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消费现状的分析(全文)

我国消费现状的分析(全文)

我国消费现状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ZG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成就,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进展,RM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消费方式也由生存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向享受型、进展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转换。

众所周知,人类的消费活动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进展型消费。

在改革开放前的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只能是为了吃、穿、住的生存型消费,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就会追求精神性的享受型消费和进展型消费。

享受型消费就是人们为了满足享受需要而产生的消费。

比如,人们消费高级食品、娱乐用品、旅游、某些精神文化用品及服务,就是因为这些消费资料能满足人们舒适、快乐的需要。

享受型消费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广义的享受型消费渗透于人类的一切消费领域之中,很难把它与生存或者进展型消费严格区分开来。

而且,既可以说它是物质性的享受型消费,又可以说它是精神性的享受型消费。

从本质上说,享受型消费可以使人们得到一种心理满足。

我们知道,促使人们购买商品的因素是动力、需求和动机,以及购买行为的享乐方面。

许多购买者是部分地由享乐的目的而驱动的狭义的享受型消费是指休闲、娱乐、旅游及文化消费。

实际上,休闲、娱乐等所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也被认为是享受型消费的范畴。

进展型消费主要是指教育消费,事实上,教育是人的再生产活动之一,它是对人的投资。

教育比耐用品具有更为持久的性质,对人的一生起作用,它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未来收入。

享受型消费和进展型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会要求满足享受和进展的需要。

二、我国消费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已从生存型消费转向进展型、享受型消费。

这一趋势具有四大标志:第一,交通通讯消费上升;第二,文化教育消费上升;第三,旅游娱乐消费上升;第四,保健养生消费上升。

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享受型与进展型消费所占比例越大,同时表明某国或者某地区的经济越发达,RM越富裕。

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现状

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现状

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现状一、国内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现状。

1. 从历史发展来看。

- 以前咱国内啊,居民消费那基本就是围绕着吃饱穿暖。

就像过去,大部分家庭的钱都花在买粮食、做衣服的布料这些基本生活物资上。

那时候要是能有点余钱,买个收音机听听广播,就已经算是挺不错的小享受了。

-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消费结构就开始变了。

人们在食品上的消费比例虽然还是挺高,但是对食品的要求不一样了。

不再是单纯求个饱,开始讲究营养搭配了,什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始受到欢迎。

同时呢,在住房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单位分房到自己攒钱买房,再到现在很多人还追求改善型住房,对居住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啥的要求可高了。

2. 当前的消费热点。

- 现在国内消费可热闹了。

你看电子产品,手机那更新换代超级快。

以前大家觉得有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就行,现在呢,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家都抢着买新款,什么高像素摄像头、大容量电池、超快的处理器,为了这些功能,消费者都很舍得花钱。

- 旅游也是个大热门。

以前旅游那是少数人的事儿,现在普通老百姓也经常出去旅游。

国内游到处都是人,什么网红景点打卡,而且出国游也越来越普遍,东南亚、欧洲那些地方,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

- 教育消费也不得了。

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各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报班,什么英语、绘画、舞蹈、编程的,这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在这方面花钱眼睛都不眨一下。

3. 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 国内的学者研究居民消费结构,有从收入水平角度出发的。

比如说,研究不同收入阶层的人消费结构有啥不同。

高收入人群可能更注重高端品牌消费,像买奢侈品包包、高级轿车啥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更多地把钱花在子女教育和改善住房上;低收入人群还是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

- 还有从地域差异角度研究的。

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就很不一样。

沿海地区居民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的投入比较多,像去看演唱会、艺术展览啥的;中西部地区可能在基础建设带动下,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比较快,比如家电下乡政策就刺激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购买家电。

统计学毕业论文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毕业论文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专业:统计学摘要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影响的惯性最大,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经济正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调整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

因此,如何扩大国内市场,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扩大居民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保持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断的改革。

在这个制度背景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随着年份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和在同一年消费结构受到收入及地区的影响相结合,从而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和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并且运用相关性及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

根据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推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恩格尔系数;收入差异;地区差异ABSTRACTIn three carriage drive economic growth, the impact of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inertia is the largest, is the most stable economy growth,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ur country's economy is transition from investment-led growth to consumption growth. At present, our first task is to adjust the demand structure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how to expand the domestic market,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expand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not mature, still need to constantly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As the growth of the year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and in the same year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affected by the income and region, combining to analysis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income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the influence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use econometric method of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ll the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promote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Key words: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Engel's coefficient; Income disparity; Regional differences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

本文将从食品消费、教育消费、户外旅游消费和网络消费等方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我国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正逐年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这使得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购买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消费市场规模每年都在增长,其中,高端食品、有机食品和零食的消费增速更为明显。

此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增加,使得高质量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其次,教育消费成为我国家庭主要的支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这主要受到教育体制和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被家庭广泛关注的教育消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

这一趋势表明人们对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而教育消费也成为了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

再次,户外旅游消费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和品质,愿意为了品质更好的旅游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

同时,随着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推广也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旅游消费的增长。

最后,网络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居民通过网络进行消费的比例越来越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接近8亿,其中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更是高达6亿。

无论是在线购物、网络订餐还是在线娱乐,网络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物流、支付和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趋势。

食品消费、教育消费、户外旅游消费和网络消费等方面的增长正在推动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并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比2018年增长了8.9%。

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7.9%、9.2%、12.5%和8.6%。

2.收入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4.3%,经营性收入占比为34.2%,财产性收入占比为5.7%,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8%。

这表明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3.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2019年达到19143元;中部地区为14383元;西部地区为13415元;东北地区为12411元。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农民收入来源广泛。

二、农村居民消费分析1.消费水平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327元,同比增长8.5%。

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为31.6%,衣着消费支出占比为7.1%,居住消费支出占比为23.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为11.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0.2%,其他消费支出占比为16.3%。

2.消费结构升级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生存型消费需求逐步满足,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在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占比下降,肉类、蔬菜、水果等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渐上升。

在居住消费中,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分析与预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次做出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总体分析、结构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动态预测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更加深入的居民消费价格统计学研究帮助人们更加的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理论知识;预测一、引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是反应人们消费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注重对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可以增加政府对我国居民消费状况的了解,对我国政府的政策制定、经济宏观调控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理论知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全称为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为cpi,它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具有正要的指导作用。

另外,cpi的计算采用的是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与经济通货膨胀有关,加深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通货膨胀。

有学者认为,当居民价格指数>3%就表示本地区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分析下面我们以我国今年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从总体、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动态预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总体分析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飞速上涨的状态,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单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下图是节选我国2008年—2012年我国统计局统计的cpi的增长率:总体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征:(1)我国物价涨幅逐步的扩大;我国近几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运行轨迹一般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摘要:我国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异不平衡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

本论文整理和统计分析了平均消费倾向、收入与消费水平以及消费支出结构发现我国四大地区的城差异性体现在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

普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数据分析过后表明出明显的优势。

最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中部与东北地区数据相比依然差不少。

发展型消费结构和享受型的消费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他们的转型和升级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了多样性。

在农村方面的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他们的居民的消费结构比其他地方却要好一点。

最落后西部的消费结构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中部和西部地区还要底。

在处在以食物为主要消费点的阶段的滞后于城镇居民的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需完善。

关键字:消费结构;城乡居民;统计;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Residents in ChinaAbsrtact:The imbalanc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llates and analyses the average consumption tendency,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urban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regions of China are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eastern China, which is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shows obvious advantages after data analysis.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which lags behind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is still much worse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Development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enjoyable consumption pattern are changing nationwide.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ak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diversified. In the rural area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northeast and Eastern areas, 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whole country, is bett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most backward western regions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even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residents lagging behind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at the stage where food is the main consumption point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Keywords:Consumption structur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tatistics;目录一、绪论 (4)二、空间的选择及数据的选取 (4)三、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 (6)(一)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异性 (6)(二)各区域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差异性 (6)(三)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性 (7)(四)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7)四、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8)(一)各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一、绪论消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在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状况是能得到各个国家的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既是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的时代意义格外凸显。

鉴于此,本文利用城乡住户调查资料,从居民家庭消费的角度,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轨迹、现状及特征,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般来讲,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

居民文化消费多数会伴随货币支付,有时则没有货币支出,例如听广播、到公共图书馆读书看报、到文化馆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等。

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既可用消费支出反映,也可用消费时间反映。

本文中的文化消费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文化用品和服务方面的日常消费支出。

其中文化用品消费主要是指购买电视机、音响、钢琴、书报等物品的支出,文化服务消费主要是指用于参观游览、健身娱乐、团体旅游等活动的支出。

范围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界定的文化范畴基本一致。

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轨迹(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图1)。

其中,2003年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当年sars流行影响,2008年比重回落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收入增长乏力所致。

图1 2002-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整理而成。

具体来看(表1),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5.1%,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0.9和2.7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我国城镇居民现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了重⼤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定程度的改善。

本⽂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第⼀,⾷品消费⽀出⽐重随收⼊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致。

但最低收⼊户与最⾼收⼊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最⾼收⼊户的⽣活⽔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接近最富裕型。

第⼆,⾐着消费⽀出⽐重随收⼊增加缓慢上升,到⾼收⼊户⼜有所下降,但各收⼊组⽀出⽐重相差不⼤。

⾐着⽀出⽐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收⼊户的⽀出⽐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着消费的引申。

随着收⼊的增加,⾐着⽀出⽐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势。

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平和服装业的发展⽔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定限度的,⽽且居民对⾐着的需求也不是⽆限膨胀的,即使收⼊⽔平继续提⾼,也不需要将更⼤的⽐例⽤于购买服饰⽤品了。

第三,家庭设备⽤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出⽐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活⽔平随收⼊的增加⽽不断提⾼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出⽐重随收⼊⽔平提⾼呈现⼀种两端⾼、中间低的⾛势。

这是因为医疗保健⽀出作为⽣活必须⽀出,不论居民⽣活⽔平⾼低,都要将⼀定⽐例的收⼊⽤于维持⾃⾝健康,⽽且由于医疗制度改⾰,加重了个⼈负担的同时,也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出的差别,因⽽不同收⼊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出⽐重上差别不⼤。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关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一、背景介绍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1.居民收入水平2.居民消费结构3.居民消费意愿4.居民消费行为与习惯5.居民消费特点三、分析1.国家政策的影响2.人口结构变化的作用3.社会文化的影响4.媒体的影响5.国际贸易的作用四、案例分析1.双十一购物狂欢节2.网约车行业3.航空旅游4.在线教育5.智能家居五、结论与建议一、背景介绍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住房、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调查分析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现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展示其特点。

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1.居民收入水平在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2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7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34元。

另外,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发达的二线城市收入在全国范围内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2.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同样在不断变化。

从2017年开始,居民消费结构经历了一次显性转变。

这次转变的重点是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向服务业转移,从过往的实质消费(如购房、汽车、白酒等)转变为文化、娱乐、医疗等服务类消费。

数据显示,2019年一二线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下降至29.6%,而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消费占比在逐步上升。

3.居民消费意愿城市居民的消费意愿同样在逐渐提升,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品质要求。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各类消费支出较2018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餐饮、健康、教育、文化娱乐、旅游、住房等消费领域都呈现出快速增长。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升,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34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9.6%。

这表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得到了提高,消费水平自然也随之上升。

其次,从居民消费结构上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比重逐年向服务类消费转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食品和衣着三大类消费品的比重从2008年的69.7%下降至45.3%,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娱乐和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品的比重由30.3%上升至54.7%。

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增强了对服务类消费的需求。

再次,从居民消费品质上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品质稳步提高。

以汽车消费为例,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569.5万辆,较上年增长3.3%。

这表明,我国居民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品质的要求也在增加。

此外,在其他消费品方面,我国居民对于品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最后,从居民消费群体上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

例如,70后、80后、90后和00后等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在消费方面的需求和口味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城乡居民、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教育水平等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此,在制定相关消费政策时,需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不同的策略。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际状况正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正在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类消费,同时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多元化。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加强消费品质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

SPSS统计分析案例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

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

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

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统计分析

Y = 一 6 . 5 + l . X2 28 2 1 39
l一
R : 0 4 2 .3
0 ) 2
II 5 7 0
Y : 一 9L 5 + 1 . 4 3 58
1 0 0 3 70
R 0 7 = .7 R : 0 9 .5
Y :26 . 5 + 1 72 41 9 3. X
也 验 证 了居 民收人与 支 出成 正 比的关 系 。
为 了进 一步 分析 居 民消费 结构 受居 民可 支配 收人 的影 响 , 居 民可支 配 收人分 别与食 品 、 着 、 令 衣 家庭 设备 、 医疗 保健 、 交通 通讯 、 教娱 乐 、 住 等支 出项 目进 行 一元 回归 , 文 居 得到如 下 7个线 形方程 : 居 民可支 配收 人 与食 品支 出 : 居 民可 支配 收人 与衣 着支 出 : 居 民可 支配 收人 与家 庭设 备支 出 居 民可 支配 收人 与 医疗保健 支 出
M a 2 0 v 02
对我 国居民消费的统计分析
吴异 光
( 京 工 商 大学 经 济 学 院 , 京 北 北

要: 消费是宏观经济 发展的重要环节。末文侧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 对我 国居 民消费状况进行统计实证分析 , 揭示
居 民消费的总体状 况和地 区特征 . 为制定启动消费市场 的政 策提供建议 。 关键词 : 居民消 费;肖费率 ; 消费结构 ; 恩格 尔系数 中囤分 类号 : 6 n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16 2 0 )3—5 0 10 —6 1 (0 2 0 2— 4
开拓 市场 , 动消 费是市 场经 济 条件下 , 方市场 形 成后 的一个 重要 问题 研究 居 民 的消费情况 , 启 买 了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本文将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的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97元,增长5.8%。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二、消费结构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也在不断更新。

具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和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294275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1114亿元,增长8.4%。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消费状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消费状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国消费市场的现状,揭示消费趋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消费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0%。

其中,网上零售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16.8%。

2. 消费结构(1)消费类型:我国消费结构逐渐优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占比逐年上升。

(2)消费渠道: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等新型消费渠道快速发展。

三、消费市场特点1.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和体验式消费。

2. 消费场景多样化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场景多样化。

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商品,也可以到线下体验、消费。

3. 消费群体年轻化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与传统消费者有所不同。

4. 消费地域差异东部地区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较为成熟;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正在升级。

四、消费市场趋势1. 消费升级持续未来,消费升级将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趋势。

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2.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将进一步深化,新型消费渠道将不断涌现。

3. 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群体将更加多元化,不同年龄、地域、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将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

4. 绿色消费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消费将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趋势。

五、消费市场挑战1. 消费增长放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消费增长放缓。

2.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消费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3. 消费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待加强。

六、建议1. 加大消费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农村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50.32%,农村依然是个庞大的市场。

同时,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变了消费结构。

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策研究一、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将近7亿,占人口总数的60%。

农村居民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从农村市场看,我国超过半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能够强劲带动经济发展。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规模的城镇化进程。

目前,虽然农村居民的收入仍低于城市居民,但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根据测算,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致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内外需求至关重要。

但从整体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

一些地区,甚至不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不甚合理,其中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很大比例,而衣着、居住等方面消费量所占比例较少。

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其收入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保持经济增长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因此,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进而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一)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于《2010中国统计年鉴》,包括200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的原始数据。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_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_对策分析

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就 利的影响 。
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刺激消费 。
银行居民存款占有比例分析 , 大约 10 -
三 、有效启动居民消费的建议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
20 %的储户拥有存款的 80 %以上 , 其余
为刺激居民消费 , 国家采取降息政 结构演变过程中 ,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I 地产品结构雷同及大量无效供给 ; 又因为
经 我国消费品生产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 、产 济 纵 品结构的升级时期 ,这一升级对我国的生 横 产企业来说 , 资金投入过大 , 技术取得代
立 , 随着医疗 、住房 、养老 、子女教育等多 项改革推进 , 人们宁愿低息储蓄 , 从而抑 制了即期消费 。
⑤我国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从消费
“软着陆”。但随着过热经济的冷却 ,价格 致使中西部地区居民购买力较低 ,造成商 生活标准 ; 适当提高公务员 、事业单位职
由暴涨向均衡价格回落 , 致使物价下滑 , 品市场相对狭小 。1998 年 ,中西部人口占 工工资 ;加快国企改革 ,增强效益 ,提高工
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放慢 ,从而使 全国人口近 60 %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 薪阶层收入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费的影响因素看 , 消费者未来收入和未 O 来支出的变化预期严重影响到即期消费 N
需求 。从近期经济发展看 , 1992 - 1994 G
年 , 我国发生过连续 3 年两位数的严重 H 通货膨胀 , 造成消费过热 。为此国家采 E 取了一系列抑制经济 “过度 、盲目”发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

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

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

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

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下图是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这一资料性年刊,它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近三十年和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

此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4个篇章,本文选取其中的第九篇章-人民生活,用以探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趋势。

表1 《中国统计年鉴—2009》统计表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食品693.77 1771.99 1971.32 3628.03 4259.81衣着170.90 479.20 500.46 1042.00 1165.91居住60.86 283.76 565.29 982.28 1145.4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8.45 263.36 374.49 601.80 691.83 医疗保健25.67 110.11 318.07 699.09 786.20交通通信40.51 183.22 426.95 1357.41 1417.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2.26 331.01 669.58 1329.16 1358.26 杂项商品与服务66.57 114.92 171.83 357.70 418.3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人均消费性支出=100)食品54.25 50.09 39.44 36.29 37.89衣着13.36 13.55 10.01 10.42 10.37居住 6.98 8.02 11.31 9.83 10.1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4 7.44 7.49 6.02 6.15 医疗保健 2.01 3.11 6.36 6.99 6.99交通通信 1.20 5.18 8.54 13.58 12.6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12 9.36 13.40 13.29 12.08 杂项商品与服务0.94 3.25 3.44 3.58 3.72注:1.本表至9-17表为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2.从2002年起,城镇住户调查对象由原来的非农业人口改为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住户,本篇章相关资料均按新口径计算,历史数据作了相应调整。

五、SPSS统计分析图一给出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图,图中显示各个变量的全部观测量的Mean(均值)、Std. Deviation(标准差)和观测值总数N。

图2给出了相关系数矩阵表,其中显示3个自变量两两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关于相关关系等于零的假设的单尾显著性检验概率。

图1 描述性统计表图2 相关系数矩阵从表中看到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自变量食品、衣着之间相关关系数依次为0.869、0.684,反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食品、衣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说明食品与衣着对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条件的好转有显著的作用。

自变量居住于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4,它于其他几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都为负,说明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此外,食品与衣着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0,这也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按照常识,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也是符合事实的。

图3给出了进入模型和被剔除的变量的信息,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3个自变量都进入模型,说明我们的解释变量都是显著并且是有解释力的。

图3 变量进入/剔除信息表图4给出了模型整体拟合效果的概述,模型的拟合优度系数为0.982,反映了因变量于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

表里还显示了R平方以及经调整的R值估计标准误差,另外表中还给出了杜宾-瓦特森检验值DW=2.632,杜宾-瓦特森检验统计量DW是一个用于检验一阶变量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问题的统计量,DW在数值2到4之间的附近说明模型变量无序列相关。

图4 模型概述表图4给出了方差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设定检验F统计量的值为9.229,显著性水平的P值为0.236。

图5 方差分析表图6给出了回归系数表和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值,我们发现,变量居住的T值太小,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要将这个变量剔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模型虽然通过了设定检验,但很有可能不能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图6 回归系数表图7给出了残差分析表,表中显示了预测值、残差、标准化预测值、标准化残差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及样本容量等,根据概率的3西格玛原则,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最大为1.618,小于3,说明样本数据中没有奇异值。

图7 残差统计表图8给出了模型的直方图,由于我们在模型中始终假设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张图中直观地看出回归后的实际残差是否符合我们的假设,从回归残差的直方图于附于图上的正态分布曲线相比较,可以认为残差的分布不是明显地服从正态分布。

尽管这样也不能盲目的否定残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因为我们用了进行分析的样本太小,样本容量仅为5。

图8 残差分布直方图从上面图4的分析结果看,我们的模型需要剔除居住这个变量,用本次实验中的方法和步骤重新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对食品和衣着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跟上面的分析类似,从中可以看出,剔除居住这个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为0.964,比原来有所降低;而方差分析的F检验为27.071,新模型与原来的模型相比,各个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因此更加合理,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剔除居住这个变量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因此在做预测过程中要使用剔除不显著变量后的模型。

图9 模型概述图10 方差分析表图11 回归系数表六、我国居民消费变化的趋势特点(1)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

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

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

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

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2) 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富裕型特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增加是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各项支出全面增加,消费性支出大幅度增长。

今后5—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将大幅度提高。

(3)消费能级不断提高,消费内容日益丰富,住房与轿车消费同时升温,可望提前成为消费热点在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能级不断提高。

(4)以教育为龙头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继续攀升随着人们对知识认知程度的提高和自我完善意识的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仍会保持增长。

目前从子女教育在人们储蓄目的位居前列的情况看,对教育及教育产品的投入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热点。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应是政府长期坚持和倡导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应做到:1.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2.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整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