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是培养国家未来的重要工作者,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期望教师们能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有宽广的学科知识面,还要有深厚的学科内涵。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能够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进步。
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团队合作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是一个团队的一员,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和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教师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能力素养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能力素养评价标准介绍本文档旨在提出中小学教师能力素养评价标准,以帮助评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这些评价标准将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指标之一。
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精通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注重教育教学的有效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专业素养除了教学能力,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以下是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几个方面:- 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内容;- 不断更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知识;-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有效地沟通;-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在评价教师能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和道德要求:-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学生的发展和福祉付出努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维护教育公正和学生的权益;- 具备自我反思和不断研究的态度,不断提升个人发展和教学水平;- 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总结中小学教师能力素养评价标准涵盖了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评价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包括文字处理、制作幻灯片、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
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软件、教学文档等,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关注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技术应用。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PT课件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 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含义: 以学生的学为本(基础和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归宿和目的)
具体内涵:
三请、加《入标标准题》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Logo
三请、加《入标标准题》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知道为谁教、知道教什么
一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在具备堪为人师的思想素质和丰 富的知识水准之外,还要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技能。
知道如何教
标准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三请、加《入标标准题》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 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 多, 上课就越轻松。
(一)每位教师都要掌握当好班主任的知识和技能 。 (二)突出学科教学知识具有个体性 。 (三)认识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对“专业知识”维度中“基本要求”内容 的部分诠释
(四)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 (五)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 (六)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 。 (七)拥有丰富学科知识并能呈现给中学生 。
对“专业能力”维度中“基本要求”内容 的部分诠释
(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 (八)注重言语表达能力 (九)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中的独特性 。 (十)强调中学教师四个基本能力 。
五、《标准》的
基本性质
>>>>>
导入 背景
意义
基本理念 框架结构 与内容
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要点

对视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进行细致的学习后,我对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能力要点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笔记的整理,我初步得出如下结论: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内容包括:一、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四条标准:1、正确理解教材。
结果指标是:(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画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较高要求: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结果指标是:(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要分析新旧知识的关系,分析“最近发展区”。
在设计时,要用感性的材料作多角度设问,逐渐引入新的知识。
在近发展区中设计出梯度问题。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结果指标是:(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
第四、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第五: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结果指标:(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
(2)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
(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
教师素质标准解读

教师素质标准解读教师素质标准是指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旨在明确教师的职责要求和能力标准,为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教师素质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内涵和应用。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是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备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思想矛盾的能力。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备敬业爱生、公正诚信、廉洁奉公、关心学生的优良品质,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诱惑和挑战。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核心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是否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评价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包括教师的自主学习、学科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等。
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的意识,是否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五、教师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等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和协调,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否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素质标准是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9[1].30)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9[1].30)](https://img.taocdn.com/s3/m/8483cb1b6c85ec3a87c2c5cc.png)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讨论稿)
1.设计背景与理念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知识论、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等为基础,结合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际,以新思考网《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子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方案为依据,着眼于适应农村教育需求的教师应具备的部分教学能力而编写的。
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核心,而围绕着课堂教学,有包括上课前的准备、上课后的交流、反思与学习,因此本标准的建构按照教师实践的基本过程,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进行框架构建,力求简洁、可操作、有实效,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检测和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课程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功能限定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适用于《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子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员。
3.标准的实施方法
考虑到本项目的特定培训对象与培训方式,本标准采取的实施方法是:
(1)标准先行,结合前测确定每位学员在三个能力指标的发展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个人研修计划,强调自主、合作学习;
(2)加强过程性评价,最大限度地确保学员能按照能力提升的规律进行学习;
(3)采用标准参照评价方式,也就是每位学员都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检核表》的检测获得优秀、较好、一般、合格的等级,不以他人的等级作为评价学员的依据。
4 .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的框架。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是教育部门对小学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小学教师自身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小学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
同时,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授课能力、学生指导能力等。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师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小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学校团队中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
总之,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标准,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小学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标准背景中小学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档旨在提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的标准。
标准一: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考察:- 教学准备:教师是否充分准备教学工作,包括备课、教材选择、教学资料准备等。
-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应考察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进步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标准二: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考察:- 学术研究和专业研究:教师是否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研究,积极更育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 课程更新和改进:教师是否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 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教师是否参加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标准三:协作与沟通能力中小学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和学校管理层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评价教师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考察:- 师生关系:教师是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能够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 同事合作:教师是否与同事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 家校沟通:教师是否与家长进行及时、准确的沟通,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关系。
标准四: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要求。
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考察:- 诚实守信:教师是否诚实守信,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不隐瞒教育真相。
- 确保教学质量:教师是否尽力保证教学质量,积极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
- 尊重多样性: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不歧视和偏见,创设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研究环境。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通用9篇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通用9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篇1】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一课程,我了解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分别从四个理念、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下面本人主要从《标准》的四个理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以师德为先,告诉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让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坚持就是胜利、与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的道理。
第三,以能力为重,必须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不仅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1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一边学习,一边暗暗结合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欣喜有之——自己做到了很多要求。
《标准》确立了四条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四大理念与课程纲要相吻合,与新课改理念相符,实实在在地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对教师做出了详细要求。
细细阅读每一条要求,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教师的职业理念、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通识知识、对学生发展的了解,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学生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所有对教师的高要求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由最好的老师为他们的人生做最好的启蒙,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成长机会。
“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正是对学生的负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负责。
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到为人师者,要努力消除自己视野中的“盲区”,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在很多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于是各种表扬、奖励轮不到他们,课堂提问也很少“光顾”他们,甚至老师的目光也极少投向他们。
于是他们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人群。
但是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样,这些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在愿望被忽视的情况下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诸如不愿回答问题等的不合常规的行为。
理解他们的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之中,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责任。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当明确。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认识和看法的总和,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小学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的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次,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至关重要。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小学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关心学生,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标准,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能够牢记专业标准,不断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有教师标准解读

一、要有理想信念
•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古 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 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 “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 “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 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 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 责任。
二、要有道德情操
•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 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一个 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 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 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 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
四有教师标准解读教师四有标准好教师四有标准四有教师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四有教师演讲稿争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四有教师是哪四有四有教师征文
“四有”教师标准解 读
主讲:秦红玉 日期:2015年5月8日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标 准
• 要有理想信念, • 要有道德情操, • 要有扎实学识, • 要有仁爱之心。
三、要有扎实学识
•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 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 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 本基础。 •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 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 不够了,应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 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 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 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 成长为有用之才。 •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 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希望每个教 师都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 的好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
中小学课程标准解读

中小学课程标准解读引言中小学课程标准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育内容、要求、目标的规定和指导,它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中小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意义、内容和操作方法。
一、课程标准的意义中小学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文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各个学科的特点,旨在制定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倡导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3.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教材建设、教学要求、学生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
1. 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标准明确了各个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包括学科核心概念、学科方法和学科实践等。
2. 教材建设: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包括教材的内容覆盖、知识结构、学习活动、教辅材料等。
3. 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学习活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4. 学生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三、操作课程标准的方法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价。
1. 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教学过程管理: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学生评价: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学生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中小学课程标准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要求。
小学教师的标准

小学教师的标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首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爱他们的生活。
我们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另外,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与同事们相互配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还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最后,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创
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我们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不仅需要具
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团队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励和肯定。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充分,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课堂管理得当,能够有效地控制学生的行为,保持课堂秩序。
4、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5、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评价标准:1.教学理念:教师应体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充分相信、依靠、解放和发展学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教学能力:教师应熟悉教材,能把握课程标准,具备独立开发、处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教学目标和重点应明确,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符合学科特点,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教师应有激情,能与学生融为一体,亲和力强;尊重每一个学生,能听取学生意见,主动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
3.教学过程:教师应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合理。
学案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教师应引导和点拨得当,注重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形式,能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控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合作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创设条件,提供平台。
4.教学特色: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学设计新颖。
能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能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5.学生参与:学生应课前有预,带着问题上课。
能独立而富有个性地研究,能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主动研究和合作意识强,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交流。
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善于与人交流,敢于质疑,不盲从别人的观点。
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广度和深度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6.研究效果:教师应完成课时计划,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作为小学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小学教师从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规范,它涵盖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解读,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家长的期望,与同事合作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
最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还要求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总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小学教师从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规范,教师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不断提升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希望广大小学教师能够以此为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教学质量标准

教师教学质量标准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
而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则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养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教师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学科发展相一致,同时也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素材,要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以丰富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的场所和条件。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布置教室、调整座位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参与。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判和核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反馈。
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师教学态度教师教学态度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耐心、友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教学素养教师教学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作为小学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小学教师从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指导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依据。
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首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小学教师的基础,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实践是小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教学管理是小学教师的职责之一,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教师职业发展是小学教师的长期目标,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其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
师德师风是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能够起到良好的师表作用。
职业素养是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最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团队合作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团队合作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自主发展是小学教师的追求目标,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是指导小学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依据。
小学教师要按照专业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
决
世界地理
地球与地图
中国地理
总论
分论
海洋与陆地
气候 居民
认识大洲 认识地区
地区发展差异
认识国家
总论
分论
疆域与人口 环境与资源 经济与文化
地理差异
区位与分布
区域联系
环境与发展
乡土地理
初中思品课程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国情教育
成长中 的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 文化认同
我
(中国心)
我与 他人 交往与 沟 交往的 品 权利与 义 共同理想
建构主义对 学生认识过 程的描述
(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5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6.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
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 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 方面,有机整合。 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 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 鲜明的。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 只有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 已知,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未知,才能促使学 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兴趣,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 内部联系。
• 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感性材 料作多角度设问,让学生在熟悉旧知识的前提下, 在有梯度的层次设问中逐步过渡到新问题,即进 入“最近发展区”。
(1)同化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
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 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 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2)顺应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
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 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 过程。
二、教师教学技能标准的特点
(一)范围 不是全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而是其中的一
个部分。 专业情意(专业态度)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教学能力要点是对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
(二)基于结果的方式
关键表 标准 现领域
3
13
结果 指标
36
合格
良好 优秀
美国教师能力要点标准(教学活动)
习性相适应
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事实1 事实2 事实3
兔子 马
猫
事实4 老虎
牛、羊、 狮子、豹
……
因纽特人的雪屋
干旱的摩洛哥城区
高纬度地区的加拿大房屋
任何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过程 所沉积下来的生活习惯都代表 着这个民族对待自然的态度、 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认识, 都是合理的,世界各民族之间应该以 欣赏的眼光看待彼此的生活习惯。
由图画到笔画、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发展过程;
过组词、组句、猜谜、欣赏多姿态的艺术字“舞、 福、喜”及 2008年奥运徽章,来体验汉字的神奇。
通过一系列活动从中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 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 和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贴近学 生的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突出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 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的社会认知和社 会情感。
关键表 标准 现领域
6
32
结果 指标
153
三、标准的内容
“标准”由3个“关键表现领域”组成, 设计了13条能力要点“标准”, 精选了36项“” “结果指标”来衡量能力要点的达
成情况。 按照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描述了“结果指
标”的达成水平良好层次的要求包含合格层次的 要求,优秀层次的要求包含良好层次的要求。
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五)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六)熟练运用板书 (七)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八)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九)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十)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十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12.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13.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如水 和盐水,实际上是密度不同的液体)同一物体的沉浮 情况不同,即在密度大的液体中物体更容易上浮。
(8)探索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秘密 最后,让学生综合利用上面学习到的关于物体沉浮的知
识解决一个有趣味的 实际问题。
①渗透物体的 质量和体积是 影响沉浮的因 素(密度)
上、下 位关系 性知识
• 层级结构
哲学思考
(5层教学水平)
跨学科主题
(4层教学水平)
学科视角 、核心概念 与方法(3层教学水平)
统摄性较低的概 念、基本事实 (1-2层教学水平)
比较
概念 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事实1 事实2 事实3 事实4
兔子 马
猫 老虎
牛、羊、狮子、豹
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其生活
以相应的体验、探究等认知活动作为副线,
并应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展开教学,
使知识呈现过程与认知发展过程相互协调、相互促 进,从而使教学过程清新流畅,较好解决教学难 点,学生认识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动手体验远古时期三种 记事方法来了解汉字的起源;
通过探究辨认甲骨文来感悟汉字的创造; 通过书写比较同一字不同阶段的写法来了解汉字
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
主要内容 一、制订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的目的 二、教师教学技能标准的特点 三、标准的内容 四、实施建议
一、制订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理智性技术(心智技能、
能力要点),用指标明晰化; 为教师理智性技术的更新、演进和丰富提供参照。 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分析的工具。
探究技能: 变量识别 与控制
物体在水 中受到的 浮力
②物体在水中的 沉与浮,即物体 在水中受到的浮 力大小与排开水 的体积大小有关。 (阿基米德定律)
③物体在水中受
到的浮力大于重
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在水中受
力平衡)
探究技
能 :测
力计的使
用 ④物体在其他
液体中受到的
浮力
⑤探索马铃薯在液体中沉
浮的秘密
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 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
二、培训核心的内容
例如: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如,先知道松树、柳 树等具体概念后,再学习“树”这一总括概念。
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和上位学习相反,将 新学的概念“橄榄树”归到树这个总括的概念中, 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下位概念。
教师教 学能力 要点
教学评价能力
12、学业评价 13、教学反思能力
11、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一)正确理解教材 (二)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一)正确理解教材 结果指标: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 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 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4)做一艘小船(哪个装的货物多、用其他材料造船)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排开水的 体积越大 越好。另外又让学生试着换用其他材料造船,即体积, 相同质量不同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教师要清楚内 容“(3)”和“(4)”转向从阿基米德定律的角度 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我们看个教学案例。
例子1: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1.生活中的杠杆 2.撬石头 3.自主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1.翘翘板(认识杠杆) 2.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变量控制)
例子2: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例如:《汉字的创造与发展》一课以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汉字的发展——汉字的神奇这 条知识逻辑作为主线,
(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7.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 排体现了知识逻辑
8.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9. 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
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 同学生各有收获。
10.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 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
11.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不同与相同
饺子与 尖顶房与 手抓饭 平顶房
在研究影响杠杆尺平衡的因素时……
在研究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时……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我们选择相同 的距离……
在制作溶液时,我们取相同量的水,实验 时温度相同
教学设计思想:
观念
(4-5层教学水平)
规律
(3层教学水平)
事实
(1-2层教学水平)
更广阔的事实
(二)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的 关系 通
德
务
我 与 集体、适应社会 国家和社 发展与 进 会的 关系 步
承担 对祖 国、社会 和 自然环 境 的 责任
法律与 社 会秩序
知国情, 爱中华
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 下位”联系。
二、培训核心的内容
理论基础 • 奥苏伯尔的“逐渐分化原则”——理科课程设
计中非常值得借鉴的思想 • 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
达的效果。 14.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
教学设计能力
1、正确理解教材
教学实施能力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