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换位思考心理活动课教案
心理活动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
![心理活动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b5463255270722192ef7d3.png)
巧用“变形计”,营造美丽心情——“换位思考”辅导课设计方案丽水中学黄丽萍邮编323000【活动背景】很多高中生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关心他人,更别说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
在尊重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的同时,如果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促进人际沟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1.明白人与人之间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待他。
3.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活动准备】编情景短剧,安排学生表演。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变形计”之大讨论1、你喜欢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吗?毫无疑问, 20XX年、20XX年的夏天是属于超级女生的,一个个女孩为了梦想站到这一个舞台……那么,你知道继“超级女生”之后,湖南卫视倾情打造的另一个栏目吗?对,就是“变形计”,随着“变形计”之《网变》《高三师生母女互换》的相继播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2、你能谈谈对“变形计”的看法吗?第一计《网变》:魏程,城市少年,不珍惜富足的生活,辍学,昼伏夜出,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
高占喜,青海村娃,家境贫困,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
“变形计”给了他们互换角色的机会。
第二计《高三师生母女互换》:忙着补习的暑假,一群即将踏入高三的少男少女,一群面临高考压力的花季少年,有着自己都说不清的复杂心事。
女儿和身为高三班主任的母亲,师生、母女互换七天。
教师小结:①在为新栏目取名时,制片人想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制片人用“变形”来制造另类生活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生存环境变更后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粗糙,却真实,给人心理的满足。
初中换位思考心理课教案
![初中换位思考心理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3b0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e.png)
初中换位思考心理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
2. 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不会换位思考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换位思考的认识和体会。
三、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换位思考的三步法:换位观察、换位感受、换位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有关换位思考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换位思考的应用(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例子。
2.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换位思考的应用技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运用换位思考,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他们对换位思考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换位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换位思考》教案
![《换位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6e68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1.png)
《换位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换位思考的概念、重要性、实际案例等。
2.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小组讨论成果。
第一章:换位思考的概念1.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1.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1.3 举例说明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换位思考的重要性2.1 讲解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2 分析换位思考对于解决冲突和增进理解的帮助。
2.3 讨论换位思考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3.1 讲解如何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3.2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3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换位思考的能力。
第四章: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讲解换位思考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的应用。
4.2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关键作用。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经历和感受。
第五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5.1 讲解同理心的概念和重要性。
5.2 分析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5.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换位思考和同理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六章:换位思考与沟通技巧6.1 讲解换位思考在沟通中的作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c28e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d.png)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与情绪管理能力引言:当前,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挑战。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并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换位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教案。
一、教育目标1. 培养同理心:通过换位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培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2.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换位思考:简要介绍换位思考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它对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2. 同理心的培养:a. 讲述优秀的故事: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明白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b. 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
c. 互助行动: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或实际的帮助行为,感受无私的善举,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和同理心。
3. 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a. 情绪认知:教导学生们认识自己的情绪,通过情绪日记等活动,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入的了解。
b. 情绪调节: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
c. 情绪表达:鼓励学生们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的表达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情景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介绍换位思考的概念。
2. 同理心的培养:a. 讲述优秀的故事: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以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思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b. 角色扮演:将学生们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和讨论,让学生们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c. 互助行动: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或实际的帮助行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善举的重要性。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a4e5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b.png)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培养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2. 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3.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换位思考情境图、角色卡片、心情卡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便于幼儿展开讨论和交流。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换位思考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换位思考过。
2. 情境展示:教师出示换位思考情境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卡片,让幼儿扮演图中的角色,尝试从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 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
2. 区域活动:教师可在区角活动中设置相关内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换位思考。
3. 主题班会:教师可将换位思考融入到主题班会中,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换位思考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运用。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同情心。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换位思考。
4. 通过班级氛围和团队协作情况,评估幼儿在集体中学会换位思考后的变化。
六、活动步骤:1.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在公园里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情景。
2. 讨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3. 换位体验:教师分发心情卡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心情和想法。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e327f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3.png)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教案名称:换位思考教案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明确开展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步骤。
3.通过实际练习,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4.提高学生的理解、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概念:换位思考是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或看待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2.重要性:换位思考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和共情,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同时,换位思考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3.方法与步骤:(1)选择一个具体的情境或问题,明确思考对象。
(2)设想自己是对方,试图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思考。
(3)从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考虑对方的需要、利益和感受。
(4)试图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并模拟对方的反应。
(5)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建议。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和他人发生冲突或产生误解的情况?那么,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2.让学生交流和分享,促使他们认识到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2.通过举例和情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换位思考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三:方法与步骤(20分钟)2.提供多个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练习。
3.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换位思考结果,并一起讨论和评价。
步骤四:练习与拓展(3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情境或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
2.拓展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遇到过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人换位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演讲稿。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换位思考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
2.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他们通过换位思考获得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951a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6.png)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换位思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同理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定义,认识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同理心。
3. 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换位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重点:换位思考的定义、方法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案例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换位思考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换位思考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方法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案例视频,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经历,互相交流心得。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换位思考》2. 内容:换位思考的定义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案例: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一天,小红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心情很糟糕。
下课后,小明想安慰小红,但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请谈谈你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经历,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2. 答案:作业二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af563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b.png)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好?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培养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分析每个事情。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通过观察一幅奇怪的画面,引导参与者认识到每个人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结果也不同。
二、做小游戏
通过表演动作,让参与者体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三、分析事例
通过回忆一个往事,让参与者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如何在处理事情时更好地考虑他人的感受。
四、悟出好处
让参与者从心灵驿站中选出喜欢和不喜欢的词语,交流为什么选它,从而认识到换位思考的好处。
五、指点方法
通过让参与者回忆自己遇到的事情,并指点他们如何换位思考,认真倾听和表达友好相处,加强他们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分析每个事情,促进他们与他人的顺利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包括热身运动、小游戏、分析事例、悟出好处和指点方法五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小学心理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心理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ccaf8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0.png)
小学心理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体谅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3.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等内容。
2. 案例材料:挑选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换位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通过PPT展示,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体谅他人。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
6.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换位思考的关键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于换位思考的实践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践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同理心能力。
2. 开展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教案心理健康教育
![3学会换位思考教案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5d567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b.png)
学会换位思考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心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重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心他人。
三、教学难点:1. 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真正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心他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心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体验到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换位思考。
5. 总结和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
2. 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有关换位思考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将感悟写在作业中。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找出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
《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教案
![《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a4fc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6.png)
《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教案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教案,在今天这个社会,为了能够顺利的与他人交流,并且真正地理解他人,掌握正确的交流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好的沟通技巧,建立正确的交流模式。
快速建立人际关系。
2、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能够在与他人交流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误解。
二、教学步骤1、让学生了解沟通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如职场、家庭等),引导学生对沟通的关注,从而加强沟通技的学习。
2、教授如何换位思考。
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互相换位,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在分别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让学生了解交流中的常见困境。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流中的困难和误解,并教授如何通过沟通技巧来解决这些困难。
4、教授如何提高沟通水平。
通过多个练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避免误解和困难,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评估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回答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四、教学实施方法1、课堂授课2、让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通过多个练习情境,让学生练习沟通技巧4、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沟通的重要性和困难五、教学方法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并提供帮助。
2、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了解如何与他人交流。
3、通过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教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案,在今天这个社会,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就非常重要。
而本教案的详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更好的掌握沟通技巧,提升自我沟通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生活在社会中。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3f179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d.png)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在家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2、熟悉1种笔画“丶”和8个偏旁“氵、扌、纟、火、礻、日、辶、?”。
3、学做敬重长辈,喜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认字写字,认记8个常新偏旁的”生字教具预备:生字部件卡、学具盒第一课时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快翻开你们面前的宝盒,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2、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看、沟通,初步熟悉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熟悉了那些物品了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专读出它们的名字吗?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
3、全班沟通。
4、教师点拨指导字音难点。
如:“沙、纸、视(翘舌音)”,“送”(平舌音),“灯”(后鼻音)5、齐读词语。
三、自主探究,识记字形1、读词语,找出词语中的8个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3、反应: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4、全班沟通,引导学生通过用熟字拼一拼、部件拼一拼的方法来识记。
⑴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沙--氵,少;学习偏旁三点水“氵”。
报--扌,报;学习偏旁提手旁“扌”。
灯—火,丁;学习偏旁火字旁“火”。
视--礻,见;学习偏旁示字旁“礻”。
⑵其余的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呢?台:“云,去”的下半部放上面,下面放“口”电:从“日”加一笔,就是“电”。
纸:学习新偏旁“纟”(绞丝旁)与织物有关,留意右边局部。
5、用新学的生字组词。
词语接龙,比一比,哪一组接得长。
四、学习生字“上、下”1、观看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留意横笔与竖笔的接触点,是在横笔的中间位置,以保证字体的均匀。
2、熟悉笔画“丶”,写点时,起笔轻,落笔重,有头有肚不要象根棍子。
3、找准压线笔。
“上、下”的竖均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察。
6、用“上、下”口头组词。
五、布置作业读一读、说一说:沙发台灯洗衣机电话书架报纸电视电冰箱在家里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在家里》是人教版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3课,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严密结合在一起。
第13课换位思考(教案)-苏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第13课换位思考(教案)-苏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d92fd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a.png)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家庭成员、朋友等。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同理心。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存在局限性,学会倾听和接纳他人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通过生动案例、互动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换位思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换位思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我感到本节课在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换位思考的基本概念。换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它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小学拓展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拓展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学会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8a29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c.png)
小学拓展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学会换位思考小学拓展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学会换位思考引言:主题班会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思维能力。
本次主题班会的任务名称为“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开展一系列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以下是本次班会教案的详细内容。
一、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主题班会所需的会议室和材料准备。
2. PPT:包括活动目标和流程的简要介绍,以及相关图片和角色扮演的情景设定。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导入 (10分钟):在PPT上展示图片,例如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争抢一本书的情景。
引导学生描述这个故事画面中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角度呢?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或小女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2. 换位思考介绍 (15分钟):通过PPT和简短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
解释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解决问题,以及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活动一: 换位思考小组活动 (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学生。
给每组一张卡片,卡片上写有一个情景设定,例如:“小明在操场上被同学笑话了。
” 一个学生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另一个学生扮演同学的角色。
学生们用换位思考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互相扮演各自的角色,进行对话。
4. 角色扮演活动二: 小明和小红的故事 (20分钟):通过表演和讨论,学生们将角色扮演为小明和小红,在PPT上展示了一系列小明和小红之间的友好互动和相互理解的情景。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感受和思考。
然后再次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想象他们扮演另一个角色的感受和思考。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39501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5.png)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冲突,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及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5. 换位思考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3. 小组讨论指南4. 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冲突和困惑。
2.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会感到困难?3.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换位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换位思考的含义及意义(10分钟)1. 介绍换位思考的含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
2. 讲解换位思考的意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冲突,增进友谊。
3. 举例说明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10分钟)1.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倾听、观察、提问、体验。
2. 示范换位思考的技巧:如何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 学生练习:分组讨论,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四、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讲述换位思考在家庭、学校、朋友之间的应用。
2. 分析换位思考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换位思考的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感悟,了解教学效果。
六、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10分钟)1. 分析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冲突原因:沟通不畅、理解不足。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让心靠近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让心靠近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c274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0.png)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让心靠近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及重要性2.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3.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4. 换位思考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案例素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案例,引出换位思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从中体会换位思考的意义和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六、板书设计1. 换位思考,让心靠近2. 主体部分: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方法与技巧、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换位思考的感悟。
2. 设计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换位思考相关的故事,例如“盲人摸象”,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是这个故事中的盲人,你会怎样描述大象?”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efbf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4.png)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位思考教学目标:1、认识换位思考的内涵,了解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自主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换位思考。
3、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换位思考学会如何进行换位思考。
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并且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一、热身阶段(一)撕纸游戏1、游戏规则:师:每个人手上都拿到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听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内容。
要求全过程,不许问老师,也不允许相互讨论!口令:①把纸对折②再对折③再对折④把右上角撕下来⑤转180度⑥把左上角也撕下来⑦把纸打开2、游戏分享提问:为什么展开后纸的形状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总结:通过游戏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想法和理解是不一样的!(二)手指游戏用双手食指摆出一个“人”字给对方看,常常第一反应是?生1: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摆出“人”。
2、总结:通过简单的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每个人站的立场不一,想法不同,但常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引发误会、矛盾,因而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一谈这个主题。
二、转换阶段:我看“换位思考”——呈现一组图片分享:结合图片内容,谈谈你对“换位思考”如何理解?图1、换位思考是舍身处理地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角度,与对方陷入无休止的争执中。
图2、人和人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只会增加武断的指责,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图3、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小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三、工作阶段:践行“换位思考”1、换位思考四部曲:情境一:小A愁眉苦脸,沮丧地走着。
路上碰到了小B,他上前诉苦:“我最近好烦,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而且……”小B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东张西望的,一副毫不感兴趣的样子,走了。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3篇)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48b2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2.png)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课教案(3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情愿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懒散、不依靠他人。
3、体验自己做事情的欢乐心情。
二、活动预备1、幼儿午睡前折叠衣服以及起床后折叠被子的视频2、幼儿的衣服和被子三、活动过程1、播放幼儿午睡前折叠衣服以及起床后折叠被子的视频。
(1)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地方?(2)你们看看那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3)你们能不能自己把这些事情做好呢?(4)图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脱穿衣服,自己整理,折叠衣服,还会折被子。
2、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折叠衣服和被子。
(1)教师请两名幼儿上前尝试将衣服折叠好,教师进展指导性评价。
(2)教师示范并讲解标准的折叠衣服的方式。
(3)幼儿自由进展折叠衣服的练习,教师从巡回指导。
(4)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折叠被子,并请幼儿自由进展练习,相互执导。
3、教师鼓舞幼儿畅谈自己的想法。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折叠衣服和被子的过程。
(2)鼓舞幼儿谈谈自己动手做事情时的感受。
四、活动延长教师鼓舞幼儿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将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与同伴共享。
五、资料库叠被子穿袜子起了床,叠被子,袜子张开大嘴巴,妈妈夸我真懂事。
小脚小脚进来吧,好习惯,要坚持,哧溜一下钻进去,自己是情自己做,轻轻一拉往上提,我要做个好孩子。
我的袜子穿好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激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提高生活自理力量。
3、能不怕困难,反复尝试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活动预备短绸带若干、幼儿穿有鞋带的鞋。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
——教师请其他教师在食指上用短绸带结扎一个蝴蝶结,抖动食指仿照蝴蝶飞动,请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动手意识。
——教师:“小朋友们,这只蝴蝶美丽吗?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只在手指上飞动的蝴蝶啊?”——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短绸带,学习用绸带扎蝴蝶结(先绕两个圆圈,然后穿插拉紧),过程中提示幼儿不要拉太紧以免拉过头等。
心理活动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docx
![心理活动课教案学会换位思考.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1e8c1db1ed9ad51f11df299.png)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巧用“变形计”,营造美丽心情——“换位思考”辅导课设计方案丽水中学黄丽萍邮编323000【活背景】很多高中生在与人交往和理,是立足于自我的立,考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关心他人,更从他人的立来看,就造成了人沟通中的理解生障碍和阻塞。
在尊重他人思考的角度的同,如果做到位思考,就能促人沟通,构建和人关系。
【活目】1.明白人与人之矛盾、分歧在所免,要正确待和解决矛盾。
2.教会学生位思考,考方的需要和感受,以方期待的方式待他。
3.生活中格要求自己,容待他人,做一个心胸广的人。
【活方式】游活、角色扮演、分、教点【活准】情景短,安排学生表演。
【活程】一、身活:“ 形”之大1、你喜看湖南的“超女生” ?毫无疑 , 2005 年、 2006 年的夏天是属于超女生的,一个个女孩了梦想站到一个舞台⋯⋯那么,你知道“超女生”之后,湖南情打造的另一个目?,就是“ 形”,随着“ 形”之《网》《高三生母女互》的相播出,社会反响十分烈。
2、你能“ 形”的看法?第一《网》:魏程,城市少年,不珍惜富足的生活,学,昼伏夜出,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就在打算睡的床上。
高占喜,青海村娃,家境困,希望通征服城市,却面失学危机。
“ 形” 了他互角色的机会。
第二《高三生母女互》:教小:①在新目取名,制片人想到了卡夫卡的《形》,“一天早晨,格里高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自己躺在床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制片人用“ 形”来制造另生活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生存境更后的普通人的生活,粗糙,却真,人心理的足。
当然,形最大的真是:生活永无法替代。
②“ 形” 人位的机会。
离开相七天的“父母”,魏程流着泪跪地告,他懂得了辛与斗。
高占喜享受着富人的生活,也看到了天下躺着的人、生的七孩子,他没有忘本,回家后立即、干活。
母女角色互,母体了青春期孩子的社会角色,青春期孩子也体了母所的,有趣,但更多的是力。
二、情境感悟:男人和女人互生活中,我常得人不理解我,人什么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殊不知人也有同感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换位思考,让心靠近——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五福初级中学杨凤英【教学理念】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因此它能促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一起为班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2.体验换位思考的重要,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教学形式】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初一)【活动准备】1.换位思考小故事素材。
2.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以及活动结束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3.游戏中需要的纸条若干,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
4.事前收集初中生人际沟通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整理应对的方法与技巧。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
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
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二、小故事引入、揭示主题该部分由老师讲述,故事内容如下:『小故事一』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确是要我的命啊。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呢?同学举手或点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逐一进行点评和表扬。
总结: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舍身处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看问题,也许就不同了。
好的,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角色扮演,分别是:情景一:处理迟到;情景二:处理不交作业;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
学生迟到的原因有很多,看学生的眼睛和动作,能看出学生是否在撒谎。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迟到原因,避免出事。
学生独立性不强,时间观念不强,贪玩、好动,因此学生到了学校门口时,都会东瞅细看的,慢慢悠悠进学校,难免也会迟到。
3.日常管理中,老师也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迟到是不好的,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以后工作了还迟到,那可是要扣钱的哦!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二、游戏活动,角色互换(一)师生角色换位1.游戏规则及过程:由老师扮演学生、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情景中的老师。
情景一:处理迟到;声优:星期一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上课铃声已经响了5分钟了,XXX同学气喘嘘嘘地跑到教室门口同学:“报告。
”老师看了看XXX同学:“请进,以后上课别迟到了,安静回座位不要影响到同学。
”同学:“谢谢老师。
”(以上为该同学第一次迟到,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上课,基于该同学第一次迟到,所以很客气的让该同学回到座位,该同学也比较有礼貌的谢谢了老师,这样的结果很不错,这个老师也很不错。
)声优:星期二上午第四节数学课,上课铃声已经响了15分钟了,XXX同学气喘嘘嘘地跑到教室门口,他神色慌张,心想(让学生小声的自言自语说出来):“糟了,又是该老师的数学课,昨天因为解大便就迟到了5分钟,今天又迟到了15分钟,老师一定会很生气,或者让我写检讨了,哎,打篮球居然会忘我的连上课铃声都没听到,见机行事吧。
”同学:“报告。
”老师条件反射地盯了下门口的XXX同学:“XXX同学,怎么又是你?”看了看手上的腕表,“你看看你迟到多久了?”同学:“不好意思,老师,我拉肚子,所以。
”老师:“拉肚子可以事先给班长打个招呼,然后去医务室让医生给你开点药吃,不事先打照顾任何迟到都不是理由,站后面去,不许靠墙。
”XXX同学极不情愿的拖沓着走到教室后面,一直站到了下课。
声优:星期三下午第1节语文课,上课铃声已经响了20分钟了,XXX同学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他此刻心里极不爽快,心里念叨着:“我怎么那么倒霉哦,天天都迟到,在路上自行车车胎居然被扎爆了,什么事都被我摊上了,这下完了,多半要请家长了。
”于是飞快地跑到教室门口,一边擦汗,一边喊学生:“报告。
”老师由于上课上的很入神,没有注意到教室门口的XXX同学。
于是XXX同学又很大声的喊了声学生:“报告。
“老师扶了扶眼镜,朝教室门口看去老师:“啊,我的天啊,XXX同学怎么又是你?昨天就听数学老师说你迟到了,今天怎么又迟到了?你现在成了班上最典型的人物了哦?迟到打扰我上课了,先到后面去站起,下课来我办公室。
”XXX同学此刻猴急了,抓了抓后脑勺,焦急地解释到同学:“老师,我在路上的时候,我的自行车车胎爆了,不行你去看嘛。
”XXX同学嘟嘴,等候着老师的回应老师:“自行车车胎爆了?你真的是迟到是天天都有理由哇?”同学:“不是的,不是的,老师,不行你下了课去看嘛,我是一直把自行车推到学校的,车子现在停在车棚的。
”XXX同学说着说着,眼泪就开始在眼眶打转了。
(这个难受的表情一定要做真实)老师:“就如你说的吧,回座位吧。
XXXX班长,下课的时候你和XXX同学去车棚看看他的自行车车胎是否爆胎了,看后立刻来我办公室向我汇报。
”XXXX班长:“好。
”下课后,XXX同学领着XXXX班长来到车棚看了,果然是车胎爆了,于是XXXX 班长安慰XXX同学XXXX班长:“好了,不难过不纠结了,这几天你连续迟到,老师肯定会起疑心,待会到了办公室,我会帮你向老师解释的,以后你一定要注意了,现在你是我们班的迟到大王,校纪校规一定要遵守,千万别遭学校处分了。
”XXX同学:“好的,谢谢班长。
”两人来到办公室,XXXX班长帮助XXX同学向语文老师解释了之中的缘由老师:“对不起啊,XXX同学,老师误会你了,平时做任何事情一定得小心谨慎了,你每天都因为这些不轻易的小事迟到,让你们班级的荣誉也收到了一定的影响,老师希望你在顺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在轻易迟到了,好吗?”XXX同学:“谢谢老师。
”老师:“老师都是喜欢听话懂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你很有礼貌,这点老师很欣赏你,以后在学习中也要加油哦。
”XXX同学:“谢谢老师,我会尽力的。
”声优:此次事件过后,XXX同学再也没有迟到过,并且学习很努力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2.游戏总结(1)提出问题: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处理方式好不好,其它同学说自己的看法。
(2)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通过游戏可以看出,如果老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因此在日常与老师的交往中,沟通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师生间的误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表达。
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间的沟通也显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二)处理不交作业分别让学生说出平时不交作业的情况有哪些,然后请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回答怎么处理。
(三)讲述妻子与丈夫互换“身体”的故事丈夫厌倦了整日的工作,羡慕妻子舒舒服服地呆在家里。
他想让她体验一下自己的工作,于是他开始祈祷:“亲爱的上帝,每天她安逸的呆在家里的时候,我却不得不辛苦的工作。
请您把我俩的身份对调一下,让她也知道我的辛苦吧。
”第二天早晨,“丈夫”果真变成了“妻子”。
“她”起床为“老公”做早饭,叫醒孩子,给孩子穿上衣服,并为他准备好午餐的便当,并送孩子去学校。
回家后收拾该洗的衣服,开动洗衣机洗衣服,洗完后又去银行存/取钱,去超市购物。
回家整理好购买的东西,然后收拾房间。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了,囫囵的吃点东西,赶紧的扫地、拖地,去学校接孩子,接着督促孩子做作业。
然后,“她”又架起熨衣板,一边看电视一边熨衣服。
下午四点半了,做晚饭。
晚饭后,“她”清理厨房,然后叠好衣服,给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觉。
晚上九点时,尽管家务还没有做完,但“她”却已经筋疲力尽了。
早晨“她”醒来后就跪在床上祈祷道:“亲爱的上帝,我真不该羡慕妻子,他比我辛苦多了,求你把我们调换过来吧!”。
上帝笑着回答:“很高兴你从中学到很多,我可以把你们的身份换过来(四)引用卡耐基的话,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五)小组讨论,人际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主动表达我们对别人的喜欢和肯定。
四、真情表达,升华主题教师: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和别人沟通,但有些同学因为不知道怎样更好的去和别人沟通而产生了很多不愉快。
教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缺少沟通而产生的误会或不愉快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能换位思考,运用美好的语言和行动勇敢地、主动地与对方沟通呢?学生表达:(1)……(2)……(3)……。
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做出反馈,同时介绍一些应对人际沟通方面常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或技巧。
五、结束语教师:同学们真诚的表达使我很受感动,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换位思考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让心靠近!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感受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也一同学习了一些换位思考技巧,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体验到的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阂;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让我们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集体共唱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