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 (2)](https://img.taocdn.com/s3/m/032cdc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抗日战争的资料1. 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日战争,也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它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一场历时近八年的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2. 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争夺中国利益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崛起,并以侵略中国为其国家建设的手段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随后在1937年马德里事件中,由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3. 战争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和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
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年至1938年期间,主要是各地的群众和军队进行抵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战。
其中,有著名的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等。
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从1938年到1941年,这个阶段是抗战的全面展开和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局势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政府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和正规战。
同时,中国还得到了国际援助,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形成抗战根据地。
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自1941年至1945年,这个阶段是抗战态势逐渐改变、日本队伍逐渐被削弱的时期。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最终于1945年战胜日本侵略者,让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和民族尊严。
4. 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影响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中的地位和声望,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战争中积累了政治经验,为日后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济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促使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抗日战争课件
![抗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ed3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7.png)
人教版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中国中小学 教材的主要出版机构。
历史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了局部的战争,是 广义上的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02
抗日战争的起因
05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独立
国际地位提升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独立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 的角色。
国家统一
战争结束时,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 一,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课件(人教 版)
目录
• 引言 • 抗日战争的起因 • 抗日战争的过程 •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 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历时14年,是中华 民族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 立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次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
详细描述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 1000余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台儿庄战役
总结词
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对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取 得胜利。
03
抗日战争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990ecd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b.png)
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战争。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抗战历程。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面前,中国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最终取得了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胜利。
一、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多年后,对中国进行了全面侵略。
七七事变的爆发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并成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任总参谋长。
此后,抗日战争进入了全面抗战的新阶段。
二、长期抵抗与游击战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技术不足的困境。
而日本军队依靠武器装备和实力优势,企图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被打败,他们采取了军民合作、游击战等多种战术,对日军进行了持久抵抗。
游击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敌后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困扰。
毛泽东等党和军队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游击战的思想原则和作战策略,如党的军事路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使中国军队突破了传统战争思维的束缚。
三、武装抵抗与民族团结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武装抵抗力量。
八路军和新四军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在战场上不断打击日军,削弱其战斗力。
同时,中国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妇女、青年、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纷纷组织起来,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期间,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建立和巩固。
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共同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合作抵抗着日本侵略。
这种广泛的民族团结为中国的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战略转移与外援支持由于抗战起初的境况不利,中国军队面临着被敌人迅速消灭的危险。
为了保护军队和民众,中国军队采取了战略转移的措施。
长征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中国军队历经艰险,跋涉万里,最终转移到了陕北地区,为抗日战争的继续进行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8938338a32d7375a41780c5.png)
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国军民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_, 奋起抗战。
3.概况(前期):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
人民战争 路线。 量、争取抗战胜利的_________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 抗日根据地 。 击战争,建立___________ (2)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 ①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_________ 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目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进行了八年抗战,打败了
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
(3)通过两次国共合作,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 ②中国共产党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深化点拨】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2)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3)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4)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
材料二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
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 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
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
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694a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a.png)
抗日战争史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战争史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历史上 的一段重要时期,它不仅改变了中 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7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 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 完全胜利的民,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 础。以下是抗日战争的一些重要方面
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国耻,为中国的独立和 解放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它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存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作战, 敌后战场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山东临沂地区对日作战, 取得了临沂大捷,这是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7bba70eefdc8d376ee32a1.png)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
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1689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1.png)
一、历史背景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程度日益加强。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开封了侵华战争的大幕。
4.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为此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原因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如不平等条约、封建主义和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制度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革命曾于1927年以后宣告失败。
3. 军阀割据,国内政治极度动荡,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三、抗日战争的进程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整体规模。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游击战争。
3. 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合作。
4. 国共两党于抗战时期的合作与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影响1. 日本军国主义在华北、东北和华中的丧失及中国的国土解放。
2. 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所付出的牺牲和战略胜利。
3. 抗战结束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 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1. 全国抗战胜利的经验和教训。
2.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3. 对敌深入作战的经验和教训。
4. 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影响。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取得了中国解放区的建立,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抗日战争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斗争,表现出了全民族的爱国情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积极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和维护中国的和平。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c809e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3.png)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场重要的武装斗争。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荣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这两场战争的伟大历程。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所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屈辱的不满和反抗。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卫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中国军民以顽强抵抗的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速扩张。
第二阶段是“相持战”,从1940年开始到1943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战斗,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三阶段是“反攻战”,从1944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争精神,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尊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时间跨越了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一阶段。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并因此而积累起来的政治、军事和组织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发动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蒋保卫战”,从1945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成功地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战略决战”,从1947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省市。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88fab5c69eae009581bec9a.png)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有着几千年的友好交往。
除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记载外,公元7世纪,日本先后18次派遣使节、留学生、学问僧人来中国,学习唐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中国文化,形成了持续200多年之久的中日友好交流的高潮。
公元1368年,明代中国建立,在强大的明朝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时刻,日本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发展对华贸易,专门派遣使臣来中国,甘愿做中国的属藩,以获得同明代中国的“勘合贸易”权益。
《抗日战争》课件
![《抗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cdab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9.png)
中国各个政治力量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线,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战的进程
1
渡江战役的胜利
2
由中国军民取得的重要战役胜利,扭
转了战局,给中国注入了新的希望。
3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长沙会战
4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使抗日
战争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5
战争开始及初期的抗击
2 学习和传承抗战精
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和传承抗战精神, 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可以激励 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发展 贡献力量。
3 国家未来发展的展
望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 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 美好未来展开了无限可 能。
《抗日战争》PPT课件
抗日战争PPT课件,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展示中国抗击日本 侵略的伟大历程。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
一、背景介绍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混乱的政局、薄弱的经济和文化危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契机。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中国野心的渴望,导致了针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的发生。
世界反法西斯的影 响和意义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参与者,为全球反法西斯 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国际政治局势和 大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
抗战对国际政治局势和各大 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世界格局的改变打下了基 础。
四、抗战遗产
抗战精神及其传承
抗战精神是中国国民性格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对于国家 发展至关重要。
英勇的中国军民抵抗日军入侵,标志 着抗战的开始。
百团大战和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d46a7710866fb84ae45c8d22.png)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1、爆发标志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 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 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 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 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蒋介石也发表庐山 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 “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表示要“抵抗暴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建立。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 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的声明,号召全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 规模的反攻。 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三、抗日战争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 略的完全胜利。 2、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野蛮的经济掠夺
日本侵略者采用把沦陷区的经济变成它的附庸经 济的的总方针,在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 业、劳动力方面大肆掠夺。
(1)农业方面:抢占大量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2)工矿交通运输业:将矿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 业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将沦陷区 变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 场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战役,历时八个月。国民党 战场的溃败,是国民政府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政策造成的恶果。
百团大战
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机, 争取抗战形势好转,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 作战,称百团大战。
第四章 抗日战争
![第四章 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14d4b7a1eb91a37f1115c20.png)
2、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与斗争策略
1940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论政策》
第一,又联合又斗争是统一战线的总政策。联合与斗争是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第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是统一战线的 策略总方针。 A.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无产阶级、农民阶 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力量,这是抗日的基本力量,是有效地争取中间势力和孤 立顽固势力的基本条件,是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三个环节的中心一环。 B.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这是 我们同顽固派斗争决定胜负的因素。 C.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国民党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势力。他们具有既有抗日的一方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具有联共的一面、 又具有反共的另一面,因此,要坚决揭露和打击顽固派,妥协投降和反共的一 面,使其不可能实现,或者约束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 第三,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斗争是为 了团结抗日,团结是斗争的目的。 A.有理。即自卫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有利。即胜利的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C.有节。即停战的原则。在打退顽固派进攻后,要适可而止。
评价:
(1)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是比较积极的,抗击了2/3以上的侵华 日军。 (2)国民党军事上实施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战略方针,打破了日本帝 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游 击战。 (4)但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进行抗日的政治动员,不给 人民以抗日的民主权利,单纯以军队抗战,使得军力与民力不能结合在一起。 而且又是处处设防、撤退的消极防御战。因此,既消耗了大量的抗日力量, 却仍挽回不了正面战场上的败局。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发展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fd7a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2.png)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卫和保卫国家的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殊死抗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之间的战斗,更是中华民族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发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开放领土,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
此外,国内的政治混乱和经济危机也成为了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障碍。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一是日本的侵略行径。
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先后侵占中国东北、华北、河南等地,并对中国严重的横行霸道。
日本残暴的统治使得中国人民痛苦不堪,国家尊严和主权受到严重挑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中国人民不得不发起抵抗。
二、抗日战争的发展抗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的初期,从1937年至1940年;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从1940年至1945年。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面对着日本军队的进攻,中国的抵抗只是零星的抵抗和群众的游击战。
然而,日本军队的野蛮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抵抗意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和胜利,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的抗战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战,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战活动中,组织起来展开自发的抗日斗争。
此时,中国军队和游击队在各个战场上开展了积极的战斗,粉碎了日本军队的进攻。
从总体上看,抗日战争在经历了最初的挫折后逐渐扭转了局势,使中国的抵抗越来越有力量。
抗日战争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也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侵略者和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资料
![抗日战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530610cc7931b765ce152e.png)
抗日战争资料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次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
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9f281ce0dd88d0d232d46a32.png)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意义根:据是所中给国图人片民思在考百:抗年日来战第争一在次中取国 得近完代全反侵胜略利斗的争反史侵上略处战于争什么. 地位?
《辛丑条约》签订
美国 ·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 假如中国被打垮,
你想一想,有多少
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徐州等地相继失 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 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洛川会议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 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 全面抗战路线。
(1)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2)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相互配合
①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的 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抗日 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 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 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 地区激战三个月,史称 “淞沪会战”。1937年 II月,上海失守,淞沪 会战结束。
朱德、彭德怀命令林彪率领一一 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 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 大捷。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 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不久, 日军侵占太原。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 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 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 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在台儿 庄消灭口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 胜利。
抗日战争资料
![抗日战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67ad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8.png)
抗日战争资料概述抗日战争,又称中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民族战争。
该战争于1937年7月7日爆发,直至1945年底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8年。
战争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结果。
日本在20世纪初便开始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并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此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行动,逐步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并建立傀儡政权。
抵抗运动的兴起对日本侵略的加剧促使中国民众的抵抗意识觉醒,各种抵抗运动纷纷兴起。
1936年底至1937年初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以抗日救国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抗日战线。
淞沪会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淞沪会战,这是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中国军民虽然力量悬殊,但坚决抵抗,最终在3个月的激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打退了日军的侵略。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残暴的一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对平民百姓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和强奸。
数十万中国人丧生于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一大烙印。
重庆谈判1939年到1945年期间,蒋介石政府将首都迁往重庆,与美国、英国等盟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
重庆谈判的目标是争取外国盟友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并加强对日战争的国际宣传。
八年抗战抗日战争持续了整整八年,期间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胜利。
八年抗战极大地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抗战胜利和影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这一胜利使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四大盟国之一,并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成为了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结语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顽强抗争精神。
这场战争的历史教训仍然深刻,我们应当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历史中的抗日战争
![中国历史中的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f9da23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2.png)
中国历史中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始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至1945年七七事变结束,持续了八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发展和国际格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抗日战争的原因、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的原因抗日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目标是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并寻求获取中国的资源和市场。
其次,日本对华北、东北等地的非法侵占和殖民统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
第三,中国政府多次以和平手段与日本进行谈判,但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不得不采取武装抵抗。
最后,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渴望。
二、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展开了众多英勇的战斗,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其中,著名的战役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太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
这些战役中,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特别是八年抗战中的血战狼牙山、台儿庄、平型关等战役,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和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
三、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首先,它推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团结。
在长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抗日战争促进了国内政治和思想的变革。
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抗日战争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一方。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表达了自己反抗外侮、争取独立自由的意志,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铺平了道路。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击侵略的胜利,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抗日战争时间
![抗日战争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a8f925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2.png)
抗日战争时间抗日战争,也称中日抗战,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时间跨越了八年之久,从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初期、全面抗战和战争胜利。
抗战初期始于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东北辽宁省盖县发生了一起案件,日本军队趁机进攻并占领了这个县城。
这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愤怒,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导火索。
在这一阶段,中国军民展开了艰苦持久的抵抗,但由于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指挥的差距,初期的抗战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
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
日本军队在南京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残暴的斗争。
南京的失守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队的广泛谴责。
此后,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同仇敌忾,全面动员抵御日本侵略。
在这一时期,中国迅速成立了抗日联军,各个解放区展开了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中国军队进行正面战争。
抗战的力量逐渐壮大,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战争胜利阶段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与盟国军队共同将日本军队逼至绝境。
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抵御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也为二战在亚洲地区的结束铺平了道路。
抗日战争的时间跨度之长、战争的规模之大以及中国人民的付出之深,使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此次战争不仅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也促进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同时,抗日战争也唤醒了世界各国对于法西斯主义的警觉,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下的中国
AP0903226吴玩玲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自此,日本开始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在其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经济上,抢占耕地,低价掠夺粮食。
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給伪政府,保证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回日本国内;垄断工业,掠夺工矿资源。
他们一方面加紧对沦陷区民族工业及资源的掠夺,一方面增加对军事工业及与掠取资源有关的工矿业的直接投资。
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发展东北,开发关内,以最快的速度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为其漫长的军事战线提供急需物资;掠夺金银,滥发纸币;在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来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在政治上,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由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由于统一战线的存在,四亿五千万人民都动员起来,投身到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洪流中,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于一个目标——抗日,日本侵略者因此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注定了他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就曾说过中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将主要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政治上,由于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亡国灭种的威胁给中国一切政党和一切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首先主动摒弃前嫌,呼吁“无论各党各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
第三党等中间势力认为,“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并指出“现时中国一切的党派中,没有任何一个党派,具有单独负荷反日使命的力量。
因此,‘反日阵线’只能由各党派各社团共同集结而成,决非某一党派所能包办”。
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国民党的政策和态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甚至表示“在存亡危急之秋,
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政府无不开诚接纳”,从而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意两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抗战。
可见,是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催化了中国合作性政党政治和政党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经济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
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
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上,中国文化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巨大的战争创伤,但自五四时期开始高涨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导引下,进入以动员民众抗日救亡为主要任务的抗日文化新阶段。
抗战文化的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抗日文化社团大量涌现,遍及各抗日根据地和后方各地,社团的规模也盛况空前,有力地推进了抗战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艺理论上突显时代性和现代性,强调文艺界和文艺要为抗战救亡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服务,文艺的战斗性明显增强,民族性也非常突出。
文化界在利用戏剧等旧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的同时,也对旧文艺进行了改造,就文艺的大众化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与此同时,新文艺通过从大都市到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文艺下乡”运动等途径得到大力推广,成为推动抗战的重要力量。
抗日救亡不仅成为这一时期新文艺的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而且成为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以新文艺运动为主流的抗战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不过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得到了暂时的象征性的统一,却依然政治腐败,贪官四起。
社会上贫富差距十分大,有钱的就越有钱,没钱的就越穷,当时中国的货币财源只掌握在部分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
还有日本军队四处占领城市,给城市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使战后的中国工业经济都十分猥琐,十分落后。
抗日初期,中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共产党依靠马克思主义发动了南昌起义,建立红军,走向辉煌。
中国抗日初期还有繁荣的新文化,各地文物都纷纷出土,对部分朝代的考古学也十分兴盛,可惜日本侵略者的打击,中国的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衰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