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3. 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珍爱的统一。
二、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1. 珍爱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
2. 经济繁荣:可持续发展可以增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缘。
3. 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宁公正,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1. 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2. 社会可持续:关注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权利,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3. 环境可持续:加强环境珍爱,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对个人:提高环保认识,勤俭资源,改变生活方式。
2. 对社会:增进公平公理,推动社会进步,减少社会矛盾。
3. 对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维护地球故里。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实践。
3. 小组展示:请学生就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要性,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能源与可持续进展教学设计第1 篇本节课主要是从能源的角度让同学熟悉煤、石油、自然气这三大化石燃料,使同学熟悉到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和日渐枯竭的现状,增加资源危机感,并使同学熟悉到煤与石油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留意让同学从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中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如液化石油气、煤气等,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本课的教学中心,必需突显培育同学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力量,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的力量。
本课主要的学问与技能的学习目标,都是以知道为主,但老师在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设计过程中,仍应达到理解、应用,而且应当也必需有连贯、明确的`教学序列活动,有学习思维的必要练习,这样才能顺当保证学习目标实现。
目前,有些老师将这一类课,划为无关大局的附属性、过渡性的课,随便的照本宣科,或者用一些拼凑的习题让同学练习,等等。
殊不知教学是连续性极强的艺术,思维力量的培育是多层次、广角度的,假如在全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失这样学习上的断层,这将造成多少力量急需进展的同学消失掉队现象呀!耳边时常听到老师感叹同学阅读力量低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主动利用教科书资源,仔细设计培育方案与途径的有效措施,而且极大地铺张教学资源。
教学中的试验,让同学先提出个人猜想,再验证猜想去做试验,让同学经受了学问的产生、进展及形成过程,而且让同学在亲自动手做试验的过程中去发觉问题,这样对他们的认知进展很有关心。
通过介绍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燃烧产物,书写简洁的化学方程式。
从辨证的角度,熟悉各种燃料的优缺点,会合理地选择燃料。
对于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现实意义,可以组织同学仔细争论,切实让同学体验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本课题与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内容通俗易懂。
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采纳应用活动与探究的形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也是着眼于活动与探究,更侧重于同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的基本过程是从提出问题活动与探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解释与应用。
教学设计2: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幼儿园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
幼儿园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1.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阶段,环保教育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生活的习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环保教育,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
2.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观察自然界中的变化、认识生态系统的平衡、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环保概念,比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保护植物和动物等,以启发幼儿对环保的兴趣和理解。
3.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设计设计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等。
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垃圾分类、能源节约、植物种植等方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环保知识。
另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比如游戏、实地考察、绘本读物等,以丰富活动内容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活动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时,教师需要对活动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在活动结束后,还需要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孩子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环保行为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这样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
5.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观念正在形成,他们接受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设计一个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至关重要,能够全面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热爱环保、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公民。
6.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教案。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先从《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开始导入,然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最后通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活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分析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然后提出几条广为大众接受的具体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最后通过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教材地位】在学习完必修一和必修二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的包含范围非常广泛,必修二最后一章设置环境与发展的意义就是要学生们能够形成统一而科学的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途径的实施方法;【教学难点】碳汇交易的理解;【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示图片】P100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发布任务】结合图片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结合环境问题举例,回顾上节课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复习旧知,建立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导入新课】可持续发展【播放视频】《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提问】大家对2032年的世界有什么期待吗?【回答】学生举手回答对2032年的期待。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看来大家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但是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呢?【讲授新课】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形成原因)【思考】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找出符合人类生存的一种发展道路呢?【发布任务】阅读教材P101文字部分,说明人们思想的转变对可持续发展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三框的内容设计。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生分析可持续发展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第三,我国应该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资源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增强珍惜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
能力目标:增强搜集我国资源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的能力。
具有用实际行动节约资源、关爱自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资源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求,明确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要性,知道我国应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四幅反映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为了解决以下图片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必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实施可持续发展发战略》。
多媒体显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我国的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第十二章 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能源的观点和种类。
2.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及其与能源的干系。
3. 掌握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干系,培养环保认识。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能源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诠释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 准备一些能源相关的基础知识,用于引导学生理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干系。
3. 准备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4. 设计一些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及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1. 导入新课:起首,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能源应用案例,如电力的来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能源种类介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可更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以及核能等。
通过比照各种能源的优缺点,让学生理解每种能源的奇特性和局限性。
3.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干系:我将诠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及它与能源的干系。
通过展示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 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问题,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将分组进行能源消耗调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能源应用情况,并探讨如何降低能耗。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可更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和维护。
5. 小组讨论: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容忍极限。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什么比环境问题更紧迫和重要的了。
因此,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教育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将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同时,我们将结合小班科学课程教案的实际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引导幼儿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第一部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
环境:指地球大自然的各种物质、能量和生命体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受损、气温上升、生物种类灭绝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指人类的生活和相互关系。
社会中的不平等、贫困、不稳定、冲突等现象往往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指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
不可持续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贫富不均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在不危及环境和社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幼儿教育是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早期幼儿教育对于后期幼儿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经历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较强此时,为幼儿提供的教育和行为模式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普及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始终。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并且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动物、天气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相关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学生能够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20 分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人口问题、教育、健康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同一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和享受发展成果方面的公平。
代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公平。
举例说明,如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地区发展差异。
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说明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共同性原则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课标解读1.行为条件运用资料,要求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需要运用资料,通过相关资料来讲解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2.行为层次说明,属于知识层面中的理解水平,其中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行为结果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在于让学生理解坚持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能理解并践行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终实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4.水平要求根据课标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课标中的最高要求为水平二,即: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分析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各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与问题,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和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够结合资料说明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能认识到必须走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区域认知);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并制定对人文地理事象研究调查的相关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探究科学真理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地理实践力)。
5.内容要求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途径,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如下: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地理2第五章第二节。
从章节编排上来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由两个教学因子组成,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的构成呈进阶关系。
从图像系统来看,本节由10张图幅构成,基本上将重难点内容都用图片资料呈现出来,而且在呈现类别上都是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图或者结构图来示意;在呈现方式上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能源的种类,包括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理解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能源利用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能源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知识讲解能源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能源类型,如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讲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即满足当代人的能源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源的浪费现象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提高节约能源意识。
2.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对于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
按现在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
由于它们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等到那一天,我们人类又会用什么?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按照这个规律推理,地球上的能量就不会减少了,但是为什么全人类还需要节约能源?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能源危机呢?为什么还要发展寻找新的理想能源?【新课教学】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人们利用能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例如生火做饭,就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热传递即能量的转移,使食物变熟.我们来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
看有什么特点:第一个例子:若把一杯水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水是否会自动变热?把水放到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水是否会自动变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若把水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空气的内能传递给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就会变热。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关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的指导。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今后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意识
-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如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资源管理和消费惯
- 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
- 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活动
教学方法
- 以案例研究和实例解析的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 利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和讨论不同资源管理
和消费惯,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做出可持续的选择
- 运用观察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和气候
变化的现象和影响,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安排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感和可
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评估
-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
- 实地考察和观察记录
- 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参与与成果
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
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可持
续发展的行动。
参考资料:。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常见能源的特点。
理解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效率问题。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和常见能源的利用方式。
能源利用效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能源利用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
分析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能源利用的原理,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能源的利用过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能源的场景图片,如电灯照明、汽车行驶、工厂生产等,提问学生这些活动所依赖的能源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能源的分类(10 分钟)讲解能源的分类方法,如按照来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照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分别列举常见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和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例子,让学生对能源的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3、常见能源的利用(15 分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例,讲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燃烧利用过程,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和效率问题。
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主题教案 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主题: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主题教案1. 引言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主题教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可持续发展主题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从小养成健康、环保、节约的生活习惯。
本教案将围绕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旨在引导教师们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教育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限于环境保护,还包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应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传授环保知识,并引导他们锻炼环保实践的能力。
3. 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主题教育的目标3.1 培养环保意识,关爱自然3.2 培养资源节约意识,逐步形成简约生活方式3.3 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合作精神4. 可持续发展主题教学内容设计4.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教学、户外教学和游戏教学等,结合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进行教学。
4.2 课程内容设计要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
4.3 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环保行为。
5. 可持续发展主题教学方法5.1 通过故事、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5.2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实践。
5.3 利用资源,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环保展览、观赏环保儿歌MV等。
6. 可持续发展主题教学案例分析6.1 植树活动设计植树小组活动,让幼儿亲手参与植树行动,了解植树的重要性。
6.2 垃圾分类游戏设计垃圾分类知识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培养其垃圾分类的习惯。
7.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相互关系。
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成因和危害。
学生能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话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周边环境状况,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直观认识。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视频中所展示的环境问题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知识讲解(30 分钟)讲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包括其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3、案例分析(25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组织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探讨问题的成因、危害和解决办法。
教学设计4: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
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21世纪的能源趋势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
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
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
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 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能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能源分类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增强学生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源的分类及特点。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观念。
(2)探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利用场景,如电灯照明、汽车行驶、工厂生产等,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能源的分类(1)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
(2)讲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3、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展示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图片和数据,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导致的大气污染、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56观点一、二、三,展开小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进而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从而明白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观看一系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图片并对比讨论回答问题:
(二)、材料分析,引出主题
1、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有关我国资源的数据,让学生们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
资料1: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的一组数据
资料2:能源利用率的一组数据
说说我国资源的现状和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2、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而后教师作结: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3、教师作结:针对资源现状我们应该树立资源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和环境现状如何
(一)、材料分析,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阅读55页文字(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配以“一次性筷子杀死大片的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经济模式只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无异于杀鸡取卵的经济模式要不得。
3、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资源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及实施的最终目的。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
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填写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读图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师总结归纳: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答: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