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举例:针对勾股定理证明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使用直观的图形和动画演示面积法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看到面积转化的直观效果。
-分步骤讲解证明过程,强调每一步的逻辑关系和数学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证明过程,加深理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证明过程时仍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于勾股数的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让学生尝试找出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勾股数,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勾股数的规律。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示例来演示解题步骤。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回顾勾股定理的奥秘。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会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判断一组数是否为勾股数。
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考纲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1)入射光线AO(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3)折射光线OB。
(4)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5)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知识梳理与例题】一、透镜:1、透镜的概念: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2、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练习: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
凹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的焦点是 ,有个。
5、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篇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与折射- 光学仪器的应用第三单元:电的传输- 电的产生- 电的传输- 电路的搭建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保护与改善环境教学方法:讲述、示范、实验、讨论、小组合作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光的传播原理,电路的搭建,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电路的搭建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思考2. 完成新知识的讲解和示范,解答学生问题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知识点4.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解决问题5. 总结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作业安排:课堂练习、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阅读材料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二)班务教学工作计划时间:八年级上学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每周组织一次班会,讨论班级事务和学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每周安排一次班级集体讨论课,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观点和参与讨论。
4. 制定班级学习计划,包括每周的作业安排和复习计划,确保学生学习按时有序进行。
5.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困惑。
6. 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好关系。
7.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协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教案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关系,构建方程模型,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方程组问题,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探讨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方程组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上普遍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对于方程组的抽象概念,学生们往往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来感受和理解方程组的实际意义。
另外,代入法和加减法是求解方程组的核心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仍显得不够熟练。我意识到,在讲解完方法后,应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于运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我需要总结并加以强调,帮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代入法和加减法这两个重点求解方法。对于如何判断解的情况这一难点,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构建方程组并求解。
-对求解过程中涉及的代数运算的熟练掌握,包括分数、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解方程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举例解释:
(1)判断解的情况:讲解如何通过计算行列式或观察方程系数来判断解的情况,如方程组:
x - y = 2
2x - 2y = 4
这个方程组实际上是同一个方程的倍数,因此有无数解。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1、天气:。
2、气温:。
表示当地空气的。
是天气的基本要素。
3、风:。
风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
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4、风向:。
5、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表示。
6、等压线:。
7、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和。
8、气候:,它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
9、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读作。
10、季风:。
11、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系:。
3、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
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
5、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7、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的方向:(2)在同一深度的大气压:(3)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
它随海拔的升高逐渐。
(4)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8、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9、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1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天气,低压区多天气。
12、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举二例)1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14、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为,西北风可表示为。
风向可以用来测定,指向代表风的方向。
(箭头或尾翼)风速可以用测定。
风速的大小常用来表示。
15、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16、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
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和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刻度,再读出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对湿度。
17、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18、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飞。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了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理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性质和组成。
(2)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教学难点:(1)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3)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1)回顾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导入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讲解水的性质和组成。
(2)讲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演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讲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分析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2)讨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复习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完成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1. 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 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水的性质和组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的实践操作。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水的沸点是____,凝固点是____。
(2)溶液的分类有____、____、____。
2. 简答题:(1)请简述水的分子结构。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复习课教案
《第11章数的开方》复习课教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严光霞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2、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会进行实数大小比较与运算,能估算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知识,让学生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
2、通过考点分析,错例剖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的运用及实数的概念与运算,形成本章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概念解析及解题思想方法的点拨。
教学过程:一、知识引领:(一)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章的知识脉络。
学段:小学初一初二初三、高中数:正数和0 有理数实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平方根与立方根:,其中a0。
= =、实数:(1)无理数: 叫无理数。
常见形式: 。
223.14157π-、这5个实数中,无理数有 。
(2)实数: 和 统称实数。
(31 实数2 实数3、 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与性质及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节知识要点,让学生理清本节的知识脉络,对知识加深理解。
二、考点分析:(一)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例1、(1)9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 278-的立方根是 。
(2)327-= ,()72--= 。
(3)()52-的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64的立方根是 。
例2、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立方根是2,则 a+2b= 。
(二)a 的非负性的运用()=+=++-+-z x ,z y x 、y 求若例033132。
八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第1章三角形全等复习1课型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简单的全等三角形问题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难点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导读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从哪几方面考虑?为什么?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1)文字语言(2)符号表示4、角的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是什么?两者区别和联系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二自主先学例:已知:如图,AC=AB,AE=AD,∠1=∠2.求证:∠3=∠4小组讨论1. 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B. 两边及夹角C. 三个角D. 三条边2.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直角边对应相等3. 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 A′B′,在下面判定中错误的是( )A. 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 ≌△A′B′C′B. 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 ≌△A′B′C′C. 若添加条件∠B=∠B′则△ABC ≌△A′B′C′D. 若添加条件∠C=∠C′则△ABC ≌△A′B′C′4. 在△ABC和△A′B′C′中,①AB= A′B′,②BC= B′C′,③AC= 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条件组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⑤3四交流展示1、如图,AC=AD,BC=BD,图中有相等的角吗?请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2、如图,BD=CD,BF⊥AC,CE⊥AB.求证: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边上的点,连接BE,将△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F,连接EF,若∠BEC=60°,求∠EFD的度数.五检测反馈补充习题对应练习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何收获呢?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1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教案
第一章: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叫做化学变化,叫物理变化。
2、叫密度,符号。
3、叫压强,符号。
4、阿基米德定理内容:。
字母表达式。
5、叫溶质,溶剂,叫溶液。
6、、的溶剂里称为、的饱和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7、是浓溶液,是稀溶液。
8、溶解度的定义:。
符号。
9、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符号。
10、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二、基本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存在。
水的主体是水。
淡水的主是水,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是、、。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约需水。
3、地球上各处的水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和转化中,即水在循环。
水循环的动力是和。
按空间区域分为、。
4、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试举三例:。
5、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 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6、试说出水的一些性质(三条):。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密度,同种物质密度。
密度一般不变,但并非绝对不变:试举两例:。
8、压强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9、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10、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关和。
11、影响物体受到时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物体浮沉的条件:.力的角度:。
密度的角度:。
12、物体浮沉的原理:说出下列实例实现浮沉的方法。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13、密度计工作的前提:工作原理:密度计刻度的特点:、。
14、物质在水中会分散的根本原因是,分散后形成具有、特点的溶液和、三种。
15、溶液中,若是固、气分散到液体中时,是溶质是溶剂。
若是液液分散,是溶质是溶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1章《三角形》复习课
课题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本章的重点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外角和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教学难点本章知识体系的建构,较复杂几何问题的证明与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学案教学方法自主建构合作提升展示引导、点拨教学过程1.梳理知识与建构问题1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并举例说明:(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这个结论的?(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些结论能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吗?(4)n边形的n内角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推出这个结论?(5)N边形的外角和与n有关吗?为什么?(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梳理本章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展示交流.教师关注: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答案的过程,举例子来说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教科书上的结论.)问题2 您能发现上述知识之间的联系吗?请你画出一个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教师组织学生在纸上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画的知识结构图,并请这些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所画知识结构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本章主要是研究两大块内容:一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二是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及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说明将多边形有关问题的研究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得到n 边形的内外角和的计算公式,并将它用于生活实践.)2.基础练习,面向全体A 组: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2.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那么它的周长是 .3.如图:(1) AD ⊥BC 于D ,则∠_____=∠_____=90 º.(2)如果∠BAE=∠CAE=21∠BAC ,则:线段AE 是△ABC 的____.(3)若AF=CF ,则△ABC 的中线 .B 组:巩固三角形相关的角及其分类如图,在△ABC 中,若∠A=80º,∠B=60º.(1)则∠C=____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EC=____.(3)若BF是△ABC的高,交角平分线AE于点O,则∠EOF=____.(4)问△BFC是什么三角形?你还记得三角形按角、按边怎么分类吗?(教师分类出示两组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通过复习笔记或看书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展示交流,让学生巩固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3. 典型例题,提炼思想方法与规律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0和6,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变式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一边长为4,则其它两边长为____.变式2:小明用一条长20cm的细绳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他想使这个三角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各边分别是多少?(学生先进行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第(1)题,用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体现了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和方程思想,第(2)题,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考虑,注意检查是否符合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最后,请学生板书解答过程.)例2: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D、CE交于点O,若∠ABC=40 º,∠ACB=60 º,则∠BOC=____.变式1:若∠A=80 º,则∠BOC=____变式2:你能猜想出∠BO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变式3:若换成两外角平分线相交于O,则∠BOC与∠A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4:若换成一内角与一外角平分成相交于点O,则∠O与∠A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5:若将△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CE改为高交于O点,∠A与∠BOC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做法,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展示书写规范的.通过这组变式题型,让学生在层层探索中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以及角平分线的理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多变性,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题所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四、达标提升: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 2cm 4cm (B) 8cm 6cm 4cm (C)12cm 5cm 6cm (D)2cm 3cm 6cm2.在△ABC 中,AD 是中线,则△ABD 的面积 △ABC 的面积(填“>” “<” “=”)3.若△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ABC+∠ACB=116 º,则∠BOC=____4.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 º,这个多边形的边是 ___,它的内角和是____度.5.(2015·恩施中考)如图,AB ∥CD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BEF ,交CD 于点G ,∠1=50°,则∠2等于 ( )A.50°B.60°C.65°D.90°6.(2015·来宾中考)如图,在△ABC 中,已知∠A=80°,∠B=60°,DE ∥BC ,那么∠CED 的大小是 ( )A.40°B.60°C.120°D.140°7.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k 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B C D E OA BC D E O F O A O E D C BA.k B.2k+1 C.2k+2 D.2k-2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B.2∠A=∠1+∠2C.3∠A=2∠1+∠2D.3∠A=2(∠1+∠2)9.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2,则S△ABC等于()A.16 B.14 C.12 D.1010.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D的度数为()A.115°B.105°C.95°D.85°11.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是()A.∠1+∠2=∠3+∠4 B.∠1+∠2=∠4-∠3C.∠1+∠4=∠2+∠3 D.∠1+∠4=∠2-∠312.如图所示,分别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广场各角修建半径为R的扇形草坪(图中阴影部分).(1)图①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2)图②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3)图③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4)如果多边形的边数为n,其余条件不变,那么,你认为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13.(1)如图,一个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若∠A=30°,则∠ABC+∠ACB=__________,∠XBC+∠XCB=__________;(2)若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但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14.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①,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为∠BOD是△POD 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②,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如图②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③,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如图④中∠A+∠B+∠C+∠D+∠E的度数.15.小设计: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进行四种不同的种子进行对比试验,需要将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设计出两种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ADB C5.归纳小结,内化所学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章的核心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间有什么样的联系?(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说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由来及作用.(通过小结,学生回顾复习的内容,体会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布置作业1、作业本上复习题11 P29第10、11、12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能力提高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题海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效果很好,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拓展了思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复习资料教案
1.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动具有一定的。
2.猫头鹰和鼠的夜出昼伏是对环境中的反应;向日葵向太阳是对的反应;茎的背地生长是对的反应;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的反应。
3.探究含羞草的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能对(光线、声音、振动、碰触)作出反应,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等等。
4.植物对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植物的向性。
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5.用植物的向性知识解释下列想象:①朵朵葵花向太阳:性(对作出的反应)②含羞草的叶片收缩:性(对作出的反应)③捕蝇草捕蝇:性(对作出的反应)6.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性。
§3-2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部分,发现胚芽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的照射下,胚芽的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作用,以排除的干扰;此实验表明,胚芽的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的生长。
3.荷兰科学家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
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这些对植物活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及水的净化方法。
(2)掌握溶液的概念、特点、组成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3)了解溶液的浓度、稀释、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溶液的制备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与性质:(1)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水的状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2)过滤:利用过滤纸等物质将悬浮物拦截下来。
(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异味和色素。
(4)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方法。
(2)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吗?2. 新课内容:(1)讲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水的状态变化。
(2)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和水的净化方法。
强调水的珍贵,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调查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3. 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净水装置,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内容4.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5. 溶液的组成及浓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举例解释:
-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通过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相似的小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证明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大矩形面积,从而推导出勾股定理。
-实际问题:假设某房屋的斜坡屋顶为直角三角形,已知斜边长度和一边长度,求另一边的长度。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尤其是讨论环节,学生们的想法和观点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锻炼。
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视觉和操作上更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原理。同时,对于教学难点,我应该设计更多的层次性练习,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而不是一次性灌输太多信息。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勾股定理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他们能够快速回答出勾股定理的定义,并在简单的习题中正确应用。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之前的教学取得了成效。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逆定理的应用和勾股数的识别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逆定理的部分,学生需要更加熟悉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才能更好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在勾股数的识别上,非整数勾股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八年级上册Unit 7复习课教案
八上Unit7复习课教案一.本单元重点:学会介绍个人兴趣和爱好语法:冠词的用法二.教学过程1. 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L371. 我喜欢在我的空闲时间锻炼。
锻炼是有趣的,而且帮我们保持健康。
I like to exercise in my free time. Exercising is fun, and it also helps to keep us healthy.2. 我的爱好是研究星星。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My hobby is to study stars. The sun is the closest star to Earth.3. 我收集石头。
I collect stones.4. 我对收集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门票感兴趣。
我跟其他人交换我的门票。
I’m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all kinds of concert tickets. I also trade my tickets with other people.L38不但…而且…not only…but also从事;开始有take up自信(n.)自信的(adj.)confidence-confident明信片postcard户外活动outdoor activityL39不再…not…anymore非洲-非洲人 Africa-African巨人 giant 巨大的 huge 母鸡 henL401. 去年我加入了一个火箭俱乐部。
它有40个成员。
大部分成员是成年人。
Last year, I joined a rocket club. It has about forty members. Most of the members are adults.2. 我们给制作的最好的火箭颁奖。
We give prizes for the best-built rockets.3. 我在一片田地里发射,但它落在了一些树上。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教案: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2.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光具座。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定律。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
3. 透镜分类:讲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透镜模型,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 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光具座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或望远镜。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同时,可以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市优秀教案参赛作品临水骋怀,乐哉忧哉?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仰望苍穹,浮想宇宙之奥妙;俯察万物,体验生命之机趣;临水骋怀,感悟自然之灵秀。
山水是大自然的灵魂之所在,本单元的课文都以“水”为核心,写潭水,写瀑布,写海潮,写春游,写“水之歌,水之思”,充分调动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描述自己眼中的“水”之本色;同是都以“游目骋怀”为主题,却从不同角度抒发了自己对“水”的情感,不同的作家驰骋的情怀各不相同,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自然的观感,还有社会的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比较欣赏不同作家笔下的“水”之特点、“水”之情思、“水”之写法。
学习不同作家的写景方法,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同时汲取作家的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1.识记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经典语段;2.同是写水,比较赏析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写景方法及所寄予的不同情感;3.体会“游目骋怀”的主题意蕴,了解“水文化”,提升国学素养。
【评价任务】1.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字词积累。
2.利用小测试,检测学生的诗文默写情况。
3.在比较探究中完成单元主题归纳、写作特色的探究。
4.通过中考在线,帮助学生感知中考,把握中考导向。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第三单元的课文题目,配以文章相关插图。
(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复习课临水骋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复习课重在帮助学生整合专题性知识,通过播放几篇文章的题目及文章插图,帮助学生回顾本专题所学习的课文,为下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提高复习效果。
)二、落实基础——温故知新“分类总结”过渡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纵古贯今,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这就决定了语文这个科目的博大精深。
汉语作为人们日常的交际工具,它的实用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必定要接触语言这幢知识大厦的地基——基础知识。
下面就让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第一章: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叫做化学变化,叫物理变化。
2、叫密度,符号。
3、叫压强,符号。
4、阿基米德定理内容:。
字母表达式。
5、叫溶质,溶剂,叫溶液。
6、、的溶剂里称为、的饱和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7、是浓溶液,是稀溶液。
8、溶解度的定义:。
符号。
9、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符号。
10、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二、基本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存在。
水的主体是水。
淡水的主是水,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是、、。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约需水。
3、地球上各处的水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和转化中,即水在循环。
水循环的动力是和。
按空间区域分为、。
4、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试举三例:。
5、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 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6、试说出水的一些性质(三条):。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密度,同种物质密度。
密度一般不变,但并非绝对不变:试举两例:。
8、压强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9、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10、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关和。
11、影响物体受到时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物体浮沉的条件:.力的角度:。
密度的角度:。
12、物体浮沉的原理:说出下列实例实现浮沉的方法。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13、密度计工作的前提:工作原理:密度计刻度的特点:、。
14、物质在水中会分散的根本原因是,分散后形成具有、特点的溶液和、三种。
15、溶液中,若是固、气分散到液体中时,是溶质是溶剂。
若是液液分散,是溶质是溶剂。
若有水则。
若溶液中没有指明溶剂则是溶剂。
16、是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液饱和的一定比不饱和的质量分数要。
17、根据下的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划分为四种等级,请用数轴图表示:1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19、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用、来表示。
20、溶解度曲线图中:(1)曲线上的点表示:(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3)陡升型曲线表示:例:。
(4)平缓型曲线表示:例:。
(5)下降型曲线表示:例:。
2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有:、。
22、物质结晶的方法有(它主要适用于的物质)和(它主要适用于的物质)。
2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
24、水的净化方法:、、。
25、物质的分离方法:适用分离。
适用分离。
适用分离。
三、基本实验及其现象1、水的电解实验(1)水中通电,仔细观察会发现,极上气体比极上多,两极上气体体积比为。
产生的气体为和,实验的结论是:。
(2)氧气能,氢气能。
(3)该变化为变化,文字表达式。
2、物质密度测量实验(1)测定物质的密度要先用测出,再用测出。
然后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可用直接测量。
(3)测量血液的密度可利用来测量。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实验步骤:、、4、精盐的精制(1)实验步骤:、、。
三步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操作分别是、、。
(2)过滤操作的要求是:、、。
四、计算公式及其变形1、密度公式:,密度公式的变形式:2、压强公式:,压强公式的变形式:3、液体压强公式:,公式的变形式:4、浮力四种求法公式:称重法:压力差法:浮体法:原理法:5、溶解度计算公式:或6、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质量分数计算式的变形:、7、饱和时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8、溶液的稀释和浓缩公式:五、物理量及其单位和单位换算1、物理量及其单位符号。
2、单位换算1米3= 分米3= 升= 厘米3= 毫升;1毫升= 厘米3= 升= 分米3= 米3。
1克= 千克= 吨= 毫克1毫克= 克= 千克= 吨1秒= 分= 时 1时= 分= 秒1米/秒= 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1克/厘米3= 千克/米 3 1千克/米3= 克/厘米3六、基本知识的应用1、铁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读作,表示的意义是,合克/厘米3。
2、有一质量为900千克的冰块,它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这块冰的体积是米3;如果将冰全部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千克,水的体积是米3。
3、一杯水和一桶水哪个密度大4、某实心的长方体的质量是×103千克,体积是米3,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体积为,密度为。
5、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①②③④⑥⑦(2)图中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6、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____________, 如果你的体重为60千克, 则你体内约含水_____________千克.7、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A和B,在天平右盘中放两个A球,在左盘上放三个B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B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8、一块砖重24N,三边长分别为20cm,10cm,5cm.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最大压强是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则剩余半块砖对地面压强是______Pa.9、一个图钉帽的面积为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为毫米2,若用4牛顿的力把图钉按入墙内,则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为_________牛顿,压强为__________帕斯卡.10、实验表明,液体压强随着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__;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11、一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牛,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____牛;如把它全部浸在酒精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牛,该石块所受酒精的浮力是______牛;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不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有关。
12、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3×105千克,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牛。
(g=10N/Kg)13、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
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它排开的液体体积__________ (填“较大”或“较小”)。
14、在河边有一打在水中的木桩,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10分米3,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为2分米3,木桩受到的浮力是牛。
15、木块的密度为×103kg/m3,冰块的密度为×103kg/m3,若它们等重,且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冰块所受到的浮力,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______冰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作用在图钉帽上的压力是20牛,压强是2×105帕,则图钉尖作用在墙上的压力______20牛, 图钉尖对墙的压强______2×105帕.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研究表明, 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产生压强,其值约为9×10—6帕。
科学家制造出“太阳帆”,在太空中利用太阳光的压力来推动航天器的航行。
上海市宇航学会曾设计出边长为110米的正方形“太阳帆”,该“太阳帆”在太空中所受阳光的压力约为_____________牛. 18、用重20牛的铁桶从井中打水,在桶未露出水面时,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_____________20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
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到底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__________.20、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少” ).21、将木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时, 木块排开水的重力是牛, 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牛. 若将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其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牛.22、测金属块的密度有很多方法. 某同学用一大弹簧秤和一大盆水进行实验, 测定某金属块的密度的具体方法是: 先将弹簧秤调零, 再将金属块自由悬挂在弹簧秤挂钩上,称得金属块重为牛; 然后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 称得读数为30牛.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牛, 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23、碘酒是由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__是溶剂。
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
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
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它表示:。
25、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分散有固体的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
试判断:(1)甲试管中是__________液,乙试管中是_____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___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_____________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26、为了解宇宙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某中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在太空飞行两周后(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返回地面的油菜和美国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
实验分两类:空间类(S类),即选用遨游太空后的种子;地面类(G 类),即选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同种种子。
在各类中又分加O 2和不加O 2两组实验。
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1)从实验结果看空间类的发芽率比地面类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