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及相关机理探究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王槐三第2版)第1章1、解释下列概念(1) 高分子化合物: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
(2) 重复结构单元:将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结构单元(在高分子物理里也称为链节)。
(3) 结构单元:由1个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进入聚合物重复单元的那一部分叫结构单元。
(4)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化合物中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统计平均值。
(5) 平均聚合度:所有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结构单元数量的统计平均值。
(6) 多分散性和分散指数:多分散性是指聚合物材料中所含大分子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的这一特性。
分散指数是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
2、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结构单元 (1) 涤纶n HOOCCOOH n HO(CH 2)2OH (2n -1)H 2OHO[OCCOO(CH 2)2O]n H +=+结构 结构单元单元(2) 尼龙-610n HOOC COOH n H 2N(CH 2)6NH 2(2n -1)H 2OHO [ OC(CH 2)8COHN(CH 2)6NH ]+=+(CH 2)8n H 结构单元结构单元(3) 有机玻璃n CH 2CH 3COOCH 3CCH 2CH 3C COOCH 3=[]n CH 2CH 3C COOCH 3结构单元:(4) 聚乙烯醇n CH 2 = CHOCOCH 3CH 2CH []OCOCH 3n水解聚合[]CH 2CH OHn(5) 环氧树脂 (见P8) (6) 聚碳酸酯HOCH 3CH 3C Cl C O ClH OC CH 3CH 3OCCl + (2n - 1)HCl=+n n []OH n O(7) 聚己二氨基甲酸丁二酯n OCN(CH 2)6NCO + n HO(CH 2)2OH = []OCNH(CH 2)6NHCOO(CH 2)4O n(8) 维尼纶[]CH 2CH OHn + CH 2O CH 2CHCH 2CH CH 2CH OCH 2OOH(9) 丁腈橡胶nCH 2CHCN CH 2CHCH CH CH 2CHCH 2CHCHCH 2CNnn +[](10) ABS 树脂nCH 2CHCN CH 2CHCH CH 2n ++ nCH 2CH+ BPOCH 2CHCH 2CHCHCH 2CH 2CH CNn[]3、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并命名聚合物 (1) HO OC(CH 2)8CONH(CH 2)6NH n H []HO OC(CH 2)8CONH(CH 2)6NH n H[]n HOOC(CH 2)8COOH + n H 2N(CH 2)6NH 2 =尼龙-610 (2)[]OCNH(CH 2)6NHCOO(CH 2)4O n见第2题(7)小题 聚己二氨基甲酸丁二酯(3) H O(CH 2)5CO OH[]nn HOOC(CH 2)5OH = HO []OC(CH 2)5O H + (n-1)H 2On聚6-羟基己酸酯 4、参见教材p3315、分别写出单独或与别的单体进行聚合的反应方程式并命名聚合物。
几类重要自由基分子反应的微观机理及速率常数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CN+CH41C!。(n--1,2)反应的微观机理及速率常数的理论研究
26 28
4.1引言……………………………………………………………………………………………………………….28 4.2计算方法……………………………………………………………………………………………………..28 4.3结果与讨论………………………………………………………………………………………………………29 4.3.1稳定点性质………………………………………………………………………….29 4.3.2反应路径性质…………………………………………………………………………………………30 4.3.3速率常数计算……………………………………………………………………………………….3 1
3.3.2.1
N.C进攻……………………………………………………………………………………………….22 N-N进攻……………………………………………………………………………………………….24
3.3.2.2
3.4结论……………………………………………………………….………………………………………………..25
energy
surface than the triplet
one.Moreover,both the
singlet
ale
triplet reactions of
NH(X’∑。)+HCNO
attacking C atom
or
have two attacking forms,which
N atom of NH(X’∑。)
2.4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7
高分子化学_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高分子化学_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不适用的聚合机理是()。
答案:配位聚合_阳离子聚合_阴离子聚合2.下列工业化聚合物中,在室温下是橡胶的是()。
答案:SBR3.下列哪种聚合物是接枝共聚物()。
答案:HIPS4.一对单体的Q、e值均相近,这对单体易于进行()。
答案:理想共聚5.下列引发剂既不属于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也不属于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是()。
答案:过氧化二苯甲酰6.ABS合成采用()。
答案:自由基接枝聚合7.为得到透明性好的颗粒、板材或型材,最常用的聚合方法是()。
答案:本体聚合8.配位聚合的主要工业化产品包括()等。
答案:低压HDPE_it-PP_EPR9.定向聚合一般可以通过()实现。
答案:配位聚合_离子聚合_模板聚合10.阳离子聚合各基元反应特点是()。
答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11.既能发生阴离子聚合又能发生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是()。
答案:异戊二烯12.自由基聚合各基元反应特点是()。
答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有转移13.从热力学角度看,三、四元环单体聚合的主要推动力是()。
答案:焓变14.聚合物的交联属于()。
答案:聚合度变大的反应15.单体活性的判据是()。
答案:1/r116.丁二烯-苯乙烯5℃自由基共聚,r1 = 1.38, r2 = 0.64,r1r2 =0.88,其共聚组成曲线类型是()。
答案:非理想共聚17.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时,通过()假定,忽略了链长对末端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简化了推导过程。
答案:自由基等活性18.环氧树脂和酸催化酚醛树脂分别是()。
答案:结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19. 4.0mol邻苯二甲酸酐与1.0mol甘油反应,其凝胶点是()。
答案:不凝胶20.共聚物SBS是()。
答案:嵌段共聚物21.属于均相体系的有()。
答案:本体聚合_溶液聚合22.属于连锁聚合机理的有()。
答案:自由基聚合_阳离子聚合_阴离子聚合23.不适合用于油溶性单体乳液聚合的组分是()。
蔓马缨丹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蔓马缨丹挥发油GC-MS 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艾彩霞1谭聪丽2邹坤林1吴奉奇1*(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摘要蔓马缨丹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蔓马缨丹枝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 分析其化学组成,并分别测定其抗细菌和抗线虫活性。
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枝叶挥发油的得率为0.075%(以鲜重为基础),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共分析并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cubebene 和β-elemene ,相对含量分别达到19.94%、19.61%。
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挥发油对青枯病菌、番茄疮痂病菌以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疮痂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30.40±2.78)mm 。
另外,蔓马缨丹挥发油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了一定的致死活性,在24h 内致死中浓度为(33.07±2.12)mg/mL 。
本研究结果可为蔓马缨丹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蔓马缨丹;挥发油;GC-MS ;抗细菌活性;杀线虫活性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2-0051-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4.02.01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from Lantana montevidensis and Its Antibacterialand Nematicidal ActivitiesAI Caixia 1TAN Congli 2ZOU Kunlin 1WU Fengqi 1*(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2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Abstract Lantana montevidensis is a common landscaping shrub in southern China.In this study,the volatile oilwas extracted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L.montevidensis by hydro-distillation.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analyzed by GC-MS,and its antibacterial and nematicidal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volatile oil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L.montevidensis was 0.075%(based on fresh weight),and 39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through GC-MS analysis.Among them,the relative content of β-cubebene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β-elemene,which reached 19.94%and 19.61%,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antibacterial activity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 oil of L.montevidensis exhibited a certain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Xanthomonas vesicatoria and Pseudomonas lachrymans .Among them,the growth inhibition effect on X.vesicatoria was relatively best,and the diameter of inhibitory zone reached (30.40±2.78)mm.In addition,the volatile oil showed a certain nema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Meloidogyne incognita ,with the LC 50of (33.07±2.12)mg/mL within 24hours.Thes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idea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montevidensis resources,and lay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derived pesticides.KeywordsLantana montevidensis ;volatile oil;GC-MS;antibacterial activity;nematicidal activity蔓马缨丹(Lantana montevidensis )为马鞭草科马缨丹属常绿灌木,别名紫花马缨丹、小叶马缨丹、铺地臭金凤等,原产地位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1]。
高模量高Tg可降解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A环氧树脂相匹配的机械、热学性能,同时能在温和酸性 溶液中低温下完全降解,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可降解和高性 能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对轻基苯甲醛代替香草 醛制备了性能更加优异的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其机械、 热学及降解性能。
可降解热固性树脂概念的提出为处理报废环氧树脂提 供了思路叫可降解热固性树脂是指将一定数量可降解的共 价键如缩醛键、二硫键、希夫碱键、酯键等引入共价交联 网络中,使热固性树脂在温和条件下能够降解成小分子单 体或低聚物。但是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引入可降解共价 键后虽然实现了热固性树脂的回收处理,但是普遍降低机 械性能、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瑰),从而减小热固性 树脂使用范围⑷。
高模量高Tg可降解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滨搏=颜世峰】,朱锦彳,马松琪核
(1•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 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浙江省生 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浙江 宁波315201)
摘 要:通过季戊四醇将对務基苯甲醛偶合得到含螺旋缩醛的二酚,进而与环氧氯丙烷反应两步法制备了 一种含
如必範陋测接 I 学术论文 Academic papers || 特约栏目主持人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采用AVANCE-HI型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 对合成产物进行化学结构表征,用笊代DMSO作为溶剂, 四甲基硅烷(TMS)为参比物,扫描频率为400MHz。
II学术论文
特约栏目主持人 || Academic papers
收稿日期:2019-05-18 作者简介:王滨搏(1995-),浙江温州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降解热固性树脂研究,E-mail: wangbinbo@ 通信联系人:马松琪,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masongqi@o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3216),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2018335)。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
Abstract:The volatile oil was of extracted by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 from Pinus massoniana needle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n three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food of the volatile oil was determined by the filter paper diffusion method. Twenty three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volatile oil. The content of β-myrcene was 31.479% and the content of β-piperonene was 27.837%. At the same time, the volatile oil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GC 条件:色谱柱为 HP-5 MS 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 60 ℃, 并保持 2 min,以 10 ℃·min-1 升温速率升至 230 ℃, 保持 1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 1.0 mL·min-1,进 样 1.0 μL,不分流。在进样前,马尾松针挥发油用乙 醚适当稀释处理 。 [2-3]
辅酶催化法合成安息香--溶液pH值对合成安息香产率的影响
辅酶催化法合成安息香--溶液pH值对合成安息香产率的影响实验人员学号:姓名:笑天专业班级:高分子 10-1班指导老师姓名:黑晓明摘要 (3)关键词 (3)第一章前言 (3)1.1安息香的结构与性质 (3)1.2安息香的用途 (3)1.3安息香的合成方法 (3)第二章实验部分 (4)2.1实验仪器与药品 (4)2.2实验装置 (4)2.3实验步骤 (5)2.4实验注意事项 (6)第三章数据处理 (7)3.1理论产率 (7)3.2 pH对产率的影响 (7)3.3安息香的熔点测定 (8)3.4晶体的I-R图 (9)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9)4.1 pH对产率的影响 (9)4.2熔点分析 (10)4.3晶体的I-R图分析 (11)参考文献 (12)以苯甲醛为原料,辅酶 VB1 为催化剂,利用缩和反应制备安息香,实验采用单因素法,寻找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安息香合成的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碱性环境 pH =9~10 ,苯甲醛用量为15ml, VB1的用量为1.8g,反应时间为75min,反应温度为60~75℃。
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可达到 22%~24%,测得熔点在133~136℃之间,符合安息香的熔点范围,而且的得到I-R图和安息香的标准I-R图基本上相近。
关键词:苯甲醛,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催化剂VB1,碱性条件。
第一章前言1.1安息香的结构与性质结构:C6H5-CO-CHOH-C6H5性质:安息香(英文:Benzoin)又称苯偶姻、二苯乙醇酮、2-羟基-2-苯基苯乙酮或2-羟基-1,2-二苯基乙酮,是一种无色或白色晶体。
1.2安息香的用途安息香可用于配制止咳药和感冒药还可制成局部用药。
等级较好的安息香提取后用于生产香皂、香波、护肤霜、浴油、气溶胶、爽身粉、液体皂、空气清新剂、织物柔顺剂、洗衣粉和洗涤剂等日用化学品。
安息香配剂用作吸人剂, 可减轻粘膜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病症。
安息香还是一种主要的食用香精。
肟的无气味硫缩醛_酮化反应
Vol.3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92012年9月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969~1972肟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于海丰1,廖沛球2(1.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鞍山114007;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4)摘要 探讨了以无气味且稳定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作为代硫醇试剂的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在乙酰氯⁃乙醇(体积分数95%)或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体系中及回流条件下,化合物1与肟2能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未闻到硫醇的恶臭气味.关键词 α⁃羰基二硫缩烯酮;无气味的代硫醇;肟;硫缩醛/酮化中图分类号 O621.3+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9.016收稿日期:2012⁃02⁃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902010)和鞍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批准号:2007B03)资助.联系人简介:于海丰,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E⁃mail:yuhf68105@醛或酮及其衍生物的硫缩醛/酮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不仅是保护羰基的一种方式[1],而且其产物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然而,反应中使用的硫醇易挥发㊁易燃㊁有毒且具有恶臭气味,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从绿色化学观点考虑,使用无气味的代硫醇试剂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非常重要.虽然Bertini 等[3]制备了无气味的树脂化硫醇,并实现了其与醛或酮的硫缩醛/酮化反应,但是无气味的树脂化硫醇的制备常需多步反应㊁使用较昂贵的试剂或催化剂,而且又多采用有毒含硫试剂作原料,未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进一步开发实用的无气味的代硫醇试剂十分重要.α⁃羰基二硫缩烯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构造芳环[4]㊁合成杂环化合物[5~8]和多取代烯烃[9,10]中应用广泛.最近,我们开展了无气味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作代硫醇试剂的应用研究[11],开发了一系列无气味的代硫醇试剂,实现了无气味的β⁃羰基硫醚的合成[12~14]㊁β⁃羟基硫醚的合成[15]㊁二噻烯的合成[16]和硫缩醛/酮化反应[17~20].在硫缩醛/酮化反应的研究中,已经实现了无气味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作为代硫醇试剂分别与羰基化合物[20]和缩醛的硫缩醛/酮化反应.自从发现肟可由非羰基化合物制备[21]以来,为了探索新颖的合成硫缩醛/酮的方法,肟的硫缩醛/酮化反应受到人们的关注[22].为发展绿色的合成方法,本文在前期[20]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肟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研究.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α⁃羰基二硫缩烯酮(1)参照文献[20]方法制备;肟(2)参照文献[23]方法制备.采用微量法测定熔点;Magna⁃560显微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法,美国Nicolet 公司);Unity⁃400核磁共振仪(CDCl 3溶剂,TMS 为内标,美国Varian Perkin 公司);PE⁃2400自动元素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er 公司).1.2 琢⁃羰基二硫缩烯酮(1)与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以化合物1a 与苯甲醛肟2a 的反应为例.方法A:在25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1a(104mg,0.6mmol),苯甲醛肟2a(60mg,0.5mmol)㊁3.0mL 乙醇(体积分数95%)和乙酰氯(0.17mL,2.4mmol),加热回流反应1h 后,用TLC 监测至化合物2a 消失,将反应液移入50mL 水中,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HCO 3溶液调节pH =7,分别用10mL 乙醚萃取3次,无水MgSO 4干燥,经柱层析[洗脱液,V (石油醚)∶V (乙醚)=75∶1],得88mg 产物3a,产率90%.方法B:将95%乙醇和乙酰氯分别换成水和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其它条件与方法A 相同,得85mg 产物3a,产率87%.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Table 1 Thioacetalization of α⁃oxo⁃ketene dithioacetals 1and oximes 2aEntry Compd.1Oxime 2Method Time /h Product 3Yield b (%)1(1a)(2a)A1(3a)9021a 2a B23a 873(1b)2a A 3(3b)8841b 2a B 63b 805(1c)2a A 1(3c)8761c 2a B 23c 817(1d)2a A 1(3d)9081d 2a B 23d 8391a (2b)A 1(3e)86101a 2b B 23e 87111a (2c)A 1(3f)89121a 2c B 23f 85131a (2d)A 1(3g)93141a 2d B 23g 84151a (2e)A 1(3h)88161a 2e B 23h 89171a (2f)A 1(3i)83181a 2f B 23i 78191a (2g)A 2(3j)85201a 2gB 33j 80211a (2h)A 4(3k)75221a2hB103k 60 a.;b .isolated yield.2 结果与讨论2.1 反应条件的优化首先以化合物1a 与苯甲醛肟2a 的反应为例,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见表2.研究表明,以MeCOCl 为催化剂,在无水甲醇或乙醇中,回流条件下,化合物1a 与2a 能发生硫缩醛/酮化反应,但需要MeCOCl 的量较多,反应时间较长(表2Entries 1和2).而在95%乙醇中进行该反应时,反应速率则明显加快,产物产率明显提高(表2Entries 3~5),这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肟易水解成硫缩醛/酮化反应活性更高的醛/酮[24].水是绿色环保溶剂,为了发展绿色化学,水相合成反应已引起关注[25].根据前文结果[26],选择在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体系中,进行化合物1a 与2a 的水相硫缩醛/酮反应.结果表明,当化合物1a 与DBSA 的摩尔比为1∶4时,在3mL 水中,回流2h 后,化合物1a 与2a79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3 能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反应,高产率合成硫缩醛3a(表2中Entry 6).基于上述反应结果,在2种反应条件下进行化合物1与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条件A:化合物1与MeCOCl 的摩尔比为1∶4,以95%乙醇为溶剂,进行回流反应(表2中Entry 4);条件B:化合物1与DBSA 的摩尔比为1∶4,以水为溶剂,进行回流反应(表2中Entry 6).Table 2 Screening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thioacetalization of compounds 1a with 2a aEntry CatalystRatio b Solvent(volume fraction)Temp./℃Time /h Yield c of compd.3a(%)1MeCOCl 1∶10MeOH(100%)659722MeCOCl 1∶10EtOH(100%)787753MeCOCl 1∶3EtOH(95%)782.5884MeCOCl 1∶4EtOH(95%)781905MeCOCl 1∶5EtOH(95%)781896DBSA1∶4H 2O100287 a..Reaction conditions:1a(0.6mmol),2a(0.5mmol),solvent(3mL);b .molar ratio of compound 1a to catalysts;c .isolated yield.2.2 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与肟2的缩硫醛酮化反应分别应用反应条件A 或B 进行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与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如表1所示,化合物1能替代1,3⁃丙二硫醇㊁1,2⁃乙二硫醇㊁乙硫醇和苄硫醇与肟2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表1中En⁃tries 1~8);带有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芳醛/酮肟2a ~2e 和2h.脂肪醛肟2f 及脂环酮肟2g 也能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以较好的产率生成相应的硫缩醛/酮3(表1中Entries 9~22).另外,由于化合物1分解生成的硫醇能迅速与反应体系中的肟及其水解生成的醛或酮进行反应而被消耗掉,故反应和后处理过程中未感觉到硫醇的恶臭气味.2.3 反应机理研究根据前文工作[20]和上述实验结果,提出的化合物1与2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的可能机理如Scheme 1 Proposed mechanism for the thioacetalizationreaction of compound 1with compound 2Scheme 1所示.在酸性条件下,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与亲核试剂甲醇或水作用后,释放出硫醇[11].当以无水甲醇或乙醇为溶剂时,按路径1进行反应,肟2直接与生成的硫醇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生成硫缩醛/酮3[22];当以95%乙醇或水为溶剂时,则按路径2进行反应,肟2先在酸催化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醛或酮2′,然后化合物2′与生成的硫醇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生成化合物3.3 结 论在酸性条件下,95%乙醇或水介质中,无气味㊁稳定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作为代硫醇试剂可与肟2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㊁操作简单,反应和后处理过程中无硫醇的恶臭气味.参 考 文 献[1] Sartori G.,Ballini R.,Bigi F.,Bosica G.,Maggi R.,Righi P..Chem.Rev.[J],2004,104:199 250[2] Yus M.,Na’jera C.,Foubelo F..Tetrahedron[J],2003,59:6147 6212[3] Bertini V.,Pocci M.,Lucchesini F.,Alfei S.,Munno A.D..Synlett[J],2003,(6):864 866[4] Bi X.H.,Dong D.W.,Liu Q.,Pan W.,Zhao L.,Li B..J.Am.Chem.Soc.[J],2005,127,4578 4579[5] Pan L.,Liu Q..Synlett[J].2011,(8):1073 10801791 No.9 于海丰等:肟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279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3 [6] Tan J.,Xu X.X.,Zhang L.J.,Liu Y.F.,Liu Q..Angew.Chem.Int.Ed.[J],2009,48:2868 2872[7] Yu H.F.,Yu Z.K..Angew.Chem.Int.Ed.[J],2009,48:2929 2933[8] Yu H.F.,Jin W.W.,Sun C.L.,Chen J.P.,Du W.M.,He S.B.,Yu Z.K..Angew.Chem.Int.Ed.[J],2010,49:57925797[9] Jin W.W.,Du W.M.,Yang Q.,Yu H.F.,Chen J.P.,Yu .Lett.[J],2011,13:4272 4275[10] Bekturhum Bahargul(巴哈尔古丽㊃别克吐尔逊),WANG Mang(王芒),HAN Feng(韩锋),LIU Qun(刘群).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10,31(4):727 730[11] YU Hai⁃Feng(于海丰),WANG Dong⁃Lai(王东来),ZHAO Hui(赵辉),HOU Dong⁃Yan(侯冬岩).Chem.(有机化学)[J],2011,31(11):1949 1960[12] Yu H.F.,Dong D.W.,Ouyang Y.,Liu Q.,Wang Y..Lett.in Org.Chem.[J],2005,2:755 759[13] Dong D.W.,Yu H.F.,Ouyang Y.,Liu Q.,Bi X.H.,Lu Y.M..Synlett[J],2006,(2):283 287[14] Yu H.F..Chin.J.Chem.[J],2012,23:367 371[15] Yu H.F.,Dong D.W.,Ouyang Y.,Wang Y.,Liu Q..Synlett[J],2007,(1):151 155[16] Dong D.W.,Sun R.,Yu H.F.,Ouyang Y.,Zhang Q.,Liu Q..Tetrahedron Lett.[J],2005,46:7331 7335[17] Liu Q.,Che G.B.,Yu H.F.,Liu Y.C.,Zhang J.P.,Zhang Q.,Dong .Chem.[J],2003,68:9148 9150[18] Yu H.F.,Liu Q.,Yin Y.B.,Fang Q.X.,Zhang J.P.,Dong D.W..Synlett[J],2004,(6):999 1002[19] Yu H.F.,Ouyang Y.,Dong D.W.,Liu Q..Can.J.Chem.[J],2005,83:1741 1745[20] YU Hai⁃Feng(于海丰),WANG Yan⁃Ru(王艳茹),OUYANG Yan(欧阳艳),WANG Yan(王岩),LIU Qun(刘群).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6,27(12):2300 2303[21] Barton D.H.R.,Beaton J.M.,Geller L.E.,Pechet M.M..J.Am.Chem.Soc.[J],1961,83:4076 4083[22] Jnaneshwara G.K.,Barhate N.B.,Sudalai A.,Deshpande V.H.,Wakharkar R.D.,Gajare A.S.,Shingare M.S.,SuKumar R..J.Chem.Soc.Perkin Trans.1[J],1998,965 968[23] Sharghi H.,Sarvari M.H..Synlett[J],2001,(1):99 101[24] ZHAO Wen⁃Chao(赵文超),SHA Yao⁃Wu(沙耀武).Chem(有机化学)[J],1996,16:121 132[25] Kobayashi S.,Manabe K..Acc.Chem.Res.[J],2002,35:209 217[26] Dong D.W.,Ouyang Y.,Yu H.F.,Liu Q.,Liu J.,Wang M.,Zhu .Chem.[J],2005,70:4535 4537Odorless and Efficient Thioacetalization Reaction of OximesYU Hai⁃Feng1*,LIAO Pei⁃Qiu2(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Anshan Normal University,Anshan114007,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Abstract Thioacetals are important compounds because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both useful protecting groups of carbonyl compounds in the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complex molecules and acyl carbanion equi⁃valents in C C bond forming reactions.Since many reac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prepare oximes from non carbonyl compounds,to lead to a novel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ioacetal preparation,transthioacetaliza⁃tion of oximes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Unfortunately,the transformation usually suffers from the use of harmful,odorous thiols which can lead to serious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From the green chemistry point of view,an efficient and odorless transthioacetalization of oximes involving an environment friendly reag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In this work,using odorless and stableα⁃oxo ketene di⁃thioacetals1as thiol equivalents,the thioacetalization reaction of oximes2were studied.In the reaction sys⁃tem of MeCOCl⁃EtOH(95%)or4⁃dodecylbenzenesulfonic acid(DBSA)⁃H2O,the thioacetalization reac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reflux temperature.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odor of thiols can not be perceived during ei⁃ther the reaction or workup.Keywords α⁃Oxo ketene dithioacetal;Odorless thiol equivalent;Oxime;Thioacetalization(Ed.:H,J,K)。
RAFT沉淀法制备杀虫脒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
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 研究与开发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17, 34(6): 25杀虫脒(CD)具有高效广谱杀虫和杀螨作用,广泛应用于棉花、水稻、茶树和果蔬等虫害防治[1-2]。
CD及其主要代谢产物4-氯邻甲苯胺对脱氧核糖核酸有损伤和诱变作用,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世界上部分国家将其列为禁用农药。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蜂蜜中CD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超过0.50 mg/kg[3-4];美国规定动物组织中CD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0.25 mg/kg;日本规定动物源食品中CD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秘鲁规定牛脂肪、肉及肉制品中CD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50 mg/kg[4]。
目前,CD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RAFT沉淀法制备杀虫脒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马鹏飞,韩生华(山西大同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西省大同市 037009)摘要: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技术结合分子印迹沉淀聚合法,以杀虫脒(CD)为模板分子,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试剂,制备CD印迹聚合物(R-MIP)。
考察了溶剂及单体与偶氮二异丁腈和DBTTC的比例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条件优化后制备的R-MIP微球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对目标分子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且吸附量高于传统法;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蜂蜜中CD进行分离,富集,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8.3%~9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7%,测定下限为0.37µg/kg。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杀虫脒 分子印迹技术 固相萃取中图分类号:O 652.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1396(2017)06-0025-05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dimeform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via RAFT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Ma Pengfei, Han Shenghu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Abstract:The chlordimeform(CD)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R-MIP)were synthesized vi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and molecularly imprinting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with CD as template molecule and dibenzyltrithiocarbonate(DBTTC)as solvent. The influences of the solvent and the ratio of monomer/azobisisobutyronitrile/DBTTC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polymer were observe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were studied as we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MIP microspheres synthesiz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have uniform particle size, good dispersibility and specific recognition selectivity to target molecules, whose adsorp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 The polymer is used a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aterial for separation, enrichment, and detection of CD in honey coupl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coveries of the method ranges from 88.3% to 99.2%,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less than 4.7%. The lower limit of detection is 0.37µg/kg.Keywords: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chlordimeform; molecularly imprint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收稿日期:2017-07-28;修回日期:2017-09-15。
HS SPME GC MS O分析品牌香皂的特征呈香成分_何文蔚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表 1 品牌香皂中经确认的挥发性气味活性化合物
中文名称
气味性质
相对含量 /%
FD
75 μm 萃取头 50 μm 萃取头 因子
辛醛
醛香、橙皮
0. 02
-
2
乙酸己酯
梨子果香
0. 10
0. 06
2
叶醇
新鲜叶子
0. 10
0. 03
3
乙酸叶醇酯
青香、甜味
0. 09
0. 05
3
Abstract: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branded soap were determined by HS-SPME and GC-MS method. The flavor dilution ( FD)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with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 GC-O)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parati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by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 by GC-O ( HS-SPME-GC-MS / O) is an effective mean for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dor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 soap. Key words: SPME GC-O analysis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 AEDA) characteristic odor components
生物基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_马松琪
研究报告及专论
综述
特约专栏
应用技术
新专利
图4 脱氢松香胺基环氧(DGDHAA)和苄胺基环氧(DGBA)的合成路线 Fig.4 Synthesis of dehyroabietyl amine based (DGDHAA) and benzylamine based (DGBA) epoxy resins
度 、 耐 热 性 都 远 远 超 过 双 酚A型 环 氧 树 脂 。 主 要 用 于 飞 机 、 火 箭 等 宇 航 用 碳 纤 维 复 合 材 料 、 [19] 耐 热 无 溶 剂 涂 料、电绝缘材料、耐热胶粘剂、普通环氧树脂稀释 剂。脱氢松香胺是松香酸的一种重要衍生物,其结构 中的氨基适合于合成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因此, 以脱氢松香胺为原料,直接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脱 氢 松 香 胺 基 环 氧 树 脂 (DGDHAA),同 时 还 合 成 一 种 结构类似的苄胺基环氧树脂(DGBA)作为对比(合成 路线见图4)。将2种树脂按照多种比例配制成混合树脂
流变学基础
8
1.2
流变学的研究内容
聚合物流变学研究对象是聚合物流体和固体 聚合物流体包括高聚物溶液和熔体
聚合物溶液又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1.2.1 流变性质 流变性质包括: 粘度 粘弹性(蠕变、应力松弛)
稀溶液的粘性
熔体粘性等 所有这些流变性质都依赖于切变速率、分子量、聚合物的结构、 各种添加剂的浓度以及温度。
流 变 学 基 础
主讲人 马艳玲
1
流 变 学 基 础
Chapter 1 流变学绪论 Chapter 2 高聚物流变行为特性
Chapter 3 线性粘性流动和高聚物熔体的流动
Chapter 4 流变测定 Chapter 5 流变学基本方程 Chapter 6 高聚物的流变断裂 Chapter 7 高聚物流变学的应用
1.3 流变学的研究方法
德国毛细管流变仪 Rheograph25 ——High Piston Force 25 KN, 120kN
120
12
1.3 流变学的研究方法
1.3.4 蠕变、应力松弛和动力实验 ——对粘弹性材料的实验方法
1.3.5 门尼粘度仪 ——橡胶分析仪
13
流变实例:
●大豆蛋白-粘胶共混流体的流变性能 ●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能 ●简单剪切流场中PTT熔体的流变性能研究Fra bibliotek211.4
研究流变学的意义
(2)了解流变学有助于对各种成型设备中的聚合物流体力学进行 理论分析 对各种成型设备中的聚合物的流体力学进行理论分析时,必须
有一个流变模型(亦即本构方程)。在设计较好的加工设备和确定
最佳加工条件和工艺方面,理论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22
1.4 研究流变学的意义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吸附性能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吸附性能杨斌;苏琪;杨高玲;邝梦杰;张丽娜;石安红;刘柏雄【摘要】采用喷雾干燥结合热处理法制备花瓣状的MgO,通过对热处理温度的调整,实现MgO表面形貌的调控.研究了所制备MgO粉末作为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为400℃,得到花瓣状的MgO纳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40.5 m2·g?1,且对刚果红溶液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480 mg·g?1.它们对刚果红的吸附能力比报道的其他花瓣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要高.此外,对其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机制进行探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所制备样品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过程可以由准二级动力学来描述.所制备的花瓣状MgO其高效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吸附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刚果红染料.【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8(069)007【总页数】8页(P3068-3075)【关键词】喷雾干燥;MgO;吸附剂;纳米结构;污水【作者】杨斌;苏琪;杨高玲;邝梦杰;张丽娜;石安红;刘柏雄【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1引言水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长期的污水排放,水被严重污染[1-5]。
有机染料及重金属离子作为两种重要的污染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刚果红作为印染行业典型的污染物之一,其所含有的苯环、偶氮及联苯等结构,具有很强的毒性,在偶氮的还原作用下会形成致癌物质;其不仅不易降解,且会随着水体进入土壤、地下水系统中,从而进入饮用水系统,对人类及水生物的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
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
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12月起进入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朱锦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基环氧树脂及光固化涂料方面的研究。
在站期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一类项目,所长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Chemsuschem,Green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学术论文,获得专利8项。
?Masoumeh Moradi-Haghighi,国籍伊朗。
2006年、2012年先后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担任教师,2010年至201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中科院青岛海洋所访问学习,2011年至2013年3月在伊朗Behsankarchemi公司工作,担任技术与贸易经理。
2013年4月加入表面工程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宋振纶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腐蚀机理及其表面处理技术。
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在腐蚀主流国际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2篇。
霍军涛,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润伟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稀土基非晶合金的磁制冷及低温磁蓄冷性能方面相关研究工作。
在站期间,已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863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
张明晓,2013年1月毕业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2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挂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导师为李永祥研究员和刘剑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磁制冷材料的开发及机理研究。
第五小组(PMMA的合成加工与应用)
高分子化学课程设计题目:PMMA的本体聚合生产工艺专业: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组号:第五小组组员:郭发强(1212010421)杨青松(1212010405)柴静(1212010424)石宇涛(1212010322)毛逸楠(1212010329)日期:2014-12-8—2014-12-19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目录一设计说明 (1)二 PMMA聚合机理及聚合方法的选择 (2)1 PMMA自由基聚合机理 (2)2 PMMA聚合方法的选择 (3)三 PMMA的合成方法 (6)1 合成原料 (6)2 PMMA的合成 (7)3 本体聚合设备 (7)4 影响聚合的因素 (8)5 合成过程物料计算 (10)四 PMMA结构特征及性能 (10)1 PMMA的结构特点 (10)2 PMMA的性能 (11)五 PMMA的加工工艺 (15)1 MMA浇铸本体聚合 (15)2 MMA聚合工艺条件分析 (17)六 PMMA(有机玻璃)的应用 (18)参考文献 (21)一设计说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城市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将对新型建筑材料有较大的需求,中国已成为全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目前全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已向高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我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均呈现快速发展局面,尤其是国内多套规模化装置的建设,加上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拉动,未来几年我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应用研究。
现代工业生产能力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现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比较先进,但是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可以应用到新的生产线上,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机理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及拉动我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开发,适应环保事业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而成。
天然产物绵马酚B的合成研究
天然产物绵马酚B的合成研究滕星星;古金华;王媛媛;石培琪;叶连宝【摘要】目的优化绵马酚B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4,6-三羟基甲苯为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异丁酸保护,甲基化,最后去保护制得目标化合物绵马酚B,经1HNMR、13C NMR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成功制备绵马酚B,产率为17.6%.结论本合成工艺降低了实验难度,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对于合成此类天然产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9(044)001【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绵马酚B;合成;傅克反应【作者】滕星星;古金华;王媛媛;石培琪;叶连宝【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006;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006;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006;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006;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绵马酚B(aspidinol B)又名三叉蕨酚,是一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的粗茎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和绵马贯众(Dryoperidis crassirhizomatis Rhizoma)的根茎中,是这两种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1],结构如图1所示。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绵马酚B对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都有着显著抗菌活性[2-3],对人类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有选择性活性[4],有抗氧化作用[5-6],甚至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前沿药物。
图1 绵马酚B的化学结构式Fig.1 Chemical structure of aspidinol B目前报道中,有关于绵马酚提取方法很多,但仍存在缺陷,且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甲氧基苯乙烯合成的新工艺
( 1. Co llege of m ater ia ls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N an ji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N anjing 210009, Ch ina; 2. T ian jin B ranch o fN anchang Eng ineering and R esearch Institute of N onferrous M eta ls, T ian jin 300191, China)
有: 以对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还原成对甲氧基 甲基
苯甲醇, 与过量硫酸氢钾在环己烷中酯化, 将生成的酯 消除反应[ 3] ; 以对甲氧基 甲基苯甲醇为原料, 对甲 苯磺酸为催化剂脱水生成醚, 生成的醚在甲基磺酸为 催化剂下脱水[ 4] ; 利用 W ittig[ 5] 反应, 以对甲氧基苯甲 醇为原料与三苯基膦、甲醛、氢溴酸反应[ 6] .
被取代的苯乙烯除了广泛应用于光阻聚剂, 黏 合剂, 涂料, 医药, 紫外线 吸收防晒剂 [ 1] 等领域外. 它还可以作为一些聚合物的单体. 对甲氧基苯乙烯 聚合物有一个见光易酸解的保护基, 而且酸解前后 有不同的溶解性, 因此被作为光致抗蚀材料 ( 光刻 胶 ) [ 2] 广泛使用于信息产业.
目前已报道的对甲氧基苯乙烯的合成方法主要
图 2 对甲氧基苯乙烯的合 成 Fig. 2 Synthesis of 4 methoxys tyrene
图 1 自制的管式反应器 ( 24 mm ! 1 000mm ) F ig. 1 Self m ade tubular react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12月起进入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朱锦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基环氧树脂及光固化涂料方面的研究。
在站期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一类项目,所长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Chemsuschem,Green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学术论文,获得专利8项。
Masoumeh Moradi-Haghighi,国籍伊朗。
2006年、2012年先后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担任教师,2010年至201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中科院青岛海洋所访问学习,2011年至2013年3月在伊朗Behsankarchemi公司工作,担任技术与贸易经理。
2013年4月加入表面工程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宋振纶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腐蚀机理及其表面处理技术。
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在腐蚀主流国际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2篇。
霍军涛,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润伟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稀土基非晶合金的磁制冷及低温磁蓄冷性能方面相关研究工作。
在站期间,已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863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
张明晓,2013年1月毕业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2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挂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导师为李永祥研究员和刘剑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磁制冷材料的开发及机理研究。
聂磊,2013年5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医用再生材料方面的研究。
同年6月进入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付俊研究员。
在站期间主要研究兴趣为药物控释体系构建、梯度医用再生材料等。
冯宗建,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2年11月起在表面工程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汪爱英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Ti2AlC MAX相涂层的制备及其辐照损伤机理研究。
李奕国,2013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在高分子领域专业期刊ACS Macro Letters 、Polymer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同年3月进入表面工程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乌学东究员。
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环状低聚酯/环氧复合树脂的结构演变及性能调控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苏伟涛,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同年7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3年1月以定向博士后身份,进入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宋伟杰研究员。
田华军,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同年8月,进入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韩伟强研究员。
目前主要工作包括:先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应用以及锂离子电池界面反应机理研究等。
史振志,男,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龚辉教授课题组从事数字人脑的三维蒙特卡洛模拟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获得了湖北省毕业设计一等奖。
2012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7月进入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吴爱国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用于深层乳腺癌光动力治疗的复合纳米光敏剂的研究及应用。
高俊华,2012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同年7月进入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曹鸿涛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新一代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用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李萌,2011年1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2年2月,进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左国坤研究员和张文武研究员。
主要研究康复机器人技术与激光加工技术。
在站期间,申请专利4项,授权2项。
作为第三负责人承担宁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
成功策划2012宁波智博会康复机器人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