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急流的视角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活力。
2.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环保意识。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教师准备《我愿意是急流》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文具材料:学生备好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急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急流的奔放与激情。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急流有什么认识?急流给你们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急流的特点。
二、导读(10分钟)三、阅读与解析(20分钟)1.学生小组内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析一段文字,解释并总结出该段文字的主旨。
3.学生朗读:随机选择学生朗读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讨论环保:以急流的形象为引子,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和行动。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急流、大自然等角色,演绎他们之间的互动,感受不同身份的情感和视角。
五、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我愿意是急流》为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资源。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继续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大自然的故事或事件,写一篇文学作品。
2.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读出美1、导入: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
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给他的女朋友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他在诗中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我们可以想象,在正处青春年华的诗人眼中,爱情是无限美好的,用青春的激情谱成的诗篇就更充满了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它的美。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美!(投影:读出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情诗最美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走进诗歌的情境,去触摸作者的灵魂。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先要理解关键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再利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技巧把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投影: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放慢、降调)解说:第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急流”“小河”上,因为他们代表着主人公。
而第二句的重音应是“崎岖”一词,这个词很关键,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诗人在爱情之路上会遇到重重的艰难险阻。
读的时候要有起伏,读出凹凸感。
第三句应把重心放在“爱人”和“小鱼”上,读“爱人”时要深情舒缓,可以用一点气声,读“小鱼”则要突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写在诗人的保护下,小鱼在水中悠闲欢快的、自由活泼地畅游,我们要读出小鱼的轻快感,尤其“游来游去”一词,是重音,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下降、采用轻声。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一定要声音大才是重音,有时重音也可以用轻读的方式来表达,如“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这里的“静悄悄”是重音,但它是通过轻声表现出来的。
好,我们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学生读)非常好。
大家看,我们经过这样设计和处理,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急流、小河所经历的撞击、坎坷及在它们的保护下,小鱼的自由欢快,从而体会诗人为了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的思想感情了。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参考资料: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及其作品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象征手法?(2)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意象。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写一篇关于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愿意是急流》的基本内容。
1.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
简述课文内容,包括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教师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进行介绍。
3.2 互动法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的简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朗读和背诵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3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4.4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价。
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6.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的资料,供学生了解其背景和作品。
六章:教学评估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7.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七章:教学延伸8.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我愿意是急流》的启发,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如写一首关于自然或生活的诗歌。
8.2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互相评价。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急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特点;2. 增强学生对急流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3. 如何安全地应对急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急流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了解急流教师简要介绍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探究急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彼此对急流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四:了解急流的应对策略教师向学生介绍在面对急流时该如何安全地应对的策略,如激流撑杆、侧漂等。
重点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步骤五: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与急流相关的问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六: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要要点和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实施建议:1. 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活跃课堂氛围;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安全意识。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或参观急流景区,加深对急流的认识和理解;2. 开展相关比赛或活动,如拓展训练、漂流等,体验急流的刺激和乐趣。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合作性等;2. 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应对急流的安全策略、问题解决的合理性等;3.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如总结、个人思考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时代背景、诗歌主题。
2. 诗歌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情感。
3. 诗歌内涵阐述: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 诗歌内涵的感悟与思考。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爱情、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内涵阐述。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分享感悟。
3. 实践法:朗读、创作、表演。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
3. 教学工具:PPT、思维导图软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涵的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写一篇关于爱情、人生、价值观的短文。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准备参加课堂展示。
3. 推荐一位诗人或一首诗歌,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愿意是急流朗诵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诗人舒婷的《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朗诵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或音频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舒婷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分析比喻: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如“我愿意是急流”比喻爱情的执着和热烈。
5. 朗诵指导:教师示范朗诵,讲解朗诵的技巧,如节奏、情感、停顿等。
6.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展示评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朗诵技巧。
9.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下一节课分享。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比喻手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诗歌,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致橡树》等,比较它们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实践: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人和lover,通过对话的形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可以是散文或自由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他们对《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原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介绍和相关作品介绍。
5.3 阅读理解测试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4 写作评价标准:制定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文本。
2. 投影片:诗歌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背景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资料。
3.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诗歌,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诗歌背景:详细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相关诗歌:推荐其他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回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情感教育1. 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2. 人生态度: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我愿意是急流》篇1教学目的: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1、放电影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3、写心声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
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讲评。
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1、引导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奥地利诗人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朗读并翻译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朗读法:让学生听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急流、荒林、草棚等。
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教学方法解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其深层含义。
互动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不同意象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创作练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模仿勒内的诗歌风格,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愿意成为某种事物的诗歌。
3.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激发创作灵感。
反馈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提高写作技巧。
第四章:诗歌表演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可以是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评价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表现。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兴趣。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在学习中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勒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诗歌文化价值的认识。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我愿意是急流》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3.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3.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熟读《我愿意是急流》,了解诗歌背景,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我愿意是急流》,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5.2 感知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5.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诗的意义。
5.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5.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爱情主题诗歌的阅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抄写《我愿意是急流》全诗,注意字迹工整。
7.2 结合诗中的比喻,写一段关于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期望的文字。
7.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爱情主题诗歌,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8.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讨论: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2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环节2】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教学环节3】3.1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3.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启示,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教学环节4】4.1 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4.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教学环节5】5.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6.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6.2 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6.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7.1 教师讲解PPT:包含诗人艾青的生平介绍、诗歌文本解析和主题讨论。
7.2 诗歌全文:打印或投影在课堂上使用。
7.3 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供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和主题。
八、教学进度8.1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艾青,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情感。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理解并体会诗人愿意成为急流的强烈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韵律、意象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对生活、对人生的启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盛世,但他关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 诗歌结构分析:本诗共四句,每句都以“我愿意是”开头,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愿望。
3. 诗歌意象解析:急流、小草、破屋、夜雨,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把握: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诗歌中急流、小草、破屋、夜雨等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
四、教学难点:1. 诗歌韵律的感悟:让学生掌握杜甫诗作的韵律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诗歌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获取对生活、对人生的启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1. 品读法:让学生多次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 启发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我愿意是急流》。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对诗歌整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解析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急流、小草、破屋、夜雨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4. 体会情感:讨论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诗歌中得到的启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2)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写一篇关于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赏析文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4.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进行巩固。
2. 学习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篇《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1近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完以后,让我对它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
正中我们常说的人无完人一样。
它一般来说不表现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
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关非一切皆“恶”。
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与林黛玉,无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义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现了他们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
客观地、全面的写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侧面的多样化。
作者笔下的贾宝玉,他摈弃功名利禄,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也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对此予以激烈的抨击,每遇人劝他读孔孟之书,“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他就“只笔批驳诮谤”,说热衷于“读书上进”的都是“入了国贼禄死之流”。
他背叛他的阶级,他的父祖为他选定的人生道路,宁受死打也不回头,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琪,作来吟诗……”。
林黛玉也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她孤立无依傍的少女,向敌对的社会环境挑战追求和捍卫自己的爱情,表现得那样勇敢刚强,可又那样胆怯脆弱。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复杂化,多样化,它真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重点:象征手法、破立手法难点:诗词赏析一、温故知新集体背诵《沁园春长沙》,领会上片写景,景中融情;下片抒情,情中叙事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新世界的豪迈情怀。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篇1【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想法。
2.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诗人为自由而斗争,也为爱情而歌唱。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愿意是急流》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作者:加入日期:13-12-01
教学目的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2、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4、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6、总结(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后半部分都是爱人的比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5、扩展:1)这首诗还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2)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讨论如何看待不同的爱情观。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
第四节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节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3、朗诵诗歌,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五处对比使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5)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虽然舒婷对这种爱情观作出了否定,但有一位诗人却赞美了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
2、介绍作者与背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位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
6、总结
(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第二节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节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3)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4)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裴多菲于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不少名篇。他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运用的经过提炼的人民语言和民歌形式,为人民所喜爱。
6)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将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诗中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我们还记不记得,《致橡树》中有一组意象,“清泉、险峰、日光、春雨”代表的什么样的爱情观?——是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7)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
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后半部分都是爱人的比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5、扩展:1)这首诗还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2)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讨论如何看待不同的爱情观。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