像一般的最大后验概
率准则那样,由给定信道矩阵中的信道传递概率(前向概率)换算成后验概率
•
若把这个最大者所对应的信源符号记为 a ,即有
p(a b j ) p(ai bj ) (i 1,2,...,r; j 1,2,...,s)(7 13)
• 因此必须选择译码规则
•
F (b j ) a j 1,2,...,s(7 15)
• 这就是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
•
由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函数构成的译码规则,一定能使平均错误译码概率
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述评
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述评巴兹尔?伯恩斯坦(B*Bemstein , 1924—2000)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社会语言学家,教育知识编码理论是其重要思想,该理论试图根据对学校教育内部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机制的分析来探讨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为研究我国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一、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概述伯恩斯坦认为不同的社会在对具有公共性知识进行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的过程中,反映了一定社会下的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
那么投射到教育领域,教育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也反映了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
伯恩斯坦在知识社会学视角基础上由宏观走入微观,通过引进“分类”、“构架”概念和教育知识编码类型来分析课程、教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的内在结构及潜藏其后的权力关系,使得教育知识编码中的权力关系更为清晰。
[1] 由于该理论内容丰富,笔者主要做以下概括:(一)两个概念和三个系统伯恩斯坦认为正规教育知识的传递是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得到实现的。
课程规定可以把什么看作是有效的知识传递,教学规定什么可以看作是有效的知识传递,而评价则规定什么可以看作是这些知识的有效实现。
[2] 为了分析课程、教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的内在结构,伯恩斯坦引进“分类” 和“构架”两个概念。
“分类,适用于提供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课程。
” [3] 分类不是指内容的分类,而是指内容之间界限的清晰程度。
分类按清晰程度不同可分为强分类和弱分类,强分类就是指各类知识界限清晰、区分程度高,有独立、不可替代的特点,弱分类则相反。
“构架,用于规定信息系统的结构一教学。
” [4] 和分类一样,构架也不指向教学内容,它主要是指决定或制约教育知识的传递方式与途径,是对处于动态中的知识传递过程的分析,涉及的是传递内容和非传递内容之间边界的清晰程度。
在教育领域内,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面对教学环境中教学和学习内容的控制。
构架强决定两者之间存在鲜明的界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对内容选择范围小,反之亦然。
编码理论与纠错码的设计
编码理论与纠错码的设计编码理论是信息论的重要分支领域,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加入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纠错码作为编码理论的重要工具,具有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并探讨纠错码的设计原则和应用。
一、编码理论基础1.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数学理论。
香农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用于度量信息的不确定性。
信息熵越低,表示传输的信息越准确可靠。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源信号转化为编码信号的过程,解码是将编码信号还原为源信号的过程。
编码旨在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霍夫曼编码、差分编码等。
二、纠错码的设计原则1.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纠错码,通过计算信号中的1的个数,将奇数个1的情况定义为偶校验,偶数个1的情况定义为奇校验。
校验位的加入可以检测出一位错误,并对单位错误进行纠正。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常用的纠错码,通过在数据中加入冗余位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海明码的设计基于汉明距离的概念,汉明距离是两个等长字符串之间对应位置不同字符的个数。
根据汉明距离的特性,海明码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位的错误。
3.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基于状态机的纠错码,具有良好的纠错性能和编码效率。
卷积码通过引入冗余信息和状态转移函数,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卷积码适用于信道噪声较大的环境,常用于无线通信和数字电视等领域。
三、纠错码的应用1. 通信系统中的纠错码在通信系统中,纠错码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
通过引入冗余信息,纠错码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 数字存储系统中的纠错码纠错码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存储系统中,如硬盘、闪存等。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位错误或扇区损坏等情况,纠错码能够准确检测和修复这些错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多媒体传输中的纠错码在多媒体传输中,如音频、视频等,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
编码理论第1章绪论-课件
4.网络信息论
• 1961年 • 香农 • 发表“双路通信信道”论文 • 开拓了多用户信息理论的研究→多用户信息论→网
络信息论
14
5.保密编码
• 保密学——一门研究通信安全和保护信息资源的既 古老又年青的学科
包括: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 • 密码编码学——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 主要任务——对消息进行加密、认证 • 密码分析学——与密码编码学相反 主要任务——破译密码、伪造认证 • 两个分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1977年,齐弗(J.Ziv)和兰佩尔(A.Lempel)提出了 LZ算法——一种通用编码方法
10
2.限失真信源编码
• 1959年,香农发表“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 定理”——Coding theorems for a discrete source at the fidelity criterion
度~信源统计特性相匹配
9
1.无失真信源编码(续)
• 无失真信源编码的方法 1948年,香农提出香农编码 1952年,费诺(Fano)提出费诺编码 1952年,霍夫曼(D.A.Huffman)提出霍夫曼编码,
并证明它是最佳码——有限长度的分组码中,平均 码长最短
1982年,里斯桑内(J.Rissanen)在多年研究的基础 上,与兰登(G.G.Langdon)一起将算术码(非分 组码)实用化
些部分 • 信道噪声——通信系统各处干扰、噪声的集中等
效体现
6
2.通信系统模型(续)
(4)译码器——编码器功能之反 • 也分成信源译码器、信道译码器、保密译码器三种 (5)信宿——消息传送的归宿 [说明] ①对实际通信系统,还应包括换能、调制、发射等各
种变换处理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模型只针对一对一单向通信系统。还有一对多
编码理论基础
编码理论基础包括群、域、本原多项式、伽罗华域算术。
1. 群令G 是一个集合。
现规定G 上的二元运算“*”的规则:对G 中的每一对元素a 和b ,在G 中指定一个唯一确定的第三个元素c=a *b 。
当这样的二元运算“*”定义在G 上时,我们就称在“*”运算下G 是封闭的。
若对G 中的任意元素a 、b 、c 有则称G 上的二元运算“*”是结合的。
定义1.1 设G 是非空集合。
并在G 上定义了一种运算“*”,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就称做群:(1) 满足封闭性。
若a 和b 为集合G 中的任意元素,即a ∈G ,b ∈G ,恒有(2) 结合律成立,对任意a ∈G ,b ∈G ,c ∈G ,(3) G 中存在一个恒等元e ,对任意a ∈G ,有其中a -1∈G ,且称为a 的逆元素。
例如,整数中,任意两个整数相加还是一个整数,因此满足封闭性;显然也满足结合律;任意一个非零整数Z 的逆元素是-Z ,Z+(-Z )=0,所以恒等元是0。
则整数在实数加法下是一个群。
但整数在实数乘法下就不能构成一个群。
若群G 中,a ∈G ,b ∈G ,有则称群为可交换群或阿贝尔群。
定理1.1 群G 的恒等元是唯一的,每个元素的逆元素也是唯一的。
定理1.2 令H 是G 的非空子集。
若H 在G 的群运算下是封闭的且满足群的所有条件,就称H 为G 的子群。
例如,偶数是整数的一个非空子集。
同样可以证明偶数在实数加法下也是一个群,所以偶数是整数的一个子群。
定理1.3 群中元素的个数称为群的阶。
2. 域域就是一个集合,在其中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而不会超出该集合。
加法和乘法都必须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正式定义:定义2.1 令F 是一个集合,其上定义了两个二元运算,称做加法“+”和乘法“·•”。
满足下述条件时,就称集F 和两个运算“+”和“·”是域:cb ac b a **=**)()(Gc b a ∈=*cb ac b a **=**)()(ea a =*-1ab b a *=*(1)F 关于加法运算构成阿贝尔群;(2)F 中的非零元素在乘法下构成阿贝尔群,其恒等元素以1表示; (3)对加法和乘法分配律成立a •·(b+c )=a ·b+a ·c根据定义可得出,一个域至少由两个元素即加法恒等元素和乘法恒等元素组成。
编码理论第1章绪论(第2版)
1.2 信息编码的发展
1948年,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用 概率测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 题,得出了几个重要而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香农理论 的核心是: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适当的编码后能够实现高 效率和高可靠性的信息传输,并得出了信源编码定理和 信道编码定理。
• 1990 年,贝尔 (T . C.Bell) 等在 LZ 算法基础上又做了一
系列变化和改进,现在LZ码已广泛应用于文本的数据 压缩中。
从率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出发
• 1948 年,香农在其论文中已体现出了关于率失真函数 的思想。 • 1959 年他发表了“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 理”,首先提出了率失真函数及率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于分别发表文章讨论相关信源在多元接入信道的传输 问题。 • 近20多年来,这一领域研究活跃,使得网络信息论的 存在理论已日趋完善。
1.2.3 密码编码学的发展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存储和交 换日益骤增。现代化的通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以及 各种类型数据库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特别是因特网 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问题与越来越多 的人密切相关。 保密学是一门研究通信安全和保护信息资源的既 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和技术,它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 码分析学两方面。
有效性高,就是经济效果好,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 和尽可能少的设备来传送一定数量的信息。 注意:提高可靠性和提高有效性常常会发生矛盾, 需要统筹兼顾。例如为了兼顾有效性(考虑经济效 果),有时就不一定要求绝对准确地在接收端再现 原来的消息,可以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或一定的失真, 或者说允许近似地再现原来的消息。
编码理论第1章
分组码
编码器:将信息序列分为长度为K比特的消息段U=[u1,u2, …,uK],称为消息,分组进行编码,总共有2K个消息,将每 个消息U独立的变换成长度为N比特的码字的序列 V=[v1,v2, …,vN] (N, K)分组码:所有个2K码字的集合 码速率:比值R=K/N,可以理解为码字含有信息比特数 量,为使编码不冲突,R≤1 纠错机理:当R<1时,码字比消息多了n-k个比特, 称为 校验位,可以抗干扰 无记忆:因为每个N长的码字V由相应的K长消息U唯一 确定 分组码可用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
基本概念
设计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可靠性 和有效性(快速性)这对矛盾 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对矛盾:如要求有效性,则 必然使每个数据符号所占的时间缩短、波形变窄、 能量减少,这样,受到干扰后,产生错误的可能 性就增加,传送消息的可靠性就降低;如要求可 靠,则使传送消息的速率变慢 纠错编码:主要用于实现信道纠错,又叫做信道 编码或者差错控制编码
模型各部分的功能
信道编码器:将信息序列U变换成离散的有结构 的编码序列X,这称为码字。即为了使传输有效, 人为的增加一些冗余度,使其具有自动检错和纠 错的能力。码字的结构主要用以对付传输或存储 码字的有扰信道,码字的设计和实现是本课程的 主题 调制器(或写入单元):离散符号不适合于在实际 信道上传输或记录在数字存储媒质上。调制器将 信道编码器的每个输出的离散符号,通过调制变 成适合传输(或存储)的持续时间为T的波形,此 波型进入信道(或存储媒质),并受噪声干扰
模型各部分的功能
典型的传输信道:有线信道、无线信道、电话线 路、高频无线线路、遥测线路、微波线路、卫星 线路、光纤信道、磁记录信道、大气光信道、水 声信道等 典型的存储煤质:磁芯和半导体存储器、磁带、 磁鼓、磁盘、光存储器、光盘等 典型的干扰:开关脉冲噪声、热噪声、串音、闪 电、磁涂层缺损、光盘划痕等
数学中的编码理论
数学中的编码理论编码理论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中,通过编码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编码理论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就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和实践进行讨论。
一、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编码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信息通过编码方式转换成特定形式的数据,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在编码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码字和码长。
码字是组成编码的最小单位,可以用二进制位、十进制位或其他形式表示。
码长是指一个码字所含的二进制位个数或十进制位个数。
编码可以通过映射关系将码字与具体的信息进行对应,使得接收者能够根据编码规则将接收到的数据解码还原成原始信息。
二、编码理论的应用1. 通信领域: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各种通信方式中,编码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差错检测码和纠错码等编码方式,可以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无线通信中常用的海明码和奇偶校验码就是应用了编码理论的成果,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存储和数据传输过程中,编码理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硬盘上的数据存储需要经过编码后再进行记录,编码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密度和稳定性。
此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网络传输和文件压缩等,编码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3. 密码学:编码理论在密码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密码编码算法,可以将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在现代密码学中,常见的加密算法如DES、AES等都是基于编码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三、编码理论的实践案例1. QR码:QR码是一种二维码,广泛应用于商品标识、产品包装、支付等领域。
QR码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能够将大量数据编码并压缩到一个方形图像中。
通过扫描QR码,用户可以快速获取包含在二维码中的信息。
2. 压缩编码:在文件传输和存储中,为了减小文件的体积,常常使用压缩编码技术。
编码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编码理论的原理和应用在数字化时代,编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计算机编程到通信,从音视频播放到网络安全,编码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编码理论是支持这些技术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探讨编码理论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编码的基本原理编码是指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特定格式的过程。
当我们看到一串数字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编码”,如同一些人通过专门的符号来表达思想,信仰或音乐的记谱。
在计算机世界中,编码与二进制系统紧密相关。
在二进制中,只包含 0 和 1 两种状态。
例如,当一位电子元件的状态为 0 时,表示关闭;当状态为 1 时,表示打开。
由此可以推断,当我们需要编码时,我们只需要用 0 或 1 的序列来表示信息。
编码的基本原理如下:1. 基于进制系统:进制系统是一种将数字信息用固定基数的符号表示的方式。
人类最常用的是十进制,即 0-9,而计算机常用的是二进制,即 0-1。
2. 编码表:编码表将数字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对应。
例如,在 ASCII 编码中,将每个英文字母(大小写都有)和数字以及一些适用符号都编码为与其对应的 7 位或 8 位二进制数。
在 Unicode 编码中,将数字和字符以及符号为其分配了独一无二的编码,所以符号输入和永远不冲突。
3. 解码:让计算机能够读懂我们编写的程序和信息,需要通过在计算机中解码将编码表转换成人们能看懂的语言。
二、编码的各种类型在编码理论中,有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案。
下面是几种最常见的编码类型。
1. 数码编码:数码编码以连续的数字或数值表示信息。
常见于条形码等情景。
2. 字符编码:字符编码是将文本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序列。
ASCII 编码和 Unicode 编码都是这种类型。
3. 图像编码:图像编码是压缩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磁盘上,以便在软件应用程序中使用。
JPEG 和 PNG 都是图像编码技术。
4. 视频编码: 视频编码是一种将高质量视频数据压缩的技术。
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述评_对我国教育过程公平的启示
2011年2月·B 版教育论坛在20世纪70年代,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提出,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在他们的早期生活中发展了不同的符码(Codes),或者说是说话的形式,这些会影响他们以后在学校的经验。
[1]此观点从言语的社会化和学校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校教育不平等及下层阶级子女入学难的文化诱因,从而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学校中较多的“学困生”来自较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
一、伯恩斯坦语言编码理论概述语言编码理论是伯恩斯坦从学生语言技能角度解释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伯恩斯坦提出,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在他们的早期生活中发展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系统性、逻辑性、文学性和文化的修养性上。
根据上述表现形式,伯恩斯坦把语言分为精密性语言和局限性语言两种。
持有精密性语言的儿童大多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在早期生活中继承了父辈的文化资本,在语言方面有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训练。
而劳工阶层的孩子操持的大多是局限性语言,局限性语言的特点是语句简短,不具有逻辑性,对语言的理解要依赖场域,具有特殊性。
语码理论解释了劳工阶层的孩子在学校中学业成绩偏低的原因。
伯恩斯坦认为,中产阶层倾向于鼓励精致语码发展,学校里的语言环境也是一种精致语码;而劳工阶层家庭则采用限制语码。
对劳工阶层的儿童而言,从家庭到学校是一种改变,他们必须改变原来的沟通方式,以适应新环境,然而这种改变往往令劳工阶层的孩子们难以适应,进而产生对学校的排斥感或造成他们的自卑感,他认为这才是劳工阶层孩子在学校里失败的主要原因。
同时,语码理论指出了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语码理论宣称社会阶层调节着交际中的特权规则的不均等分布,并且社会阶层间接地影响了学校中精致语码的分类和架构,进而促进了不均等的习得。
[2]学校里使用的是精密语码,这对劳工阶层的孩子和中产阶层的孩子造成了起点的不公平。
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劳工阶层的孩子对教师使用的精密语码不习惯,以及他们在语码转换中遇到的重重障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教师对他们的不公平对待。
信息理论与编码
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理论与编码是通信领域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们的发展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信息的概念入手,分别介绍信息理论和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传递的事实或知识,它是任何通信活动的基础。
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其载体可以是书本、报纸、电视、广告、手机等媒介。
信息重要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决策行为,还可以推动时代的发展。
二、信息理论信息理论是由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目的是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利用所传输的信息,以便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容错性。
信息理论的核心是信息量的度量,即用信息熵来度量信息的多少。
信息熵越大,信息量越多,反之就越少。
比如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的信息熵就比较大,而一张黑白的图片的信息熵就比较小。
同时,信息熵还可以用来计算信息的编码冗余量,从而更好地有效利用信道带宽。
信息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例如压缩编码、纠错编码、调制识别等。
通过利用信息理论的相关技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带宽、时间和功率条件下,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三、编码理论编码理论是在通信领域中与信息理论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在于如何将所传输的信息有效地编码,以便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编码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联合编码。
信源编码,也称数据压缩,是通过无损压缩或有损压缩的方式将数据压缩到最小,以便更加高效地传输和存储。
常见的信源编码算法有赫夫曼编码、算术编码、LZW编码等。
信道编码则是为了提高错误率而采用的一种编码方法。
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例如校验和、海明码等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
联合编码则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组合。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以得到更加高效的编码效果。
编码理论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数据传输等。
数学与通信技术编码理论与调制技术
数学与通信技术编码理论与调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编码理论和调制技术则是通信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学与通信技术编码理论与调制技术的关系以及应用。
一、编码理论的介绍编码理论是一门借助于数学、概率论等工具,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学科。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编码理论在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地消除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噪声。
在编码理论中,常用的编码方式有纠错码和压缩码。
纠错码旨在能够对信息进行错误校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而压缩码则能够将冗余信息进行删除或者压缩,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所需要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二、调制技术的介绍调制技术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调制技术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广泛应用,能够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距离限制和干扰问题。
在调制技术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相位键控(PSK)和振幅键控(ASK)等。
通过这些调制方式,可以将数字信号高效地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在传输过程中降低误码率。
三、数学在编码理论与调制技术中的应用数学在编码理论和调制技术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编码理论中,信息编码通常建立在代数结构的基础上,比如线性码、循环码和卷积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和运算规则上的,能够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提高编码方案的性能。
而在调制技术中,数学也被广泛应用于信号调制和解调的过程中。
例如,对于常用的QAM调制方式,数学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效的信号映射规则,并通过复数运算来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四、编码理论与调制技术的应用领域编码理论和调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移动通信中,纠错码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从而提升通信质量。
而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传输中,则普遍采用调制技术,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转换为合适的调制信号,以便更好地传输和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如何提高一般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如何提高加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编码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密码编码
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 通信系统:电报、电话、电视、广播、遥测、遥 控、雷达和导航等 • 通信系统都可以看作信息传输系统:
信号 信源 编码器 信号+干扰 信道 干扰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噪声源 信 道 译 码 信 源 译 码 译码器 信宿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史
• • • • 信道编码理论的研究 信道容量分析的研究 信道编码方法的研究 网络信息理论的研究
信道编码理论的研究
• 1948年,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 1952年费诺(R.M.Fano)证明费诺不等式和香农 信道编码逆定理 • 1957年沃尔夫维兹证明信道编码强逆定理 • 1961年费诺描述分组码中码率、码长和错误率 的关系,并证明了香农信道编码定理的充要性 • 1965年格拉格尔(R.G.Gallager)发展并简洁地 证明了费诺的结论
什么是密码编码
• 密码编码是通信系统中的另一类编码问题, 它的目的是通过加密或隐藏防止非授权用户 对重要或机密信息的窃取、伪造和篡改,以 保证通信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 发送端的明文信息经过编码后成为密文,当 授权者收到后,可用已有的密钥正确地译成 明文; • 对于非授权者,因没有密钥而无法取得该信 息,从而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已知概率特性的无失真信源编码
• 1948年,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编码 • 1952年,费诺(Fano)码,霍夫曼码(Huffman) • 1956年,麦克米伦(McMillan)证明了惟一可译 码的克拉夫特(Kraft)不等式 • 1968年,埃利斯(Elias),香农-费诺码 • 1976年,里斯桑内(Rissanen),算术编码 • 1982年,里斯桑内和兰登(Langdon),算术 编码系统化,省去乘法
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 香农第一定理:必然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码 的平均长度可任意接近但不能低于信息熵
克拉夫特(Kraft)不等式
ni r 1 i 1 q
• 其中r是码元个数,q是码的个数,ni是码长 • 码元个数的负码长幂之和不超过1
未知概率特性的无失真信源编码
• 这时对信源进行的编码称为通用编码 • 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学者兰佩尔(A. Lempel)和 奇费(J.Ziv)提出一种语法解析码,习惯上简称LZ码 • 1977年他们首先提出这种方法,并于1978年作了改 进,分别称为LZ77和LZ78算法 • 1984年,韦尔奇(T.A.Welch)将LZ78算法修改成一 种实用的算法,后定名为LZW算法。 • 1990年,贝尔(T.C.Bell)做了一系列变化和改进, 现在LZ码被广泛应用于文本数据压缩
• 香农第三定理:在信息传输率R>R(D) 时,只 要有足够的码长,则必然存在一种编码方法, 使译码平均失真可以任意接近允许失真D。 • 其中R(D)是率失真函数,也就是最佳编码率
现代信源编码方法的研究
• • • • • 寻找现有压缩编码的快速算法 寻找新颖高效的现代压缩方法,比如: 分形编码、小波编码 神经网络编码,DPCM编码 模型编码(Model Based Coding)
加密通信系统模型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信 道
信 道 译 码
加 密 译 码
信 源 译 码
信 宿
噪 声 源
什么是信源编码
• 信源编码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它通 过对信源输出的消息进行适当的变换和处理,以达到 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 经典信源编码方法主要依据信源本身的固有统计特性 • 现代编码压缩技术则注重对人类感知特性的利用,使 得编码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 信源编码要求尽量去掉冗余信息
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 香农第二定理: 对于一个给定的离散无记忆信 道,如果信道容量为C,只要信息传输率R<C, 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译码错误率PE随 着码长n的增加,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
限失真信源编码的研究
• 通过引入失真,对连续信源进行编码 • 限失真信源编码实际上就是最佳量化问题,它的研 究比信道编码和无失真信源编码落后约10年左右 • 1948年香农在其论文中体现了率失真函数的思想 • 1959年香农提出率失真函数,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 1971年伯格尔《信息率失真理论》 • 限失真信源编码就是在保证平均失真小于允许失真D 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佳编码率R(D)
率失真函数R(D)简介
• 平均互信息量I(U;V)是信源分布P(U)={p(ui)}和信道矩 阵P(V|U)={p(vj|ui)}的函数,即:
I (U ;V ) f ( p(U ), p(V | U )) p(ui ) p(v j / ui ) log
i 1 j 1 r s
p(v j / ui )
编码理论的发展历史
• 信源编码的发展历史 •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史 • 密码编码的发展历史
信源编码的发展历史
• 无失真信源编码的研究 • 限失真信源编码的研究 • 现代信源编码编码适用于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 如文本数据 • 无失真信源编码不适用于连续信源或模拟信号, 如语音图像等信号的数字处理 • 在概率特性已知条件下的无失真信源编码 • 在概率特性未知条件下的无失真信源编码
k j
p(u ) p(v
k 1
r
/ uk )
• 设D为允许失真度,对给定信源分布P(U) ,如果把信 道矩阵P(V|U)限定在允许失真信道集合BD内选取,那 么 I(U;V)所能逼近的最小值就是率失真函数:
R( D) min {I (U ;V )}
P (V |U )BD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什么是信道编码
• 信道编码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如何提高信息传 送的可靠性,它通过对信源编码进行适当的 变换和处理使其具有自动检错和纠错功能 • 信道中的干扰使通信质量下降,也就是使信 息传送不可靠。对于模拟信号,表现在收到 的信号的信扰比下降;对于数字信号,表现 在误码率增大 • 信道编码需要适当增加冗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